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折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折纸技术己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因为,很难想像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
我在网上和折纸书上看过很多折纸的东西,都特别漂亮和巧妙,折的好,材料也好。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常用的彩纸,彩色打印纸,还有双面彩色的“折纸”,带晕色的“折纸”,比如折牵牛花,晕色的“折纸”能在光线上提供更多的立体感,还有网眼类的“折纸”,有用纤维织成的布类折纸,性能与纸相同。但是所表现出来的质地上感受和传统的纸质是有明显区别的,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各种特性的纸张折出来的颇受人们喜欢。
折纸的方法
首先应多看看折纸书或者上网查看,激发折纸的兴趣!在进行折纸制作之前先将所有的教程步骤浏览一遍,这样就不会漏掉步骤或是弄混步骤。
在最开始教折纸时是由简单到一点点变复杂。不要开始就尝试很难的折纸制作,先做一些容易一点的,没有很多步骤的,可以先练习各种简单的折法再稍加装饰就能完成一件作品(比如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可以变大山、可以变切开的西瓜、还可以变什么呢?很多……),培养孩子们也要这样,要循环渐进,一次比一次难一点。
首先准备时,我会找一节适合孩子年龄的折纸,然后折出范例,范例要大,配上几张范例那么大的纸,准备教课用,再准备材料,先裁出若干张纸,胶棒,彩笔,蜡笔,剪刀等,需要用的材料一一齐全。准备若干份小抹布,以备用。(或根据课程的需要)音乐,舒缓的音乐。
在开始折纸时,可以让孩子们根据折的主题自由发挥画上画(也可在折成之后装饰)。
1、用大的纸,建议开始时使用A4纸,必要时裁成正方形进行操作,等到熟练的时候就可以用喜欢的小一点的漂亮的纸啦。可以使用正反不同颜色的纸,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确认作品的内外。
2、要求每折一步都要使劲压折痕,折痕要制作的非常明显,用指尖在折叠处来回划几次。
3、确保所有的折叠都正确,如果折叠有误,那最后的作品就往往不对称或是很别扭。
4、折成后加以装饰。
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 “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对儿童的好处
儿童通过折纸,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十指连心”,通过动手,开发了大脑,使大脑得到了开发和锻炼,使大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折纸讲究对称,可以培养孩子的对称性,折纸需要耐心,可以锻炼儿童的耐心,折纸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就可以培养儿童的立体感。折纸可以折出许多物品来,可以举一反三,会折飞机,就会想到折火箭,折飞船等等,可以培养儿童创造性。
我特别喜欢在网上看到的这一段话:把一张纸对折51次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对折51次。那么,它有多高?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对折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可是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这段话对我深有感触。
在开始的时候,我遇到过很多小困难,没有什么完整的套路,在园领导、李老师、赫老师一直的支持帮助下,我的小宝贝粉丝们渴望学习的期望和我不断的摸索着。终于一次比一次进步。
我从教折纸将近四年了,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从最开始的害羞,到现在的进步,我有成就感!我还珍藏着一些毕业班孩子们送我的折纸小礼物!
我的身边,一直都有帮助我,鼓励我的老师。是的,我如此幸运,在这样的一直本着漂浮不定的年华里,我找寻并得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敬爱的园长,亲爱的老师,还有可爱的宝贝们!、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着小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狗头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看懂示意图。
活动难点:看着示意图进行折纸。
活动准备:正方形纸人手一张,图纸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方式导入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幼儿回答)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着狗头)
2、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动画图示,让幼儿仔细观察第一步,请幼儿讲述。(正方形变成 “倒三角形”)。
2、幼儿看第二、第三步骤图,请幼儿说一说,并请三名幼儿上台将第一、二、三步骤折出来。(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改正)
3、观看第四、第五步骤示意图,请幼儿讲解并示范折。
三、出示第一至第五示意图,请幼儿回忆并排好。
1、老师把折纸的每一步都画成了图画,请你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好。
2、再次观看动画。
四、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给每张桌子上提供一套示意图,请幼儿相互学习折狗。
五、评价幼儿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注意边和边整齐、折线平整。
延伸:
要: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幼儿学习折纸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耐心等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幼儿;折纸活动;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1-01
折纸活动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幼儿在折纸活动中能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教育,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纸鹤》一课来谈三点:
一、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做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一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在《千纸鹤》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如《飞机》,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一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欢笑声中不成形的《千纸鹤》在他们稚嫩的小手中折来折去,一会儿头朝下,一会儿翅膀没了,一会儿尾巴没了,就这样天真的孩子们满脸充满喜悦,信心十足的完成了不同形状的《千纸鹤》,教师给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给了评价,孩子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了。在这次的折纸活动中,幼儿从原来“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中走出来了,体会到了我也能行,我也会了。
幼儿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而这种兴趣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可见: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幼儿的心里,在观察了解和分析中知道幼儿的需要,知道他们想怎样学习?那么,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老师发现以后再督促解决。
二、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
相互交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让他们相互交流,包括师幼,幼儿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商量,在冲突和对抗中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在《千纸鹤》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解决它,也许你没法完成的你的好朋友就能帮你,你现在就去找你的好朋友吧”,幼儿很开心的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幼儿会争先恐后的说,此时老师要耐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并给予评价性的语言,如:你们真聪明,你们是最棒的。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幼儿就会相互观察、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并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
三、耐心等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9-02
折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它以其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等优势在民间广为流传。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以幼儿做做玩玩的形式出现,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和可操作,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合,易被幼儿喜爱和接受,在折叠新形象的过程中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开拓视野;折纸教学中进行图形变化和组合的训练,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幼儿右脑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从而愉悦幼儿的身心。在折纸教学中如何让传统的折纸教学成为幼儿自主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开放、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主动探究,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价值,为幼儿实现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情感氛围
3-6岁幼儿在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才会自主、大胆地去探究。教师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展开自己想要的形象,能够与同伴进行体验交流,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创造。
(1)营造幼儿自主探究的折纸活动环境
“环境即教育”,在活动室里挂上许多色彩艳丽的彩纸折成的小兔、小鸟等,用彩纸剪贴、折叠组成主题墙内容,让幼儿参观一些折纸作品,从而对折纸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创设幼儿自主探究的折纸活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看图例折纸的机会,墙面张贴一些折纸的步骤图,提供一些手工纸,同时也提供造型美观、折叠工整的成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看一看、拆一拆、折一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示范,只有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相互的交流。当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了某件作品,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主动探索的乐趣。
(3)尊重幼儿自主探究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幼儿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表现也各尽不同,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及评价:对于能力强、完成动作快的幼儿,教师从创新的角度给予启迪,促使其再创新;对于能力相对弱,动作缓慢的幼儿,教师则积极引导,鼓励其独立完成作品。
二、采用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指导策略
(1)折纸教学的游戏化设计策略
把折纸活动当作一个练习的过程,更当作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充分发挥折纸游戏的自主特点和玩的特性,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体验和快乐情感,满足幼儿玩的乐趣,并积极培养幼儿玩的天性,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教学语言趣味化
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往往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急于折下一步。结果完成的成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纸技巧。
如:在折“坐垫”时,幼儿把握不住中心的位置。于是教师富有童趣的告诉他们:“现在有4个角宝宝到中心点去做客,请小朋友在送宝宝做客时要看仔细,不要送到别人家,也别送在半路上。”幼儿带着游戏的心情开始认真地折叠。所以,只要教师提醒他们“送客人到家了吗?”幼儿便会主动检查边与角是否对整齐。
教学形式儿歌化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幼儿的喜爱。折纸教学中,涉及许多折叠符号,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儿歌,让幼儿迅速准确地认识符号,引导幼儿轻松体验折纸过程。
如:在折纸活动《花蘑菇》中,教师以儿歌“三个角,挤中间,边盖角,真友好,翻个跟斗做游戏,两边一拉在一起”形象生动的介绍了折纸步骤,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了折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自主化
认识折纸符号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是陌生和枯燥的,因此以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认识各类符号,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过程中轻松地认识理解各种折叠符号。
如:折纸《小纸变魔术》,出示折纸的基本符号,如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做腹背运动,出示符号,幼儿做左体转运动,用形象的动作表示折纸的不同方法或不同方向,幼儿认识理解了折叠符号,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各种图谱,引导幼儿在掌握各种折叠符号后,主动探索折纸步骤,在体验操作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2)折纸教学的多元化整合策略
折纸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的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和兴趣。由于折纸表现题材丰富,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折纸的体验、展示的舞台。尝试折纸教学融入其它学科,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使幼儿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德国幼儿园学什么?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们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如何分辨花草植物;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圣诞节,这是最令人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砸峄竦门当炊奖的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什么?
1.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2.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