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龙的谚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龙的成语】
巨龙腾飞、龙凤呈祥、龙马精神、七龙八虎、龙子龙孙、望子成龙、
二龙戏珠、攀龙附凤、龙章凤姿、龙盘虎踞、龙争虎斗、生龙活虎、
笔走龙蛇、叶公好龙、龙钟老态、来龙去脉,车水马龙,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降龙伏虎、乘龙快婿、龙蛇混杂、鱼龙混杂、群龙无首、
蛰龙待伸、藏龙卧虎、龙吟虎啸、鱼跳龙门、龙潭虎穴、白龙鱼服、
龙颜大怒、龙颜大悦、痛饮黄龙、鱼龙繁衍、直捣黄龙、龙生九子、
龙门点额、麟凤龟龙、龙翔凤翥,暴腮龙门、屠龙之技、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登龙门。
【龙的谚语】
上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龙无恩,虎无义;
云从龙,凤从虎;
入虎穴,下龙潭;
上山谈虎,下海说龙;
上山敢打虎,下海擒蛟龙;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强龙不压地头蛇;
是马也有三分龙骨;
道高龙虎伏,德重神鬼钦;
蛟龙失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狗欺
;蛟龙遇云雨,终非池中物;
一龙九种,种种各不相同;
二月二,龙抬头;
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龙灯;
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一人造不起洛阳桥;
龙头怎样摆,龙尾怎样甩;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纳西族有23.6万人,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宁蒗、永胜、维西、中旬、德钦等地。此外四川省盐源、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高山峡谷地区,海拔多在两千公尺以上。由于海拔高,气候干燥,主食杂粮,缺少蔬菜,茶叶早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普遍反映,一天不喝茶就头昏脑胀,四肢无力,影响出工,严重的甚至起不了床,害“茶病”。
冲盐巴茶是纳西族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汉族、普米族、苗族、怒族等民族也常饮盐巴茶。其制法是先将特制的、容量约200~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净后放在火塘上烤烫,抓一把青毛茶(约5克)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内烤香,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冲入瓦罐,罐内茶水即沸腾起来,冲出泡沫。有的地方将第一道茶汁倒掉,因为不太干净。第二次再向瓦罐中;中入开水至满,待沸腾停止后,将一块盐巴放在罐内茶水中,再用筷子搅拌三五圈,将茶汁倒入茶盅,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加入开水冲淡,就可饮用。边饮边煨,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这种茶汤色橙黄,既有强烈的茶味,又有咸味,喝起来特别解除疲劳。一般每烤一次可以冲饮三四道。由于地处高寒地带,蔬菜缺少,故常以喝茶代替蔬菜。现在,这里的民族有的已发展到全家每人一个茶罐,“包谷(玉米)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茶叶已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清早起来喝一次,一边吃包谷粑粑或在火塘里煨熟的麦面粑粑,吃饱喝足后,再去劳动。中午和晚上劳动回来后又喝一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已成为纳西族的饮茶谚语。当到这些民族家中去作客时,他们会立即搬来一条板凳,递给客人一个茶盅,一边喝茶,一边闲聊,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
“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也是他们用以治疗感冒的药用茶。将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冲入开水。像熬中药一样,熬得浓浓的。同时。将半杯白酒倒入茶盅,再将熬好的茶汁冲进酒里(注意不能将酒倒入茶里),这时茶盅发出悦耳的响声,响声过后,就可以饮用了。有些还加上一个辣子。据当地人说,喝一杯龙虎斗,周身出汗,睡一觉后就感到头不昏,浑身有力,感冒也好了。
一、说话能力的初步尝试
(1)鼓励学生主动登台,能说即可。在课前的解说中,我们暂不限制内容,让其说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话题,当然,做到“敢说即可”,不要过多“正音”。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是由我们的训练对象所决定的,从生理上来看,他们已经过了最佳的训练期(5岁以前是黄金训练期)。对于这样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说”的习惯。因为只有养成了“说”的习惯,也就是用口语表达的习惯,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才可能提高。
(2)积极准备,丰富日常用语。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和自习时间,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际和实用为原则来进行训练。内容可以有如下几种:①天气情况与家庭情况。今天星期几?天气怎样?你家在什么地方?家里有谁?②以老师和同学们的外貌和穿着为话题进行说话练习。③在询问自习情况和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进行口语训练。
(3)采用触摸法和压舌法。聋儿由于听不清音高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聋儿触觉的补偿作用,去感触声带的变化。教四声时,结合聋儿会说的韵母或音节进行教学,让聋儿一手触摸自己的喉部,一手摸老师的喉部,感觉老师说每个声调时声带的变化,去模仿说每个声调,老师的发音要慢而平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只会发简单的b、p、m、f、d、t、l,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说,发音基本上都含糊不清。比较普遍的就是孩子们都不会运用前鼻音和后鼻音,遇到这种音节词,我就让他们把音控制在唇部,发音后赶紧抿上嘴,同时让孩子感受鼻翼的振动,g、k音比较难,但是我利用压舌法,控制他们的舌位,反复训练。
(4)利用图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图画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也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措施。我曾找过这样一幅图画让学生来贴:有蒙古大草原、山羊、蒙古包、马、蓝天、白云等。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让马儿在天上跑,还说得头头是道,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多次发言,我觉得学生的潜力真大,这节课上得特别成功。
(5)变“解说”为“解答”。我对几个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答问题”。即针对课堂某个单元内容,由全班同学提出问题,一个人登台解答。这一阶段,极大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机勃勃、群情激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帮助聋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
1.从灵活运用听觉的立场出发
(1)使用助听器,充分利用听觉。
(2)要用让学生听觉舒适的语言。
(3)根据交流的内容,恰当地运用语调、韵律、停顿等。
(4)在有噪音的环境中要尽可能使学生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
(5)对于一下子难以听懂的声音和语言,要反复使用。
(6)从学生的整体行为和发音状况,及时观察听力状况的变化。
(7)要设法大量传递学生能够听到的声音和语言形象。
(8)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声音和说话的兴趣,为其创造听声音的机会。
2.唇读
(1)在说话时让学生注意看说话人的脸,说话人要面向光亮,使学生容易看到,而光亮不要正对着学生的眼睛。
(2)学生和说话人的距离要近,以便看清说话人说话时唇与舌的动作和表情。说话人的嘴不要张得太大或太小。
(3)唇读要力求浅显易懂,声调不要过于拉长。
(4)讲话内容要明白易懂,语言通畅,有段落、有间隔。
(5)为了引导学生发音,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说话人舌头的动作。
(6)说话人要注意表现出与说话内容相符的表情。
3.综合应用能力
(1)如果让学生使用助听器+唇读还不能理解语言,可利用更具体的身体动作(表情、手指、动作提示)使之加强理解。
(2)如果利用助听器+唇读+身体动作还不能充分理解时,可同时使用图画、文字等手段。
(3)当使用助听器+唇读后,学生还不能理解时,要结合学生理解的能力,配合使用其他语言方式(书面语、手指语)。
(4)不要回避利用听觉的机会,要努力坚持下去。
关键词:黄龙玉;美与善;人文价值;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用玉玩玉赏玉藏玉的历史使得玉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灿烂的奇葩。玉雕艺术的流变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性与精神。云南龙陵黄龙玉是一个新的宝玉石品种,它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其颜色“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硬度堪比翡翠,虽然问世不久,就以其瑰丽多变的色彩、温润细腻晶莹剔透的质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优良的雕刻切磨加工性能更是为各地各派的玉雕工作者提供了发挥才能和展示技艺的新天地。目前在市场上的黄龙玉玉雕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产品却并不多见,黄龙玉产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每一块珍贵的玉料要想凸显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那么当代的黄龙玉玉雕设计就要在继承传统思想精髓和美学理念的前提下,吸纳来自当代审美的各种元素,使黄龙玉玉雕艺术真正从表象的材质美、工艺美走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美、意蕴美。
1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善关系
美与善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所关注的问题。儒家美学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并将“尽善尽美”看做是品评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在《论语》中记载有孔子对于乐曲《韶》与《武》的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善与恶本属伦理道德范畴,孔子将善与审美价值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儒家美学的以“礼”为纲,以人格道德修养为基石的伦理特色。李泽厚先生曾对儒家美学这种美善统一的思想进行过总结:“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官能享受”。事实上,在中国玉文化的传统中,玉器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一种装饰品、一种工艺品,一种只提供人感官享受的物品,它的价值和意义是多元的。在最初的萌芽期,它是“致用”的,是作为生产工具出现的,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原始初民的装饰品。后又发展为与巫术、宗教、王权结合的神圣礼器,及至商代玉器的“神玉文化”的特点最为突出。其后,自周开始中国的玉文化又增加了新的内涵――“礼玉文化”。在“礼玉文化”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将玉的特性与个人的人格道德修养结合起来,阐发了其关于“德玉文化”的思想。在《礼记・聘义》中,孔子论述了玉十一德:“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寡而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在这段堪称经典的言论中,孔子将玉的物理特点提高到了一种精神层次,玉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玉,而成为思想道德、人文修养的象征。玉被看作“君子修美”的神圣之物,“以玉比德”、“以玉示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风尚。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极大丰富中国的古典美学和玉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玉雕艺术的造型、线条、工艺及审美范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玉文化在宋元明清进入了“民玉文化”时期,朝野上下都普遍的收藏和赏玩,世俗性和实用性增强了,玉雕工艺也日臻精美,是中国玉器产量最为丰盛的时期。
2 龙陵黄龙玉玉雕设计中的吉祥文化传统
当今的黄龙玉玉雕产品,在设计思路上多继承了“民玉文化”时期的吉祥寓意传统,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玉雕的图案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寄予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富贵的向往,它以物寓意,主题鲜明,构思巧妙,迎合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平安、富贵、长寿的心理。
从产品的题材看主要有:一是花鸟题材:植物花卉多为兰花、牡丹花、莲花、梅花、玫瑰花、玉兰花、南瓜花、树叶、四季豆、百合、寿桃、葫芦等,禽鸟有凤凰、喜鹊、鸳鸯、鹌鹑、仙鹤、老鹰等。二是仙佛题材:弥勒佛和观音菩萨最为多见。其他还有:罗汉、如来佛、达摩、财神、寿星、和合二仙、八仙、天女等。
三是瑞兽题材:主要有龙、貔貅、鳌鱼、麒麟、龟、金蟾、虎、狮、鹿等。四是成语与传说题材:例如有“平平安安”(花瓶与鹌鹑)、“四季平安”(花瓶内插月季花)、“马上封侯”(马上骑着猴子,受托官印等)、“喜上眉梢”(喜鹊与梅花组合)、“事事如意”(柿子和如意)、“喜庆有余”(磐和鱼)、“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圆、莲子)、“金玉满堂”(一缸金鱼或金鱼玉兰海棠)、“五福和合”(一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福在眼前”(蝙蝠、钱币)、“五谷丰登”(灯彩,谷穗,蜜蜂等)等。这些题材的组合几乎都是以吉祥寓意为主,都是围绕“福、禄、寿、喜、财”和追求平安如意的传统世俗文化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产品能满足一部分中国人传统的消费心理和审美需要,但由于内涵狭隘,少见耐人寻味的精品。
3 龙陵黄龙玉玉雕设计理念应追求美善相偕、雅俗共赏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未经加工的玉石,人们难以从表面观赏到其润泽的内质和优美的色彩。“琢”赋予了玉石以生命,使大自然赐予它的美丽特质得以体现,同时,琢玉也赋予了玉石高雅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但如果市场上广泛充斥着寓意重复、题材陈旧、造型呆板、充满俗气的产品,那么将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和购买欲的降低。同时,这也是对稀缺的珍贵玉料的巨大浪费,从海德格尔曾经在造物的伦理意义上提出的观点来看,“玉的雕琢一开始就应纳入伦理的、惜物的思想进行设计。在玉雕制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从精神上将其视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完成,即设计师应像雕塑家、画家一样不应该消耗材料,而应使它物有所需、物尽其用。这里的‘用’不只是物质的、功能的‘用’,还是精神的、艺术的、情感的‘用’。”[1] 我们认为,黄龙玉玉雕产品的设计开发应对各种档次的玉料“量形取材”“因材施艺”,力求创造出造型美观,意蕴深远,气韵生动、妙境天成,经得住品味与推敲的艺术精品。既要能满足人们对世俗的功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更要注重玉器对于人性的陶冶和提升的审美功能,因此黄龙玉玉雕产品的设计应不仅有俗韵还要更具雅趣,力求达到“尽善尽美”、“美善统一”、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怡芳.当代玉雕产品的重新定位[J].中国宝玉石,2010(1).
关键词: 爱德华·萨丕尔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语言学观点
1.引言
爱德华·萨丕尔的《语言论》是美国观念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作,该书基本上是建立在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克罗齐的《心灵哲学》基础之上的。该书系统地讨论了语言学对象、语言成分、语音、语法程序、语法概念、语言的结构类型及语言的发展等问题。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一种文化功能,不是一种生物遗传功能”,他还注意到语言对其使用者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研究重点在于方法论,其理论思想深受机械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影响。布龙菲尔德继承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又深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图将心灵主义的影响排除在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外,在这一方面他与萨丕尔的观点对立。他认为语言行为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的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内心的形象、感觉和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是人体各种活动的一般通行的术语”(费俊慧:2008)。本文对萨丕尔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里的重点观点进行对比陈述,呈现二人对同一语言现象不同的研究视角。
2.语言性质的比较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探讨了什么是语言这一问题,他认为不是一种“人类遗传的生物功能”,它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然后语言才能产生,所以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感叹词和象声词带着发出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并经过发出者大脑的处理,是想象力发挥的成果,特别是感叹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感叹词表达同一种情绪,这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更说明语言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萨丕尔认为声音发出的过程,听者听到的过程,脑海中产生的印象等都可成为“经验成分”,但当所有经验成分都联合在一起,才能成为语言。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并没有对语言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讨论了多种语言起源论,认为语言行为的产生是在外界一系列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使听话者产生一定的反应。语言不具有生物学的遗传性,在一个言语社团里,一个初生婴儿学说什么语言,是由出生环境决定的。布龙菲尔德继承索绪尔的思想,将语言与言语分开来,区分语言的共时和历时状态。他把语言共时系统的描写放在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也被认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突出特点。
3.语音系统的比较
萨丕尔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还指出同一个音在不同的单词中发音依然有区别不仅是因为受邻近字母发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语言论》里,萨丕尔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语音模式或语音系统的格局的概念。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制的、‘内部的’或‘理想的’系统”,表面系统的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式却不变,“甚至在它的语音内容久已改变了之后,它还能作为一个格局坚持下去,包括语音成分的数目、关系和作用”。萨丕尔同时意识到这种格局不是不能变的,只是它的变化远不如语音本身变化得快。萨丕尔的看法大致就是现在音位学的看法,“音位是说话人自己下意识地感觉到的‘精神的’音位”。
布龙菲尔德进一步区分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概念,语音学研究的是声音如何发生和听者如何接受的声音即生理上的语音学和物理上的语音学,将意义的探究排除在外。语音有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的差异,区别性特征对于交际是必要的,因为它与一部分意义相连,能与其他词分开。针对这一问题,布龙菲尔德列举了“man”这个例子:在英语中,无论用什么声调读“man”,它都表示“男人”的意思;在汉语中用不同的声调读“man”,就会产生不同的言语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那么这些不同的声调就成为“man”这个语音的区别性特征,这同时说明某种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在另一种语言中就可能成为非区别性的。当语音研究与意义联系在一起,就成了音位学或实用语音学。布龙菲尔德以“pin”这个词进行测试,得出该词全部区别性特征就是三个不可分的最小单位即音位,它是区分意义的最小单位。他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器官的不同区别了不同的音位类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语音系统的描述深受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思想的影响。
4.对“词”理解的比较
萨丕尔认为,所谓的语言的成分大概来说就是指词,语言真正有意义的成分就是词,或是词的有意义的部分,或是词组。词可以分成表示基本概念或主体概念的“根本成分”A和表示附加意义的(b)(表示时间、人称和数的变化),所以词可以用A+(b)来表示,当然词根和附加成分有其他不同形式的改变。萨丕尔还对语言成分进行了划分:词根、语法成分、词和句子。他认为语言成分不仅具有区别的功能,还具有指示的功能,“根本成分或语法成分和句子是语言的主要的基本功能单位,前者是抽象的最小单位,后者是一个统一的思想的叫人感到美满的体现”。萨丕尔同时看到,词尤其像感叹词还带有个人情绪色彩,“在心理上存在”,但他认为这些个人色彩不那么重要。
布龙菲尔德指出,一个音位、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句子都是语言形式。他还对对语言的形式进行了划分: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复合形式和简单形式。不能独立使用的叫粘附形式,如Jonny和Billy中的-y,playing和singing中的-ing;能够单独使用的叫自由形式,如John、Bill和sing等。有些语言形式与另一些语言形式在语音和语义上部分相同,这叫复合形式。复合形式有组成成分构成。只出现在个别复合形式中的组成成分叫独特组成成分,例如cranberry中的cran-。复合形式皆由词素组成,如PoorJohnranaway中有五个词素:poor、john、ran、a-、-way,这叫最终成分。他提出了“直接成分”概念,主张把复合形式切分成直接成分。简单形式又称为语素,比如bird、play、-ing等,都称为语素。布龙菲尔德认为语素可以用语音描写,但它的意义(义素)却不能在语言学范围内分析,因为它们是用来任意标示现实世界的某个特征的信号的,信号可以分析,但它标示的事物却无法分析。语素是由音位或音位的组合构成的,而全部语素就构成一种语言的词汇。
5.哲学基础和研究重点的对比
萨丕尔的理论思想深受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学派的克罗齐的《心灵哲学》的影响,他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例如萨丕尔认为音位系统是语言的“理想系统”,属于说话人的“直感”知识,在语音的音位学说中,他属于“心理派”。他的研究重点是所谓人类语言学或人种语言学,也就是结合操作这种语言的民族(一般是土著民族)的民俗、文化、社会心理等研究语言,或者通过语言研究这些民族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他是美国人类语言学或文化语言学的奠基人。布龙菲尔德主要是为研究语言而研究语言,从语言本身出发,确立了语言结构的描写原则和严格的描写方法。布龙菲尔德深受索绪尔的影响,他的许多语言学理论都是在索绪尔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他称自己为机械主义者,受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的影响,力图将心灵主义的影响排除在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外。他的研究重点在方法论方面,用刺激——反映论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并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Sr……sR。S指外部实际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性反应,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结语
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作为两位伟大的语言学家,至今他们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被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界的学者广泛借鉴、运用和发展。虽说二人都著有《语言论》,但他们属于不同的语言学研究流派,其独特的见解和独创的语言学观点,对推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比二人对同一语言现象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帮助扩展语言学者的研究视角,有助于语言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学科看待语言学的研究,而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给这样的语言研究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语言论(Language)[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4.
[2]费俊慧.萨丕尔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之比较[J].《科教文汇》,2008,7:241.
[3]辜向东.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2):119-122.
[4]李力.布龙菲尔德与萨丕尔论语言的及物性[J].《外国语》,2002,2:36-40.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