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致青春经典台词

致青春经典台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致青春经典台词

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第1篇

1、“这戒指里有一行字!”“我知道,‘made in China’!”

2、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没有金箍棒就别穿小短裙。

3、“妈咪,你也懂网球。”“当然啦,我特别喜欢邓亚萍。”

4、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5、酒保:你们当时是怎么好上的。关谷:用四个词可以形容。酒保:一见钟情。关谷:关你毛事。

6、钱可以买到房子,但是买不到家;可以买到婚姻,但是买不到爱情;可以买到钟表,但是买不到时间。

7、付二贷就是有房贷有车贷。

8、“截肢是不能生小孩的手术吧。”“那叫结扎。”

9、“这年头猪都涨价,凭什么你不能涨价。”

10、“你想发财吗?你想一夜成名吗?你想交桃花运吗?你想永葆青春吗?别做么梦了好好学习吧!

11、“我去你外婆家的香蕉皮。”

12、打人不提倡打脸上自尊,我们兄弟连心,只要你敢对我们任何一个人使用暴力,我们另外两个就会,报警的。

13、常言道,冰冻三尺,非微波炉不能解冻!

14、你每天都跟他们聊到半夜,他们哪有时间创造人类啊!

15、吵架是不好的行为…干脆决斗吧!

16、左眼跳,桃花开,右眼跳,开。

17、我肯定会被砍成薯片的。

18、现在生米都已经煮成稀饭了。

19、天呐,我跳进日本海都洗不清了。

20、你怎么能说他脑子进水了呢?前提是,他也要有脑子啊。

21、面对现实吧,生活往往比那些偶像剧的口味要重的多。

22、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不是用来讲理的。

23、她要做的不是菜,是太太。

24、我真不是故意要知道的,你可以格式化我啊!

25、意见一致,我说了算。意见不一致,她说了算。

26、为什么是爱派德?因为爱疯卖完了。

27、老男人就是他,他就是曾小贤。

28大半夜的,你把客人招到这坑里来,你坑爹啊?子乔、等大家喝高了,坑娘也行啊!小贤、坑你的头啊。

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上映,致青春成为时下最火的网络词。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从新的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分析蹿红的原因。

关键词:致青春 梦想 模因论

一、引言

自2013年4月26日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票房节节攀升。截至5月29日,票房7.08亿,超过了《画皮2》(7.02亿)坐稳内地影片票房排行榜第四位《致青春》引发的青春情结,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热议话题。

自首映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24小时热门微博、实时热词、网络流行词汇、影视热搜等多个话题榜首,各大网络、广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新浪微博有关“致青春”的微话题已经有3202万人次讨论。不同时代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自己的青春。其中的经典台词: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永垂不朽等和剧中的情节也被大家广泛复制传播,本文将用模因论进行分析,解释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更好的促进语言的应用。

二、模因理论

英国学者Richard Dawkins于1977年在其专著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模仿gene 杜撰出了meme,而“模因”一词则是模仿了“基因”一次翻译而成。Dawkins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步的基本单位是meme(何自然,何雪林,2005)。Meme是一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来传播或模仿的单位因子。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任何想法、说法或者做法都有可能称为模因。任何字、词、短语、句、段落及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称为模因。Dawkins 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Dawkins,1976:192)根据Dawkins,“词义、概念、妙句等,都是meme(模因)。由此推出模因可大可小,小到一个词的妙用、一段曲调、一个概念、一句妙语,都是meme;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概念学说、主义等)。上面所列举的事物可以具体地化为一个个的学说、观点、思想、习俗、行为方式、言辞表达等,从一个个体人的头脑或者言行中传到另一个个体人的头脑或言行中,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从甲传到乙地,实际上模因就是充当了思想和文化传播的载体。Dawkins认为,模因是以实在形式存在的。他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学说,它作为一个模因,就是一切认识达尔文理论的人头脑中关于达尔文主义的共有概念;但在不同人的头脑里面有不同的认识。Dawkins认为模因具有稳定性、渗透性、长寿行、生殖性和复制能力。

1.模因与追忆青春的方式

观众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青春是无悔的,我们的青春不朽。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前日在其官网消息:凡是重大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在A区图书馆旧馆二楼办公室或虎溪图书馆十楼办公室领取档案袋、封条一份;毕业生们可以珍藏手稿(信件、日记、读书笔记)、图稿原件、照片、试卷、奖状、证书、聘书、学生证等物品,封存进图书馆——当然,与之一同封存的,还有关于大学、关于青春、关于爱的记忆……据重大图书馆介绍,封存年限有即时公开、5年、10年三种选择。封存期内,学生本人可随时回校查阅。不过,过了封存期,这笔记忆就是重大图书馆的馆藏物,校内外的人都能来查阅了,封存人不能反悔拿走。同学纷纷赶来,将自己梳理的青春记忆,带进图书馆,小心翼翼装进档案袋,贴上了封条。这种方式既能封存青春,又能给自己人生路上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就能继续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梦。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主人公郑微用自己方式追忆青春,有些人复制郑微追忆青春的方式,有些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青春,其实郑微追忆青春的这种行为也是模因,我们可以自行改编不同的语言方式,一旦被接受并复制,也可以称为新的模因。

2.模因与追忆青春的梦想

模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基因,它能够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把一些思想行为观念传播下去。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推荐该片:“好像所有人都在寻找青春。在这个功名利禄、房价工资无时不牵绊住手脚的年月里,不妨谈谈青春吧……有时,只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而“青春”成为法宝。在《致青春》播放的时间正好是毕业生即将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已经踏入社会的70后、80后在浮躁的社会心态下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有些人曾经怀揣着青春时,觉得一文不值,当青春耗尽后,在回过头来看,一切才有了意义。在《致青春》中,曾豪情万丈、充满理想的张开,在毕业聚会时,在小饭馆拿着酒瓶醉意吟诗——“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那一时刻浓缩了多少大学生毕业时刻的青春热血。青春,梦想是我们一直执着追求的,青春让我们勇往直前地奔赴梦想。在片中反映的这个主线切合现在国家所提出的中国梦,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模因与追忆青春的语言

语言的感染现象是模因的表现形式,电影中语言的仿制与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流传都是依靠模因的“魔力”。模仿的人在效仿他人的行为的同时,试图创新,由此将此种模因渗透到方方面面。长春大学毕业生另类毕业照致青春,穿着学位服摆出各种另类姿势,动作高贵风趣,想用这种非同寻常的方式纪念青春,为大学时代留下美好回忆。他们灿烂的笑容等5年甚至10年过后,他们在回首看的时候会很欣慰。今年699万大学毕业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致青春”,青春让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奔赴梦想。著名演员姚晨在微博上说:“青春已逝,理想不老”。

三、结语

《致青春》这部电影是赵薇对大学时代青春岁月的描述,但是青涩的校园恋情和真挚的友谊让所有人找到了青春的影子。电影中角色的青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效仿,得到了复制改写进而促进了新的语言的模因产生流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York:OUP.1976.

[2]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语言,交际[R]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会议报告论文,2005

[4]何自然,语用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任,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第3篇

中国电视中的青年来自“娱乐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一股“韩流”袭来,一大批优秀的韩国青年励志剧《加油,金顺》《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等在我国传播时,我国自己的青年影视剧在青少年中消亡了。当青年影视剧再度觉醒之时,出现的一大批以青年表现和青年关注为主的电视剧却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豪华场面,吸引眼球。场景是电视剧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承担着表明主人公身份、交待事件发生地的作用,在视觉文化的感知心理学中,场景给观众最直观的美丑的感觉。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眼球经济对视觉美感和视觉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豪华、浪漫的场景也就成了青年电视剧中重要的表现元素。赵宝刚导演的《奋斗》中,为广大青少年所共鸣的“心碎乌托邦”,是陆涛、米莱、华子、向南们共同的居所,那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房间,每个人的房间有自己的大幅写真,篮球架、小花园、酒吧通通被集中在这么几个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居住地。类似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豪华在“超女”主演的电视剧《美丽分贝》中也有表现。

“明星”作秀,星光熠熠。参与商业运作,明星成为影视剧市场运作中的重要资源,当红明星的出演往往能够吸引众多观者的兴趣。如由“超女”主演的《美丽分贝》,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明星韩庚主演的电视剧《青春舞台》,阵容强大的帅哥美女出演的《爱情魔法师》,2009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在青少年急需一些影像参照的时候,这些青春偶像剧在他们中间掀起了一个个的收视高峰。而剧中的青年却是“明星作秀”,他们的生活不是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更像是现实中的明星写照。他们拥有豪宅名车,物质生活优裕。电视剧没有给广大青年提供现实生活的参照和鼓舞,明星式生活对广大青少年的疏离,只能成为他们无聊时的消遣。

故事简单,只谈感情。这些由刚出道或成名的明星主演的电视剧大多没有多少内涵,电视剧里的青年生活优裕而空虚,感情问题是最大的困扰,青年人整天围着感情打转。这类电视剧多是影视公司对明星的炒作,以其中大胆的生活化经典台词赢得观众。赵宝刚新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多次出现包含“青春”“我做主”之类台词,与剧名过度契合显得牵强。

电视、电影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和青少年文化,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形成中有积极的作用。电影和电视是青少年与广阔的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是他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是青少年学习做人道理的参照。而这些社会教育意义在这些以青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中却走向了虚无。

中国电影中的青年来自“贫民窟”

20世纪90年代,以电影学院87班发表《中国电影的后“黄土地”现象――关于中国电影的一次谈话》①和胡雪杨的“率先自我命名”②为标志的新生代为我国青年电影带来了一丝春风。他们的影片带着对第五代宏大的民族寓言式叙事的反叛,表现出了对边缘人的钟爱,尤其是边缘青年的真实生活。

以新生代影片以及优秀的DV作品为例。新生代青年电影的代表如王小帅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娄烨的《苏州河》、贾樟柯的《小武》等,场景、主要人物都是偏离主流的“边缘”人群,以展现一种独白式和回忆式的经验性成长母题,青春的自怜、呓语为标志。这种个体的、感性的叙事,被配以平民窟的场景和边缘人物。《苏州河》一开头苏州河畔破烂不堪的楼房,独白中“我经常一个人带着摄影机去拍苏州河,沿着河流而下,从西向东,穿过上海……”而影像中却跳过繁华的上海,记录了堆满垃圾的脏乱恶臭的苏州河以及苏州河周边残破的房屋。大学生DV作品《贼》中,跟随主人公大弯头和张三的脚步,我们看到的是很少进入主流城市表现的路边弹着月琴乞讨的老人以及他身边蓬头垢面的小偷同伴,墙壁上横七竖八的“办证”广告等等。《苏州河》中的小偷马达、开心馆的“美人鱼”美美,《十七岁的单车》中的“现代骆驼祥子”小贵、偷穿主人衣服的仆人,他们普遍生活的贫穷、挣扎甚至有点畸形,这也是我国青年电影表现出来的特点,即主要人物边缘化。

电影语言透露着明确的后现代性。《苏州河》《小武》等当代青年电影对第五代宏大叙事的突破还表现在其影像风格的后现代性。大量的长镜头,无规则的晃动、推拉镜头,不完整构图镜头,杂乱无章的空镜头,剪辑中的碎片式拼贴,大量的内心独白,影片似乎借此来表达跳动不安的青春,可这其中却渗透着对“真实”的迫切追求。这与克拉考尔的照相本体论、法国新浪潮、真实电影等不契而合。《头发乱了》《北京杂种》瞬间的表象、情绪的碎片、不连贯的事件、游移不停的运动镜头的摇滚化包装也是后现代性的表现。

情节叙事弥漫着浓浓的青春忧郁和感伤。《十七岁的单车》中,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生活被夸张地表现,他们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如他们以羡慕又奢望的眼光看着城市的女人,不会进旋转门、第一次享受喷头冲澡等细节都表现出他们与城市的一种隔阂。《苏州河》中,“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那样找我吗?”“会一直找吗?”“会一直找到死吗?”对爱情的质问与回答中透露出不相信爱情的青春感伤。

中国青年影视的异态到常态化发展

面对好莱坞大片和日韩剧的冲击,青年成为观影的主要群体之时,对影视剧中青年形象的关注需要加强,而且应该开拓出多元视野中的多元发展途径,从其局限性中寻找突破。

拓宽关注视野。我国青年影视剧中的青年形象是单调的。正如以上分析,电视剧中的青年来自“娱乐圈”,而青年电影中的青年则来自“贫民窟”,青年形象的多元化展现是青年影视剧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北漂族、进城务工者、占青年人口大多数的学生等等。

另外,在类型片的划分中,惊悚片、动画片、室内剧都是我国青年影视剧没有尝试的,同样的故事蕴含一定的道理但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叙事方式上应该寻求多样,开拓青年电影表现内容的多元层面,不只是拍社会问题电影和主题教育电影。

青年影视剧需注重价值引导。影视剧的传播是裹挟着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的。日韩剧的流行带给我们的反思,我国的青年影视环境,不要造成文化的侵蚀,影视工作者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认识到电影电视这些大众媒体对青少年有很强大的影响力。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要考虑产品的商业价值,更要考虑产品的社会属性,尤其是影视作品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新生代影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他们的影片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地参展、获奖,新生代的中国电影业已成为国外文化分析专家和普通人认识中国现状的重要参照,也就是说中国的新生代电影已经具备了一种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这些影片的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拍摄的整体背景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贾樟柯的《小武》等关注“贫民窟”的影片将中国的都市化发展封锁在国外银幕的背后。

产业化路线亟待开拓。我国的青年电影长期隔离在主流之外。上网搜索青年电影大致会是这样的结果,视频中几乎没有,而很少的链接存在于电影爱好者的博客中,简单罗列出中国的青年电影。电影是一种视觉文化,单纯的文字对于电影只有评介和资料的价值。所以,被罗列的众多青年电影并不能真正与青年观众见面,如刘沛的《午夜的士》、姬雨的《夜》、张林子的《深海,再见深海》等等。而不能和观众交流的作品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如今随着北京、上海两大电影生产重镇的“青年电影工程”的启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不断推出,频道专业化带来的DV频道,让我们看到我国青年电影孕育着的春天。除影院之外,电视、互联网、DVD、电影台、电影节等后电影方式都是值得开发的电影展示渠道。为青年电影开辟健康的发行渠道,贺岁片在新年时候上映,在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时有特别电影献映等,这些既是有待开发的潜力经济市场,也是青年内心的需要和一种正确的社会性引导。

“少年强则国强”,为营造健康、向上、贴近生活、丰富多元的青年文化氛围,影视剧应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发挥自己的一些优势,在商业、文化、社会、教育意义中寻求平衡。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释:

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第4篇

主句:有人叹息:如今的春晚再也回不到当初令万人空巷的年代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其实,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因而不必再用“刻舟求剑”的思维来苛求我们的春晚,大家也不必再以挑剔的口感去寻找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如今谁都知道,执导春晚是个坑,躺着都能中枪。更何况奔跑在马年开门办春晚的阔野之上,想不被误伤——太难了。

既然死活都躲不开观众的一通骂,敢于跳这个“坑”的人,就得具备相当的能力、勇气和度量,譬如允许让观众把自己当成“出气筒”,承担某些即便“并非本意”也只能承担的曲解与憋屈。

其实在议论春晚这件事上,导演就是冤,而且他心里得明白:面对众口难调的看客,自己明摆着属于弱势群体,得胜的永远是观众。

应当该奉献什么样的节目?

“春晚是什么”,是本届央视春晚开篇运用影视手段特别设置的一次开放性发问,接下来的整场节目,则可看作导演“有心栽花”或“无心插柳”的自问自答。

坦率讲,当初听说“马年春晚”以歌舞类节目担纲,心里不免为导演捏了把汗,因为相对泼辣鲜活的语言类节目来说,歌舞类节目更适合营造气氛,何况欣赏这类节目尤需反刍,否则难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幕拉开之后,方觉如此安排是“识务”之举,相对语言类节目有所塌陷的实际,歌舞类节目的编排倒还可圈可点。

继影视开篇之后,选自“直通春晚”,率先推出的各具特色的民歌联唱,以其清新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颇具现代感的编曲,替代了往年人数众多、闹闹哄哄却难留印象的歌舞大串烧,先为“马年春晚”增添了一抹亮色。

紧扣主题,激升节日气氛的舞蹈《万马奔腾》,构思新颖、变化叠出、精彩纷呈,活画出万马腾飞的民族精神,在经过改编的传统曲目《赛马》旋律的烘托下,把一顿热气腾腾的民俗文化的年夜饭直接端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

撞击心灵的艺术效果往往需要强烈的对比反差,男声独唱《时间都去哪了》令人感怀、感叹、感慨:“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在舒婉、感伤旋律的浸润下,令人一下子就想起父母,想起挚爱,想到自己,对于整日陷于忙碌、烦在喧嚣中的云云众生,仿佛一支清凉剂,颇具醍醐灌顶之效,并使艺术效果“一倍增其哀乐”;《我的要求不算高》,以平实浅明的歌词,通俗易唱的旋律,描画出一幅实则要求很高,因而也愈加“勾人”的普通人的“中国梦”。

由“星光大道”选拔推出的非专业演员演唱《张灯结彩》,热烈、火爆,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心理距离,与《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套马杆》一样,很接地气,年味十足,点赞的结果当然是:此处应该有掌声。

在带有明显冯式风格的报幕之后,打出了“致青春”的主题,借助对《万泉河水》与《英雄赞歌》往昔经典的现代演绎,唤起太多人难忘的集体回忆,重新点燃了他们久蓄心底的激情,同时引起台上台下的真心互动。

“马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把京剧类节目《同光十三绝》、《百花争妍》打造得精彩纷呈、美轮美奂,鲜活灵俏,在用京胡和古筝等主奏乐件镂新《夜深沉》等经典曲目的精美妆容后,既形象普及了京剧知识,又成功演绎了与歌舞嫁接的“推陈出新”,最是对得起“国粹”二字;另外在美术、服装、化妆、舞台调度、镜头切换等方面也都处理得唯美精妙、相得益彰,堪称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一棵菜”。

而避开合唱歌曲“高、亮、硬”的常有通病,《天耀中华》以其柔性的刚韧,内在的张力,让一位自强不息的歌手引领亿万中华儿女深情祈祷祖国美好、美梦成真、天耀中华,听后令人回肠荡气、震撼心灵、长久感动。

由大陆男歌手与台湾女歌星搭档献唱的歌曲《答案》,一反爱情歌曲常见的声嘶力竭,不但演唱清越灵动,而且富于哲理,可谓鲜得一见的好歌。

看完整场歌舞类节目的大体表现,着实让咱从“捏了把汗”到放心地“擦了把汗”。由此,如果把本届“春晚”较受欢迎的部分作为标本,总结什么样的节目更容易得到百姓的认可,甚至上升至执导“春晚”的理念,其结论或许是:紧接地气而非奢华;追求朴实而非矫情;展示时尚而非皮毛;拥抱真情而非虚假。如果“春晚”其他节目播出时,能够达到处揪着人心走,让老百姓端着饭碗不放手的地步,那才真叫赢了。

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创新?

历届央视春晚的创新,实际已成为对抗大众审美疲劳的代名词;刻求创新,也就成为每届导演苦心积虑寻求破局的神钥。然而,春晚的特殊时间节点和传统赋予的特定内涵,以及官方与民间各种因素的限定,都决定了它在内容方面不可能有颠覆性的改变,以往过于标新立异的尝试确也曾遭失败。不知不觉中,春晚的节目构成已经沉淀为难以突破的定式,或者说是导演为适应各方口味公约数而做出的妥协与平衡。在不满现状又突围无果的情况下,导演们有意无意间采取既保险又显效的做法,就是寻求某些形式方面的突破,比如舞台的升降旋转,现场全方位的多媒体与视频化,策划“反串表演”、“节目混搭”,炫卖网络语言,以及争邀境内外名角儿“赚人气”、“博眼球”等。

实在说,这些创新与改变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时间一长,眼花缭乱的视觉变幻就再难转换成观众心理上的冲击力,进而形成新的审美疲劳,放眼其后的某些创新,有的甚至沦为取悦观众、换汤不换药的“无土栽培”式努力。

简要搜索“马年春晚”能让普通百姓看到的明显变化:

一是在主持人方面增添新面孔,有限度地在风格上幽了一点儿默;二是邀请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与国内重量级唱将刘欢同台共咏《玫瑰人生》;三是让香港男女著名影星以歌舞范演绎颇具爵士味的《最好的夜晚》,四是请台湾歌坛“常青树”与韩国红星联袂演唱《情非得已》;五是在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优美旋律的伴和下,由匈牙利舞蹈艺术家巧构中国元素的剪影创意舞蹈《符号中国》;六是首推“侧躺舞”“魔幻三兄弟”;七是邀郎朗和克罗地亚“魔杰二人组”及草根明星雪儿构成技惊四座的“超级混搭”;八是从全国各类歌赛中选的冠军选手同台炫技;九是破例让未经“春晚”海选的新星歌手霍尊以一曲《卷珠帘》直通“春晚”;十是在台湾腹语表演《空空鸟拜年》中穿插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动物出场秀;十一是将京剧节目打造得灵动出奇、惊艳全场;十二是安排杨丽萍的徒弟小彩旗在舞台侧翼充当提示季节变换的“旋转钟”……

以上举例中,大都获得良好的现场效果,较受观众喜爱;但从深层剖析,“马年春晚”根本的创新亮点是敢于放手力推新人与新作;另外在镜头组接、场景切换、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音响视频,以及国际视角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进与提升。当然,有些倒也不能算作原本意义上的创新,或许称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推新更为妥切。

这里,我们亦须指出的是:本届也同样存在近几届春晚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通病,这就是:有些“创新”,功夫用在了树梢上,无暇或忽略对树根的培植与爱护,致使水土流失,导致作品的“空心化”及“乏味化”现象仍难掩其形。究其原因:征集渠道尚窄,形式大于内容,多媒体过度使用,节目内容空洞,桥段老套流俗,演员表演浮泛,现场缺乏互动,以及为争夺“网络”观众,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以电视为主要观看载体的中老年观众的趣味需求等。

应该制造什么样的“笑果”?

毋庸讳言,在“马年春晚”中,最容易出“笑果”的语言类节目呈现出“少而不精”的整体性塌陷。相声《说你什么好》,像是一语成谶,却无法解答观众的质疑——说你什么好?在既散又长的口舌运动中,即便塞插了不少网络语言,仍像在进行一次想找乐而找不到多少乐儿的辛苦旅行,由于包袱少怕冷场,逗哏与捧哏之间衔接太满,缺乏必要的停顿与调整,观众只好硬着头皮被拉着跑,又像在听一首从头至尾缺少休止符的吹奏曲。

延续“毒蛇”路线的《扰民了您》,尚有“续貂”之嫌,不大符合人物前后统一的性格逻辑,虽然后来续上了一小段“光明”的尾巴,但也无法改变“毒蛇女王”刻薄齿冷的负面印象。而要人为地制造“笑果”,除了重演以贬人博乐的故技,颇多“笑点”难掩望文生义的嫁接痕迹。窃以为:一个占时较长的小品,如果既不特别有意思,又不是尤其有意思,相对于惜时如金的春晚舞台,为什么不可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呢?

腹语木偶剧《空空鸟拜年》,或许在《我要上春晚》中表现不俗,但在亿万观众的睽睽众目之下,就难免显得捉襟见肘。作为一个短缺品种,在春晚的舞台上亮一亮像,未尝不可,一旦冗长,既会拖累晚会,也会使演员觉得不自在。

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和《人到礼到》,以幽默反讽的手法聚焦社会公共话题,立意积极,表演驾熟、角度尚新。或许因为作品是为大家所熟悉的表演者量身订制,或许由于作者事先预设了观众的心理期待,有些桥段多少还是有同质化、老一套及似曾相识之感。这与表演者的台缘和观众的心理期待相比,理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马年春晚”最为叫响的语言类节目是“快乐麻花团队”创作演出的小品《扶不扶》。

该作品不仅目光犀利地瞄准了“写什么”的问题,也幽默智慧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怎么演”的问题,而小品令人捧腹的活脱表演和“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 的经典台词,直接挑开社会现实问题的脓疮,不但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而且已经得到和必将得到更多的点赞与好评。

综上,笔者认为:创作央视春晚小品的出发点与归结点——还是应该精选直面现实而非主观臆造的“笑果”;应该挖掘喷泉式而非挤牙膏式的“笑果”;应该提炼智慧幽默而非肤浅低俗的“笑果”;应该坚持有“料”爆料,无“料”则止的“笑果”;应该关注靠生活、靠真情而非靠夫妻间打情骂俏作弄出来的“笑果”;应该深化容易“抖包袱”又兼具劝诫和警示意义的“笑果”;一句话,应该追求产生于观众内心的自发“笑果”,而非跟从“领掌员”起哄式的人造“笑果”。

若此,才像是语言类节目创作和表演追求的正途。

应该如何评价春晚?

回顾以往,央视春晚从1990年以前“无意识”接地气的互动式联欢,逐步转换为“有意识”负载国家意志的文化“庆典”;随着网络的兴起,春晚也随之出现“互联网前”与“互联网后”的分野。多元互立的文化现实与时代变迁造成的心理落差,使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愈加变得各自为“正”。如果说电影还可以“私人订制”,以满足某一阶层的特殊需求,《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可以把飙歌变成类似体育场上的狂欢,那央视春晚就明显变成了既得走“群众路线”,又难于踩到“点儿上”的棘手活儿。所以,每年春晚长成什么样?既取决于百姓的期待,也取决于官方的要求,以及导演对百姓需求与官方要求如何平衡与怎样表现,或者说作为组织者、执行者、总“碎催”的导演在多大程度上能突破和化解来自不同方面的制约与诉求。

按说,从早期形成的本质内涵及自然走势来说,央视春晚应该办成全民呼应、现场互动、欢乐指数颇高的全国大联欢,然后逐渐积淀为标新时代文化的新年俗,但由于春晚在特定时空点上所形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客观上负载的东西就只能越来越多,因而执导春晚,也只能是顾虑越来越多,身心越来越累,甚至足以让导演们亲身体验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致青春经典台词范文第5篇

Start with food

一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总是艰难,即使是在这样文艺的店里。

如果你人在大连,应该知道港湾街十五库的这家书吧。从星海广场乘27路,坐到终点站。它隐藏在一座楼里,乘电梯而上,很容易找得到。外面一间卖书,这里的书在外面通常少见,包装得很精致,还有其他语言的原版书。里面是咖啡店,面朝大海。你可以走到阳台上去,在这里可以看得到大货轮和客船,海的气息扑面而来。

天空是一种蓝,海是另一种蓝。交相辉映,美得沉静。

工作日的下午来,人不太多,安安静静喝点东西,想想心事都很惬意。但,我是来写小说的,不是来发呆的。距离截稿日期就剩两天了,这就决定了我根本惬意不起来!我在本子上涂涂画画,灵感就像是被拧上的水龙头。一定是因为眼前的芝士蛋糕太搅人心神了!我气鼓鼓地把它吃掉;要不就是奶茶的味道太香浓了,想了想,我大义凛然地把它喝掉;可是……

我叹了口气,左顾右盼了一下——我对面的那组沙发上坐了一个人。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干净的浅灰纯色T恤衫,布料看起来好柔软。轮廓分明的脸,五官看起来又很阳刚。

我怔怔地盯着人家发呆,许久,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被人看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低下了头。悄悄抬眼,见我还在肆无忌惮地看他,就挠挠头,说:“啊,那个,反正我也是一个人来的……要不,一起来吃点东西?”

我桌子上已是断壁残垣,他桌子上点的东西却还没有动,看起来好丰盛的样子。恭敬不如从命,我立即就移动了。

傅斯之的故事

他邀请我吃,我就没客气。甜点和小吃有若干,但柠檬茶只有一杯,我果断捧在手中,喝了一口。一边啜饮,一边聊天。我对面的男孩,叫傅斯之。二十一岁,读中文系,今天来这里,是因为一个特别的日子。

嗅到一丝故事的气息,我的耳朵竖起来。“一个特别的日子?关于什么?”

“是一个人的生日,这里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他笑了笑。

我追问:“一个女孩?”

傅斯之摇摇头:“不,是男的。”

我嘴里的柠檬茶差点喷出来,看走眼了看走眼,原来,竟然……我的眼睛开始放光,傅斯之赶紧纠正:“我们之间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他是我兄弟。”

呦呦呦呦,我可什么都还没有说。

——傅斯之和常小海相识,是因为他被常小海打了一顿。那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事情。

傅斯之曾经对哲学所说的“普遍联系”认识得并不是那么深刻。他觉得两件事情之间必须有比较直接的联系才显得不那么扯淡。比如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锻炼三个月,练出了好看的腹肌,OK;追女孩子奇计百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成功牵手,OK。

可好好地坐在那里喝咖啡,目不斜视地玩手机,然后被人突然就打了一顿——这样的事情,完全就是违背逻辑嘛。

傅斯之是这家书吧的常客,因为家离这里很近,老妈又太唠叨,所以没事做的下午他喜欢拿着ipad来蹭网求清静。那天,为了抢占最舒服的沙发,傅斯之来的很早。他坐在那里只顾低头玩,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然有一本书隔空掷来,狠狠地落在了自己的脑袋上。被砸了一下有点懵,刚抬起头,若干本后来之书就纷纷砸在他身上,好容易躲闪过去看清肇事者,拳头就上来了。

打人的男生一边打一边叫骂,“董薇薇呢,她怎么不来见我?我要她直接来见我!”傅斯之开始抵抗,一边抵抗一边喊:“谁是董薇薇,我不认识董薇薇!你神经病啊?”

当时店里面只有两个女孩子在,一个在吧台收钱,一个在后厨做蛋糕。傅斯之只觉得自己遇上了神经病,无限惊惶,不过打人的人闻言还是停了下来,然后在傅斯之的面前,蹲下身,捂着脸,哭了。

晕,这么狗血!傅斯之无限委屈,难道该哭的人不应该是老子我吗?你是打人的你哭个毛线啊?——难道要讹我钱?

这么一想,汗毛都要立起来。眼前的人,哭得专心致志,哭得情真意切,根本不知道傅斯之在脑子里转过的念头。傅斯之生来怕麻烦,本来是要拔腿就走,逃离是非之地的,可是,看着眼前的人哭得如此伤心,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也许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吧?傅斯之想着,不知道怎么腿就迈不开。

最后,他还是拍了拍他的肩,“哥们,这是啥情况,你没事吧?”

打人的叫常小海。虽然名字里有个小字,听起来还挺萌,但实际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常小海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四十斤,大二,篮球队主力,地地道道豪放热情讲义气的东北人。虽然看起来有点简单粗暴,实际上却非常细腻温柔重感情,看看他是怎么对他前女友董薇薇就知道了。他很爱她,于是在她和他说分手的时候也格外忍受不了。虽然董薇薇已经说出了最残忍的话:我和你分手,是因为我喜欢上别人了,我要和他在一起。但是,常小海还是想和她谈谈,试图挽回这个变心的女人。

董薇薇耐不住他磨,同意和他再见一次面。常小海和她约在了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书吧。可是约好见面的前一天晚上,董薇薇反悔了,她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我们再见面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纠缠下去我没办法和现在的男朋友交代,对不起,我决定不去了。常小海已打了一肚子的腹稿,满脑子幻想着第二天怎么说来打动她,她却突然说不去了,这叫他怎么甘心!他软磨硬泡,可得到的回复只有一条短信:既然你执意如此,我也只好这样了。“我也只好这样了”是什么意思?常小海没想太多,只是回复她:我一定会在书吧等你,我就坐在最里面的大沙发上等你,直到你来。董薇薇说:随便你吧。

第二天,满怀希望的常小海在最里面的大沙发上,看见了傅斯之。

那个瞬间,他脑子里突然什么就接通了,心像是浸在了冰水里:原来,她的“我也只好这样了”“随便你吧”,是指,她不会来见他,而是让这个王八蛋来耀武扬威宣布我常小海已经彻底的输了?

愤怒和绝望让他失去了理智,他只想狠狠地反击,然后……

然后,冤大头傅斯之就被打了。

至此傅斯之已经完全相信了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这一真理。连坐错沙发,都能导致被打,可见冥冥中的联系是如此的神奇与伟大。但是善良的傅斯之只是短暂地感叹了一下,就迅速地投身于安慰眼前人的事业里。

那天,说清楚之后,常小海给傅斯之买了好多好吃的赔礼道歉,看他态度还挺好,傅斯之决定陪着他一起等董薇薇。傅斯之在那里吃,常小海在那里讲。他把他的事都说给他听。

常小海讲他和董薇薇之前的点点滴滴。他是怎样对她一见钟情,怎样追到她。生日的时候送她九十九朵玫瑰,情人节给她买一大盒费列罗,七夕的时候送她名牌香水,儿童节买旺旺大礼包给她。她来大姨妈的时候,他泡好红糖水送到她寝室楼底下。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从学习好的同学那里印笔记给她看。

她说:老公,你对我这么好。我一定好好爱你。他就像得了一张大奖状,开心得像孩子。她的一嗔一笑,都那么美。

可是那又怎么样?这些话从白天说到晚上,她都没有来。

这样的店本来不是填肚子的去处,单品都很贵。常小海的钱包空了,傅斯之的肚皮鼓了。最后,店要打烊了,傅斯之打个饱嗝,问:“哥儿们,这下,你死心了吗?”

常小海沉默的侧脸看起来很忧伤。他看着窗外的海,夜里的海,简短又低沉地应了一声:“嗯。”常小海和傅斯之交换了联系方式,撤了。

虽然相识的这么戏剧化,又互相留了电话号码。但常小海和傅斯之并没有联系。两个大男生就此勾搭在一起,多像搞基啊。傅斯之对常小海的印象还不错:虽然这家伙有点简单粗暴,但知错就改还请吃饭,倒也说得过去;虽然姓董那女人貌似不是什么好鸟,但他用情之深,倒也是个实心眼。

于是,一个月后,傅斯之坐在这家店最舒服的沙发上发呆,就想起常小海来:这家伙,现在怎么样了?

百无聊赖看看微信,有人和他打招呼。那名字竟是:董薇薇!

傅斯之本来吊儿郎当地坐在沙发上,半个身子都陷进去;此时不由得一个激灵坐直了,这个董薇薇,难道就是那个董薇薇?

虽然觉得不至于那么巧,但好奇心作祟,他还是加了她微信。

常小海给傅斯之看过董薇薇的照片,是个长得还不错的姑娘,和这摇出来的头像有八分像。但女人的自拍照大多不能信,都是一个角度,瞪大眼睛,然后美图秀秀磨皮美白。可打开相册一看,傅斯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这,朋友圈里显示的董薇薇昨天才传的照片,竟然是和常小海的合照。两个人亲亲密密的样子,看来是和好了?!我去,这死小子太没节操了吧,他忘了他上次哭成什么样了吗?

他搞不清状况,给她发消息:你是怎么加上我的?

董薇薇回道:微信里搜得到附近的人啊。帅哥,我们在一家店里哦。

傅斯之再次左顾右盼,他想,莫不是常小海也在这家店里?

很快,他找到了高度疑似董薇薇的女人,但常小海不在。那姑娘漂亮倒是漂亮,脸小,身材也不错,穿着打扮都很时尚,可总觉得太装,这天气也不热,穿得这么清凉,在屋里了还戴着一个大黑墨镜。这姑娘一个人坐在那里抱着一杯冷饮咬吸管,见他看过来,弯起唇角,还轻轻招招手。傅斯之给常小海发信息,直奔主题:你和董薇薇和好了?

傅斯之的手机震了震,不是他的消息,是她的消息。她问:你是一个人吗?

傅斯之回:是啊。

董薇薇发了个微笑的表情,又说:我也是一个人呢。

傅斯之才没有心情和她扯这些有的没的,他只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相册里那个男生,是你男朋友吗?

手机震了两震,一条微信,她说:才不是,只是好朋友。一条短信,他说:是啊,嘿嘿,和好有一阵子了,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傅斯之只想骂常小海是傻X。这厮肯定没觉得董薇薇这个女人有问题。

傅斯之给常小海发信息: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你们怎么和好的?常小海倒是实诚:是她主动联系我的,她说他对她不行,还是我对她好。

傅斯之回道:呵呵,恭喜啊,你们现在在约会吗?

常小海回信息:没有,她去上英语六级辅导班了,嘿嘿,哥们你最近怎么样?

傅斯之只想骂娘。董薇薇一定是把傅斯之耍了,她对他真心有限,只是觉得他对她实在太好。不然,如果她真心爱他,怎么会骗他说去辅导班,又一个人坐在这里,招蜂引蝶地和别的男生搭讪,还说自己没有男朋友? 搞不好这是又约了什么男生来这里悄悄约会也说不定。

董薇薇发来微信:你怎么不说话?

傅斯之打了个哈哈:我现在是一个人,可是约的朋友一会儿就来。

果然,她说:嘻嘻,好遗憾啊。其实我也约了人来,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喝咖啡:)

傅斯之故意问:好啊,可以知道你的电话吗?还有,今天约的是男朋友吗?

很快,她回过来一串数字,又说:不是哦,是我表弟啦,你干嘛这么关心我有没有男朋友呢?

表弟?真是中国好亲戚。谁信啊?!傅斯之在心里只想冷笑。他把自己和董薇薇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常小海,然后又发了条简短的信息说明了这一切。

常小海立即打电话过来,他按了,没有接。间隔不过五秒,董薇薇的手机也响了。傅斯之看到她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然后就放在桌子上,恍若无睹,并没有接。

只能如此了。傅斯之想想,觉得以常小海这暴烈的脾气,说不定发生什么惨烈的事儿,此地不宜久留。他给董薇薇发了最后一条微信:姑娘,我想你一定不明白哲学说的,什么是普遍联系。多行不义,好自为之。

然后他从好友里删掉她。傅斯之轻轻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事后证明他真的未卜先知,因为晚上常小海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那边哭爹骂娘:我X你丫!干嘛多管闲事!他他妈知不知道这对我有多残忍!你明明知道我那么喜欢她……你为什么要揭穿这一切!靠,老子真想抽你!

咆哮着咆哮着,他哽咽了,然后安静了。只剩下低低的喘气和抽泣。

傅斯之叹了口气,这家伙很爱那个女人吧?

电话那边半天没了声音,傅斯之心里有点乱,他本来觉得自己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儿,长痛不如短痛,戳破总强过让他蒙在鼓里任由头上绿云滚滚。可是现在,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么做……

准备挂电话的时候,常小海却在那边说话了:谢谢你,兄弟。哪天出来吧,我请你吃饭。

傅斯之只觉得心头一热,不知道为什么,眼睛竟也有点酸涩。

常小海请傅斯之吃了夜间大排档。烤串啤酒涮锅仔。

常小海说:“幸亏你哪天不在,不然搞不好还得挨揍。”傅斯之捏捏他肌肉发达的胳膊,感觉自己躲过一劫真是无比的聪明智慧。常小海大口大口地喝啤酒,有一些从唇边流到脖子里,也只是大喇喇用手一抹,他说:“这一次,是我和她说了分手。我们之间,没有可能了。”

傅斯之打趣他:“这回是真的?”

常小海点点头,声音闷闷的:“我虽然爱她,但也有自己的原则。”

隔了一天,常小海打电话叫傅斯之打球。打过球后,两个人汗流浃背地坐在操场边的石阶上咕嘟咕嘟喝汽水。女人在一起通常做的事情是:逛街、八卦、讲心事。除了打球喝酒玩游戏,男人在一起通常做的事还有什么?

——聊女人。

“什么?你还没有谈过恋爱?”常小海惊讶地极了,“真辜负了你这一张小白脸。”

傅斯之瞪他一眼,笑:“宁缺毋滥。”

常小海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我都谈过三个了。”

“什么?董薇薇不是你初恋啊?”这回轮到傅斯之吃了一惊了,“瞧你这痴情的架势,我还以为……那你以前失恋那两回得哭成什么样子啊?”

常小海轻轻给了他一拳,警告:“上次那事儿不许再提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可不是什么听起来光彩的事情,“初中的时候,有过一个女朋友。高中没考到一个学校,自然而然就分手了。高中的时候,有了新的女朋友,毕业以后就自然而然分手了。那时候大概是因为小吧,友好分手分了以后也还是朋友,没什么太特别的感觉。但我对她……我是认真的。这是我第一次想一直走下去,所以才对她那么好,本来以为,我们可以的……”

傅斯之翻个白眼,“屁。一句话,人就是贱。你付出得越多,越放不下。”顿了顿,邪恶地笑了,“不过,董薇薇身材看起来不错啊。”

——互损。

又隔了一天,傅斯之回请常小海吃了日本料理。中山路那里的日本一条街附近,有很多正宗的日式料理店。常小海坐在榻榻米上,脸上的表情怪怪的,一会儿挪动挪动,一会儿又挪动挪动。傅斯之看着奇怪,问:“怎么了?不舒服,还是不喜欢吃这些?”

常小海板着张脸,“真矫情,中国这么多菜你不吃,非吃这玩意。你一中国人,吃什么日本菜,丢脸。”沉默两秒,神秘兮兮地凑到傅斯之耳边来,“你闻到没?我总觉得这脱了鞋吃饭,我这脚有点味……”

噗,傅斯之忍住笑,作势嗅了嗅:“啊,我就说怎么今天这生鱼片味道有点奇怪?”

常小海咳嗽两声:“傅哥啊,不是我说你,你没感觉你有点娘吗?带纸巾就算了,哪个男人包里带湿巾啊?你再看你吃饭这个动作,磨磨唧唧的,大老爷们哪有这么吃饭的?”

傅斯之恍若未闻,抽动着鼻子:“啊,我感觉确实有味儿,你几天没洗袜子了?

——当然,有时候也正儿八经地谈一谈,梦想。

打球,吃饭,打游戏。一来二去,两个人越来越熟。虽然是不同的学校,但离得不远;又都是大连本地人,两个人家还在一个区。联络很方便。

励志青春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傅斯之打电话叫常小海一起看。常小海还推脱了两下:“妹的!两个大男人看屁电影,你腻歪不腻歪?说,是不是对我另有企图,是不是想和我搞基?不去!”

傅斯之:“你这口气是向我撒娇吗?屁,你五大三粗的,谁和你搞基!说正经的,这个电影很适合兄弟一起看,这周六,新玛特,去不去?”

常小海在电话那边打个哈欠:“不去。那地方情侣一对儿一对儿的,触景生情,勾我伤心事,我才不找虐。”

傅斯之:“补充说明一下,这次是我请你看。最后一遍,去不去?”

常小海立即换了口气:“我去!”

傅斯之哈哈大笑:“是我去?还是我去?”

傅斯之和常小海一起去看了电影,两个人还买了可乐和爆米花。看完电影之后,常小海说:“去哪儿吃饭?”

傅斯之指了指路边烤串摊,常小海说:“油腻腻的,今天不想吃这个了。”最后两个人蹲在小路边一人吃了两份手抓饼。

常小海说:“我总觉得看完这种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咱们应该喝点啤酒什么的。”

傅斯之说:“你有没有觉得,蹲在这里吃手抓饼,也很励志?”常小海一边吃,一边摇头:“像农民工。”两个人哈哈大笑。

“毕业以后,你想做什么啊?”常小海的表情看起来有一点严肃。

“这个啊。”于是傅斯之也严肃了一点,“我还没想好。也许会考研究生,我爹希望我出国,可是,谁脑子有包啊出国读中文?”

“这还不简单,换个专业呗。”常小海一副你是弱智的样子。

傅斯之笑了,摇摇头:“不,我喜欢这个专业。”

喜欢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儿。没有功利不计代价,它是你心底最踏实的快乐和动力。常小海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是学习的料,现在的专业也不喜欢。我想当职业篮球运动员,可是我爸说我小,想法太天真,他希望我和他一起做生意。我真想证明给他看,我已经是能担当事儿的男人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可是他根本不理解我!”

傅斯之拍拍他肩膀:“选择你喜欢的。”

傅斯之没想到常小海会向他借钱,而且一借就是两万。问他要干嘛,他支支吾吾,也不肯说。傅斯之狐疑地质问:“你知不知道借钱是最伤感情的事儿之一?”

他家境算好,自己的折子里也有一笔钱。本来是一贯的调侃,目的只是想试探试探他,毕竟两万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可是常小海却认真了,他愣了两秒,说:“那,我自己再想想办法。”说完,掉头就走,傅斯之一把拉住他。“哎哎,你怎么想办法,卖血还是卖肾?”常小海回头给了他一脚,“你大爷!”

傅斯之给他拿了一万。

这大半年相处下来,常小海是个好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傅斯之是大连人,但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从初中开始在沈阳读书,中途还转了几次学。直到考上大学,又随父母回到大连生活。学生时代的朋友本来就不多,在大连的就更少。傅斯之很珍惜和常小海之间的友谊。可是他总觉得这回的事情有点不对劲。保险起见,他只借给常小海一万元。

尽管如此,常小海还是十分开心万分感激,保证尽快还他钱。

尽快还真是够快。两周之后,常小海就如数归还。上次来借钱,还是一脸忐忑,看起来无比凝重的样子。这次他的神色明显不同,有种喜滋滋的神采。常小海请傅斯之吃了一顿自助餐,傅斯之气定神闲专心致志地对付着盘子里的食物,也不怎么说话。终于,常小海憋不住了,他瞪傅斯之:“喂,你怎么也不问问我这借钱还钱的事情?”

傅斯之好像才想起来一样,“啊,是啊,你到底借钱干嘛了?还得还挺快。”看常小海那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微有点不爽,伸手在他腰上摸了两下,作沉思状:“唔,肾还在。”

常小海把他的手拍掉,“滚蛋!我做生意了。”

常小海说自己和朋友合伙做了点小生意,结果很快就回本儿了,而且还挣了点儿。问到做什么生意,他又不肯说,只说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告诉他。傅斯之看他高兴,自己自然也是开心,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隐隐的不安,“常小海,你确定你不是让传销组织什么的骗了?”常小海让他问不过,终于大致透露了是电子商务淘宝网店什么的。

傅斯之这才放下心来。

吃过饭,要走的时候,常小海迟疑了一下,说还想借两万。

常小海说:“哥们,记不记得我以前和你说过,我想要证明给我爸看,我已经是能担当事儿的男人了。我觉得,现在就是一个机会。没和你详细说我在做什么,是因为我的合伙人要求保密。我答应了他,所以……大老爷们说话要算数。等我们的事业发展稳定一点的时候,我一定想办法拉你入伙!”

傅斯之乐了,还拉我入伙,又不是要上梁山。常小海的眼神太热切,他没办法拒绝他,再加上上次借他的一万元很快就还了,于是这回痛快地借给了他。

可是常小海却消失了。

常小海和傅斯之也不是天天联系,但一周都没了音讯,实在有点奇怪。开始傅斯之以为他是忙着开网店,后来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这才觉得蹊跷。

又过了几天,傅斯之坐不住了,两个学校离得不远,他跑到常小海学校去找他。傅斯之在篮球场看见了几个眼熟的面孔,是以前和常小海打球时一起的同学。

他们竟然说,常小海已经有一周多没来学校了。有一个个子高高的同学想了想,补充道:“最后一天晚上,他好像是和董薇薇出去的。”傅斯之怔住了。

我也怔住了。做为一个小说,此时嗅到了一丝悬疑故事的气息,脑子里立即有了好多版本。我忍不住跳出来打岔了:“先别说,先别说。”我略一思索,“其实,是你被骗了。常小海根本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他和董薇薇是雌雄欺诈高手,一早就盯上了你,合伙演了这么一出戏。现在钱到手了,然后就闪人了!”

噗,傅斯之笑了。他摇摇头,继续说下去:被骗的人是常小海。傅斯之和董薇薇微信事件之后,拜他所赐,常小海不光和她分手了,还在书吧里大闹了一场,弄得她丢尽了面子。董薇薇怀恨在心,总想报复。之后傅斯之和常小海走得近,董薇薇就对他留了心。董薇薇身边有些乱七八糟不三不四的人,其中一个给她出点子,说要做一笔大的。

董薇薇开始试图再次和他和好,结果没有奏效。但她太了解他,于是骗他说自己在社会上惹了麻烦,想和他借点钱。她说得楚楚可怜,他果然放心不下,借给她三千元。董薇薇很快还了,对他千恩万谢,说自己从前对不起他,现在想重新做朋友,并且会好好弥补他。常小海说你好好生活就好,我们之间不必再过多联系。董薇薇只说他误会了,她问常小海想不想做点事业,还介绍常小海认识了一个准备开网店的“朋友”。这“朋友”果然很有眼光,说得头头是道,前途一片光明,两人可以合伙做,他拿三万,要常小海拿两万。常小海动了心,可是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这位“朋友”就怂恿他去和好朋友借。傅斯之只借给他一万,那“朋友”也聪明,很快就还钱给常小海,还给了他些“盈利”。于是常小海彻底放下心来,在他的蛊惑下,第二次和傅斯之借钱。

经过两次探底,董薇薇他们更笃定了傅家是有钱人。董薇薇的这个朋友,其实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他们想绑架傅斯之向傅家勒索高额赎金。董薇薇只想教训一下傅斯之,但也没想到所谓“做一笔大的”竟然是这样的事儿。在他们谋划行动的最后一个晚上,她害怕了,把事情原委悄悄告诉了常小海。

还没等常小海做出有效的反应,这些人已经发现走露了风声,他们把常小海扣在了学校外面的小旅店。常小海和他们打了起来,双拳难敌四手,常小海被围殴的时候,惊慌失措的董薇薇怕出人命,报了警。

一场闹剧以常小海被狠狠打了一顿谢幕。他伤得真是不轻,而傅斯之却什么都不知道。常小海和董薇薇说,“别告诉傅斯之,他知道了得骂死我。”他的脸上缠着绷带,看不清表情,“我才不想让他损我。”

被打的时候,有个人企图劝常小海,他说:“你何必呢,你和他认识也没多久,这件事,你帮我们做,之后,我们分你好处。你为他在这里挨打,谁知道他把不把你当朋友呢?”

常小海当场就啐了一口,“放屁,他是我兄弟!”

常小海被好一顿胖揍,后来董薇薇说:“你当时先假意答应不就好了,何苦呢?”常小海板着一张脸,“我做不到。”

而这一切,傅斯之到底还是知道了。

“第一次见面,他打了我一顿。”傅斯之笑了,“后来,又因为我,挨了一顿打。”

男生的友情很神奇,嘴上骂你是SB,却在一些关键时刻愿为你两肋插刀。

我的故事

常小海伤好之后,又过了半年,他随篮球队去云南集训。集训要走三个月。

常小海不在的这三个月,傅斯之感觉有点孤单。因为常小海居然和女篮队员发生了新恋情,所以正处于有异性没人性的阶段,对傅斯之冷淡了很多。该死的,那家伙竟然在电话里嘲笑别人:“我已经第四个了!你还是零,哈哈哈!”

我要不要也谈个恋爱呢?——傅斯之撇撇嘴,想着。今天闲来无事,翻翻日历,是那个家伙的生日,神差鬼使地,他来了他们认识的书吧,坐在了最里面的大沙发上。

然后,他遇见了我。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吧:两个人在一起聊天,一个沉溺于自己心事的人说了好久的话,最后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另一个人:光顾着自己说了,那么,你呢?

傅斯之讲完他的故事之后,也是如此。他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啊,对不起,自顾自说了好久……你呢?我也想知道关于你的事。”

傅斯之的故事里没有他自己的爱情。我这四年的故事里,也没有爱情。

柠檬茶还有半杯。我开始说话:“我的故事很简单,也许不是你想听的那种类型。”拿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

高中的时候,我有过一个男朋友,高考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成了异地恋。他说一定会来大连看我。后来很快,我们分手了。

我还是希望他会来大连。可以是独自旅行,可以是结伴来玩。就是做朋友也好啊,我想要他出现在我的城市,彷佛是一个心结,这样便能有始有终。一起分享过青春的人,他所有的不好都会随着时间褪色,剩下的,心心念念,全是他的好。

分手后,也有联系,我邀请过他几次:你来大连玩吧,请你吃海鲜哦,去海洋馆看海豚,去发现王国坐过山车,春天有龙王塘的樱花,夏天有旅顺口的樱桃。大连好美丽的!他说好,我五一去,我十一去,我暑假的时候去。可是他一次也没有来。现在,都到了即将毕业离开这座城市走向下一站的时候,他没有来。

他一直没有来。

在这里写小说的时候,我曾经幻想过,他会不会突然就出现,就坐在我对面,坐在你那个位置。然后笑一笑,说声:“好久不见”。可是,他从来没有出现。

很神奇吧?曾经那样轰轰烈烈爱过的占据你整个心房的人,后来干瘪枯萎成一个小小的,小小的角落。我写过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并没有发生在我的青春里。

直到现在,终于明白,关于青春的许多事本来就是无疾而终的,追求有头有尾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就像是少年派里那句经典台词:我们从来来不及好好告别。

但是,就这样就很好。

我依然收获了很多。离开的时候,我掌握了一门语言,看动漫再不用字幕,和外国人交流随心所欲;拿到了一个资格证书,获得了超棒的实习机会。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光荣榜的大红榜单上写下过我的名字。我有幸认识了一批可敬的老师,结交了一群可爱的朋友。我赶过海,我参加徒步大会,我沉醉在这个城市飘着槐花香的微潮的空气里。我遇见新的事,我遇见新的人。

这一切,真的已经足够好。天空是一种蓝,海,是另一种蓝。有恋人的青春是一种青春,专注于奋斗的青春是另一种青春。都一样的美好。

我依然感激那个出现在我生命里给我疼痛和遗憾的男孩。但我更感激从今往后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珍贵的人们。比如你,傅斯之,你出现得恰到好处宛如及时雨!我不吝惜用人间一切美好的词语来赞美你!实不相瞒,我在给杂志写稿子,如果你不介意,可不可以让我写你刚才所说的故事?

相关期刊更多

青海畜牧兽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法制与社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司法厅

音乐创作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