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院实践报告

养老院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院实践报告

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寒假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的第一个长假。作业也由以前的寒假作业变成了现在的。回到家后,我脑海中马上闪现出帮助孤寡老人的念头。

我们村东头就住着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虽然我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论起来,我还应该叫他一声爷爷。他本来有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都在时期去世了。本来还有一位老伴相依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现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无依,也没有什么亲戚。在我小时候,我们村比较穷,不说电视机少吧,就算是电也经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缠王爷爷给我们讲故事。他的故事生动有趣,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一月二十日早上,我刚吃过早饭就拿上打扫的工具来到了王爷爷家。快过年啦,我也为他老人家打扫一下卫生,让他也干干净净的过个年。王爷爷起的也很早,他已经吃过饭正在洗碗。王爷爷的听觉能力已经大大不如以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来意说清楚。老人家听了很高兴,先是推辞,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才答应。一间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几个小凳子外还杂七杂八的放了很多东西,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节俭习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东西整理好,毕竟年龄大啦,身体行动不便,屋子很久没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扫出来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务又帮他擦洗了家具。帮王爷爷整理家务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无亲无友无人聊天的孤独。王爷爷年纪那么大了,在没有亲人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临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毕竟王爷爷已经八十多岁,听觉也不好,说话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带伤感的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人来我家啦,我现在啥也不能干,平时就是看别人打牌。现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听不见。下雨的时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从早到晚一个人也没有。人老啦,谁还愿意跟一个老头子聊天啊!说着说着,老人的泪就掉了下来,这就是孤独的可怕。经历了那么多风雨的人,无数的苦难都没有能让他掉下一滴泪,但孤独就把这位老人折磨的泪水直流。临走时我答应王爷爷以后有空我就会来陪他聊天。小时候我们听他讲故事获得了快乐,现在我听他诉苦衷,却能给他带来温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饺来到忘爷爷家。天还没有亮,但王爷爷屋里的灯已经亮了。小小的房屋显得跟整个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岭中一间古老的庙堂。我坐了一会就走了,老人这一次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次寒假作业。

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机会,让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社会对他们照顾的不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身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的决心孤更要有为社会,为祖国分担压力的行为。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品尝到了帮助别人所获得的乐趣。

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福利多元;沧浪区

苏州于198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早于全省4年全国18年,目前老年人口数达到126.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0.02%。沧浪区是江苏苏州的中心城区,截至2007年,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64377人,占全区总人口近两成,远远大于国际通行的社会人口老龄化10%比率。经调查,苏州市沧浪区老年人在养老取向上,97.9%选择居家养老,而愿意入住敬老院的仅占2.1%。居家养老在苏州市沧浪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1年苏州就成为全国“星光计划”的试点城市,在探索居家养老的实践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由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三大供给主体组成的,以社区为核心的立体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一、福利多元主义概述

苏州市沧浪区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充分体现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念,福利多元的概念起源于英国1978年的《沃尔芬的志愿组织的未来报告》。1986年,罗斯(Rose)在《相同的目标、不同的角色--国家对福利多元组合的贡献》一文中对于福利多元主义进行了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一个社会总体的福利是重要的议题,社会中的福利来源于三个部门:家庭( household)、市场和国家。罗斯的福利组合理论因为强调国家以外的其它社会部门在福利方面的作用而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在福利组合理论的框架下对该理论进行的丰富或是修正。约翰逊(Johnson,1987)在罗斯多元组合框架中加入了“第四元”――志愿组织,使得福利多元理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在其社会福利多元部门的结构下,分权和参与是实现社会福利多元化的途径。福利多元主义的两个主要概念是分权化与参与,所谓分权化不仅是将福利服务的行政权由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同时要从地方转移至社区,由公共部门转给私人部门。参与指福利消费者共同参与福利服务的制度决策及服务输送过程。这两点在苏州市沧浪区的立体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该系统融合了福利多元主义的四个参与主体――家庭、市场、国家和志愿组织,将权力下放至社区一级,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三者之间的服务供给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和配合关系。同时,虚拟养老院的核心――221养老服务系统,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反馈系统,形成了虚拟养老院、社区以及老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保证了“参与”过程中的回应性。

二、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

图1 苏州市沧浪区立体养老服务供给系统

苏州市沧浪区养老服务供给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组织系统、技术保障系统和筹资系统。如表1所示。虚拟养老院是苏州市沧浪区首创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实体,它以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运营商,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吸引优质企业加盟,上门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照料所有项目。老年日托所是一种日间集中照料老人的提供用餐、休息和娱乐活动的综合场所,通常由区民政局及所在社区出资配置场地及所需设施,由社区老人自主选择加入,收取少量伙食费用,其余大部分费用由街道和社区提供。幸福联盟是由社会团体、各类民间组织和各类志愿者队伍组成的联合体,主要任务是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性或服务性民间组织,招募社区志愿者,协调、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服务和各类活动。(1)组织系统。苏州市沧浪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的参与者包括政府、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幸福联盟以及社区等等,在此过程中,各个主体的分工比较明确,初步形成了互补的结构。政府在整个居家养老模式中负责政策的引导和对各方主体的监管以及必要的资源整合。养老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为虚拟养老院、日托所和幸福联盟,间接供给主体还包括相关企业(主要与虚拟养老院合作),医疗护理机构等。具体的运行机制也是主要围绕这三者的内部运作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机制展开的。虚拟养老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是沧浪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提供对老人的上门服务,包括间接供给和直接供给两种形式,前者虚拟养老院作为中介者联系加盟商提供,后者的组织层级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六个分站”,一个中心指“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六个分站就是中心在沧浪区所辖六个街道设立的养老服务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设立一名站长。六个分站根据地理区位划为南北两片,各设片长一名。服务人员每天下午到中心拿取隔天的工单,隔天直接到老人家中服务,养老工作站也是其休息场所。建立之初虚拟养老院通过对全区老年人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根据其需求来制定自己的服务项目,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不过后来由于资源所限,执行过程中将服务内容局限在了个性化的家政服务方面,侧重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的需求。日托所作为老年人融入社区的主要载体,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顾、医疗护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交往娱乐的需求,其作用更多的是让老人走出家门,享受社区生活与各种养老服务设施,更偏向于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在走访过程中,二郎巷社区的日托所是目前苏州市规模最大的,服务设施齐全且富有层次化,老人在此可欣赏沪剧、评弹、昆曲等优秀传统戏,并设有医疗室,方便老人小病的就医。在走访社区过程中,友联二村第三社区在这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的,社区实施“办公面积最小化,活动面积最大化”,这种类日托所性质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提供精神慰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幸福联盟作为志愿者管理组织现在缺乏明确的服务范围化解,主要是对前两种方式的补充。(2)技术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分为信息反馈和员工培训两部分。立体养老服务系统良好的参与性,一方面源于依托社区对于福利消费者的贴近;另一方面则与先进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关,尤其是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保障系统,这套系统是虚拟养老院运转的核心。该系统主要针对之前居家养老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服务的信息流不通畅、服务的反馈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缺乏可控性等问题而建立,为此,政府出资50万与苏州电信分公司合作,开发了“221”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虚拟养老院在设计出此系统之前,曾于2007年7、8月份走访一千多户老人家庭,入户调查老人的信息,包括老人的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家庭状况、健康状况、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以此作为最原始的数据源,建立起老人信息库,在开发出“221养老服务系统”后正式录入,形成最原始的静态数据。221系统值得称道之处是其良好的服务反馈机制,虚拟养老院免费为享受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形成一张虚拟的电话网。通过虚拟的电话网,每次在服务人员提供完服务之后,虚拟养老院都会主动给老人打电话询问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新的服务需求,两者会被回馈到系统当中,满意度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需求则会得到虚拟养老院及时的反馈,服务人员于服务的前一天下午到虚拟养老院领取工单,系统根据这些原始的静态数据产生一张固定工单,根据动态数据生成一份临时工单,服务人员在上门服务之前都会先提醒老人,并确认服务内容。老人确认之后,服务人员或指派的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政府按照统一标准为部分老人购买相应的服务,如为老人自愿加入,则按约定收费。所以该流程可以凝练为下图所示的基于2种数据,生成2张工单,出具1份收费清单的信息化管理过程。

图2 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机制

虚拟养老院建立了一套多层次的反馈监督机制。一级监督为服务完毕后的电话回访机制;二级监督为站长、片长的工作监督,通过平时对享受服务的老人上门访问,询问服务人员的平时工作情况及老人的需求;三级监督为中心管理人员的定期抽查。通过以上的监督问题能得到即使反馈,及时调整对老人的需求变化做出新的回应。同时,中心也会委托熟悉社区情况的居委会每年按批次上报符合条件的老人信息,然后通过中心的审核之后,确定享受服务的新的老人名单,以此不断更新虚拟养老院的养老服务系统的数据,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3)筹资系统。充足的资金是维持、发展居家养老的血液。目前,虚拟养老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自费老人的服务消费,但这部分的资金数额较小。日常运营经费主要向老人收取部分费用(现在标准是每人每月260元左右),其余由政府补贴。采访中其他社区的老人也表示希望在本社区内建立日托所,但受社区资金限制而未果。幸福联盟是隶属于社区居委会的一个志愿者组织,经费主要有居委会承担,在未来加大其自主性的过程中资金的自主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综上可以看出三个主要的供给主体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制于资金限制,在未来多元化资金渠道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参考文献

[1]范斌.福利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 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 创新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高寿的老人日益增多,使我国社会过早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来看,采用公共资源进行养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养老需求。调查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5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而我国《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这份报告也显示:到2020年为止,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2%,并且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1.当前养老总体概况分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8295个,比上年减少1614个,降低了8.1%;老年维权协调组织8.3万个,比上年减少5.3万个,降低了39.0%;老年学校49289个,比上年减少10254个,降低了17.2%;在校学习人员586.9万人,比上年增长了8.4%;建立各类老年活动室36.8万个,全年接待来信来访41.8万次,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表1所示)

尽管老年人数在不断增加,养老机构和相关养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中央也积极部署加快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但这毕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目前我国养老的现状来看,现有养老资源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共3.8万余个,养老床位在120万张左右,但这仅占老龄人口的0.8%。换句话说,就是8张床位有1000位老人排队等用。

2.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化养老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从市场环境到政策法律支持等都还不太完善。虽然发展前景广,政府也大力支持,但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解决。

困境一:政府角度分析

针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政府虽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但整体缺乏监督力度,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另外,由于社会化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要想让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更好地发展下去,我国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遇到一些法律纠纷,养老院处在弱势地位,这让经营者失去信心。从我国当前来讲,只有在法制环境的保护下,才能让养老机构发展壮大。

困境二:投资环境分析

政府的优惠政策给了社会化养老机构良好的经营环境,但是从整个养老行业的投资环境来看,其并不乐观。养老,从传统观念上来讲,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在时代环境下,社会化资本涌入该行业。尽管养老行业并不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也依然有大量内外资流入这个领域。这无疑是看好了社会化养老机构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养老需求激增的趋势。

困境三:自身经营状况分析。

与其他社会事业相似,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于周边居民或者退休职工,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这就大大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多的作用,经济吸引优质的人才,才能让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起来。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办公电脑网,但就当前养老机构员工来讲,很多都还不会使用电脑。这就大大限制了养老机构的发展。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多的作用,经济吸引优质的人才,才能让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起来。

3.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3.1树立以“以人为本”的思想

社会化养老,是一项有利于百姓的事业。因此,就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以周边居民为养老服务对象,争取让周边居民的养老服务都拉过来,并且重视每一位养老对象。另一方面,要扩宽客户群,与相关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保持合作关系,给养老机构内的老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树立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

3.1.1心理关爱,保证入住老年人身心健康

除提供给老人相关的养老服务,如医疗服务、疏导服务、日常服务等,还应该根据每个老人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心理交流,以保证入住老年人身心健康。

3.1.2硬件投入,保证服务机构的质量标准

对于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而言,养老院应该以方便老年人的设施为主,多注意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如厕所、盥洗室等容易导致老年人危险的地方,要进行特别的设置。比如多铺设防滑垫等。另外,对于内部员工,要定期组织培训,以提高其职业技能,还应该积极引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重视“人”的作用。

3.2在养老模式上要积极创新

随着70、80后等独生子女的长大,其父母的养老问题凸现出来。随着人们对“进养老院”就是不孝思想的转变和老年人本身对养老院需求等的影响下,养老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从早期社会化养老机构来看,我国目前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是单纯的机构养老,模式单一,且养老环境差,可以说进养老机构是那些经济条件实在很差的家庭才会采取的方式。随着养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社会化养老要拓宽了思路,想要改变原先这种陈旧的养老模式。

3.2.1作为是居家养老的补充

可以以尝试用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方式,租用民居进行分散式养老服务的模式来发展养老事业,就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这种模式主要可以在民营养老机构中实施起来。

3.2.2建设成养老家政服务员的培训中心

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家政服务员定期来中心做培训,以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周围居民家属也可以定期来听课,以提高对自家老人养老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还能通过中心培养,将国内外最新养老理念传达给所有有需求的人员。

3.3重视养老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和民众对养老需求的提高,社会化养老机构开始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养老机构只有积极引进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和进行内部员工职业培训等方式让自身员工素质提升,才能紧跟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提高的趋势,才能长久发展。对员工服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应当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培训标准教材,让所有员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模拟、竞赛等形式,从企业制度、从业道德、心理素质、护理技能等多个方面提高员工专业技能。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服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随着70、80后等独生子女的长大,其父母的养老问题凸现出来。随着人们对“进养老院”就是不孝思想的转变和老年人本身对养老院需求等的影响下,社会化养老这个概念将被人们广泛认识。

参考文献:

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R码]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70-03

重庆是我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并且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根据《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显示,到2020年,重庆市全市老龄人口总数将高达675万,占总人口19%。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重庆市虽已构建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国内外较为有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关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的经验,有助于重庆市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国外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一)英国:遵循“以人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

英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英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77%,较2013年高出03个百分点。为应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以人为本”是英国养老服务发展中最突出的特征,这点不仅体现在日常服务中,还体现在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中。英国的养老机构一般规模较小,但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却功能齐全、布置温馨、设备优良、安全卫生,尽可能照顾到每位老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日常服务中,英国养老机构充分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位老人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细心观察老人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册,餐厅再根据这些记录依据每位老人的喜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餐食。此外,英国养老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会事先征询每位老人的意见,遵循老人意见提供服务。在设施建设中,英国养老机构床垫的软硬度也可以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同时,英国还十分重视对养老服务的监管,建立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各地政府都有专门的组织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如苏格兰的社会服务监察会、英格兰的照顾质量委员会等,一般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出来,根据这些结果以及接受的投诉来提出修改意见,并制定政策,以此来保证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服务。

(二)美国:建立严格的养老服务监管机制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老龄人口就已经突破老龄化标准线,预计到2030年,美国65岁及以上老人在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必然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美国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在入住老人方面,美国拥有一套严格的审查指标体系,只有达到相关指标要求的老人才有资格入住老人院。在养老机构方面,美国实行严格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实行宽进严出的管理办法,凡是符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关条件的社会力量,都有申请注册的资格。同时,美国政府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管也十分严格,通常采用年检的方式,只有达到官方制定的质量标准,养老机构才能获得计划报销。并且,美国政府还将通过监管获得的大量数据、检查结果到网上,一方面老年人根据这些信息挑选适合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也间接地约束了养老服务机构,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除此之外,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养老服务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自1965年以来,美国养老服务的内容陆续通过法律得以明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养老服务提供的规范性。

(三)日本:重视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

1970年,日本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在全国总人口中,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了273%。据推测,到2025年,每三位日本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高增速和高龄化的特征致使日本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日本十分重视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在服务人员培养方面,日本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与养老护理相关的专业,如日本福祉教育专门学校开设了介护福祉士专业,也就是国内的养老护理专业,让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掌握更多关于养老服务的知识。同时,日本实行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护理人员在工作前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从事服务工作。日本的养老院会对考取介护福祉士资格的员工给予每个月2万日元的额外奖励。公司也会组织各种应试辅导性质的进修,借此鼓励更多的人考取介护福祉士,进而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日本的养老服务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将养老院分为了经济型、高级公寓型、疗养型、养护型等十几种,大致分为健康型养老院、住宅型养老院以及看户型养老院三大类,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入住适合的养老院,真正的实行按需养老。

二、国内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

(一)上海:重视养老服务法制建设

1979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15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72%,首次突破老龄化标准线,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率先开始探索养老服务的地区。在养老服务的实践中,上海市重视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法制建设,1998年,上海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从立法层面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上海市率先开始编制市、区县两级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结合上海市未来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养老床位建设长期规划。2014年,上海了《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的养老机构法规,条例中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的设立、规划建设与扶持优惠等进行了明确说明。2015年,上海市研究编制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从招录使用、职业发展、薪酬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 [1] 。

(二)北京: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北京市于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空巢化与高龄化并存的趋势加剧了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一直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2005年,北京市制定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估服务规范》,对养老服务机构健康评估服务的基本要求、评估规范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北京市B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做出了规定。2014年,北京市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方法以及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截至2015年,北京市共出台了9项关于养老服务的地方标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使北京市的养老服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南京: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南京市是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第四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南京市为应对老年人口高基数、高增速、高龄化、高风险及高需求的特点,积极建立并推动具有南京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实践中,南京市重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在税收收费方面,南京市共制定了11项优惠标准,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社会福利机构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在政府资助方面,对城区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对郊区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3000元的资助,对县里新建的福利机构给予2000元的资助。在培训用工方面,对持有南京市《再就业优惠证》并到福利机构工作的人员,在参加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时给予一定的补贴 [2] 。

三、国内外社会化养老服务对重庆市的启示

(一)加强养老服务法制化建设

法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以及稳定性的特征,养老服务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重庆市政府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化到具体的操作环节。同时,将长期处于政策层面的文件上升到法律层面,确保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都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使之有章可循、有序发展。例如,在服务层面,可借鉴北京做法,出台养老服务合同范本,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在事前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二)加强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

2014年,重庆市具有专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师不到200人,这类专业人员的缺口达到30%~40%,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难以满足当前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3] 。为此,重庆市应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首先,重庆市拥有西部最大的职教城,政府应支持各高校开设护理、心理以及社会学等相关专业,注重护理康复、老年服务管理、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在城乡就业培训中,增加对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的项目,凡是按规定进行了养老护理职业培训的,可发放相应的补贴作为嘉奖;第三,加强相关的技能认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参与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技术等级评定,逐步在养老服务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

(三)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的严格监管是社会化养老服务有序发展的关键,重庆市政府应严格按照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严格的把关,按照《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标准(试行)》的规定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审查监督,将不符合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剔除淘汰,确保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运行 [4] 。

(四)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根据重庆市201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在重庆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217%。由于经济水平、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存在差异性,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是有区别的。因此,首先,养老机构应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老人的养老需求。其次,养老机构应分为疗养型、养护型等不同的种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护理需求。第三,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按需养老、按需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蓓,陈青.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试点向全市推广[N].文汇报,2015-11-19(002).

[2]张璇,陆颖琰.政府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基于江苏省S市的审计调查实证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4(10):30-32.

养老院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除了举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要想使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流于表面,就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既然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从提高思想品德的行为入手。建议班主任向学校申请,联合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型德育教育的空间,例如,固定每月的某个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去学校附近的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帮助老人读书、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并鼓励学生将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写成周记。相信通过德育实践,学生们会为自己的尊老、敬老行为感到骄傲,也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形成系统的实践型德育教育工作,会使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惯性,在敬老院尊老、敬老的行为也会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学生行为和道德水平的发展,也正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提高的表现。

二、借助多方力量开展德育工作

1.重视任课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对学生的德育应该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工作,班主任如果认为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独挑大梁”,忽视任课教师的配合,那么,德育工作水平想要上升是十分困难的。班主任一方面担任着学生成长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担任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协同任课教师一起开展德育工作,就会由于精力有限,使德育工作永远处于“治标不治本”的水平。因此,建议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多交流学生的德育方面的问题,通过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等形式,邀请任课教师进入学生群体,为任课教师协助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背景和空间,也为自己的德育工作添加“左膀右臂”。

2.重视学校和家庭的德育教育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