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环境

自媒体环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媒体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媒体环境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媒体  危机信息  传播  作用

一.自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传播的内容 一般来说,危机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对相关组织和机构具有存亡攸关的重要性。而由于事件的严重危害程度,对相关事件进行合理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成为杜绝危害的关键之处。

现今我们所说的危机,通常爆发于网络,是相关人员散发的言论引起的危机事件,下文我们所要探讨的危机便是狭义范围的危机事件,即将网络自媒体作为传播介质的危机事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事实指向性危机 我们所说的事实指向性危机,即是被人民群众曝光的、有理有据的、确有其事的消极负面消息,这是对于企业、政府等相关机构和部门杀伤力最大的一种危机,是客观真实的。事实指向性危机一旦爆发,这些组织和机构将会承受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经过网络自媒体的传播和散发,危机也会被不断夸张、扩大,甚至将信息改变后传播,造成真实性的偏差,会有更多的受众,传播速度会更快。在这里我们说,自媒体在这一类危机信息的传播当中起到了加快信息传递扩散、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夸大异化以增强信息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作用

(二)群众在网络平台对相关组织的指责、抱怨等消极情绪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网络自媒体当做发泄和举报的平台。多数是由于群众对于某个企业或组织等的不满造成的,负面的评论等增多,会对企业造成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这一类危机都不是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因此只要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事件,都不会对组织和部门等造成大的伤害。

(三)网络流言、不实言论 网络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相当大的传播优势,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一旦有针对某个企业或是机构的危害性不良信息传出,相关企业都会遭受社会的质疑,不排除竞争对手等恶意散布。

二.自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传播的途径 (一)大众自媒体 我们在这里说的狭义的大众自媒体,即主流专业媒体人在相关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言论。由于专业新闻人等主流媒体人具有相关的专业优势,仍然在很多方面要优于网络自媒体,尤其是在尖锐、敏感的事件,往往都是由大众自媒体曝光的,从这里可以充分看出,大众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社会舆论的方向。

(二)网络自媒体 网络自媒体,即新媒体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网络社交平台开设的播客、博客、订阅号等内容。这些平台虽然不是主流媒体或新闻报道,但是却掌握着相当大数量的网络人群,这也使得许多危机信息在主流媒体还没有进行报道之时,小道消息就已经通过各类网络自媒体不胫而走。网络自媒体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具有相当强的实效性,可是真实性却有待考究,但是针对相关问题能够提出主观的见解和言论,反映大众真实的想法。

三.自媒体在危机信息传播中起到的作用 (一)危机信息的出产地 自媒体的主要特点在于自发性、自由性和原创性,即自媒体能够成为危机信息的创造地,且群众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这也成为危机信息多发于自媒体的原因。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今社会引发舆论的事件多曝光于自媒体,而非主流媒体,这也使得自媒体在危机信息的出产和制造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曝光于自媒体的危机信息都会对企业或机构造成较大的不利的影响。部分冲击力不大的危机信息能够在网络传播中自行或由相关组织出面进行化解,只有那种受到大家一致质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危机才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引起危机,受到全社会乃至政府机构的关注。

(二)危机信息的加工地 网络的便捷性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度使得危机信息能够在较快时间范围内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各个平台传播出去,同时人们能够通过各类搜索手段在网络自媒体等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也为部分对信息进行加工改变的人和机构提供了便利的机会。

人们通过网络自媒体,将一个微观的事件不断扩大,在一定时间段内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而更多人的热议则将此类事件扩大上升为危机事件,而这种热议也会使相关企业和机构位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人们的质询。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对危机信息传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网络自媒体的自由性和自发性由使得危机信息在传播中可能会发生改变,即受到人为的改变和夸大,造成事实的歪曲。而不得不说,自媒体的这种特点也使得大量没有实际意义或是没有探讨价值的话题被强制推向公共视野,例如一些电视节目和访谈录等,本是私人和个体的不存在公共事务性质的问题由于小部分人和组织的关注,造成公共传媒空间和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谭立立. 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J]. 新闻界, 2009 (01).

[2]孙宏. 网络环境下我国危机信息的传播与管理[N].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0(06).

[3]彭志华, 杨琼. 基于可信度的网络危机信息对公众信息行为的影响分析[J]. 当代社科视野, 2010(01).

[4]王晓斌.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4.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 中生 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中职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为中职生提供了自由便捷的全新的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这种阅读方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多元信息的聚合,使中职生能够快捷高效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中职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还不够,阅读也始终处在“浅阅读”的层面。因此,分析中职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引导中职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自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动机功利性强。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能力较为低下,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只把课外阅读当作调剂;也有部分专业的学生是为了考证,并非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自媒体环境下,大部分中职生的阅读动机以娱乐为主,学习为辅。

2.课外阅读内容随意。中职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很多学生通常是抱着打发时间的目的进行课外阅读,这种课外阅读以言情小说和玄幻小说为主,对经典名著的涉猎极少。中职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阅读内容较为随意。

3.阅读方法不当。中职生的阅读通常没有计划性,比较随意,大部分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种浏览式的阅读方式与自媒体环境下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呈现出一致性:走马观花,耗时颇多,实际上却一无所获。

4.课外阅读效果差。对于涉世未深的中职生而言,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都极其有限,这导致了他们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往往对获得的信息不经甄别就为己所用,再加上中职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极为有限,长此以往,所谓的“课外阅读”对中职生的身心成长有害无益。

二、自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课外阅读对策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信息。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种虚拟性和自由性与中职生追求自由、特立独行、个性表达等心理需求相吻合。自媒体环境为中职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在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为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但是,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甚至存在着很多垃圾信息,中职生的媒介素养相对较差。因此,要强化中职生在自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自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以引导学生正确甄别信息,正确地参与和使用自媒体,接受和传播积极向上的自媒体信息。

2.抵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虽然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以及扩大知识面,但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休闲娱乐,或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没有将其用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那么,这种阅读方式就会使人思维钝化并丧失学习的自觉性。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阅读内容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娱乐化的阅读内容仅仅是调剂而已,而不是阅读的主要内容,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修养,就应该去阅读经典作品。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把握好阅读方向,使他们免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对于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与先哲圣贤交谈,不停地咀嚼与回味,真正汲取人文精神的养分。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传播便利、平民化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借助自媒体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关注各种动态,进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当前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

自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信息资源,它也逐渐变成了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自媒体自身就具有低门槛和平民化的特征,它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来进行正式的运作,也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说约束比较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但也正是因为自由度过大,导致很多的信息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信息甚至失去了真实性。而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理性的判断力,自然也就无法辨别出现在自媒体上的那些信息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很多虚假的信息也严重的危害到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必然会增加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动摇了思想工作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

在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思想工作教育者一直是比较权威的,而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它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学生也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教师的权威地位因为自媒体的出现逐渐的受到了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的扩大,学习的主动性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更加独立的进行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的平等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种种的原因影响之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的地位则受到了冲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转化。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

自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交互性,传播者和受众的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完全平等的地位。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信息的生产、传播等可以通过个体之间的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信息的门槛比较低,大量没有核实的信息充斥其中,给人们的道德底线带来极大的冲击,自媒体环境下滋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二、自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尽快转变传统的观念

自媒体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而一些人们的观念却还是比较落后,还没有意识到自媒体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当前一些高校也看到了自媒体的作用,开始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以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认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牢牢的把握自媒体所带来的基于,提高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殊性,及时的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媒体的价值,才能够创新发展的途径,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二)师生之间需要构建沟通的渠道

想要构建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必须要构建起信息收集的网络。自媒体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比较快,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借助于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充分的搜集信息和信息,进而提高信息反馈的作用。只有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

自媒体已经成为的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平台,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看到这个机遇,实时的建立起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且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以此来实现师生之间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沟通。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自媒体的平台,设置一些专门的微课和课堂教学,开辟出教学的一片新阵地,用的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打破了师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另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关的建议。这些过程都是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来实现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反馈和沟通的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三、总结

我们通常把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称之为自媒体,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想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必须要利用好自媒体的优点,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6-68.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4篇

一、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1.失落心理。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遭遇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无法及时得到缓解,就有可以有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打不到合适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心理,他们就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2.好奇心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面、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认为网络是一种有趣的东西,在网络中获得更多的新事物,而网络环境里存大许多不良的信息,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还不够,因此,容易受到虚拟网络世界的不良影响。3.情感需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旺盛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强烈的情感需求,网络环境正好提供了一个情感安慰的平台,如果网络使用者出现角色错位、人格障碍、自我迷失与冲突、道德失范等问题,就会出现网络心理问题。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1%学生生活尤其大学生活已经“网络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缺乏对网络心理环境健康教育进行针对性研究,部分高校目前只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心理测试以及心理障碍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而没有与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种方式在一定和程度上存在不足,这种方式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垢载体延伸到网络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待创新。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包括自身因素。一是高校应该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通过直接考评以及他人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有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二是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并且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团委和学生外应组织多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减少在网络上耗费时间。2.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首先应该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能自觉遵守上网行为规范。加强优秀传统文件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面积分可以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学习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的提高。3.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咨询的方式可以降低来访者的心理负担,可以在网页区设置心理学学习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咨询,学校可开通公用心理邮箱,对咨询者进行回复,这样不仅扩大了咨询对象的范围,而且还促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推广。也可以进行网上在线咨询,通过语音、文字的形式进行。4.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网络。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网络的建设,对校园心理网络信息进行定时、定期更新,加强网络监管水平,对不良的信息要及时给予拦截和惩处地。加强包括国家、省、高校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咨询平台以及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化报纸;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Z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97-02

一、我国数字化报纸的发展现状

数字报纸又称“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数字报纸首显2006年,是由北大方正集团与浙江日报集团共同推出的。多媒体数字报纸融合了互联网媒体便捷的阅读方式和互动体验,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仅在2006年,全国大大小小进行互联网试水的媒体已达到40多家。

数字化报纸不仅仅局限于以受众的个人电脑为信息接收终端还包括可以上网的手机接收模式。2004年《中国妇女报》就先于网络版数字报纸进行了报纸版面的“手机化”尝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随时随地阅读,新华社更将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等知名报纸、杂志的内容融汇于“新华手机报”上,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读报体验。近几年,全国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传统纸质媒体都推出了数字报纸,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强中。数字化报纸极大的开拓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链,融合了互联网即时便利以及超大信息量的特点,用户只要有一个电脑或是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阅读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大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并为他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数字化报纸传承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延续了主流媒体的价值观和信息生产模式,得到众多传统媒体和业界人士的青睐。

中国报业纷纷上网的举措,是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强势入侵下,为寻求自身发展而不得已的“试水”。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和带来传播方式的挑战,要不断进行自身结构调整和改造。最重要的是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传统媒体不应该抱着抵制的心态来对待新媒体,而是要与之联动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互赢。董年初提出三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欣然拥抱的对应策略:收购新媒体、创办新媒体以及合作开办新媒体,建立四种平台:传统平台、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1]。市场青睐创新者,“宁要粗糙的新锐,也不要圆润的守旧”便是市场竞争中的箴言。传媒的特色是在创新中才得以保持的——只有永远比竞争对手快一步,才能不断获得因创新而生的市场“暴力”[2]。传统报纸想要在多媒体竞争的市场下分得一杯羹,必须要创新。然而从实际操作和效果来看,传媒的这种换汤不换药形式的“创新”,虽然可能短时间内,因为新开辟了一种途径而获得暂时的发展契机,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动力。

二、我国数字化报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报纸缺乏独立的内容创作

内容是“王道”,传统媒体想要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订阅量,追求独家新闻或是原创性新闻是不二选择。报纸出版单位纷纷将自己的报纸搬上了网络,形成报网融合的格局,但是在数字化报纸内容制作上,仍是以原有的纸质报纸内容为基础来生产和制作的,也就是说只从形式上进行翻新。网络新闻只是“复制”、“粘贴”的简单模式,只是简单的将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报道利用电子技术转化成适合计算机,或是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如手机等形式显示出来,只是换了一种传播途径而已。电子版的报纸内容完全没有创新,直接照搬纸质版内容。这种依附于传统媒体机制下的数字化报纸的内容生产不同于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由于局限于现在新闻法规的限制,门户网站不具备新闻采编的权利。但是有纸质媒体出版平台的数字报纸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在新闻采编上的优势,甚至是“炒冷饭”,这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上的巨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

在以内容为王道的文化产业竞争下,这只是粗制滥造的生硬嫁接。这种换汤不换药,使其缺乏同类新闻内容生产的竞争力,造成内容的重复率高进而造成新闻资源严重浪费。这种多数数字报纸依托报社综合门户网站的定位使其沦为其母报的简单翻版。这种形式的数字报纸不可能具备更多的服务功能,也就注定了其难以承载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

(二)数字报纸多媒体化程度不深

内容上的复制决定了数字报纸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只是换了个传播渠道而已,没有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进行信息整合。在信息的传播形式上,数字报在传承传统报纸印刷版的版面风格的原则上,没有发挥出自身数字媒体即时迅速的特色;另外没有实现融合媒体的集文字、图片与视频于一身的传播模式,缺乏为数字报纸增值的原创新内容生产;没有及时对网络视频进行更新,更别说成立专门的网络视频团队了。另外,从事数字化报纸的从业人员仍然是服务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还停留在用笔和纸记的阶段,而适应多媒体新闻采集和对相关数码设备使用能力的不足,使得大部分数字报纸多媒体程度不深,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采集新闻的阶段[3]。这种呆板的运作机制使得数字化报纸跟不上多媒体发展的技术,缺乏网络新闻的竞争力。

数字报纸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的特点,适应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和研究受众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模式下的要求集文字、图片、影片视频、声频等各种载体于一体,实现报纸、电视、广播与网络的大融合,利用超文本、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数字化报纸的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这对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从事文字撰写工作的单一工种相比,在数字化报纸阶段,记者不仅需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海量的信息还要求会操作这些数字数码设备,需要记者跨平台高效率的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角度的报道。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约翰?帕夫利克在《新闻业与新媒介》一书中写道:“技术在新闻采集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数字新闻收集工具的移动记者工作台(包括数字音频和视频装置),“确实为受过良好训练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提供了将报道置于更好的背景中进行报道和在现场核查事实的能力,并且能在远方或不熟悉的地方或急于赶出报道的时候更有效率”[4]。

(三)数字报纸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数字报纸推出以来,从目前来看,数字报纸还没有达到传媒报纸的那种成熟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并且由于推广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使其在传统媒体阅读人当中的知名度不高,阅读总量远远没有达到传统媒体的水平。新闻网站在免费阅读的环境下,有人担心数字化报纸收费会造成阅读者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报纸的知名度和订阅率。实际上,通过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反而会提升数字报纸的知名度。国外众多媒体的数字报纸已经在尝试有偿阅读的模式,终结网络报纸内容免费的时代,并进行收费系统的改造,收费阅读发行可能是未来多媒体数字报纸报业经营的方式之一。

数字化报纸的免费服务造成了传统纸质媒体的运营成本和负担。面对数字化报纸高额的运营费用,国外众多媒体纷纷启动电子版报纸的收费改革举措。拥有多家报纸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2009年5月上旬表示,他旗下经营的《华尔街日报》、《伦敦时报》、《太阳报》、《纽约邮报》等报纸将在一年之内尝试向报纸网站读者收取费用。其中已经开始收费的《华尔街日报》也在其金融危机下细化其内容收费项目,如为个别文章和某类读者提供专门定制收费的新闻内容,提高内容竞争率。另外一种收费的模式,可以借鉴日本建立的数据库盈利模式的经验。《日本经济新闻》通过设立经济研究中心的方式,聘请经济专家分析日本经济运营情况,每天包括股票、财经、金融等相关数据分析,给受众提供规避经济风险的理性分析,提供有竞争力的新闻,使得该网站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仿效日本的运行模式,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依托本身强大信息的能力和优势,也建立了财经类新闻的数据库,分析潜在特定客户的需求和特征,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为专业类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分析财经指数并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财经信息。传统媒体集团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在所在区域的新闻资源和信息的权威优势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库的市场增值服务,这不仅拓展了本来业务范围,也使得数据化的媒体获得新的盈利能力。

有学者表示对数字报纸内容进行收费虽然是十分传统的盈利模式,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有悖于新闻自由以及与互联网自由获取信息的精神,但事实上数字报业的发展与其他任何新兴行业一样,需要这种特殊阶段的扶持和原始的积累[5]。

三、数字化报纸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在描述媒介形态的演变时说:“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6]。

不必过分夸大数字化报纸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二者是互相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数字化报纸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制造资源、稳固的受众群、成熟的经营模式,一个开设数字化报纸的传统媒体就已经说明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数字化报纸即时信息的特征弥补了报纸受制于排版、印刷等环节而使信息滞后的劣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上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不足,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弱势,大大缩短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时间,极大提高了信息的流通性。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东风,随着报业对自身优势的不断巩固,在争夺受众资源的同时,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数字化报纸不能抛弃传统媒体对新闻客观性的专业主义的要求,要严格在内容上进行把关,跳出传统报纸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细化的受众需求,走出一条多样化,混合型的文化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建新.新媒体:竞合与共赢——第四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综述[J].现代传播,2008(1).

[2] 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 苟凯.解开数字报发展迷题——现代报业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数字报纸发展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2008(7).

[4] (美)约翰?帕夫利克.新闻业与新媒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