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恩教师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教师节幼儿园赞美老师的诗歌范文2《老师您是烛》
亲爱的老师,
您无私的爱心播种了新的希望,
您满腔的热血撒下了智慧的火种,
您无私的奉献精神丰富了我的心灵,
您渊博的知识增添我了的智慧。
老师您是梯,
默默无名,
以伟岸的身躯,
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
一步步攀高;
老师您是烛,
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伴随我们不断地向前探索。
亲爱的老师,
您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您就象那冬梅飘洒着早春的芳香。
今日又逢佳节,
寄上我一份诚挚的祝福,
祝福您永远健康幸福快乐!
教师节幼儿园赞美老师的诗歌范文3《亲爱的老师》
九月,
金色九月,
阳光明媚的九月,
我们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里,
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日子,
九月十日教师节。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
我手捧美丽的鲜花,
献给您。
亲爱的老师,
有多少个不眼之夜,
又有多少次灯光长明,
有多少日月轮回,
又有多少个春夏秋冬,
一缕缕白发,
是您走过的岁月苍霜;
一道道皱纹,
是您谱下的不灭华章;
呕心沥血育英才,
是您无私的奉献;
关键词:诗歌 创作 教学
从文学的社会责任范围分,诗歌可分为颂歌类、讽喻类、科幻类等等,无论哪一类都非常注意形实具美。
诗人,如果你是诗人,就要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用美丽滋润每一天,用信念幸福每一天,让阳光温暖每一天,让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诗歌,呵护时代的诗歌,改良社会的诗歌,揭示人生真谛的诗歌,标榜人性尊严的诗歌……去感天动地。用诗歌释放自己的情感,用诗歌将自己的光彩绽放,用诗歌光彩我们的时代。用诗歌将时代的脉动衡量,用诗歌展现时代的辉煌。诗人,写就要写读者喜爱的诗歌,写学者耐读的诗歌,写自己幸福的诗歌,写传承文明科学文化的诗歌,写颂扬真善美的诗歌,写启迪智慧的诗歌,写社会发展进步的诗歌。写浣洗真理和灵魂的歌……读了可以让人享受韵律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气势之美,气质之美,气息之美。以致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精神追求、理想目标,有了自己效仿的依据。有了这样的借鉴,实际社会生活中,才有乐观面对,不至于出现太多的茫然、木然。进而体现出诗歌对人们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功能。
从教学方面讲,诗歌教学可以让你在享受构建快乐课堂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快乐武装和能力的快乐成长。
在文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太注意诗歌的主题升华意义挖掘,而淡漠了其本身的真实的积极而健康的塑造价值。目前,诗歌的形式是“百花齐放”了。但是,创新不是放羊。读者是在用他的眼睛把你的心灵世界衡量。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因而,文学所承担的责任,诗歌也应承担。创作者持恭谨的态度去创作,是对大众、对社会、对民族的一个负责。不能为追求作品的卓而不群而丢弃创作原则。
“文学是人学,”“文学的责任是反映社会生活、描绘时代巨变。”是审美,“是用对美的张扬来感染人。”“美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力量所在”,“文学的责任是宣扬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引领人生”。因此,诗歌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对诗歌创作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要关心祖国命运,要关心诗歌发展前景。在这方面,前辈文学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比如,上世纪70年代,诗界出现了所谓的“解放体”,就是除字数与旧体诗词保持一致外,不受格律约束的诗。著名文学家冰心就此发表感慨:“因青年不懂平仄,不押韵,即使他们写了一些‘蝶恋花’、‘清平乐’、‘浪淘沙’一类的‘词’,但只除了每句字数相同之外,与词毫无‘特色’上的相同。”
诗歌属于文学艺术,其创作也需要推陈出新,所以对于创新精神应予鼓励。同时,诗歌应该讲究建筑美、图画美,可以有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但更应该是有音律的。诗歌要有声韵之美,才会诗韵盎然。我们不能只是把话分行排列就叫做诗歌。当然,什么叫诗歌要得到创作实践的有力支持,更需要有必要的批评。你不用比兴赋也不是不可以,但总得有个形式,你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思维僵化。
同时,诗歌的创作应以意象美与意境美同重,以易诵读易记忆易弄懂为原则。不抱残守缺,也不能无规无形。虽然诗歌的创作是个性化的,但你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注意到广大群众的审美胃口。相信,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也是有诗味的诗歌。无论如何,诗歌创作要有诗意、有诗象、有诗情、有诗形的,才叫诗歌。
一、培养大爱之心,领悟感恩真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人们都给予了他们很多的爱,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1.感知祖国恩情,立志报效祖国。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立志报效祖国的真实写照。祖国哺育了中华儿女,中华儿女应心存报国之心。班主任应结合班级 “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等系列活动,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坚定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知道最伟大的美德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都是华夏儿女,要立志创造业绩回报祖国母亲。
2.感知教师之恩,终身热爱老师。老师不仅赐予了学生知识,还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班主任可通过班会向学生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让学生去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自觉向老师问好,让学生感受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使学生养成尊师习惯。
3.感知父母养育之恩,点滴孝顺父母。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 “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只会一味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孩子们习惯了接受,不知道付出和回报。“养育之恩重如山”,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做点事”活动,如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父母付出的艰辛和不易。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4.感知学友帮助之恩,懂得做人道理。班主任要让学生知道感恩于同学和朋友,没有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成绩。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开展互帮、互助、互学、互进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班主任引导学生要心存感恩关爱他人,才能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爱的真谛,让学生懂得:“感恩”就是明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
二、营造感恩氛围,创设学生成长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应注意营造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
1.重视营造感恩文化,创设感恩氛围。班主任可以协调音乐教师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妈妈》《妈妈的吻》《父亲》《母亲》《感恩的心》等歌曲,使感恩之声荡漾在学生的心间,温暖他们的心田。演唱感恩歌曲,会使青少年不自觉地沉浸在感恩氛围之中,含蓄隽永的歌词再配上饱含深情的旋律,会深深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得到情感的熏陶。
2.精心布置感恩标语,养成感恩习惯。班主任可在学校适当的位置布设感恩标语,在教室里可写上“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今日我因父母而幸福,明日父母因我而自豪”;校园里可写上“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餐厅可写上“一粥一饭当思父母之血汗”“饮其泉,思其源,食其果,忆其树”;家长会可写上“爸妈请放心,我们在尽心”。让感恩在学生的心目中变成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3.认真制作感恩板报,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班主任定期让学生亲手创办感恩小报及漫画,把发生在身边的感恩故事展现给大家,真实、生动地感染学生。
三、开好感恩主题班会,激发学生感恩热情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精心组织的对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弘扬个性优秀品质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可以先确定班会主题“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等,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感恩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如感恩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感恩的诗歌、散文、小说;让学生写感恩信、制作感恩贺卡等准备工作。
学生在感恩主题班会上真情涌动,讲感恩故事,朗诵感恩诗歌,班主任及时进行点评,老师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感动。感恩主题班会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感恩意识,学生从典型的感恩事例中感知和理解到感恩的时代内涵,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青少年必备的道德情操。
四、巧设节日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感恩习惯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班主任应利用节日契机,对学生实施亲情感恩教育。
[论文摘要j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诗人,其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康巴高原和武陵敬土,是其诗歌抒写的两大主要对象,它们相辅相成,构成诗人独特的诗歌 艺术 世界。前者莫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拓展了他的诗歌视域,丰厚了广度与深度。
冉仲景是近年诗坛崛起的青年诗人之一,作品频频出现在《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等报刊上,已引起广泛的注意。他的诗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高原的风姿,风格博大、沉雄,语言清新、明快,给读者构筑了属于他的一方诗歌殿堂。
冉仲景是武陵山区的土著后裔,198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年在《民族文学》第4期发表处女作《山舞》,开始走上诗坛,从此一发不可收。为了诗歌,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工作机遇,毅然来到康巴高原,在跑马溜溜的康定师范做教师。教学之余,深入藏区,体验藏民的生活,用他的笔书写藏民的生存状态,描绘康巴高原的广阔壮丽风景,给外面的读者展示了他对高原的独特视角仲景的诗歌以高原为载体,以牦牛,经幡、青稞、格桑花等为意象,尽情地放歌康巴高原。在他的诗中,见不到半点做作之态,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到生命的自强不息和高原的律动。从创作的手法看,仲景恪守现实主义,以现实题材和高原的传说融于一体,把土著语言和藏民语言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睿智、幽默,把生命的原色与社会风俗巧妙地融为一体,用诗的艺术传播高原的信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求索和艺术追求的命题。
仲景的诗分为两大类题材:一类是在康巴高原生活10年的作l,以讴歌高原和书写藏民为主体,一景一事、-一种感受就构成了他心灵的诗歌,比如《康巴》、《朝圣者》、《康定》《简单的草原》、《前夜.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等。另…类诗歌是以武陵山区为写作对象的,表=选了作者对乡土执著的热爱,裸露了作者的乡恋情结。如《唢呐》、《听一首乡村 音乐 》、《赞叹:家和乡》、《乡村遗嘱》、《芭茅满山满岭》、《重返米旺村》等。他的这两类题材的诗歌,相辅相成,构成了仲景诗歌的世界,前者奠定了仲景在诗坛的地位,后者扩展了他的诗歌领地,丰厚了他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他诗歌的质和核。
研究仲景的诗歌,应当从两个方面人手,实事求是地从两个不同的地域况境分析其诗歌,才能真正地感受认识他诗歌的全貌,才能真正地理解他的诗歌康巴高原是他的创作之源,武陵山区是他的生命之根
颂辞:康巴
仲景在康巴高原生活了l0年之久,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成就了他的高原诗歌。把土著的意识和藏民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他的诗歌是原汁原味的,康巴诗歌,设有夹杂丝毫杂质。让我们先走进他的《简单的草原》(《星星》诗刊,1997年4月号)。开篇的儿句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了草原的神秘和深厚:“尽管宽宽阔阔,平平坦坦/草原仍旧没有路/仍旧把一些事情/隐藏得很深”。人们意识里,平凡而简单的草原,其实蕴涵了不少内在的变迁,生存的过程。短短的几句诗,蕴含了一种哲理,弹出了一种久违的弦外之音:“草原从鹰翅开始/养育婴儿和我的梦/草原从语言尽头开始。”
他的另一首短诗《青稞的岁月》揭示了作者的深深思考和析愿:“青稞的含义接近八月/风都金黄”,折射了高原人们祖祖辈辈的期待。他的《草原十四行》(《星垦》,1995年4月号)就可以窥视他对草原的挚爱:“什么样的河流元始无终/什么样的寒冷铭心刻骨/除了苦难的爱情/你就是我最深最痛的词汇/草原,草原/一段颂歌,建造一瞳庙宇/一颗花蕾/意味着一座坟茔。”这诗是仲景对康巴高原唱出的颂词,带着滚烫的血和赤诚的心,感动着我们物欲化时代的心让我们仰视仲景的另一首抒情诗《高原:我又高又远的心脏》(《诗刊》,1998年6月g-))..死一千回,活一万次,都在高原/既然命里注定我应如此这般…·一”另一首《献给阿央嘉玛的十四行诗》也叫人妻9骨铭心:“就在整座草原的花朵倒进香气之前/书卷掉落:从我的双手/从俯身向下的月光里,一阵来风/使我的头发和心脏都激动不安/那时,你在雪山雪白的另一面/用一轮明月留住深邃的夜空:用怀念/让过去的好时光重现,阿央嘉玛/谁曾经听到过你的歌声/为了水上的波光,多少人在学习/游泳,为了寒冷的雪莲/我就要启程,向雪线之上攀登/但是,没有一条道路通向/你散了步的花园/没有一双手可以幸运/抓住你月色一样缥缈的衣裙这些优美的诗歌意象展示了他对一个藏族女孩阿央嘉玛的赞颂和一往情深。我固执地认为,阿央嘉玛代表了整个藏族女性,代表了美好的爱情,是作者献给藏族女性的颂词,读后会久久回旋在读者的心里。
让我们再领略一下他对藏族女性的颂歌:“太轻的欢乐加速了你的美丽/音符中的姑娘桑吉卓玛/如果琴弦是我早巳辜负的道路/你的长发,就是我的天涯…-·我走遍了灵魂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月亮不是最寒冷的花瓣/你的名字就是我的故乡/一个迟到者至今还仍在嗓音里跋涉/卑微的人.没有聘礼的人/只能通过一首无始无终的歌/到来世的高原与你相见·…··”(《桑吉卓玛》,《诗刊》,1997年8月号)我们不难看出,桑吉卓玛代表了康巴美丽的女性,可以延伸成一种真正的爱情象征。仲景的诗歌则是对这一高原纯洁爱情的依恋,发自内心的称颂,同时也给他生命前行的鼓动。尽管他离开了康巴高原,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的格桑花中,牦牛的乳汁里,雪原的旷野上,溪水的流动里,鹰的飞翔间…··我们读到了他和高原一起律动的诗句:”我迷路的时刻/你在河边出现/这是不是天定的缘/沿着你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一条道路穿过山谷/在迷迷茫茫的烟霭中继续延伸/·…十年,二十年,甚至一千年/我肯定还要回来/回到今天,回到这清浅的河边/回到大地的边缘。”(《诗刊》,1999年8月号)在仲景这些写给康巴高原的诗歌里,无处不荡漾着他的高原情愫,以及他像高原一样宽广的情怀,让人领略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虔诚的颂辞,而且还看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高原情结。在《女儿风》、《佛塔》、《圣城》、《草原女人》、《谷地》等一系列抒写康巴高原的诗歌中,这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羊还是词》这首小诗足以证明:“草原昨天就已经铺开/还不见羊群到来/远远近近/我们听见了羊咩咩咩咩/声音是洁白的/富于表现力”。第一行诗的出现,就意味着草原的死亡与新生。这首诗完全可以说明仲景与康巴高原的血肉联系。他与高原同呼吸共命运。
感恩:乡土仲景的家乡是武陵山区的龙潭坝子,酉水的支流龙潭河执这儿流过。这片古朴的土地可谓人杰地灵,赵世炎、刘仁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出生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这儿古老的习俗,朴质的民风,山山水水,绐了仲景的诗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首先透视一下他的诗篇《赞叹:家和乡》:“盏盏瓜花/被怎样的大手——拧亮/菜地、村庄和农历/于是灿烂辉煌/来自天上的蜜蜂/唱出嘤嘤嗡嗡的歌曲/往瓜花深处/很久很久却不愿意出来/天堂没有瓜花/天堂肯定黑暗。”(《诗刊》,1999年8月号)瓜花象征了乡土一天天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仲景对家乡的感恩情结,成了他诗歌的另一命题。另一首《民歌》则反映了仲景对乡土原汁原昧民歌的理解和称道:“这些土里土气的寒伦的财产/一直装在我的行囊里/不管怎样的流逝/我执来没有对谁唱起/·…·、浪迹天涯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就时时遭人唾弃/当我感觉孤独,并坐进无边的回忆/噙泪哼上那么三五句……”这几句诗歌中,渗透了作者对家乡民歌的热爱,民歌给了他支撑力量,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情意绵绵的怀乡诗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乡土的眷恋。他的诗歌《芭茅满山满岭》(《诗刊》,1999年8月号)就是证明:“他们满头的白发/与青春究竟相距多远/他们风中摇曳的姿影/与幸福美梦没有关联/昨夜我告别母亲/沿着河流的方向远行/今天我回到家乡/就看见了芭茅满山满岭……为给高粱让出小块土地/傻到不剩一丝芳馨/谁能像芭茅那样宽厚坚韧/只有母亲,只有母亲。”在这首诗里,仲景以武陵山区的最为普遍的芭茅花比喻母亲的白发。芭茅象征了武陵山里平凡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写出了山里女性宽厚仁慈、世代生存的繁荣景象。他的另一首短诗《乡村遗嘱》(特刊》,1999年8月号)注人了作者对本乡本土的深深思考:“孩子,你得/准备一副钢牙/日子好硬。”平凡的三句诗揭示了生存的艰难,预示了深深的哲理,读后令人沉思。我们再看看仲景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的《山舞》,这首诗蕴涵了深厚的地域理念,裸露了作者对乡土崇拜的情怀,读后犹如亲临其境:“男者、女者、老者、少者/轰隆隆的鼓声/撼四方之民/尽情的歌舞/让上苍领略这黑压压的人头…-”
仲景讴歌乡土的诗歌取材平凡,用平常的事或物,作为诗的支点,以独特的意象,全新的视角,朴质而清新的语言,将他的心胸袒露在读者面前,唢呐、吊脚楼、洞箫、艾蒿、油菜花等这些武陵山区的平常之物,在仲景的语占里琢磨成诗的 艺术 。他站在另一种高度,真诚而透彻地感恩。比如他的《深人乡村》、《酉阳》、《腴地老家》、《果园主人》、《山里人》、《重返米旺村》等一系列诗歌,无一不是荡漾着这种情调。但他一直没有重复别人或是自己,他的每一首诗歌都在力图超越自我,站在诗歌艺术的制高点,用诗人的眼光打量着乡土的人或事,然后羽化成为诗歌……让外面的读者真实地感受武陵山区子民的生存状态。他换成了另一种角度报答乡土。让我们欣赏一下《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诗歌报》,1997年8月号),就能够真正地理解仲景的心境:“在武陵山的西部乌江的东面/娟子,那是一片褐色的土地/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他贫瘠而温柔,朴素而坚韧/无数个孩子因此而失去姓名/成为金黄的谷粒,成为/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愿望/我的父老兄弟们/在那块土地上耕种和繁殖/永远充满无比的信心……”
创新:梦幻长江
一、呈现意象,引学生入境
意象在诗歌中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意象的物质载体,诗人通过语言塑造艺术意象。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意象是“(满天)霜”和“钟声”,这霜与钟声给诗歌笼罩了一层清幽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到冷落凄清;在凄清的夜晚耳中听到的是远处幽幽的钟声,它不仅使客愁浓郁的诗人更加愁苦,而且悠悠的钟声更增添了绵长愁思,这愁思缭绕在霜天头顶,让诗人挥之不去。教师在教学时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描述的景象,把学生引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会让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的意象美、感情美。
二、强化感情阅读,激发学生动情
所谓“感情阅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语)。朗诵全诗,品味诗歌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章法、意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能让学生从中受到音乐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志趣,激发学生的美好感情。
三、挖掘哲理,启发学生心智
诗歌往往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才能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启发,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如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的小诗,仔细品味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用,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自然也就启发了学生的心智。
四、品味情感,净化学生心灵
中国古典诗歌中往往表达的是深沉的爱国情怀、浓烈的思乡情怀、执著的男女情怀、美好的朋友情怀和温馨的骨肉情怀,而这些恰恰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品味诗歌中所蕴涵的这些美好的情感,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升华人生境界无疑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表达了兄弟之间浓郁的关爱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仔细吟咏词句,感受真挚赤子之心,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