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领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和推进产业跨越发展的优秀科技人才,市科委启动年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A、B类)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科带头人计划(A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单位的杰出科技人才,申请者须有独立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历,且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时间一般应在3年以上。

二、学科带头人计划(B类)面向在沪企业(包括转制的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军人才,申请者所在企业须在年1月1日前注册成立。企业应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注册资本金一般应在500万元(含)以上。

三、申请条件请参照《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管理办法》和《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B类)管理办法》。申请者须具有市户籍或市居住证,且年龄未满50周岁(指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者须年1月1日前进入申报单位工作,且每年在沪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与申报单位工作合同期限覆盖本计划项目的执行期限。

四、年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将强化与重大项目的联动,重点支持国家和市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和研发团队中的杰出科技人才;进一步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重点支持国家、部委及市重点科研基地中的杰出科技人才;大力培养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重点支持市支柱产业、战略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中的杰出科技人才。

五、每人限报一项,且A、B计划不可兼报。已获得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或已获市科委其他人才计划资助尚未结题的人员不能申请。

六、为了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年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实行限项申报。

1、A类:单位(以法人单位计)遴选后的项目申请数量不超过-年获得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A类)项目数总和,不足2项的可申请2项。

2、B类:由各区县、企业集团自行组织遴选,择优向市科委统一申报,其中非中央直属、非市属企业的申请者须经所在区县科委审核遴选后推荐申报。

七、申请者在“科技”网站)填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人才计划版),在线打印后连同附件材料,送交所在单位(区县)审核。所在单位(区县)应认真审核,如实填写相关意见并加盖公章,报送材料时须提交加盖公章的“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申请汇总表”2份。

八、课题执行年限为2年,须在年6月30日前验收。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50万元。1网上填报九、时间为年3月5日至年3月16日。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一、建设文明美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屹立不倒的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它有助于陶冶师生们的品格情操,塑造师生们的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建设校园环境,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高尚精神和人格的塑造,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育人功能,努力掌握多种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校园环境建设要围绕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建设、开发校园环境,如班级环境建设、开辟校园橱窗和专栏、撰写和张贴宣传标语、开辟校园文化长廊等。

二是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要树立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明建设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如校园艺术、文化节、校运会、文艺汇演、各类竞赛、知识讲座等。我校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跟踪调查,制定出建设“书香体艺”校园文化方案。即依据“体艺塑人,全面发展”的特色目标,在原有用唐诗宋词、书画作品、名人名言布置装点书香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体艺校园文化。借助板报、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张贴图标,介绍名人,增设墙体画,加强“体艺文化”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了解和参与体艺特色活动项目,使学校逐步形成“健体、益智、育人”的体艺文化氛围,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学习知识的园地,发展艺术的摇篮。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以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文化艺术的殿堂,让学生每天都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建设“德”“行”兼备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学校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责任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德”,一手抓“行”。一方面要以师德建设为首要任务。师德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要为人师表,必须要“以德立身”。以有效的领导,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建设,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教职员工在面对学生时,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工作任务。课堂教学工作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师传播知识、播种文明、造就新人、创造未来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展示学识学风、教学业务能力、教育艺术水平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教学方法。经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后,使教师能够整合自己的实践认识进而产生理性认识,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风格。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反映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反映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终归要在其教育教学能力上见真功夫,要在其教育教学质量上得到检验。

三、培养优质高效的学科带头人

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坚持育人为本、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效举措。

一是要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带头人,要根据自身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有长远眼光,切忌急功近利,临渴掘井。其内容包括思想素质、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及学术地位的提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赴国内外学习、访问、研修、考察、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拓宽学科带头人视野,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和发展学科教学。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必须关注国际、国内教育的发展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发展,重点应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本学科领域教科研的发展走向。学校在选定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时,还要求带头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生成能力,能够把来自教科研实践的经验在学科领域和学科教师团队内进行传授。

二是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绝不是仅限于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应突出地表现在能够带领学校学科教师团队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坚持共同发展,共同成功,形成品牌。无论在学科教学业务上或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科带头人必须发挥先锋作用,肩负起引领学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科带头人要真正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准的重要参数,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学科带头人要通过聚焦课堂,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引领学科建设与“学科群”建设、教研室建设、科研课题的攻关、教科研实践经验的理论生成等,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带头人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领军人乃至名师名家,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的优秀骨干。学校需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以学科带头人为指导教师,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和需要,做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扎实有效,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强化学科带头人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培训对象与学科带头人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过程中,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情况进行定期辅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使培训对象从学科带头人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校依托学科带头人组织本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了解本学科课程、教材、大纲改革的前沿信息。进行教师教育教学探讨和研究,以研究促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科带头骨干会成为宣传学校良好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其潜能的有效发挥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构建家、校、社会联动互助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校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机制,促进三者的沟通与往来,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创建学生学习生活的健康环境。校长统一管理组织,会同人大、政协、私企家、机关干部、街道、律师、公安等众多部门,多渠道、多角度整合社会各界人力资源,使之成为学校最有力的教育资源,共同优化和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

组织“家校恳谈会”,创造家校互助的有效平台。家长们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从点点滴滴为孩子着想的心态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种种合理化、人性化建议,这样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学校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去落实解决。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家教专家、知名人士或优秀家长同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交流,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从教子和支持学校工作两方面出发,以点带面形成影响力。长期的实践表明,通过家校恳谈会,家长从对学校提出意见到解决问题,再到家长对学校的赞扬和感谢不断,得益于双方的沟通与努力,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协助。家校恳谈会对于共建新学期学校教育和谐协作机制,打造高效课堂,密切家校关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研室和市电教馆工作的重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电教工作,坚持“巩固、深化、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团结全区各校电教、信息技术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 工作重点

1、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意识,做到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努力成为学习、研究、实践、服务型教研员。

2、 培养1-3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 参加一项专题研究(省级课题:新时期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本年度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4、 成立网络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中心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使全体电教、信息技术教师共享优秀的课改资源,把全区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5、 开展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校园网管理、说课、上课、评课、课件、电脑制作、举行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活动。开展评选优秀校园网站活动。

6、 开展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学科课标活动,制定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的任务目标,同时建立评价体系。

7、 为年轻电教、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展评,说课、评课、上课等比赛活动,力争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8、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中考计算机技能提高培训,完成2011年中考预定目标。

9、 开展电教、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动,提高有关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

10、 3、4、9、10月份下乡听课,培养典型,举办教学观摩课,5月分开展评选电教、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活动。

11、 指导各校开展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力争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2、 做好全区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教设备、广播系统维修工作。

13、 大力协助各股室工作。

三、 主要工作日程安排表

(2011、2-------2011、12)

时间

工作内容

地点

2月

下乡参与备课,成立教研中心组

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小学

3月

下乡教研听课

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活动

召开2011年电教教研工作会议

4月

举办信息技术学科公开课

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

5月

中考信息技术培训

评选学科带头人

6月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展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评比

7月

校园网建设研讨总结会

参加省年会

8月份

继续教育考试

下乡参与备课

九月

下乡参与备课

下乡教研听课

十月

参加市教学技能大赛

新课标教学观摩

组织参与学魏创新杯大赛

十一月

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

评选优秀校园网站

十二月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编辑推荐与《【教研室电教部工作计划】》关联的文章: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而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中关键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文章从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现状,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以学科建设为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两项主要工作,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为学科建设服务,从学科建设的内容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学科建设是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这些院校教师队伍呈现的结构性矛盾又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抓好学科建设,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从内容上看,学科建设包括研究方向、教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学术交流等诸多内容,在这众多的内容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刘献君教授在《论高校学科建设》一文中指出:“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一个学科,往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在;学科带头人走了,这个学科也就跨了。其道理不言而喻。”

1.凝练研究方向要靠教师队伍

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支撑点,每一个学科要发展壮大、有自己的实力,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稳定的研究方向,需要一批人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发展的需要长期从事该研究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实中往往是,如果这批人调离单位或转而从事其他方向的研究,这个研究方向也将随之衰退乃至消亡。对于研究方向除了要具备稳定的特点之外,还必须是具有特色优势的,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具备明锐的目光,找到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或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

2.加强科学研究要靠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科水平的重要内容,而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准是该学科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从科研项目上看,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最后的结题,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他们以其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项目申请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从科研成果上看,因为科研成果的级别是与承担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水平紧密联系的,科研项目产生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数量直接影响科研成果数量,同时,高水平科研项目才能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正因科研成果依托于科研项目,所以科研成果也必然是科研人才以及他们所在的学科队伍辛勤工作的成果。

3.科研基地的建设和服务对象是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学科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而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有先进的科研基地,因此,科研基地的建设将影响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科研基地的建设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学科水平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科研基地主要是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提供平台,而科研基地本身的建设水平也要由教师的科研成果来检验,因此,从这种角度上看,科研基地是为教师服务的,而科研基地本身的建设者是学科的教师队伍,因此,科研基地也与教师队伍息息相关。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制约学科建设和发展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师资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三多三少”现象极为普遍: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多,富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少;低职称、低学历的教师多,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少;基础性学科专业教师多,新兴、热门学科专业教师少。而且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方面最明显的差距是高水平师资缺少,缺乏学科带头人这样的拔尖人才和“大师级”教师。“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由于缺少学科带头人式的高水平人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较低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这些青年教师很多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过师范教育锻炼,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直接承担主讲教师的职责。缺乏指导,没有经验,没有讲课激情,缺乏教学艺术,甚至念教科书,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前身是专科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工作,许多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或很少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导致教师的总体科研能力较差。没有了科研的积累,反过来又无法充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得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走进了恶行循环的不良局面。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科学水平直接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3.人才引进和培养存在偏差

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是高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普遍缺乏统一、有效的指导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机制。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制订人才引进政策和培养计划时,不顾学科的发展要求,盲目地引进人才,只要有高学历、高职称就行;在内部高层次人才培养时,教师愿意读什么学位都行,什么学位好读就读什么学位,只追求数量指标的超标,不顾专业发展需要,忽视学科梯队的构建,造成了人才资源和学校财力的不必要的浪费,从学校长远发展看,不利于特色优势学科的培育。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正如前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意义,决不仅仅在于人才是学科建设中的能动因素,还在于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人才作为一种优质人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保障学科建设与发展并进而实现学校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要自觉树立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理念

对于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来讲,一直都十分注重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也都先后出台了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培养、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政策、制度和办法,对推动学校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从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出发,还做得很不够。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总结讲话中,谈到高校学科建设关键是要“在原始性创新和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要实现学科建设为社会创新作贡献,首先是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掘,对于高校而言,是要创设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注重研究和尊重学科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充分认识到教师是 高校学科建设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决定作用,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与特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把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团队建设结合起来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既能使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又能积极地发挥学术梯队的集体力量。学科带头人是高校中的大师,是各个学科的旗帜和领军人物,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没有学科带头人的学科是平庸的,不完整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实际,采取相应办法,加大对“大师”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也要看到,在现代教育和现代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科带头人,而且还需要发挥整个学术团队的力量。一方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中的复杂性也要求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特别是在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时候,这种学术团队的作用体现的尤其明显和突出。此外,一个学科带头人的产生也离不开一个学术团队的支持,学校缺乏一个良好的学术团队也不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稳定。

3.根据现有教师资源,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解决教师队伍中高水平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另外一个更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师资进行培养,挖掘高水平人才。一般来说,可以从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着力培养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培养对象出国访问、深造,提高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竞争的能力。学校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必要的支撑保障条件。第二层次,培养一批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设立专项资助培养经费,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为骨干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和资助骨干教师在职学历学位提升、担任访问学者和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支持和帮助他们申报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并给予入选人员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第三层次,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青年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教师岗位。设立青年教师奖教金,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青年教师投入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校内外科研项目,并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设立资助方案。

[参考文献]

[1]范林,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贺州学院学~,2010,(2).

[2]范玫,论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队伍建设[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要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较为特殊,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集中于专家与学者、教师、学生3个服务群体。这3个主要的服务群体因其研究、教学、学习的性质不同,从事的专业特点不同,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局限于传统文献服务,而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分别提供个性化强、专业层次分明的文献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笔者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要求,尝试性提出以高校图书馆原有服务模式为基础构建知识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强调图书馆应为不同需求的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差异性较大,所以不同读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将读者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的重点内容。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在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收集读者的兴趣、专业特长、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据此信息为读者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有机结合,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之一,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以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后形成的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问题和环境,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助于读者个人的、有效力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就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满足不同读者在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服务,有效支持读者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内容

(一)为学科带头人、专家与学者开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瞻性知识服务

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是高校各学科或专业发展的领军人,他们长期的教学内容与科研是对其研究与关注的学科集中化成果性的反映,对专业建设具有指引作用和研究价值。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研究型用户的需求层面,即研究型用户是知识需求的主体,需要掌握反映当代学术水平的最新知识、信息,需要反映国内外有关课题的历史状况、当前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性知识,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个信息片断,而是精炼、浓缩的系统化知识,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需要不断地获取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系统的知识及实验数据。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他们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极为重要。

利用知识组织环节建设专家系统数据库,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前瞻性研究服务。

专家系统数据库是以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如论文、著作、模型等为资源基础,利用知识挖掘、整理等技术,实现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从而揭示各知识单元的内容,服务于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在建设与利用该数据库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以及本馆馆员的知识服务素养和能力,酌情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配备学科馆员。在相互联系中,馆员可以他们的科研成果等文献资源为基础,利用他们对信息、知识的搜集与整合能力,继续扩大专家系统的资源储备,一方面继续搜索与他们的科研成果相关的被引文献;另一方面搜集引用他们科研成果的相关文献。利用计算机手段挖掘与整理,实现知识单元的链接,揭示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内容,为他们提供科学研究服务。

与此同时,专家系统数据库绝不仅是单一的知识或信息检索数据库,它还应包括图书馆馆员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内容,即高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面对面式的或网络式的交流方式,与学者、专家、学科带头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将要开展的工作或科研所需要的信息、知识的要求,馆员应深入到某一学科中去,配合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从他们要从事的某一项工作的筹备到结束或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进行全程定期跟踪服务,对各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成果评价的知识、权威信息源或载体的知识等描述、评价和揭示,对全文数据库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提供专业细化、面向课题的个性化专题服务。此外,馆员还要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他们研究或工作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各个学科当前以至将来的研究热点,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提示和提供学科研究的核心信息源。通过搜集、挖掘、整理、提供、利用这一系列的知识服务,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对其工作与研究具有支持作用的知识或信息,同时,馆员也应在上述服务完成的某一阶段或全程服务完成后,将该服务过程中所触及到的文献、信息或知识进行整理、组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资源再次丰富到专家数据库中,既完善某一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与科研成果资源,又使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研究得以深入。

(二)建立学科导航系统,为高校教师提供定题个性化知识服务

高校教师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学层次教师,他们不仅承担教学工作,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经常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与知识资源,及时追踪所授专业或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理论,为广大学生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双重目标。所以为辅助高校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图书馆要提供充足的教学、科研信息,尽量满足所需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员可通过与教师间的联系,根据教师每次提出的服务要求,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创造性地动态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建立相应服务,如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包括:一批反映该学科专业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的URL(Uniform Resour Locator);一批原始信息,包括访问频率较高的原始信息资源的镜像、自建的信息资源等;一套方便组织信息、知识资源和用户查询的支持技术(检索软件)。通过建设与使用学科导航系统,馆员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或自学检索与搜集信息或知识,并利用馆员自身具备的知识服务素养与技能将搜集到的信息或知识分类整理反馈给教师,实现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要求,实施分层个性化服务

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个性化教育特征,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专、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高校学习阶段逐渐由统一化学习,即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学习进度,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或专业方向的选取,学生再选择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完成高年级或高学历层次课程教育。因此,在这种具有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完成学业,从而推动自身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时应根据高校学生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

1、为专、本科生提供有助于其学习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学习型知识服务。新型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新的教育群体,专、本科生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图书馆在原有为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例如,图书馆在学生撰写论文或课题设计时提供定题化或定项化的知识服务。学生将所需信息或知识利用BBS、E-mail等网络技术发给图书馆,图书馆馆员根据学生需求,为其搜集、整理资料,回复给学生,与学生进行不断交流,运用有关隐性知识为学生挖掘与整合新的知识,为其提供知识服务。

2、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助于开拓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研究型知识服务。由于高等教育层次多样,从专、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尤其硕士与博士阶段,他们不再以学习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是以探究某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创造某一科研课题的社会价值作为其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为在校硕士与博士提供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于图书馆为专、本科生所提供服务,它应更体现在为其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信息与知识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或学科知识增值与创新支持服务。例如,不同专业与学科、不同研究专题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研究领域里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对信息获取方式、需求载体也各有偏好。因此,图书馆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重点服务,加强图书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跟踪研究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中的某些规律、行为特征以及隐含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让他们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的链接,将图书馆新到资源及时通知他们。使他们拥有自己定制的网页,通过这种个性化页面,获得他们需要的个性化信息。

同时,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通过收集这些文献将他们进行有序整理,提供不同检索策略的检索系统,从网络方面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尉迟文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