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质量

小学语文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质量

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原则;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7-01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与延伸,作业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其综合素质与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我国小学语文作业当前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学生学习兴趣及思想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作业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变封闭作业为开放实践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2.1 作业量的分层。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2 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3.1 适量化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使学生对语文技能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就需要引导并帮助学生长期积累语文知识。基于此,在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时,教师就需要对作业的量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为了促进学生短期成绩的提高而盲目加大作业的量,这是因为此种做法容易使学生出现找人、抄袭作业等情况,进而养成不良的学习及作业习惯。教师应当严格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确保作业量在学生接受的范围内。

3.2 趣味性原则。考虑到小学生天玩,而且语文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较高的趣味性,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了削弱作用。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兴趣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从其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3.3 开放性原则。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的一项显著特点即为开放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设计作业时,还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同时,还需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选择的语文作业,在赋予语文作业开放性的同时,使其形成更为灵活、丰富的形式。

4.优化小学语文作业,促进小学语文质量提高的对策

4.1 采取多元化的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在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教师应当以学生对学习知识不同的掌握程度为依据,采取多元化的设计策略,引导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打破以往语文教学模式及作业模式禁锢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时,就应当使作业具备丰富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特点,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2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情境。在学习小学语文时,学生如果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或是存在厌学的情绪,那么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可知,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作业,一项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师就需要借助相应的设备工具,设计出融合多种感官的作业。

4.3 加强探究性优化设计策略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外,还应指导其开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具体到作业方面,教师就需要设计出对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意识有帮助价值的作业。

5.小学语文课外应该设计自选式作业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

总之,加强作业创新设计,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意、主动地在更多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而不是让教师始终牵着学语文。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才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好平台,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广大实践中挖掘潜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玉梅.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成效[J].神州,2013,8

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第2篇

摘要: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质量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风,踏教改之浪,创教改发展之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些老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就让学生反复抄写词语,甚至把课后问题答案抄给学生背,由于目前考试的命题、组织、阅卷还不是非常科学合理,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一时可能还会很奏效。但是这种严重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把学生教死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第二,教者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接受与否,一堂课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者只顾自己表演,只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第三,自由放任,由着学生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新课程指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抛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放任学生自由言说,就是放散牛,是不负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创新为主导、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质量、稳健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在看图学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们阅读,并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图片一边讲述其中的内容。然后,熟练朗读课文相对应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科学理智地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求真务实地拓展成果,酝酿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对策,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用好小学语文教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完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均衡发展。要有跨文化意识,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开阔学生语文审视能力。共同探讨和挖掘小学语文教学的潜力,注意语文交际能力的运用、情景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小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着力挖掘语文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素材才并有效地讲解,同时还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切实贯彻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小学生在学到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上受到熏陶,意志毅力品格不断得到生成。语文素材的挖掘,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其次是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再者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例如,我上移植课《三袋麦子》(苏教版三上)时,课堂上同学们对待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小猴子是最笨的,辛辛苦苦把麦子种到地里,还不如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物吃了,吃完了还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啊!小牛……我适时引领学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学生们深刻领会小猴子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课后我指导学生阅读《孔融让梨》、《三个和尚》、《乌鸦喝水》等,让学生们品味到诚实、友爱、团结、勤奋、坚持。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小语文教学即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能智育能力,又肩负着陶冶情操、塑造灵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并关注着“三维目标”的形成,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感悟中加固和升华语文教学理念。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从课题着手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问题:①作者曾经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在哪个时候,作者由此看到了什么,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②这里为什么会是鸟的天堂呢?阅读课文,寻找出怎样写出榕树的“伟大”和“美丽”及鸟在榕树下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这是品词、品句。③抓住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描述,确定文章中心思想,避免学生了无主次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我科学的处理主体性教学与教师价值引领的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懂得知为美,信为高,人之所以为人。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是根本,要想促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办法(试用)》中要求,既要检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字词、古文默写及阅读等。再次,评价应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善于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优点和亮点,注重正面引导,鼓励农村小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在学习语文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帮助。

三、总结

语文的使命是进行母语教育,是要教会学生会用祖国语言,用好祖国语言,激活创新思维,学会思维方法,提升文化品位,提高人格素养。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搭建的一个交流思想、谱写欢歌、碰出灵感的舞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我们自身首先应被语文的魅力深深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文龙.河北省衡水市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06).

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第3篇

一、卷面试题分析

从总体看,本次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科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检测了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繁就简,回归本位,让考试较好地发挥了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能。

1、关注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融合。

在本次检测试卷的卷首,设计了一段情感韵味浓厚,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题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给学生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与焦虑心境,还能使他们充满跃跃欲试的乐观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题中,尽管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但充满人文性的命题方式既打破了此类命题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读。

2、关注工具性,灵活处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

从学生答题的状态及反馈的成绩来看,本次试卷关注全体学生学业基础水平的检测,难易程度适中,命题简单明了、类型多样,从拼读检测、字词辨析到词句训练及仿写表达等,体现了“双基”的要求,较之课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与创新性的命题理念多了几分沉稳与回归。本着扬弃的态度,这次命题淡化了考试甄别与拔高的功能,突显了检测的意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冲突。但单项测试的基础题比例偏多,综合运用题型较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量与质未能通过个别有效的题目来体现,因而好、中、差之间的差距没法拉开。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特别典型的是要求学生用“心悦诚服”造句。这个词的运用一定要有语境。阅读片段因为节选的内容较较少,这个词在节选内容缺乏语境。因此学生用这个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意思表达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义。

3、关注开放性,注重阅读检测及与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 。

今年的试题有一个亮点:加大了阅读检测的容量,突出了阅读训练的综合性。其中,第七题“生活中的语文”的命题内容富有时代感,以绿色及环境保护为材料,站在“大语文”的高度引导学生要开阔视野学语文,面向社会学语文,面向生活学语文。第九大题课外阅读题命题富有时代感,以举国上下皆很关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题材,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命题焕发了时代的气息。且既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资料的能力,又能从学生的表达中看出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好坏与否。作文命题为“感动”,虽然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写,但因为各类新闻媒体对汶川的密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类文章题材太过集中,而“感动”的话题又太大。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难以从深层次提炼中心,致使大部分这类文章“文过白,情太浅”。另外,由于学生选择的有关汶川地震的题材都是从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的,听到的,因为缺乏实在的感受,习作的表达仅停留在简单的叙述上,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虽有感却难以动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当然,这与教师的指导、学生思路的狭窄也不无关系。

4、关注整体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试卷的第一—六大题是标准化试题,综合性较强,从辨析错别字、词义、按要求写成语、组句等基础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笔虽简单却要经过一番思考,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七题的出题意图明显与传统阅读题型不同,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辨析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能力。从卷面反馈看,部分学生还是在此题上栽了个“跟斗”。

从卷面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取得成绩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误,不能正确理解与审题,阅读理解的片面性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

二、阅卷操作小结

语文试题的批阅历来是尺度最难把握、水分最多、问题最多的。由于屯溪区期末考试阅卷工作是以城区各校和各乡镇为单位组织进行的,虽然有统一的评分参考,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操作中,执行标准有差异。这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到平时的教学。为此,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学、扎实稳步推进的趋势,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新要求,细化评分标准,使之便于操作;规范阅卷要求,使之教学评价更趋于合理。这对今后教育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阅卷中,我们力求尝试:

1、把基本功训练的考查作为评价语文学习的根本。首先要求试卷中所有填空题、回答题里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25分,一空或一题内的分扣完为止。表述题中语言不连贯、病句一句一分,一空内扣完为止。习作的评分也是如此。除要求按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细化等级外,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做出圈点、批画。从整体入手给学生的习作划定等级后,再按圈点,影响意思表达病句一句1分,病句最多扣4分,错字、别字一个扣0.25分,最多扣3分。习作批改主观性、随意性不仅在此项具体的量化要求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起导向作用。

2、对每篇习作的批阅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对整个习作的批阅过程坚持统一尺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在操作中是:内容从整体把握习作说了什么,是否感人,是否有一定的意义;而形式则具体看叙述的条理性和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述。统一尺度的操作是:为避免误差,将习作批阅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8人,确定一个组长。批阅前两组一起确定标准,把握要求,然后拿样卷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后分头批阅。每本批阅完,交组长审阅。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沟通,调整分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大组协调。遇到共性问题,统一看法,及时解决。这样的阅卷过程也成了阅卷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再认识、再交流过程。

3、矫枉过正,该给分的不吝啬,不该给的分不送含糊分。课改中,由于对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这一理念的认识有偏差,一度出现凡是学生的理解都是对的,含糊不清的对,答非所问也给满分,甚至是价值取向有偏差的也给分。这样的教学,教师丢失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鉴于此,对一些试题的答案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操作。例如,检测试卷第九题的第三小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阅卷前,规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的交代和两层意思的概括,少一个要素扣0.5分,少一层扣一分。再比如,这一题的第七小题要求回短信。学生肯定有话可写,但语言不连贯、表数不清的句子一句扣一分。

4、对汉字书写评价实行严格把关,要求笔画书写到位,结构匀称。学生的汉字书写评价历来是较难把握的,即使试卷中留有书写分,各单位自行组织阅卷时,也往往是全送分了。此次统一阅卷前,明确规定,笔画书写不到位的不给分,如“港”字的下部“巳”写不到位不给分;“蜒”字的倒数第三笔写成两笔的不给分。字写得不规范的也不给分,如偏旁搭配不当、结构不合理等,但教师批阅时要画出不当之处,扣分要扣得合情合理。

规范阅卷操作,统一评分标准,尽管给阅卷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大家都很辛苦。但通过阅卷,教师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对今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审美教育

一、前言

近年来,新课改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兼顾工具性、人文性及审美性教育目标。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审美教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而作为与审美教育联系十分密切的语文课程,凭借自身强大的美育基础,成为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加强对审美教育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具体要求

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其自身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无论是教材角度,还是教学模式角度,均具有“美”的元素,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等成为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更多的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美德,极大的提升了语文教学内容人文性,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开展审美教育的不二之选,同时,兼顾现代文化的渗透,使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审美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支持。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课程,语文教学凭借着自身综合性特点,将知识与审美有机整合,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充分接受审美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完美的人格,不仅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立足于学科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发现美,只有发现美,才能够更好地感受美,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实施者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首先,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课本中的知识是积极向上的,其中不乏有爱国之情、舐犊之情等情感的体现,教师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文字背后体会更深次的情感,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其次,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等各类题材是为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财富,经历了数千年传承至今,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例如:在学白的《静夜思》时,故事通过窗前的月光为主线,诠释了诗人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其中展现的审美性情感不仅能够将学生引入意境当中,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文章作为语言整合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性的朗读课文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层次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运用声调、节奏及韵律将文章更好地展现出来,并在朗读中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情味,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创建审美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情境教学是能够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永远激发学生兴趣向知识领域探索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见,创建审美教学情境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技术,以其自身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性等优势在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情境创建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具象、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徜徉于美的世界中。

3.突出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古诗词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其同样是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要关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通常情况下,由于小学生知识结构及基础薄弱,对古诗词的理解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美教育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特点,利用联想教学法,引导小学生运用已掌握知识对古诗词展开联想。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并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调整自身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特点的分析,立足于语文教学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现、感受语文之美,逐渐培养审美能力,并将其渗透至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