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场景一:
幼儿园门口,哲哲吃完手里的蛋糕,随手把包装纸扔在地上,妈妈看到没有吭声,两人继续往前走。
场景二:
公园里,几个小朋友正在玩耍,亮亮叫起来:“奶奶,我要尿尿。”奶奶手一指树下:“就在这里尿吧。”亮亮说:“老师说过不能随地大小便,我要上厕所。”奶奶说:“厕所太远,就在这里尿。”一边说一边把亮亮的裤子脱下来了。
场景三:
餐厅里,几个成人围着餐桌一边吃喝一边高谈阔论,几个孩子在旁边追逐打闹。家长偶尔看一眼说一声:“别摔倒了。”对旁边顾客不满的眼神视而不见。
……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有礼貌、懂礼仪,是个“乖孩子”,可是离开幼儿园就变了一个样,像个“双面人”;还有的孩子需要不断提醒,才能遵守礼仪规范,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究其原因,是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家园互动不够,家长往往不太关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宣传内容,在家庭中也很少与幼儿园配合。
就教育而言,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前期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目前推行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成人”非常重要。同时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家庭礼仪教育对幼儿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配合作用。
那怎样更好地发挥家庭的作用,家园携手进行礼仪教育呢?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沟通理解,取得支持
在课题研究开始之初,我们就在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会上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将要采取的方法等,传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爱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也有些孩子因为不擅于社交,孤独无伴,形成任性、内向、偏执。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没有老师的指导,无从下手。现在幼儿园牵头引领开展礼仪教育,自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交流互助,资源共享
我们利用家长QQ群,经常上传一些介绍国内外幼儿礼仪教育现状的文章。如韩国的幼儿园内设有专门的礼仪室,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培养;新加坡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在幼儿园开设“好公民”课程;美国强调社交技艺和常规礼节,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公共场合的文明礼貌;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等等。这些文章使家长开阔了眼界,认识到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修养。
幼儿园每开展一项礼仪教育活动,老师都及时在QQ群里上传活动资料,如礼仪儿歌、歌曲、礼仪要求规范等等,方便家长在家巩固。有的家长收集到一些好的礼仪教材,也积极提供给老师,建言献策。
三、家园结合,教育连贯
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是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二是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有可能使幼儿出现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园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我们指导家庭配合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父母树榜样。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2.行为抓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家长应该有意识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比如学会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等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作为家长应该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家庭造氛围。
“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语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篮。
4.习惯重练习。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靠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语普及,唯一的办法是在明确意义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之习惯化。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作为家长,必须向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礼仪重复练习。
为配合幼儿园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应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从小处着手,再着眼大处,为幼儿的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础,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开一个好头。
四、家长资源,参与教育
现在家长的手机都有照相功能,班级里都有“班班通”,我们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班级开展“礼仪新闻播报会”活动。发动家长在带幼儿外出、乘车、参加各种活动时,把幼儿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和看到的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由幼儿轮流担任“礼仪小主播”在每天早晨向大家播报,孩子们评论照片里的行为是否文明。因为是身边事,自己又是主角,“礼仪新闻播报会”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评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就分组进行辩论赛,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还发动“家长助教”为孩子们上“礼仪课”,讲“礼仪故事”。由于是爸爸妈妈当老师,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家长们参与其中,在备课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礼仪修养。很多家长说:“自己当老师教孩子们礼仪知识,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榜样。”
1.学生仪容、仪表、仪态的礼仪
衣着得体:中小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
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立直。坐正: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
行走稳健:行走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2.学生体态语言礼仪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
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间可握得深些、久些或边问候边紧握双手。
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在公共场合远距离看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3.学生与人交往、谈吐基本礼仪
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4.升国旗、唱国歌礼仪
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少先队队礼: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眼睛注视受礼者,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5.学生校内礼仪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好:“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
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6.学生迎宾礼仪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7.学生家中礼仪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游戏一:小帮手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方法:
1、让宝宝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摆盘子,擦桌子等。
2、妈妈准备几张餐垫、筷子、碗,然后教宝宝如何把吃饭所用的工具放置在餐桌上。
作用:培养宝宝的责任感及助人的精神。
游戏二:我是服务生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材料:过家家玩具(托盘,餐具等)
方法:
1、第一次进行游戏的时候,妈妈先扮演服务生,宝宝扮演客人。妈妈向宝宝示范如何去接待客人。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这样问宝宝:“请同你想吃什么呢?”“还需要什么吗?”客人用餐完毕要离开的时候,妈妈要示范怎样送客人离去。
2、第二次进行的时候。转换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做服务生的乐趣。
作用: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
游戏三:学打电话
适合年龄:18个月以上
材料:电话机、亲友的电话号码
方法:
1、妈妈给宝宝示范如何打电话和使用礼貌用语,让宝宝正确使用电话。
2、在游戏过程中,妈妈要多多使用:“你好”、“我是xxx”、“欢迎到我家做客”等礼貌用语。
3、给宝宝提供一次使用礼貌用语的机会,让他给家里的亲人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
作用:让宝宝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
游戏四:好朋友
适合年龄:18个月以上
材料:《好朋友的儿歌》――好朋友,好朋友,见面时候握握手。好朋友,好朋友,再见时候挥挥手。
方法:
1、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或站着:
2、妈妈和宝宝一起念儿歌,并做相应的握手、再见等动作。体验交友的乐趣。
作用:学习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
游戏五:原来如此
适合年龄:18个月以上
材料:图片卡(喝水、跳动、打电话等表示动作的图片卡)
方法:
1、将所有的卡片放在宝宝面前,家长和宝宝轮流抽出一张图片卡;
2、按照图片卡上指示,用身体语言表达卡片的内容。
作用:加强宝宝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
游戏六:超市购物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方法:
1、家长带宝宝去超市,给宝宝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要宝宝找“饼干”或者宝宝喜欢吃的东西。
2、给宝宝发问的机会,问问超市工作人员东西所放的位置。“阿姨,请问饼干放在什么地方?”
3、在询问结束后,家长要教宝宝使用“谢谢”等礼貌用语。
作用:在真实的情景中,提升宝宝的社交能力。
敏妮老师对你说:
在宝宝学习社交礼仪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在以下方面多做引导:
1、要有意多带宝宝参加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引导他观察人际交往的正确表现和规则;
[关键词]礼仪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职校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的统称。礼仪是职业学校的一门全校性公共课程。该课内容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及其将来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礼仪基本规范。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等,对于学生就业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迅速立足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总结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礼仪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番探索与思考。
1加强礼仪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在职业学校开设礼仪课、加强礼仪教学很有必要。
1.1 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规矩”,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名言告诫世人,孔子的“为国之礼”,“不学礼、无以立”;“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我国一直广泛流传。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竞争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1.3 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和增强社交能力的需要
现代生活越来越趋向规范化,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社会交际。开展礼仪教育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而且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礼仪教学,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对人的尊重,有助于培养其 “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善于同别人合作和协作,学会沟通和表达情感,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顾全大局,从而能适应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
2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课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这就要求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去探索适合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几种礼仪教学的方法:
2.1 案例教学启发思考
案例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所以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除了上网搜集一些礼仪方面的案例之外,笔者平时注意收集、捕捉一些学生生活中不文明的图片和事例,更有说服力。如在讲授日常生活基本礼仪时,出示有些学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出口成脏;食堂打饭不排队,不洁的校园环境等图片。在观看了经过特写的丑陋行为后,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就可以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行为的追求,对以往错误行为的羞愧。这样的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角色扮演知行合一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虽然身处教室,但却犹如处于各种交际场景,可以饰演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电话礼仪”时,为了突出不合礼仪的想象。教师扮演打电话者甲、学生扮演接听者乙。
“喂,你是谁?我找李明!”甲很大声地问。
“不在,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吗?”乙答。
“不用!”甲“啪”地一声就将电话挂了。
在观看了师生的表演之后,很多学生指出甲的礼仪存在很多问题,如声音过大、没有使用诸如“你好”、“请”、“再见!”之类的礼貌用语,通过观摩与角色扮演,学生对接打电话的礼仪知识都加强了理解和掌握。
又比如在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模拟之前,将应聘面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①第一印象:注意仪表和衣着;②体态语:做到无声胜有声;③应答:话语清楚响亮;④聆听:作用与应答一样重要。最后要以真诚的语气感谢企业给你这样一次面试机会,同时也要向主考人表达你的谢意。在进行模拟招聘和应聘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学生们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
角色扮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对已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 引导讨论启发思考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上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思考。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或多个问题,通过充分探讨形成共识,达到掌握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让自己更受欢迎”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的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非礼仪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或演讲。这样可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事人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或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必定十分深刻,采用讨论式方法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2.4 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大多礼仪规范在理论上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内容学生早已知道,教师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去细细讲解,难的是如何使学生由知变为行,由懂礼到用礼。如讲到站姿、坐姿、行姿、手势、鞠躬等具体礼节规范时,教师简单讲解后做示范,然后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一一进行指导,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查找对方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规范行为。
3注重课外活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礼仪知识竞赛、社交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4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仪态仪表,用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5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
礼仪作为一门课程,肯定是要有相应的考核成绩。笔者在教学中对礼仪课的考试方法做了合理的改进,将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课堂内表现,平时课堂外表现和期末综合考核。平时课堂内表现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课听讲和练习的态度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平时课堂外表现包括书面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质量如何,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期末考核则以礼仪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原则,学生在考试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多次练习,而考试的现场又是一次练习,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对达到礼仪课的教学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晓敏. 人际沟通与礼仪[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赵景卓. 公关礼仪[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廖超慧. 社交礼仪[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随着人们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机会日趋增多,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应对自如,凸显个人魅力。通过《社交礼仪》节目VCD的学习,您会发现人生的改变从这一时刻开始。
适用对象:从事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的人士、商务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销售主管等
主讲专家:金正昆
浙江东阳市人,生于**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门礼仪顾问
个人专著:《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国际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
研究领域: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等
《社交礼仪》各集主要内容:
1.社交礼仪概述
2.遵守公德
3.称呼
4.介绍自己
5.介绍他人
6.相见礼节(上)
7.相见礼节(下)
8.名片(上)
9.名片(下)
10.交谈的方式
11.谈话的内容
12.拜访
13.待客
14.电话
15.书信
16.电子信函
17.礼品
18.鲜花为礼
六.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3、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4、充实自我
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主讲专家:金正昆
教材组成:10盘VCD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上市日期:2004年04月08日
社交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1、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
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
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