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乖打一个成语

乖打一个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乖打一个成语

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第1篇

2、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如狼似虎

3、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当机立断

4、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见机行事

5、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7、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8、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

9、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10、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11、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言而无信

12、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13、禾(打一歌名):暗香

14、怒不可遏(打一天文用语):大气

1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16、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

17、身穿红衣,常年哨放,遇紧急事,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灭火器

18、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尺

19、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裤子

20、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21、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爆米花

22、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虾

23、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24、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百灵

2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手):汪峰

26、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27、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哈哈

28、嫦娥三号去哪了(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29、“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影视界称谓):谋女郎

30、探望同窗(歌手):张学友

31、南方比较小(高校简称):北大

32、大脚皇后有喜(外地名):马六甲

33、欧洲见闻录(文学名著):西游记

34、海产品(商业用语):水货

35、“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艺形式):二人转

36、红墙一角(古代史名词):赤壁之战

37、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许三多

38、彩排(国名):以色列

39、四处雨露万物生(影星):周润发

40、北京有个家(补品):燕窝

41、“明前”的香气,阁下喜欢吗?(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

42、智多星不必多虑(歌手): 吴莫愁

43、孤军奋战(体育比赛语):单打

44、公主年幼(央视主持人):王小丫

45、骂不还口(动物):马

46、首尔来函(古人名):韩信

47、展昭玉堂化前嫌(动画片):猫和老鼠

48、胖秀才(称谓):硕士

49、人体彩绘(电影): 画皮

50、飞机上唱民歌(家电):空调

51、村头寨上花开好(导演):李安

52、炒一半、熘一半、烧一半(12笔字):焱

53、非洲人爸爸跳高(打一俗语):黑(吓)老子一跳

54、一堆草(打一花):梅花

55、指腹为婚(歌名):来生缘

56、目中无他人(歌名):我的眼里只有你

57、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及时雨

58、华而不实(打一植物名):无花果

59、多兄长(打一动物名):八哥

60、七仙女嫁出去一个(打一成语):六神无主

61、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62、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63、华夏英姿(打一新兴词语):中国特色

64、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走四方

65、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常用品):磨刀石

66、拍一个巴掌 (打一地名):五指山

67、匠心独具要出新(打一网络称谓):亲

68、男人站中间,妇孺站两边(三字网络用语):女汉子

69、滔滔不绝说不停(打一电视用语):频道

70、站直方可量身高(打一网络新词):正能量

71、风乍起,吹起一池春水(打一网络平台):新浪微博

72、自然馈赠好礼物,中华美食展内涵(打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73、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74、马嵬坡下泥土中(打一外国影片或游戏名):古墓丽影

75、后来者居上(打一电影片名):超人

76、四方纵横君第一(打一电影片名):少林寺

77、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打一电影片名):无间道

78、中国见闻(打一电视剧名):玉观音

79、言辞恳切(打一电视剧名):陈真

80、归来泪垂窗棂影(打一电视剧名):还珠格格

81、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82、妇女节前夕(打一中草药):三七

83、鲛人挥泪(打一中草药名):珍珠散

84、语言不生动(打一字):评

85、笑死人(打一成语):乐极生悲

86、枪弹上膛(打一成语):一触即发

87、半导体(打一字):付

88、床前明月光(打一字):旷

89、照相底片(打一成语):颠倒黑白

90、颠三倒四(打一字):泪

91、上下一体(打一字):卡

92、十(打一成语):纵横交错

93、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94、显微镜(打一成语):一孔之见

95、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96、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伏

97、望江亭(打一成语):近水楼台

98、愚公之家(打一成语):开门见山

99、氙氚(打一成语):气吞山河

100、劳动节、国庆节 (打一成语):一五一十

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第2篇

小明的爸爸爱打鸟。今天,他又背上了猎枪准备出门。

“小明,你在家乖哦,今天我多打几只麻雀,给你熬汤喝,尝尝鲜。”小明一听,连忙说:“爸爸,鸟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它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你多杀一只鸟,就是多残害了一个生灵。”“咦,小明,你平常不是最爱喝鸟汤,也支持我打鸟的吗?”小明爸爸听见后非常疑惑。“爸爸,我想通了,每一只鸟都是一个生命,难道你没听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吗?救鸟一命也是好的呀!”“小明啊,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打鸟,怎么能只怪我一个人呢?”“爸爸你不要推卸责任,如果全世界你打一只鸟,他打一只鸟,却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那鸟不就灭绝了吗?”小明认真地讲大道理给爸爸听。爸爸一听连忙对小明说:“小明,我又没打很多鸟,怎么回让鸟灭绝呢?”“爸爸,你难道没听说‘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吗?日子久了,水也能穿透石头,就像你打鸟一样,今天打一只,明天打一只,后天再打一只,一年不就是三百六十五只吗?“爸爸听了,思虑了一会儿,认真地对小明说:“小明啊,你说得对,我们应该保护鸟,不能伤害鸟,我也想通了。可是,有那么多人在打鸟,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向别人宣传保护鸟的知识,好吗?爸爸。”“好的,儿子,你真棒!”

从那以后,小明和他爸爸一起向别人宣传保护鸟的知识,发保护鸟的传单,他们还参加了护鸟协会,为全世界的鸟儿们献了一份力,在他们的宣传下,很少有人打鸟了,树林里充满了鸟儿们的鸣叫。

六年级:尚磊

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第3篇

上海话其实是很“雾里看花”的。

上海话其实是很“性命交关”的。

不过,上海话又是风情万种的。

“上海话托福考试”

曾看到过一张可称为“上海话托福考试”的卷子,名为《上海话专业八级》。还煞有介事地分AB卷。择其一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吧……

单选题有:

上海话里的“棺材板”是一种( )。

A.家具样式 B.昆虫 C.刑具

D.骂人的话

上海话里形容“出师不利”的形象化说法为( )。

A.头一只蟋蟀就输掉 B.头一个女朋友就跑掉 C.头一只炮仗就不响

D.头一笔买卖就蚀掉

上海话里形容生气之极的象声词

为( )。

A.啊噜啊噜 B.啊兀啊兀

C.啊咕啊咕 D.啊扑啊扑

上海话里通常管“今天”叫( )。

A.今日 B.今夜

C.今朝 D.今天

上海话里通常管“昨天”叫( )。

A.昨日 B.昨夜

C.昨朝 D.昨天

上海话中与“金刚钻”相对的是( )。

A.阿三头 B.阿屙卵

C.阿诈里 D.阿屈西

“四马路的女人”在上海话中指( )。

A.蛮横无礼的女人 B.见过世面的女人

C.失身柳巷的女人 D.猥琐卑鄙的女人

“真倒霉,又被黄牛斩了一刀。”这里的黄牛指的是( )。

A.屠夫 B.黄色的牛

C.票贩子 D.穿着黄色牛仔服的

“伊老坍板格。”坍板可以用( )代替。

A.邱 B.洋盘

C.十三点 D.贼忒兮兮

“阿拉夜饭吃格是油焖落苏。”落苏就是( )。

A.番茄 B.西红柿

C.茄子 D.萝卜

多选题有:

在上海话中,“我受骗了!”可以用( )代替。

A.我中刀了! B.我上伊老当了!

C.我被噱进了! D.我闷掉了!

以下短语不是上海人用来嘲讽近视眼的为( )。

A.嘎梁 B.横梁

C.木梁 D.书蠹头

在父亲训斥儿子时,下列哪些说法不能最好地替代北方人所说的“我揍你!”?( )。

A.我拷侬! B.我喇一记!

C.我打侬! D.我请侬吃生活!

吴地方言中,表意为“总共”的副词有( )。

A.夯拨郎当 B.半幅郎当

C.角落山门 D.醉打山门

E.一塌刮子 F.一天世界

上海话中“吃的洋籼米”这句话的下半句不是( )。

A.发的糍饭嗲 B.发的糯米嗲

C.发的泡饭嗲 D.发的烂污面嗲

E.发的糖糕嗲 F.发的油条嗲

上海话中形容倒霉的短语是( )。

A.霉头触到印度国 B.额角头碰到棺材板

C.霉豆腐干 D.霉头触到哈尔滨

E.霉遭星 F.额角头碰到天花板

是非题有:

在上海话中“我吃他的干醋”与“我吃他的老酸”不是相同的含义。( )。

上海话中“横竖横”的歇后语为“拆牛棚”。( )。

上海话中形容诋毁别人的做法为“触bi脚”,形容被老师罚站为“立bi角”,形容亲子遗传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掘bi洞”中的“bi”是同一个字。( )。

列举题有:

举5个带三的贬义词汇,如垃三、瘪三。

举5个带头的贬义词汇,如冲头、寿头。

问答题有:

“竹笋烤肉”是上海一道家常菜,颇受人欢迎。但是小明一听爸爸要请他吃“竹笋烤肉”就小脸发白,十分恐惧,为什么?

这是当不得真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上海话国家考试”,更何况什么四六八级了,就连“汉语水平考”(HSK)也局限在一个并不大的范围内,上海话还远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更不能与英语“搭脉”(相较量)。而且,这些带有明显戏谑成分的题目,很多既不严密,也不科学,作为“托福考”是很勉强的。更要命的是:似乎有意挑选了一些比较“促狭”的题目,好像存心要让“考生”过不了关。如果把它们交给一些老上海来考,也是很费踌躇的,很容易“烤”糊的。

不惜工本的“重重叠叠”

只需稍稍回忆一下我们的习惯谈话,就能发现在我们嘴边曾有过数量惊人的重叠词汇。

比如,后重叠ABB式以及更加特殊的前重叠AAB式的名词:

蚕宝宝 鸭里里 东爿爿 草棚棚

叫哥哥 痒兮兮 洋娃娃 洋囡囡

嗲妹妹 洋泡泡 门框框 金金鱼

泡泡纱 苏苏头 泡泡糖 碰碰车

毛毛雨 边边头 喜喜底 洞洞眼

比如,前重叠AAB式的形容词:

血血红 墨墨黑 火火烫 贼贼精

晶晶亮 喷喷香 滚滚壮 煞煞齐

答答滴 碰碰响 米米小 慢慢叫

比如,后重叠ABB式的形容词:

气呼呼 滑答答 甜蜜蜜 空荡荡

慢吞吞 老茄茄 冷冰冰 急匆匆

昏道道 瘦刮刮 嗲里里 戆噱噱

比如,插入性半重叠(A里AB)的形容词:

促里促刻 乌里乌苏 疙里疙瘩

下里下作 邋里邋遢 挖里挖塞

比如,修饰性半重叠ABAC式的形容词:

滑头滑脑 嚎头嚎脑 寿头寿脑

木知木觉 投五投六 行情行事

比如,双重叠AABB式的名词:

角角落落 坳蚴塘塘 日日夜夜

比如,分体双重叠AABB式的形容词:

服服帖帖 规规矩矩 吃吃力力

开开心心 适适意意 实实惠惠

笃笃定定 顺顺当当 跌跌冲冲

清清爽爽 野野豁豁 的的刮刮

比如,整体双重叠ABAB式的形容词:

雪白雪白 碧绿碧绿 笔挺笔挺

滚壮滚壮 石硬石硬 冰阴冰阴

席嫩席嫩 火烫火烫 阿浦阿浦

比如,单音节形容词前面加上三音节的修饰词语,成为BCD加A:

笔笃势+直 格撩势+白

活脱势+像 彻骨勒+新

碧绿生+青 石骨铁+硬

煞辣势+齐 煞辣势+清

比如,单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三音节的类后缀,成为A加BCD:

杂+格咙咚 呆+拨咙咚

呆+拨落笃 淡+结刮辣

矮+结刮辣

比如,双音节形容词前面加上修饰词语,成为CD+AB:

的粒+滚圆 刮辣+松脆 的角+四方

比如,双音节同义形容词相加,成为CD+AB:

滑塌+精光 金光+彰亮 墨赤+乌黑

比如,双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类后缀,成为AB+CD:

“八拉”:作孽八拉 腻心八拉

危险八拉 龌龊八拉 花里八拉

“的答”:戆大的答 厚皮的答

外行的答 十三点的答

“式气”:小囡式气 戆大式气

寿头式气 老茄式气 猪头三式气

比如,双音节的副词按照AABB的方式重叠,表示对程度的强调:

交交关关 邪邪气气

正正好好 老老早早

也可以重叠后加上后缀,构成新词:

眼眼叫 好好叫 辣辣叫 偷偷叫

扣扣叫 静静叫 定定叫 明明叫

特特里 白白里 慢慢点 眼眼调

比如,有四个音节的副词:

一时上头 立时三刻

一塌刮子 一共拢总

一塌糊涂 再三再四

呆板煞数 亨白冷打

角碌山姆 辣末生头

譬如勿如 着生头里

比如,ABA式的三音节副词:

乖做乖 好做好 灵做灵 动勿动

碰勿碰 先勿先 扣克扣 硬碰硬

啥叫啥 为只为 横竖横 呆做呆

还有四音节拟声词:

踢里踏啦 叽里呱啦

惊零工龙 别里驳罗

还有三音节拟声词:

壳落咄 笃落落

这些拟声词有时还有象征的修辞作用,比方用“蓬嚓嚓”代表交谊舞,用“叭叭呜”代表汽车,用“叮叮当”代表有轨电车……

随手翻开徐烈炯和邵敬敏所著的《上海方言语法研究》,从该书所举的以上这些并不完整的实例里,只要不抱偏见,人们就可以明明白白地发现,上海话是那么富有生气、与众不同,那么声声入耳、灌注全身,那么蓬蓬勃勃、洋洋洒洒,那么饶有童趣、出人意表。在这里,上海话完全显示出一派倒海翻江、堂哉皇哉、恣肆的不凡气势,表现出一种兴致勃勃、不遮不掩、无法遏止的直率质朴。

别出心裁说“俚语”

上海城市生活非常活跃,上海人的心绪十分玲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俚语从各个角落或者什么“沙龙”、“派对”中奔涌而出。它们就像弥漫在空中的气体分子,渗透了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词语的表达方式又是那么多种多样、别出心裁,令人如入山阴道中,目不暇接,简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首先,它们是那么富有想象力:

吃皮榔头――指用拳头打人

吃竹笋烤肉――指杖打屁股

五根雪茄烟――指打记耳光

吃外国火腿――指黄包车夫或中国雇工被外国人踢一脚时的自嘲或他嘲

开荷兰水――指喝倒彩(荷兰水是以前上海人对汽水的又一种称呼,打开汽水时气泡的声音与喝倒彩很有几分相像)

开无线电――指眉目传情

卖野人头――指以伪劣商品骗人,或假话、空话(当年一些落魄洋人用人体模型加以改造,讹称为“野人头”,赚取喜欢看新奇的上海人的钱财)

拆穿西洋镜――指露馅

捞锡箔灰――指索取不正当的钱财,讥笑某人行窃到鬼身上

捏鼻头做梦――指异想天开

压勿煞――指“千斤顶”(一种顶起重物的工具)

阴司鬼――指惯于暗中盘算、表面不露声色的人

开年礼拜九――指无指望的;遥遥无期的日子

十三块六角――指骂人乌龟,乌龟的背上有十三块六角形的图案

凹进凸出――指吃得过饱或装得过满

空心大老倌――指外强中干的人(此语曾在2002年由上海某著名足球教练用来形容一位同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引发了一场兄弟阋于墙的火爆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德比之战)

缩货――指无能的人

弹眼落睛――指东西好.使人眼睛一亮

粒粒屑屑――形容细细碎碎

清汤光水――指莱肴中没有什么东西

上门不见土地―――指到他人家作客,恰遇主人不在

这些词语只能诞生在上海这个外来文化的滩头阵地,只能在依然散发出黛瓦粉墙特有的古朴秉性的老城厢里蔓延。

聪明的文字游戏

上海话里有不少在玩文字游戏,它们时刻考验着上海人的智商,印证着上海话聪明度曲线的顺畅。

三礼拜六点钟――指吃醋

因为三礼拜共廿一日,拼为“昔”,六点钟则为“酉”时,合为醋字。此乃拆字格。

十一点八刻――十三点

八刻,自然是两点钟,加起来就是“十三点”。“十三点”简称“十三”,是指痴头怪脑、愚昧无知的人,女性很喜欢用它来骂人,上海话叫“寻相骂”,而这“十三”也似乎是专门为女性度身定制而预备的。它的出典说法不一,一说是来自《圣经》,耶稣在举行“最后的晚餐”时,共有13个人,而在这一天耶稣被出卖而被捕,故13很不吉利;一说“十三点”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癔病)的洋泾浜语;而比较令人信服的,是说“痴”字有13笔,故上海人用“十三”隐指“痴”。后又有一些与“十三”有关的骂人的词语,如“电话听筒”(老式电话听筒有13个孔)、“B拆开”(该属于“象形文字”范畴了)、“福熙路”(现延安中路,三字均为13笔)。

长命牌牙刷――一毛不拔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华义牙刷厂为其生产的“长命牌”牙刷征求广告语,最后录用的是“长命牌牙刷,一毛不拔”,这是套用“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俗语,用来比喻牙刷不易掉毛,遂成为上海滩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以后演变成了针对吝啬鬼的歇后语。

猪头三――指初来上海对上海情况很陌生而又不懂上海规矩的乡下人

这是“猪头三牲(生)”的藏尾语,旧时上海祭祀时最普遍的是猪头一只、鸡(或鸭或鹅即“白乌龟”)一只、鱼一条,三牲中以猪为首,故合称“猪头三牲”。上海话就隐去最后的“牲(生)”字,直接用“猪头三”取代“生”,以表示陌生、生疏之意,专指那些不谙上海诸事的乡下人――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巴子”。后人不解这段“典故”,因其有一“猪”字,就简单地喻为笨蛋――即“猪猡”,如说一个人因为过分讲究礼节而谢绝他人宴请的好意,就是“有吃勿吃猪头三”。

拍案叫绝的修饰

上海话很热衷于使用一些修饰手法。有的是比喻、借代等,它们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精彩万分。玩味时,总是令人拍案叫绝:

鸡毛菜 荷包蛋 粽子糖 海瓜子 珍珠米(玉米)

蜡烛包 兰花节头 黄牛(掮客) 黄鱼脑子(没有记性)

黄牛肩胛(喻不负责任的人,因为黄牛肩坍,如同没有肩月甲)

芋艿头(喻头发稀疏)

和尚头(指光头)

板刷头(北方话“寸头”)

牛踏扁(一种大而扁的青豆)

叫哥哥(即蝈蝈儿)

大肚皮(指怀孕)

饭碗头(指职业)

咸酸饭(指菜饭)

空心汤团(喻没有兑现的许诺)

鸳鸯(喻东西不相同而配成一对)

蜡烛(喻人不知好歹、不识抬举,“不点不亮”,即北方话“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油条(喻人油滑到极点)

胡绞百叶结(指胡乱行事)

烂糊三鲜汤(意为乌七八糟、乌合之众,也指做事马虎)

小儿科(指气派小的人)

桥归桥路归路(喻互不相干)

吃萝卜干饭(指学徒生涯)

老虫奶奶(指瘊子)

老虎肉(指物价贵的商品)

硬装斧头柄(喻诬陷)

牵丝扳藤(喻做事不痛快、纠缠不清)

软脚蟹(胆小鬼)

关门落栓(喻定下算数,言行严谨)

大眼睛(汽车)

和大眼睛碰鼻头(指出车祸)

拍半身照(指站柜台的商店售货员)

标点符号(喻粗鲁、下流、趣味低级的切口或口头禅)

焐酒酿(喻人挨着人,致使空气闷热不透气,令人窒息)

六点零五分(喻头歪的人)

柏油桶(喻腰壮者)

一号门(指厕所,上海的机关楼每层都设有厕所,位置多在楼面的第一间或最后一间)

黑炭(喻皮肤黑的人)

排门板(喻肥硕者)

电灯泡(喻光头)

长脚鹭鸶、电线木杆、晾衣裳竹竿(喻高瘦者)

大块头、烂大块头(指胖子)

赤豆粽子(指脸上有粉刺、雀斑者)

众家娘舅(指街坊上长一辈的男子)

毛脚女婿(指未举办婚礼的女婿)

在运用的修辞手法中,上海话有的还利用谐音或和韵使语言显得非常生动活泼:

王伯伯(指健“忘”者)

饭泡粥(话太多太“烦”)

宝大祥(指“保”证笃定稳拿)

希奇勿煞,烂泥菩萨,一脚踢煞(讽刺、诅咒喜欢炫耀的人)

上海话的修辞还免不了“夸张”这个强有力的重磅炸弹:

霉头触到哈尔滨(指倒霉)

碰到七十二个大头鬼(指不顺利)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指变化太快)

额角头碰到天花板(指侥幸)

走油(指热到极点)

买块豆腐撞死(指找个死不掉的方式自杀,喻大河大江没淹死,却在阴沟里翻船)

隔夜饭也要呕出来(指某人某事令人倒胃口)

门槛精到九十六(指精明万分)

顺便一说,这个“门槛”是上海人用来指“窍门”、“诀窍”,或指掌握窍门和诀窍的本领。门槛本是门框的一部分,用来遮挡门缝。在封建社会里,门的大小规格与等级制度有关,门槛高低则是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槛越高,表示身份越高,呈正比例关系。但门槛太高则进出不便,故有的人家备有各种规格的门槛,有贵客上门,则用矮门槛迎接,或者干脆拆掉门槛,叫“活络门槛”。这就包孕着做人的窍门,于是,在上海话里就用“门槛”替代“窍门”、“诀窍”了。如果精到“九十六”(上海话里本来就多数字,而九十六又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的窍门就很多了,已经足以应付各种事物、事务了。上海话里还有一句“潮州门槛”,则是与潮州人的精明有关,因为鸦片生意主要由广东人、潮州人操纵,而尤以潮州人在经商的精明上首屈一指,令上海人十分佩服,所以把潮州人的智慧称为“潮州门槛”。

回味无穷的专用词

上海话中还有许多富有形象性的词汇专门用来描述某些人物或行为,读来很有回味的余地:

刮皮(指贪小利者,连皮都要刮一层,堪称厉害)

拆烂污(指做事情不负责任,都办成“烂污”了,岂不一团糟)

戳壁脚(喻背后挑唆的行为,这等于把屋子的墙壁的底脚都戳坏了)

牵头皮(指数落人家的过失,或因别人过失而挨骂,头皮一牵,自然很痛苦)

打回票(喻退回,上海话里又一交通词汇)

吃豆腐(喻、猥亵)

掉枪花(喻做更而舞弊、耍花招,舞枪自有定法,岂可有乱)

听壁脚(指窃听他人秘密,窃听听到趴在墙壁脚跟)

木太太(指动作迟缓的妇女,几分叹息,几分无奈)

老法师(指精通老规矩、老于世故的人,有贬有褒)

赖学精(指不肯上学或经常逃学的孩子,赖学已成精)

碰哭精(指动辄便哭的孩子,哈,谁敢试试)

百有份(指什么事情都喜欢插一脚的人,也有“百搭”这一麻将用词与之配对)

盘嘴舌(指挑唆,三寸不烂之舌的效法)

牛皮糖(形容软磨硬缠,纠缠不休,或言行不爽快,吃过牛皮糖,不忘其粘韧)

塞狗洞(指把钱花到不值得花的地方去,那是狗洞,不齿于人类)

抢羹饭(指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迫不及待,旧日,丧家为送殡者备席,叫“羹饭”,分好几档,其中最低档的是为“哭丧班”准备的,数量少且质量差,而“哭丧班”大多由流民组成,为填饱肚皮而不得不抢吃抢喝)

拖黄包车(喻不会跳舞的人在跳舞时被人拖着或拖着别人,自然吃力得很)

蓬头痴子(指头发乱蓬蓬的人,想起了衣冠不整的)

垃圾瘪三(骂人做事不合情理,瘪三已经很没有档次,何况是拣垃圾的)

脱底棺材(喻吃光用光者,“棺材”在上海老话里是半嗔半喜的称谓,但如胡乱花钱、不会持家,则被人笑骂是必然的了)

睬侬白眼(喻不理睬,白眼对人,其冷淡可知)

捏鼻头做梦(喻白日做梦、异想天开,鼻子捏住,不可能入睡,连做梦也难)

现炒现卖的“影视语言”

有一些上海话的由来是从影视剧作品中得来的,上海人很会现炒现卖:

比如“黑猫警长”,这是比喻门卫、保安人员。动画片《黑猫警长》里有这么一个角色,虽然英勇机智,但由于冠了个“黑”字,上海人就用来替代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爱的门卫、保安了,颇有几分贬义在内。

再如“三六九”,紧连着就是一句“捞现钞”。看过或听到过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的,谁也忘不了杨华生先生饰演的那个代号“369”的警察,他虽肩负赶走众房客的使命,但却乘机猛敲房客的竹杠,大捞现钞,暴露了极其卑鄙的内心世界。上海人对《七十二家房客》耳熟能详,对杨华生先生家喻户晓,对“三六九”刻骨铭心。这已经等同于歇后语了。

再如“汤司令”,称在食堂里经常买廉价的清汤下饭的人。20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一部名为《战上海》的电影,里面有一个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汤司令”,即历史上的汤恩伯,侍从一声“汤司令到”的吆喝,令人记忆犹新、深入骨髓。明明以清汤下饭,窘迫得很,却冠之于堂皇的“司令”,自然喜噱的成分居多。

海派的特点是思想的活跃,风格的领异标新,上海人在创造新词时往往利用思维的跳跃,形象的通感,巧妙地表现生活。19世纪末直至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话新词产生和活跃的第一个时期。那时,随着社会生活的充满活力,一大批的充满生命力的新词语应运而生,并迅速地传播开来。

活灵活现的“上海成语”

成语一般用于书面,文雅而精当,形象而浓缩。但在常以口头语为表现方式的方言中并不占优势。可偏偏上海话中四字成语相当多,这也是一大特色。这是指普通话中不用的方言成语,而现在大都还在口语中使用的、有一定生命力的,大约有600个以上。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目。也许,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们可能与标准的成语还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细腻、精致的“文人成语”所没有的泥土气息,犹如汉代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的差异。

其中有略带夸张和幽默描写丑陋习的:

胡天野地 昏头落冲

神智胡志 死样怪气

假痴假呆 夹嘴夹舌

嬉皮塌脸 辣手辣脚

有作形象比喻的:

绣花枕头 橡皮饭碗

猢猁屁股 笃定泰山

有描写贬义行为的:

炒冷饭头 唱独脚戏

着连裆裤 热大头昏

硬吃硬做 自说自话

哭出无赖 死样怪气

有夸张地描写频繁的动作与行为的:

爬死爬活 投五投六

求苦恼 极出乌拉

也有生动描写的:

新年新世 老清老早

时辰八字 吓人倒怪

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第4篇

1、薪尽火灭:咱们的观点既是云云不同,那麼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从这个时候起薪尽火灭好了。

2、郑人买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3、不动声色: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为恶不悛: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摩肩接踵: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6、大打出手:他们原本是好朋友,想不到竟为了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7、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8、仰事俯畜:爸爸天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很是辛苦。

9、五花八门:这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太棒了。

10、一口咬定: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11、鸿鹄之志: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12、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3、获益匪浅:这绝对是能让你我都获益匪浅的一项合作

14、坚持不懈:他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深受老板器重

15、目不转睛:上学的时候,我老是谛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16、狂吠不已:狗见到陌生人时,往往会狂吠不已。

17、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8、挨门逐户:倾销员挨门逐户地倾销产物,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19、一字一珠: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20、如鲠在喉:我知道真象,但又不克不及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1、安常守故:他持久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故而经不起挫折。

22、莘莘学子:这书院有许多莘莘学子。

23、反败为胜:下午的篮球赛,有了亮亮的上场,才反败为胜。

24、晨钟暮鼓: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25、怒气冲冲: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26、一日十行:我学了速读之后读书一十行。

27、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28、一元复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9、风吹草动:敌人吃了败仗后,成了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惶逃窜。

30、衣不曳地: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31、汗流浃背:哥哥打完篮球,回家时总是汗流浃背的。

32、吴下阿蒙:咱们应该起劲进修,不做吴下阿蒙。

33、哀鸿遍野: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34、沐猴而冠:这些沐猴而冠的人,毕竟会受到唾弃的。

35、不名一文:我辛辛苦苦作的风筝,哥哥却说它不名一文,真没眼光。

36、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37、背井离乡:为了前途,他背井离乡

38、有志竟成: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起劲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9、熙熙攘攘: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40、人定胜天:母亲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41、刮目相看: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使人刮目相看了。

42、兴高采烈: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43、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重建越国。

44、一日三秋:老师常日受到同窗爱戴,这两天因害病请假,使同窗有一日三秋之感

45、小心翼翼:她的活路干得很认真,很仔细,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46、人声鼎沸: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47、祸国殃民: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48、一丁不识:老奶奶没上过学,所以一丁不识,连名儿都不会写。

49、见贤思齐: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

50、顶天立地: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51、一五一十:请你把这件工作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52、马到功成: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发自内心的祝她马到功成。

53、梁上君子:昨夜梁上君子光顾咱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54、别具一格: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55、气冲霄汉:工农豪气冲霄汉,浩浩壮美贯宇寰。

56、一了百了:明知功课写不完,他索性把簿子撕掉一了百了。

57、繁花嫩叶: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58、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59、险象环生:这次旅行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60、波澜壮阔: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61、一介不取:由于黄老师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62、琳琅满目: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63、饱读诗书:王老师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同学们都很尊重他。

64、一寸丹心:但愿我的一寸丹心,能为班上争取包多的荣誉

65、欣欣向荣:我们的祖国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66、勤能补拙: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思,一定有乐成的机会。

67、不可一世:他不可一世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68、走马观花: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69、一丝不苟: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70、心惊肉跳: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71、揠苗助长: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能任其自然。

72、自相矛盾: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7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74、持之以恒:体育运动贵在持之以恒。

75、自言自语: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76、闻鸡起舞:老爷爷在乡间修养,天天闻鸡起舞,打太极健身。

77、金石为开: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78、千钧一发: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79、争先恐后: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80、一手遮天:他仗着自己的权势一手遮天。

81、气喘如牛:他刚跑完400米,就气喘如牛的问:“我是第一名吧?”

82、任重道远: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真是任重道远。

83、车水马龙: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84、首尾乖互: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85、了如指掌: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86、变本加厉:事隔二年,他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反而变本加厉。

87、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88、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89、寸草不生:我们要把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改造成造福人民的绿洲

90、一泻千里:雄浑的钱塘江好像离他更近了,江水一泻千里,大桥从容坚实。

91、初出茅庐: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92、语无伦次:他语无伦次,不知道怎样对师傅们解说才能解释清楚。

93、一马当先:一个青年千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只见他拎着两个大包,挥汗如雨,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一马当先替他提包,谁知包过重,那男人自不量力,被累倒在地

94、沁透心脾: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95、破釜沉舟:只要咱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进修上的各类困难。

96、引颈受戮: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97、开卷有益: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98、响彻云霄:我们的歌声响彻云霄。

99、卷土重来:这次角逐虽则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100、一拥而入: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101、千方百计: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02、悬梁刺股: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师法昔人悬梁刺股的精力来准备。

103、水洁冰清:她是如许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104、使人咋舌:她们的奢侈靡烂,达到了使人乍舌的程度。

105、理直气壮: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106、倾盆大雨: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107、雨后春笋: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108、陌头巷尾:街长发动陌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109、如饥似渴: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10、一心一意:干事要一心一意才能做好。

111、投笔从戎:大伯父高中结业后投笔从戎,步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112、信口雌黄:她添油加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113、孜孜不倦:他孜孜不倦的钻研学问。

114、呼朋引伴:鸟儿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呼朋引伴,唱出宛转的曲子。

115、大名鼎鼎: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116、惟妙惟肖: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117、心安理得: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118、锦上添花:家里已经有了电视机,现在又买了电脑,真是锦上添花。

119、择善而从: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20、同心协力: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121、不假思索: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122、力争上游:在演讲比赛中,我们班的选手都力争上游,争取夺得好成绩。

123、精兵简政: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124、联袂登台:今晚的演出听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125、胸有成竹: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26、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7、祸不单行:祸不单行,那个私立中学因为吃了一家钱庄的倒帐,发不出薪水了。

128、生生不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29、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130、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抵牾。

131、异想天开: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132、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133、空手发迹:王董事长空手发迹,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134、举世闻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135、无济于事: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136、若无其事: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137、能跑善钻:小强的动作很敏捷,能跑善钻,这次比赛应该是稳操胜券。

138、前车之鉴: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139、焕然一新: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40、攻无不克: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141、聚精会神: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乖打一个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苗族;巴岱;说唱音乐;仪式音乐;音乐生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21-09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是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苗族地区,并盛行于以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从产生、发展、盛行到成熟,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最早、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说唱艺术之一。苗族巴岱仪式中的说唱一般是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巴岱在祭祀仪式中边说边唱,场景严肃,但说唱生动,富有风趣,以说唱为手段来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故事、表达思想感情。巴岱善于运用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讲求贴切,想象丰富,说唱的内容既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深刻的讽刺,表现了苗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性格。苗族巴岱说唱的曲目丰富,有祖先迁徙的故事,有苗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有远古民族战争的描写,有苗族人浓郁的民俗生活,从讽刺包办婚姻、歌颂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故事到赞美自由婚姻和歌颂纯洁爱情、讽刺嫌贫爱富,可谓丰富多彩。解放以后,苗族巴岱仪式中的说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腊尔山地区,人民喜欢用说唱这种形式改编、演出苗戏,深受苗族群众喜爱。从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中说唱这类艺术形式的产生年代,以及其内容涉及到的地点、人物来看,它的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明清时期。因在此时期,苗族已在腊尔山地区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广阔、相对稳定的聚居区域,而且是封建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化外生苗区”,一切都“自立自主”,生产得到发展,生活相对稳定。在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中,在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生产生活,财产纠纷等诸多事情上,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曲折的、难忘的、动人的事例,它为苗族巴岱和苗族民间艺人口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些音乐由于通俗易懂,把哲理寓于故事中,很容易为苗族群众接受,并得以在苗族社会中传唱。苗族巴岱说唱音乐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发展历史、民族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断吸收本地其它姊妹艺术的养分,长期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苗族宗教音乐艺术特色。

一、生态生成与文化背景

(一)生态生成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古代苗族人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是苗族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巴岱仪式中的说唱作为苗族人的社会意识是超自然的,是苗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物化体,同时又是苗族人心理的对应物。湘西腊尔山苗族属于“九黎”之后,五千年前从江淮和黄河下游一带迁徙而来,他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史料记载,秦灭楚后,苗族先民大部分被迫向湘西南山区迁徙,进入武陵、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渝东南和鄂西一带。腊尔山苗族应该就是在这次迁徙中居于此地的。西汉时期,中央王朝于黔中地设置武陵郡,其管辖今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因有沅水注入洞庭,沅水又有五条主要支流,所以又称“五溪”。在这里,有土司、官府统治,与汉族交往较多并服役纳赋的这部分苗族被称之为“熟苗”;反之则被称为“生苗”。生苗主要分布在腊尔山一带,封建统治者特称其为“苗疆”。腊尔山苗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崇鬼尚巫的习俗,据乾隆《凤凰厅志-风俗》记载:“苗人有病必曰有鬼,延巫祈祷,酿酒剖牲,约亲邻饮福,名曰做鬼,既祭不愈,则委之于命,祭后插标于门,不许人入其家,若不知而入,谓惊其鬼,必勒人者偿其所费之数。”不难看出,苗族人尚巫敬鬼,他们时常把这个观念从人身体外推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万物之上,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苗族人相信神灵,崇拜祖先,在“万物有灵”的信念下渴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在这种现实生活条件下,苗族人从自己的苗族音乐中可以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所以,无论是椎牛歌、椎猪歌、跳香歌舞、接龙舞蹈等,还是傩愿戏、苗族阳戏、花灯等,都受到苗族人的喜爱,并在苗族地区一直流传。同时,苗族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与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或姊妹说唱艺术相互融合,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也使苗族民间说唱音乐更加贴近苗族人的欣赏习惯和生活情趣。

早在苗族社会的狩猎时代,苗族先民们就创造了一种表现宗教祭祀、生产生活的说唱音乐形式――傩愿歌舞,它属于苗族原始宗教巫舞。巴岱傩愿歌舞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再现了苗族先民的与远古时代的民俗生活。在傩坛上,苗族人供奉许多神灵,有道教三清、玉皇大帝、五路朝王、十二郎君等等,但只有傩公傩母才是苗族人祭奉的正神,因为傩公傩母是苗族人受礼的中心神灵,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傩公傩母能保佑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傩愿歌舞演出时,首先是供奉傩公傩母,人们在神案前铺上席子,苗族巴岱在席子上祭祀、舞蹈,内容多为请神、求神、酬神等祭祀仪式活动。由于苗族社会生产力低下,面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感到无能为力,面对灾难、瘟疫、疾病等,苗族人都认为是鬼在作崇,为了驱鬼免灾,就要举行一些祭祀仪式。湘西腊尔山地区的苗族人把傩愿歌舞称为“还傩愿”或“完傩愿”,在祭祀活动中,傩祭和傩舞密不可分,起初傩愿舞并不具有娱人的成分,仅仅只是傩祭的辅助手段。傩愿歌舞在表演艺术上虽然粗糙、原始,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苗族舞蹈、歌唱、巫术融合在一起表演,有一种原始古朴的民族说唱艺术魅力,普遍受到苗族群众的欢迎。仔细观察,苗族傩愿歌舞是寓于“椎牛”“椎猪”“接龙”“跳香”等巴岱祭祀活动中。比如苗族“椎牛”仪式,约兴起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椎牛吃牛仪式中主要舞蹈有“跳月”“打猴儿鼓”“芦笙舞”“巫师绺巾舞”等,这些舞蹈理应是苗族舞蹈之源。又如苗族“接龙舞”,据苗族民间传说,“接龙舞”是为了祭祀四十八条贤龙而产生的。苗族“跳香舞”则是苗族人民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和取得五谷丰收的一种民俗性祭祀舞蹈,据《仡氏娘娘征南海》的民间故事所述,其起始时间应在汉代,苗族“跳香舞”的特点是将民间武术与古代戏曲中的舞袖及生产动作柔和起来。不难看出,苗族“踩八卦”的不少舞蹈动作语汇则与苗族傩愿戏演出中的绺巾舞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苗族人自古以来就居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这里沟壑纵横、山势险峻、群峰耸立,交通不便,生产方式极为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人大部分散居住在群山峻岭和深山峡谷之中,这样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苗族人思想意识的闭塞与狭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鬼神便成了苗族人的精神支柱。资料记载,苗族迁居五溪地区以后,多在森林山谷间斩木结梯,以蔽风雨;男女赤足裹头,共同耕作,腰系火炼中,铸成了苗族人吃苦耐劳、强悍爽直的民族性格。我们发现,苗族先民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对人性本能的释放,他们解决寻求着乐观生活的艺术表达。在远古蒙昧时期,苗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天体运行以及万事万物的存在和演变作出了种种臆测,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部落迁徙》《奶归玛篝》《兄妹结婚》等,这些神话直接地描述了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与自然抗争、拼搏的情景,反映了苗族先民朴素的想象。苗族历史上曾经与其他民族发生过多次战争,由于战争失利,为了生存,苗族人出现了多次迁徙,因此在苗族文学艺术中,就产生了大量的迁徙歌。

在平时生活中,苗族人交往与交流也是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完成的,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只有通过歌乐形式来实现。因此苗族歌乐成了人们极为重要的一种文化交流手段。苗族巴岱说唱是一种表演、歌唱、道白、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像这样包含语言、音乐、舞蹈、表演、武术等多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已经构成了说唱艺术的基本要素。苗族巴岱说唱虽然属于宗教祭祀音乐,但其所包含的语言、音乐、舞蹈、表演、武术等方面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文化背景

在湘鄂渝黔边邻的苗族聚居区,一直就流传着歌舞演故事的音乐活动,这就说明巴岱说唱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很早就存在了。南朝梁任P在《述异记》中记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遗制也。”《述异记》记叙了苗族人在五千多年前表演“蚩尤戏”的情景,而且还详细描述了苗族人在表演蚩尤戏时都是戴上造型各异的面具。同时,史料记载先秦时代人们喜爱的“角抵戏”,其实就是演绎苗族人“与皇帝斗,以角抵人”的故事。苗族先民曾以巫为中心,展开歌舞演绎故事,在宗教祭祀、民俗生活和部族战争中,用歌、舞、乐、诗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苗族先民尚巫,一直保存着浓厚的巫舞文化,秦汉时期,苗族人用歌、舞、乐、诗形式演绎故事已经有了语言对白,动作表演、故事情节等比歌、舞、乐更进一步。因此,笔者认为,苗族说唱音乐与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苗族巴岱在还傩愿时,要举行虔诚的祭祀仪式,主要是祭拜傩公傩母。巴岱在祭祀时常常这样唱道:“二帝君王保佑你,行时得运转回程。二帝双皇保佑你,行时得运灾难无。”歌中“二帝双皇”就指的是傩公傩母,苗族先民一直认为远古洪水劫难之后,世界上仅存兄妹二人,他们成婚,再造人类。在巴岱《傩神起源歌》中恰恰也是歌颂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故事,歌中主要描述了天上雷公与地上禾壁不和,二人斗法显神通,导致洪水泛滥;洪水退去后,只剩下兄妹两人,哥哥向妹妹求婚,经过合竹、滚石磨等一系列考验,最后二人成婚。《傩神起源歌》中叙述的故事只是苗族有关傩公傩母起源的说法之一,但是洪水与造人的神话传说,在世界各个地方和各民族中都有其产生与传播的普遍意义。巴岱在举行傩祭时,安台、行辞敬神部分就是设坛祭祀、讲演祝词,期间含有歌唱、对白、表演等说唱成分,这说明巴岱还傩愿仪式是属于有故事情节的歌乐舞,它具备了祭祖说故事的基本内容,有“傩公”“傩母”“兄妹二人”等故事人物。这种早期的歌、舞、乐表演故事形式对苗族说唱音乐形成、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东晋时期,武陵郡出现了“演故事”的说唱艺术。武陵郡是在秦朝时就设立的郡,汉朝改为黔中郡,是苗族先民生活的区域,居住在此的苗族先民被统称为“武陵蛮”。史料记载,东晋时武陵郡就出现了整本《孟姜女》连台的傩戏,而且还有散折《姜女下池》,其中明显遗留着苗族民间说唱艺术。如一出《姜女下池》的唱词在开头的“盘歌”中有这样的对答:“何人开出南蛮地,欢兜开出南蛮地。”歌中的欢兜是什么人物?苗族巫歌傩舞为什么要唱到他?我们翻开《山海经・大荒北经》得知,“欢兜”是苗族人的先祖,属于远古时期苗族的一个支系。《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这里的“欢头”就是“欢兜”,是苗族人的祖先。唐宋时期,苗族地区不仅流行歌舞,而且山歌也非常流行,在歌、乐、舞表演故事中,人们运用宗教祭祀仪式、歌舞、民俗生活等手法演绎故事,使故事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复杂化。

苗族地区盛行“跳香舞”,这种由巴岱领舞众人合唱的歌舞形式对苗族说唱艺术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跳香舞”主要由苗族巴岱领舞,巴岱走在舞蹈队伍前,左手拿绺巾,右手持司刀或牛角,身穿红袍,后面跟着四个或八个小伙子,跟着起舞。巴岱边跳边唱,每唱完四句时,年过半百以上的若干老人就会随后应和唱“喜、乐、怀”三字,场面极为热烈。“跳香舞”在苗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巴岱在“跳香”仪式里的领唱、吟唱,其在一定程度上对苗族说唱音乐的形式、内容、体裁等发展,尤其是说唱形式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苗族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影响。专家们一致认为,苗族巴岱祭祀仪式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其是在苗族原有的信仰神灵系统中加人道教信仰的神灵,“改土归流”后,文化交流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类宗教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吸收了其它宗教如道教和佛教某些教义和教仪,但是,其本质性的内涵与特征并没有因为外来宗教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至少是相当模糊的,且其表现形态和思维特征历经数千年之后依然在今天的湘西社会大量存在。明清以后是苗族社会与外界交流频繁时期,也是巴岱兴盛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具有娱神、治病、禳灾等功能的巴岱宗教祭祀仪式,人们在宗教祭祀仪式中传承民族文化。在当时,巴岱主要祭祀活动有“椎牛”“椎猪”“祭雷神”“接龙神”“祭祀牛祖”等。我们发现,苗族宗教祭祀仪式的形式也逐渐向说唱艺术靠拢,在演绎故事、道白、唱腔、伴奏乐器等形式上不断汉化,同时又体现着苗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某种风格。但是,巴岱说唱音乐在旋法、调式、唱腔风格上保留了自身特点,仍然保持着苗族原生型音乐特征,而且沿着严格的师承关系世代相传。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是一种古老而又与苗族民间宗教祭祀联系在一起的表演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在苗族地区都有发现,但腊尔山苗族地区较为特殊,原因是:其一,巴岱说唱音乐以祭祀神灵为主,除了受到道教文化影响之外,形成原因与湘西苗族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二,巴岱说唱音乐依附于巴岱原始宗教之中,与当地苗族人的民俗生活息息相关,对增强苗族人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强化着苗族人群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其三,巴岱说唱音乐是随着苗族社会变迁和外来文化冲击而产生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其内容、手法、程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巴岱在表演中所使用的法器、服饰、手诀、唱辞以及仪式活动中说、唱、舞的穿插,都体现了苗族说唱艺术的不同形态。

二、表述方式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保留了古代蚩尤巫教的部分祭典内容和祭祀仪式,在祭祀神灵的对象上,巴岱主要祭拜蚩尤、雷公、高山、水井、大树、山洞等,仪式内容主要依靠口头传承。巴岱祭祀仪式法器主要有竹柝、铜铃、卦、蚩尤棍、烧腊器等,祭祀表演主要为祭祖讲古或以歌舞事神,巴岱的语言、法器、表演、唱腔以及服饰等体现了苗族原始特征。苗族巴岱说唱音乐属于说、唱、舞(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巴岱说唱音乐在不断吸收其它姊妹艺术养分的基础上,结合苗族语言、音乐、舞蹈等诸多表演形式,一度成为腊尔山苗族地区人们宗教祭祀与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巴岱说唱音乐唱词简单易懂,唱腔风韵独特,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充分体现了苗族巴岱说唱音乐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

(一)说的表述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说唱内容直接来源于人们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苗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文字符号,说唱活动与口头歌唱完全用苗语来表达,因此,巴岱说唱不仅仅起着鼓舞情绪增添生活乐趣的作用,而且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巴岱说唱音乐的题材反映着苗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语音和词汇上具有独特、丰富的个性特色。

1.语音

在腊尔山地区,巴岱说唱流传范围很小,一般都是采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描述,在传承宗教文化与调解民事纠纷方面,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苗族语音有声母49个,韵母35个,音调6个。苗语中没有撮口音韵母,声母中d、t不和i以及i为介母的复合韵母相结合。

首先,词和词组往往用后面语素来说明、修饰前面的语素。如表示时令的词有:二月,苗语为hlatoub(那沤),“那”为“月”,“沤”为“二”,直译则为“月二”;中午,苗语则为lied ndub(来度)直译为“午中”,意译为“中午”。表示物品的如牛肉,苗语为nieax yul(呀友),直译为“肉牛”,意译为“牛肉”。表示动作,如手软,苗语为nes doul(奶斗),直译为“软手”,意译为“手软”。又如“这两个人”,苗语为“oub leb nex nend(沤来奶弄),直译为“两个人这”,“这”字放在最后。

其次,在词前加上一些固定的词头。词前加上ab(阿),一般用于对长辈的称谓,如ab mil(阿米)为母亲,ab bax(阿爸)为父亲,ab poub(阿普)为祖父,ab nab(阿那)为哥哥。词前加上dab(达),一般用在动物名词前面,如dab yul(达犹)黄牛,dab ginb(达共)虫,dab mloul(达谋)鱼。词前加上ghob(各),一般表示植物、人姓氏等,如ghob kaod(各科)锄头,ghob zhet(各者)碗。在姓氏的称呼上加上ghob,如ghob miel(各毕),龙姓;ghob khad(各卡),麻姓;ghob ghueas(各灌),石姓;ghob kheat(各客),杨姓。词前加上max(马),一般当汉语中的“的”字用。如max nonax(马弄)吃的,max xaob(马校)酸的。词前加上jib(吉),一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如jib mangt(吉忙)夜里,jib rangl(吉让)村里,jib zneit(吉追)后面,jib weis(吉为)吉卫,jibsoud(吉收)吉首。有时,词前加上jid,一般可以使形容词变为动词,如xub(绣)“小”,加上jid后,变成jid xub(吉绣),就只能译为“贬低”;如zheax(扎)“强”,加上jid后变成jid zheax(吉扎)只能译为努力、用力等。

其三,苗族的语音常常用“四音格”。“四音格”是苗语常用手法,这种定型的语言单位,有的可称为苗语中的成语。“四音格”内容丰富,能使苗语在诗一般的韵味中增添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类语言形式在仪式礼节上用得比较多。如deb deb dadgiead(得得达界)子孙后代,dax ub dax nongs(达务达隆)下雨,jid khub jid hand(吉苦吉如)相亲相爱等等。这种“四音格”的苗语词汇中,有的不能直译,如reib ghuoud reib nbeat不能直译为“菜狗菜猪”,而只能译为“猪草”。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苗语音节结构同汉语完全相同,但音值的划分有些小的差别,声母的对应也是明显而全面的,与韵母比较的结果一样,有单向的对应也有相互的对应。苗语与汉语的差别除了汉语特有的方言以外,主要在于词义的不同发展上,如下表:

2.词汇

苗语词汇主要由单纯词与合成词组成,同时还有许多借词。就单纯词来说,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和多音节次之。如吃,苗族人称“农”,吃饭,苗语称“农力”;如喝,苗语称“互”,喝茶,苗语称“互记”。又如三十斤,苗语称“卜果刚”;一斤半,苗语称“阿刚腾”。走路,苗语称“会勾”;跑步,苗语称“几台”。苗语的合成词一般由词根和词缀结合而成,仿佛汉语的双字成词。许多苗族歌曲的体裁结构与汉民族歌曲相似,苗歌也是七字为一句,如汉民族歌曲一样,都是七字为一句,如这首苗语歌曲:

儒葵拍农尖五酬,必求狮子游已干;

糅壤连本叉婆到,斗比内卡延各埋。把它译成汉语,则为:

乖娇跳鼓犹狮舞,像舞狮子街上游;

青年美貌如花样,主客观看喜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