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见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表演。
这天清早,我们一起去了三乡泉林山庄,那里既可以看表演,也可以玩。我们乘坐爸爸的那辆豪华小轿车来到了山庄,刚到的时候我看见里面的人多的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那里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游泳池和一个烧烤场。在烧烤场内,我们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下。其实,我们是来观看表演。
游泳池里有许许多多的人,有大人、小孩和老人。小孩在儿童泳池里玩和水上滑滑梯,大人则在大的游泳池里游泳……我看见有一个大人在游泳池里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游泳动作,还可以在水上好像跳舞那样跳出很多美丽的花式。坐在旁边的叔叔告诉我,这里在举办“2006年中秋节水上表演”。由于水上表演动作精彩,我看得非常入神,那些姐姐在水上轻松自如的摆出各种美丽的姿势,让我大开眼界,她们就像在跳舞,一会在水里、一会又浮出水面……看着看着,真的好像自己也成了队伍里一员。当我看见在水上花式骑单车和踩钢丝的表演时,令我心惊胆寒,一位像我这么大的小男孩头顶着三个碗、手上还抓着两把伞(伞是用来帮助平衡的),上面没有一条线吊着他。
表演正式开始了,那位男孩在钢丝上小心翼翼地慢慢往前走,而他头顶上的碗始终都没有掉下,真厉害。看见他的头直流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掉下来,最后终于完成了表演。我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声“佩服”,周围的人也在欢呼着,就连爸爸妈妈也连声说:“好,真厉害!” ……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很愉快,尤其是在三乡泉林山庄看到的那场精彩的水上花式骑单车和踩钢丝的表演,让我很受启发,它使我再一次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中秋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表演。
这天清早,我们一起去了三乡泉林山庄,那里既可以看表演,也可以玩。我们乘坐爸爸的那辆豪华小轿车来到了山庄,刚到的时候我看见里面的人多的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那里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游泳池和一个烧烤场。在烧烤场内,我们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下。其实,我们是来观看表演。
游泳池里有许许多多的人,有大人、小孩和老人。小孩在儿童泳池里玩和水上滑滑梯,大人则在大的游泳池里游泳……我看见有一个大人在游泳池里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游泳动作,还可以在水上好像跳舞那样跳出很多美丽的花式。坐在旁边的叔叔告诉我,这里在举办“2006年中秋节水上表演”。由于水上表演动作精彩,我看得非常入神,那些姐姐在水上轻松自如的摆出各种美丽的姿势,让我大开眼界,她们就像在跳舞,一会在水里、一会又浮出水面……看着看着,真的好像自己也成了队伍里一员。当我看见在水上花式骑单车和踩钢丝的表演时,令我心惊胆寒,一位像我这么大的小男孩头顶着三个碗、手上还抓着两把伞(伞是用来帮助平衡的),上面没有一条线吊着他。
表演正式开始了,那位男孩在钢丝上小心翼翼地慢慢往前走,而他头顶上的碗始终都没有掉下,真厉害。看见他的头直流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掉下来,最后终于完成了表演。我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声“佩服”,周围的人也在欢呼着,就连爸爸妈妈也连声说:“好,真厉害!” ……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很愉快,尤其是在三乡泉林山庄看到的那场精彩的水上花式骑单车和踩钢丝的表演,让我很受启发,它使我再一次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事实上,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受制于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生活,生活的体验不断累积,逐渐有了自己对教学的见解;教学的见解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体系,于是就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本文尝试浓缩我三十年的教学生活,提炼自己对数学学科、数学教学的理解,初步阐释自己的教学主张――简中求道。
一、“简”中求“数学”之道
数学原本是“善意”的,它源于生活,以“简”的形态高于生活、方便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但是,高中学生中鲜有喜爱数学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他们厌恶的“数学”不是真正的“数学”,而是“应试”用的“数学”,他们从数学课堂上感受不到数学的“善意”,真实的体悟往往是负面的:数学太抽象,常常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数学太繁杂,常常有“又出错,不再做下去了”的念头;数学的技巧太高,常常产生“不是我等可以做的”的无奈。
1.经历数学的抽象过程,让数学具体些。
正是数学的这一“抽象”特征,使得数学不但在自然、社会等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理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无可替代。学习数学,必须经历数学的“抽象”过程,理解“抽象”的本质,同时会用“已抽象的对象”理解相关问题,否则,学到的不是真正的数学,也就是说,在探索“这看起来比较复杂,抽象后又很简单的问题”中才会学到真正的数学。实际上,数学中有很多破解“抽象”的方法,例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等等。下文就通过对“函数概念”抽象过程的分析,从“由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两个角度入手,试着寻找“数学”的“简”之道。
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从大量的特殊问题中,梳理、归纳和提炼出规律性的属性,进一步得到本质属性,这一过程就是抽象,它是数学化的重要过程。函数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概念,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渐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课标中采用螺旋上升的思路进行了整体架构。以苏教版为例,初中教材中,重点以具体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载体,将函数的概念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逐步加深。高中教材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具体的实例中增加了分段函数,进一步又研究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等,并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周期性等角度逐步深入。
“数形结合”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初中教材中,为了直观,引入直观示意图,如加倍:12,24,36,可以直观地看出函数概念的整体框架;用坐标系下的图象,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气温的整体走向。在高中教材中可以进一步突出图形,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教材为了突破“抽象”,尽可能呈现“不抽象”,通过相关的“特殊”和“直观”,逐步实现“有限度的一般”和“有限度的抽象”,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感知与体验,从而让认知变得简单。
2.适量删除繁难的数学计算,让数学本质些。
数学计算的繁杂,常常让不少学生厌烦。提到“繁杂”,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计算,其实任何一个内容,都可以很繁杂的。下面就有关函数中的字母来试着说明:对于繁杂的数学,其实可以不复杂,总能找到一些“简”的路径。
解决函数问题时,讨论起来有些复杂。函数解析式中有常数,有变量,复杂的式子甚至有多个常数、多个变量。其实,数学试题的编制是有一定目的的,字母多些,是让学生认真分析问题,通过探索理解字母的地位,分清其主次,进而找到解决方法。因此,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有些我们应该回避,有些应该改编,使数学问题的着力点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字母的含义(是常数还是变量?);变量的主次(以便抓住主要矛盾,各个击破),即数学题应该是“数学味”浓一点;等等。要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帮助,不应该纠缠于复杂的运算和非数学本质上。
3.创设合适的台阶,让数学容易些。
数学技巧的高难,也让大部分学生有“高不可攀”之感。细细剖析,那些高难之处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难在某一个节点上,如果突破这一点,问题就不难了;二是难在几个小问题的组合上,如果多花一点时间仔细分析,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例如,构造函数问题,先要构造一个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使其是奇函数,但不是实数集上的单调函数。对于这一问题,如果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直接就可以构造正弦函数,但是在刚刚学习函数时,学生还没有“三角函数”这一概念,从自己熟悉的基本函数中难以解决。其实本题是想让学生构造一个“分段函数”,学生如果有了这一意识,就能突破“难点”,很容易地进行构造:将实数集分成三个区间,中间的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在此区间上构成一个奇函数且是增函数,在其余两个带有无穷大端点的区间上构造一个奇函数,且此函数在两个区间上都是减函数。面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分段函数,有的学生想到了,但是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综合,又难以突破。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火候,可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增加带有提示性质的信息,添加条件“构造一个分段函数”;或者将原问题设置台阶,先给出上面文中三个区间上的两个函数,再提出这一问题。
二、“简”中求“教学”之道
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由于部分学生分流,普通高中教学的要求要高一些,但仍然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据此,教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基础”。有人问:什么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基础从哪里来?我们还得回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上来。应该说,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随着争论的深入,大家认识的交集也在扩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得到大家的理解与认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以“教育质量监控”的名义,将《课程标准》的编制作为基础,并通过落实课程标准,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从本世纪初开始,也同样以《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标志,相继加入到这场教育的系统变革之中。可见“基础”来自《课程标准》。有了这一认识,相对于现在的“盲从”,教学便可以简单些了。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必须做到如下三点:教学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教学过程应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落脚点应关注“数学素养”的提高。
1.找准教学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教学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著名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因此将普通高中数学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是共同基础,“选修”是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教学中,我们尽量突出课标中的核心部分,以此作为共同基础,否则,由于现在我国仍然是大班教学,虽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但整班推进仍是教学的主流,只有将核心问题作为教学共同基础,教学才能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新的共同基础,教学才能更具针对性,教学才会简单易行,才会良性发展。
2.注重教学过程,让思维自然地生成。
教学过程应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学有一个共同指向――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但作为数学学科的教学,首先是做好分内事,现在数学已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普通人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的第四条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注重基础的同时,必须关注数学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这一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太强势,教师过分关注考试,往往注重具体试题的解答,学生整天在做题、纠错中循环。由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被注重不够。
实际上,如果正确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能做到两者同步发展。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一切以考试成绩为中心,时间安排并不合理,文科学生一年半结束新课,另外一年半就反复机械训练,理科也有一年时间复习。数学的理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必须有“悟”的过程,教学必须“慢下来”,只有经历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慢节奏”的“火热的思考”中,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形成理性的认知结构,才能感受数学“冰冷的美丽”。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演绎推理,而且需要合情推理,学生在推理中,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强了。因此,教学不应该功利性太强,不要行走得太匆忙,应该“慢”下来,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空,思维才能“活”起来。
3.关注教学的落脚点,逐步地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的落脚点应关注“数学素养”的提高,但这是很多教师都认同的“空话”。“数学素养的提升”如何度量与评价,这是当今的数学课堂难以把控的。然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在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那么数学素养如何提高呢?
关键词:文化;建设;群众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浅析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围绕生活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其覆盖面很广,包括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的面也很宽,有文艺、科普、体育、教育等群众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基层群众文化是及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依然比较薄弱,尤其是农村文化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愚昧迷信活动依然存在,腐朽落后思想有所抬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滓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
(一)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基层领导对群众文化 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领导只注重政绩,比较关注招商引资的指标是否完成,而忽视了文化的建设。前些年,笔者在参加基层文化馆调研时,我市某县多数乡镇的文化站舍和礼堂已挪作他用,或直接卖给了与文化无关的企业。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发必要的保障措施
基层群众文化组织机构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在调时发现某县乡镇约有近一半文化编制人员专职不专干,有个别甚至根本没在干与文化相关的工作。目前文化干部编制转入乡镇,基层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员编制都无法可依,即使在乡镇配上一个文化站站长,也是长期借调到乡镇政府办公室或其它的部门干着与文化不相关的工作,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队伍的建立缺乏法规指导。
(三)投入不足依然困扰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
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对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有很大不同。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有的图书馆藏书不足,缺乏购书经费,即使有部分捐赠的图书也已经是非常地陈旧,缺乏科技信息方面的杂志和报刊。
(四)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
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投入的经费和人力相当充足,设施建设好;经济条件薄弱的地区,发展比较慢。集镇建设中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区注重了新城建设和新建小区的设施建设,忽略了老城区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提高,更加拉开了老城区与新城区在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五)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缺乏骨干力量
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整体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前不久,由文化部门牵头,将盐城市下辖县区的民间艺人的作品,包括剪(刻)纸、面塑、糖塑、根雕等进行了集中展示,并组织民间艺人在现场进行演示,他们精彩的绝技演示美仑美奂,令人赞不绝口,与此同时他们发出新人难寻无人继承的感叹。
二、统筹协调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不仅要有繁荣的城市文化,而且要有繁荣的农村文化。要围绕“市区文化抓提升,农村文化强基础,城乡统筹抓互动”的要求,着力推进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工程。
第一,城市文化抓提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就盐城而言, 中国海盐博物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已经打造了具有盐城特色的地方文化,从盐城的地理环境出发,除已有的陆公祠、宋曹故居等名居,同时在串场河观光带的仿古建设群中,对盐城历史上的人物进行重点的推介,可以建一些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亭台楼阁,让盐城这座湿地之都的城市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有艺术品位,更有历史纵深感。
第二,农村文化强基础。农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农村。拓展文化阵地,要把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当作农村文化建设强基础的关键。
第三,抓好特色文化,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盐城有着“东方湿地”,“淮剧发祥地”之称,淮剧和董永传说已经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台发绣、麦杆画、建湖杂技等特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开拓创新,将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文化资本而发展成文化产业,进而形成文化品牌,并带动和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注重长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作为当地领导的政绩与文化活动的开展挂钩,采取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下基层为群众服务。坚持“政策引导、典型带动、以赛引人、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培育文艺骨干、建立业余文化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政策引导,即争取基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经济指标同规划、同建设、同考核,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典型带动,即培养树立典型并广泛宣传,以奖代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赛引人,即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各类比赛,培养和发现文艺人才,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整体推进,即对缺乏组织能力和设备条件的村队进行重点帮扶,分类指导,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9月以来,广东陆丰乌坎村部分村民频频上访,反映村干部处置土地、财务、换届等问题。12月21日,广东省委工作组进驻陆丰,公开承诺将依靠群众,坚持民意为重,以最大诚意解决乌坎问题和群众的合理诉求。最后,调查组肯定“群众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将事件定性为“村内利益纷争”,并承诺“不算后账”。事件由此迎来转机,趋于平息。
舆论普遍认为,乌坎村民的诉求点在利益,转折点也在利益,有利益博弈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正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如果在事发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乌坎事件就不会发生。
正视村民合理的利益诉求,会使事件呈现出不同走向。北京丰台区法院近日审判的一起案件就是例证。丰台区南苑乡居民谢常福家去年遭遇强拆,他以违法行政将组织拆迁的乡政府告上法庭。丰台法院日前一审认定南苑乡政府违法。
案件宣判后,舆论对此大为赞赏。有媒体评论认为,房屋拆迁事关民众的切身利益,即使政府部门的建设项目与公众利益有关,也不能成为违法强拆的借口。丰台法院的判决,让民众增添信心,也鼓励他们今后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媒体期待有更多法院对违法强拆说“不”。
正视并维护民众利益可以避免冲突,化解矛盾。实际上,只要政府部门真正以民众利益为考量,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12月22日,北京市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从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全部并入职工医保,此前的公费医疗待遇相应取消。这一政策涉及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公立医院、高校教职工共2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