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生活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生活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补偿政策

一、调查背景

平潮镇全镇面积61.93平方公里,总人口7.98万,目前平均人均耕地0.7亩。近几年,平潮镇大量征用土地,兴办工业园区,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审计学院暑期赴南通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08年7月来到该镇,深入平潮镇镇政府、云台山村村委会以及农民家中,了解土地征用政策的施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走访农户时,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的实地调研方式,以问卷和访谈为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为96%。问卷主要涉及农民对土地被征用的意愿、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实行情况、失地农户被征地前后家庭收入情况等。

二、各方面基本情况

平潮镇2003年开始征用土地,所征土地93.75%是用于建设工业园区,6.25%用于建设公共事业。2003年-2007年约征地共5000亩。

(一)失地农民年龄

在调查的失地农民的年龄段为:在20-3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6.25%,30-4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1.875%,40-5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9.167%,50-60岁14.58%,60岁以上的站总人数的6.25%。

(二)征地补偿及安置情况

平潮镇自2003年开始工业园区建设以来,依法征用工业园区所需土地,对农民的补偿包括三大部分,即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及一次性青苗补偿费。

1.在2005年9月1日前,一次性青苗补偿费是直接一次性支付给被征田地农户,而其他两项补偿款则通过借款合同的形式,以村经济合作社的名义借给征地单位,按年支付资金使用费,标准是按1000斤/亩大米折价计算,大米价格随行就市,取每年11月中旬新米上市时当地贸易市场的平均价,实行下保底、上不封顶,即:当市场大米价格低于1.00-1.50元/斤时,按此价格计算;当大米价格高于此价格时,按市场实际价格计算。

2.2005年7月21日,《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此《办法》出台后,平潮镇各村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但大部分村民认为现行的大米折价的补偿方式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故目前该镇仍然采用大米折价的补偿方式。

(三)土地征用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平潮是一个经济强镇、工业重镇,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潮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平潮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批批工业项目落户平潮,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就业岗位数量逐年飚升,吸引了不少外来打工者。

平潮镇2003-2007年主要社会经济一览表单位:万元

注:外来人口不易统计,此数字为保守估计

来源:平潮镇镇政府

(四)失地农民的社保状况

平潮镇政府对全镇农民按自愿原则办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按上年度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30%缴纳,市镇两级补助3%。以2008年为例:市镇补助每位参保人员225.6元,个人缴752-2256元。

(五)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从下列平潮镇农民被征用土地前后所从事的工作对比图中可以了解到,被征地后,当地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务农人数由22.9%减少到3.13%。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由原先的66.67%上升到76.04%,但同时,出现了闲置劳动力,比重高达6.25%。

(六)农民对征地的态度

征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使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获益的过程。我们调查发现,有82.29%的人表示愿意自家土地被征用,6.25%表示不愿意,而11.46%的则表示要视补偿状况做决定。

三、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一)在此次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将多方面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了仔细的总结和归类,从中我们获取了较为详细的发展资料,为我们的课题论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在对多方面资料的查证对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补偿标准的上升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8年1月以来我国物价涨速明显加快。2008年1-6月份CPI同比上涨7.9%。在此大背景下,生活基本物资价格上涨过快,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生活压力加大。从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65.63%的农民收入上升,虽然表面上看并无收入下降现象,但同时在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68份(占投放问卷的97.5%)反映现阶段物价上涨过快,对基本生活产生了影响。尽管政府采取了增发低保人群社会保险金和失地农民救抚金的措施,但由于实际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了增发的幅度,百姓并不认可此措施。

2.政府在失地农民和新创企业两则关系上偏轻偏重,失地农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不明显。

近五年来通州市平潮镇累计投资5861万元,建成农村公路72.6公里,新建、维修农桥46座,新建防渗渠52公里,疏浚整治河道145公里,改造泵站33座,新增大型农业机械34台套。完成沿江公路46户近1万m2的拆迁和安置工作,保证重点工程实施。全力做好沿江公路、204国道改线等省级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备土等工作,该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这五年来,该镇取得的建设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但可以看出,平潮镇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偏向企业的问题,而对于农村农民的一些基础性设施建设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疏忽。对于涉及农民的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未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我们在对平潮镇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走访调查后发现,一部分农民觉得政府下一步应该做的是: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到切实加强落实好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从而让老百姓,尤其是失地农民切实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土地征用发展第二产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全镇走向镇富民也富。

3.闲置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

失地农民自身存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观念落后等问题,造成就业率偏低的现状。一方面,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和理财能力,到手的补偿款很容易在短期内用光,失地后生活就变得更加艰难。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是当前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03-2007年,平潮镇虽然大部分具有劳动能力或技能的农民能够找到就业岗位,但部分劳动技能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民,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在失地后,并未或很少得到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再加上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造成了“失地即失业”的后果。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强,存有“一补了之”的现象,缺乏对失地农民长远利益的倾注。

(二)建议:格给予经济补偿的政策,转而考虑CPI指数对农民基本生活的影响,参考多方面要素的价格涨幅来衡量对农民实行经济补偿的标准。目前CPI指数发展并不平稳,失地农民的生活成本在失去耕地之后随着物价上涨尤其是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产品的物价上涨正在发生着大幅度上升。而大米市场价格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而在考虑补偿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其他产品价格上涨对失地农民的影响。同时,加大对低收入失地农民家庭的补助力度。对于失去耕地后,家庭外出打工劳力较少的家庭,尤其是体弱多病的孤独老人,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一部分人的补助,对他们实行特别照顾,诸如实行较高标准的补偿,换言之,就是对这部分人补偿的金额应高于失地所造成的损失。而对于一般的失地农民而言,政府则需要对他们的补偿尽可能的等于失地说造成的损失,实现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别补偿。资金来源可从征地受益企业、税前列支捐助费,适当补偿失地农民因物价上涨的损益。

2.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体生活。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加快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努力实现“一村一清”。全面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农业基地建设。加强专业村建设,培育“一村一品”,巩固提升10个专业村的科研创新能力。政府可以督促征地受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失地的村、居委多办一些公益事业,以暗补的形式让失地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缓解失地农民与政府和征用受益企业之间的矛盾,构筑一方和谐。

3.通过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从而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我们了解到,有84%的失地农民迫切需要外出打工技能的培训,另外有16%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总体上看,目前平潮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缺乏,基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只有很少的农民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就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大多数都是靠出卖体力。因此,平潮镇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做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改进当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并尽早推出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将就业培训、就业咨询与职业介绍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培训。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

综上所述,必须将土地征用工作列入建设和谐生活关系的监督工作体系,提升行政人员的素质,真正做到规范和引导政府作为。在具体实施时,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等特征,应该采取较为通俗的宣传方法,如召开讲座,发放传单,张贴横幅等,此外还要注意到和农民的沟通,让农民切实理解土地征用政策和相关补偿标准。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农民土地征用问题都应得到充分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化区域,妥善解决土地征用问题,党政重视、行政推动是极为关键,而且这种重视不能浮于表面,应真正入村入户,关心失地农民。

四、调查体会

土地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因而土地征用政策自从实施以来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调研,笔者既走访了当地政府,获得第一手的宏观资料,又走进农户,深入农村,真正认识到了当地农村的现状。虽然土地征用政策在平潮镇实施得较为顺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通过这次调研,笔者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奉献给社会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肩头担子之重,脚下征途之远。相信在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之下,土地征用政策在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会更加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袁铖,《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1)

[2]丁蔚文,沈维农,《解决被征地农民生计的有益探索-南通开发区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J],《新华日报》,2003年7月

[3]廖小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周飞,倪绍祥,《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缺陷及其改革》[J],江海学刊,2004,(6)

[5]姚蕾,《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及对策》[J],兰州学刊,2005,(2)

[6]钱忠好,曲福田,《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J],中国农村经济,2004,(12)

[7]钱忠好,《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3,(10)

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探究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强化学生的心里活动调节效能,深化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其直接有效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一专题研究已成为了化学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由此,优质高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学论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化学学习内化为主观需求,将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坚持到底。在此,我从激发兴趣的角度,谈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通过化学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非智力因素。

首先,从人性美的角度,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苏联作家康·巴马斯托夫斯基所说: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中的话、梦,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滴水珠里的阳光或者船头的一声汽笛不就是这种刺激。兴趣的激发是平时师生相处的一种无意识的心灵交流的过程。

冬天里的问候、偶遇时的称呼、雨天的小伞、感冒时的热水、考试失败后的慰藉、网上QQ聊天、课堂上适时的鼓励、篮球场上共同PK的身影,等等,或许来自于生活上的关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理才能更好地得以贯彻。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在人性关怀的熏染下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从情感上亲近了老师,也从感性上亲近了他所教的学科——化学,以此种关系为基点,学习兴趣得以了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化学教学也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其次化学论文,从知性美的角度,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对于目前处在一个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而言,理性需求是他们对于教学的一种个性体现。他们需要友善的老师,但是他们更需要智慧的老师。由此,富有知性美的老师能更加长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A、提高化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表达方式的幽默性。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而幽默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兴奋区间,撞击平静的思维从而产生求学的欲望。例如:我对爱情化学反应类型的小结

(1)一见钟情型=化合反应 A+B=AB

(2)别人牵线型=催化反应 A+C+B=AB+C

(3)挖人墙角型=置换反应 A+BC=AB+C或A+BC=AC+B

(4)相互挖墙角型=复分解反应 AB+CD=AC+BD或AC+BD=AD+BC

(5)感情破裂型=分解反应 AB=A+B

如此特别而幽默的总结,能够缓解学生对于化学课单一的教学语言的审美疲劳,对大脑皮层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记忆的周期更长,程度更深刻。

B、提高化学老师的综合素养,关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通过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得好,动机就能够得到强化。例如:对于侯氏制碱法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讲了制作的过程,发明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还讲了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的三大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情怀。如此,将历史和化学结合在一起,渗透了德育教学,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化学论文,更加有力于学生对于本科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开发非智力因素。

首先、通过老师实验的演示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A、通过老师实验的误区设置,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对实验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而对于可能性的实验,设置实验误区却是更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促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悟,避免学生自己实验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这一实验中,可由数个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后,先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溶液配制过程,操作过程中动作适当放慢,这期间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实验操作,由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指出实验中错误操作,并根据实验原理推断错误操作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如何变化。最后由学生吸取演示学生的教训动手改进实验操作配置溶液。通过错误教学,从而达到深刻领会实验要点的目的。

B、通过趣味性实验演示,引发学习的乐趣,探索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实验的目的性太强,基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实验成为了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化学论文,如果抛开功利的因素,摈弃学习的目的,以娱乐的心态来面对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许所谓的实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演示“液体里的星光”的实验。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如此,这种有趣的实验,更能够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面对化学教学。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的模拟,诱发学生解读生活、创造生活的好奇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生活是课堂的外延,寻找生活与化学的契合点化学论文,通过化学实验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并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的又一指导原则。

A、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I铁锅生锈中就存在原电池的原理;用超强力油烟机洗涤剂洗涤油烟机;炒菜时加碘食盐要最晚放,是为了防止其中的碘的挥发;瓶胆水垢的去除也是碳酸钙与醋酸的复分解反应等。

B、关注来源于生活的简单魔术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鸡蛋入瓶现象、玻棒点火、江南春色。 一吹即燃的蜡烛、清水九变,等简易操作的魔术。

C、关注生活低碳原则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低碳生活是目前环保内容的一个重要主题,上海世博会也处处体现低碳节能意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1)烧97号汽油(2)烧饭先泡10分钟(3)看电视把电视机开暗一点(4)乘地铁上下班

总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和实验中,关注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能够在化学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一、树立低碳意识,创建低碳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创建一个优雅整洁、和谐文明而又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绿色环境能够熏陶人、愉悦人、感染人。我校图书馆为响应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制定了《图书馆卫生制度》《读者借阅规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发放《读者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共同行动起来,文明阅读,创建低碳图书馆。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不在图书馆内吃零食、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鼓励学生收集可乐瓶、废纸等可再利用资源,将它们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经济又环保。倡导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白天尽量做到采用自然光,在夏天尽量做到少开空调,多用自然风或电扇。节约使用图书馆电梯,平时,除运送图书外,尽量减少使用电梯次数或采取上楼用、下楼不用的办法来减少用电量。培养学生爱书、惜书的阅读习惯,在挑书时要做到轻拿轻翻,不在书上做题,不污损、剪裁、撕毁,要保持书刊的美好容颜,延长书刊使用寿命。在图书馆墙壁上张贴环保标语,如:“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绿色之行,始于足下”等,引导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养成你丢我捡护家园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图书馆的角落专门设立“绿色书架”,上面陈列有关环保与健康的书籍,供师生阅览,培养学生环保与健康意识。开展“过低碳生活,做阳光学子”的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来关心校园、爱护校园,减少个人的“碳足迹”,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低碳的绿色校园。

二、合理配置书刊,开发二次文献[1]

在文献的采购上,我校进行合理的成本预决算,把选书权交给广大师生,发放《读者调查表》,深入了解师生阅读需求 ,结合教育教学信息动态以及学校人数、规模及课程等因素,侧重重点学科和专业学科书刊的采购,尽量做到品种多、复本少;平装本多,精装本少,使有限的资金买尽可能多的书,做到合理又经济。适当采购一些电子文献,因为电子文献不但价格低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空间省、操作方便,而且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起到环保作用。及时做好文献的分类编目,编制专题性的二次文献,建立一个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二次文献资料库。我校图书馆共有图书18.3万册,阅览室共有教育教学期刊五百多种,学习类报纸几十种,我校图书管理员对新到的每本书每一种期刊都仔细审阅、筛选,取其精华部分,进行复印、整理、分类,按照教育类和学科类将其装订成专题资料汇编,如:教育类有《教学理论》《教学交流》《班主任》《研究性学习》等,刊登了新课改的信息动态、学校的教育大事、教学活动、各兄弟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介绍以及教师的论文等,印发给每一位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为教育教学提供信息服务。学科类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注重介绍当前学科的热门话题和最新动态,以及各种比较典型的题型和解题技巧与方法等。还为学生编制了一份校刊《语林拾贝》,刊登经典美文、阅读心得、学生发表的文章等;校报《天中报》,刊登学校教育大事、教学活动、教学交流传递以及有关课改的新信息、教师推荐的论文等,印发给教师和学科教研组。我校二次文献的开发,既方便师生又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低碳又经济。

三、开发地方文献,建立网上资源库

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建立网上资源信息库,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将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因此,我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这一片沃土,根据教育教学动态,结合师生的资料需求,利用多种渠道下载一些有价值、品位高,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的网上资源,如:教育教学信息动态、备课资料、优秀教学课件以及一些比较典型、含金量比较高的各学科试题等,有针对性地将它们整合、加工,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存储,将对应的资料添加到语、数、英、文综、理综、学科竞赛、素材资源、优秀案例、精品课件等各类专题数据库中,方便师生查找,节约师生上网检索时间。我馆还搜集一些对教学科研有参考价值的精品网站、网页,如:中国教育网、蓝之韵、悠扬教案网、班主任之友、中学语文网等,组成一个网络虚拟资源系统,为它们建立快照索引,并归到本馆检索系统的相应类别,与原有的相关资源建立有机联系,便于读者快速准确查找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相关信息。另外,学校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我馆依托本馆自身特色,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宗旨,每年根据师生上报的课题,实行跟踪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组成一个具有专供师生研究课题用的数据库―研究性学习数据库,结题后将师生的论文、研究性成果收集整理,形成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课题资源数据库。除此之外,我馆还着力开发地方文献,如:我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佛国仙山,人杰地灵,学生经常对我县的风土人情展开研究,因此我馆大量收集相关文献,建立一个“爱我天台”的数据库,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种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方便师生的利用与检索,而且运行成本低廉,既节能又环保。

四、倡导文献互助,开展图书漂流

据统计,生产1吨纸,大约需要砍伐17棵树木,全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1 000万立方米,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2]。我校为了节约购书经费,提高图书利用率,有效弥补藏书的不足;也为了减少纸张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倡导校园文献互助分享,号召师生读旧书、借书读、换书读,组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漂流图书的来源包括:图书馆剔除书籍,或因复本较多而剔除的复本书,从剔除书籍中挑选出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图书;因学生使用不当而损坏的图书,经过重新修补后,继续使用;学生捐赠图书,因为有些学生有买书、藏书、看书的习惯,大量的书看过后就束之高阁,因此,号召大家将阅后闲置的图书捐赠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相互交换所得图书;高三毕业生捐献的书,他们在每年高考结束后的6月10日,由学生会组织,学校图书馆配合,开展“图书再利用,节约又分享”的捐书活动,他们将自己不再用但又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书捐献给图书馆,留给学弟学妹使用。学校图书馆将这些书籍经过整理、登记并贴上“漂”字标签,分别投放到13个书箱,每栋楼一个书箱,每个书箱安排两名学生管理员负责发放、回收、整理图书,记载图书漂流记录、借阅情况、回归情况等。学生阅后,在“漂流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20字以内的阅读心得,再传递给下一位同学。倡导文献互助,开展图书漂流,减少了碳的排放量,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精神。

五、加强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近年来,由于新书不断出版、种类增多、价格也猛涨,大多数的中小学图书馆都是望书兴叹,造成图书馆藏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每位读者的需求。因此,加强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进行节能减排的一项有效举措。各中小学图书馆要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实行“校校通,馆馆连”工程,建设一个具有本馆特色的、比较专业的藏书体系。开辟图书馆网站,开拓服务空间,在网站上设立“图书查询、新闻报道、馆藏资源、新书推荐、阅读指导”等栏目,让本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师生了解本馆的馆藏资源,各种信息动态,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渠道的馆际互借服务,加强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馆与馆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每本书有读者,每位读者有其书,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

总之, 绿色之行,始于你我他,图书管理员应身先士卒、带头行动、广泛宣传,让低碳理念每时每刻在每一位读者心中扎根,使他们付诸行动,投身到低碳革命潮流中,共创节约型校园,共建低碳图书馆,争做低碳读者,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低碳理念;环保

艺术设计的作品包括家居、服装、室内以及室外装饰摆设、园林建筑等多个方面。艺术设计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通常表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随着环保主义的盛行以及生态美学的发展,在艺术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展示自身设计才华、提升设计作品格调的一种方式。

一、低碳理念与艺术设计

1.低碳理念概述

低碳指的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技术是为了降低碳排放、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低碳文化已经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流行起来,低碳理念引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也成了人们的一种需求。低碳理念设计是一种创意设计,它以设计为基点,重视低碳理念的融入。低碳理念在设计中的融入并不代表削弱设计的表现形式,而是要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前提下实现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艺术设计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低碳理念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越发兴盛的今天,全球化的内涵并不局限于经济、政治和文化,而是着眼于全球的物质资源、自然环境,涉及全人类共有的角度。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的公民都有必要为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走向负责。以低碳环保作为生活的基本原则,正是当今人类履行环保责任的方式。因此,在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是为人类履行自身责任奠定基础,不仅对于现代人类的生活十分必要,对未来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对于包括艺术设计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而言,重视低碳理念的融入是当前缓解自然环境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另外,低碳设计对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实现对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艺术设计中重视低碳设计理念的融入,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当前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二、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室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应用

如今,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室内设计成为艺术设计中炙手可热的领域。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也成了设计师展示自身设计水平的一种方法。为了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设计师对室内设计中材料的应用进行大胆创新,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室内设计大多体现了多功能的特点。如,厨房的橱柜可以向外延伸,增加厨房操作台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方式使人们不再需要利用更多的材料增加厨房的操作空间,室内设计也就达到了简约、低碳的目的。

2.服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应用

服装设计在艺术设计中备受关注,服装设计代表了设计师的审美观点,往往可以引领时尚的潮流。随着环保和低碳理念的盛行,设计师从服装材料的应用和服装本身的功能两个方面展示低碳理念。首先,以动物毛皮作为基本材料的服装已经逐渐退出了服装设计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合成面料。这些面料不仅用料少,而且能够很好地满足衣物保暖的需要。其次,设计经典款式的服装,保证服装的耐用性,也成为目前服装设计的主要趋势。经典款式的服装不会过时,如牛仔裤的耐磨性特点更是降低了人们购买衣服的频率,大大减少了衣物制作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家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应用

家居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新宠,家居设计对人们的居室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也成为一种展示人们生活情调的方式。近年来,家居设计的趋势朝向绿色、人文方向发展,家居设计中展现出的低碳理念随处可见。摆件式装饰品被绿植所取代,沙发、茶几等常见家具的材料也多倾向于使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多是对旧家具回收并对木材的边角料进行再加工而成的,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实现了对物品的回收利用,其本身就是对低碳环保的最好展示。室内照明设备的反射面增多,使得电灯的照明强度和范围增加,无形中减少了用电,也达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4.园林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应用

园林设计不仅是古代艺术设计中的瑰宝,也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展示低碳理念的先驱。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绿植覆盖率大大提高,园林中的绿植比率及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成为评价园林艺术价值的标准之一,这不仅能使园林设计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雅、干净的生活环境,而且对废气吸收、氧气排放等都具有极佳的调节作用,这是目前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应用得最为成功的一种方式。

三、在艺术设计中发展低碳理念的途径

1.艺术设计消费者对低碳理念的支持

艺术设计作品最终会走向市场,成为消费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消费要求。因此,低碳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需要以消费者对低碳理念的支持为基础。艺术设计工作者以及相关的设计公司都有责任对低碳理念进行宣传,并且将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低碳理念表现在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中。通过艺术价值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使低碳理念成为现代人们消费的一种时尚。这样,低碳理念设计才能够在艺术设计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2.艺术设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应有所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工作者只有重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新自身设计理念,才能实现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工作者的要求。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在低碳艺术设计方面,艺术设计工作者首先要对低碳理念和现有的低碳艺术设计理论形成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在充分了解低碳理念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低碳艺术设计进行积极的实践;同时,要善于借鉴低碳艺术设计较为成熟的先进经验,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促进我国低碳艺术设计理论的完善。

结 语

低碳理念是目前艺术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设计理念。低碳理念不仅满足了艺术设计的审美要求和人类的生活需要,而且符合目前人类生活的发展趋势,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时代意义,体现了艺术设计作品的社会价值。如今,室内装修设计、家居设计、服装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低碳的设计理念,而且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低碳设计理念还将持续下去,消费者对艺术设计中体现出的低碳理念的接受程度以及设计者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艺术设计中低碳理念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艺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解析艺术设计中的低碳理念设计.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闫妍.浅谈艺术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才智,2012(35).

[3]吴阳.会展设计中的低碳环保理念及其实践.现代商业,2013(12).

[4]陆锡才.浅谈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科技致富向导,2013(2).

低碳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展设计,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

 

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兴起,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三十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和大量品牌展会,中国内地近年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会展设计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载体

会展设计概念的形成部分源自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即VIS设计,同时融合了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照明设计等多重因素,其实质为服务于博览会的综合设计。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世博会是展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国际大舞台,一百五十余年来,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见证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它的三大要素是展示、论坛和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体现着进步、挑战和交流这个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三大要素串连起来的,是世博会的主题,所以说,主题是灵魂,是贯穿世博会整体框架、内容和过程的指导思想,而会展设计则是主题演绎的载体,演绎主题的过程,即是会展设计的过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期使本届世博会因探索人类城市发展方向,而在世博历史上留下鲜明的足迹。中国的会展设计师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主办国的优势地位,通过世博会的形象塑造、国家馆展示方案、世博园区空间引导系统等系列精心设计,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海世博会会展形象设计应用实践

一、会展形象设计核心——会徽

标志和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从造型、形象、色彩上很好的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会理念,是一种视觉文化的直接表达。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诠释了“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目标,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二、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吉祥物

吉祥物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体现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是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为“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人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海宝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海宝的主形态是蓝色的水,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不仅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且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也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三、会展形象设计应用范例——职业服装

世博会职业服作为构建主办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对展览主题的重要演绎,充分体现世博会的主题内涵,与其他活动交相辉映。

上海世博会的服装涵盖志愿者、参观者服务、安保、礼宾接待、车队司机等五大职业类别。服装设计以“乐”、“和”、“礼”、“幻”为设计主题,分别体现了欢乐、和谐、礼仪和现代科技的寓意;在满足舒适美观的需要之余,更在服装的功能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服装的更高要求,环保快干、吸湿排汗、挺括抗皱、抗紫外线是最基本的特点。

服装设计中除添加中华服饰文化元素之外,还充分融入了海派文化元素,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科技论文,会展设计。。例如,在设计参观者服务人员与礼宾人员接待制服时,上海市市花——白玉兰造型还被运用在女裙造型和服装的领口、袖口,甚至盘扣花型、衬衫底纹上,生动展现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地域文化特点。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会展展示应用实践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科技论文,会展设计。。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中国国家馆的展示,离不开“水”的表现。科技论文,会展设计。。 “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凝炼,也是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呼应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上海世博会空间引导系统应用实践

空间引导设计是会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安全指示等功能,也是环境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并更好地演绎主题的有效手段。

另外,世博园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吸取世界五大洲的文化元素进行空间表现,令漫步世博园区的游客在广阔的户外空间也能感受到五大洲不同的个性;欧洲广场提取拥有欧洲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线条形成秩序严谨的空间;美洲广场上则如热带雨林般生长着参天大树;非洲广场以“撒哈拉之眼”和“沙漠绿洲”为元素,用黄色和斑纹释放出热情奔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也在不断变化,比如遮阳伞,在亚洲区域采用青绿色的钢条支架,形似竹伞,在美洲形似“雨叶”伞,在非洲形似“茅屋”,等等。这些别具匠心的设计把公共空间的设施布置成对世界五大洲文化的诠释,有效增加了世博园区公共空间的特色和可识别性,渲染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会展设计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成功演绎,尚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而本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会展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一届国际盛会即将载入史册,留存的不只是美好记忆,还有中国会展设计从业者更高层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上海世博会山东参展主题演绎》,山东省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2]《解密上海世博园公共空间设计》,周一妍文,外滩画报,2010年5月6日。

[3]《世博服可加长收短、防蚊抗晒》,刘昕璐文,上海青年报,2009年12月15日。

[4]expo2010china.com,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