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歌集

诗歌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歌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诗歌集范文第1篇

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他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

有一种爱,他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个人叫“父亲”,这一种爱叫“父爱”。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波浪滔天,父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父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父爱的缠绵……

父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父爱就象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父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父爱就象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父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父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父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切切焦灼;父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期盼……

想起了父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父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父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想起了父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父亲的绵绵思念……

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 儿女在一天天长大,父亲却在一天天衰老……

当儿女望见高堂之上的白发亲爹,他们都会投入父亲怀抱,热泪涟涟!

父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有了父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

有了父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

有了父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

有了父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让我们展开岁月的长卷,拂去历史的烟尘,去感触这人间的真情,去解读父爱的缠绵……

高台亭榭间的清歌漫舞已渐渐消歇,昔日的繁华风流已湮灭无闻,只有绵绵慈父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

是历史,赋予父爱亘古的深沉;是真情,赋予儿女对父亲深深的依恋。

诗歌集范文第2篇

我爱你不要问

我为什么也许

我们前世

深深的相爱过

那为什么我们

有缘不能在一起

偏偏要去选择那

伤心的 一面

我知道我们今生

无 等来世请你用心

来爱我我流着

眼泪再叫一声

亲爱的这份爱

我会永远记得

好哥哥让我为你唱

一首歌你的痛苦

妹知道千般无奈何

离别相思来折磨

缘相爱没有结果

黑夜里一人守寂寞

好哥哥请你不要

忘记我流着眼泪

再叫一声亲爱的

诗歌集范文第3篇

越水而来

徜徉在烟雨迷潆的南湖

往日吴秾软语的湖面

风生水起

冬宫的炮声同时

抵达烟雨楼上的铜钟

回荡声中

天空洒下无数的铁

落在了这艘船上

谁也不曾想到

一艘普通的画舫

是革命胜利的曙光

最先照亮的地方

同时照亮的是一张

来自桔子洲头

年轻英武的脸

中分的发式

左边是工人

右边是农民

中间就是一条革命的道路

通向井岗山

通向草地、大渡河、延安

在1949年10月1日

抵达天安门城楼

这个高个子湖南人

目光坚定

看着身边红色的的同志

把手握成枪的姿势

女性般柔美的脸

是这颗大理石般头颅

唯一温柔的地方

这部分是属于爱情

属于骄杨和诗歌(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

*,转载请注明!)

而下巴上的那颗痣

就象一枚跃跃欲试的鱼雷

要为革命杀出一条血路

一个姓毛的布尔什维克

坐上了船长的位置

调正了罗盘的方向

在他的周围

十二颗红色的心脏

如十二台功率巨大的发动机

一起轰鸣

诗歌集范文第4篇

这些混凝土或者柏油伸入乡村内部

可能会触到父亲额头上的创痕

很多年,他在暗处长满锈迹

随时可能倾塌成一堆零碎的日子

请给村庄一个光亮的出口

让父亲笨拙地迫近城市

一路散发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片稻田,两棵苦楝树,三丛野

2、免除农业税

乡村很沉重,仿佛一松手

就会跌落一地

一万个少女,卸下光洁的翅膀

经过炊烟熏烤,慢慢变成庄稼

这是真的,农业税被免除

少女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复活

或者在村口,或者在集市

开三五片花,飘一两缕香

3、两免一补

乡下孩子是泥土做的

这样用力敲打,我会失去翅膀

杂草容易在我身上发芽

请轻轻擦拭我吧

“两免一补”缩短一小段距离

我多出一个飞翔的理由(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

妈妈,城市还很遥远

我想长出一身漂亮的羽毛

4、医疗合作保险

这么长久地靠近土地

的确容易折断

母亲一身内伤,仍然

保持庄稼的姿势,不肯倒伏

医疗合作保险让生命增加重量

母亲小心把夕阳一遍遍描红

诗歌集范文第5篇

虽然与诗歌相比,爱伦?坡的小说更为广泛地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阅读和喜爱,但诗歌永远是爱伦?坡内心深处的最爱,他也首先视自己为一名诗人。他的一生共出版了4本诗集:《贴木儿及其他诗》(1827)、《阿尔阿拉夫、贴木儿及小诗》(1829)、《诗集》(1831)和《乌鸦及其他诗》(1845)。然而,这些美妙的诗篇在他在世时并未受到赞美,甚至受到嘲讽,惠特曼认为是在“想象的文学电光之中,明亮、眩目,但没有热”,马克?吐温认为其创作手法是“机械性的”,爱默生称他为“打油诗人”,“叮当诗人”,以致他的一生一直贫困潦倒。但爱伦?坡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他曾在《我发现了》中借用开普勒的话说:“我不在乎我的作品是现在被人读还是由子孙后代来读。既然上帝花了六千年来等待一位观察者,我可以花上一个世纪来等待读者。”可见,爱伦?坡早已料到自己会是一个孤独者,一个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天才孤独者。当时间的脚步跨入21世纪,当读者再次拜读爱伦?坡的诗歌,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才能体会到已辞世一个半世纪的爱伦?坡早就在作品中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困顿及对芸芸众生的终极人文关怀。

一 敲起了拜金时代的思想警钟

西方文化借助发达的科学、军事、经济实力,把全世界都推进全球化、现代化的大潮之中,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而现代化的进程,又是西方文化发展合乎理性的必然结果――它深受追求科学、高扬理性、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希腊文化影响,不断改造外部世界,使之服从人的意志。庞大的现代化机器,不仅漠视人的一切要求,而且使人彻底异化――不仅变成机器的奴隶,而且沦为物质金钱的奴隶。在拜金主义作为人们思想支柱的时代,人类迷失了自然的本性,失去了信仰,道德沦陷。芸芸众生,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抛却了爱情、亲情、友情而在所不惜。但在这热闹繁华的背后,与之俱来的就是各种人格缺陷和心灵扭曲,人心变得越来越孤独,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生存的安全感及对未来产生恐惧,对生存的价值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爱伦?坡的诗歌虽然创作于一百多年以前,但他的诗歌具有高度前瞻性,揭示了在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思想困顿。他的诗歌集人类诸多情感于一身,恐惧、压抑、孤独、悲凉、焦虑、叛逆、心酸与痛苦都能从其文本中找到对应。《十四行诗――致科学》是未满二十岁的爱伦?坡开始尝试探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诗人感叹科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惊讶于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觉得科学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意和浪漫荡然无存,人生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兀鹰,你的翅膀是阴暗的现实?”“你不是已把狄安娜拖下了马车?不是已把山林仙子逐出了森林,让她去某颗幸运的星躲灾避祸?”在他另一首早期的诗歌《贴木儿》当中,贴木儿临死之际在神父之前忏悔,用自己最美的青春做代价,换来一生浮华。但对世俗功名的追求到头来终是虚幻,当他自以为荣归故里,却发现青春已逝,爱人也远离自己,原来自己的雄心勃勃,竟是如此飘渺虚幻,原来人生最真的只有爱情和亲情,只有这两种最珍贵的东西才是长久的,才能给自己心灵以慰藉。“我回到家里――可人去楼空――使之为家的人已云散风流。”多么宝贵的人生警示!这首诗无疑在告诫人们不要再为了金钱而迷失自我,找回人生的真我,才不枉虚度一生。《阿尔阿拉夫》中,爱伦?坡用他独特的意象把自己孤独的灵魂带到了阿尔阿拉夫这个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得不到惩罚,也得不到天堂的宁静与幸福,在令人激动的第二次生命之后坠入忘川和死谷。“而在那儿――喔!愿我疲惫的灵魂能寄寓――那儿未及天堂的永恒――但却远离地狱!”《金星》和《湖》表现了少年诗人的孤独和孤傲。在充斥着利欲的世界,诗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寄心于遥远的金星和凄凉的湖泊。“令我更加赞赏是你遥远的星光,而不是冷月卑微的清辉。”“他寂寞的灵魂能够去改变,把凄凉的湖变成伊甸园。”在这些诗里,爱伦?坡和当今工业化时代的人分享了共同的人生体验:精神之孤独、对自我的逃避及对理想之美的渴望。生活在繁华的社会,举目四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却唯独找不到灵魂的安居之处,人们的心仍是彷徨不安的。《钟声》却是对人的一生的概括。欢乐美妙的童年(银钟)转瞬即逝,幸福美满的爱情(金钟)也经不过时间的考验,伴随着大半生的只有惶恐、挣扎和危机(铜钟),在绝望中,丧钟(铁钟)敲响,人生谢幕。“你听那雪橇的银铃――那银色的小钟!它们悦耳的铃声预言了一个多么快活的世界!”“你听那柔和的婚礼钟声――听那金钟!它们和谐的钟声预言了一个多么幸福的世界!”“你听那刺耳的警钟――听那铜钟!它们喧嚷的钟声在讲诉一种什么样的惊恐!”“你听那悠悠丧钟――听那铁钟!一个多么肃穆的世界出自那哀婉的钟声!”在这些诗中,也同样映射了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的心灵因为遭受各种压力和无奈而病态扭曲,孤独异化并进而形成了消极的世界观。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二 在追求理想之美中呼唤人性回归

永存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天性就是美感,人性对超凡之美有一种渴望,这位极具天赋的唯美主义诗人由此找到了诗的本源。因为他相信,诗的美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升华,使敏感的灵魂怆然涕下。灵魂不断地接受涤荡,待铅华褪尽,人类的真本性得以展现。陷于思想困顿的现代人,无疑对于这种超凡理想之美处于焦渴状态,而爱伦?坡则给这些饥渴的灵魂带来一眼清泉。爱伦?坡在《诗歌原理》中说到,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用诗来再现他和世人一样感知到的那些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我都得说他还不能证明他配得上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号。远方还有一种他尚未触及的东西。我们还有一种尚未解除的焦渴,而他却没能为我们指出解渴的那泓清泉。这种焦渴属于人类的不朽。它是人类不断繁衍生息的结果和标志。它是飞蛾对星星的向往。它不仅是我们对人间之美的一种感悟,而且是对天国之美的一种疯狂追求。”爱伦?坡的诗歌绝大部分是以死亡、神秘和梦幻作为主题的。这些主题本身就会把读者引入对死亡和毁灭的冥想和体验,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在《不安的山谷》和《海中之城》这两首诗歌中,作者借描述死亡和毁灭,达到了永恒。“百合花在无名荒冢摇曳落泪!摇曳――从它们芳香的花冠 滴下永恒的露珠一串一串。”“那儿,欢乐与痛苦、邪恶与善良都早已坠入永恒的梦乡。”原来人类在现世所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整个宇宙时空中的一粒尘沙,最后一切都将消失归于永恒。死亡也不是终结,而是绵延过去和未来,最后达到永恒的桥梁。这种主题无疑会让当代社会惶恐不安的人们对自己执着的内心进行深刻反思,呼唤灵魂回归到真善美,对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重新定位。

爱伦?坡选择女性之死作为很多诗歌作品的主题,诗歌《尤娜路姆》、《乌鸦》、《安娜贝尔?李》和《丽诺尔》中的美女都是韶华早逝,但她们所创造的美却是不朽的。因为女性身上具有能够滋养人类灵魂的神粮。女性的魅力不仅仅是她们迷人的和燃烧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女人爱之忠诚、爱之纯洁、爱之崇高和爱之神圣,而所以这种美是永恒的,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