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水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发展状况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一带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在是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77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290万亩。水利和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紧密配合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的发展也出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三套滴灌设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33万公顷。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更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一)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我国已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但目前有关的工具尚未批量生产,而且农民也不习惯,推广还有待时日。

3.波涌灌溉近代国外又研究出波涌(沟)畦灌或称间歇沟(畦)灌,就是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80%一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我国90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单位对此作了研究与试点,不过为了达到间歇放水的目的在田间就要布置可控制间歇放水的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种)。要生产出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间歇放水装置是推广本技术的关键。4.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入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施。但我国目前还很少采用。

5.膜上灌(又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全国现有地膜种植面积近533万公顷。因此,此法很有推广前途,1993年仅新疆就推广了24.7万公顷,今后应加强相关农机具与农艺的配套与完善。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

(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800—1200元/亩之间。有的甚至达到1500元/亩。

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亩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近明了以下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克服这一缺点。

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400mm,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

4.时针式喷灌机(又称圆形喷灌机)是将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国已有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机在美国应用广泛,也值得我国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推广。

5.大型平移喷灌机为了克服时针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而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时针式喷灌机使用的那么广泛,我国也已有产品。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时针式喷灌机相仿。

6.绞盘式喷灌机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桁架式绞盘机可采用低压喷头。

7.中、小型喷灌机这是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用得最多的一种喷灌模式,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亩投资约为固定管道式的20~60%,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近年来,发展的规模,似有降低的趋势,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以上各种喷灌溉形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地决策选用。

(三)滴灌

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目前我国还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而同样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4.地下滴灌这是将滴灌干、支、毛管和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耕作的干扰,避免人为的破坏,避免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容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不作妥善处理,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四)微喷灌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1—2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在国外有逐渐以微喷灌取代滴灌的趋势。但是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黄瓜)的生产,这时只好用滴灌近年来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五)渗灌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容易被土粒和根系所堵塞。最近在国内引进采用废轮胎加工成的多孔渗流管,并进行小面积试点,但是微孔渗流管的堵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未经长时间试验检验不宜贸然推广。

(六)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因此不适于普遍推广。

二、节水输水方法

几千年来我国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一o.5。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一)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

(二)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1.高压输水管道要求管道能承受较高的压力,这样对管材强度的要求较高,常用的有钢管、铸铁管、铝管、塑料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石棉水泥管等,要注意吸取过去采用玻璃管、素混凝土管、石管及一些不能承高压的管道的经验教训。高压输水管由于对承压要求高,造价就必然要高一些,如用于低压输水是不经济的。因此没有明确要在短期内改建为喷微灌的低压管道输水系统中不要选用可以承受高压的管道,以免积压资金。

2.低压输水管道由于承压要求低,就可采用专门的低压管,单位造价即可大大降低。这主要用于地面灌溉的输水系统,在美国现在中小渠道基本都被低压管道所取代。我国前几年从“小白龙”(即薄膜塑料管)开始,以后逐步改进成为一个专门技术措施——“管灌”,即用低压管道输水的地面灌溉.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333万公顷灌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比土渠省水40%,少占地1.5—3.5%,而且亩投资较低,因此在无力发展喷灌和微灌的地方,采用管灌是一个方向,在井灌区,应逐步用低压管来代替所有的中小型渠道。也可以取得很显著的节水效果。在渠灌区,如果渠系配套完整仍以采用防渗措施节水为宜,如果地形有一定坡度,且渠系配套不完整,则应考虑直接采用输水管道进行配套。但是在非常平坦的自流灌区要采用管道输水则应慎重斟酌。目前有些地方,管灌只用管道将水送至地头没有直接送入灌水沟,田间还得布置输水沟,为了进一步节水,就应当生产闸门孔管,使得从水源直到进入灌溉沟(或畦),水都在管内流动。

三,节水灌溉制度

(一)不充分灌溉按早期灌溉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分的水,以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就是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见得最高。因此,近年提出丁不充分灌溉的理论,也就是说灌溉的目的并不是要达到最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是要使单位用水量的作物产量较高。这在现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亩少灌一些,就有可能灌溉更多的面积,从而获得更高的总产。我们民间过去曾采用过坐水种,灌关键水等就属于这种灌水制度的雏型。而现今则要研究出完整的不充分灌溉制度。这要做大量的实验工作,而且这种灌溉制度对于不同的地区的不同作物也是不相同的。

(二)水稻薄浅湿晒灌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其基本做法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乳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湿润落干。这方法在广西得到广泛推广,推广面积累计达178.2hm:,实践证明可增产7.72%以上,由于水层浅,渗漏量和植株棵间蒸发量就大大减少,从而减少田间耗水量,年平均减少耗水量1069m3/hm2(早晚稻合计)。而且可以取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效果,为推广这样的技术每亩只要花0.3~0.4元,可谓投入小,收效大。但此法受地域与自然条件影响大,各地都要探索最适合于本地的灌溉制度。是值得在南方大力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四、节水田间辅助措施

各种灌水方法都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以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基本是浪费掉了。因此为了节水许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将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或其他植物茎叶)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表水分的蒸发。综上所述,可见节水灌溉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每个地方,每一种条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在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我们的目的是节水,只要是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就要根据当地条件积极采用。首先选用投资最少而又能取得最好节水效果,节约最多水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当前我国广大灌溉面积上采用的灌水方法仍以地面灌溉为主,而且节水的潜力也最大,所以我们首先应对地面灌溉的节水方法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积极推广渠系配套,土地平整,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技术。在南方大部分面积是种植水稻,则应积极推广节水的“浅”、“薄”灌溉技术,在北方旱作地区积极试验与推广不充分灌溉技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地方应考虑推广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先进的灌水方法。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树立起全民的节水观念,大家对节水都重视起来,大家都想办法节水,办法是很多的。有领导的重视,有群众的支持,又能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技术.我们相信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③泥沙冲淤系数t1、t2

本文中的泥沙冲淤系数系底部含沙量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底部挟沙力与断面平均挟沙力的比值,根据林秉南、韩曾萃的研究成果[5]:

,(10)

节水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湿润灌溉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1-1

1 工程节水措施

是指减少渠道等地下渗漏及蒸发跑冒现象,用防渗材料修筑管道、渠道,提高供水、保水能力,从而节约用水。能用管道的尽量用管道来输水,实在无法架设管道的,也要尽可能减少输道渠道的开口,减少蒸发量。

1.1 铺设水泥U型槽,在主渠道处铺设水泥U型槽。水道宽30~40cm,高30~40cm。最好采用上盖深色塑料膜的方式,避免阳光的直射产生高温,挥发水分,因为渠道路径往往都相对较长,水体表面种相对较大,累积的蒸发量直观虽然很难感觉,但实际上也是非常之大的,这是不能被忽视的部分。

1.2 在稻田原主渠下埋防渗、防冻、抗压管道,在管道经由的稻池的相应位置由三通变径连管,引水入池。

2 化学节水

就是将农业化学制剂应用于水稻、土壤和水面,对水分实行有效调控,达到蓄水保水、抑制蒸发、减少蒸腾、防止渗漏、进行有效供水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2.1 施用“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

防渗保水剂的应用目前来说是很普遍的,具有亲水的特性,在土壤中可以用效的和水分子结合,防止进一步渗透到更深层的土壤中,有很好的亲水保墒功能。在水稻插秧前泡田,水层深度以没过田面4~5cm为宜。将保水剂水溶液(保水剂:水=1:5~6)浇洒在田地里,随后耙地。

2.2 在秧田及本田应用抗旱剂,抑制叶面蒸腾,促进营养生长

3 生物节水

生物节水包括选择耐旱品种和培育耐旱壮秧两项主要技术。

3.1 采用抗旱、高产、超强分蘖的水稻品种

吉粳88、吉粳83等品种。

3.2 采用中棚、大孔钵盘育苗,培育壮秧。具体技术如下

播种宜早不宜迟,育苗为4月5日,采用434孔钵盘育苗;苗床不干不浇水,浇水要浇透,尽量控制浇水次数以利促根壮苗;齐苗时施第一次肥,每平方米用50g硫酸铵,之后每7天施一次,每平方米70g为宜,施肥后用清水洗苗;移栽时秧苗标准,秧龄40~45天,叶龄4.0~4.5叶,一般带2个蘖插秧,生长健壮,整齐一致。

4 农艺节水

通过采用合理的灌溉模式,达到节水目的。

4.1 “浅-湿-浅”间歇灌溉模式

即按照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敏感程度不同的特点,以根层土壤水分的适宜组合作为控制指标。秧苗移栽到返青,稻田田面保持浅水层,上限值为25毫米,下限值为5毫米;返青后田间不再建立水层,控制耕层土壤含水量为60%~80%;孕穗阶段控制根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值应取高值,在非需水临界期控制下限值取低值。治虫、施肥等应与灌水有机结合。该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30%~40%,增产10%~12%。

水稻间歇灌溉特点是每灌一次水,待其自然消耗后,田面呈湿润状态,再灌下次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形成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构成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动的灌溉模式。即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田间保持2~3cm浅水层,其后田间保持湿润状态,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拔节孕穗期,田间保持2~3cm水层,抽穗后田间保持干干湿湿至蜡熟停水。

各生育期灌溉水层标准是:

返青期:2~3厘米。

分蘖前期:2厘米。

分蘖后期:2~3厘米。土壤肥力高,还原能力强,苗生长较旺的地块,应减少灌水次数,缩短有水层时间,延长无水层时间。在断水期间,田间持水量80%~90%。如肥力中等、土质较粘重,稻苗生育正常,可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缩短无水层时间,延长有水层时间。此期表层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90%~100%。

有效分蘖终期进行落干晒田。晒田程度应因地制宜,田面太湿、重晒田7天~10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80%。田面有裂纹,轻晒田5天~7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5%,泥土仍处于湿润状态。

孕穗期、抽穗开花期:1~3厘米。如遇低温天气应深水护田,防止低温冷害发生。

乳熟期、黄熟期:2~3厘米。在乳熟期间歇2天以上,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90%,到黄熟期的后期落干。

4.2 湿润灌溉模式

此种灌溉方式只能用于应用于保水性较好的地块。即移栽到返青期,田间保持2~3cm水层,之后除施肥用药和孕穗期视天气情况保持水层外,其余时间田间均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到蜡熟期停水。

节水技术范文第3篇

一、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一种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

(1)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一阶,然后第二阶土,以此类推,最后一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处缘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0.5-1.5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米左右,阶间距1.5-2米。

(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二、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大苗、壮苗,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

(2)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散失。

(3)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入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虽然总结出了许多旱地造林的方法和技术,但以上所述生产技术,在实际造林生产中尤为重要,为了大幅度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生产中综合的运用各种林业措施,灵活掌握各种造林方法和技术,不断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而且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进程中,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相继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体水、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滴灌造林技术。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高质量的供水最终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利于树木成活率的提高和环境景观的改善。

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熳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节水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可持续发展

建筑给排水工艺在建筑能耗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人们生活日常用水,生产,游乐,绿化,包括消防用水,重复用水,循环供水等等。由于水资源在当今工业化社会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建筑给排水工艺的节能节水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人们必须具备一种长远意识,把给排水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充分革新,日益发展,让其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一份力量。建筑人员更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情况,对原有的计划方案,及时调整,让整个建筑给排水工艺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用。

一:建筑给排水的分析

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生活水准的需求也在今年来日益增加。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建筑面积的扩大让国家变得日益拥挤,人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恶化,这对于建筑给排水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让其建筑耗能更为节能化,更为合理化。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需要更多的专业指导人员和施工者,节能节水在建筑中有很大的潜在因素,这就要求专业人士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做到让建筑给排水的耗能降低,最终达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

建筑的复杂化多样化,让原本耗能就高的建筑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建筑在近年来也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导致整个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但建筑给排水中同样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超压出流现象,管道及其附件的损坏导致水流渗漏的现象,加压注水系统选择不合理现象,生活中卫生用具和供水器具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这些都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能在普通民众看来,这些较为细小的因素根本就不会造成水资源严重的浪费,其实不然,一个小的环节没注意到,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建筑工程的耗能主要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墙体、门、窗时的资源消耗,还有就是供暖和空调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施工过程中,位置的选择尤其重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建筑应当遵循合理的节能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将得不到搭建的标准。在建筑物建成之后,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将得不到验收,从而无法投入使用。在此环境之下,更多专业人士以及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确保保护环境,那建成之后必将受到更大的阻碍,反过来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节能节水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者和给排水的相关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事物,新技术,新材料,让整个建筑过程在更为正确的指引下建设的更为完善。

二:给水系统,合理的供水措施

建筑给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这一要求已被写入《住宅建筑规范》中,具备一定的法律效用。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把市政管网压力运用到住宅供水中。在准确掌握了市政管网的水量、水压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把市政管网的压力合理分配到各个住宅楼,就水压而言,对于五层楼以下的居民都能满足,对于高层建筑,五层楼以上的,可以采用分压供水的方式给居民供水,这样充分节约了建筑能耗,节约了水资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应考虑市政管网压力是否满足使用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龙头已基本普及,对于不同的压力需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一些室外消防用水,水压要求一般都不高,这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让市政管网来供应其水压。一般情况下,市政管网的供水量和供水压力都能够满足室外消防要求。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管网,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建筑耗能,也可以免去二次加压供水,还可以在发生突况时及时供水,以免错过最佳供水时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用水温热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提供热水供应,与之相伴随的,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因为不是所有提供的热水都能被用户全部使用掉,这样一来,就要求设计者和建筑师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热水供应的合理性,以及每天供应量的预算,对于剩余的热水怎么处理等等。为了高效节能,热水温度也应该控制的很好,以及热水管的保暖性能要相对较好,这样可以防止热水在传输过程中热量损失,还要在冷热水交替处做好隔离措施,尽量减少冷水的浪费。

当建筑物过高或市政管网压力不够需要进行二次加压供水时,会面临一个问题,水资源污染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者在建造水箱时选好材料,做好防污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水池材料的选择可以选择玻璃钢,透明易于观察,而且还能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滋生。生活用水和消毒用水也需分开,不然混合起来的话就造成了双方的资源浪费。对于储存时间过长的谁也需要对其进行消毒,防止水质恶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选择节水型的生活用具。因为即使在各个方面做到了资源节约,而在居民用水时忽略节约的话,任然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应该给居民推荐节水型的生活用具,包括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坐便器,节水型淋浴碰头等等。从最基层做起,充分利用和节约每一点能源,做到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三:排水系统,合理的排水措施

对于一些污染过的水资源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将污水进行处理,当纯净度达到某种使用水平时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这样从数量上节约了水资源,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可以集中起来进行清理,当达到一定的清洁度时可以用来灌溉路边的花草树木,可以用来冲洗公共厕所,可以用来洗车等等,这样的循环利用,可以很好地节约用水。

这些经过处理的水资源还可以运用于建筑过程中,建筑用水不像生活用水那样要求高,只需满足建筑条件即可,这样就可以减少建筑过程中自来水的使用,从根本上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长此以往,还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效用,解决了生活污水随便排放导致水质变化发臭的问题。

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收集之后采用与生活废水处理相类似的方式,将雨水净化,之后同样可以用来清洗汽车,灌溉花草树木,冲洗厕所和路面等等,但相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来说,雨水的净化更为方便,成本也相对来说比较小,因为雨水本身的污染程度较小,雨水收集是一项可以实际操作,而且效果很好的项目,需要人们花心思去做。

结语:

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能耗高,水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也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人么在喧闹而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化带来的舒适感。做好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技术探究,为广大人民生活的便利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黎明.李凤宇.关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2(7)

[2]刘振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7(1)

[3]杨艳.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现代装饰.2011(5)

[4]张举玲.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2)

节水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设计 节能节水 热水

我国能源消耗巨大,水资源匮乏,不仅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对人民的幸福生活构成威胁,“节能减排”是我国今后长期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节能节水的重要性,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高效节能节水型的设备器具,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采用合理的给水系统。

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对建筑给水设计中与节能节水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

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在建筑给水设计中,应力求准确地掌握市政供水管网小区和建筑物入口的水压、水量和接管管径等可靠资料。市政管网各地段的压力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城市中坡地和路面高差较大的区域。只有掌握了市政供水管网资料,才能使设计的给水系统达到节能合理。

市政供水管网能直接供水的楼层,应尽量减少供水管道的阻力,更不应通过集中加压再减压的方式。对于不能直接供水的楼层,宜首先考虑采用叠压供水设备(无负压供水设备)或变频调速加压设备。但不是所有的加压供水都能采用叠压供水设备的,必须根据市政供水条件、设备参数和建筑的具体情况确定。

叠压供水设备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降低供水设备能耗。叠压供水设备接管处的市政管网水压应能确保在0.2Mpa以上,市政管道管径应≥300mm,楼前供水干管管径应≥150mm,供水设备吸入口管道的流速应小于1.2m/s,供水设备启动时不应使室外管网的压力明显下降。当然,叠压供水设计方案应经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批准认可。

二、 供水设备的选择

建筑物生活给水加压系统,一般采用加压水泵。稳压罐、高位水箱等设备组成。采用高位水箱调节,水泵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最大小时用水量;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时,应按秒流量确定,很显然,秒流量大于最大小时用水量,一般在1.5~2.5倍左右。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采用高位水箱调节,加压泵按最大小时用水量选择,水泵始终处于高效区域工作。而变频调速泵虽然随管网流量的变化可调频变速,但变频调速电机功率不能随着流量的降低而一直降低,电机频率一般只能由50Hz降至30Hz,其转速只能降至额定转速的60%,而水泵基本不间断运行,且很大一部分时间在低流量、低效状态下工作。因此变频调速泵比采用高位水箱调节耗能大。

为了防止和减少二次污染,应采用不锈钢组合式高位水箱,水箱的贮水时间宜按12~24小时确定,并做好卫生防护和定期清洗。

目前选择加压泵的流量流量都是按满足最大用水量考虑的,但实际运行中白天的负荷变化可以由水泵来进行调节。但夜间22时到次日早上6时用水量极少,占全天1/3的时间段用水量只有最高日用水量的1/10。变频调速泵组宜采用二用一备,以适应在不同时段的需要,也可配置一台小流量泵或气压罐。

变频调速泵组中变频器(采用PID调节器)宜采用一对一的配置,二台以上的泵组至少应配置二套变频器。如二台水泵采用一套变频器进行切换,当用水量在40~60%范围内变化时,会导致水泵的频繁启停。

叠压供水设备在建筑给水系统中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常规叠压供水设备,适用于供水流量充足,但压力不能满足楼层较高用户水压的要求,对生活用水能保证较高的卫生要求。

箱式叠压供水设备,适用于对供水保证率要求较高的用户,需要储存一定的用水量,适用于经常性短期停水、室外供水压力较低的场所。当室外管网的压力下降或停水时,可以启动低位水箱的增压装置正常供水。

高位调蓄式叠压供水设备,适用于用水量变化较大的用户,用水压力要求稳定的场所,供水设备可按最大小时用水量确定,水泵短期内停止运行,高位水箱可保持正常供水,供水压力稳定。

三、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应按《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和《住宅设计规范》,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 0.45 MPa,居住建筑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套内用水点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20Mpa。而分区过多则增加减压阀的设置和管道系统。

为了充分利用供水设备的能力,一组供水设备在垂直高度上不应承担过多的分区。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分区减压阀不宜串联设置,减压阀前后的压差也不应太大。虽然目前减压阀的质量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减动压也可以减静压,有比例式可调式等多种选择,减压范围也有所增加,在给水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减压阀产生的是无功功耗,增加了加压设备的能耗,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缩短给水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破坏阀件和器具。

对于一栋28层的住宅,按垂直高度分为四个区,如采用一组加压设备供水,下部三个区都需要减压供水,不考虑支管减压阀的能耗,则分区减压装置的能耗占比高达48.7%,如按垂直采用二组加压设备供水,则分区减压装置的能耗占比将下降到25.6%。虽然设备投资有所增加,但减少了减压装置,最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和运行费用,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了系统的寿命,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四、 生活热水系统热源的选择

给排水设计中能源消耗最大的是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而用于制备生活热水的热源又是其系统能耗的主要部分,合理地选择生活热水的热源对于节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选择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可利用的工业余热、废热和地热水资源;当日照时数大于1400h/年,且年太阳辐射量大于 4200MJ/m2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5℃的地区,宜优先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也可利用既有的城市或区域性热网的热水或蒸汽作热源;但应落实是否能满足全年热水供应。

采用风冷热泵机组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夏季可以采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但应注意的是生活热水制热量一般小于空调制冷量,热回收机组的选择需经过计算确定。

在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燃气、燃油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最近十多年来,水源、空气源热泵也广泛地应用到热水供应系统中。以下重点论述空气源热泵的选择和应用。

空气源热泵使用于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亦可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由于空气源热水机组是按照环境温度20℃的室外空气时所提供的制热量,因此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制热量应按当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冷水供水温度进行校核修正,当差距较大时,需增加机组供热量及适度设置电辅助加热器。热泵机组的计算工作时间宜为12~15小时。

空气源热水机组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对噪声控制要求不高的室外空旷场地,一般设置在裙房屋面或主楼屋面,也可设置在外挑阳台上。机组进风面与遮挡物、控制面距墙面、机组进风面相对布置之间,均应保证有足够的间距,不得影响机组进、排风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