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观课议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观课议课范文第1篇

观课议课范文第2篇

一、观课记录

二、议教、评学记录

活动程序:献课人说明一下教学设计及自我感受或反思;观课人员进行议教、评学;主持人综合评述。

①献课者:这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中的“活动与探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已知化学反应里,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些假设并形成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比较,得出最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本堂课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和精神……

②观课者:XXX老师:我今天观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三主五步”教学法的具体流程。本节课中,执教者“三主”理念落实得很好,五步流程也很清楚,学生的表现很不错。“三主五步”的模式非常好,但在化学课堂中不能全照搬,要灵活取舍。

XXX老师:我今天除了学习县里推广的“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外,还注重了城里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学生分组实验时,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现象记录也搞得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老师:该堂课体现了化学课堂的特质,但在实验操作规范性方面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手持试管的位置……

③主持人:我将从四个角度谈谈这节课:一是从学生学习者角度谈谈这节课;二是从教师教学专业角度谈谈这节课;三是从本县课改的要求谈谈这节课;四是谈谈该教师在这堂课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风格。

第一,从教师专业角度看这节课。本节课是一堂实验探究课,有三个目标:学生要明白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原料及反应原理;能够组装CO2制取装置、明确CO2收集和验满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三个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看点是要体现探究的特点。如何探究?这堂课是有突出表现的,执教者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现象记录及分析、三个方案比较等,有一个清楚的流程。教者把这一流程的具体操作全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了一次化学探究的乐趣、意义,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及能力。再者,从本节课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刚才参与评教的十多位老师已经有了中肯的评价,我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从学生学习者角度看这节课。本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首先是看学生明确了这三个目标没有。教者三个梯度的问题情境和工整的目标板书,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再看学习过程,教者除了问题情境、环节间的导语及几句评语外,阐释性的语言几乎没有,有的是学生安静的思考、热烈的小组讨论、流畅的全班展示以及教者在小组间穿梭的身影和小声的“嘀咕”,有的是学生在黑板上准确的板书和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在小组交流、实验中,没有学生不参与的。再看学习效果,六个学习小组的实验都非常顺利,都快速地完成了三个方案的实验比较,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在归纳总结环节中展示学生的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令我十分赞赏,这就肯定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从全县推进课改的角度谈谈这节课。今天的会议是全县的课改现场会,课堂应该具有示范性。我认为这节课具有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看他的教学流程是否体现了我县推出的“三主五步”教学思想及其步骤。这一点上他没有问题,“三主”理念都有较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特征非常显著,老师的引导职能也有很好的履行,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动手实验)也较多。自学、讨论、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五步”流程很清楚;二是看班上学生学习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学生的参与面、学习热情、做实验的认真态度、展示问题的口语表达及准确性,我是非常感动的;三是看他这堂课是否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化学课堂的特质是什么,教材中第二个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说得非常清楚: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知识。这一点几个观课老师都给予了肯定。

第四,我认为这堂课是很有个性的。主要表现在献课者对“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思想及流程的融会贯通上,他不为模式而模式,而是把“五步”灵活的运用在各个知识板块的教学上,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展示,没有固定程式;其次是他没有刻意突出学生的“活跃表现”,学生的各种学情表现都是自发的,没有老师的提示或暗示;三是他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述比较精炼,虽语调平淡,但不失精准。

观课议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主题式 观课议课 物理 气体栓塞 人体气栓

“观课议课”的课题研究,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开展以各个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所存在的疑惑,进行集体的探讨、交流和反思,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的目的。

下面就以物理教学中对“气体栓塞”为例,进行一些细致的说明。

一、教研组对“气体栓塞”的集体探讨

“气体栓塞”是物理教学中与医学专业课联系紧密的重要内容。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对护理专业学生讲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防止人体气栓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物理教研组经过集体讨论,决定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第一,“气体栓塞”形成的条件:浸润液体、细管。

第二,“气体栓塞”定义:物理学中对气体栓塞的叙述为“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中出现气泡,液体的流动将受到阻碍,气泡多时可发生阻塞,这种现象叫气体栓塞现象”。

第三,“气体栓塞”形成的物理原理: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细管中出现气泡,左右两侧液面对气泡中气体会产生附加压强,随着气泡的移动,气泡会变形,附加压强会随即增大,气泡越多,附加压强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多个气泡就会像塞子一样阻碍液体的流动,从而形成“气体栓塞”。

第四,举例:如果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时有气泡混入,就会在血管中产生气栓,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问题1:是不是各种气泡在血管中都会出现阻碍血液流动的现象?

问题2:当输液器中只是在器壁上悬挂一些小气泡且并不随液体流动时,为何不需要必须排干净?

针对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物理教师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讲课过程,并仔细分析做出了如下反思。

反思一:关于“气体栓塞”的讲解对细管气栓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与人体联系起来就会出现漏洞。这也是在初次备课中忽略的。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临床护理中防止人体气栓时,往往会提到人体静脉滴注时一定要排空输液管中的空气;气泡进入血管就会产生气栓,这就给学生造成了错觉。

反思二:有些细微的地方,教师可能还是没讲明白。如“虽然有气泡产生,但是只要是悬挂在壁上,不随着液体流动,就不会进入人的血管,自然就不会发生气体栓塞现象”。

三、教研组对“主题”的再探究

1.认真对比“气体栓塞”与“人体气栓”产生的条件,进行“纵向”研讨

物理学中气栓的条件是细管和浸润液体,而应用到人体时,这两个条件就确定是人的血管和血液。血管和细管相比,它不均匀且有弹性。血液也不同于浸润液体,它的黏滞性大,且具有特有的属性。因此,不是所有的气泡都会在血管中产生阻止血液流动的现象。如果氧气在血液中,它就很容易被血浆吸收,还可以大量地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和血红蛋白。这足以表明氧气在血管中是不会产生气栓的。不仅是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也产生此类效果。

2.积极实验,虚心请教,找出发生 “人体气栓”的根源,进行“横向”研讨

实验:给小白鼠的耳后静脉注射空气。

首先给小白鼠的耳后一次性注射10毫升的空气。这样,小白鼠就会立刻死亡。接着对其解剖,观察结果后发现,小白鼠的心房中有大量的气体存在形成了气栓,致使血液无法流回或流出心脏,导致小白鼠死亡。此时,气体却并没有把静脉血液塞住。

与此同时,我们向临床教师请教,他们对人体气栓得出的结论是:

严格地讲,是血管中混入了空气才造成了人体气栓的发生,因为空气中78%成分的氮气。它是罪恶的根源。

人体气栓现象发生的部位是心房。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是向心脏回流的,它是“回流血”,其回流的路径是越来越宽的,因此,即使静脉血管中出现了一定量的气泡,也不会像液体在细管中那样,血液会阻塞在静脉,发生栓塞,而是会伴随着血液的不断流动,气体被压入心房,从而在心房中产生气体栓塞现象。

可见,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就有可能与临床实际情况有出入,被学生提出的问题所困扰。应把细管气栓现象和人体气栓现象加以区分。从而让护理专业学生真正地了解人体气栓的发生过程。

四、小结

观课议课范文第4篇

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年轻气盛,工作热情,但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在学校一带一的帮扶教研模式下,在听课后如果直接指出年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细节、教学艺术上存在的问题,很多年轻教师会难以接受。在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工作中,我们教研组研究决定采用观课议课的方式,以课例为载体,层层解剖,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走上工作岗位。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最难控制的是场面,通常,学生一进到实验室,就会变得非常兴奋,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来做实验的目的,拿起桌上的器材玩到下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不愿意上实验课,通常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上完课后放他们到实验室去过把瘾。为了帮助年轻教师能尽快地把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我们教研组决定以《光的直线传播》作为课例,进行观课议课活动,再通过议课后确定下的方案,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然后借班上课,把观课议课的教研模式通过典型课例,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进步。

选择《光的直线传播》为课例,一是这节课是新授课,主要的实验是以引导学生突破了怎样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后,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果冻、水中的传播路径,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在实验中,学生会有很多发现,为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好铺垫。

作为主持者,在一次观看了A教师上完《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实录后,我把其中的一段教学录像剪辑下来,与这位年轻教师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的对话。

笔者:你在请学生分享时,你 是希望别的小组学生怎样?

A:当然希望他们都能停下手中的实验,倾听别人的分享。

笔者:学会倾听,学会尊重,是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一个体现。可是现在通过看录像,我们这一目标实现了吗?

A:没有,我讲课时,还有很多学生在做实验。

笔者:当时,你是怎样设计这一环节的?你的目的是什么?

A:我想通过做光在空气、水、果冻(固体)的传播实验,让学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只给他们三分钟的时间,不要求他们每样都做,可能有些小组只做一样,有些小组可做两样,做快的小组可以完成三样。通过分享的环节,让全班的资源共享。

笔者:你这个设计也有它的道理。第一,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后面还有那么多的程序要走。第二,资源共享,学生不用做那么多的实验,就可以得到结论。可是,通过录相发现,你让好几组学生分享,其他的学生一直在那玩个不停,这样达到资源共享了吗?

A:没有。

笔者: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我们给学生8样器材。三分钟时间,如果是我们大人,都还玩不够,更何况,是十三、十四岁的八年级学生,并且又刚开始学习物理。

A:那如果给他们玩,恐怕一节课都不够。我们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内容,怎么办?

笔者:是不是增加实验时间,给5分钟,让他们都能完成这几个实验。然后发出指令,让他们整理器材。

A:我也发出指令了,他们也没停下来。

笔者:是不是你的指令不够清晰,没能传达到各位学生的耳朵。刚才看了录像,你说了:“各组同学都完成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分享,哪一组先来。”这个过程是不是太快了?

A:看来应该停下来,检查各个小组的器材是不是整理好。

笔者:这个建议挺好,也不花多少时间。如果,还有学生继续做,我们还可以第二次发出指令说:比比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好。可千万不要说:“同学们,5分钟已到,实验至此结束。”这样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作了修改后,我与她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在处理学生实验这个环节,我们进行了改进,在她重新上这一节课时,我们的这一段改进,效果非常好。

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我们的教学行为不能只顾我们的设想,不顾学生的感受,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考虑我们的教学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我们该怎么教。这就牵涉到如何以学论教。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改变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很好地达到以下两个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学考察教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授课教师有自己的考虑和设想,有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教育价值观念和假设,就行为讨论行为,很难导致教师行为的真正改变,而直接建议教师该怎样做,可能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或为自己找理由。通常我们的评课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听课的教师拼命地挑剔,这里不是,那里不是,让上课的教师很不舒服,心里会说:你厉害,那你上来算了。而通过议课,让教师意识到,她的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从而追求有效教学,教师就有可能自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以学改进教

平常我们是按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这条主线来进行反思的。现在以学论教采用反向路线。从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从学的效果追求考察入手,思考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思考应有的教学行为,以此反思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学论教提供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观课议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观课议课;高中生物;教研活动;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02-02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很好的研修活动。以教研组内的教师做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观课议课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教师学习、行动与研究的共同体。

1.制定明确的观课与议课的要求和内容

1.1确立观课议课的课型。一般有诊断型(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指导型(帮助上课人改进)、观摩型(观课者与上课人互相学习)三种类型的观课议课活动,其中诊断型和指导型观课议课深受青年教师的喜爱,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中一定有许多的困惑,想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帮助。

1.2制定观课的要求。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观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因此,就要求组内教师要注意"五"听和"二"看。

"五"听包括如下:(1)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2)听教师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3)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4)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5)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二"看包括如下:

(1)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能巧妙处理

(2)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1.3制定议课的内容。议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要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通常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后综合,因此,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课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如下:

1.3.从教学目标上分析。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观是否全面、具体、适切。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都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观,要观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观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3.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议课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观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观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1.3.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观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议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观教学思路设计。议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观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观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观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②议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顺序。③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切分(注意5个时间计算)。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观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观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少,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占用时间多少,观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切分。观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观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切分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计算非教学时间,观教师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的、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

1.3.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议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观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②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议课既观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观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③ 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议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议常规,还要议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观常规,更要观改革和创新。要观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观主体活动的发挥,要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观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④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1.3.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议课还要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观板书。好的板书,首先是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要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是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②观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③观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④观教法。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程度。

1.3.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观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②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③是有效利用45分钟(或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2.组织观课议课活动

在制定明确的观课与议课的要求与内容后,教研组在2011学年的二次年级部范围内的公开课中,按照先前制定的要求与内容进行了观课与议课的活动,由于组内教师的人数有限,而且也是初次尝试,在这二次观课与议课的活动中,只要求组内教师按照先前制定的要求与内容中的几个部分作为观课与议课的点,让观课者带着自己所要观的点和议的点去参加这两次研修活动。对于这两次的研修活动,做了如下一些安排:

(1)要求开设公开课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将教学方案交给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发给观课的教师。

(2)教研组长做好观课教师的组内分工,并要求观课教师根据所要观课议课的点做好相应的记录。

(3)要求观课教师在观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的把自己融入到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感受。

(4)教研组长带领观课教师进入微格教室去观课。

(5)观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先安排授课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组织进行叙述,然后组织所有观课者对自己观课中所观的点进行一个一一的叙述。

(后附一个具体观课议课的例子)

总之,观课议课可以促进全组老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组老师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深信观课议课会在不久的将来踏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理想的境界,但愿通过"观课议课"为载体的教研组活动,能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起飞的平台。

以下为一次观课议课活动的具体例子:

授课者:肖老师(教龄三年,性格稍显内向,语言感染力较欠缺,专业知识扎实,处于教学适应期)

观课议课的课型:指导型

授课主题:特异性免疫

第一环节 课前安排 (5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

在正式开课的前一天,组织了观课教师的会议,一方面是将肖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给每一位观课教师,另一方面,依据肖老师自身的特点和提供的教学设计将本节公开课的课型定为指导型。

要求所有观课教师要观这节课的2个方面:

(1)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

(2)听教师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将本节课的议的点确定为四个并分配给了四位老师: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由杜老师负责)。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由沈老师负责)。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由黄老师负责)。

(4)从观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由葛老师负责)。

在确定好了以上这些安排后,要求一定要在明天正式观课议课前再认真学习一下自己所观与议的点的要求和内容。

第二环节 观课活动(5月19日上午第三节课)

我们所有组内教师都在正式课前10分如约的到了科技馆五楼的微格教室,带着自己所要观的和议的点进入了正式的观课活动中,大家认真的思考、认真的记录,忙忙碌碌一节课……

第三环节 议课活动(5月19日上午第四节课)

在观课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感觉很辛苦,我安排了十分钟的休息,然后大家做下来开始议课活动。首先由肖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做一个叙述。(以下的叙述,是我在每一位老师的叙述后的一个整理)

肖老师说:"我想说两点:1、我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必修三第三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免疫的概念及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使学生对免疫类型和原理有更加完整的了解。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继续学习"体液免疫"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理论基础。2、我的困惑:本节课知识点比较散,概念也比较多,在备课过程中,我只知道有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够罗列出来,但是感觉特别困难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条主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一块有问题,上课气氛较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还感觉自己讲话总是重复,可能比较啰嗦,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想请组内老师给予一定的指点。"

葛老师说:"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非特异性免疫的内容,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免疫部分与教材的其它章节联系很少,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加上本课时内容概念多、知识抽象,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容易深入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困难,这的确是每一位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时的一个困惑,所以肖老师不必紧张,本节课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困惑,接下来还是让我们听听每一位老师对于本节课所议的点的叙述吧,我看请杜老师先来。"

杜老师说:"在肖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①说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②说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辨别各种类型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③简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④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的目标设定缺少了达成目标的途径,比如说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那么是要求学生说出哪些区别呢?希望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说出区别呢?希望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区别呢?你是如何确定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说出区别呢?我想起来了,上次葛老师发给我们关于学习如何规范叙述教学目标的资料,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资料中的要求去思考去描述,另外,我觉得没什么了。"

沈老师说:"我觉得本节课在教材处理上好像没什么问题吧,不过我觉得要是把免疫应答的过程叙述的再仔细点可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和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感觉肖老师好像对于这个将的太笼统了点,其实将这个应答过程讲的再清楚点,可能更好,另外好像也没什么。"

黄老师说:"我觉得这节课可能是肖老师讲的太多了,虽然有很多的细胞名称要记住、有很多的概念要知道,其实这样一味的讲效果未必好的,一下子让学生接受这么多的名词和概念,估计学生吃不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来画概念图,因为很多的题目都会涉及到图的问题,以前很多学生就是图看不懂,这样的题目就解决不了,我自己前几天试过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维过程自主设计概念图,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使学生在画概念图的过程中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就是感觉上课问的问题不够明确,比较散,比较随意,如果能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更好,具体怎样设计我好像还没仔细想过。"

葛老师说:"我感觉肖老师的课就其教师本身的基本功还是很好的,如果有些地方能够改进可能会更好一点,例如声音大一点,抑扬顿挫一点,可能会使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如果板书再设计的严谨一点,字写的再大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我记得我以前的一位老师,因为板书的字写的漂亮,他的课就有很多学生喜欢,这个问题似乎是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问题,板书的字写的越来越小了,板书设计的越来越不规范了,我觉得要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本以为这节吃饭课很多老师希望早点结束草草收场,现在看来很多的问题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老师共同出现的问题,大家之所以讨论的这么激烈,不肯结束,也许就是大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自己平时遇到的类似问题在这一刻得到解决,在这节课上很多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一些缩影,产生了一些反应,这也许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