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园管理 智慧管理 层次管理
一、校园智慧管理相关概念梳理
1.智慧
智慧从狭义上来讲,就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某种基于神经器官的一种高级综合能力,它包括感知、知识、联想、记忆、分析、判断、情感、中庸等方面。智慧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人们对于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是为何有的人知识丰富、智慧不足,难有大用;而有的人知识不多,但却无所不能,成为奇才。由此可见,智慧就是一种综合能力。
2.管理
管理从字面上讲就是“管”的领域,“管”字带有规范的意思,带有以一定方式进行约束的意思,也有做出某种安排的意思。管理涉及到人、才、物、时间、信息等的管理。管理是有依据的、有思想、有原则的,同时管理是有秩序的。
3.校园管理
校园管理很明显是管理学一个下位概念。具体到学校就是针对管什么,如何管,何时管一类问题给出具体回答。比如,像工厂、企业等单位一样,学校当然也要管人,具体说就是师生员工。但对于“如何管”的问题的回答与一般管理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学校的“产品”是人,而且“产品”参与“生产”和管理过程。所以,校园管理可能更多要顾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内容。
二、对校园智慧管理的看法
1.校园智慧管理应该以规范管理为基础
前面提到,管理涉及到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的管理;管理是有依据的、有原则的、有秩序的。因此,由办公室、总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年级部组成的一个上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更应该规范管理。人们常说:“管理就是引领,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沟通与协调”。要规范管理,作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就要有引领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意识。比如,年级部不仅要有3年的整体目标引领,还要有每一阶段的目标引领和教育教学要求引领;要培养和管理好一批用心、踏实、能干的班主任队伍;要发挥好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备课组长引领作用;要鼓励年青教师积极参与年级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想办法调动年级全体教师(近百人)的工作积极性;要及时掌握每天各教学环节(包括早读、上课、大课间、眼操、自习、校本课程、晚自习、晚就寝等等)的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要坚决执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分配的各项任务,并协助完成相关工作;要及时处理学生、家长和老师反映的突出问题等。而作为学校的其它管理职能部门不仅要目标引领,要有沟通、协调意识和服务意识,更要有全局意识。职能部门不仅仅要做好本部门内的常规工作(如以教务处为例,其常规工作包括校历、课程表的编制、大型考试的组织、评教、教学评估、学籍管理、和教材、教辅、教学辅助设备等的订购等),更要承担起整个教学管理的责任,做好学校领导的助手,做好年级部工作的后盾,发挥视导职能,督促检查相关工作,协调指导三个年级部门日常的运作。
2.校园管理怎样才会更有智慧
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选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发挥学校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的作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师资水平,学生来源和素质相对地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但管理却是一个变量。智慧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反之,管理跟不上形势,教育教学质量会停滞甚至下降。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们必须实行智慧管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向管理要质量。
3.要使校园管理科学化,要有智慧,并用管理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实行层次管理。特别是对于规模大、班级多、中层机构多的学校更是如此。校园的管理包括校级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客观存在着从属和等级关系。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明确在管理中的从属和等级关系。高层的问题由高层来解决,中层的问题由中层来解决,基层的问题由基层来解决,一点也不能混淆。只有这样,学校这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达到最优化。根据系统论中的层次原则,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根据确定的系统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并检查考核指令信息的执行结果;二是解决下一层次各个系统之间的横向不协调问题,以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至于下一层次系统怎样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那是下层次管理者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去做。上一层次的管理者一般不予干涉,只需要最后考核就行了。也就是说,上一层次只管下一层次,下一层次只对它的上一层次负责。管理者做管理者的事,让各层次做各层次的事。
其次,校园管理应该具有前瞻性、选择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性等。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队伍应该是“先遣队”而不应是“救火队”。比如,为了迎接2020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应该具有前瞻性,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方面应该具备长远战略眼光,在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部的运作方面要提前有所规划。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在对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时,我们需要有不同的备选方案做支撑,这样做的决定才可能更科学。在常规管理中,为了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管理服务。比如,我们学校现在的成绩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由于采用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学校要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管理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我们的管理不应因人而异,而是需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去管理。我们的管理应充分调动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不断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成就感。最后,我们的管理还应具有文化性。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如果在物质层面去激励大家有难度,我们就应毫不吝啬地从精神层面,从职业发展层面去保护大家的工作热情,毕竟,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有情感因素在里面。
总之,智慧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管理是有依据的,有思想、有原则的,同时管理是有秩序的。由于校园管理与一般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它可能更多要顾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内容。校园管理若要有智慧,应该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同时校园管理应该实行层次管理,让管理者做管理者的事,各层次做各层次的事。同时,做事时要有前瞻性、选择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性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就一定会井井有条,校园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向前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保持稳定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一、建构智慧的校园观念文化引领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学校观念文化的建构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和酝酿。我们思考如何让很有潜力的丹城二小通过有策略的经营,一步一个脚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局面,凸显办学成效,实现滚动发展。学校积极组织领导班子、家委会、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等认真分析学校办学优势与现状,并针对现在学校教育的困惑,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我们便提出“智慧文化”,并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二小的“智慧文化”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追求智慧”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取向,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使命,是二小人共同享有的思维方式,是二小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完美的行为方式。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不能把生源看成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二小的孩子,生活要有阳光,谈吐要有涵养,举止要有礼仪,心中要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提出二小人要有四个“智慧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策略创新上胜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打造“智慧二小”特质;要有“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做好服务文章,创造最佳的教育经营环境;要有“绩效意识”,重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奖励人和重用人的重要依据;要有“精致意识”,即要有精心专心的工作态度、标新立异的工作策略、精细周密的工作安排、完美无缺的工作成效。
另外,根据“追求智慧”核心理念,我们确定以“精致·智慧·雅行”为办学目标,以“尚德求真”为校训,以“促进教师的智慧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管理宗旨,承诺“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把“自律·自信·自强”作为每个二小人的行动……逐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
学校文化的构建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构了学校智慧文化,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赢得了家长们、多所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对我校“智慧文化”的认同,引领全校师生和家长进入新环境、新氛围,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自一定的发展,学校的群体价值目标得以形成。
二、建构智慧的“四有”班子团队文化服务人
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目标一致、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要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成效,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坚持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韧劲、谋划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思路、推动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激情、实现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大气。二小智慧型管理者团队有“四有”,即“有韧劲”,面对种种矛盾与困难,敢于挑战,敢于负责任;“有思路”,有发展的谋略,有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能独立、主动组织开展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上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工作有热情,“有大气”,接纳不足,用人所长;能团结人、赏识人;讲正气讲原则,有傲骨无傲气,放下身架提高身价;能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
另外,还要求团队的特征体现出七个深度:第一,深度解读。善于读学生、读教师、读自我,要读出类型、读出亮点、读出困难和障碍、读出发展。善于以实践者的眼光读理论和以研究者的眼光来读实践。善于把学校管理的战略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考虑。第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核心是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出发,体现对每个人的具体的思考,需要有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远近结合的思考,要有对策性思考。第三,深度转化。化理念为行为、化思想为制度、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第四,深度合作。通过“深度会谈”来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内心创造沉静的聆听环境,以自己和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见和给予不同的人发表意见的空间,促使学校管理者之间彼此了解,建立一种信任合作与团结和谐的关系。第五,深度评价。懂得科学、合理评价师生,把评价变为促进人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全程式评价,弹性化评价。第六,学会创新。不仅仅是个别管理者的某一个观点、思路、策略的创新,而且是形成新的管理风格和新的管理文化。第七,深度发展。形成每个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实现研究型管理者团队的目标。
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二小管理者更能在过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细节,牢牢抓住一些关键节点,把看似平凡的事做优,把看似简单的事做精。虔诚和执著地在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实践教育理想和智慧,“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精致管理成了二小管理者的实践哲学!
三、建构智慧的浓郁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文化场。我们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学生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校园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以怡人的环境陶冶身心,激发灵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每一处布景,让全校师生置身在智慧的校园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特色。
具体通过“一广场”“一石”“三梯”“三角”“五廊”“多条路”“多标语和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理念,建构智慧之园。一进校门,迎面是“智慧广场”,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十分耀眼的高大牌楼,牌楼的正中间书写着学校办学目标———“精致·智慧·雅行”,绿底衬着白色的字,很有气质。牌楼的后面竖立一块“铭志石”,无声地教育着路过的师生。“三梯”,分别是教育楼东面的“崇德梯”、中间的“谦爱梯”、西面的“致诚梯”。沿着楼道一路上去,拐角处张贴着醒目的名言警句。如,沿崇德梯上去,有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韩婴的“虽有良玉,不刻镂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伽利略的“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马卡连柯的“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等,让上下楼的师生感受其中的真谛。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内静心读书的氛围,学校智慧地利用三个教学大楼角落布置成无人管理的“温馨小书吧”“雅行小书苑”“爱心小书房”供学生在课外休闲时看书,提倡“不看书不坐凳、坐上凳必看书”,检测与考验二小每位学生的雅行。“五廊”,分别打造五个楼层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一楼是孝雅文化廊,二楼是书香文化廊,三楼是剪纸文化廊,四楼是艺术文化廊,五楼是数字文化廊。“五廊”主题新颖,特色鲜明,部分作品来自学生,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路,是方便人行走的通道,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路在我校还是一种文化。我们围绕“智慧文化”给多条路起了名字,如,那条通向食堂的小路为“思源路”,路边挂上“路名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生走在“思源路”上,时刻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节约”“勤奋”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心。多标语。运动场、建筑周边的花坛里有“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这些标语星星点点散布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它们是向全校学生征集来的,征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求知、求真的兴趣,也发扬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精心皆可为文化”。有文化的校园,自然成了学生生命的乐园、书香的校园、智慧的学园。
四、建构智慧的校本研修文化发展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内涵,有目标才有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管理内涵上的最大区别,是否能引领全体教师以教育智慧实现智慧教育。面对“校本”创新空间越来越狭窄、“校本”创新意识越来越软化的教育管理现状,我校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着力深思和解决好“拓展、营造宽松的‘校本’发展空间,增强‘校本’创新意识”这一大问题,营造独特又平实的校本研修文化。
学校以校园“智慧网”为平台,整合空间,引领教师走向学习。建网就是建校。我校“智慧网”集交流、合作、共享为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便捷作用。我们将师德学习、师训任务、校本研教等有关项目扎根于“智慧网”,丰富网络研修形式与内涵;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网上大辩论”与“教学热点、难点大讨论”活动,增强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教书育人新思维;开辟教育教学理论导读栏目,教师积极参与阅读点评、撰写网上读后感;开展“讲述校园典型故事”与“夸夸身边的人”网上有奖征集活动,学习身边榜样,分享感人事迹;引进“网络师徒帮带”模式,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组建学校导师团,帮助青年教师点拨创新教学思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建立“智慧网”应用与参与考核评价奖励制度,营造人人参与网络研修的氛围。
学校以专业发展专用本为阵地,整合常规,引领教师走向反思。反思,意味着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日常工作;多样化,意味着更加追求个性与特色。我们关注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反思,要求教师做有效性的实事,追求智慧教育,编制《丹城二小任课教师专业发展专用本》,整合工作程序与资源,拓展教师自我成长空间。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并侧重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积累,在“量”的要求基础上,更关注每位任课教师“质”的检查与评估,要求教导处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重视专用本使用的过程性把握,把使用情况的阶段性检查与考评体现在整个过程中,及时提供检查与考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足并更好地发展自我。最后,我们在《专用本》的使用中及时吸取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并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与教师年度工作绩效评价的多功能专用本,改进教师工作方式、学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整体效能。
五、建构智慧的节日活动文化培育人
工作的过程应该是研究的过程,用研究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提升。学校立足校本,全面启动三大发展性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分别是“举孝道雅行,育二小少年”的“孝雅教育”实践与研究、“拓展性读写结合导学活动”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实施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智慧实践与积累”的“同课异构主题校本研教活动”研究,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为促成智慧文化的形成,研究过程中,学校依托一年的四个节日来营造智慧的活动文化,让全体师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9月的“读书节”让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此推动学校拓展性读写活动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批勤读、善思、能辩、会写的小能人,享受书香生活,塑造智慧人生;家校联动,以3月份的“行孝节”为平台,开展“走好路、排好队、吃好饭、上好课”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开展“孝雅之星”激励性评价等活动,更多地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怀,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构建学校“孝雅教育”践行、检测网络,共同推动“孝道雅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破解德育工作中常见的“家校分离,知行不一,整合不力”难题,营造浓厚的孝雅氛围,形成厚实的孝雅文化;6月份开展“体艺节”,本着“展示特长、放大亮点、开发潜能”的活动宗旨,有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体育和艺术世界,通过体育、艺术实践、展示活动,开发体艺强项,培养体艺小能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2月份开展的“科研节”敲响二小教科研活动的最强音,多渠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锻造、展示平台,营造学校教科研文化。智慧的系列节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师生整体素质。
二小全体教职工脚踏实地的在三大课题的引领下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情趣更有内涵,自觉地在科学的理念引导下开展更有效的工作,突显教书育人的创造性劳动特点,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课题研究强化了教师追求智慧的意识,引领他们形成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品质,教师逐渐能去思考“怎样让学生生成智慧”“怎样培养智慧学生”等问题,这种品质的形成是常态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的,唯有真正的研究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十二五”时期,以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推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服务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和省数字校园示范项目建设的核心,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校园、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得到专家组的肯定与高度评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经费投入到位,全面完成示范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我校的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同类院校第一梯队。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设“连接・融合・创新・领航”的智慧校园,打造智慧学习环境、丰富智慧教育资源、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实现智慧管理服务,从而构建新型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为学校“十三五”建设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
加强领导,形成职能明晰的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有了统一的决策和工作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信息化建设业务、主抓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教学分院及职能部门承担业务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工作制度从粗到细,极大地促进了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障投入,完善稳定运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近95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已实现所有楼宇光纤直连到中心机房,校园主干万兆,核心交换双机平行,重要楼宇双链路接入,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出口带宽多元畅通;网络安全设施及管理机制基本适应需求,有线无线、校内校外、门户系统实现统一认证,网络行为实现有效监管,网络日志符合制度要求;学生宿舍网完成共建共享共管,并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通讯服务,也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部署与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目前,校园网数据中心拥有的CPU资源已超过280核,网络化存储容量82TB。校园网络共有接入点超万,无线AP超千,汇集教科网、电信、移动、联通的网络出口,合计带宽达1.7G;校内日常使用的PC及笔记本电脑约3500台;每天进出网络的访问量次数达1700万,学校邮件系统收发邮件超万封,每天外部网络流量达到1TB。
适应需求,建立全面覆盖的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的数字校园从师生实际运用需求出发,已覆盖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全校共有各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近50项,目前均在各自的教学和管理事务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师生个人信息门户几乎集成所有个人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大大方便各系统的使用;OA系统在公文形成、流转和管理等业务发挥作用;教务系统为教学管理、教学任务、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调代课管理、教学评价等提供业务服务;校园卡系统、学生公寓门禁系统、车辆通行卡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学生事务中心、体育设施、场地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电源管控系统,标准化考教室建设等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深度融合,开拓共建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
学校以“师生人人有空间,技教融合促发展”为目标,重视网络课程资源、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有超过百门的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利用师生人人拥有的智能手机,各部门纷纷推出手机APP或微信平台应用,在强化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学习和管理工作。
“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基本建成,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手段,也在延伸成为“校友空间”。学习空间以交流沟通为核心,有效连接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管理;支持教学改革,促进信息化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改进课堂教学,关注形成性考核。
高度重视,建设管控结合的安全运行体系
学校网络及信息化系统运转以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加强信息化安全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基本保障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校园网络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关键位置部署专业级防火墙、流控管理、网络运行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等系统,保障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2013年起,在同类院校中首批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全面、完整地了解学校信息系统的现有安全保护状况,学校校园基础网络、教职工信息门户系统、校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教务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和校园卡系统通过了浙江省公安厅的信息安全二级等级评定。
目前,学校与同类院校相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基础,显现了一定的特色与创新,智慧校园雏形初现,学校的“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获得2016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
完善数据及交换共享标准
制定数据交换标准,以统一各信息数据的存储格式、的描述方式和权限控制描述等。只有各信息应用系统彼此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系统之间才能够相互共享彼此间的数据,实现彼此间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平台是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总线。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中需要集成的数据自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中,并按各业务系统的订阅需求将共享数据分发到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集成和标准化,为提供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保留各业务系统的原有数据库,又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完整性。
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实现还应依据以下原则:遵循统一的交换和共享标准;支持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的交互及数据存取;支持灵活的数据交换方式,支持跨平台、跨多种网络模式的分布式数据交换;能够对交换数据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
打造校园信息化智慧环境
推进“两网一云一中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校园虚拟智慧学习环境,为上层的智慧教育资源、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服务等提供基础支持服务。升级、改造和优化校园网,初步构建物联网,运用各种传感器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实现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过程的感知、捕获与信息传递。构建混合云计算中心,完善网络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虚实结合、安全能控,存储、计算能力伸缩有度的交院云服务环境,满足信息化建设在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要求。
提供智慧化教育教学资源支撑
建设“一平台两整合”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提供满足课程教学需求的优质智慧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依据交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建设融“教学、培训、终身学习”为一体的智慧型交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增强服务交通行业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促进教学、教研活动与资源建设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研水平,促进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推进智慧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建设“两平台两环境”的教学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智慧教学实践,引领教育现代化变革。确立“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适用的技术,深化“行之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应用,建成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所需的智慧魅力课堂和学习支持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推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基本实现智慧管理服务
教育行业现状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且日趋集中,教育手段单一,不适应个性化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基础设施不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和全民学习的需要。目前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现状是:一次性投入大,必须要在建设初期考虑将来的扩容问题,一次性部署足够的带宽,足够的接入网口,足够的计算能力,建设足够大的机房和数据中心,聘请专门的网络日常维护人员,并且层层设置防火墙和流量控制确保网络安全,如果没有防火墙保护则宁肯不开机,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一方面保有维护成本高,完好率差,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体现为投入很大,但是资源永远不足。WIFI和云技术的成熟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基于WIFI和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智慧校园”方案,能够有效解决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大,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2依托于WIFI系统接入的智慧校园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重要指示,学校“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工作,将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2000个地区和学校进行试点,2014迎来建设高峰,并由国家财政投资部署。公交、高铁、机场、车站、商铺、购物广场、连锁店、旅游景点、甚至飞机上,WIFI接入无处不在。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目前,北京教育系统正在全北京范围内部署中小学校WIFI试点。新疆电信将WIFI网络作为第四网络,计划在学校部署6万个WIFI接入点,利用无线网络,校园网将更加便利,更加经济,更加自由,更加高效。智慧校园建设依托无处不在的校园WIFI网络,实现智能电子书包、智能电子作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项目等功能。
3基于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智慧校园
打开互联网窗口,各种云服务扑面而来,阿里云服务、百度云服务、IBM云服务、华为云服务,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上百家的云服务提供商,而这只是云平台的冰山一角。各网商、电商、电信运营商、大企业基于云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用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也有用于日常办公的云平台服务。不得不说,如此多的企业和机构热衷于云平台的建设有其必然性。抛开云平台的技术细节,云平台真正的价值在于,显著降低了每个用户拥有计算资源的成本。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中心将孤立分散的大大小小的数据机房集约化,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对外呈现服务,均衡服务器利用率,提高服务器整体利用率,避免大批硬件闲置,减少闲置和浪费就等于节省投资。对于教育资源投入而言,如果每个县区、每个校园都建立各自的数据机房,除了平时维护成本较大以外,其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极大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企业和机构可以随着业务和需求量的增加逐步增加信息设施的投入,不用在初创或者弱小时就一次性投入能满足未来一定阶段需求的信息设施,云平台技术和模式上的可扩展性保证了用户可以随需而增,降低投入风险,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可以租用方式使用。基于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的智慧校园,可以建立以省或市为单位的云平台,免除广大的区县校园的数据机房,使资源集约化,资源分配均衡化。可以随着校园需求的增加逐步扩容,动态满足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
4基于WIFI系统和云平台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基于WIFI系统,可以实现“班班通”,该解决方案提供的个性化教学平台软件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解决了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学软件控制松散、网络安全防护级别低的问题,确保了网络稳定性和教学资源安全性。该方案基于云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加快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进程,实现了网络硬件与应用软件同步,将枯燥的、孤立的教学体系转化成基于“云”的生动的、互动式新型学习体系。
5总结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