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厂区放射源;管理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plant 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aily m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our compan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quantity, installation lo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adioactive sources of our company, and expla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t.
Key words: plant radioactive sourc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前言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它们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军事、医疗、测量、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 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α 放射源、β放射源、γ放射源、X射线和中子源等。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绝大多数工、农和医用放射源是密封放射源。某些供实验室用的、强度较低的放射源是非密封的。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几十年来,从国外引进和国内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密封放射源。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它们也存在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厂区密封放射源的安全防护管理成为了我司的重要责任和日常的主要环保管理工作。
2 我司放射源的基本情况及对其正确认识的意义
2.1现状、数量和安装位置佛山市禅城区涉源单位共有109家,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是4类密封放射源(厚度测厚仪),我司是其中一家,也是禅城区第一家通过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单位。我司拥有放射性测厚仪2台,X射线测厚仪1台,分别安装在包装膜事业部尼龙一期的O架、C架和尼龙二期的生产线上,都属于在用装置。O架是从日本横河西仪有限公司进口的型号为WEB2620A 、核素为钷-147( 147Pm)的测厚仪,活度为1.3×1010Bq[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是对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通用计量单位,称为贝克,也成勒耳,符号:Bq。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1 Bq = 1次放射性衰变/s 。];C架则采用了日本横河西仪有限公司进口的型号为WG8-2、核素为锶- 90(90Sr)的测厚仪,活度为7.4×108Bq;尼龙二期使用了从法国SCAN-TECH进口的型号为SFO 010 GAUGE JXT98型X射线测厚仪。
147Pm放射源结构示意图
90Sr放射源结构示意图
2.2分类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III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IV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我司的两枚放射源:钷-147活度为1.3×1010 Bq,大于 4×1011Bq小于4×1013 Bq;锶- 90活度为7.4×108Bq,大于1×104 Bq小于1×1010 Bq,均属于Ⅴ类放射源。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III类。按照使用用途分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III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我司的X射线装置属于非医用III类低危险射线装置。
射线测厚仪
厚度(核子)测量仪
2.3 正确认识放射源的意义
这些放射性测厚仪的核素活度较低,正常使用情况下对环境无辐射影响。但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规范日常的环保管理工作。正确认识放射源的性质和基本情况,是放射源管理的基础。正确了解放射源,客观认识其危害,科学使用放射源。
3 管理部门的职责
技术工程部负责放射源的管理工作及废旧放射源的保管。放射源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所属事业部、部门负责放射源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与保管。安全办负责安全防护的组织和监督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专职放射管理人员的上岗资格知识培训,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
4 做好放射源资料的管理
公司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的申请、换发、核查、变更、注销等手续。建立放射性测厚仪设备台帐、档案和对放射源编码[放射源编码由12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内容。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放射源编码卡必须伴随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3)《关于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
(4)赵海生,范静梅,《关于加强放射源管理的对策和研究》,《北方环境》,2004年,第29卷,第4期,第7页。
(5) 何如初,《佛山市禅城区放射源污染现状调查》,《环境》,2008年,S1期,第27页。
1.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在我国,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企业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受到当前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开发政策的影响之下,市场转换速度日益加强,企业的关、停、转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对放射源的日常监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是保证放射源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同时更是保证放射源工作效率的核心。我省作为祖国边疆,本身因为寒冷气候的影响而存在着漫长严冬,这就使得整个省内基础设施极为薄弱、交通运输阻力较大,因而在现有的机制条件下若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则更是需要众多管理资源。而当今管理能力之下,大多数放射源在工作中变化情况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了解,同时就这些极为有限的管理资源也经常会因为软件、硬件以及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应用。因此,就需要在研究建立现有管理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节约资源管理机制的控制和管理。
2.涉源单位对放射源的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近些年来,我省通过对省、市、县辐射环境进行全面的监察,对辐射工作现场做了详细的调查和控制,经过分析总结,在这些辐射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
(1.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履行备案手续,许可证也未曾得到及时有效的变更,这就使得在整个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放射源管理数量与数据库、许可证中的数量不相符,放射源转让手续办理完成之后也因为保管不可理而未曾得到及时有效备案,从而引发管理的不合理,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影响。
(2.没有进行严格的放射源编码管理放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都会出现编码混乱,特别是针对多个不同关系下的同核素、同活度,在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建立一个有针对性、一一对应的工作关系,且工作中未曾明确之处放射源的使用位置。在这种背景下,放射源在使用中本身就存在着混乱现象,且不曾完全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来进行编号。
(3.对于闲置、废弃以及终止的放射源未曾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使得这些放射源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工作中对于废弃放射源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入,将废弃放射源置放在普通的仓库中,且未曾进行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防护,从而引发环境影响威胁。
(4.规章制度不完善,这些制度主要体现在应急、预备方案不科学,放射源安全检查制度不合理、档案管理不合标准等方面,对于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也存在着欠缺,制度不及时修订,没有进行有效的宣贯。
二、提高放射源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是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自我管理”是各辐射工作单位最基本的安全保卫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的放射防护法规,对放射源的使用要办理许可证,制定有效的放射防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明确职责。
(2).提高认识,尤其是各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将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定期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道并关心放射源的使用安全。
(3).使用单位在使用放射源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格的场所,另一方面,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其良好的运行。
(4).对较长时间不用或退役的放射源,尤其应引起重视,一方面要进行妥善安置,登记在册,有专人保管,另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善后处理,既可以退回生产厂家或经批准转让给有《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且在许可范围内的用户,也可以和当地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联系,进行回收处理。对停产、转产的单位更应特别重视放射源的妥善处理。
2.针对监督管理部门的制度构建。
在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中,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贯彻国家有关的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使用单位负责人对放射工作的认识,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素质。
(2).对于新开展放射工作的单位,既要做好开展放射工作前的影响评价和审批工作,又要做好开展工作后的经常性监督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设法随时给予解决,对存在问题而又不整改的单位,要进行严肃查处,消除一切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
(3).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中,应对使用单位主动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做到管、帮结合,尤其是对废弃退役的放射源的处理,要设法给予指导,解决其储存或回收,消除使用单位的后顾之忧。
三、结束语
对于放射源达8000余枚(包括在用与废弃)、数量居大陆第三位的江苏省而言,如此规模的全省联动还是第一次――不过,这只是一次以放射源丢失为预设背景的演习。
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此类演习在内地频繁出现。对于许多地区来说,这还是首次开展类似演习。环保部门高度关注放射源监管的神经背后,是2009年接连曝出的放射源事件。
2009年7月,河南杞县发生辐照卡源事件,有关放射源泄漏将爆炸的谣言,使得当地民众奔向周边县市避难,此事经海外媒体报道之后,几乎演变成为政治话题;10月,广东番禺再次出现类似情况。更早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天津某公司发生辐照卡源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厂家不顾环保部处理程序,违规操作。只是此事在第二年3月才由环保部发文通报。
相较于处置华明高科与杞县事件的迟缓风格,番禺事件发生后不久,环保部即高规格地在番禺事发当地召开现场会议,立即部署了涉及全国的放射源辐照卡源大整顿,一场运动式的放射源大检查随之铺开。
与此同时,一张覆盖全国、可对放射源进行实时定位的监控网络,正在悄然建设中。
频繁丢失背后的历史欠账
人类与放射源的“亲密”关系始于放射源的工业化应用。
上世纪20年代,放射源开始进入工业领域,至1950年代,便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应用。其中食品辐照(以放射源发出的射线杀灭食品中的细菌甚至病毒)在放射源民用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放射源不仅应用于CT等众所周知带有放射性的医疗项目,也用于造纸厂的纸张测厚仪、存放在地铁通道里用于探测地下热力管线的探伤仪、水泥厂用于精准计量的“核电子秤”……
这种“亲密”关系的危险性也早已为人们所知。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制定的标准,按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含钴、铯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源依放射性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Ⅴ类。其中Ⅰ、Ⅱ、Ⅲ类具有危险性,在人体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可致人死亡,一般辐照设备中使用的放射源“钴60”就属于Ⅰ类放射源。
根据品种的不同,放射源产品在出厂时都制定有使用年限。常用的“钴60”与“铯137”的使用年限通常在15年,即在使用15年后进入退役程序。核放射设施技术营运单位,在设计文件中就被要求制定初步退役计划,并随着运行期间的情况变化,每5年对退役计划作一次调整。
由于放射源的特殊化学属性,它一般被列为与枪械同样危险的政府管控物资,由相关部门专职监管。因沿袭前苏联的辐射管理体制,大陆政府自1964年起,将放射源事务的主管权交由卫生部门主管,这一体制一直延续740年,至2004年才发生根本变化。这一体制也为日后中国的放射源管理漏洞埋下伏笔。
由于卫生部门既是放射源审管部门,又是CT、X光等放射源的最大用户,其监督和管理工作其实难以具备客观性。大陆媒体曾引述辐射防护专家的举例称,某医院因被当地防疫站查出放射源装置有隐患,不符合防护要求,被要求停机检修。但没过几天,这所医院在并未解决隐患的情况下又开始继续使用放射源装置,理由是查处单位和医院的共同上级领导―卫生局长打来电话同意继续使用。
与此同时,卫生部门能覆盖的管理对象,也随放射源的应用推广日显不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放射源在杀灭农产品细菌、医学成像、工业探伤等领域的应用,科研单位一直是用源主力。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大陆的经济发展带动水泥厂、造纸厂等一大批使用放射源作测量仪器的工厂出现。随着经济热度的周期性变化,大批工厂急速兴衰沉浮,而许多破产关停的水泥厂、造纸厂成为废弃放射源聚集的重灾区。对于这些并不属于医疗卫生系统的企业单位,卫生部门的管理却仅以登记在案为惟一形式,并不作任何强制性管控。
在如此宽松的监管体系下,仅1998年一年上报的丢失放射源案件就达15起。也就在这一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也大大削弱了卫生部门在放射源管理方面的职能,负责此项工作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处被裁撤至只剩5人。而环保总局于当年成立,相应分走了部分涉及放射源管理的事务。 人们日常使用的医疗项目,如CT就带有放射性。
2003年10月,第一部针对放射性污染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开始生效,大陆收紧放射源监管权。至2003年底,中编力下发《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将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职权划给了环保总局,而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言评价等管理工作。
2005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进一步明确将生产、销售和使用放射源的许可证发放权,由之前的卫生、公安部门移交给环保机关。
自组建以来不断强势扩权的环保部门,自此开始全面主导放射源监管工作。
但摆在环保部门面前的第一个严峻现实,是大陆放射源总数此前还从未作过全面统计,对其数量及分布连国家也不摸底。
环保部门遂于接手放射源管理权力的第一年,联合卫生、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普查行动,最终查清当时拥有放射源的单位总数为12412家,放射源总数107380枚,在用放射源为76767枚。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陆放射源才渐次被建档管理,按出产厂家、放射等级等特性统一编号。
多地首判“盗窃危险物质罪”
近半年来,以放射源丢失为预设背景的演习在各地密集进行。虽然,像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于2009年8月进行的“核与辐射反恐应急演练”一样,各地放射源监管部门在模拟战中以恐怖袭击为假想敌,但事实上,大陆眼下遍布各地的10.6万枚放射源现时的主要威胁,其实来自盗窃这类普通犯罪。
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哈益明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放射源在不同行业应用,有不同的元素和形态,也相应在管理上有不同要求。比如在食品加工业应用的放射源放射性强,采用地下深埋的装置保存,使用时才升起到地上,一般不会发生丢失问题;但在某些特定行业中使用的小型放射源,并不需要这样严格的保管措施,容易丢失或被盗。
一起典型的案例是,陕西省富平市在2004年年初发生放射源被盗案,放射源下落不明。6天后卫生监督部门与环保局在当地钢厂炼钢炉里发现可疑放射源,经检测证实,被盗放射源已进入炼钢炉内被熔化。
同一年,江苏省直兴市环保部门在检查当地某水泥厂的放射源保管情况时,厂家才惊觉在生产线上用于作料位计探测源的5枚放射源早已不翼而飞。事后警方证实,该厂在新添生产线后,有部分生产窑被废弃,闲置不用的放射源就放在生产窑中,被不知情的村民拣走其中的放射源,当废铁卖掉。
2009年,在湖南临澧与江苏无锡,当地法院首次宣判偷盗放射源的犯罪嫌疑人犯有“盗窃危险物质罪”。
一枚价值数万元的放射源被盗出后,通常情况下会被当作废旧金属送进废品回收站,以数十元的贱价成交。安监环节的薄弱之处在于,甚至连盗窃者都不知道手中的小金属块,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人体白血球,结束他自己的生命。
哈益明称,现存的放射源处理不当问题,有一大部分是老企业早期购买的放射源,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因没有对接的回收渠道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政府近些年加强对退役放射源的监管,对企业购置的放射源进行“户口”编码,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所谓“因没有对接的回收渠道而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与退役放射源的回收费用不菲有很大关系――放射源与普通废弃建材不同,其回收成本巨大,需要使用者付费,再由回收单位回收。依种类不同,回收一枚放射源的费用平均从5000至2万多元不等,甚至超过了放射源自身的价格。
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的旧有管理模式下,这一问题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科研单位和国企的放射源最终会由公款承担回收费用;而私企用源年份还不长,多未到放射源退役期限。
然而,1990年代中期后,私企开始成为一个重灾区:大批放射源陆续到了退役期,许多中小型国企却已转制为私企,此时它们需要自费支付回收放射源的费用。而且,就算是国企,大批企业濒临破产、倒闭,也无力为自己的放射源支付巨额回收费用――在2008年大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废旧放射源退役项目中,四川原子能研究院为退役的228枚老旧放射源支出高达500万元。因此,曾经甚至发生过企业有意“随便”放置放射源任其丢失而不依程序回收的现象。
而政府对此历史遗留问题,一度试图用国家买单的方式批量解决一部分问题。截至2006年底,中央财政共划出3000万元为一批倒闭、破产用源单位退役和安置了放射源。但这并未解决全局性矛盾,2004年前出产的放射源丢失事件依然时有发生。
至2005年,依前述国务院新颁的第449号令,所有使用单位在购买放射源时,产品价格已包含了其退役费用,这才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问题的延续――也就是说,这之后生产的放射源由于其售价已包括回收费用,在退役时都可由企业直接送至回收单位。
世界著名专业同位素仪表生产厂家德国伯托公司(BERTHOLD)中国代表处负责人介绍,现在大陆放射源报废回收有三种选择,一是放入国家统一规划的放射源废物库,二是属地环保局接到报废申请后进行处理,三是放射源厂家回收。
国家级放射源监控网成型中
2010年年初,江苏省连云港市宣布在放射源监控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套放射源在线监测系统在2009年底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当地环保部门得以对放射源及其使用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同时利用GPS和GPRS定位,对放射源的方位信息实时把握。
实际上,连云港环保局公布的信息透露,当地的放射源监控系统在2009年7月底就开始运行,当时连云港方面采纳的这套系统十分特殊,是“国家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的试用版本。通过使用这套系统,该市以统一格式录入执法和监测信息,便于分享后进行数据分析。
随之而来的是山东省环保部门表示,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放射源管理数字化。以往此类放射源监控系统并非单列,而是多纳入综合性管理系统之中,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污染在线监控中心在去年8月组建成立,放射源是与废气、废水并列的监控项目。
知情人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环保部门此类举措并非应急之作,而是酝酿已久的计划。据环保部门在2007年8月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十一五”专项规划》显示,研发放射源的远距离识别技术,建立失控放射源的快速搜寻、定位与回取系统,实现放射源的动态管理,是环保部门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的重点项目。
清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信息简报亦显示,这一项目的组成部分,即“国家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至少在2008年年中就已启动。它由科技部委托研究所开发,试图打通全国放射源数据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放射源监管系统,实现对放射源由生产、销售、转让、进出口、异地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以及对辐射安全许可证、辐射工作人员信息、辐射事故、监督执法等的网络监控。举例来说,一枚放射源由于有定位标贴,它在任何时候发生位移,都将显示在监控终端上;而一旦全国数据联网,即使它发生了跨省移动,各地方也能定位到它的去向。
根据设计要求,这一系统还将能在数据大量聚合的基础上,对放射源突发事故进行分类,并预判事故后果。
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司长刘华在2008年就曾向大陆《财经》杂志表示,目前大陆已建立起一套局限在省内、自成体系的放射源数据库系统,而下一步升级目标是全国联网的动态数据库。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核医学科已经不是单纯的检查科室,我院于2011年组建了核医学病房,包含核素一系列检查及核素治疗(甲亢碘治疗及131Ⅰ“清甲”治疗)的综合病房。[3-4]病房分区管理,包括核素检查区和131Ⅰ治疗区,患者与医务人员分别通道的U型病房。核医学防护病房是针对病人服用大剂量放射性药物而设立的隔离病房,这种病房能最大限度防止放射性药物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另外,对病人及家属也是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新增护士7人、技师3人、住院医生5人。同时随着核医学病房不断扩大,收治病人的人数及种类逐渐增多,患者注入放射性药物后产生的放射性和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所产生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通过总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自身防护原则、措施及实践经验,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考虑外照射,一般采用屏蔽和加大距离的方法。
1 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原则
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时间防护-控制和缩短操作时间;屏蔽防护-用铅屏风、铅玻璃屏蔽放射源;距离防护-远距离操作。
1.1 由于放射性核素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要求每个核医学工作人员应具备放射卫生核防护知识[1]。每个新上岗的护士必须接受放射性防护的培训。在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及自身防护和放射性药物处理知识。
1.2 提高护理人员对放射安全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缩短接触时间和减少放射源用量是减轻个人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辐射安全规则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淋洗分装标记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操作使用放射药物前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应按要求穿戴含铅防护衣、眼镜、口罩、一次性手套、佩戴个人防护仪,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提醒患者如何配合检查。
1.3 在治疗过程中,人体受照射累积剂量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其危害越严重。难以屏蔽时应注意控制操作时间,使照射剂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注射时最好使用注射器防护套,药物放在衬有吸水纸的方盘内进行。工作人员在操作前无放射源的情况下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技术熟练、准确迅速。尽量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注射核素护士尽量安排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如果操作时间长,应分段流操作,避免一人受大剂量射线照射[2]。操作后在离开放射源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整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1.4 注射核素的患者基本类似于活动性放射源,所以必须重视来自于患者的辐射防护,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工作。注射核素患者统一管理:在指定专门等候室等待检查,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远离自己的座位,尽量减少患者走动,不要有陪护人员,避免放射源扩散污染对环境及辐射周围人员。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
1.5 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所以工作人员及进入工作场所,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工作场所经常通风、清扫。设备用具用后由专人随时清洗,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用品带入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吸烟、饮水、进食或取放食物。严禁随处摆放用过的棉签、手套,也不可随处乱扔,应放置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容器中,集中存放。按品种的不同物品分类摆放,放射性废物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收集、存放、处理,其过程记录备档。放射性废物容器表面在显著位置注明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当放射性废物活度
1.6 核医学工作人员需进行外照射剂量监测,个人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0msv。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放射性核素辐射特点和危害性。强化护理措施,了解减轻心理负担,不要谈核色变,也不要放松警惕,认真进行必要防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核医学病房的管理操作,同时平时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自身免疫力。
2 患者防护的护理原则
患者服药剂量决定对自身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剂量越大对患者自身的内照射越大。护理中要密切加强病人内照射防护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及不必要的损伤。以131Ⅰ“清甲”病人防护为例,总结如下:
2.1 患者服131Ⅰ后即成放射源进入单独隔离病房,必须适当限制活动范围,同时也受隔离,隔离期限为7天。要求患者不随意串病房,避免患者之间互相辐射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病人及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2 患者服药后经常口含维生素C,话梅等酸性物质,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腺分泌减少碘对口腔黏膜的损伤预防放射性涎腺炎。
2.3 131Ⅰ随尿液排出时对膀胱黏膜有放射性损伤,一般治疗后2-3天会出现尿频、尿急,嘱咐病人在服碘后多饮水,注意及时排尿,以减少射线对膀胱的照射。
2.4 服碘后患者会损伤消化道黏膜,患者会出现恶心等胃肠道反应,采用止吐药物预防放射性胃肠炎。
2.5 患者服碘后除病灶摄碘外,大量的131Ⅰ从尿液、汗液、唾液中排出。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排泄物污染的衣裤被服。放置1周后等放射性衰变后方可单独清洗。患者不许随地吐痰,大小便排入专用厕所,便后多冲水,女性患者尽量避免月经期。隔离期间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打包放置种源室,衰变80天后方可弃去。
2.6 出院时患者体内滞留量小30mci,服碘后14天内尽可能远离人群,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1个月内不接触婴儿及孕妇。
3 总 结
我院病房成立至今,共收治首次“清甲”病人120例,再次“清甲”病人80例,甲亢碘治疗385例,核素检查每年3千余例以上。通过以上措施,无1例出现放射性核素辐射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各岗位护理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当量均小于50msv,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经环保和放射防射部门监测,未对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 北京出版社,1997:27.
[2] 严颖.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5:25.
[3] 王光琳,马黎明,李江城.放射性核素病房的护理体会 西南军医,2007,9(03): 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