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病日记

生病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病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病日记

生病日记范文第1篇

今天星期六是我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休息。那股困劲就甭提有多大了,早上我9点钟才起床,上午我只是看了一会书,就和妈妈出去洗澡了。

到了下午,我的小侄女生病了,我和妈妈去医院看她,看到她那喘息不断的呼吸,让我感到很是心疼,她由于生病,心情很是不好,我和妈妈想着法逗她开心,但她还一直在哭闹!

等护士来了,给她输上能治喘息的液体。慢慢的,她的喘息好多了。过了一会就睡着了,妈妈趁她睡着了,准备让她雾化,医生说雾化能对她的病有缓解作用。可还没把雾化机拿出来,小侄女她就醒了,只能是让人干瞪眼。我和妈妈招呼着把她们带的东西让她们拿回去,我们就回家了。

初二:侯翔

生病日记范文第2篇

(1.兵团第四师七〇团,新疆 伊犁 835116;2.兵团第二师二十七团;3.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

收稿日期:2015—02—05

资金项目:兵团农业成果转化项目(2014BD025);国家级星火计划引导项目(2014GA891012);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项目(2014GB2G4101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16);兵团“十二五”油料作物攻关项目(2011BA005) 资助。

通讯作者:柳延涛(1979-),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和绿洲农业生态研究。

摘要:黄萎病是向日葵严重病害之一。在新疆向日葵产区的初步调查表明,北疆地区向日葵黄萎病发生普遍,阿勒泰地区田间调查发病率普遍在10%,严重可达70%以上。本文主要从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发展向日葵产业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新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防治

向日葵是新疆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籽实营养丰富,含油脂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2014年,新疆向日葵种植面积超过20万hm2,其中,油葵种植面积8万hm2,食葵种植面积12万hm2。但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向日葵单产受到很大的影响。向日葵黄萎病是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加大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新疆向日葵生产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

黄萎病主要在向日葵成株期开始发病,其中在向日葵花盘形成期至籽实成熟前易表现症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叶肉由浅绿变黄色,后变褐色,叶脉仍保持绿色。病情由下向上发展,最后全株枯死。解剖茎基部和叶柄,其维管束变褐色,茎秆上部维管束不变色[1-2]。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时整株在花前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发病初期,病叶叶尖或叶缘局部组织青萎,边缘呈浸润状,黄化,褪绿,变褐干枯,最后除主脉及其两侧叶组织勉强保持绿黄色外,其余组织均变为褐色,易破碎,病叶皱缩变形。后期病株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植株稍矮化。

2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

2.1病原

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主要是大丽菌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范围广泛,除向日葵外,还能引起棉花、茄子、豆类、豆科牧草、草莓等多种作物发生黄萎病。大丽菌轮枝菌菌丝体初无色,有分隔,老熟时加粗变褐,大多能产生黑色微菌核。菌丝上生长直立无色的轮状分生孢子梗,一般为2~4轮生,每轮着生3~5个小枝,多者为7枝,呈辐射状[3-4]。分生孢子呈现卵圆形,单细胞,大小不一,此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2.5℃,生长适温20.0~22.5℃,高于30℃时不能生长。病菌休眠体为微菌核,由菌丝分隔、膨大、芽殖形成形状各异的紧密的组织体,大小(35~215)μm×(21~69)μm。孢子梗常由2~4层轮枝和1个顶枝组成。每轮有小枝3~4根,每小枝顶生1个至数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色单胞,大小(2.3~9.1)μm×(1.5~3.0)μm。

2.2传播途径

向日葵黄萎病致病菌主要是大丽菌轮枝菌,该病原菌可以在土壤、病株残体及种子中越冬。一般向日葵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潜伏期一般为7d。在温度10~33℃时开始生长,最适温度为23℃。低洼地或种植密度大时向日葵易发病,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

3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3.1选用抗黄萎病品种

目前,选育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可以利用野生向日葵资源将抗黄萎病基因转入优良群体,通过抗黄萎病病害水平鉴定,将多个不同抗黄萎病基因进行聚合,筛选出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目前,市场上抗黄萎病向日葵品种有新葵20号、新葵22号、新食葵7号、新食葵9号、KWS303和K989等。

3.2合理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抑制病原物滋生。有研究表明,通过与小麦轮作倒茬,可有效抑制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达到减轻向日葵黄萎病的目的,一般轮作期以3年以上为好。

3.3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适期播种,采用合理栽培密度和科学水肥管理等措施,提高向日葵抗病性。在向日葵开花后,增施磷、钾肥,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可有效控制病害扩散蔓延。

3.4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2)灌根: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量500mL;(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4%络氨铜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5];(4)生物防治:在向日葵开花盛期至收获前期,使用盾壳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马立功,张匀华,孟庆林,等.向日葵黄萎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40-43.

[2]王玉杰,裴旭,高凤竹,等.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J].植物保护,2011,37(4):120-123.

[3]张经常.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2(4):39.

生病日记范文第3篇

对于维生素D,我们一定不会陌生,而且可能只要提到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就会想到需要补充维生素D。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远非如此,不仅可调节血钙水平,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有关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观念也有了更新。

正因为如此,有关维生素D的新认识还入选了2008年WebMD的十大健康新闻。而且随着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维生素D有望成为疾病防治领域的“明日之星”。作为社区医师,了解维生素D的多项作用,跟上观念更新的步伐,并将其作用与日常诊疗工作巧妙结合起来必将大有裨益。

维生素D属脂溶性激素原,在肝脏羟化为25羟维生素D[25(OH)D],再于肾脏羟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OH)D],1,25(OH)D的生理活性较高。

半数美国人患维生素0缺乏症

多数专家认为,25(0H)D500 IU/日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

高血压病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D信号转导系统受损可导致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激活,引起高血压和心肌肥厚。2项前瞻研究均提示,维生素缺乏的男性(65岁的老人约30%每年发生1次跌倒,>80岁 者该比例高达40%~50%,而跌倒是老年人外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 800IU/日者的跌倒风险最低,而补充200~600 IU/日者该风险无差异。Meta分析提示,与补钙或安慰剂者相比,维生素D可使跌倒危险降低22%,且不依赖于性别、额外补钙、维生素D补充种类及时程。目前认为,维生素D降低骨折风险除改善骨密度外,还可直接改善肌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多方位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调节树突细胞分化、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排泌。动物实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如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抗原诱导性关节炎、TIDM、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最近研究证实,高维生素D状态与远期多发性硬化症发生率低有关。

结核病临床研究显示,约50%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低下,原因主要包括:①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接受阳光照射少且体内合成不足:②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因此结核病患者不仅易发维生素D缺乏,甚至可出现软骨病。为预防上述风险,专家建议将补充维生素D作为抗结核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与乳糜泻、囊性纤维化和肝脏疾病有关。

补充维生素D优于补钙

补充维生素D的获益和安全性明显优于钙剂。近期研究发现,补钙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特别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为钙剂可能加速动脉钙化。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呈反比。

美国政府建议,年龄70岁者为600 IU。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应为400 IU,并需要从出生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有研究发现,多数情况下,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为1000~2 000 IU,因而有专家呼吁应将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提至800~2000Iu。FDA的营养指南认为,每日摄入2000Iu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

生病日记范文第4篇

一、教法可以如此新颖有趣

求知欲、好奇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特点。教法新颖生动,会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神情专注,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授《五十音图》日语语音这一内容时,我对同学们说:“只要把五个原音发音掌握好,基本上五十音图的发音就掌握了一半。”同学们哗然,感到诧异、惊奇,个个都急着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兴趣特别浓。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掌握了五十音图的发音和书写,并能记住一些简单的单词。对于零起点日语学生来说,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背单词是一项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单词记忆不扎实,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进度的加快,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差距,让学生失去对日语学习的信心。所以,我在单词教学时,常采取“赛”的方法,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首先,解决“读”的问题,掌握单词的发音和读课文。然后,通过小组比赛,分组考查单词,解决“听”和“写”的问题。渐渐地学生坚持努力一个阶段,突然会觉得背单词速度加快了,日语学习变得容易多了,逐渐地进入了日语入门阶段。这样慢慢地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日语竟然有这样无穷的魅力

日语语言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日语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秒的形式等构成了日语语言的潜在吸引力。所以,我在日语教学中,努力营造出一个“快乐的日语课堂”,使学生在潜移墨化中对日语产生兴趣。比如,“Vて”这一部分是十分严密而又有规律性的知识系统。所以,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注意诱导学生从旧知识出发,使学生意识到新知识往往都是旧知识的伸展,实际上很简单,动词活用形都是从“五十音图”出发,并不太难。在教完这部分知识点后,再引导学生系统整理,使学生建立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感受日语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又如,在学习日语会话时,让学生明白用日语语言思维去理解日语表达,使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巧秒地转变思维,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日语表达的委婉、谦逊等特点,也让学生体会到日语学习的巧秒有趣,内心逐渐产生对日语的喜爱。

三、生活中的日语原来如此简单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为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日语,利用课外时间让同学们观看他们喜爱的动画片及生活片段等视频资料。通过视听教学,学生听懂视频中的部分台词,理解视频资料大意,他们也会高兴不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日语原来如此简单。通过视频教学,加深学生对日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能力,又激发了学习日语的兴趣。

四、成功的感觉是这样美丽

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是在自身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每当学习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当学生想独立地去探索某一新知时,我十分注重情绪鼓励:“这个问题你一定没有问题,试着想一想,怎么样!”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应用旧知识,促进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一旦成功,哪怕是想起某一个单词,我们就会观察到学生成功的自豪,他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兴趣。

当学生停留在一定水平时,我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当学生学习困难时,特别是落后、泄气自卑时,我会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走向成功。而一次成功产生的兴趣,又往往推动第二次成功,形成“成功——生趣——再成功——再生趣”的良性循环。

要想使学生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我根据零起点日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日语的优势和意义,结合教材内容,理解中日文化差异,从中鼓励、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持续兴趣。

生病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向日葵;防治原则

1 防治原则

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治原则。

2 向日葵黄萎病

2.1 症状

向日葵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该病多从向日葵开花结果后发病,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黄斑,随着黄斑的扩大,颜色也由黄色变为褐色。病株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在恢复,叶缘上卷,叶片变褐,并不断由植株下部向上方发展,严重时病叶脱落、落花、落果或病株枯死。纵切根茎部,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故称“黑心病”。在向日葵上引起黄萎病的症状有3种类型,即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其中枯死型:植株矮化严重,叶片皱缩、凋萎、枯死脱落。病情扩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黄斑型:植株稍矮化,叶片由下而上形成掌状黄斑,仅下部叶片枯死,植株不死亡;黄色斑驳型:植株矮化不明显,仅少数叶片有黄色斑驳或叶尖、叶缘有枯斑,叶片不枯死。病情自下向上发展。

2.2 病原

向日葵黄萎病,病原称黄萎轮枝菌或黑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3 侵染循环

该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坦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可以存活6年以上,在当地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或杂草,借风雨、流水、人畜和农具等传到无病田。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发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2.4 发病条件

向日葵黄萎病是我国向日葵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发生在成株期,低洼地、种植密度大易发病,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一般在6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2 ℃左右,降水量比较多,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这时正值向日葵现蕾期,是黄萎病发生始期,提醒农民朋友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2.5 农业防治

严格进行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至少要有3年以上的轮作期,如与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轮作效果好;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发病的茎秆要及时烧毁,以防病害扩散蔓延。

2.6 化学防治

2.6.1 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

2.6.2 土壤消毒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3 kg/667 m2~1.5 kg /667 m2,拌适量细土30~50 kg制成药土,撒在土壤表,然后进行翻地。

2.6.3 药剂防治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农村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祝你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

经贸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