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叶障目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思考,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效益
农民在春天面对土地都要做一下盘算,为一年的劳作做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名教师,在踏上课堂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时,也要做好精心的盘算.
1. 想一想要准备什么
我认为除了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自己. 在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上,课前,我还是要先问问自己,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与这个内容相关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还要让学生了解多少. 比如,教学数对时,我想生活中有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学生知道多少,于是我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对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上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些认识,还有知道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于是我上网查阅了这些知识,了解了GPS定位原理及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它们其实都是数对的其他表达方式.教学“年、月、日”时,我知道了关于太阳历的产生,大月、小月背后的故事,阳历与阴历的区别(农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阳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 这种学习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而这些知识我会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给学生,它们丰富了我们自身,丰富了我们的学生,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我想这也应是教学相长吧.
2. 想一想怎样开始
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因为好的开始的确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也常为一堂怎样开始煞费苦心. 我认为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唤醒学生,也能激发教师自己的情绪,进而直接点燃整个课堂. 导入的方式很多,但我认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眼睛,更要抓住学生的心.
在上“观察的范围”一课时,让学生们看图猜谜语(一名学生被一片叶子遮住了眼睛),学生猜到是“一叶障目”,师出示完整的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师追问:一叶障目,真的不见泰山吗?我们试一试. 这样的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导入里蕴含了本节内容的本质,可称为“独具匠心”式. 还有 “蛙声一片”式,也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上“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小时候有没有拆玩具的经历啊?学生说有,还有学生说前两天我还拆了一个呢. 我接着说:我小时候不仅拆过玩具,还拆过闹钟呢,而且在重新装好后,还有个惊喜的发现,多了两螺丝. 学生大笑. 我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拆东西——正方体. 而同样一堂课,在给王汝新老师备课时,大家提出了很多导入的方式,如表现纸箱制作过程的视频,实物折叠蛋糕盒,手工模型的制作,最后定在了正方体沙包的制作过程上,我觉得既生活又贴切. 而在这么多的导入方式取舍的过程中,就是对这堂课的一步步深入的理解.
3. 想一想,如何处理
(1)将错就错
(2)节外生枝
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在学生们刚刚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一个平时很少言语的学生小声说道,“老师,我有个发现.”“你说吧.”“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都不是3的倍数,它们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这个发现有点突然,当时我想了想,好像是对的,但又不敢确定,我可以说“很好,这个问题我们课下再研究一下吧,” 但我还是决定当堂研究一下,因为这名学生很少发言,很少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一次对她来说很重要.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她的发现吧”. 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说,“好像真是对的啊.”“真了不起.”片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后来我还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们竟然拓展到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这个意外,占用了一些课堂时间,但我觉得是超值的. 不仅让那名学生自信满满,还让全班加深了对3的倍数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啊. 正像华应龙老师说的那样,课堂上的差错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不管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如此.
二、方法,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根基
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方法,是数学的根基.
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一课时,课的最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大小不一,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在纸上画出小明家的平面图(长、宽数据已给). 学生经过合作测量和计算,总共耗时10多分钟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先选比例尺,然后画图,再修改;有的小组先画再计算比例尺,方法多样. 之后又用了近10分钟,对每个小组的作品和方法做了集体点评. 这一问题就占了半节课的时间,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觉得给予了学生思想和方法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才是有根基的课堂.
三、文化,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灵魂
我承认我们的婚姻过于平淡,生活简单枯燥。所以,我时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特别是嫌老公缺乏生活激情。和老公结婚8年来,他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职位也没有升迁。我感觉自己嫁给他有点亏了,图他什么呢?于是,对他也就更缺乏耐心了,我会因为一件小事和他大吵大闹。他倒是好,不是不理我,就是卷起铺盖跑到办公室去,常常几天都不回来。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我们生活上的定律,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没有想到竟然有人为他找上门。
我真的没有想到他居然还有这一手,这不,那个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女人竟然给我打来电话,要和我谈谈。我起初很惊愕,直到她说明来意,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沉默是对我的挑衅。我一下子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好在姐妹们给我出了主意:“她有什么资格来和你谈他?应该趁机羞辱她一下,让她死了那条心。“可是,真的见到她,特别是听了她的一番话,我才感觉到,我真的不够理解男人,尤其是我的老公。其实他的无言是一种大度的表现,他的平淡是因为拒绝时下的浮躁,他的不动声色其实是怕进一步伤害我……这一切,真的让我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临了,她才说:“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些,是看到你的男人对你仍然有感情,我是真心喜欢他的,可是他总是回避我,也让我感觉到比较奇怪,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现在见到你,才知道其实你真的不够了解他。”一席话仿佛针一样深深刺痛我。我原本是要给她点颜色看看的,没有想到的是,反而被她上了一课。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我不仅没有羞辱她,反而从内心感谢她。是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男人。
平夫以为:夫妻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很多女人不了解这一点,动不动由着性子,结果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丈夫,很可能自己也是首当其冲,尤其是遇到某些本来立场就不够坚定的男人,当他在自己家里得不到安慰的时候,一旦遇到某些善解人意的女人,可能就会发生不该发生的故事。
女人还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经常骂自己男人没出息。心情绝对可以理解,但是做法绝对欠妥。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男人女人压力都很大。女人寄希望于男人来改变家庭和女人的命运,本无可厚非,但需要量力而行。须知,这个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外有天,世上不只是你的一个男人是男人,还有无数男人。你的男人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优秀。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男人和男人的事业。能够给你带来好运也不要欣喜若狂,同样,只能给你带来平淡生活的,你也得享用。这才是人生,才是生活的真谛。
女人还要学会理解自己的男人,给他一定的空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能产生美,保持距离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多女人都把男人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恨不得别在裤腰带上,于是常常用显微镜样的目光来挑毛病,结果是越挑越多,浑身都是毛病。更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男人,当初你决定把自己一生都托付给这个男人的时候,一定有你的理由,同样,他今天的一切肯定有值得你欣赏的东西。男人是脆弱的,女人则天生就是做母亲的料。所以,不要等到别的女人来欣赏他了,认识到他的好。如果你还没有反应过来,那绝对就危险了。
关键词:阅读理解题命题原则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英语试题始终是分值最高的一个题型,在整套考题中的权重关系不言而喻。随着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不但在阅读速度而且在理解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题更多地强调对阅读速度,知识面和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扫除影响阅读能力的障碍
1、完善自己的“图式”知识,这包括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了解,丰富自己的英语词汇量;了解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掌握英语单词的构词知识等。
2、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养成默读和用英语思维的方式,阅读时出声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会影响阅读理解的速度。其次,阅读时尽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要用目光进行扫描,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禁止用笔指着单词,这同样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再者,有的学生“回视”现象太严重,重读一个词、短语、句子,不仅影响读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文的意义。应逐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3、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正确的解题思路应是:题干――阅读解题――再阅读――再解题。首先,快速浏览题干要求,带着问题迅速阅读;然后,细读并一一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思路对应用文尤为重要。
二、把握阅读理解部分的命题原则
1、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读懂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包括信函、书刊和杂志上的文章。
2、根据所读材料,考生能理解具体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测生词词义并进行推断等能力。
3、所涉及的体裁包括:科普类、新闻报道类、广告类、故事类、文化类、历史类、社会类、地理类、人物传记类。体裁主要为:说明文(与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绍)、论说文(书刊和杂志上的时文)、应用文(信函)。
4、试题的基本类型:阅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主旨大意题;②细节理节题;③猜测词义或语义题;④推理判断题。
5、试题形式:选择题。
三、培养解题技巧
1、主旨题:主旨大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或局部段落的概括能力。这种题型具体分类如下:(1)目的型。常见题干为:What’s the purpose of…?解答此种题时务必要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读者对象。(2)标题型。其题干主要为: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此种题型的解答应该注意:①标题要具有概括性;②标题要新颖;③标题要简洁。(3)主旨型(main idea)。其题干常为: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或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做这种题时,务必要做到所选答案不能失之偏颇、一叶障目或具有武断性,必须能够概括全文。
以上三种题型都是对文章综合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抓住文章的主题句是关键。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先亮明观点而后再加以论述,所以,文章和段落的首句尤为重要。阅读时必须抓住文中的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
2、推理判断。此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弦外之音”的把握能力。考生要站在作者的立场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切忌根据自己的观点或社会经验去揣测。这种题型常见的题干为: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或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
3、猜测词义。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为了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首先要考虑到生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能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或具体的语境去揣测该词的含义或寻找相应的指代;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4、细节理解。细节理解题是阅读理解题中的基础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的具体事例、数字、情节、人物等的理解。有关细节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但无论其形式怎样变化,立足点都应是:从文章中找出相应词句作为证据,弄清细节,获取准确信息。
【关键词】新闻摄影;摄影专题;表现力
在新闻进入读图时代之后,新闻摄影专题越来越成为报刊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系列有着内在联系的图片经过梳理、编辑、排版等有机组织,连贯有序地直观展示事件,使内容变得深刻、真实、生动,不仅可以增强媒体的趣味性、吸引力,还可以让读者快速而深刻地了解所要表达的信息,新闻摄影专题越来越多地受到读者关注和媒体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专题的制作过程中和新闻摄影专题的发展方向探索上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但是近年来,在媒体新闻摄影专题中,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停留在表面,表现出无意识表达、个人化倾向明显、言之无物、玩弄技巧,甚至是无病等缺陷,缺乏新闻摄影专题的基本表现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新闻摄影专题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笔者在这里简要谈谈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一、新闻摄影专题切忌大而全的主题
专题指的是针对特定对象而特别整理制作的作品集中展示,它的核心点就在一个“专”字。新闻专题摄影,就是要通过新闻图片的融合,使新闻事件变得有中心、有延伸、有深度,使其视觉冲击力更强,能表达出更多思想、内容,更深刻地挖掘反映事件的内容和内涵。专题摄影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阐述一个主题,做到比较全面、深入地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真实地反映事件的本质,因而,其表现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具体的,从头至尾构成了连续的、有变化、有发展的完整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有着中心的思想。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摄影专题的主题选择一定要是具体的,落实在小事件上、具体人物上和实践表现上,以小切入为主,从小的角度揭示大事件的具体侧面。而当前的媒体中,很大部分的新闻摄影专题,在主题选择上过于粗放,看似全面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事物,但是却陷于主题不明确,停留于表面,内容空大浮夸,不能落到实处的问题中,看起来威武雄壮,但无血无肉,像一个无肌肉的大胖子。好的新闻专题摄影主题应该是在一定新闻背景下所发生的生动形象的故事、事件或者社会现象。
二、细节故事链的衔接要充分,剪辑要适当
新闻专题摄影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也是一个专题成功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它可以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或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具体到一个事件上,主题应该最具象征性,也是最深刻的部分,新闻摄影专题应当凸显出来的就是这种瞬间,让人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是目前,大多数新闻摄影专题,片面追求高大上,做一些大而化之的内容,并未抓住主题细节,使内容浮于表面,呈现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况,失去了新闻摄影专题中所应把握的最生动元素,忽视了真实的细节东西,让新闻摄影专题变得肤浅。同时,在新闻摄影专题中,故事性是摄影专题的重要链条。照片之间没有血肉联系,当然支离破碎,因此,摄影师应当做优秀的剪辑师,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做最优化的剪辑,根据环节进行最佳组织,使故事性更强,作品的感染力、影响力最大化发挥出来。在选择好拍摄专题的主题之后,要做好采访和文字记录的准备,为专题拍摄创造便利的条件,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预想思路,进行有步骤的拍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完善拍摄思路,以便更好地抓取画面,拍摄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拍摄过程中,要多看、多问、多想、多拍,选择最佳的位置、光线和角度,并注意捕捉瞬间,找到鲜活的真实的瞬间。在照片的选择中,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在专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所侧重,都要有要表达的思想,做到为专题的主题服务,故事有连续性、衔接性,但又不造成堆积。同时照片在展示中要有重点,在编排上图片的大小和位置都要有特别的安排。在文字的说明中要突出主题,总说明要完整、深刻、全面,表述整个专题的事件、背景和意义等重要内容,单个图片的说明要介绍清楚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在总说明与各个单独说明之间,应有分工协作,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使整个专题显得全面生动,意义深刻。
三、流动的摄影定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里,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许多孩子宁可每天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电视,却不肯用20分钟的时间来读书;许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孩子居然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书……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着的深思。
近两年的低段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收效明显。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从长远来看,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在小学低段就开始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时常针对教材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完《春到梅花山》一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和的词《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梅花的品质和精神。正如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言:如果把教材比做树叶,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将学生的阅读局限于课本;而要一叶知秋,以教材为依据,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汲取文化养料。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段教学中就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课标》中也提到: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度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教师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①指读,动唇,不出声。②指读,不动唇,不出声。③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当然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把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讲给学生听,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与书为友,与生同读应当成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有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长期以往,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3、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要尽量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语文活动”课定为阅读指导课,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四、家庭氛围,保障阅读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有统一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内的阅读指导和在校有限的阅读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所以课外阅读更多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监督。因此,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以专题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听读”也是“阅读”。
低段小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一是识字量很少;二是阅读技能还未很好地掌握。我们这时可以多让学生“听”书。事实上,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要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以听的方式早“读”书、多“读”书。
2、带孩子去书店。
我们要建议家长时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最好是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书店,刚开始看不看书、买不买书都不重要,只是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置身于知识的殿堂,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时间一长,孩子一定会被那种氛围所感染,进而喜欢书、喜欢读书。
3、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为了避免学生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和推荐相关读物,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二千字,但掌握不够熟练,还需借助拼音来阅读。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这时候,可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没图画、没拼音的短小故事。另外,推荐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低年级学生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
4、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要在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还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一节书柜、一个抽屉均可),每月增添一本新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有空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五、坚持阅读,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