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边坡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为防止边坡失稳造成破坏,我国边坡常采用改变坡体几何形态、排水工程、挡墙、抗滑桩、拦石栅栏、坡面防护、植被防护、加筋土等技术提高边坡稳定性。这些方法具有经济实用等优点,在边坡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稳定效果欠佳、景观效果差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发明,上述边坡治理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发展,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1 边坡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1)边坡的破坏形式。边坡的变形破坏类型有多种,按其变形规模和范围分为坡体变形、边坡变形和坡面变形。
(2)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作用、降雨以及边坡的不合理设计、爆破、开挖或加载,大量生产生活用水的渗入等人为因素。
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21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的力学机制等的分析,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演化史进行分析,从而给出被评价边坡一个稳定性状况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的定性的说明和解释。
22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其中确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灰色系统评价法、可靠度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3 边坡加固方法及其应用
31 抗滑桩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它穿过滑体在滑床的一定深度处锚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抗滑桩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凭借桩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将滑坡体的推力传递到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利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来平衡滑坡体的推力。抗滑桩承受的外力,主要是桩后土体的滑坡推力,其次是桩前土体抗力。
32 锚杆加固在边坡中的应用
锚固是一种把受拉杆件埋入边坡剪切面以下,以增加剪切面上的摩阻效应,同时直接产生抵抗边坡移动的作用力,是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技术。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边坡,可使滑动岩体自重作用力均匀分布在边坡上,边坡坡面经预应力锚索(杆)与土层深部连成一体,最终形成可保持永久的边坡抗滑体。
33 预应力锚索加固方式的应用
(1)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
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防护,是把破碎松散岩体锚固在地层深部稳固的岩体上,通过施加预应力,使锚固范围内的软弱岩体挤压紧密,提高岩层间的正压力和摩阻力,阻止开裂松散岩移,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通过对部分坡体施加预应力锚索把坡体锚固于潜在滑移面下稳定的中微风化变质岩中,保持坡面状态深入坡体内部进行大范围加固。
(2)锚索的杆体结构
锚索由钢绞线、导向帽、架结环、波纹管、锚垫板及锚头等各部件组成,根据其受力状态可分为3段:锚固段,其作用是依靠浆体与周围岩土之间的摩阻力来提供锚固力;自由段,主要起传力作用,长度与破碎岩层或滑体厚度有关;张拉段,指锚头以外部分,为锚索张拉锁定施加预应力而预留的,张拉锁定后割断钢绞线。
(3)加固方案
首先必须保证边坡处治方案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根据边坡物质的物理力学指标,设计计算参数的取值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选取。根据边坡坡体的变形发展特点及边坡体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边坡治理方案的着重点是:在条件允许的地段减少边坡开挖,并对开挖面进行及时支护;在边坡开挖较陡的地段,应采取对边坡进行预加固,恢复开挖边坡的应力平衡;对整个防护加固地段,重点进行疏、排水设置,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4)施工工艺
钻孔。按设计孔口位置在脚手架上安装专用机座,将钻机与机座及脚手架固定好,复核孔口位置、方位和倾角,确认无误后,安上冲击器和钻头,接上风管即可开钻。钻孔结束后,复核孔深,并以高压风将孔内粉尘吹净,以织物或水泥袋纸塞好孔口备用。
锚索制作。锚索的设计长度是从钻孔的孔口算起的,钢绞线的总长应为锚索的设计长度(钻孔的实际长度)、框架梁厚度、千斤顶长度、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厚度以及张拉操作预留量的总长。
压力分散型锚索钢绞线采用厂家生产的无粘结型钢绞线,钢绞线截取以前,首先进行调直,要确保每一根钢绞线始终顺直,不扭不叉。量出锚索的设计长度和锚固段三个单元的长度,分别做出标记,在每单元的起点位置安装钢质承载体及挤压套,且锚索的端部安放导向帽,下锚时能够顺利入孔。
锚索安装。在向钻孔中安放锚索之前,要认真核对锚索的编号是否与钻孔编号一致,确认无误后,再以高压风清孔一次,即可着手安放锚索。要注意使锚索顺直用力均匀,不要左右摆动。注浆管与锚索同时安放从架线环的中心钢管内穿过,管口距离孔底30cm~50cm。
注浆。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先用压浆机将M40水泥净浆注入孔底,注浆压力为0.4MPa左右,当孔口出现溢浆且持续时间不少于2min后,方可停止注浆,且需二次补浆。
锚索框架。框架为C25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个完全受压构件,它把锚具的集中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岩面。因孔口岩面与锚索轴线不垂直,故框架有调整岩面受力方向的作用。框架必须连同HVM锚垫板及孔口波纹管、螺旋筋、注浆管一起现场浇筑。
锚索张拉。锚索在正式张拉前,应取30%的设计荷载,对其张拉1次~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钢绞线完全平直。考虑到地层松弛徐变等影响,预应力锚索超张拉吨位取设计荷载的10%,每一级荷载达到时要持荷不少于5min,最后一级持荷至观测位移稳定为止,记录拉力和锚头位移值,按设计要求进行锁定。张拉过程中,表读数及钢绞线伸长量应作详细记录,用荷载和钢绞线伸长量进行双控,保证锁定荷载的准确性。
封口注浆。张拉结束后,立即注入不小于M40级的水泥净浆封口。注浆至孔满溢出,拉出注浆管,边拉边注浆,以防形成空隙,孔中的空气经外锚墩预留气孔中排出。
外部保护。注浆封口后,从锚具量起,留30mm钢绞线,其余部分截去,在其外部覆盖厚度不小于50mm的与锚梁同标号的混凝土封头,以防锈蚀破坏。
(5)锚固系统的对比
由于粘结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锚杆上荷载的增大,在荷载传至固定长度最远端之前,在杆体与灌浆体或灌浆体与地层界面上就会发生粘结效应逐步弱化或脱开现象。
新型压力分散型锚固系统在同一个钻孔中安装几个单元锚杆,每个单元锚杆有自己的杆体、自由长度和锚固长度,而且承受的荷载也是通过各自的张拉千斤顶施加的,并通过预先的补偿张拉而使所有单元锚杆始终承受相同的荷载。采用新型压力分散型锚固系统,改善传统的岩土锚固方法,增强锚杆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陈祖煌.岩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7.
关键词: 边坡支护边坡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c)-0000-00
边坡是人工边坡和自然岸斜坡的统称,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环境。边坡处治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灾害防治工程,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环境较为恶劣的的西部地区,各类工程建设遇到的边坡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准确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既经济又安全的最优处治方案,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对汕头某住宅小区项目边坡支护和治理工作中的体会,通过在山地条件下的边坡支护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在山地和孤石多的地段进行边坡支护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一大型综合性住宅小区,小区的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1.7万,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场地三面环山,西南高东北低。需要治理的坡体陡峻,岩土性质变化大,孤石群体多;岩体中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走向和产状不很固定,部分存在大角度顺坡倾斜特点;岩土层中含水量不大但透水性好,遇暴雨易软化成砂土状泄流,形成小型泥石流和冲沟。
工程建设场区北、南、西三面环山,东面为国道,东部和中部区域较为平坦,属丘陵坡地,坡顶外植被繁茂。坡体和地基的岩土组成主要为花岗岩基岩,局部覆盖有坡积及山前冲(堆)积物。场地开阔平坦,标高为14.90-17.97m。边坡的长度约为200m,顶点高程范围为61.0 m -74.9m,平均70.0m,边坡坡脚拟建的道路高程为38.0m -43.0m,住宅楼的基坑底面高程为21.0m。其中路面以上的边坡高度为30-35 m,可允许的坡体放坡最小范围为14m,平均放坡允许范围为20m;路面至基坑底面的高度约为19m;基坑开挖深度为17.5m,边坡坡脚至基坑边线的距离约为18m-20m。边坡东段顶面有一个微波站及若干坟墓,限制了边坡的放坡范围。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房建勘察报告,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但因周边为高边坡体,且各栋建筑的标高高差较大,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二、边坡整体分析
1.外环道路以上为超高边坡(平均坡高30m),外环路以下为建筑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9m,即总体大边坡高度在50m左右。且受坡顶原有建筑限制,可利用的平均宽度仅为20m。
2.边坡治理范围内存在大量不能移除大量的孤石,孤石的存在同时给勘察带来干扰,为边坡和基坑治理支护设计带来难度和不确定因素;部分地段的岩体构造产状与坡面倾向为小角度同向相交,对边坡治理不利,需重点考察。
3.由于整体规划的高差需要消化,造成外环路以下的地下室开挖深度深大,且距离边坡坡脚较近,边坡治理后不能对地下室的结构形成过大压力,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
4.整体边坡,放坡范围小造成坡体陡峻,给边坡治理施工带来难度,同时也给坡面绿化带来难度,边坡设计时需前瞻性考虑这些要素。
三、处理方法
1. 修坡。以坡体顶面微波站的边线为界,保留坡顶原有道路,确定坡顶放坡边界,以外环路外侧边为底边,考虑小区市政管线位置和排洪沟的宽度确定坡底界线,并按10米为一级进行多级放坡,尽量保持现状边坡。每一级放坡段设置1.5m宽马道(平台),各个剖面的马道标高应尽量统一,以保证边坡立面美观,为坡面绿化创造条件。
2. 坡体防护。在坡面设置格构梁,间距约2×2m,在格构梁交点处设置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坡脚附近),锚索长约24-30 m,φ150,入射角25-30度,锚杆长约12-18m,φ130,入射角15-20度。在部分下滑力较大处需设置挡土桩。
3. 基坑支护。采用直径1200@2000的灌注桩,并依据楼板位置设置多排锚索与土钉,预应力锚索长约16m ,间距2000,φ150,入射角20度,锚杆长约10-12m,φ110,入射角15度。
4. 坡面绿化。若坡面较为陡峭,则需采用爬藤植物,并在马道上预留种植槽;如坡面平缓,则在格构梁间喷种植被。
5. 基坑边线外移至楼梯外边线处。
四、结语
在边坡支护过程中,应根据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合理的选择边坡的支护方式。同时应注意与周围关联性项目的处理方式,在施工中通过两者之间的标高和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衔接,保证了整个边坡的稳定。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边坡绿化也显得更加重要,在边坡支护后期的绿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边坡的景观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林本海、刘玉树,筏板基础选型和设计方法研讨,建筑结构,1999年第12期。
2.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2007;
3.刘阳花,新型支护结构在边坡治理中应用[J], 岩土工程界,2007(05):63-65
4.崔政权,边坡工程理论与实际发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作者简介:许敏:女,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读工程硕士,汕头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工程师、讲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long-term development. Slope excavation is very common in our daily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disaster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slope disaster in Huanglugou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plan, and proposes the safeguard measures and benefit analysis. Finally,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suggestions on slope treatment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is type of project.
关键词: 边坡灾害;边坡治理设计;效益;方案探讨
Key words: slope disaster;slope treatment design;benefit;scheme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U41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63-03
0 引言
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黄楼沟西距晋源区政府约11km。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姚村镇黄楼沟枣杜路(枣元头―杜里坪),地理坐标东经112°21′52.27″,北纬37°41′50.28″。随着黄楼沟的清太徐抗日红色景区成为晋源区重点旅游区项目,该路段是黄楼沟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在持续的降雨下,极有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严重威胁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现枣杜路黑石头梁段崩塌隐患点处上部常有落石滚落到道路上堵塞公路,且上方还会有石块滑落的可能,在持续的降雨下,该地段极有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1-2],威胁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崩塌继续发展,保证道路的安全通行,必须对该处崩塌进行应急治理。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1.1 工程地质条件
晋源区姚村镇黄楼沟所处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该村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沿姚村镇黄楼沟枣杜路两侧基岩陡坎分布。陡坎顶部海拔最高约1100m,底部最低约1040m,最大相对高差约60m。项目区位于上古生界二B系地层内,新生界地层不规则散布于山顶地带以及沟谷之中。据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分析,地层特征如下:
二叠系(P)山西组(P1s):主要分布于项目区东部,为一套陆相及过渡相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灰白色细~粗粒石英杂砂岩组成。砂岩分布于山体中部和顶部,各厚2m。
1.2 水文地质条件
黄楼沟区域内无河流发育,仅有季节性排洪冲沟发育,冲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除雨季汇集冲沟洪水外,平时干涸无水,冲沟洪水由西北向东南排出,向东南方向汇入汾河。该地区主要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其水性较好[3]。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顺坡体倾斜方向运移到支沟,再流入涧河,最后汇入汾河。
2 黄楼沟边坡设计
2.1 边坡灾害概况及形成原因
黄楼沟崩塌平面投影东西平均长约96m,南北厚度1-2m,崩塌体高度约60m,崩塌体总量约10000m3,该崩塌属小型崩塌(图1)。
坡体下临道路。坡体砂岩与泥岩互层,砂岩突出,悬于泥岩之上,泥岩风化严重,岩体结构疏松,多处已脱离母体。
灾害区边坡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并伴有滑坡发生[4],山体岩石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或地震应力的驱动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母体向下滑落形成崩塌灾害。坡体自身由软硬相间的粉砂岩与砂岩组成,由于二者抗风化能力不同,粉砂岩的风化剥蚀速度远大于砂岩,因此,经过较长的地史时期,砂岩底部将形成凹腔,随着凹腔的不断增长,上部砂岩在失去支撑的情况下,将会坍塌,进而形成崩塌地质灾害。人为因素包括在道路的修建过程中,地下采空、水库 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工程建设中对坡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挖,从而导致坡体应力的重新分布。由于下滑力超过了坡体自身应力调整极限,便出现了向下的垮落,形成地质灾害[5]。另外当地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也极大的引发了边坡灾害的产生。
2.2 边坡治理设计方案
2.2.1 格构工程
对平台下部的斜坡坡面采用格构护坡工程。首先对自然坡面进行清坡,清除坡面危石、松土,填补凹坑等,坡率控制在1:1.00。采用浆砌片石在坡面构筑框架,进行格构护坡。格构形式为正菱形,边长4m,浆砌石宽0.5m,坡内嵌深0.3m,露出地表0.4m,水泥标号为M10。各边与水平面呈45°交角。在框架周界做浆砌片石镶边加固。在基岩发育部分,可以不进行此项工程。格构梁采用C25砼现场浇筑,浇筑时以每片框架为一单元,整体浇灌,一次完成。每片格构梁10.0m,两片格构梁之间设置2cm伸缩缝,内填浸沥青麻筋。格构梁每间隔一定距离应设置变形缝,变形缝竖向布置,间隔距离一般10m左右(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变形缝宽度以20mm左右为宜,缝中填塞沥青麻筋[6]。格构梁水平间距为2m,垂直间距2m,格构梁外表面要进行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格构梁内砌筑MU30毛石,厚度与格构梁同厚,且表面勾虎皮缝处理。
本项工程约清方5625m3。挖方600m3。浆砌石1350 m3。
2.2.2 拦挡工程
在坡_修筑浆砌片石重力挡土墙。挡土墙全高1.5m,其中埋深0.5m,出露地表高度1m。墙顶部宽0.8m,底部宽约1.4m,墙体内外两侧的斜率分别为1:0.2,与1:0.6。全长95m。挡墙顶部砼压顶。边坡挡土墙顶部标高916.96m,挡土墙基底埋深≥2m,挡土墙墙背处布设反滤层,底部加毛石基础:泄水孔采用PVC-U管,直径为110mm,水平间距为3m,行距为1.5m,排水管进入土层内30cm处;在坡顶1.5m处设置栏杆。
本项工程约挖方145m3,浆砌石230m3。
2.2.3 锚杆工程
锚杆钻孔直径150mm,水平间距2m,垂直间距2m,锚杆长度可分为10m、15m、20m;插入锚杆时应将灌浆管同时放至钻孔底部,锚杆端头留长为450mm、90°~100°的弯头以便与格构梁钢筋笼搭接。钻孔定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锚杆偏斜率不应大于3%,钻孔应保证干作业;锚杆采用一次注浆,应保证注浆饱满,必要时进行补给浆, 注浆材料采用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0.5。
2.2.4 绿化工程
在格构内种植草籽,约4500m2。
2.3 效益分析
对该地区边坡治理中的方案进行施工,将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不尽相同,他们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经济效益
地灾治理工程实质上就是对灾害防治工程,防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和减轻正在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防灾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由减灾效益。
减灾经济效益:晋源区姚村镇黄楼沟崩塌地质灾害威胁不仅对来往黄楼沟枣杜公路车辆人身安全,而且随着清太徐抗日红色景区成为我区重点旅游区项目,对兴坪村村民收入带来直接影响。
2.3.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以保障来往黄楼沟枣杜公路车辆人身安全,使人们有一个安心、稳定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农村和谐发展。其次,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安定团结、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目标发展,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3.3 环境效益
本项目实施以后,不仅坡体植被得到恢复,增加防风固沙能力,提高土壤的含蓄水能力,减弱地表水侵蚀强度[7],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小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改善区内生态环境质量,重塑生态良性循环,美化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生态系统承载力,使人民有一个安心、稳定的生活环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合考虑,据此方案对边坡进行治理,可以消除灾害隐患,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服务。同时对方案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此方案对晋源区姚村镇崩塌灾害综合治理效果最佳。这个方案能更好地保护自然景观,与灾害点周围景观协调一致,降低治理过程中的难度,大大减小投资费用、节省开支。
3.2 建议
①工前应做好坡顶、坡面、坡底的人工修整及排水处理;退台及坡脚部分应分层打夯,使其较为坚实。
②本项目的绿化景观方案尽量以简洁自然的绿化形式,达到融入灾害点周围自然环境的景观效果,并在绿化物种的选择,边坡植被恢复方案上尽量采用工程造价最省,后期养护最少,景观效果最优的优化组合,绿化物种应尽量以本土植物为主且物种不要过于单一。
③施工过程中应当结合目前节约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的大形势。
④治理工程竣工后,仍需在极端天气加强巡视。
参考文献:
[1]邓钦.滑坡的防治理论与实践[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6(1):50-54.
[2]冯晓,王路,肖盛燮.三峡库区高陡边坡崩塌机理分析与治理研究[J].路基工程,2012(2):69-73.
[3]何子明,尹振华.谈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4(8).
[4]李玉銮.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3):67-69.
[5]陈新明.滑坡产生的原理和治理措施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4,12(7).
关键词:矿区边坡治理、绿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土石方,矿区开采范围越来越大,深度也越来越深,边坡的高度和坡度也越来越大,危险也越来越大,矿区开采后遗留下的矿坑和边坡需要治理,被破坏了的自然绿化需要恢复,存在的危险需要排除。
一、 边坡治理
边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矿区,它们的地形地貌、矿石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特殊地质条件都不相同,开采的方法也不相同。治理要根据该矿区的断层、层理、节理、裂隙、褶皱、溶洞和破碎带情况,有针对性治理。
下面主要以连云港地区的矿区谈谈边坡治理。连云港矿区主要以片麻岩为主,岩石硬度和强度较高,破碎带和裂隙发育不是发达,矿区开采深度和坡度都较大。
边坡危石和碎石的清理
边坡危石和碎石的清理工作是一项危险工作,开工放线前,必须要做清理工作。
危石清理:危石有悬浮和半悬浮两种情况,它们受到外界力量(风、雨、震动)扰动时会随时塌落,对施工和周边物体构成威胁最大。对危石排除应有专项处理和安全保护方案,即:机械清理和浅孔爆破的方法。并划出危险隔离区。
碎石清理:碎石也有悬浮和半悬浮两种情况,它们受到外界力量(风、雨、震动)扰动时会随时坠落,对施工和周边物体构成较大威胁。由于碎石的体积较小,清理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会清理不干净,存在隐患,要求清理人员仔细检查,不留隐患。
裂隙和破碎带治理
裂隙治理:裂隙是否需要治理要看裂隙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发育情况,如果裂隙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会产生岩石整体滑坡,则必须治理,治理的方法也取决于岩体的体量和滑坡的可能性,由于裂隙极易进水,受雨水冲刷或冻融,易使裂隙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岩体会产生滑坡的危险,那么就要对裂隙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灌入胶凝材料密闭,防止雨水侵入,必要时配合锚杆锚固的加固方法。否则要爆破清除。
破碎带治理:破碎带一般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矿区地质条件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是爆破造成的。破碎带是否需要治理同样要看是否产生塌落危险。如果有塌落危险就必须处理,处理方法是锚杆锚固加外部钢筋网和胶凝材料密闭的方法或特殊柔性材料防护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需绿化矿区)。如果无塌落危险则可不处理。
二、边坡敷土和绿化
边坡绿化看似简单,但也是一种复杂的问题。爆破形成的边坡往往是一些光滑的岩石面,边坡角度较大,就拿连云港旗台矿区来说(见
下图)
最大坡高约110 m。开挖成7级碎落台,每级台高15m左右,台宽8左右m,各级边坡角度最大处达到74°,最小角度在67°,要在这样的直立和光滑坡面特殊条件下种植绿化,谈何容易,难度太大。首先要解决边坡岩石上的敷土问题,其次是绿化种植问题。
坡面敷土
由于爆破边坡岩石光滑,几乎垂直,要在其上直接敷土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采取一种能使种植土敷着于坡面的方法。即:植筋、挂网,增加土的附着力。
植筋:为了便于挂网,在岩石上人工凿孔,植入钢筋。密度要根据敷土的厚度和粘度计算确定。
挂网:植筋完成后,将镀锌铁丝网或化纤织网挂上,敷于岩石坡面上。网的层数和网孔的目数要根据敷土的要求选择。
坡面敷土:网敷设完成后,开始敷土。由于坡面直立,需用机械分几次喷涂上去。根据机械的使用要求,土必须过筛。由于种植土的附着力较差,则应使用黄粘土加营养液和肥料配置种植土。
坡面绿化
坡面绿化也是一个难题。一般以藤类植物结合当地的野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因为当地的野生草本和灌木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赖旱和抗风能力强。藤类植物有利于将野生草本和灌木连片,增强坡面绿化防暴雨能力,同时减少坡面敷土的流失。
三、台面层覆土和绿化
台面层的覆土和绿化,要根据景观的需要和当地的雨涝、干旱情况设计。
台面层覆土:台面层的覆土深度和坡度要根据种植的苗木确定。台面层沿坡面底部应设置截水沟,采用有组织排水,防止坡面有暴雨时产生大量水冲刷,造成覆土流失。
台面层绿化:台面层绿化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要求种植,既要美观又要抗风耐寒。
四、绿化的养护
关键词: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专业的治理人员进行重点整治以外,居住在临近边坡地区的居民应平时就做好预防工作,在边坡地区开挖排水沟,将地表水以及雨水及时的排出,并且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以便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自救。随着时代的发展,滑坡灾害治理的途径越来越多,实用性也越来越大,但这些成功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因此滑坡治理工作需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的应对灾害,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防治方法的强化需要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利用新时期的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率、更简易的治理操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边坡低质灾害治理的现状
对于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必须要能够遵循着“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因此,必须要对边坡地质灾害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为基础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治理技术都逐渐的出现,而预应力锚索技术则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处理时,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要能够实行一些预加固工程,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灾害的产生,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要先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开挖,或者要能够在加固的同时进行开挖,这样可以避免在灾害发生后的整治。其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小锚孔来进行注浆,这样能够对边坡的滑动带进行加固,这种防治的技术十分的方便,并且工作的强度也很低,具有很强的机械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并且利用这种技术属于主动向着边坡进行加固,具有很大的先进性。
二、滑坡原因分析
边坡地质滑坡具体可以根据坡体体积、滑动速度、滑坡规模等标准分为多种,每一种出现的地区、发生原因、规模等都会有所不同。其中较为常见的滑坡主要有崩坡积层滑坡、基岩滑坡、膨胀土滑坡,划分标准主要是岩石性质和组成物质。在进行滑坡灾害治理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的滑坡进行分析,才能够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
1、崩坡积层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比较经常发生在山麓地带,灾害发生的范围较小,但由于滑落岩石的速度较快、突发性强,因此在发生时一般不容易避开。滑坡的地貌为圈椅状,岩石裂痕等发育都比较完整。在滑坡发生后,坡面发生的变化较大,会出现明显的推移。滑坡发生时如遇到大量降雨还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产生更大范围的破坏。
2、基岩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发生规模较大,横向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米,纵向能够达到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基岩滑坡的滑动速度较慢,如果滑动过程中受到抗滑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进入休眠状态。基岩滑坡在发生之前或发生初期不容易被人所察觉,又因为其发生规模大,因此一旦发生则会影响巨大,并且造成较大程度的人力物力损失。通常基岩滑坡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地下水改道、泉水枯竭,此类问题会对居民的日常用水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理,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和植被的供水。
3、膨胀土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出现在丘陵地区或阶地区,一般会在某个地带较为密集。膨胀土边坡土质在潮湿时粘性很强,但遇上干燥天气则容易过于干燥从而导致龟裂,破裂的缝隙影响了土体本身的整体性,因此在遇到雨天时,雨水很容易灌入到缝隙中,使得土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变大。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发生滑坡或坍塌。膨胀土滑坡发生时滑动较为缓慢,因此一般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三、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按照其原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排、削、填、挡、固五大类,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组合综合治理。排:排水,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适用于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密切关系的滑坡。削:削方减载,适用于正在滑动或可能滑动的滑坡,一般布置在滑体的顶部、后部,其原理是减小滑体的滑力。填:回填压脚,适用于前缘滑面较缓的推移式滑坡和前缘有平缓段的索引式滑坡。挡:通过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支拦挡工程来挡住土、岩体的滑动。固:采用锚杆、锚索、格构、喷射混凝土、注浆、植草、防护网等各种方法对滑体进行加固。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治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混凝土喷射加固法
对于一些边坡地质灾害的表面问题的处理,可以利用混凝土喷射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及时的对岩土体进行封闭,并且能够避免岩土体的潮湿与风化,有效的提升了其强度。并且喷射混凝土还可以与锚杆相互结合使用,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比较容易风化、以及强度较低的岩石边坡。对于一些节理发育、风化严重以及易受自然力的影响以及一些局部的小型坍塌的岩石边坡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还有就是爆破施工后,存在的一些比较薄的岩石边坡,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应用在外部景观要求比较高的边坡。目前开发的喷混植生技术是一种绿色混凝土,可以达到锚固与绿化的双重效果,得到广泛的应用。
2、自然坡率法
自然坡率法主要是指控制边坡的高度以及坡度,以此来进行边坡灾害的防治,利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对边坡的整体进行加固,便能够达到自身的稳定,同时这种方式的施工也十分的简便,成本非常低。坡率具有一定的允许值,并且对于坡率主要是根据相应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来确定。
3、抗滑桩法
抗滑桩法主要是指在滑床一定深度的地方进行锚固的穿越滑体构筑物,能够将上部的滑坡推力传递到滑床,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滑体的抗滑能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滑坡的稳定性。抗滑桩具有很多的种类,针对不同的类型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其刚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刚性桩以及弹性桩,根据材料则是可以分为混凝土、木材以及钢材等。
4、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对边坡进行加固,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浆液利用管道注入到相应的裂缝中,并且这样能够将一些碎裂的岩石进行加固,将岩石逐渐的加固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岩石的强度,并且能够缓解地下水通道中减少地下水的破坏性。但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注浆之前,必须要对边坡的特性、形状以及深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周密的分析,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注浆的管道能够在最有利位置进行工作,另外注浆加固法工艺十分的简单,应用的设备也很少,能够有效的形成一些封水帷幕。
5、锚杆(索)加固法
锚杆(索)加固法主要是将一些不稳定的岩石体以及结构固定在稳定的岩石层中,这样能够使他们之间相互连接,因此来形成传递的拉力,锚杆(索)加固法主要是应用在各种岩土边坡以及岩石上,其中加固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锚杆(索)的结构、施工的技术以及质量等,锚杆(索)的结构主要是包括承压板、锚具以及支挡结构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锚杆(索)一般和格构、挡土墙、抗滑桩等组合使用。
6、挡土墙法
对于一些由松散岩石和土方构成的滑体,可以利用挡土墙法来进行处理,并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小型的滑坡,同时也能够应用在大型的滑坡的处理中。其主要的作用便是要依赖本身的结构强度以及重量来阻止滑坡的下滑力,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效果,要能够科学的选择挡土墙的位置,一般来说,主要是设置在相应的边坡的边角以及前缘的位置,其中的主要结构是悬臂式、重力式以及锚杆式等。
7、柔性防护网
对于柔性防护网来说,主要是以高强度的柔性网为主要的部分,并且是利用拦截以及覆盖的方式来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属于一种新型的防护结构系统。边坡的柔性防护网主要是利用防护的功能、结构的形式以及作用等方式进行主动以及被动的防护,主动的柔性防护主要是利用锚杆以及相关的张拉绳施加张力给钢绳网,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破碎岩石坍塌、滚落现象。利用柔性防护网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是能够充分的利用柔性材料的防冲击力性能,同时柔性材料具有很大的铺展能力,广泛适用于各种高切岩石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
8、钢花管注浆
钢花管注浆主要是利用钢花管来进行注浆,可以将相关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之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在边坡岩土体的性能以及指标,从而来增强抗滑能力,并且钢管在相应的边坡之中还能够提升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这种方法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相应的岩土体的性质,这样能够有效的应用到节理发育的边坡。
9、生物工程法
通过生物工程方法来治理的措施主要有铺草皮护坡法、液压喷播种草技术、沟穴种植法、浆砌片石的骨架法等。
9.1草皮护坡
铺设草皮来护坡是指人工培育草坪,把草皮运送到坡面,按照要求重新铺设,使得边坡很快形成草坪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各种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特点是形成草坪的速度快、时间短、功效快,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该法后期的管理养护工作比较困难,草坪成活率较低很容易被冲走。
9.2液压喷播种草技术。
通过液压来喷播植草的方法是指把草种、保水剂、木纤维、粘合剂、染色剂、肥料等跟水混合后通过喷播机喷到目的区域从而建设草坪的绿化技术,喷出的悬浊液含有草种且有很强附着力,喷射不重复不遗漏,能够均匀喷播草种,在保湿条件下,草种可以快速发芽成长为草坪。该方法是一种高质量、高速度的现代化绿色技术,其具有质量高、适用范围广、造价低、防护性好等优点,该方法适用于土质的边坡。
9.3沟穴种植法。
在沟穴内种植植被是人工在边坡挖穴、挖沟种植藤木、灌木等,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防护技术。该方法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但是植被种子容易被冲走,成活率较低。
9.4植生带绿化法。
该技术通过机械设备根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肥料、草种和保水剂按照一定密度种植在可降解无纺布或者其他的材料上,通过机器针刺和滚压来进行复合定位,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格的产品。
9.5浆砌片石框架法。
浆砌片石作为坡面的骨架可以保护植被,通过与铺草皮、土工格室、栽植苗木、喷播植草等方法结合形成护坡技术。根据浆砌片石的不同形状可分为拱形、方格形和人字形。该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稳性效果好,但是容易受到坡面和坡度的影响,景观和生态效果比较差、成本也比较高。
9.6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植草。
通过在边坡上面浇筑钢筋混凝土,进而形成框架,在框架内植草的方法同浆砌片石的护坡方法相似,区别在于该法具有更好的加固作用,适用于各种边坡,定性较好、见效快,缺点是绿化的层次比较单调、成本较高。
结束语
边坡地质灾害在各种工程中是很常见的,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边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各不相同,对其治理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治理方法,为实际工程中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以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禄,张燕.陇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