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片段

师:学完第一单元的内容后,我们来玩“词语大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用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师:你们能试着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生1:时间悄悄地挪移,就像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生2:《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桃花心木之所以会枯萎,是因为它们无法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

生3:种树人的一番话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能将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第二关: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今天下午,教室里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小红和小芳吵架了。

(2)春天到了,小草为春天增添了(  )。

(3)连续的干旱,让许多花草(  )了,(  )存活的也无精打采。

第三关:写一段话,尽可能多地用上上面的词语

生1:随着时间的挪移,春天悄悄地来了,周围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的。朝阳蒸融了树叶上的露水,枝头的蜘蛛正专心致志地编织着它的网。下午,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地面上刚刚生长出来的植物都面临着上天的这一番考验。傍晚时分,雨停了,狂风暴雨后,春天依然富有生机。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词语盘点”的教学设计。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便于学生集中对字词进行巩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精心设计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其由“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个内容组成。“读读写写”是由学生必须掌握的词语组成的,而“读读记记”则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词语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没有领悟编者的意图,往往会忽视“词语盘点”的教学,没有发挥出,“词语盘点”应有的作用。

结合上面的案例,我谈谈自己对“词语盘点”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原文,原汁复述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教师大多会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而一些教师不理解复述的重要性,认为这耽误时间,因此往往忽略了。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整理、判断、运用和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词语盘点”结合学生新学的生字,集中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词语盘点”,让学生结合词语复述课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词语盘点”时,学生根据“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杂拌儿、麦芽糖、零七八碎、张灯结彩、万象更新”等词语,基本上能把《北京的春节》复述出来,这样不仅复习了课文内容,同时提炼了文章的重点,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结合语境,学以致用

盘点,原指检查清点。教材中的“词语盘点”实际上是对一个单元学习过的课文词语的清点、巩固。如果学生在词语盘点之后,对学过的词语的认识还是模棱两可,不知其意,不能运用,那么这个板块就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学习有一个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词语盘点”中的词语,都是结合课文内容精心挑选出来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灵活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根据“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为学生精心营建运用的环境,创设语境,让学生巩固,在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如案例中的第二关,当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意想不到、勃勃生机、枯萎、幸而”的时候,教师就无需再问他们词语的意思了。

三、结合实际,融会贯通

学习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而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言文字是带有作者思想的,每个词都蕴含着作者情感的温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的认识感受词语背后作者的思想。词语教学绝不仅是认知,更应该关注学生对词语的感悟、运用。如上述案例中的第三关,教师让学生自己写一段话,尽可能多地用上所提到的词语。此时的针对性练习,其实就是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词语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练习,“词语盘点”中一个个词语就像一颗颗珍珠被串了起来,让学生将词语的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境教学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也拉近了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

1.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受制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保持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往往淡漠了学生疑惑的目光、忽视甚至扼杀了“插嘴”式的质疑等。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做法往往是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未作深入理解和领会。

2.教师的提问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填空问和是非判断性等提问。所谓填空问,是教材上已有明显答案或者只是将教材的语句有意空出,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补齐;所谓是非问,是老师自己说出问题和答案,向学生作一个是与否的求证。这种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提问不仅低效而且使课堂发问泛滥化、浅显化甚至无序化,这正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师自身缺乏问题意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要先行一步,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提问的教师怎么能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只有时刻思考着的教师才能培养思考着的学生,只有教师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才能自主、自觉、有效地反思,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4.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或存在误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无非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或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而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喜欢语文课里无穷无尽的知识或觉得读书可以充实和发展自我的同学真是凤毛麟角。前者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学生们主要关注课本的知识、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成绩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长期作用下问题意识慢慢丧失。

5.学生害怕、胆小、自卑,心里有顾虑。许多学生认为:如果我提的问题有错,或是别人都懂了,同学们会讥笑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老师会批评……由于课堂纪律的约束和座位排列的固定化,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紧张、压抑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它们是影响学生提问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主要心理顾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提高,学生质疑的欲望越来越淡;沉默变成学生上课常见的表达方式,上课,则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成了学生的一种心理负担。渐渐地,学生失去了提问的勇气。

6.学生缺乏提问技能和技巧。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能主动提问。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他们往往没有提问的技能和技巧——想问,却不知怎么问。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或是不着边际地问。教师往往也就没有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没能及时认同学生的提问给予他们提问带来的成就感,以致最后学生干脆不问。

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从课题中寻找问题。文章的标题往往由提取、点明、归纳等三种形式产生。对于提取文章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词作为文题的,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寻找问题:文章为什么用它作为标题?这个标题又有哪些好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它与课文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它对表现主人公又有什么作用。对于点明式(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的标题,学生发现问题则更容易。如《桃花心木》一文,学生读后就会产生问题:文章后面为什么写到了人?由树写到人是一种什么手法?对于归纳或中心式的文题,学生也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索溪峪的“野”》。总之从课题中寻找问题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课题的特点、含义及其作用。

2.从结尾处发现问题。课文快结束时,教师要处理好结尾的收和放,既可以总结文章,又可以延伸拓展,也可以提出散发性或逆向性思考。比如《顶碗少年》的结尾就很值得玩味,可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顶碗少年给了“我”什么让我常常想起?微微的激动是一种什么情绪?文末的省略号又包含哪些内容?

3.从文章的矛盾处发现问题。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貌似矛盾,实则统一。因此,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让学生引发矛盾,引发争辩,提出问题。《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那位“满头银发的奶奶”的心情怎么又是“焦急”而又“耐心”呢?“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为什么让我感到是“爱”呢?久而久之地长期训练学生从这样的矛盾中探讨问题,学生会逐步增强对这类语言的敏感,准确抓住这些内容来理解课文,并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相关期刊更多

五台山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百花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