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防御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表现为:压抑、否定、退回、潜抑;
第二,自骗性防卫机制。
表现为:反向、合理化、仪式与抵消、隔离、理想化、分裂;
其中合理化包括:酸葡萄、甜柠檬、推诿。
第三,攻击性防卫机制。
表现为:转移、投射;
第四,代替性防卫机制。
表现为:幻想、补偿;
第五,建设性防卫机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5~80(平均61.2)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例,下肢、骨盆骨折8例,肿瘤3例,脑梗塞长期卧床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4例,腹部术后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
1.2临床表现 活动时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18例,咳嗽10例,胸痛16例,咯血8例,晕厥2例,烦燥不安7例,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4例,呼吸增快16例,心率增快12例,低血压2例,紫绀5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6例,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5例,胸腔积液2例,颈静脉怒张6例,下肢单侧水肿2例。
1.3辅助检查 心电图:SIQIIITIII 4例,窦速1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顺钟向转位2例,胸导联T波改变19例。D二聚体均大于500μg/L,血气分析氧分压 (PaO2
1.4疗效判断 根据治疗一个月后临床情况,血气分析CT动脉扫描[CTPA]作为判断标准:①治愈: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基本消除,血气分析正常,CTPA示动脉内血栓基本消失;②显像:呼吸困难,胸痛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上升>75%,CTPA显示肺动脉内血栓或缺损肺段减少>75%;③有效:呼吸困难,胸痛较前有所减轻,动脉血氧分压有所上升,CTPA显示肺动脉内血栓或缺损肺段减少50%~75%④无效: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CTPA显示肺动脉内血栓或缺损肺段数无明显变化。
1.5治疗方法:确诊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予吸氧、镇静、止痛、镇咳及对症治疗,绝对卧床,无溶栓禁忌证的情况下行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UK)2万U/k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注入,两小时内滴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隔12小时1次,连用7~14天,第10天开始口服华法林25mg,日一次,华法林肝素并用至少4~5天,华法林初始剂量3~5mg/天,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
2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好转21例,无效3例,死亡2例。
3讨论
肺栓塞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与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下肢、盆腔或其他部位的深静脉,约5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其他的如手术、卧床、制动、高血压、恶性肿瘤、肥胖、妊娠、糖尿病、血红蛋白增高及某些凝血、纤溶机制的先天性缺陷等也可引起[1]。肺栓塞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性,缺乏特异性,资料表明,肺栓塞具备“三联征”典型表现的不足30%[2],如果栓子阻塞于肺动脉中主动脉或骑跨于主肺动脉分叉,肺动脉血循环障碍严重可发生剧烈胸痛、呼吸衰竭、低血压、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如果在一侧阻塞于肺动脉主干以下,则取决于阻塞的叶、段、亚段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的数量多少,数量越多,症状越重[3]。肺栓塞不仅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而且辅助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未正确诊治死亡率可高达25%~30%,但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降至2%~8%[4]。故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极性肺栓塞死亡率的关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出现以下情况应引起警惕:①存在易患因素,如近期创伤手术、脑卒中、恶性肿瘤、静脉炎和下肢静脉曲张、长期制动卧床、近期经静脉操作及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长期口服避孕药、妊娠、肥胖、高龄者出现双下肢周径不等的水肿,用原发病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低氧、低碳酸血症、胸痛、咯血、烦躁、心悸等症状时。②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力衰竭、房颤、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肺疾病,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紫绀、低氧血症、一过性血压下降、晕厥、休克等症状时。③不明原因的急性肺动脉压力增高和急性右心衰竭[5]。对怀疑急性肺栓塞尽快完成ECG、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脏彩超、下肢深静脉彩超、胸片、CTPA、肺通气灌注扫描。通过积极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及时有效治疗肺栓塞、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朱元珏 肺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循环杂志.1998.13(4):193-19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3]冯爱英 肺栓塞误漏诊6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 5036-5037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为了研究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笔者通过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对某高校3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城乡的大学生习惯使用成熟防御机制,但是相比之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乡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2)不成熟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中间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3)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防御的解释度更大,而对成熟防御的解释度则较小,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种不同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各不相同,开放性是影响本科生是否运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结论是:防御机制确实与人格特质是相关的.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大五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70-03
1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和大五人格特质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挫折和焦虑时主要的心理保护手段,心理防御机制是当我们面对焦虑、痛苦还有其他的负面情绪时,为了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调节行为表现从而使自己符合外界的要求,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使用防御机制更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每个人特有的人格特质也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并且人格特质是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比较稳定的行为模式,和遇到问题是所惯用的应对方式.比如说当人们在外面不小心被陌生人踩了一脚,性格温和的人会笑一笑,然后说没事这样就过去了.而性格暴躁的人则可能会破口大骂,甚至动粗这样的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样脾气暴躁的人使用正确的防御机制时,不仅能增强自己内心的健康,而且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说有暴力倾向的人可以去做拳击手,或者警察这样的职业,这样做不但能释放自己的内心的冲动,还可以获得社会的好评,一举多得.并且之前有研究表明防御机制与许多神经症的症状之间有一些特殊的联系,会逐渐变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大五人格特质(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开放性,顺同性)已被广泛研究、证明以及认同,它具有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稳定性.外向性:沟通良好对沟通障碍,严肃对爱娱乐,情感丰富对腼腆;显示出热情,社交,果断,积极,乐观,不怕风险等特征.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安静对烦躁,安全感对不安全感,自我怜悯对自我满足,包括焦虑、抑郁、敌意、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的特性.开放性:富有想象力的务实,寻求符合实践的变化,独立对服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创造差异,智慧的特点.顺同性:无情对热诚,信任对怀疑,热心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卑和移情这些品质.严谨性:无序对有序,小心对粗心,薄弱的意志对自律.包括能力、公正性、结构化、尽职尽责、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的特点.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成都文理学院学生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为例,旨在探索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程度的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成都文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剔除无效的问卷15份后共计问卷331份.平均年龄为(20.00±1.30岁)大一城镇58人农村52人共110人,大二城镇22人农村34人共56人,大三城镇65人农村71人共136人,大四城镇10人农村19人共29人,其中城镇155名,农村176名.
3.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问卷表(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9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DSQ共包括88个项目,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成熟的到不成熟的,能比较清晰的判断出被试的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选择的程度,完全由评定者自己体会来判断,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大五人格量表
该问卷包括大五人格的5个特质,每个特质从很不赞同到很赞同采用5点计分.本研究中总量表信度为0.79,各分量表分别为0.58~0.77[1].
4 研究结果
4.1 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制成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差异比较表.掩饰因子则是学生完成这个问卷时的心理掩饰程度.研究结果可得,城乡大学生在成熟防御机制、顺同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从心理防御机制上来看城乡的大学生都惯于使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但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来说,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市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
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不成熟机制、掩饰因子、神经质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地年级差异(p<0.01),在中间防御机制和严谨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地年级差异.这些方面的事后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在不成熟机制得分上来看大一、大二、四学生都显著低于大三学生,在掩饰因子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四学生,从神经质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神经质都要低于大三学生,从外向性得分来看大一、大二学生的外向性要高于大三学生.从中间防御机制来看大一、大四学生都显著低于大二年级学生.另一方面从严谨性来看二年级学生和大四年级学生的严谨性要高于三年级学生.
2.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成熟防型心理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显著正相关;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
5 讨论分析
5.1 城乡大学生防御机制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城市的大学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这个差异十分显著.从人格特质上看到,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与经历的不同,造成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性显著,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防御方式的不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不同环境和文化适应快,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容易产生适应障碍.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差异还有其他的原因,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在不断减少,不过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较来说,确实接触的不同东西和事物,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跟早的接触到生活的艰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欠缺是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的根本原因.
5.2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年级间差异比较
之前有说到过年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会不同,所以进行的大学生年级间的差异比较,从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年级间差异比较得出,大学生在不成熟机制、掩饰因子、神经质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地年级差异,在中间防御机制和严谨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地年级差异.李力红和张晓磊(1999)通过对196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总体特点是心理防御上趋于成熟,大多采用升华、压制的心理防御方式.究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l、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智力发展达到较高的程度,心理和思维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情绪上也已趋于老练和稳健,其心理达到了成熟;大学生虽然社会经验欠缺,但是较高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认知水平,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显示出更趋于理性和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较少的接触社会,所以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社会和自我对他们的角色期望以及期望,导致学业问题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问题,考试的挫败感、升学和就业压力以及竞争激烈等.在被访谈的35人中就可几乎100%提到学业压力.要缓释学习给大学带来的压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解决,因此大学生采用升华等成熟的防御方式较多.本次研究在不成熟机制得分上来看大一、大二、大四都显著低于大三.这与赵虎、周逸如、陈树乔和陈曲亮(2001)对大学生进行的入学新生与毕业生比较得出的结论相同,他们发现两组学生均最多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然后才是中间型防御机制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大学生大多是18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此时心理普遍都已经发展成熟了,说明此次研究的结果与大学生心理实际情况还是比较符合的.不过,毕业生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采用频度反而明显增多;部分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动用也有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伴无能之全能、隔离、消耗倾向增多,解除、假性利他、否认和期望减少.与李宁等(1996)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2].
5.3 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格特征可能是影响心理防御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其采用什么样的防御方式,反过来可以看出,一个人独特的防御方式也是他人格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3].从此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成熟机制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从中可以看出不成熟的人更冲动,而且相对于成熟的人来说更加容易焦虑、烦躁、愤怒和冲动等等;从研究结果看出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所以越成熟的人越是严谨,情感和想象力也更加的丰富,兴趣更加的广泛;中间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此次研究与之前国内研究结果相类似.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存在着相对而又复杂的关系.一个平衡而又良好个性的学生,常常采用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来解决面临的各种应激事件和心理问题.神精质个性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神经质个性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外向个性倾向的人更多同时采用成熟的和一些中间型防御机制.一定类型人格的大学生具有相应的防御机制,二者间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4].
5.4 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回归分析
此次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说明,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预测效果更大.从研究结论中看出有4种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而对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预测效果则相对来说较小因为都只有一两个人格特质能进行预测,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因素,因为两个防御机制的回归中都有它的存在,并且从表5中可以看出3种不同心理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特质的影响均不相同,而开放性则是影响大学生生是否运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最大的要素,所以要是想要培养学生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的话,要着重培养开放性这一方面的内容.此结果与田瑞琪、唐小娟和刘亭亭(2013)等人的研究一致[5].
5.5 此次研究总结
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确实是要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所以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开放性、顺同性和外向性,尽量培养成熟的防御机制.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与老师十分的配合,研究的十分顺利,不过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导致研究的被试并不是特别的多从而对相关和回归造成了一点误差,并不能很好地反应结果.
6 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
(1)城乡的大学生都惯于使用成熟型机制,但是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与农村来源的学生相比,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乡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
(2)从相关分析上看出不成熟机制与神经质是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是负相关;而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中间防御机制则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
(3)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防御的解释度更大,而对成熟防御的解释度则较小,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种不同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各不相同,开放性是影响本科生是否运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57-459.
(2)李宁,涂星光,赵虹,等.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27-229.
(3)王学臣,李义安.大学生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2):105-106.
Key words: newborns; ward prevention;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中?D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来新生儿医学的飞快发展,早产儿、危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侵入性操作频率也在随之增加,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以及住院时间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加上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各项系统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对于外来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本文总结了我院的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12011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7543例,女性新生儿4468例,胎龄28~43周,平均胎龄(39.2±1.1)周,入院年龄15min~28d,平均年龄(5.6±3.2)d,出生体重720~4550g,平均体重(2350.5±210.3)g。
1.2 研究方法
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和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每年的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12011例新生儿共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发生率为0.82%,2015年发生感染45例,感染率为0.37%,2016年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0.26%,2017年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为0.09%,可见感染率逐年下降。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地区,根据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显示[2],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约为4.5%~11.4% ,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小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也就越高。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来源范围比较广,造成感染的因素也相对较多。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通过加强新生儿护理管理,能够让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下降,更好的控制感染发生。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3.11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缺乏。虽然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的法规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但是没有明确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缺乏对于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特有的防范指南,使得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且在发生感染后无法有效的控制[3]。
3.12 医院的防控工作力度不强。防控工作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机构不完善或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关规章知识不健全、使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量明显不够且专业不合理,无法及时发现感染或发现后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4]。
3.13 医院的防控意识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知识。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医院人员仅仅将医院感染当做并发症来对待,发生后没及时的向上汇报;缺乏相应的知识,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鉴别感染,控制力度低,强调客观条件,或采取的措施不正确,或防控意识薄弱,依从性较差[5]。
3.14 防控医院感染措施的执行力不足。手卫生不合格,可表现为洗手方式不正确、设施差、洗手依从性较低。消毒不彻底:例如,配奶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奶瓶或奶嘴等消毒保存不达标;新生儿在沐浴时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而沐浴使用的相关用品、操作台等物品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和隔离会加重感染;诊疗时需要使用的暖箱、呼吸管理以及监护仪等没有严格消毒,或消毒灭菌其不达标,或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维护和管理,消毒无效;消毒剂不合格。隔离不到位:单个感染仅进行床旁隔离,有效性比较差;感染暴发时没有及时进行单间隔离和分组治疗护理[6]。
3.15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不理想。主动监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而大部分医院的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数量都明显不足,很难做到监测医院的感染人数和爆发趋势。报告不及时,由于临床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知识都明确的缺乏,在存在感染后无法识别,更别提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控制不及时:发生医院感染后,医院不知道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也愿意寻求外部的支援,让医院感染暴发最后发展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7]。
3.16 医院建筑不合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设施不完善或落后,资金投入力度也明显不足。建筑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沐浴间在NICU内,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观察室在感染性腹泻儿隔离间的附近,这样做非常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感染控制的相关设施不完善:一个病区内只有护士站和治疗室中有手卫生设施,甚至在NICU都无法找到洗手池或速干手消毒剂[8]。
3.2 新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3.21 新生自身因素。新生儿大多易感,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对于感染的高度易感性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全,特别是对于早产儿而言,皮肤屏障发育不成熟,无法细菌的侵袭,使得细菌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另外,新生儿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于细胞的杀毒能力也明显的减弱,免疫球蛋白无法通过胎盘,尤其是分泌性就IgA的不足,会让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性疾病[10]。
3.22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手污染或间接性接触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11],革兰阴性杆菌通过医护人员手的携带率为20%~30%,革兰阴性菌通过空气?鞑サ幕?率非常少,接触传播是重要途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洗手设备不完善、洗手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性态度随意、工作过度紧张、使用相同的擦手巾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23 环境因素。空气不洁净:空气污染会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查房、治疗以及交接班等,人员的来回走动或是风扇造成空气中流动飞扬的尘埃和微生物,造成空气污染。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部分固定装置,如蓝光箱、雾化器、导管、婴儿床、沐浴用品等消毒不彻底是发生感染的重要途径[12]。
3.24 侵入性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新生儿免疫功发育不完全,患病的新生儿需要使用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等侵入性操作,这些侵入性器械的使用为微生物进入机体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3.3 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
3.31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管理层应该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将医院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体系中,作为评价医院质量的指标。医院的感染科需要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专业的控制和预防各类感染的计划,同时组织所有科室的骨干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监控网和监控管理体系,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完善。
3.3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关于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的有关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保洁措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评分等。感染科的专业人员应该每个月进行检查评分,科室每个月进行自评,形成标准的管理模式。
3.33 完善病区硬件设施。合理规划病区的布局,新生儿的床和床应有1m以上的距离,同时设有功能不同的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各个区应该有门隔开,张贴清醒的标志。
3.34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完善关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标准,规范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制作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图,让所有操作能够规范化,保证消毒措施的落实。开展医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来强化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消毒灭菌技术培训,树立消毒隔离理念,能够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及规定。对于监控员和卫生员应做到每隔半年进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业务知识。建立相应的反馈信息制度,科室监控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应该在短时间内将情况上报至医院感染监控科,感染科应该定期进入病房巡视,掌握最新的动态。科室监控人员需要定期和抽查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查看制度的落实情况,寻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保证消毒质量。
心理防御方式(defense mechanism),又译为“防卫机制”、“潜意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指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3]。它不仅能反映个体的个性特征,而且客观地存在于人一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之中。借助于它, 自我可以摆脱内心冲突所导致的不快和焦虑, 以维护健康和自尊, 他们具有重要的适应性功能。如果能够灵活、适度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 可以有助于个体的积极适应和人格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心理上也处在比较叛逆的阶段,又承受很多的学业、人际等方面的压力,所以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将有利于对自我效能感低者的认识与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从而由此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素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某初中一年级和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问卷有效率86.3%。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GSES只有一个维度。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经相关试验分析,中文版GSES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间隔10天左右重测信度r=0.83(p
1.2.2 防御方式问卷(DSQ)
防御方式问卷(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3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两次修订。本测验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
防御方式问卷与以往了解防御机制的方法(如会谈和自传分析)相比,能比较全面、准确、迅速地收集完整个体防御机制资料,并以此作为一个连续的心理社会成熟程度指标,用于研究正常人及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患者的防御行为。为临床心理学诊断、治疗以及病理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5]
DSQ共包括88个项目,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成熟的直到不成熟的。每个项目均采用1一9的九级评定方法,较为细致。1~9不同等级评分,分别代表被试对条目赞同或反对程度。由评定者自己体会,是否赞同条目对自己行为的描述,对此无硬性规定。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应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
2.1 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的关系分析
表1、表2、表3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的幻想、分裂、退缩,成熟防御方式中的升华,中间防御方式中的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否认等因子相关显著。其中与分裂、升华、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否认成正相关;与幻想和退缩成负相关。
2.2 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防御方式的回归分析
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分别以不成熟、成熟和中间防御机制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stepwise方法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4、5、6。
表4结果显示: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幻想和分裂相关最密切,即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对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的因子是幻想和分裂。
表5结果显示: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升华相关最密切,即在成熟防御机制中对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的因子是升华。
表6结果显示: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否认相关最密切,即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对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的因子是否认。
3.讨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做线行回归的结果显示:幻想和分裂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密切。幻想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低,这表明自我效能感低者有逃避现实的倾向,用幻想得到替代性满足。阿科夫在关于幻想这种防御机制的讨论中就曾提到:作为防御机制,我们的幻想生活,给我们提供了逃脱危险、威胁和现实世界烦恼的策略,在幻想中,我们能过满足我们所谓满足的需要,达到我们未曾实现的目标,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为另一种性格的人,把世界想象为根本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分裂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这似乎是表明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多采用分裂的防御方式。但是分裂分裂是一种自骗性防御机制,意味着人格的不整合,例如边缘性人格者就多采用分裂的防御机制,所以过多的采用分裂防御机制可能会引起人格障碍,所以使用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