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实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15-001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下面笔者结合教材来简要分析如何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1.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取“填鸭式”教学,只注重讲授考试题型,而忽视了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会使学生认为学习化学对于自己没有什么用处。那么,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课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而化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必须符合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要求,多运用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锻炼,并且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学习化学对我们的生活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在,我们就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说明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对于二氧化碳,同学们在自然课中已经接触到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复述介绍一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性质,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部分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用实验及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在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很广泛。为了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应用与存在,就可用在夏天解渴的汽水来验证。为什么喝汽水会使人感到凉爽?在汽水里有什么呢?同学们会很感兴趣。我们就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学。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汽水瓶,就会发现汽水瓶里涌出大量气泡,而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也有气泡涌出,并且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了。那么,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汽水瓶会涌出气泡?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并让学生思考,这样就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汽水瓶里有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样,就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既让学生易理解,又提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解二氧化碳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趣味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可用鸡蛋和食醋来验证鸡蛋壳的成分。把食醋倒入装有鸡蛋的烧杯中,隔一段时间以后,鸡蛋壳上有气泡附着,并且鸡蛋上浮了,过一会儿,鸡蛋又下沉,接着又上浮,反复几次。同学们会对这种趣味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对其中的现象进行思索,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生成,又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通过上述事例,可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提高,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与自己密不可分,能解释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现象而欣喜。反之,一种单调的教学设计,则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持久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下大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多运用探究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持久性。

2.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外辅导中的运用

教学实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引发探究;实验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27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究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但由于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能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足以引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发新的问题。

案例1:学习《盐类的水解》

(引入1)大家知道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显什么性呢?并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考,一些学生认为:“有的显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又提出下列问题:

(引入2)要想知道盐溶液到底显什么性,最可靠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用PH试纸来检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笔者设计了一组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

(引入3)请问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Cl溶液分别显什么性?

1. 溶液显酸、碱、中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哪些电离?

3. 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

4. 结合水的电离平衡分析,使〔OH-〕>〔H+〕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的〔OH-〕>〔H+〕?

6. CH3COO-是阴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7.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8. 举例说明哪些盐溶液显碱性?哪些盐溶液显酸性?哪些显中性?

9. 比较PH均为10的NaOH 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层层深入,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很难忘记。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和探索的方法。

二、引导点拨,实施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引导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免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

案例2: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下列问题:硝酸属于哪一类物质?是强酸还是弱酸?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设计一组实验进行探究。经过实验,发现有的实验现象与自己的推断不符,相差甚远,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浓硝酸是先变红后褪色,锌粉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红棕色气体,铜片也能与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铝片不与冷的浓硝酸反应。由于这些“异常现象”的产生,学生的兴致高涨,这就是我不直接说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以前学过的哪些物质反应时也有类似的现象,同学们很快想到了Cl2通入到蓝色石蕊试液中也是先变红好后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铁、铝与冷的浓硫酸都和上述现象很相似,而氯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学生就不难理解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试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解疑释难,进行合作探究

由于本质往往深藏于现象的背后,人们容易找到的是事物间表层的、非本质的联系,加上学生认识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现象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是很正常的。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从资料的搜索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则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动手、乐于讨论、乐于公开自己的成果和困惑。

案例3: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因此,即使老师总结的再好,学生遇到还是不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亲自成功做了喷泉实验,学生显得很兴奋,为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就问:怎样才能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呢?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由易到难地提出了下列问题:1. 喷泉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为什么?2.做喷泉实验时,一共有几步操作?引起喷泉的重要操作是什么?3. 对于该装置,若烧瓶中无气体,值增大烧杯内液面上的压强,能否形成喷泉?4. 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5.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6. 为什么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着全班同学解答哪些问题。经过这样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很难忘的。

四、激励评价,强化实践探究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即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得出结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把探究性学习逐渐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4: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不仅是我们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请大家利用所有能用的手段、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后来学生报上来的示例还真不少:月饼盒里的脱氧剂;手机电池;加维生素C防止食物腐败等。时值中秋节,几乎家家都有脱氧剂,于是就让学生对脱氧剂进行探究。分工后,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收集不同品牌的脱氧剂,并查阅资料。笔者又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讨论:怎样才能使你们的研究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色?经过讨论,最后大家确定要经过实验进行探究。于是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再进实验室做实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次尝试就是一次与科学的亲密接触,懂得了科学,学会了科学,也运用了科学。科学是渗透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和善与研究,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发现科学的惊奇和快乐。

教学实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协同教学 英语教学 实施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学校教育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当前,英语教学的实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协同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出发,完善协同教学的同时,促使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进而致使学生能够学会彼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并提高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一、教学队伍的建立和教学目标

协同教学,属于教学的基本形态之一,其主要通过教师、主教、助教等人员协作下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多项内容。应相互商量下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定,然后确定教学的模式,共同完成单元或部分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需保证形式多样、教学内容的统整,满足学生实际的需求,进行交流和合作。协同教学,最早来源于美国,经过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实践,促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前景。通常情况下,通过小班教学的方式实行协同教学,每班的学生大概为20~25人左右。而英语教学,每班的人数较少,同时存在一对一教学的形式。此外,学生学习的空间,与以往的学习进行比较,比较开放外加多媒体课件的普及,协同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协同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如通过不同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配,发挥学生的长处;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组织方面的能力;能够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机会学生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其秉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以确保所有学生均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教学队伍的建立

教学队伍的建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其一,应该落实教学团队的学生名单。这个教学团队一般来讲,通过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学生所组建,任务分别为主教(具有一定组织和规划的能力);助教,辅助主教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应该综合考虑到主教、助教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等多方面因素。主教和助教均需保证具有责任心,进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这也对指导人员有着更高的标准。

2、制定应于教学的目标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带领协同教学的团队进行教学方向的落实。教学目标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制定,不可制定过难。反之,容易达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而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抵触的心理或情绪。协同教学属于线性发展的阶段,教学的质量会随着时间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二、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

协同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主要为:班级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等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背景、教育的对象,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见,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教学模式。

1、制定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目标。

2、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开展的顺序,如教授词汇教学的时候,应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词汇。

3、落实英语教学的模块和教学的模式,通过适宜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板书、多媒体软件、图片等多种方式。通过教学实践,以选取适宜的教学模式。

4、选取班级陈述的人员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小组讨论的人数(需结合教学内容和背景、教育的对象的差异落实)。

5、制定学生资助学习的方式,如:讨论的形式、个体的方式、课堂完成形式和课后完成的方式等,应结合班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掌握知识的情况制定其学习的形式。

6、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协同团队,需要定期进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所有学生实际的需求,以保证每名学生均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升。

三、协同教学的任务的实施和分配

英语教学建立协同教学团队,而系统教学的任务合理的进行为落实教学计划最为关键的部分。分工安排是否得当,对于教学的整体质量或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主教实行教学的陈述,需和助教进行眼神方面的交流,以确保主教是否还有适宜忘却。同时应对教学的内容加以合理的布置,示范作用较读英语生词。辅教可于教室内对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将主教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要求,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列举,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复读主教教授的生词,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够达到理解和会读的目的。综上所述,主教和辅教的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异,分配任务的情况也不同。协同教学对于主教的标准非常高,其对其知识储备水平、组织方面的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主教和助教应相互进行互补。

教学的评估工作也非常必要,其为开展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部分。协同教学在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是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小组成员均由阐述自己想法的平台、协同教学团队是否通过决议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改善等。

总结:协同教学团队,需要成员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团队组建,需经过时间进行改良。而协同教学合理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加强学生间的配合和互动、沟通能力。同时可有效的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授能力,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吴亚州.协同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92):103.

教学实施范文第4篇

一、差异教学

差异性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我们通常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人就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这就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面对着性格、兴趣、能力、阅历不尽相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差异教学可能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所在。差异教学指的是以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制订学习方案,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差异教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关注教学的共性,又十分注重教学的个性;二是差异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体的本质特点就是具有差异性,差异教学以学生为根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要,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学生个性差异,最终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在差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和利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来实施差异教学。教师应当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习风格等等,这些都是开展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

2、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目标分成由不同层次的目标,然后要求学生按层分组,进行探究和学习。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遗传规律时,教师可以设置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既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又强调了协作学习,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再如,让学生课前收集生物科学最新进展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同时也满足了那些有特殊才能,使教学充分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又如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各种方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优方案,实施这一环节时还应注意,要进行检查评比,给予每个学生以肯定,使学生个性心理得到满足。再如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讲授生物进化内容时,教师先将自主学习的方案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先自学。如果遇到了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咨询、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组织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既关注了学生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多元化评价学生

在高中生物差异性教学中,学生评价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在差异性教学中,是学生分组的主要依据。多元化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能力、成绩、兴趣、情感等多种内容。而评价方式,则可以采取观察、谈话、汇报、档案袋评价、同学互评、自评等形式。本文对档案袋评价、自评和同学互评进行分析。

1、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涵了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档案袋评价的记录时间较长,所体现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成绩、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奖惩情况以及教师评语等。档案袋评价能够全面的观察到学生的整体成长经历、学习经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教学实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流——互动 因文而导,因人而教 引导式识记 启迪式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在彼此互相学习着,两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而教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为了在教育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我们在实践中对师生互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我们不再把课程作为传递固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作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转变角色,倡导民主合作,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过多扮演教导者、管理者、控制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关系上的,是一种教师主控学生的教师互动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控制和主宰学生地位的权威者,无视学生的愿望,以自己的准则规范、压制学生;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单纯的受教育的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难以实施,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学生学到的不是顺从就是反抗。

二、探究发现、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是实施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1、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记得在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大胆猜测,积极想象,有的说:“秋姑娘会给冬眠的蛇写信,让它多准备些树叶当被子,别感冒生病。”有的说:“会给小蚂蚁写信,让它们准备好过冬的食物。”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感性上也容易产生沟通。所以课堂上除了老师准备丰富的材料、设计丰富的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带到课堂上来,使课堂上的每个人都作为信息源,让学生在充斥信息的环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发生互动。在上《东方明珠》一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有关“东方明珠”的资料,孩子们十分起劲,他们带来了有关“东方明珠”的文字介绍、图片、模型和录象等,在课堂中大家相互介绍、相互交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四、注重学法指导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知识重要,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因为,其一,任何知识都不是天赋的,要获得知识,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如何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会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其二,学习书本知识本身并不是唯一目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我们在学校力学到的知识再多,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即使走出校门、离开教师的指导,也能有效的获取知识,则将终身受益。其三,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更要有自学课文、发现问题、联系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师生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生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结论

总之,师生互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目的是让师生在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其所谓收获在“过程与方法”中,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并重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随意的手势,一句提示的语言,甚至一句幽默的调笑,都可能成为学生动起来的最好引导,而这些引导要自然、巧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样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和兴趣,引发学生再次互动的契机,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链”。让语文课堂教学因互动而精彩,因精彩而更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2] 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3] 张贵新.侯国范主编《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4] 系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5] 林治金.小学语文教学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6] 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7] 饶元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