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85分)
1.
(5分)按拼音写汉字
tóng
zǐ
cǎi
yào
jiǎ
dǎo
mù
tóng
gē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读音节,填空,组句子。
Dong
gua
qie
zi
shen
me
yi
yang
________和________有________不________?
3.
(3分)写出反义词
害处—________
暂时—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
4.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和谐
②安慰
5.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商议:
②脱身:
6.
(12分)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________自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横溢
重见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泪________眶
________
________其来
________
________长辞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神鸟
寒暄
包袱
8.
(3分)写出反义词
埋怨—________
生气—________
逃荒—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组词
埋________
理________
摇________
遥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婉转
②寒暄
11.
(5分)抄写词语
摇篮
猎人
古松
12.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来来________
口干________
13.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清澈________
看着________
14.
(3分)查字典
“婉”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5.
(5分)扩句
泉水流
16.
(5分)缩句
孩子痛得哇哇直哭。
17.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18.
(6分)照样子,写一写。
①磕磕绊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热乎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9.
(3分)想一想,填一填。
一位________
一把________
一座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2分)
20.
(5分)
读课文《神鸟》,说说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故事?
21.
(7分)阅读理解
有一只蜗牛,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
然而,它算计了一下,悲观地发现,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寿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换了一个角色,自言自语道,“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
“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进行之中。”这只蜗牛继续自言自语道:“如果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坚持着向大海行进了四分只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只一的大海——对于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够了。
于是,这只蜗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乐观________丧失________
(2)“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的“见识”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借出事物,扩大见闻
B、见闻,见识。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8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2分)
20-1、
[关键字]多媒体运用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就变得越来越多样,这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运用多媒体,直接导入新课法。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直接出示课堂教学的内容,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到“课伊始,意已名”。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海伦.凯勒》时,海伦有坎坷的人生经历,在她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她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坚强,而这些感人事迹可以在学生的心理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教师可以在开课时,直接出示海伦的个人简介,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第一映像,让学生可以直接去感受海伦的个人魅力,为课文深层次的剖析奠定了“思想基础”,学生也明确了在学习中要感受海伦的可贵的精神,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2、运用多媒体,讲故事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讲故事导入新课,突出了情趣性,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热情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去。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时,孙悟空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多媒体出示这个故事,让学生来猜猜这是《西游记》中的那一段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其中的主要人物,感受孙悟空的善于识妖,善于降妖,勇敢机智,感受白骨精的奸诈狡猾、贪婪本性。这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分析人物特点时就表现地非常积极,乐于与别人交流。
3、运用多媒体,直观图片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在导课时可以把课文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时,对于没见过石钟乳石笋的学生来说,要感悟双龙洞内洞的奇特和颜色各异,有一些难度,教师在导课时可以出示双龙洞的图片,让学生先欣赏双龙洞的独特景色,让学生对石笋和石钟乳有初步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很轻松想象它们的形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可以在导课时播放《长江》的专题片和歌曲,片中音形并茂,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长江的气势磅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力量无穷。学生在特定地氛围中感受到长江——这母亲河的无私奉献,这为诗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去理解长江的母亲情怀和无穷的力量。
5、运用多媒体,激趣比较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导入。学生可以通过旧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对比,更能突出教学目标,使学生记忆犹新,也培养了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麋鹿》时,可在导课时,先出示梅花鹿的照片,让学生来说说它的外形特点,然后出示麋鹿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再通过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来加深理解麋鹿外形的独特之处,学生只要抓住麋鹿的“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它的角总是朝向前方这一特点,就能很容易区分麋鹿和其他鹿类。这样,在导入环节,学生就已经看到了、学到了麋鹿的外型独一无二,很容易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6、运用多媒体,切入导入法。
切入导入法就是抓住教材的某一重点和难点单刀直入导入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课题出示导入,这样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强烈愿望;可以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切入,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可以多媒体出示课文重点段落切入,直奔重难点,实行“变序式”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从课后问题切入,在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索,启发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但采用哪种方法切入导入,都要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7、运用多媒体,复习旧知导入法。
复习旧知导入法,是大多数教师喜欢的导入方法。巴甫洛夫曾说:“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复习学过的知识和内容,就可以开启新知识的窗户,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拓展,只要找到新旧知识的交点,旧知识的复习就可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了。如教学《墨梅》这首古诗时,可以导课时,多媒体出示学生学过的关于梅花的诗句,让学生来吟诵,并说说你从中读出了梅花的那些精神,让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新诗句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诉,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语文课堂就会越来越精彩,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 教学环节层面的整合
1. 加强联系,落实整体定位下的分析
受认识事物规律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语文相关知识点,师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但分析之后如果不能回归整体,甚至忽略整体的存在,知识间就会割裂,从而影响整体效果。整合,就是要在整体定位下,加强这些被分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确定各个部分的合适的分析程度。这样的课堂就会有适度感和推进感。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中,围绕“审美认识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条主线,设定了“课前谈话,铺垫认识美”“复习导入,建整体印象”“理解特点,体会外在美”“感悟品性,发现理趣美”“诵读文字,感受喜爱情”“比较阅读,提升认识美”等五个板块,既突出教学重点板块,又层层推进,既实现了前后之间的板块整合,又有利于板块内部逐次推进的整合处理。
2. 融会贯通,实现某个时间段的整合
发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往往会受时间段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段里,如果能够及时处理不同部分的相关信息,就有助于整合发现,学习的收获会更大,如果还能注重不同部分相关信息的融会贯通,整合的学习效果则会更理想。这样的课堂就会有紧凑感和融通感。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跟踪台风的卫星》第一课时教学中,出示这样一组词语:“暴跳如雷 谈笑风生 惊慌 自豪 泄气”,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准确;接着要求学生试着读出词语所表示的情绪的变化,并在读的过程中简单说说为什么要那样读;然后再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并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谁在什么情况下的情绪。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在读熟词语和相应段落的同时激发体验,又在比较读的过程中灵活地理解了五个词语,词、文互通,相得益彰。
3. 纳新吐故,时代转型中的文化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介不断出现,信息文化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这些新的气息、新的元素纳入教学实践中,与传统课程精华融合为一体,也是语文教学整合的应有之义。这样的课堂会有时代感。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词典查询“歌谣”的意思,通过听歌谣来体会“音韵”的意思,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查询“荆草”,图文并茂地理解,通过观看百度视频片断来感受“莲花落”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在信息社会查询词语的实践能力。
二、 不同梯度范围的整合
1. 整合作为一种思想方法
语文课程作为具有综合性的分科课程,不同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千丝万缕的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合理念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环节层面,它必须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整合理念,而不是简单相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需要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需要整体考虑,联系整合,相互促进;预设与生成、实施与评价、听说与读写需要作用整合,协调一致,密不可分。遇到诸如此类的对立矛盾或多种教学要素时,就需要用整合理念来和谐地统领融合。
2. 开展学期课程整合研讨
一个学期的开始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节点,既是上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开端,我们不能囿于制订简单的教学计划和提前备课,而应该围绕课程整合展开研讨活动,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构建整合意义上的语文课程实施规划。首先,应充分认识到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提升整合水平的时机,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规划,以弥补一线教师微观思维、就具体内容谈具体内容的不足,从而增强课程意识和统筹意识。同时,从学校层面上来看,教师群体虽然分工协作,但需要进行教师间的衔接对话,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晰认识到本校的语文课程整体构建,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整体定位,明白怎样团结协作、把握各自的阶段重点才会更有成效,其中,教研组长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3. 以生为本构建整合信源
人的生命是物质、精神、文化和信息的生命整体,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然而,即使是在小学阶段,分科课程众多,且由众多的教师分别任教,每个年段,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一般来说,每个班会有四五十名学生,所以,极易形成师生之间的割裂、课程之间的割裂、教师之间的割裂、家校之间的割裂、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割裂,进而造成学生人格的割裂。要想避免割裂,就必须充分发现和共享学生身上的信源,整合贯通,语文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例如,通过搜集学生不同方面、不同时间的典型材料或者过程记录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特别是如果能够建成信息丰富的网络电子档案,方便各类教育人员和家长、学生自己在异时异地进行信源的共享共建,这无疑立体地展现了几近完整的学生个体,运用整合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更趋科学和理想。
三、 淡化学科结构的整合
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淡化语文学科自身结构的结果,是语文作为分科课程高度综合化的需要。虽然仍然表现出语文性这一基本特点,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更显突出,既是一种学科具体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下属于语文课程的、尚未独立的课程形态,在充分的联系和整合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准确定位,把握其特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拿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来看,五年级下册的《节约用水》,既有调查研究的内容,还有“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抢答”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把它们孤立地进行知识教学,而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穿行,既要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研究方案,还要在真实的、开放的实践中突出强调一些与语文紧密相关的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角度独特,构思新颖,通过描写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提问题的月下交谈,表现了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抒发了热爱月下美景的思想感情。描写美景,创设情境,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描写形象,童趣盎然,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二;扣题引诗,扩大容量,是本文写作特色之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过,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也非容易的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多角度的拓展,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欣赏、朗读、想象、吟诵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与月色融为一体,沐浴在月光的清辉里,体验散文视角下美好的月夜意境,创生出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郾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第2自然段。
2?郾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郾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诗韵,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郾师: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诵一诵,一人一句。
2?郾揭题,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领会词义
1?郾明确自学要求。
(1)完成“三读”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理解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弄懂关键词语。
2?郾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理解部分词义:
清辉(qīnɡ huī):多指月亮发出的淡雅清纯的光辉。
剪影(jiǎn yǐnɡ):本义是把纸剪成人头、人体的轮廓形象,也比喻描写出的轮廓。
凝望(nínɡ wànɡ):注目远望。
清幽旷远(qīnɡ yōu kuànɡ yuǎn):四个字表达清亮、僻静、宽阔、久远四层意思,十分凝练,概括地写出诗句所表现的气氛。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不花时间考虑或思索,马上作出反应,形容说话做事敏捷。
绘声绘色(huì shēnɡ huì sè):绘,指描绘。形容叙述和描写生动逼真。
云絮(yún xù):一条一条的云朵,像絮片一样。形容云很轻、很淡,像轻轻的面纱。
封锁(fēnɡ suǒ):(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3?郾存疑,随堂待解。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1?郾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了月亮?除了写月亮外,还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郾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逻辑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在江轮甲板上见到的月亮美景。
第二段(第3~20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共同赏月时的愉快交谈。
第三段(第21自然段)写“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美好的回味。
(其中第2逻辑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第3~13自然段与第14~20自然段两个部分,这样全文也可以分为4个逻辑段。)
四、描字、临字、抄词
镀 喻 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走进“江中月”
1?郾在“我”的眼中,月夜的江上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江中月”)
2?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夜江上美景,在乐声中,范读第1段。
3?郾指名朗读。
4?郾领会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月亮出来——江面和江两岸的景色——概括)
5?郾再次读文,联系下列词语在脑海中想象一幅画面:
(1)月亮 吐洒 清浑
(2)月亮 洒落 长江
(江面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3)月光 镀 银色花边
6?郾再次读文,按照上述顺序,练习口头描述月夜江上景色并听写。
三、吟诵“诗中月”
过渡:正当“我”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我”和小外甥在共同赏月的过程中谈了些什么?
1?郾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小外甥比赛背诗?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
2?郾分一分,他们“我一句你一句”对背了几次?同桌分角色朗读。
3?郾想一想,从“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中,你们体会到小外甥有什么特点?(机灵、聪明,平日里好学才会有积累。)
4?郾多媒体投示情境,师生合作对背。
5?郾引导:是呀,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诗中月。只有这些诗词里有月亮吗?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板书“诗中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扩大阅读积累。)
6?郾学生交流课前的诗词准备,分组对背。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还问“我”月亮像什么。
7?郾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为什么?请画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外甥爱幻想,想象力丰富。)
8?郾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畅想“心中月”
过渡: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板书“心中月”。欣赏投示配乐月色图,激起美好回忆。)
1?郾你可以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动笔写一写,画一画。
2?郾学生交流。
3?郾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4?郾“我”在甲板上会展开怎样的幻想呢?
五、激情总结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与画面中,再一次领略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有感情地诵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