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机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控技术 LDB-4刀架 故障 诊断 维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数控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给数控专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经常困扰我们,如何减少因设备故障维修而花费的大量实习时间,就成了我们一直所关注的问题。
在设备故障中,刀架故障是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这里我结合多年实训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关于数控车床LDB-4刀架常见故障的快速诊断和维修方法。
故障诊断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对机床进行故障诊断。“望”是我们在对机床进行诊断时应先对其仔细观察,如看CRT报警提示信息、报警指示灯、熔丝断否、电容器膨胀变形、开裂、保护器脱扣、触点火花等。“闻”是闻电气元件是否有焦糊味或其它异常味道。“问”是询问机床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必要时可以让操作人员再现故障现象。“切”是切合实际情况,借助万用表等专用工具进行检测。相信掌握了这些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确定机床的故障所在,为后续的维修节省时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有了对刀架故障做出的快速诊断,找出故障发生的问题所在后,才能分析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为了更好的确定维修方案,我们将这些故障分为两类:即软故障和硬故障。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关于这两方面故障的诊断及维修方法。
一、机械故障的诊断及维修方法
1、刀架预紧力过大、当用六方扳手插入蜗杆端部旋转时不易转动,而用力时,可以转动,但下次夹紧后刀架仍不能启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确定是预紧力过大导致刀架不能启动,可以通过调小刀架电机夹紧电流来排除故障。
2、刀架内部机械卡死。当从蜗杆端部转动蜗杆时,顺时针方向(从蜗杆向电机方向看)转不动,其原因可能是机械卡死。首先,检查夹紧装置反靠定位销是否在反靠棘轮槽内,如果在,则需将反靠棘轮与螺杆连接销孔回转一定角度重新打孔连接;其次,检查主轴螺母是否锁死,如果螺母锁死,需要重新调整;再有,由于不良造成旋转件研死,此时应拆开观察实际情况,加以处理。
3、刀架越位过冲。刀架越位过冲故障主要是后靠装置不起作用。首先,检查后靠定位销是否灵活,弹簧是否疲劳,此时应修复定位销使其灵活或更换弹簧;其次,检查后靠棘轮与蜗杆连接是否断开,若断开,需更换连接销;再次,若仍出现过冲现象,则可能是由于刀具太长或过重,应更换弹性模量稍大的定位销弹簧。
4、刀架运转不到位或转错刀位。主要是由于发讯盘触点与弹性片触点错位所至。应重新调整发讯盘与弹性片触头位置并固定牢靠。若仍不能排除故障,则可能是发讯盘夹紧螺母松动,造成位置移动,紧固螺母即可解决。
5、刀架不能正常夹紧。出现该故障时,首先,检查夹紧开关位置是否固定不当,并调整至正常位置;其次,用万用表检查其相应线路继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触点接触是否可靠;再次,若仍不能排除,则应考虑刀架内部机械配合是否松动。
6、刀架运转正常,但电机发热严重。首先,可能是由于连续多次运转刀架造成,要经常告诫学生避免连续换刀,如需连续换刀则应停顿3-5秒后进行;其次,刀架电机出现扫堂现象,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再次,由于机械故障引起的电机负荷过重,应仔细排查刀架内部传动部分,观察是否有卡死现象,根据排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电器故障的诊断及维修方法
1、刀架不转位,但咔咔作响。可确定为电机相序接反。一般的LDB-4刀架为380V交流电机提供动力,大家知道这种电机的三根线中任意两根交换会导致电机旋转方向相反,有可能是厂家出厂时候的疏忽造成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只需将任意两根线对调即可,当然这样的问题很少出现。
2、手动换刀正常、机控不换刀。应重点检查微机与刀架控制器引线、微机I/O接口及刀架到位回答信号,在有些仿真系统中也有可能是仿真软件出现问题导致,重装软件即可修复。
3、刀架连续运转、到位不停。由于刀架能够连续运转,所以,机械方面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小,主要从电气方面考虑,检查刀架到位信号是否发出,若没有到位信号,则是发讯盘故障。
4、个别刀位换刀过冲,其它刀位正常。此时可以检查是否霍尔元件出现故障,可以采用互换法来测试,将磁钢旋转一定角度,如果旋转后原来过冲的刀位正常,则基本可以确定是霍尔元件损坏,需要更换。如果旋转后过冲刀位仍然没有变化,则可能是由于该号刀位线断路所至。
5、刀架换刀有时出现过冲或不转现象。可以确定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多数是由于线路接触不良引起的,应先观察换刀操作时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式继电器是否正常吸合,根据电器原理图检查这部分电路,如果正常,可将接触器拆下清洁(接触器长期频繁吸合断开磁铁间可能会淤积灰尘,导致接触不良)或更换。
熟悉并掌握以上刀架故障诊断的方法、故障的分类及故障的维修,遵循就果循因的原则,就可以依次对刀架故障加以排除。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数控车床刀架故障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因此实习教师应在实训前强调刀架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确告知学生各种容易导致故障的注意事项,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实训过程中加以督促,实训结束后要严格按照刀架保养守则进行维护保养,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上对LDB-4刀架故障原因的分析诊断及维修方法是我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所总结和整理的,有不足之处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宋胄.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回转刀架的故障分析及排除[J].机械工程师, 2006,(12).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模块化;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阴振勇(1956-),男,北京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北京1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06-02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宽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很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努力培养为城市化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基本定位,针对北京地区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建筑生产企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对“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体系进行系列实验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总体结构
根据我院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通过对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强调了掌握概念、强化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重点。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立起了以北京重点实验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搭建起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为主平台,辅以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基地。
二、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我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由传统工业企业自动化过渡而来的,是一个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传统课程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课程所设及的内容不能结合建筑领域,学生不知上述课程学完以后在建筑行业能有什么用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因此,对上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院实验中心在如何拓宽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1)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时安排上增加了实验学时,压缩了理论学时,如电力电子实验课由过去的6学时改为8学时,并增加了2周电力电子综合大实验。将“交流调速”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合并,原实验学时不变。把原有3周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大实验改为4周交、直流调速系统综合实训。为此,新购进20套实验设备。同时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将“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课程的实验分为不同学期,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3个人一组改为2个人一组,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和任课教师一起修改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完善了学生重修、重做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及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登记制度。从教学管理上督促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训。
(3)重视实验考核和实验成绩。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上,强调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和项目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既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同时增加了笔试内容,提高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的比重,平时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20%~30%,特别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于综合实验,设计型大实验及实训课,采用单独考试,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正按照教学改革计划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和完善。从已完成的实验项目来看,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及其实际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建立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根据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专业教学体系,确定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方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采用“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特色。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属于培养学生的认识实践能力。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规范性、严谨性训练和指导。通过这些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参数测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这其中安排了锯齿波触发器实验、单相桥式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全波可控整流实验、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和三相交流调压调速试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严谨、求实、科学、思维开放的实验作风。
(2)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和创新意识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积累科学实验经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综合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主要安排了三相可控整流仿真系统实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试验、异步电动机SPWM与电压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基于DSP的矢量变换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模电、数电、电力电子、自控系统、电机拖动、自控理论及交流调速等课程。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将这些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实践教学方法中采用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出实验室。我们主要教学计划是:第一,安排2周时间,通过电力电子等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台不间断稳压电源;第二,安排3周时间,设计调试直流拖动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一改过去教师扶着学生走的传统实验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原理图、硬件电路及流程图。并亲自动手焊接、调试电路。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式,在这里将给学生一定的自,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查阅文件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最后拿出自己的设计制作实验成果,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工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和实操训练是工科院校教学实践的内容。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行业特色,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电信学院建立了“建筑电气智能控制中心”实训基地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大兴校区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基地,可完成电梯控制系统、风机水泵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控制设备等内容的实训。这些系统完全是建筑电气领域中真实系统的微缩,完全模拟实际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是真实可操作的实验系统。它突出行业特点,整个工程实训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增加动手能力和开拓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巧妙的具体使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既可接受实际操作的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又可以对现代建筑中的几大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建立真实的感官认识和工程应用技能操作训练,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可以更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四、结论
实践证明,几年来,实验中心依照“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方式,突出了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体现了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体系的创新。通过对“电力电子及自控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意识、操作技能、工程应用等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实践教学步入多元化、科学化的轨道,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怀侠,蔡火操,黄建林,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101-103.
电机实训心得体会篇【一】
4月15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机电矿长培训班第一期在义煤公司开班,为期五天。通过教授、专家讲解和兄弟单位交流,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收获颇丰。现将几天来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这次矿长培训班是河南能源成立来,举办的第一期机电矿长培训班,集团总工刑奇生和义煤公司董事长马正兰、副总经理吴同性,亲自参加开班仪式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对机电工作的重视。
授课老师有科研院校的教授、有现场经验丰富的专家、有从事现场管理工作的机电矿长。大家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讲解了机电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特别是中煤协会的刘峰教授讲解了煤炭行业在能源中的地位、未来煤炭的发展方向和机电在煤炭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谭国俊老师通过矿井提升改造案例,讲解了未来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现阶段的使用效果。通过变频改造使传动技术和控制,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山东能源专家讲解了矿井井下水处理,矿井余热利用,工作面乳化液的正确使用的研究,从节能、环保方面,使我们了解了更先进更环保的先进技术。
以上专家的讲解,使我们明白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运输在煤矿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上设备,少上人”,先进节能的机电装备和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是未来机电发展的方向。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代表了煤矿机电的最高水平,而且已经很好的应用到了矿井生产中,这是我们平时在现场工作中,很少接触的东西,让人听后耳目一新,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使我们今后在设备提升改造选型时,明确了方向和原则,感受很深。
机电管理的重点是“四大件:运输提升、通压风、供电、排水”。难点是采掘头面移动设备的管理,如何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一直是我们从事机电运输人员的主要工作。来自兄弟公司的几位机电矿长介绍了本单位有效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车集矿介绍了在电气防爆及电气保护安全评价方面的经验。如何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创造性的开展、自检、互检、抽检,杜绝电气失爆,规范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马村矿介绍了副井提升系统安全评价,通过对标评价及时发现提升系统存在的隐患,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按“五定”原则闭环整改。确保了提升系统安全可靠运转。演马矿介绍了采掘三化管理,陈四楼矿介绍了无极绳绞车使用经验交流。虽然矿井情况不尽相同,但一些做法和一些工作思路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本次学习,结合我矿机电工作开展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加强。
双基开展以来,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对照标准,现场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需要进步改进。
一、 按公司规定做好隐患排查和重大隐患自述制度。过去总认为隐患排查就是检查,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理解了隐患排查就是认真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隐患造成的原因从制度层面和现场管理方面,提出整改措施,按“五定”原则进行处理,是隐患的深层次剖析。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要制定计划、跟踪处理直至销号。使隐患治理真正做到零盲区、零搁置、零反弹、零隐瞒,进一步提高了隐患治理水平。
二、 做好“三大保护、架空乘人装置、电气防爆、电气保护”的安全评价。通过学习我们开展的以上评价,与兄弟单位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评价标准方面内容简单,标准较粗。要借鉴兄弟单位的做法,对我们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修改,定期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标准,全面检查、分析,形成评价报告上报公司。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三、 进一步做好采掘头面的“三化”管理工作,采掘头面机电设备管理,是机电管理工作的难点。今年在“双基”建设中,我们加强了对采掘区队检查考核的力度,机电运输专业双基考核与区队长工资挂钩,利用每周六的机电例会,组织机电队长、班长、技术工人学习义煤公司下发的《采掘统一规范化标准》,并抓好现场的落实。按照达标规划,机运科科长包队到人,督促区队按照标准进行整改,规范一项巩固一项。从电缆吊挂,小件上板,皮带保护,保险设施,小绞车的规范使用等,抓好现场的整改,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采掘头面的设备管理,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需继续努力,使标准执行做到常态化,现在采掘头面的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机电设备的设计、安装、使用标准。经机电部门验收后方可运行。推行了小绞车准运证制度,效果较好。其它移动设备的准运证从五月份开始每月推行一项。创新管理方法使采掘头面机电“三化”管理进一步提高。
通过学习交流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更有利促进今后的工作。当前要以“双基”建设为抓手,推行月度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严格责任考核,认真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使我矿机电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电机实训心得体会篇【二】
机电一体化实训,两周,转眼就过了。实训,在我看来是一种练习或者说复习,是为了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个实训我都很重视,都全力以赴,都有很大的收获。
这次实训,只要就三步,焊接元件,编写程序,调式。我们的实训训练不仅是锻炼个人技能,同样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分组,分任务,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团队,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这个团队的成败,像我们组,有人负责焊接,有人负责查资料,有人负责编写程序,这样的分工对这个实训任务来说不可以说不合理,因此,我们组,无论是在速度、数量还是质量等方面上,应该都是完成的最好的。
对我们组来说这次实训最大的障碍,不是编程,而是焊接。编程,理论上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没什么难度,当然如果要考虑它的各方面的话那有另当别论,我们这里完成任务就好,不过有时间的话我们也会去把它完善。这焊接对我们这些没怎么实践过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既要避免它虚焊,又要避免把原件给烧坏,这个度需要把握的很好才行,因此,我们是经过一轮大比拼才决定了由谁来负责这一块。在焊接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要做的,那就是布局,因为我们的电路板有限,电路板的面积也有限,所以布局要很讲究,很合理,才行,这布局,我们组是决定了要把它布得合理,步得完美的,所以,在这之前,我们是经过了一番的讨论,并且是把后面几个的任务因素也是考虑了进去,所以布出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这次实训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技能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增强了我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课证结合 项目化教学 改革
课 题:本文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课题――“课证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14c17)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与应用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标准之一,加上毕业证书,实现双证书毕业,才能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将考证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课证结合”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维修电工考证具体内容是以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及应用三门课程为依托,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恰恰契合了维修电工考证的教学要求。
一、维修电工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共分为五个职业等级。高职学生的起点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通过对维修电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结合东莞人社局鉴定标准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在该门课程中涉及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见表1和表2。
二、“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维修电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和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的技能要求,以项目行动体系构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体系,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项目模块。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对接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题,为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基础。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共设计3大模块10个项目27个学习任务,每一个项目都根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总共64学时,理论和实践各为32学时(见表3)。
三、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而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和看”的被动学习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现以“项目九:M7120型平面磨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检修”为例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
1.项目的选取
项目九既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经典教学内容,也是维修电工(中级)操作技能部分考点内容之一。笔者学校拥有东莞维修电工鉴定站。学生学习的实训设备同时就是操作技能鉴定设备,完成此项目将为学生日后参加鉴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个“小组”,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向学生下发该项目的《实践任务书》,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提供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通过引导和适当讲解,使学生能主动获取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
资讯。
2.项目计划的制订
学生完成项目选取和相关知识资料后,根据项目应该做什么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工具、工作步骤等。项目是M7120型平面磨床的若干故障点的排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线路的分析,另一个就是线路故障的检修排除。以小组方式工作时,每个成员参与制订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而老师可以采取询问等方式使学生明白计划的可行性,对于学生考虑不全的地方,老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与补充。
3.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而老师对学生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实施完成项目的《故障分析与排除》表格,实施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化,设置反思和检查环节,以便在小组内及时交换工作中的经验和修正实施中的错误。实施过程别注重学生维修电工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如职业素养、合作能力、专注力等。
4.项目总结和评价
项目总结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进行评价。评价通过《项目考核评价表》来实现,考核的内容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的主题内容,在评价中考虑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强调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评价的目标不是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为期一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探索了“课证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结合中级维修电工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课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对接中级维修电工考证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组织与实施,从而缩短学生考证培训时间和提高学生考证合格率。通过对比,笔者所在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初次获证率由2012级学生的81.6%提高到2013级学生的86.3%。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2]李忠文,米集锦,李庆华.维修电工(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自1941年建校以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走过了七十多载校企合作育人的风雨历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与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电”)“校企一体”的办学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有效对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首先,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学院与湘电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以湘电为主体,按照“十个对接、八个结合”的全面合作思路共建专业和共同设计内含“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识岗-跟岗-顶岗”实习模式、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与运作机制等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岗位目标规格以企业岗位职责、任务和工作过程需要为主,充分尊重企业专家的意见;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以企业标准为主,校企共同制定。企业为学院提供先进技术和设备,选派优秀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为导向设计课程,把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如,学院五大重点建设专业深入湘电等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结合本专业特点,分别形成和优化“系企融合、双线并行、三层递进、五段交替”、“四轮驱动,工学交替”、“两主体、双融通、五位一体”、“产教五对接,工学九结合”及“项目导向,三阶段能力递进”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室与车间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作品与产品对接,评价与标准对接,操作与工艺对接,知识与技能对接……校企双方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充分对接,使莘莘学子获益匪浅。正如学院2011级学生黄晓林所言:“我们的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湘电集团调来的;湘电集团所有的车间设备,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我们就像企业的准员工,在企业内进行实训,接受大企业、大生产的熏陶,与企业员工一道真枪真刀地干活,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碰到许多校园内无法触及的问题。”学院里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则趣闻:前些年,毕业生吴重阳去厦门一家电机厂应聘,主管问他:“我们这里的机器设备,你见过吗?”他十分自豪地说:“你们这里有的,我都见到过、做过。你们这里没有的,我在湘电早就见过了!”
其次,我们通过调研得知企业还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讲究礼仪、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虚心学习、勇于创新、认同本企业文化等等。这些素质在企业看来都是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素质。学院历来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些素质的培养,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政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湘电实际案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兴业报国”的理想和“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意识,并深刻认识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在日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观看湘电的企业形象宣传片,了解湘电从“实业救国”到“兴业报国”的光辉历程,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同学们今后能够切切实实地把中国的产业搞上去。在讲到“严谨”时,教师援引了湘电安技处提供的几个案例。比如,有位工人检测线路时在设备内遗落了一把小小的尖咀钳,结果导致一台耗时两年、耗费两百多万元研制而成的大型设备在通电试车时因线路故障毁于一旦。在讲到“创新”时,教师引用了学院优秀毕业生贺启强的例子。贺启强在校期间发明的个人操作法被湘电电机事业部命名为“风力电机定子嵌线绝缘包扎贺启强标准操作法”,在全事业部得到推广和宣传,成为该事业部历届职工命名操作法中最年轻的一位职工。在讲到“自强”时,教师讲了校友董日中和牟密的例子。他们俩被誉为“湘电最勤奋的员工”,业余时间经常呆在图书馆,对照外语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外文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数控领域的前沿技术,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此外,学院思政课部开设了湘电“力道”文化课程,通过实施湘电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程,用湘电“力道”文化的内核――视祖国强大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兴业报国”的理想。
二是环境熏陶。学院以物质文化的融合为基础,以精神文化的融合为核心,以制度文化的融合为保障,以行为文化的融合为延伸,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各层面,精心打造具有“以校企文化融通为纽带,以职业文化传播为导向”浓郁文化特色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院实施CIS(团队的整体性)战略,将湘电的企业标志、核心理念、应用理念、行为识别等融入学院整体形象设计方案,构建了与企业气质相适应的整体形象;用湘电旗下对口企业名称命名订单班,如“湘电电机班”、“湘电重装班”、“湘电风能班”、“海诺电梯班”等;校内实训基地整齐悬挂企业纪律规范、安全规范、工作流程、警示标语,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和实训教学需要,营造出“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的实训环境;将湘电文化元素引入楼堂场馆,在花园里、小道旁建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满现代工业文化气息的齿轮、转子、定子、电机等企业文化景观。“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校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身着厂服的湘电职工经常来校培训学习,学院每年承办的湘电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或湖南省、湘潭市国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专家论坛、大师讲坛、校友讲坛让学子品位精神食粮,校内雕塑、壁画、宣传标牌等人文景观透着浓郁的职业气息,以校风命名的“勤学园”、“厚德园”、“善教风”、“精艺楼”默默地向师生传递着学院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每天“悄声”体味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