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鼎湖山听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鼎湖山听泉范文第1篇

师:同学们,祖国山河秀丽,我们曾登过永济的鹳雀楼,领悟过“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我们曾游览过河上的赵州桥,赞叹过他的坚固和美观,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游览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听,耳边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仿佛我们已来到了鼎湖山。(点击图片)

师:面对鼎湖山,你最想说什么?

生甲:鼎湖山真美!

生乙:鼎湖山的泉声真好听!

……

[评:在学生对鼎湖山进行了初步感知后,先由学生说说印象如何,充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了第一印象“泉声很美”。]

师:是呀,多么奇异的鼎湖山,你能在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漂亮奇异呢?请你把它找出来。

[评:紧扣文中的句子,加强对泉声的理解。]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过渡: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一)、相机出示:过了……前进。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段漂亮的文字读一下?(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朗读的基础上,再加上生动的录像。能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表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交错流泻”是什么意思?

生:不能回答。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错流泻”的画面。

[评: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了学生感性熟悉。]

师:看了这交错流泻的泉水,你想说什么?

生有感情地说:真令人沉醉!太美了!真是生气勃勃!……

师:那你现在预备怎么读,自己试试。谁来读?

生朗读

过渡: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沉醉了,忍不住加快脚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漂亮。

(二)继续说,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师:你觉得这段文字里哪个词写出了泉声的特点?你怎样理解他?你能读一读吗?

生:找出这个词,试着理解,并试读。

师:听,除了泉声,云中还传来阵阵钟声。(点击钟声)钟声安详厚重、泉声欢快活泼,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你预备怎样读,自己试试。(朗读指导)

[评:在学生对要害词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试读,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三、学习课文第三节:

师: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击出现庆云寺图片)瞧,这就是千年古刹庆云寺。寺内……

生: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师:今夜,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们的脚步?

生:声音。

师:是呀,这声音太独特了!以至于我们留下来,想欣赏个够。

[评:文章讲解主次分明,第三小节一句带过,没有展开细细叙述,在文章和课堂的总体把握上做到了适当。]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

师:要欣赏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够吗?所以作者是在专心——细细的聆听、辨识、品味。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师范读)

师:你最喜欢哪种泉声?他有什么特点?

生甲: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泉声。

生乙:琵琶一样清脆的泉声。

……

师:是啊,随着山势,山泉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你们能不能通过四人一小组选取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可以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边朗读边品味,从而变成一首首“泉之曲”。可以开始了吗?

生分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指小组读)评: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说出这样读的原因

师:你们一组再来示范一下。评: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那清亮的泉水,听到了那悦耳的声音,还仿佛欣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交响乐。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请一、二组女生读轻柔小溪的声音,三、四组女生读清脆涧水的声音,全体男生读细流汇聚空谷的声音,全体齐读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师:真了不起,你们奏响了一支美妙的泉之曲,那变幻莫测的泉声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人回味无穷!

[评:朗读形式多样,并配以分角色朗读,颇有特色。在学生朗读过后能点评,指导。]

师: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去聆听、辩识、品味(播放录像)

师:你能分辨出哪种泉声吗?

生分辨泉声

师: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再次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再次播放录像)

生:像二胡的声音

生:像狮子发出的吼声

……

[评: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均给以充分的肯定,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最后阶段掀起了一个。]

师: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积极、很有趣,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一样()的,是()。

[评:这三个小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渐进的思想。另外,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过渡:作者那传神的描写,我们怎能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禁都想一睹为快。

五、升华中心

师:(点击图片)鼎湖山草丰林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是泉水滋润着鼎湖山万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气。

师:正因为如此,课文的结尾作者说-------(引读)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的鼎湖山之旅即将结束,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陈述

师:是啊,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令我们神往。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把鼎湖山独特的泉声留在我们脑海里(点击作业),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并介绍给你的熟悉的人听,有爱好的同学也可以去写一写。

[评:用饱含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总结了全文,在学生已有的感受上,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为学生感受美创设了一个渠道。对全文来说,“你们想说什么?”又是学生情感的升华。]

师:请课后将你心中想说的写在作业本上。下课!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以美感教育为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观。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积极倾听表达。

2、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整合优化,同时积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美丽语句,并理解运用于表达。

鼎湖山听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课堂提问;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提高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而互动教学的目的是推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生成,从而形成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一、互动侧重形式,效果值得商榷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互动教学已然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在不少老师意识中,我们课堂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解决就是素质教育,就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了。但是,互动的质量如何,问题的价值怎样;本该是最重要的,却为形式所遮蔽。

我们的互动是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多维有机的互动。而我们的教学中,是老师牵着学生动;用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互动。而学生没有深入文本,对文本深入浅出的理解,互动肯定是不和谐的。

而一些老师让学生互动是围绕一些简单问题互动,如,在苏教七年级下册《黄纱巾》教学时,老师给出的互动问题竟然是“小说主要围绕什么写的,写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文中的哪些词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如此问题,不需要学生怎么思考就能解决,谈不上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有多大的作用。如此,互动枯燥,缺少深度;我们只有让学生围绕有效的问题进行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有效问题特质,突出互动高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高效问题来支撑,只有让学生通过对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和解决,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1.有效问题目标鲜明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指向。另外,问题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推进知识积累的运用,调动思维的活动。如,在《黄纱巾》这篇小说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进而把握小说的主旨。因此,对小说情节、人物的分析是必要的。因而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小说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显现着两类人的品质,揭示出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和哲理,请说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和作品的主旨?”再如,八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搞懂海燕的象征意义,学习对比手法的好处;让学生分析海燕形象、感悟海燕与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的联系的问题就显得很有价值。如此,问的目标明确,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2.引导启发性深化互动

互动使得课堂上师生交流、沟通融洽,而那些具有引导、启发性的问题显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有引导与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教学中,可提出这样的问题“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作者集中笔力写山泉的用意何在?作为游记作者又是怎样有效地做到以“泉”为主又兼顾其他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吟咏品味中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重点之景的喜欢与人生哲理;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对深层问题的解决,便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

可见,高效问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在互动中让学生在同化、迁移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高效提问展现,高效互动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有效引领学生发挥主动性去解读文本,形成个性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1.问题勾连新旧知识

提问要使得新旧知识有效衔接,通过旧知的巩固来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获得互动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互动效果。如,在《鼎湖山听泉》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谈对自然的感受与体悟开始,如此,使得他们不但在与文本交流中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够跳出文本,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并能够在温故知新中掌握写景散文常见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法,能够有新意地写出记游类的写景文章。如提问:写景叙述这类的文章,我们学生都写过,我们也知道写景中抒情、议论,那么我们是怎么写好景物、设计好思路的;那么,我们来看看《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吧,感受作者别具匠心的思路与欣赏风景之后的感悟与所得。

2.问题呈现困惑难解

互动教学要有内容,要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因此,提问要在学生“生疑”“质疑”,却无法“释疑”之后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能动。如,《愚公移山》中“孀妻、遗男”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的翻译与赏析等等。高效问题能激发学生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扣住教学重难点,学生容易产生困惑与不解之处,从而调动他们自主思考,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另外,使得互动有效,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注意分解、降低问题的难度,调动全员参与,而对一些问题的解答要点拨、引导到位,教给学生对某些问题作答的常规思路。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提问是促成互动教学有效的保证。因此,我们要针对学情、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和有效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互动学习中,从而在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鼎湖山听泉范文第3篇

一、“师生”对话:民主、平等、尊重、信任

民主、平等是对话第一法则。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们应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平等的姿态走上讲台,面对学生,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清楚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学生也相信教师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将使得师生关系更加人性化,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实现共同提高。

比如在《林中小溪》的学习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文章主体应写小溪的行进,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那些花花草草?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我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森林的美丽。”“我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小溪的生活丰富多彩。”“我认为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小溪的行进过程中也会遇到诱惑。”……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发言,并引导他们明白这样写确实是为了突出主体形象——小溪,突出了小溪不留恋美好的田园风光,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师本”对话:领会、了解、领悟、提炼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对话,首先要重视自己与文本的对话,要领会文本的编选意图,了解学生的学情,特别要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科学挖掘并提炼对话的话题。可以文本的重点、难点为对话主题,可以疑点问题为对话主题,可以语言妙点为对话主题,使得学生有话可说。

比如《鼎湖山听泉》这篇散文,作者以泉为主抓手,同时又兼及鼎湖山其他诸景的插叙,全文详略有致、明暗交错,显得浑然一体,勾勒、细描浓淡相宜,比喻、抒情、议论从容挥洒。文章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初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对人生哲理和社会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而这篇文章被选放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着自然,并会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

据此,我将本文的对话主题确定为:

1、你认为贯串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2、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优美?找出来多读几遍,并说说美的理由。

3、“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这段话有怎样的内涵?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地把话题分解,引导学生探讨、感悟,效果不错。

三、“生本”对话:自主、发现、分析、体验

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向文本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者、编者说“不”,善于表达“我认为……”,乐意向文本说“这里写得真美(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批驳,学会了欣赏。学生与作家、编者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

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预习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你认为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2、仔细阅读课文对“外人”的注释,你有没有与课文注释不同的理解?

结果,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研读了课文,联系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有挑战性,课文注释居然也可以认为它不合理!学生兴趣盎然,经过分析,探讨,还真的有了发现——我们认为这个“外人”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是不合文意的,因为文中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若桃源人的衣着如“外人”,他们怎会“大惊”?何况,他们的祖先“避秦时乱”而来之,此时已是晋朝,人们的服饰不会几百年不变吧?听学生们头头是道的解释,我颔首赞许。

鼎湖山听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外 课内 方法 习惯 泛读 精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内外阅读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成绩。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阅读,进行大量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课内的大家名篇是学习的范文,师生必须重点研读,掌握其阅读方法,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展,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把课本作为基石,同时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外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教师的检索、筛选后再呈献给学生。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

初中课本所精选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价值研读、品析。利用好课内的课文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活学生阅读的神经。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 》这三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美词美句。比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语言极其生动,学生们陶醉其间,津津有味地朗读了很多遍。课下,我又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美词佳句,把它们摘抄到积累本上,然后再与老师、同学们再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配套练习、一堂课而已,那样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的阅读等能力受到抑制,新课改迫切需要把语文课堂搞活,多多引入“元素”,使它变得丰富多彩。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可以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到语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还可以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一学期让学生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之后书写心得,最后,师生展开大讨论活动,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这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多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启迪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注重“授之以渔”的良好方法的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给太多的“鱼”,大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却很缓慢,中考的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出来。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速度过快、过慢,阅读盲从,没有明确的方法,答题思路窄,混乱。教师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阅读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还要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2.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课外阅读的训练,教师要是“大撒手”,那样的阅读效果不会很理想。学生因为年龄、知识量等原因,在选择书籍上往往盲目。有很多的学生选取的书籍难度过大,往往做不下去,阅读能力难以稳步提高。因此,我常常帮助学生选取难度适中的书籍,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

鼎湖山听泉范文第5篇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破坏作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做到五不可。

一、不可使课件牵强、拙劣

不好的课件或是牵强的拙劣课件会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知识。有些教师有时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或找不到理想的课件,不得不用一些并不恰当或不适合的内容代替,而正是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和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我们如果找不到鼎湖山山泉的录音,而用其他录音代替,学生不但不能欣赏鼎湖山山泉声音的美,而且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想这就是利用多媒体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效果。

二、不可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教学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因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视难点的板书,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

三、不可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教师缺少和学生的交流,教师成了放映员,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自然就会大减。

四、不可使教学过程机械化

检验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根据课堂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而老师制作课件时都事先预设好了分析课文的内容、板书、问题及其答案,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去朝自己设计好了的答案上去苦苦地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不可影响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欣赏

什么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适合学科的,适合文本的,适合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语文是学习、欣赏、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该学科因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内涵,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一味的用课件播放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就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从另一方讲,教师在剥夺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权利。

例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时,一股脑儿的把黄山的图片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想到黄山就是这样美了,而我们课文语言的文字描述就给学生以无尽的遐想,他们欣赏着优美的语言文字,头脑就会展开无限的遐想。这是画面所不能代替的啊!如果我们一味的让学生欣赏图,岂不是把我们的语文课上成了美术欣赏课了。而我们语文课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欣赏啊。

相关期刊更多

南方国土资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