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范文第1篇

    1、目标要明。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2、择例要精。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标高,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3、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4、训练要活。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87-01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小学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模式 逻辑起点

一、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发源解读

人们对小学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上溯到18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A,Comte,1798~1857)提出:个体知识发生过程应符合历史上人类的知识发生过程。19世纪以后,西方小学数学家开始提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小学数学史。在1972年第二届国际小学数学教育大会上,成立了小学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简称HPM),标志着小学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育关系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出现。

法国著名小学数学史家蒙蒂克拉(J.E.Mon―tucla,1725―1799)在他的《小学数学史》中讲述了古希腊大小学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的故事: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被罗马人攻陷。当时,阿基米德仍在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个几何问题,丝毫不知死神的临近。当一个罗马士兵走近他时,阿基米德让他走开,不要踩坏了他的图形,罗马士兵残忍地用刺刀杀害了他。苏格兰数学家奥勒伦绍在1929年回忆道:“我在圣里奥纳兹的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是我的女宿舍管理员送给我的一份启人心智的礼物――H.W.Turnbull的可爱的小书《大小学数学家》。每一个对某学科有兴趣的年轻人都应该看一本讲述在该领域的巨人故事的书籍,如果说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知道我必须专攻小学数学而别无选择的话,那么这就是我初读这本文笔优美的历史书的时候。”

美国著名小学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的美国影片《美丽心灵》男主角的原型人物纳什(J.F.Nash)14岁时阅读美国小学数学家贝尔(E.T.Bell,1883~1960)的《小学数学精英》(MenofMathemat―ics),为费马的小学数学定理所吸引,独自证明了其中的一个定理,从此深深爱上了小学数学,而此前课堂上小学数学老师并没有让他对小学数学产生这样的爱好!我们不会相信一个小学数学故事或一本小学数学家传记一定会造就一名小学数学家,但小学数学史对学生人格成长的正面启发作用是无可否认的。

二、现代小学数学思维模式解读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多侧重于逻辑思维的培养,由已知求未知,利用公式、概念、定理等进行演算、推理、演绎、归纳、总结,注重运算的严谨和结果的正确。可见,逻辑思维是一种定向思维(或直线思维,或层面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则不按固定的逻辑程序进行,不受特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对思考对象的属性和关系直接做出判断,注重超越一切逻辑规则和程序,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提出新思路、新观念。可见,非逻辑思维是变向思维(或开放思维。或创造性思维),它凭借想象、直觉、潜意识、灵感等寻求事物的结果,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小学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而不单纯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教育。而非逻辑思维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应注重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还能提升小学数学人才的人文精神。一般来说,通过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趋于更积极、更全面、更完善、更合理。

三、现代小学数学思维模式的教育价值显现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的灵魂,是小学数学的本质,是联系各方面小学数学知识的纽带。其中,小学数学思想是对小学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提炼和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小学数学方法是人们在小学数学活动中使问题得以解决的途径和手段,是小学数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并指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本文所指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消元法、代入法、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等;

二是逻辑方面的思想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等;

三是一般性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如公理化方法、小学数学模型方法等。

小学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认识;总结;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很可能走了过场或收效甚微。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很多问题要通过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时序思维各方面去理解,不同于教历史和语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启发性和思想性;

1.2探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性,寻找提高兴趣的方式。

1.2.1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语言文字说明的硬功底,语言平淡、表情木然、动作呆板,激发不了学习氛围;

1.2.2按照教学程序、目的和思路,灵活机动地掌握学生学情改变讲授方式,及时准确地调整课堂听讲结构,或设问、或提问或引导,但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留待学生自己思考,要详略得当、轻重分明、主次清楚,避免平铺直叙,发挥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潜能;

1.2.3有必要在课堂出现沉闷气氛时加入少量幽默语言、新鲜故事或简单笑料,但必须精短有效,因为我们上的是小学数学课,而不是语文历史、故事课,就像厨师炒菜放调料一样,既要掌握适度,又要达到合理。

1.3利用特殊数学范例,创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1.3.1例一:树上有十只鸟儿,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有回答还剩九只的,有回答还剩一只的,也有回答不上来的――这就明显区分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同时也显示出形象思维和数学思维之实质区别。这是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由固定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3.2例二:一本书有四个角,把一个角剪掉还剩几个角?有回答三个的,也有回答五个的,还有不敢回答的――按常规学生一听到“还剩”二字是减法,为什么变成加法呢?这是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让学生数一下究竟有几个角;

1.3.3例三:父亲的母亲是奶奶,共有几代人?等等属于脑筋“急转弯”的与数学有关的例题。

1.4运用现实图形,激发学生课后研究数学的兴趣。

1.4.1例一:你们见过什么什么工具上有四个圆一样大?为什么?

1.4.2例二:当你没有三角板时,用什么东西什么方法就很快做一个?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动脑去想、动手去做、用眼去看,现实除了把图形概念记熟外,还引入研究的意念;

1.4.3以巧妙的方法和问题唤起童心,激发学习兴趣和研究行动,比起教师施加压力,强迫学生去完成这样那样的作业、手工制作更有效,关键在于怎样激发兴趣和用什么方法激发兴趣;

1.4.4当学生完成以上“兴趣作业”时,教师可“乘胜追击、因势利导”,有目的的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兴趣不断”,热爱数学这门课。

2.如何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1教师要在提高自我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等各门课的知识水平,经常阅读,不断“充电”,才能在备课、授课,课后总结一系列环节中游刃有余,显得丰富和引用自如,具备提高教学效果的潜在能量。

2.2教师要在全面掌握各类知识后专业课专业化,专业课优质化,专业课高效化,这就是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的道理。

2.3教师要把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综合其社会环境、家庭历史、个性成长、认知程度和兴趣爱好,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就是教师希望激发、引导的对象,使出“因材施教”的绝招,才能达到整班推进、提高的预期目的。

2.4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浓厚的教育热情、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树立起从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起,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3.如何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思想

3.1具备思想感悟。

3.1.1数学走进生活: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启迪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数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还能进行人文规范教育;

3.1.2数学走进游戏:游戏能够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活情感、个性和智能;

3.1.3数学走进语言:在教育数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性,教师在数学语言化上引用比喻和实际事例明确化。

3.2获得精神享受。

3.2.1融情于数学教学:数学是能够运用感情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最佳状态参与思想教学活动,强化师生的互相交流、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这样,教师是无意之间获得热爱孩子的精神境界;

3.2.2融乐于数学教学:小学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他们最亲近、最友爱、最实际的朋友,教师要加大感情投入,放下架子、带上微笑、集中热情,幽默一些、风趣一些、信任一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学习的欢乐愉快;

3.2.3融责于数学教学:教学的责任是让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把数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融会贯通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诚然,教师可以问心无愧于每一个孩子,能够获得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父母兄姐,陶醉于美好的向往之中。

3.3实现生命灵动。

3.3.1点燃生命灵动之火: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发现学生的思想、思考和思路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优越感,发现自己的发展优势,激发灵动、点燃热情、感悟生命的价值;

小学数学范文第5篇

数学思想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对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方法则体现了数学思想,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导言中,恩格斯叙述了笛卡儿制定了解析几何,耐普尔制定了对数,来布尼茨和牛顿制定了微积分后指出:“最重要的数学方法基本上被确定了”,对数学而言,可以说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也基本上被确定了。

一、方程和函数思想

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笛卡儿曾设想将所有的问题归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即通过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转化为方程(组),这就是方程思想的由来。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一时还不能接受方程思想,因为在算求解题时,只允许具体的已知数参加运算,算术的结果就是要求未知数的解,在算术解题过程中最大的弱点是未知数不允许作为运算对象,这也是算术的致命伤。而在代数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有权参加运算,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静止在等式一边,而是和已知数一样,接受和执行各种运算,可以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学关系十分清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不渗透这种方程思想,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很难提高。例如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还原问题等,用代数方法即假设未知数来解答比较简便,因为用字母x表示数后,要求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数量关系就更加明显,因而更容易思考,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在近代数学中,与方程思想密切相关的是函数思想,它利用了运动和变化观点,在集合的基础上,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两集合中元素间的对应。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深入研究的必然产物,对于变量的重要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关“数学”的论述中已阐述得非常明确:“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与积分也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数学思想本质地辨证地反映了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近代数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 20×5= 700×800=

60×3= 20×50= 70×800=

600×3= 20×500= 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有经验的老师却这样来设计教学: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下面两组题:

45×9= 1800÷200=

15×9= 1800÷20=

5×9= 1800÷2=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硬背。研究和分析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一般用解析式的形式来表示,这时可以把解析式理解成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去分析函数问题。中学阶段这方面的内容较多,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指对函数,三角函数等等,小学虽不多,但也有,如在分数应用题中十分常见,一个具体的数量对应于一个抽象的分率,找出数量和分率的对应恰是解题之关键;在应用题中也常见,如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再如一元方程x+a=b等等。 学好这些函数是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构造函数,需要思维的飞跃;利用函数思想,不但能达到解题的要求,而且思路也较清晰,解法巧妙,引人入胜。

二、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 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

例: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 1/2 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 3/4米。它们每 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 3/8米设有一个陷阱, 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 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 次所跳距离4 1/2(或2 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 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 1/2和12 3/8的“ 最小公倍数”(或2 3/4和12 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 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三、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