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过滤:重置教学的起点与目标
中职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首先须强调教学内容的过滤,究其原因,一是中职学生就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二是虽经多年改革,中职教材的学科化、理论化特征仍然偏重,存在诸多超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内容(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三是中职专业的多样化分布,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中职专业新目录中专业数达到321个,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文化课教材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就有300多个差异化的培养目标群体。
过滤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去、留”的过程。从课堂观察、分析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滤方法有三种。
一是整体性过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过难、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如,机电类专业与财会类专业的“物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较大的区别,去除过多过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是局部性的过滤。针对具体的课堂,选择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确定教学内容。这种过滤的重点在于降低难度,保证学生“学的会”。
三是暂时性的过滤。专业课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少是罗列式的,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各种教材都同时介绍八种,教学处理时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四种基本线型,把另四种线型过滤掉,到恰当的教学时再另行介绍。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过滤,实际上是重置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通过过滤,教学的难度下降,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恰”。过滤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切性,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二、还原:回归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培养目标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掌握都需要首先从感性认识出发,再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最后又回归到行业的实践,这“两端”恰恰是知识与技能产生与应用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还原,使知识与技能回归原有的情境。这种还原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而言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稀释”的作用,还原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第二,“提趣”的作用;第三,“综合”的作用,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下,学生易于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较好地形成运用的能力。
从课堂观察与访谈分析来看,目前职教课程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且较为有效的还原方法有三种:一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还原。通过构建生活中的例子来适度还原知识与技能产生的情境,这样的还原能较好解决教学内容“趣”的问题。二是面向行业实践的还原。把知识与技能同行业实践关联起来,或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这样的还原能较好解决“用”的问题。三是面向虚拟情景的还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虚拟还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境。
近年来,职教领域充分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很多教材都配备了数字化光盘与相应的教学资源网站,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师还原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这样的还原低成本、高效率。
三、重构:体现教师的特质与价值
重构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创新精神,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重新构建特定的教学内容。
从大量实际使用的职教教材来看,与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灵活性相比,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地方性关注度不够。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行业特点各异,同样是数控专业,有的地区主要生产大型机械,而有的地区基本生产小五金,企业的需要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是教学应据此做出调整。二是对学生学情关注度不够。教材的逻辑起点是教学的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的体系要求,较多考虑的是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而较少考虑学生能够掌握什么以及想掌握什么,它更不可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三是对教师特点关注度不够。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特征是“双师”型,即他在专业上有独特的经验与特长。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既是向教师学――强调共性,也是向师傅学――强调个性,其中教师的“独特经验与专长”是职业教育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内容不可能在教材中得到体现。
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有更多重构教学内容的空间。从教师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及已有的实践成果来看,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企业需要的。即教师在研究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并有机地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二是学生喜欢的。即教师充分地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重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三是自己专长的。也就是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自己的特点,分析自己的独特经验与专长,并据此重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自己最专长的知识与技能既易于自己教,也易于学生学,学生掌握后运用得也最自如。
摘要: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正面临着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迅猛增加,中职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等的窘境,在数学的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本文简要分析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从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入手,积极构建中职生对中职数学学习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中职数学的教育水平。本文结合我校的数学教育课改实践与思考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 教材改革 评价体系 学习面貌
一、 职业学校中职生目前数学基础的现状
职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弱,现行数学教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反而使数学这科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客观原因,大量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第九册内容由中职学校完成,之后才再进入中职课程学习,然而就读职中学生大多是普通教育中基础较差者,数学基础薄弱尤其突出。以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该校自2010春季正式开始,为适应社会用工需求形式,经教育本地教育部门批准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约60%学生只达到初中一年级水平、30%学生达到初二年级水平、10%左右的学生达到初三上期成绩水平,尤其数学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大约50%只达到小学六年级水平,更有甚者数学应用题都读不懂。这一特点,造成相当多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特别严重,进而造成学生整体的厌学。
二、 中职生厌学形成原因分析
1.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评价体系基本上都是结果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最后考试定成绩。
2.社会因素也助长了结果性评价体系的盛行,多数家长看学生学习好坏也只看到学习考试成绩,而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点滴。
3.教师因素、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也看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迫使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考试成绩
4.中职数学教材本身的部分原因,中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就薄弱,不容易理解教材;其次所举事例又不贴近生活;再加之教材是按体系编写的、语言过于专业,高于学生实际基础,学生既读不懂、又学不懂,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厌。这样就最终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尝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落后,现行教材许多还或多或少取材于应试教育教材,它制约了教师开展课改,更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学习的进步的点滴,越发尝失学习的自信心。
三、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教材改革初探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从2009年上半年新生入学开始,数学教师同行每年都深入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以及知识层次和所占比例,结合中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以问题开始,选择编写分专业数学教材。因为教材适合了学生选择的专业,又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受到学生了欢迎。
2010年,在试用的基础上,总结得失,对教材加以改进。在学校原自编教材基础上,又通过挖掘所教班级诸多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所需数学基础知识、结合专业课问题设置教材中的数学问题等方面进行整合,大胆推进供数学教师结合专业课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探索创新、以配合教师的中职数学课堂改革,使校本教材进一步与本校中职生所学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中职数学教师利用校本教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逐步把对学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上上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逐渐变被动学习为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体会到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从根本上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特别是机械数控专业学生受惠不小,转变也不小,从讨厌数学到自觉主动学习数学,以解决在机械加工编程中的问题。从不会、不愿看书到自觉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读懂问题、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数学自编教材是站在学生学习思维的角度编写的,和学生贴近。试行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热情,起到了重新构建中职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极大作用。
四、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本教材的构架
这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及中职一年级上期部分知识点,下册内容涵盖中职一年级下期至二年级的知识点。并且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以辅之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知识的数学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既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促进了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学习。而且教材所举例子相当一部分都是生活中的事例,就象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一样,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总之,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2011年至今的教学实践检验,对本教材的使用,学生反应良好,厌学数学的现象普遍得到彻底改变。通过改变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现在95%以上的学生都会自觉阅读教材、并读得懂教材,对学生学习数学帮助很大。
虽然教材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职数学教学改的路还很长,所面对的学生也将各具特点,教材改革探索之路还很遥远,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也才刚站到了起跑线上而已。
中职教育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坚信,只要结合学生和专业的实际,编好针对专业、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数学校本教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前景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尚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3]彭喜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分析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5,(3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材 发行
职业教育教材的新市场
大力发展中高职教育其实比高等教育扩招更符合我国国情需要。随着农民工越来越低龄化,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或者还未毕业就走出家门去了沿海发达城市谋求生活。而他们缺乏技术,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种,一旦人老力衰,面临的只有失业。国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寻求对策。
2008年年初,教育部发出通知,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要达到820万人。2009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文,提出要求: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50万人,实现招生860万人的目标,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比如安徽省,2009年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打造职教大省的关键之年,省教育厅计划完成中职全年招生37万人,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相当。
近两三年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已将建设100所国家级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技术院校和100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教育技术院校作为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措施的重点方向。
与职业教育大发展相对应,职业教育教材市场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觊觎的“香饽饽”。随着中小学教学及教辅图书品种数量明显供过于求,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市场进入了微利时代,许多出版社从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看到了新的市场希望,看到了新的经营方向的突破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职教教材发行服务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职教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出版物的发行,既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一个物质产品的传送过程。它指发行者将各种正式出版物以商品销售形式由生产单位传送给读者的一系列活动。本文所说的发行,是指除出版社自办渠道外的图书发行公司的发行。
职业教育教材教辅的发行思路与中小学教材教辅发行思路不同,差异很大,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职教教材发行关涉职业教育学校数百万学生的前途,影响重大。
1、发行商实力不同,出版社区分对待。有些出版社对实力不是很强的发行商实行中高职教材分开发行的做法,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对未达到一定销售码洋的图书发行企业实行这种做法。但在实际上中职高职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并不是划分的很明确,有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使用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客观来看,这种做法使出版社降低了自己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对实力较小的图书发行商和学校来说,却显得并不是那么公平。
另外,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全面实行网上订购,有自己的专门订购网站平台:蓝色畅想。如若对此网上订购业务不熟悉,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以致耽误学校用书。
2、教材滞后,更新慢,教师不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教材的建设是出版社的分内事,但是在发行领域中,教材滞后影响了正常的发行。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历史较短,教材出版质量有待提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中高职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有很多教材的版本是多年以前编纂的,已经不适应现行的社会发展状况,却仍在发行使用。
一些对技术要求高、变化很大的职业,出版社却并没有适合的版本,往往是几年前的教材,这怎么能适应学生需要?出版社对此负有责任。另外如服装设计,这个专业与流行时尚接轨,而所谓流行时尚总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一些学校的征订书目,却是数年前就已弃之不用的教材。这个问题的责任在学校。
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教材并不是很清楚,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有些时候会让一些并不专业的发行人员代为推荐用书。而发行人员往往也是门外汉,为了完成发行任务,有时推荐的书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所需教材品种杂而数量少。职教教材订购发行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品种杂而数量少。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对职业提出的要求,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需要与社会接轨,但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规模不是很大,各个专业招生人数分散下来自然不能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相比。
由于各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用书并不一致,这就给订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凑齐一个班级的用书,图书发行商可能要同时与好多家出版社进行联系。有时甚至一家出版社只订十几或几十本书,甚至可能只是一两本样书,而图书发行公司所付出的劳动却要加倍,在仓储、包装、发货、人力等等方面都占有较高的成本,无形中削弱了利润。这样一来,教材发行公司也难免会降低服务质量。
4、指定发行渠道与公平竞争。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职业教育教材的发行是由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发行渠道的,除此发行渠道以外,不允许其他渠道进入发行领域。如海南省教育厅就规定,“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学校招生计划需要,统一使用我厅规定选用的教材,按照我厅指定的发行渠道征订,不得征订和使用从其他渠道发行的教材”。
指定发行渠道,规定某一个发行单位,教材发行被完全垄断,正因为如此,服务、折扣等方面可能就很难使学校满意,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对此难免有怨言。有时甚至会有学校暗度陈仓:只有一部分书从指定发行渠道购进,其余的则从其他渠道购买。这样,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而在实行招投标以确定发行单位的地市,由于利益关系,往往会有不正当竞争出现,在竞标过程中,又时有暗箱操作行为发生,有些甚至设置一些特定条件,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利益,也带来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5、盗版教材的影响。另有一些学校受到利益驱使去购买盗版教材,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正当利益,也是为法律所禁止的。
改进上述问题的对策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材发行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设置样书室,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成立教材样书室将有利于教师了解教材信息,扩大教材选用范围,提高选用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个全面多样的样书室,不仅是发行公司自身实力的展示,也是订购者了解图书的直接而有效的渠道。如果没有条件设置样书室,那也要创造条件设置样书书架,一定要力争多摆放些样书来供学校选择。
另外,对发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也要跟上。目前情况下,职教教材的发行人员不能只懂发行,更要对职教教育学校设置的各类专业有所了解,最好能在教师无法正确做出决定时,能适时推荐正确适用的教材。
销售内勤人员要熟练使用网络订购平台,对回告中的各种“表述”要有清晰的理解,以免耽误订购时间。报订给各出版社的书目,要及时催问,以防某种书缺货而造成学校不能及时用书。
2、对教材目录进行及时更新。各地都会编制教材目录来供学校参考选择,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发展较快,图书改版或修订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目录的及时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还应放开发行渠道,引入竞争主体;加强法制规范建设,对招投标进行有力的监管等,这些才是治本之策。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只要是资质符合的正规图书发行公司都可以参加投标来取得职教教材的发行。构筑多元化的竞争主体,有效降低教材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法律是保证秩序正常的有效武器,在目前情况下,制定完善的教材发行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保证教材招投标顺利、公平、公正进行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职教教材和教辅形成了一个新的、孕育着巨大商机的市场。完善职教教材发行、让各方利益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职能部门、各发行企业及学校的联手合作。■
参考文献
①张斌,《如何在职教教材的市场角逐中获胜》,《编辑之友》,2006(3)
②罗紫初、汪林中、宋少华:《出版发行学基础》,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关键词:财会专业;中职;高职;教学衔接;浅析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13-011.中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1.1适应会计自身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准财体系日趋完善,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会计教育和管理,完善和提高会计科学体系,必然要求我国会计类专业教学与此相适应。
1.2深化职业教育内部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同,我国的中职教学与高职教学之间普遍存在着互相脱节,互不协调的现象。从学制、教材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制度、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互相重复,办学设施互相浪费,培养的人才既显示不出层次性,也未体现高职学生的特色。
1.3加快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教发展缓慢,大专财会教学尚未形成特色,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实现中高职教学衔接,可以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重复,教学资源浪费。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中、高职财会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靠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它们层次间的衔接和递进。但是长期从事中、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的同志都感觉到,目前中、高职财会专业在课程教学上存在文化基础课要求脱节,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例如,升入我院高职学习的三校生、3+2高职生、高职预科生都反映,大学里的许多课程与原先中职所学课程基本相同,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原理》等等课程中职学了、高职学,教学内容雷同,教学方法相似,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教学目标模糊,培养层次混乱。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都是对人的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主要是依据行业的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和规定来确定。但中、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相互交叉、层次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在增加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二是高职阶段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等级证书。
2.3教材编写滞后,因材施教无法实施。目前全国各地的中职、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各成体系,职教教材的编写工作缺乏统一组织领导,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缺乏行业和职教特色,同一专业不同的学校则采用不同的教材,特别是五年一贯制,自成体系的教材更是匮乏,不少院校是前二、三年借用中职教材,后二年用大学教材,根本无法按中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
2.4师资水平落后,教学方法传统。目前我国的职教师资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院校和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学校改制建成的,师资队伍的层次和结构普遍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层次教师的比例偏低,许多教师在高职教学中仍沿用中职教学的方式方法,严重影响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策建议
3.1重新界定教学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重新界定和定位,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国际上较为公认的"职业带"理论,是职业教育可以借鉴的人才结构及其分类理论,它把社会的人才结构简化为"技术工作-技术员-工程师"三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较高层次的技术员和部分工程师。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3.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修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高职财会专业在教学衔接上,一要从培养目标角度出发,扩展和深化高职课程内容;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式教学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在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 指导下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三是实施两套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学分制,各个职业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可结合自身发展,免修与中职重复的课程。四是注重隐性课程设置,把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校园文化等课程纳入到有计划、有补充、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中,减少学生的"自由-自流"发展。
3.3选择合适教材,完善教学大纲。中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属于人们通常所称的"蓝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大纲的编写上,中高职教育也应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将原中专教材或专科教材进行"切配",而是根据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选择使用所需教材。
3.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层次底,综合素质不强,实际动手能力差。为了尽快作好中高职衔接,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传统的教学理论。一是可以选派中青年专业教师向上或向下到对口学校进行业务交流,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的实习实训,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硕士、博士,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业务能力。二是可以采取建立"双师型"制度、建立校企基地等措施,也可以从生产管理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作讲座,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实践指导能力。三是利用会计教师的特长和资质,独立成立记账会司,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同开展会计业务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随时研究教学工作,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参考文献:
[1]周向群主编,《知识经济概要》,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文献:
[1]张杰. 语篇分析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指导意义[A]. 世纪之交论功能[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材改革 教学目标 选文 设计思路 三大体系
为了促进中职生学好每一类专业课、文化课知识,以及促进他们以后很好地完成工作与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高。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过高
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往往对中职生源质量进行评估,但是对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问题估计不够,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内容大大超出了学生所能够接受的能力范围。大部分教师也指出教材有点难,内容又多,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1]。
二、教材选文陈旧
教材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比如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文虽然选入了莫言的文章,但是更新的比例太小,内容单一,满足不了现时期中职学生阅读学习多元化的意愿,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不出中职教育的特色,不能体现目前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理念。即改革对象为: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科本位、机械训练等,所倡导的是研究性的学习[2]。
三、整体设计思路需要改革
新教材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尽管消除了以往教材编写的旧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语文知识、文体循环、讲读为中心等,但是有些地方仍按照旧的设计思路进行。例如,“文学鉴赏”部分,仍按照文学史的脉络来安排选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种编排体系是从难到易、从深到浅、从远到近,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匹配。
四、“三大体系”分配有失实际
全国职教会议已经高度指出,要对中职教材实施改革,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把学生作为主体,把能力作为本位,把就业作为导向等。而教材具有三大体系,包括阅读体系、写作体系、口语交际体系,它们之间的比例是5∶2∶1。对于这个比例,从理论上分析还是比较可靠的,但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这就说明,必须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改革[3]。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改革宏观设计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以能力本位”“以就业导向”。要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把提升实际能力作为目标,进行积极研究与培养。语文学习包括很多方面,如基础语文、专业语文。对于基础语文,实现层次化;而对于专业语文,实现模块化,其原则是“够用”,从而得出各层级就业人员的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标准。另外,把“适用”作为原则,能够形成每一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关于专业语文水平的标准,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适用的、专业化的语文训练,促进他们更具适应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注重未来职业需求,注重层次化
为适应中职文化课、专业课教学的整体统筹,语文课“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还不够,需要从教材的编排上来控制容量、注重提高质量等方面以及考虑专业特点来把控。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知识难度,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进行,对于一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没有过多关系的文学知识、部分文言文要摒弃,而要保留一些识字、用词练习、语感培养、实用文写作,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语文能力。第二,面向专业,不同专业所需不同,如幼儿教育、酒店管理、旅游、财会等“三产”专业对于口语要求高一些,因此,语文教学针对专业有所侧重。第三,面向有需求学生,有些学生能够终生学习,未来有很大可塑性,学校有义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方面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知识,语文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强化应用文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确立出一个具有职教特色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以学生的专业课程为主,开设出与专业应用文体相近的写作课程。如,对于文秘专业,所开设的是关于公文写作的课程;而商务专业,应该开设与商务文书有关的写作课程,使学生的从业技能得到强化培养。
(四)增加听、说训练内容,注重口语训练
针对中职生来说,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听、说能力不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公开场合下,学生往往害怕发言,通常表现为胆怯、不能也不敢大胆、没有头绪、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二是在倾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表现为不认真、不专注,也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意思;三是方言比较重,普通话不标准。根据以上情况,口语实践性的训练课程要增加;以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主,课前增加专注倾听的训练;而在职校中,普通话训练课程要积极开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遵循“适用”原则。
(五)强调实际有用,更新选文标准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为了编好一套语文教材,需要精心选取一些适量的、符合教学要求的作品。对于教材选文,一方面是要具有典范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理解力、实际入手来选取作品,确保其更具实际性、有用性。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改革要改变学科体系的老模式,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等理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外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促其身心发展,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凌丽.应对生源质量下滑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0(05):1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