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免疫功能; 哮喘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综合疾病中的一种,在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具有多发性。小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病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阻碍[1-2]。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的主要成分是多核苷酸和多肽类的物质,可以对儿童的免疫力进行控制[3]。本院对4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有患儿在X线等检查后确诊,完全符合哮喘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呼吸困难、喘息或者咳嗽等临床表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43例患儿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5.83±3.37)岁;对照组43例患儿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6.04±3.9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的对症支持、抗感染等方面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由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即复可托,批号为20071003)进行治疗,2 mg/次,隔日1次,睡前温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分别在患儿治疗前、后时抽取静脉血液对IgM、IgA、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有显著改善,肺部中细湿音以及喘鸣音完全消失或者有显著改善。(2)有效: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喘息、咳嗽等有改善,肺部中细湿音以及喘鸣音有改善。(3)无效: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未改善甚或加重,肺部中细湿音以及喘鸣音未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前、后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的IgA以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占20%~40%,经常是6岁以下的患儿容易发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由于病程较长,在临床中的治愈较难。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发病原因[4-5]。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患儿上、下呼吸道反复的感染,而呼吸道反复的感染又会进一步的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使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是治疗和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最主要的方法[6]。

脾氨肽冻干粉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是从健康的、新鲜的动物脾脏中所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是多核苷酸和多肽类的复合物,含有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和氨基酸因子。其具有将某一特定的供体免疫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受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球蛋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结合能力,促进淋巴因子和感染素的释放和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调节辅T细胞的功能,使细胞分泌的白介素-6、白介素-2、干扰素-γ增加,导致体内的淋巴细胞发生转化,使单核吞噬系统的活性被激活,提高患儿呼吸道感染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7-8]。研究发现,在临床中使用脾氨肽冻干粉对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失衡的情况,增强患儿的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情况。

研究表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可以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功能紊乱,纠正患儿的免疫失衡情况,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增加抗病的能力,降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是治疗和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理想药物[9]。

脾氨肽冻干粉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中是安全有效的,因为脾氨肽冻干粉是口服类药物,和注射给药相比,在使用中较为方便,药物的依从性较好,并且在临床的治疗中没有发现明确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对控制和治疗儿童免疫力的较好药物,但是由于脾氨肽冻干粉的价格较高,其使用的范围受到限制[10]。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各专业及专题学术交流概述[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

[2]卢.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7,42(10):729.

[3] Cohen R,Just J,Koskas M,et al.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how should we investigate and treat?[J].Arch Pediatr,2005,12(2):183-190.

[4]王丽英,周其刚,张磊磊.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489-490.

[5]韩瑞珠,郝艳艳,侯安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0):736-737.

[6] Benetti G P,Illeni M T,Passera A,et al.Ex vivo evaluation of pidotimod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rzneimittel-Forschung,1994,44(12A):1503.

[7]胡伟,兰怡,焦丽,等.复可托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2):90-91.

[8]Binah O.Cytotoxic lymphocytes and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J].J Mol Cell Cardio,2002,34(9):1147-1161.

[9]叶德志.脾氨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哮喘6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75.

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针灸;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综述

研究发现在脾虚患者及动物模型的机体变化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功能均呈低下状态[1~12],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往往具有中医脾虚证的典型特征。

    

1 脾虚证与免疫功能低下的互为因果作用

    

现代免疫医学研究为脾虚证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检测指标已达到分子和细胞水平,将脾虚动物所见与临床资料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脾虚本质研究不断深入。实验表明[13~16],在脾虚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因子等功能皆低下,因此认为细胞免疫紊乱是中医脾虚证的一个重要表现。外周血总T细胞和辅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CD4 .CD8 比值异常。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脾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关系的初步观察表明,患者CD3 、CD4 降低,CD8 显著升高,Ts 处于高活性状态,TH .Ts 比例失调,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脾虚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均显著降低,而脾虚证病人进行PMN(中性白细胞)化学发生测定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脾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

    目前研究认为[17、18],肠粘膜固有层浆细胞是生成B细胞的前体,当脾虚时,浆细胞生成B细胞减少,导致B细胞产生的IgA与分泌成分SC结合率下降———SIgA局部合成率降低,造成肠道局部保护性免疫降低。故脾虚证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脾细胞DNA和IgM合成不足,脾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近年研究发现,缺乏B细胞的小鼠经免疫后,胃粘膜虽无IgA+B细

    胞存在,却仍可获得免疫保护;同时,胃粘膜出现较多的CD4 T细胞。因此认为上述保护机制无需抗体介导,而是受MHC-Ⅱ类抗原限制的CD4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发生作用。由此可以得出T细胞的表达情况直接影响SIgA的作用,则CD4 T细胞在SIgA介导的局部粘膜免疫反应中起到了粘膜免疫佐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出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五脏虚损的共同表现,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则出现气虚、阳虚的共同表现。因此,补“脾气”是治愈该证的治本之法。

 

2 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发挥途径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近年来从针灸学角度研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调节着机体的内在平衡,参与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探讨脾虚与该调节网络的整体关系,有助于揭示脾虚证免疫学变化的本质。目前普遍认为,中医的脾胃是一个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功能的综合单位。胃肠道屏障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机体的消化功能和免疫保护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胃肠道的保护功能着手来研究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揭示“脾旺不受邪”及“脾主运化”的重要途径,渴望从针灸学角度出发把脾虚证免疫学研究推向分子和基因水平[19]。有文献研究认为,肠道平滑肌功能的改变依赖于肠道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这一结论支持肠平滑肌功能受免疫系统调节的概念。它揭示针灸腧穴发挥作用,除目前一致认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以外,还可能直接通过免疫调节系统发挥作用,也为针灸具有双向性调节肠道平滑肌运动的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依据[20],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对细胞免疫与肠道运动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联系,针灸可能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调节作用。肠道和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人体以SIgA为主要抗体的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当抗原刺激其中之一时,可同时在另一淋巴组织产生相同的特异性SI-gA免疫反应,为脾虚证与肠道局部免疫提供了免疫学证据。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临床上以脾虚证为主的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常伴发免疫功能低下。同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常伴见消化功能的异常或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研究均显示了脾虚与免疫之间联系的存在。

3 针灸调节肠道局部免疫的途径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对针灸学科领域的研究,笔者发现,针灸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特别是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活性水平这一层面上的针对性研究更直接、更深入。而这些研究显示,针灸具有明确而可靠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数据。就脾虚泄泻的病理机制而言,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腹泻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即为“脾虚”所致,且有实验室研究支持[19,21,22,23]。现代医学认为小肠免疫是人体免疫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因此在以泄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中肠道免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胃经募穴为研究对象,又采用针刺结合雀啄灸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治疗手段,疗效显著。普遍指标为TH1 (或TH2 )、IL-2、IL-4、IL-6、TH-12活性、SIgA含量、双歧杆菌活性和MMC数量,改善肠道局部免疫状态有关。从免疫角度解释脾虚的科学内涵及腧穴对其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1)从外周免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个角度探讨针灸与脾虚证的相关性;(2)提供针灸特定穴能够补脾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数据;(3)从细胞分子水平确定特定穴对免疫的调节水平。这些研究促进了脾虚应“补脾气”、“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功能等理论指导下的针灸经络穴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针灸治疗脾虚病变的临床效果,同时也为针灸经络腧穴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肖 鸣.健脾药饼灸对脾虚证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甘肃中医,2000,(3):53.

[2]贾 勇,王巧民,戴海明.肠易激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2):60.

[3]陈 松,李家邦,李立新.脾虚证与益气健脾治疗对T、B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9.

[4]朗笑梅,王再谟.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49.

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的意义。方法 收集30例早产儿,留脐带血标记后进行分离、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脐血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结果培养前:CD3(60.32±5.67)%,CD4(2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 IgG(62.67±5.57)g/L,IgA(1.16±0.36)g/L,IgM(1.20±0.20)g/L。培养后分别为(70.32±5.71)%,(58.88±5.21)%,(26.43±4.08)%,(2.01±0.25)%,(70.65±5.61)g/L,(1.82±0.37)g/L, (1.80±0.23)g/L。t检验, P均

【关键词】早产儿 脐血 干细胞 免疫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还很不完善,早产儿更是如此。早产儿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皮肤表层薄嫩,脐部也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血清内补体含量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如何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脐带血是指新生婴儿脐带在被结扎后存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含有大量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免疫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 ,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1]。由此我们进行了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3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患者,男19例,女11例,胎龄28-34周,出生体重950-1995g,家属均签字同意接受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的研究。

1.2 方法

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消毒脐带侧,行脐静脉套管插管,脐带血借宫缩力及位差重力作用流入血袋内(内含ACD-B液),摇动混匀,直至无脐血流出为止。将采集的脐带血置于4~10℃冰箱中暂存。将采集所得单人份脐血50ml左右,于4h内,用1.077g/ml Ficoll-Hypaque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吸取界面层白细胞洗涤,用IMDM培养液(加入体积浓度为20%的类标准胎牛血清)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整至细胞浓度为2×108L-1。将调好浓度的细胞悬液置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每孔加入细胞混悬液1ml。将此培养体系置于37℃、体积浓度为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7~1d。每4d补充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检测扩增效率:细胞培养24,48,72h吹打混匀各孔细胞悬液,取适量悬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以只加培养液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计算细胞增殖率。细胞增殖率=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检查均在我院肿瘤研究所及检验中心进行。

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国进口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仪器型号为COULTEREPICSXL,试剂由法国免疫公司提供。IgG,IgA,IgM应用透射比浊法,采用日本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由上海玉兰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t检验比较差异性。

2 结果

2.1 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

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后较培养前升高(P

表1 T细胞亚群检测(%)(x±s)

2.2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比较

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后较培养前IgG,IgA,IgM均升高(P

表2 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 (x±s)

转贴于

3 讨论

早产儿一般未接触过子宫外环境的各种病原,也没有接触过食物蛋白等种类繁多的抗原性物质, 早产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中绝大部分为通过胎盘的母亲IgG,而自身IgG的合成能力低下,含量很少,而且出生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血循环量的逐渐增加,IgG的浓度迅速下降。早产儿白细胞的生产及储备都比较少,当患有感染及严重疾病时,白细胞消耗增加,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都可能明显降低。早产儿存在着生理性免疫低下,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皮肤表层薄嫩,很容易擦伤引发感染;脐部也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细菌容易在此处繁殖并进入血液;血清内补体含量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2]。

随着免疫生物分子学的开展,发现T淋巴细胞由于其功能和表面标志不同,分为6种不同的亚群,其中最重要的是诱导-辅T细胞(CD4)及杀伤性-抑制性T细胞(CD8)。CD4T细胞亚群能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巨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活化因子、趋化因子、淋巴毒素、皮肤反应因子等,使局部出现以单个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D8T细胞亚群通过分泌T细胞因子即TsF,抑制CD4细胞功能。正常情况下,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互相协调和制约,以形成适度的免疫应答,使之既能清除抗原性异物,又能不损伤机体组织。当CD4细胞功能低下或CD4/CD8低于正常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若CD4细胞功能增强、CD8细胞功能低下或CD4/CD8高于正常时,则机体易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引起过敏表现。所以在临床上经常检测患者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或CD4/CD8比值,以帮助疾病的诊断或发病机制的研究[3]。本研究中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前CD4,CD8均低下,且以CD4低下明显,CD4/CD8亦低下,显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低下的。另外CD4细胞还分泌很多因子,如:IL-2,4,5,6,其中IL-4可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IgG,IgA,IgM等[2]。当CD4功能低下时,IL-4分泌也减少,则抗体IgG,IgA,IgM生成减少,所以早产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并引起病情反复。

虽然每个婴儿脐带中只有少量的血,但这些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免疫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 ,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且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4]。通过自体移植可以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本研究显示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可定向培养免疫体系,改善免疫功能,为干细胞移植作好准备。

参 考 文 献

[1] Qiu L, Meagher R., Herzig R.H, et al. Ex vivo expansion of CD34+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in a defined serum-free medium (QBSF-60) with early effect cytokines[J]. J. Hematotherapy & Stem Cell Res, 1999, 8(6): 609-618.

[2] 董永绥.儿科免疫学.特异性免疫和小儿特点[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9.

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早产儿;极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极早产儿共27例,,入选标准为胎龄≤32w,无遗传代谢病、无血液病家族史、无免疫抑制性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其中男21例,女6例,平均出生体重1284±41 g,平均胎龄29±7w,入院平均年龄2.9±1.4h。患儿出生时情况: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的共24例,占88.8%;宫内感染、新生儿肺炎22例,占81.4%;颅内出血3例,占11.1%,肺出血2例,占7.4%;新生儿窒息16例占59.2%,其中重度窒息5例,占18.5%,轻度窒息11例,40.7%。另以一般早产儿(胎龄>32w,体重2.0kg以上)及足月儿各20例作对照。

2.方法

以上病例患儿在入院后1小时内立即采集静脉血1ml至于干EDTA管内,均匀摇动,采集前均无发热、寒战等现象,血培养均阴性,未曾使用呼吸机、抗生素、止血敏等干预治疗。标本采集后在常温下1小时内送实验室检查。

结果

表1 3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的比较

表2 极早产儿与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

上述表格提示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差异存在。而早产儿与极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存在。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极早产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与一般早产儿及足月儿均明显低下,而极早产儿与早产儿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三者均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三者间免疫功能的差异,这与临床上极早产儿较一般早产儿及足月儿容易出现感染相对应。

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差异,考虑与多因素有关:①目前认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考虑与生后未接触抗原,尚未建立免疫应答有关,而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较足月儿差,细胞免疫、抗原提呈细胞功能等均较足月儿差,故而由于反应性低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低于足月儿[1]。②人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活化、作用等过程均需各项细胞因子的协助,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而早产儿的炎症相关因子分泌水平低于正常新生儿,即使是在病原体刺激的情况下也不能很快的做出反应。③早产儿的娩出多为各种感染、发育欠佳因素引起,且常合并窒息、出血等各种围产期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儿免疫系统的激活,但因早产儿炎性反应低下,常出现不反应或白细胞计数下降等表现,但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

对于极早产儿,免疫功能更为低下。Kulwant等通过发现患儿B淋巴细胞的TACI, BCMA, and BAFF-R等表达量明显低于足月儿及一般的早产儿,因此极早产儿的肿瘤细胞因子功能也明显低下[3];另Nupponen I等对发生肺透明薄膜病(RDS)的极早产儿研究还发现RDS尚可下调免疫细胞的受体密度,并可椅子单核细胞的活化,使肺部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是全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4]。由此可见患儿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与各种治病因素均可导致患儿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

综上所述,临床上行血常规检测时应注意胎龄与检测结果间的关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不能按照一般早产儿的标准而行相关诊断。否则容易引起误诊漏诊等。目前研究尚有欠缺,如上述各项指标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的变化等尚未解决,这将在进一步研究中探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1~688

[2]焦路阳,唐成和.窒息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04~106

免疫功能低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牛大力多糖;环磷酰胺;荷瘤;免疫调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munoregulatory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of Niudali (NDLS) on immunosuppressed mice.Methods The models of immunosuppressed mice were established by treating with cyclophosphamide and tumor-bearing. Different doses of NDLS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to the mice. MTT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the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in abdominal activity was also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y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plaque forming cells.Results NDLS enhanced the function of macrophage, increase the amount of plaque forming cells, an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Conclusion NDLS can enhance the immunofunction of immunosuppressed mice.

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of Niudali; cyclophosphamide; tumor-bearing; immunoregulation

牛大力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以根入药,始载《花草药性备要》全年可采。以秋季挖根为佳。其性平,味甘,归肺、肾经。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能,药理研究表明其对实验小鼠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抗体及T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具有免疫调节作用[1]。但是对于牛大力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少有报道,本实验研究了牛大力多糖(NDLS)对环磷酰胺(Cy)和荷瘤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期为牛大力的开发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牛大力经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陈兴兴鉴定,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

1.2 试剂与仪器 (1)试剂:1640培养液、MTT、ConA均为Hyclone公司产品。Cy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产品。(2)仪器:DG3022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华东电子仪器厂;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5%CO2培养箱(WJ-3A),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1.3 动物 KIH种小白鼠50只,体重18~22 g,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

1.4 实验方法

1.4.1 分组及给药 KIH种小鼠5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DL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0 d。

1.4.2 造模[2] 于给药第4天 ip 60mg/kg Cy,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无菌条件下抽取接种7 d 小鼠的腹水,用灭菌生理盐水1:3稀释,接种小鼠足趾皮下,0.2 ml/只,于接种后第2天开始给药,10 d 后处死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1.4.3 抗体形成细胞(PFC)的测定[3~4] 采用溶血分光光度法,于给药第4天 ip 5%新鲜无菌绵羊红细胞(SRBC)悬液0.2 ml 进行免疫,末次给药后1 h 处死小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取1×107脾细胞悬液、1:10豚鼠血清和0.2% SRBC各1 ml 混匀,37 ℃ 水浴1 h,离心取上清,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60 nm 处测吸光度。

1.4.4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5] 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将同一组细胞悬液混合,调细胞浓度为5×106/ml,取150

μl 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并加入50 μl ConA(终浓度2 μg/ml),置37 ℃ 5% CO2培养箱培养48 h,弃上清,加MTT 10 μl 孵育4 h,每孔加酸化异丙醇100 μl,用酶标仪在570 nm 处测定吸光度。

1.4.5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无菌抽取荷瘤小鼠腹腔液,离心洗涤2次,用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至1.5×106/ml,于96孔板加细胞悬液200 μl,置37 ℃ 5% CO2培养箱过夜,取出,弃上清,每孔各加0.073%的中性红50 μl,继续培养30 min,弃中性红,用预温的PBS洗2次,再加细胞裂解剂,用酶标仪在540 nm 处测定吸光度。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方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T3方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以P

2 结果

2.1 牛大力多糖对Cy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PFC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牛大力多糖可明显提高Cy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无丝裂原的OD值、ConA的OD值和PFC的OD值,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详见表1。表1 牛大力多糖对Cy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PFC的影响

2.2 牛大力多糖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PFC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牛大力多糖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无丝裂原的OD值、ConA的OD值和PFC的OD值,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详见表2。表2 牛大力多糖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PFC的影响

2.3 牛大力多糖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牛大力多糖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详见表3。表3 牛大力多糖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影响

3 讨论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生率增高,而在肿瘤进行性生长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二者也互为因果[6]。

植物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疗效明确。Cy为较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对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肿瘤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器官萎缩。目前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利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本实验采用Cy和荷瘤的方法制备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实验成功复制了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表明,NDLS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的IgM抗体的生成,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NDLS对免疫抑制小鼠和由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低下的现象均有明显增强无丝裂原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的双向作用。

机体免疫状态失常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免疫功能抑制或紊乱,使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对其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可诱导免疫抑制细胞活化,进一步削弱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肿瘤患者多表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减弱。目前已知针对多种病毒、肿瘤的细胞免疫是机体的重要防御因素[7~8]。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面,此项研究为牛大力多糖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该药具有药源充足、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1):56.

[2] 戴伟娟,司瑞运,辛 勤,等.无花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23.

[3] 徐叔云,卞如廉,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28.

[4] 熊平原.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第2版.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

[5] 戴伟娟,索金良,林志彬.4-硒硫酸酯多糖体外给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26(2):83.

[6] Tsai JP, Chen HW, Cheng ML, et al. Analysis of host versus tumor interaction in cancer patients: opposing rol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2betal and interleukin26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 situ tumor immunity[J]. Imm unobiol.2005,210(9):66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