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 有效性

数学知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结构,基础知识都是后面高一级知识的奠基,高一级知识是基础知识的汇聚和升华。同样道理,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要提高有效性,必须遵从数学学科这一个特点。

那么,当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有效性呢?围绕这些问题,我阐述理解和认识。

一、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现状

虽然初三老师不断努力,但是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有效性仍然不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不少数学老师觉得迎接中考的时间比较短,不可能用课堂时间帮助初三学生复习初一、初二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不少教师批改试卷,发现一些学生不会做最后的综合性大题,进而有重点地帮助学生复题和综合题,却往往忽略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无法驾驭更高一级的中考数学综合题目,或者无法更快捷、准确地解决中考最后的综合大题。

2.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法。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分数,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优秀生,重点训练综合大题。与此同时,由于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深远影响,面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少教师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操练同样的题目,讲解同样的内容。由此可见,初三数学教师比较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没有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方法。

3.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不仅是一项接受知识的智力过程,更是学生身心投入的一项心理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取不但需要智力因素,更需要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毅力等。面对升高中如此重要的考试,初三学生要应付七大科目的考核,不但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但是,当前,初三学生对中考复习考试都是处于被动状态,要靠家长、老师在背后不断地施压,毫无复习数学的自主性。

二、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存在问题,切实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以供参考:

1.习得数学基础知识,建立初中数学合理的复习体系。

数学学科是系统很强的一门学科,中考数学复习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建立初中数学合理的复习体系。

具体包括哪些数学基础知识呢?初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笔者作过一些归纳和总结。

在代数方面:第一,了解数基本概念和类型(比如,实数的含义,按大小、定义的分类),掌握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灵活运算各种实数运算(比如,乘方、开方、二次根式);第二,了解式的含义和类型(代数式、整式、分式),掌握各种式子的判断、化简和运算;第三,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含义和类型,掌握整式方程、分式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四,能够在实际例子里准确地写出代数式,用代数有关方则解决实际问题;第五,了解概率的含义,解决一些基本的概率发生问题。

在几何方面:第一,了解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含义,重点把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第二,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重点把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第三,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能够解直角三角形;第四,了解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

除了要把握数学基础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初中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脉络,建立科学合理的复习体系。根据认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大脑的记忆、储存和提取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具有典型性的知识点。比如,围绕“实数”这一个知识点,整理出关于“实数”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且作为一个专题训练,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题目加以练习。

2.分层次教学,帮助初中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传统课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教”与“学”是一个双边的动态过程,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次教学,帮助初中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某一个教学班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具有层次化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没有进行层次划分的班级里,必定让某些优秀的同学感觉到“不满足”,而比较差的同学则觉得“消化不了”。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强化初三学生的复习效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教师要培养其解题方法与技巧,训练不同难度的题目,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后进生,教师只要求掌握课本上的常用方法,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题目;对于学优生,我们不仅要让其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还要激发其多想几种,比较哪种更好、更快捷。比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课时,对于后进生,教师只要求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等角对等边”即可,对于学优生,教师需要进一步激发其思考,在等角对等边时,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假如在“不同的三角形”,你能举出反例吗?特别是一些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还需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让其进一步提高解题的灵活度,尽可能在考场上发挥能力。

3.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三复习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更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为了让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高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复习模式,积极采取小组活动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分好小组。为了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最好是五六个学生为一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混搭,即不但有学优生,而且要有中等生和后进生,其目的是不同的小组成员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沟通和交流,达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管理好每个小组。具体来说,每个小组要选出组长、资料整理员、讨论记录员和总结汇报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小组内的合作任务。其中,组长要热心帮助同学,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老师的任务,并且及时把组内成员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开展复习的主题内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要真正提高复习中考数学的效率,还需要在小组讨论活动中获取。因此,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又要敢于放开手,让其在小组的合作实践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

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概率”一章,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简单的小组活动,让其真正明白“列举法求概率”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让每个小组自学“列举法求概率”的基本方法,即: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教师抛出一个实际问题: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点数为2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如何表述呢?经过一阵子的热烈讨论,学生归纳出来:掷这个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点数为2只有1种结果,P(点数为2)=■。

由此可见,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遇到问题懂得自主思考,并且向老师、同学求助,学习主动性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总而言之,要提高中考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无论如何,教师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复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中考考场发挥出最佳水准。

参考文献:

[1]朱俊江.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01).

[2]徐小燕.探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案[J].吉林教育,2010(31).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效率;提升途径

通过实际调查,很多初中阶段的教师在中考复习教学时出现了就题论题的问题,其不仅不能提高学生中考复习的教学质量,还浪费了数学教学时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

一、端正中考复习的教学态度

中考复习对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有重要意义,其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数学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并且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解题时普遍出现偏差与解题错误。学生通过中考复习可以巩固数学知识、纠正错误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制订有效的复习计划

教师在中考复习阶段的教学中,要做好复习计划以及课前准备,它不同于新授课。中考复习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与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做好课前准备?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目标不到位的情况,从学生数学解题中发现其偏差与误区。因此,教师在课前时,要根据中考复习的教学内容创新认识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促进其主动认识。

三、确定中考复习类型

(一)形成性

形成性中考复习是针对数学新知识、新概念,设计出新知识的教学内涵、教学条件与教学范围及解题技巧,它可以单独教学,也可以同新授课同时进行。

(二)小结性

小结性中考复习是针对学生已学完的内容单元,根据学生对内容单元知识的建构与认知程度,通过中考复习将学生本单元内容认知模糊的环节进行再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专题性

专题性中考复习建立在学生学完数学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帮助其提高认知水平,减轻学习困难。中考复习的教学要针对课程内容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计,科学合理地确定中考复习类型。

四、科学安排中考复习的教学内容

(一)明确复习题与例题的教学目标

中考复习是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其与新授课有本质区别。中考复习要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习题与例题的教学目标,针对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现状。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哪些知识的基础较薄弱,哪方面的内容要扩展、哪方面的解题方式要掌握等,针对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学所举例题要具备示范性、针对性与典型性,与学生共同探讨解题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

(二)复习题及例题具有典型性

学习初中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应用解题方式,解题与知识都有各自的规律,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揭示规律。比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较难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对称轴与顶点坐标作为解题的突破口,通过多个相关习题让学生发现解二次函数题目的规律。

(三)设计有针对性与阶梯性的复习题

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各有不同,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现象,让各个水平的学生参与到习题练习中。教师可通过低、中、高各层次题目的设计,使水平不均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学习。另外,教师在选题时要从易到难,发挥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具有创新性,不仅要体现数学知识与解题方式,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1)(2)(3)组习题:

(1)①(x+y)(x-y) ②(1+4x)(1-4x)

③(m+8n)(m-8n) ④(a+4b)(a-4b)

(2)①(-x+y)(-x-y) ②(-m+8n)(-m-8n)

(3)(a-b+c)(a+b-c)

这三组练习题,它们的要求基本相同。(1)组是基础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2)组是发展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3)组是综合性习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考复习作为九年级学生的重要阶段,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重新回忆及加强知识的记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帮助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复习方法;高效率

中考复习阶段是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 学生常常感到时间短,任务重. 面对千头万绪的数学复习,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老师只注重习题训练,忽略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学生陷入“习题苦海”当中. 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而学习效率降低,复习效果甚微. 本文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经验,对数学复习提出几点愚见.

一、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近年来中考新颖、灵活的数学题层出不穷,尤其是综合题,许多学生缩手无策. 所以老师把注意力从课本基础知识移开,企图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下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中考试题正沿着对课本基础知识更高要求的趋势缓缓而行,因此,中考复习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更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梳理.

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本基础知识,更严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如对课本中的公式、定理、法则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 根据课本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推理、转化的关系,系统的整理、组织知识网、知识链. 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更牢靠掌握的目的.

中考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知识要点、考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大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具体复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精选相应知识的例题、练习题,坚决摒弃质量不高的习题.

二、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置复习题

在复习阶段,学生除了重温回顾、加强巩固课本知识,还必须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针对自己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方案,逐步解决. 除此之外,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各个层次水准的学生,找到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合理、科学地设置复习题. 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习题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解题技能不够灵活的学生,应加强训练,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教师遵循以下原则来设置复习题.

1. 针对性原则

总复习时间紧张,切不可利用现成的复习资料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 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选择着重基础、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试题. 复习资料要精挑细选,不可盲目、随意的选题;如果所选题目简单,学生容易盲目自信、产生轻敌的思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果所选题目太难,不易下手,学生容易失去信心、丧失战斗力. 设计的题目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这就需要老师对班级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例:(1)用配方的方法求y = x2 - 6x + 7得顶点坐标.

(2)用配方的方法证明(a2 + 1)x2 - ax + a2 + 1 = 0没有实根.

(3)ABC三边的边长a,b,c,且a2 + b2 + c2 = ab + bc + ac,证明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经过这组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配方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可以了解到利用配方可以解决哪类型题目,边做边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题目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关键点,还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 在总复习阶段,要加强典型题的训练.

例:y = -2x2 - 6x + 9.

(1)求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2)求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与最值?

(3)说明该函数的图像是由y = -2x2怎样平移得到的?

(4)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哪个区间为增函数,哪个区间为减函数?

(5)求该函数y > 0与y < 0的区间?

在该典型题中,既包含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利.

3. 纠错性原则

复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审题不够认真、思维不灵活、找不准切入点等不足会导致解题失误,对于这种状况,老师可以特意选编一些有“陷阱”的题目,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找出预防错误的方法措施.

4. 创新性原则

近年新题型层出不穷. 创新性题目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础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数学意识的形成.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

三、调节好应试心理

伴随中考的临近,学生心理压力大,产生不稳定的情绪. 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会阻塞学生思维,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中考成绩. 在总复习期间,尤其是在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很难再有提高的阶段,学生心态调整问题不可忽视.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第4篇

一、扎实基础,落实双基

扎实的“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重视考查“双基”是近年来各地数学试题的一个共同特点。重视“双基”,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双基”来解决问题。

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各地中考数学来看,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大概是7:2:1,基础题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复习时不是求繁求难,而是注重理解、掌握、活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展示题目的解答过程,多让学生参与、探索、体会、领悟。

所以,要全面地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1.重视教材。要精读、理解、钻研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基础,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及常见的中考命题要做到了如指掌。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方法、核心内容、出题热点进行认真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2.注意例题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掌握例题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对例题和习题进行引申、变形或组合,这些都是中考题的热点。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与能力的桥梁。在加强双基的教学中,不仅要教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克服就题论题的弊病,可以加强思路分析,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讲解专题,训练思维

在完成第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为提高应试能力,有必要对中考中已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分析和归类,以掌握不同的思考策略和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注近年中考命题的新特点,精心选择有代表性、可能涉及到初中数学应考的各部分基础知识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适当介绍中考热点题型的思考方法(如分类讨论型、新定义型、开放探索型、实际问题的建模以及解释与应用、图表信息问题分析、概率计算、游戏的公平问题、最佳策略问题等),以理解各种解法的可行性,使学生在解题时有规律可循。教师在选取题型时还应注意控制教学的难度,不要一味地追求难题,过难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同时,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择专题进行复习训练,一定要明白所选的专题有什么样的解法,该做什么样的分析和思考,务必做到理解、会用、熟练。对于所给问题,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做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通过前两轮的总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过关,基本方法已经掌握,接下来的第三轮就是综合训练,这是实战前的演习和热身,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增强应试能力使学生能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

精心组织几套综合训练试题,不能将来自四面八方的模拟试卷不加取舍,全部抛给学生。教师要担任起教研和教学的双重任务,根据教材应考的知识点,按照中考数学考试说明,精心组织、选编考题,形成能覆盖教材全部知识点的综合训练题。每套综合题要求编者做到心中有数,考了哪些知识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给学生设置了哪些数学思维障碍。通过讲解、评议,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增强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范文第5篇

谈起复习课,让人不禁想起一个坐“冷板凳”的角色。印象中,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还有残存在脑海里的“横成片,纵成线”,很少有人会为这种类型的课劳神费力。然而,据统计受人冷落的复习课却至少占据了教学总课时的1/3!以中考数学复习课为例,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复习课往往演变为单纯的习题课,一味地解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学生学会的只是一些定理、公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了,而研究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弱了。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仍然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改革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步。

1.1 从中考数学命题改革看复习课提出“探究式”的必要性。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全面实施,中考命题发生的变化有:

(1)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题量,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立意更加新颖,注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尤为注意的研究性试题在中考试卷“崭露头角”,这类试题题型广,形式活,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在拘泥于“学什么,考什么”的老模式,而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以教育价值立意,注意体现试题的思想性。数学试题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把市场意义和应用意识渗透到数学学习中,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感,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中考试题命题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各地中考试卷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时代性无论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都发挥了导向作用,这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中考数学命题的改革,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和探求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维策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述分析充分说明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2 从中考复习课的教学现状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紧迫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三复习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特别是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上作出了许多成绩。然而,目前的中学数学复习还存在着与中考改革不相适应的误区:

误区之一:复习,一轮、二轮、三轮;练习,“单元”“模拟”“仿真”;拼时间消耗,靠“题海”取胜,结果弄巧成拙。

误区之二:抓“双基”走过场,低不成;抓综合攀难题,高不成。能力培养成空话。

误区之三:解题教学只重视“巧解”,忽视“通法”,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渗透,得不偿失。

误区之四:复习教学中只重视结论应用,忽视发生过程,掩盖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思维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轻重失调。

误区之五:复习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忽视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意识淡薄,依赖心理严重,主次颠倒。

上述种种误区告诉我们,复习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因此,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具有紧迫性。

1.3 从新课标下的数学考试评价观看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中考改革方案,一项核心内容是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新的数学考试评价标准正在建立,那么教师在中考复习课中就要改变过于强调学习,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现状。开展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在数学复习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强调四个策略

2.1 过程教学策略:数学学科行动纲领指出:“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

2.2 自主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或动手操作,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充分挖掘潜力,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其个性特长。

2.3 兴趣激励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而获得的乐趣,使他们对学习入迷,自动、自觉地钻研。在教学时,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的兴趣。

2.4 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应注重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 力的培养。质疑是一种在认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独创性的见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 几点思考与启示

中考数学复习课实施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复习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开放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是以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导向,以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时空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和提高学生对“三基”的认识,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3.1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应未来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