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简历

投简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简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简历

投简历范文第1篇

据江淮晨报报道,在安徽省合肥市阜南路市体育中心的招聘现场,合肥一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张某在应聘时,遭到一家电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嘲笑。在女孩恭敬地递上自己的简历,并作自我介绍时,主管竟嘲笑她是农村人,并一次次打断她的话,“你穿成这样子也敢来投简历?有胆。”“瞧瞧你这上衣、裤子,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是不是都没衣服穿了啊,怎么穿得跟土包子似的?”说罢,主管和身后的工作人员笑了起来。

面对招聘者的嘲笑,应聘女孩反问了一句:“很好笑吗?”令她没想到的是,此话一出,主管竟站起来,猛地朝她伸出了胳膊,死死地掐住女孩的脖子,“我就看你不顺眼,怎么了,瞧你这又矮又瘦的样子!”他边说边掐着她朝体育馆大门口走去,向后拖行女孩大约有30米的距离。后来,面对民警的询问,人力资源主管竟称自己是正当防卫。

这条新闻在某门户网站推出后,吸引了近15万人次的点击,并留下了15000多条留言。如此超高的关注度,堪称当日新闻之最。确实,招聘者的傲慢与偏见以及歧视,让众多的求职者与在职者心生不满,谁都从应聘场上走了一遭,其中滋味各有体会。农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就不能到人才市场求职吗?“穿得像土包子”就不能来应聘吗?试问,哪家的祖先不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个主管会不会嘲笑自己的祖先呢?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得,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企业的领导?当前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录人才时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聘者的家庭背景、学历文凭等条件,而不是唯才是用。正是用人单位过于注重求职者的外在条件,导致众多的应聘者不惜下血本包装自己,甚至借钱租衣服、化妆,使出浑身解数讨好招聘者,这样的社会风气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在求职者中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外在重要,内涵其次,久而久之,招聘会变成“选秀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中国《2010女性生活蓝皮书》说,女大学生求职成功率偏低,过半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九成女大学生感觉就业被歧视。曾看到一则新闻,一动漫城招聘女服务员,要求身高不低于160厘米,每高2厘米工资就涨200元,以身高定工资。当整个就业市场出现供远大于求的状况时,市场的规范性就会相对降低,处于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就容易随心所欲地开出“霸王条款”,而应聘者为了一份工作根本就不敢说不,更别说提出适合自己能力的正当要求了,如果这种非公平的招聘继续存在,那就业机会的平等就是一句空话。其实,企业的招聘,是招“人才”,不是在“选秀”!

投简历范文第2篇

导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美丽的地方,其实在找工作也是一样,我们把自己的简历写得美丽一些一样可以吸引着面世人的目光。写简历时也要学会去包装自己的简历,只有这样才会有吸引目光。下面我们就共同阅读吧!

1.自我评价

以普通的简历模板为例,从上至下,HR首先关注的就是候选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年限、最高学历、上一家公司,据此做出初步筛选,但HR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份简历放在一起,候选者在工作经验、学历背景相差无几,初步筛选并不能看出谁有优势。所以接下来的自我评价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求职者来说,这一部分则具有很多的发挥余地,写得好就能给HR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增加个人被HR相中的几率。

2.工作经验

作为简历的主体,HR一般通过工作经验部分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候选人。HR会根据候选人以往的详细工作经验判断其自我评价是否属实,同时也会根据公司、岗位的择才标准对候选人做出最终的判断。求职者能否得到初面的机会,工作经验部分的内容是关键。针对工作经验部分的写作,前程无忧职场专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针对招聘信息填写工作经验

在填写工作经验前,求职者首先要学会读懂招聘广告,掌握其传递出的信息。招聘广告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职位描述和职位要求,因此工作经验这一项就该“投其所好”。例如,一家单位要招聘一名网页设计师,你却在简历中浓墨重彩地描写自己曾在公司年会上当过主持人,业余时间做过初中生的语文课家教,纵使你的经验再丰富,也不会引起HR的兴趣。这时你需要把自己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和设计相关的工作内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挖掘一些虽和设计无关但可以体现你设计能力的工作内容呈现在简历上。

(2)工作经验中要包含招聘岗位关键词

某知名外企人力资源经理建议求职者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寻找职位中潜在的关键词并在简历的工作经验部分呈现出来。因为不少HR在浏览简历的前15秒实则是对关键词的扫描,所以“路人甲”型的求职者不妨在工作经验中添加一些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关键词。例如“团队意识、创造力、抗压力”等,这些关键词可以从企业的职位招聘信息中获得。

(3)让数据加亮你的工作经验

在满屏的文字信息中,数字通常会更引人注意,所以在填写工作经验时,如果把工作内容和经验量化则能增加HR对“路人甲”型求职者的关注度,同时数据信息也可以让简历上的文字描述更具说服力。例如,你要应聘编辑职位,你可以把工作经验一栏中提及的“编辑文章”改成“每周编辑2篇文章并使文章上线一周后的网上点击量过万”,这样数据加文字的描述肯定要比简单的“编辑文章”四个字更让HR心动。

(4)呈现细节,具体描述平凡业绩

呈现细节,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位求职者在工作经验部分写上“在分析客户需求上有过案例”,虽然在这项工作经历中,求职者并无特别显著的成绩,但是可以把工作过程中实现目标的方法写出来;如果把这一经历改成“创造和实施了一种全面的需求评估机制,来协助对服务和员工预测的需求”,HR可能会对求职者另眼相看了。或许,有人要问,这难道是要让那些业绩平平的求职者夸大其辞吗?这种做法是在美化简历,但美化不等于虚化!对于经验不足,资历尚浅的求职者来说,选择‘曲线救国’的手法来适当地美化简历也是可以理解的。

投简历范文第3篇

投送个人简历

1.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简历做得像个精美的画册,因为用人单位看中的是你的经验和能力;漂亮的一寸照片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写真,因为你不是参加选美;不要在版面和封皮上下太多工夫,因为在一家公司第一轮筛选简历的人往往是人事部职位最低的文员,他不会注意你的做工有多美的,他只会看你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和证书;注意人事部收到的简历可以用“山”来形容,没人会关心你的封面是什么颜色,你的自荐信有多么动人。

2.不要到某个写字楼从一楼到顶楼散发简历,只能被扔进垃圾箱,因为这不是正当、正常和有效的投简历方式;

3.不要到某家公司进行陌生拜访或找人事部经理等等,幻想被什么领导发觉你的勇气或所谓的沟通能力,你只能被拒绝,因为领导是不会接待你这样冒失的小孩子的;

4.通过用人单位的渠道投送简历是最正确的,个人认为电子邮件最有效最省钱;

5.不要以为自己是研究生或是小海龟就洋洋得意,漫天要价,因为单位看中的是你的工作经历而不是学习(或留学)经历;

求职面试技巧

1.根据你应聘的单位和职位选择服装,一般来讲,只要不是广告艺术类的,应该穿得比较正式和职业。

2.不要带着男、女朋友一起去公司面试,人家还以为你们是来约会的呢,这种做法十分幼稚;

3.手机铃声变成振动或静音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基本的素质啊;

4.不要迟到,因为给你面试的领导时间很紧,不可能等你。也不要到的太早,提前5-10分钟就可以了,因为领导通常很忙,需要你等待也很正常。如果你在乎这工作就要有耐心等待;

5.见面握手要用力,别软绵绵的,这是在显示你的自信和修养;

投简历范文第4篇

写一份好的简历,单独寄出或与求职信配套寄出,可以应聘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参加求职面试时带上几份,既能为介绍自己提供思路和基本素材,又能供主持面试者详细阅读。面试之后,还可以供对方存入计算机或归档备查。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个人简历邮件投递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邮件的形式求职 简历 的投递尽量用自己的信箱将 求职 简历 以正文的方式粘贴上去,而不是正文一个字没有而把 求职 简历 放在附件中或是用一些网站转交等等功能(因为使用这些功能转交过来的 求职简历 很多时候显示的主题甚至内容是乱码),当然更不要写我的 求职简历 在我的博客中然后给个链接欢迎察看,一句话:没时间。

再次强调:不要把 求职简历 放在附件中!

这样首先增加了一个hr阅读你求职简历的时间,因为可能你的求职简历不是被一个人看的,也不是只看一遍的,每一遍都要打开附件很麻烦,要是保存下来也不方便找到。这还不包括有些服务器直接将带附件的邮件屏蔽的情况。

其次,这样破坏了你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正文没有字直接在附件中粘了一个求职简历的人,这样显得你的诚意实在是不足。至于那些在 招聘 广告中就强调了请勿以附件形式投递的职位,假如你还是用附件,那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假如你连应聘的时候都没有仔细看说明,或是看了也没有照着做的话,那怎么能证实你在工作中会认真仔细服从安排呢?所以我们抱着换位思考的心情为了自己也为了hr考虑一下,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求职简历粘贴在正文中就ok了!

二、邮件的标题关于邮件的标题问题,假如对方在 招聘 的时候已经声明了用哪种格式为主题,尽量照着做,因为这是它初步筛选的标准。不要认为一个hr一天收到的求职简历只有几份或几十份,事实上是有几百份甚至几千分应聘不同职位的信件。假如你的标题只写了应聘或是求职或是求职简历等等,这样你自己也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求职简历的被关注程度。很可能就被忽略了!所以至少要写上你应聘的职位这样才便于hr分门别类的去筛选。而且最好在标题中就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便于hr再次的审核你的求职简历。以避免其在一大群以应聘为标题的求职简历中一个一个打开来找你的求职简历,这简直是对hr人员耐心的考验啊!

而且标题还有一点:用中文字写,除非应聘时要求用英文!

天天hr不仅会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还会收到大量的垃圾邮件,这些邮件很多都是英文标题的,所以假如你用英标题,很可能就被当成垃圾邮件删除了,多可惜。假如想证实自己英文水平好的话在求职简历中发挥就好了,不用在题目上做文章。还有不要用一些希奇的符号,比如~~~#****等等,原因也是一样,都是垃圾邮件惹得祸。

所以一个标准的标题就是:你要申请的职位-你的姓名-这份职位要求的工作地点。这样至少能保证你的邮件能够被阅读。我见过的题目有我的求职简历(谁知道你是谁你要干什么啊?)你知道我是谁吗?(对不起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应聘!!!!!(您到底要应聘什么职位呢?您的心情急迫我能了解,但也不用这么多感叹号啊!)某某某的求职简历(请问你要干什么)感谢您的阅读!(这和垃圾邮件的题目一模一样所以我不阅读)某某大学应聘实习(太大了我们请不起啊!)某某大学硕士应聘(职位呢?假如你非要强调你的学校可以这样写:应聘职位-姓名-来自**大学硕士),以上是几个真实的例子,这样写的人不在少数,又没有工作经验的都有这种情况。总之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家把自己的要应聘职位和姓名写上就好了。

三、申请的职位应聘职位的名称按公司在 招聘 中给出的写就肯定没问题了,不要自己随意发挥。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但即使是应聘实习生的,一个大的公司也分为好几种所以他怎么写你怎么写就对了。但是以后应聘别的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比如我们招聘渠道部总经理助理,你偏偏要写总经理助理或是渠道助理;招聘副总裁秘书你偏偏要写总裁秘书文秘;招聘培训专员你偏偏要写人力资源部专员;招聘售后技术工程师你偏偏要写售后支持客服人员技术工程师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很多时候你自己发明的词都没有对应的职位所以你的求职简历不管做得再好都得搁置在一边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至少要清楚你要做什么职位,至少是哪种类型的职位。

很多人投了很多根本不相关的职位高级核心软件开发人员和接线员和副总裁秘书你认为是一个人都可以做的吗?我见过有一个人一天之内把我们公司招聘的所有职位都投了一遍!也许你是全才,但是很抱歉,事实上很多这样投漫无目的投求职简历的全才看似增加了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的人通常都不会被考虑的,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做那种类型的职位怎么能由公司帮你决定呢?!

还有没有在标题或求职简历中声明自己申请的职位,什么求职目标都没有或者只写了市场相关职位软件开发相关职位等等,这样的机会同样很少,因为公司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置上百份求职简历于不顾而考虑你适合哪个职位。

投简历范文第5篇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成立以来的几笔高调投资市场价值遽跌,引发很多评论。其实,要评判是否投资有道,首先必须有较长的业绩历史,尤其是经过了熊市与牛市的轮回和经济周期考验的历史。而且,必须用风险尺度去衡量,并非光看纸面上的回报率。而中投从2007年9月29日成立至今,时间尚短,其成败还很难下结论。

当然,中投也不能在“长期投资”的大伞底下乘凉,更不能因为碰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就否定一切,完全缴械。这个时候正是审视现实、检讨策略、调整方向的大好时机。那么,中投应该在哪些方面调整,在哪些方面坚持“既定方针”,在哪些方面改换思路呢?

投资启航

从中投披露的信息来看,中投对机构投资者这个角色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比如,中投网站上的部门设置结构图,就没有像很多其他中国金融企业一样,堂而皇之地把“党委”置于投资部门之上。这个小细节虽然不引人注目,但是代表了相当大的观念转变,值得指出来。

在投资思路方面,中投的人才招聘基本上按照建立“多种资产投资组合”(multi-asset investment portfolio)的需要,有资产战略配置方面的,有股权投资方面的,有债券投资方面的,有另类投资方面的,有现金管理方面的,等等。

中投的战略投资配置,外人无法得知。但是,从中投的所作所为来看,包括投资私人股本公司如百仕通公司、J.C.Flowers等,购买摩根士丹利等外资银行的可转优先股,以及迄今展开的一轮对外部基金管理人(主要是股权和债券等传统投资类的)的征聘和筛选,似乎很受近年来广为推崇的“耶鲁-哈佛基金会模式”的影响,也就是偏重非传统类投资。

过去的20年里,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基金会取得了惊人的年平均回报率。很多人认定,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它们在非传统类投资方面的超额配置,于是纷纷效仿。2008年金融风暴袭来,不仅跟风的那些投资者损失惨重,即使是耶鲁和哈佛本身也未能幸免(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它们仍然比常常用来代表整体市场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要好得多),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耶鲁-哈佛基金会模式”的适用性。

中投的性质,和耶鲁及哈佛大学基金会倒是很接近。它们的投资周期都非常长,可以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它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持有流动性低的非传统类资产的能力,比一般担负固定支付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如退休基金)要强得多。中投完全可以像这两家那样去获取“流动性风险溢价”(liquidity premium)。但是,在哪个领域猎得哪些风险因素溢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难看出,中投的投资项目几乎清一色在金融行业。这可能是这些金融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它们要么脱胎于投资银行,要么本身就是投资银行,而各大投资银行是和中国打交道最积极的,也是中国金融行业人士最熟悉的。

像中投目前这样集中在某一个行业进行投资,是投资组合设计和管理的第一大忌。当然,就中投2000亿美元总资金规模而言,这几笔投资加起来远远还没有达到失去平衡的集中程度。但是,正好遭遇市场大跌,便不免引起公众的误解。

成功稳定的投资计划,关键在于战略资产配置,建立合理投资比较基准(benchmark),科学设计投资组合,科学评估投资效益,严格控制风险。中投亦应遵循这些原则,借鉴独立投资顾问(而不是投资银行)的思维方式,结合中国财富基金的实际进行投资。

首重战略配置

战略资产配置,是所有机构投资者投资过程的开端。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各大类资产(broad asset classes)的回报和风险以及各大类资产互相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优化组合的计算方法(optimization),来建立和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及风险爱好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历史上大类资产,指的是股票、债券和现金。最近20多年来,大类资产阵容已经扩大到传统类和非传统类。后者包括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房地产、大宗商品,等等。中投的投资目标是长期性的,其投资范围应该包括传统类和非传统类。

战略资产配置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把它作为投资比较基准组合(benchmark portfolio)的配置。第二,把什么样的资产纳入投资范围,本身就是一个影响到投资收益的决定。第三,战略资产配置的连带产物就是风险预算(risk budget),这给构建投资组合以及评估投资业绩设定了风险边际(risk boundary)。

中投的投资使命(investment mandate)是国外市场,所以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时,对主要资产类别的回报风险预测,虽可以从国外现成的卖方研究成果(sell-side research)出发,但是绝对不能直接使用。

中投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一个质的不同,在于中国已经拥有庞大的美国国债资产,而在教科书中被等同于无风险资产的美国国债,对于中国来说绝不是无风险资产。此外,由于中美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紧密,很多行业相互依存性很高,中美市场间的相关性可能远远高于同属新兴市场“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俄罗斯、印度或者巴西与美国市场的相关性。再者,国外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正在增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介入,这些非传统类投资正在不同程度地演变。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资产配置时优化计算的参数,不能忽视。

慎设投资比较基准

投资比较基准的设立,牵涉如何评估投资团队业绩以及接受公众舆论的审视。前面已经提到,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常常是投资比较基准组合的基础。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给外部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比较基准是细化到投资风格的,给内部投资团队的投资比较基准是基于资产大类指数的。

举例来说,美国股权投资(US Equity)这一部分分成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盘成长、中盘价值、小盘成长和小盘价值这六个投资范畴。对被聘用的外部基金经理人来讲,他们的主要投资比较基准(primary benchmark)应该是相应的范畴指数,也就是说,大盘股投资的衡量标准,是类似于标准普尔500指数或者Russell的大盘指数,小盘股投资的衡量标准是小盘指数。

外部基金经理人的业绩,主要看他们能否在各自的专业范畴内跑赢范畴指数,不能光看他们有没有跑赢大市。例如,在2003到2008年上半年间,美国的中小盘股票的表现要好于大盘股票(小盘股指数Russell 2000的累计回报率是13.69%,大盘股指数Russell 1000则是10.68%)。很多基金经理的业绩看起来比大盘股指数要高,但是如果他们的业绩来源于小盘股领域,这个所谓“战胜大市”的业绩就要打折扣。

在债券投资方面,也是如此。2008年以前的低息低收益率环境中,债券投资经理们纷纷超重配置在“spread sectors”甚至高收益率债券(垃圾债券),以博取额外回报。他们的业绩,都比国债权重较高的雷曼兄弟整体债券指数(LB Aggregate)要好。可是等到金融风暴袭来,资金避险回流到国债,债券投资经理们损失惨重到可以与股票经理们“媲美”。所以,投资比较基准对于正确衡量业绩是十分关键的。

中投内部投资团队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其选择外部基金经理人和构架投资组合的能力,所以,资产大类指数作为衡量标准比较恰当。比较有难度的,是为非传统类资产确立适当的投资比较基准。

非传统类投资的指数编制呈“诸侯割据”局面,多家公司均拥有自己的投资数据库,推出的指数带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偏差(bias),可比性不高,在选择时需要对这些指数的编制标准和机制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有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采用“绝对回报率”(absolute return),一般是资金成本加上溢价,如LIBOR加上300个至400个基点。还有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采用“支付责任比较基准”(liability benchmark),即能否满足预期支付资金量。

对中投而言,非传统类资产的地位至少应该等于传统类资产,所以挑选适当的非传统类资产指标,应该成为投资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一旦确立,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就容易引起负面反响。

多资产投资组合

以往,科学设计投资组合(portfolio construction)常常是被忽略的步骤。现代金融理论的第一堂课,就是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它最深远的影响,是它对投资管理的观念的革命。

在Markowitz之前,人们对投资的评估是就单项投资而论,认为“最好+最好+最好+……=最好”。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nifty-fifty”――50种最绩优股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Markowitz发现,有些资产的市场表现相关性很强(positive correlated or negative correlated,同步或异步),有些则毫不相关(uncorrelated)。把同步相关的资产放在一起,结果会增加整体投资的波动性;把异步相关或不相关的资产放在一起,则会减少整体投资的波动性。这个发现开创了系统投资管理的时代,甚至美国的很多相关法律都相应作出改变。例如,信托责任(fiduciary duties)中的“谨慎投资人”(prudent investor)条款定义,就包括投资决定的出发点必须是在投资组合前提之下,才算是尽到了信托责任。

“多资产投资组合”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必由之路。这种投资组合对管理人要求很高,因为不同资产本身的特点不一,多种资产在投资组合里相互作用,又在不断演变,管理人面临的是无数个不停移动的目标。

简单而言,科学地构建投资组合,首先要认清各类资产的风险因素以及它们相应的回报潜力。风格平衡,资本分配有效(指资本投入和单位风险产出回报的比例),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的先决条件。事实证明,风格平衡是充分分散风险因素、减少投资组合遭遇“尾端风险”(tail risk,即极端性损失事件)的最好保障。

其次要认清专业基金经理人是α型还是β型,也就是说,他们带来的价值在于他们的投资技能(skill,用α表示)还是不用什么技能就能获得的市场风险因素回报(market exposure,用β表示)。然后是决定α型和β型经理人(产品)的比例,其目标是在给出的风险预算内,获得最高α。

由于投资技能整体是有限的,投资者追逐α,必然导致获取α的代价增加,而真正拥有投资技能的经理人代价不菲,因此高效使用资本也对整体业绩造成重要影响。

例如,关于资本市场有效性(capital markets efficiency)的研究表明,美国大盘股基金经理们很少能持续战胜大市,小盘股以及外国股票基金经理们的积极管理(active management)则确实能提供α。因此,通过指数基金来获取大盘市场的β收益,把有限的资源(管理费)花在α潜力比较高的小盘市场和外国股票市场(对中投来讲就是美国以外的市场),就比较有效。

再如,综合基金(fund of funds)和单个经理人基金(single manager fund)各有利弊,前者多一层费用,但是比较适合投资者“浅尝”高风险类资产, 而后者则波动性大,但是适合配置在“中心-卫星”(Core-Satellite)结构中。

总之,构建投资组合,实施资产配置计划,需要对投资产品特点了解透彻,对投资布局考虑周到,是一项非常挑战管理人综合素质的任务。

科学评估业绩

科学评估投资业绩,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才算是完善了整个投资过程。评估投资业绩的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眼光,应该超越单纯的回报率,不仅要分解管理人业绩的来源(return attribution),还要分解管理人业绩背后的风险来源(risk decomposition)。当然,传统类投资和非传统类投资的业绩分析有所不同。

对于传统投资管理人的评判,主要是看他们有没有遵循投资使命,有没有“风格漂移”(style drift)以及他们的相对表现(relative performance)。常规的风险指标如波动率(standard deviation)、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比较适用于他们。

对于非传统类投资管理人的评判,主要是看他们有没有创造α,有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投资技能。常规的风险指标,就不能全面反映他们背后真正的风险程度,需要深挖他们的其他风险层面,如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可能性损失(VaR),等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传统投资和非传统投资管理人都要面对风险预算的约束。他们有没有逾越给出的风险边际?如果有,是偶然原因?还是管理人投资过程发生了变化导致与预期不符?一句话,评估的宗旨就是透过表面数字,了解是什么样的因素在主导业绩。

对中投而言,在技术层面上,中投的投资团队需要证明自己的投资决定没有偏离战略方向,而且创造了与风险匹配的价值。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经达到了战略配置的什么程度?投资组合中的空缺还有多少?投资决定的时间框架是否合理?有哪些量化指标可以说明中投投资团队的工作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2000亿美元资产都到位之后,还需要定期归纳(return attribution)哪些投资决定(资产配置和经理人选择两个方面)对投资组合有积极贡献,哪些有负面影响。

科学评估中投投资团队,还具有公共关系意义。在受到公众质疑之际,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缄默,而是充分披露信息。作为国家财富的看护人,中投有义务教育公众,让公众了解中投的投资哲学和过程,和公众就评估得出的问题和收获进行沟通。

这一过程,其实也可以帮助中投不断改善提高自身。例如,金融风暴过后,中投必须反思自己的投资哲学是否正确,有没有制度化的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哪里出了偏差需要纠正,哪里是值得再接再厉的。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水力发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氮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