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习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月二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月二习俗范文第1篇

1、腊月二十四的习俗是扫尘。也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腊月二十四又被称为“扫尘日”。传统习俗上,我们叫做这段时间为“迎春日”。

2、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3、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来源:文章屋网 )

二月二习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阅读教育;游戏精神;幼儿教育策略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场景和游戏活动中进行。从年龄分段来看,幼儿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强;从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教育关系来看,保证儿童心智健康健全成长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游戏是促进儿童心智发育发展的最佳方式。

一、游戏对幼儿阅读教育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够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积极组织各类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将游戏与娱乐规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明确提出“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娱乐与消遣的权利,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幼儿的发展权”。[1]在新一轮课改中,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强调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此推断,游戏与儿童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①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各类探索性活动。儿童天然的好奇心理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全新的释放,同时在游戏中借助于自身的想象力构建认知系统;②从社会性角度来看,游戏可以实现儿童社会性的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假象性活动可以实现人际交往的雏形构建,共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交往的基本需求,从而形成基础性的社会观;③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游戏能够实现儿童自我肯定的心理诉求,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我满足,建立起自信心,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3]

二、当下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智力开发为导向的早期教育理念诱导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待发生了改变,合法的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逐步丧失了应有的地位。幼儿教育出现了游戏教育理论研究逐年增加,幼儿的游戏活动逐年减少的现象。幼儿教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取向为中心,以各类“特长教育”为辅助手段,儿童在幼儿学习阶段过早的变成了任务客体,知识灌输的对象,游戏的价值被人为的忽视。从教育现状来看,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主要原因有:家长层面的功利性导向、幼教课程结构性障碍、权威化的教学模式。[4]1.家长的功利性导向。现在的家长多数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教育很重视,普遍性的拔高幼儿教育,单一的将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幼儿掌握的知识变成了家长互相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违背了幼儿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2.幼教阅读课程结构性障碍。当前的幼儿阅读教育课程多是预先设计好,对幼儿游戏空间、时间、材料考虑不足,限制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的阅读角就是单一的小学化阅读模式,一张课桌几张椅子,忽视了幼儿本体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另外一点,当前幼儿教育阅读课程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障碍,多数阅读以视读为中心,而幼儿阅读尤其是早期幼儿阅读教育需要的是听读,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在展开阅读课程时模式单一,从而在开发幼儿阅读能力上存在结构性障碍。3.权威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幼儿阅读教育中,教师承担的是知识媒介,语言是最主要的手段,而当前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规则养成和纪律化成为幼儿教学的首要选择,在权威化的师严压力下,孩子的游戏性阅读本能从源头已被扼杀。许多教师为了课堂秩序的优化和教学过程的流畅,会制止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此权威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看上去课堂秩序井然,小朋友也很守纪律,但扼杀了孩童阅读的自由想象力和交互感。

三、幼儿阅读教育中重塑游戏精神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教育家张宗麟提出幼儿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富有游戏性。[5]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来看幼儿教育实践,应该在教育活动中推广游戏精神的重塑:1.根据幼儿接受特点设计游戏内容。张宗麟认为,幼儿游戏的前提是“儿童是儿童”,各种作业能出于游戏的态度,则生气勃勃,儿童乐为[6]。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接受特点设计合适的游戏内容。首先游戏活动内容应该模仿和反映现实生活,还要能够在模仿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加工和重组要求,从而达到教育性和愉悦性的统一。2.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游戏环境。阅读游戏教育是否最终取得良好效果还取决于游戏环境,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能够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游戏器具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保证各类器具的放置符合幼儿的审美,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游戏空间环境的布置要有灵活性,注重安全性的同时,还要能使幼儿愿意参与游戏环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的心理影响,第三,阅读内容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符合预先布置的环境,只有环境和内容相吻合,幼儿在游戏中才能更好的理解阅读。3.根据幼儿兴趣特点设计游戏形式。在阅读游戏教育过程中,游戏形式是否合适影响幼儿的参与性,良好的游戏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把握幼儿的兴趣点。游戏活动和幼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幼儿对游戏理解存在差异,在游戏形式上要注重设计,为幼儿主动参与、讨论提供契机,通过听,说,演等多种形式让孩童接受阅读,而不是单一的文本化阅读,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重塑游戏精神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的意义

翟晓云认为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口语,甚至身体动作等综合手段来理解对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刺激视觉器官的符号信息,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内容,通过感知、观察、思维、联想等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即心理图像)的一种认知过程。[7]由此可以看出,幼儿阅读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以把握幼儿心理特征为主线展开的一项教育活动。游戏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儿童主体性发展被接受的基础上,好游戏是幼儿天性,因此重塑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思想、健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深远影响。陈鹤琴认为游戏的直接表现是为儿童提供快乐,其长远的影响在于发展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感知力的发展,把枯燥的阅读教学,化为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兴趣,强化学习,才是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意义所在。[8]综观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我想知道、形式自由、我能干什么”,表现在具体活动中,就是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在幼儿教育中重塑游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注重游戏精神,有利于在阅读教育中促进幼儿智力开发。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注重幼儿阅读教育中的游戏实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儿在游戏化的阅读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思维,让孩子在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可以选取篇幅短小,语言简朴朗朗上口,适于幼儿吟诵的传统经典文本。例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作为幼儿阅读的材料时,可以辅助一些视听材料,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化的表演。2.重塑游戏精神,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控力。幼儿天性活泼,在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在阅读教育环节,通过游戏精神重塑,可以让孩子自由尽情的发挥个性释放自我,充分调动孩子玩中学,比如选择优秀的文本《我是好帮手》,教师可以一边读,一边引导幼儿“看看谁最棒”,也可以让幼儿相互评优,将教育和优秀合二为一,在满足孩子的游戏天性的同时,循序渐进,既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能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从而发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成长过程中提供更有效的自我观照。游戏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教育活动中,要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离不开游戏精神的重塑。陈鹤琴先生强调活动单元的教学主要着重于室外活动,但课外游戏的直接表现是为儿童提供快乐,能够发展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感知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如何把枯燥的阅读教学,化为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童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EB/OL].(1990-9-30)[2011-03-1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08-01).

[3]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4]杨其勇,张杰,沈雪松.回归幼儿教育“诗意化”特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

[5]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6]张沪.张宗麟幼教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因素[J].幼儿教育,1992(5).

二月二习俗范文第3篇

>>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国际化旅游管理(专升本)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我国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与培养路径分析 旅游会展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文化创造力培养路径分析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路径分析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中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路径分析 中学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浙江渔船船员素质培养路径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路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http:///article/2008/10/20/114101.5.htm.

[7]薛伟伟.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今日科苑,2010(5).

[8]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9]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大洋网——现代育儿报:http:///article/2008/10/12/66836.htm.

二月二习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 素质教育 声波

幼儿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像我们熟悉的乐器、歌曲等等类型。然而相关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揭示:经典音乐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广义的经典音乐也称古典音乐,是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而狭义的经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经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经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经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我们听到优美的经典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古语说: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性格、智慧、爱心,一定要在幼年和童年的时候去完成。幼儿心里,一定要常常充满着优美的感觉。一个人心中有美,身边的环境自然不脏乱,他的生活就很有乐趣,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人如果心中无美,那么他的心理就会很枯燥,就会很肤浅,生活就会很无趣。美国著名的科学家丹尼尔・高曼,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写《EQ》这本书的人,《EQ》也就是情商。他曾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才能使一个孩子性情优雅、性格温和、乐观自信、聪明有爱心,最后终于从脑神经的发展规律中找到答案:一定要在13岁之前教育,听优美和谐的古典音乐是最简单的方法。倘若能够给幼儿听那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古典音乐,那么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会让幼儿耳濡目染、全盘吸收。这些东西堆积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的发酵。这些优美的、高雅的、丰富的声音也许就会成为他们生命的背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们会性情优雅,性格温和、乐观自信、聪明有爱心。他们的一生会过得有乐趣,也会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幸福的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聪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听远为聪,见微为明”。耳,用于听;目,用于看;聪明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目前科学上一般从五个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变得聪明。即对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进行良性刺激。第一种是视觉刺激,也就是刺激我们孩子的眼睛,在婴儿很小的时候给他们买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颜色能够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第二种刺激是听觉刺激,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胎儿有了听觉以后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只要母亲能听到的声音胎儿就能听到,因为胎儿的听觉神经很灵敏;第三种是嗅觉刺激,也就是从鼻子方面刺激孩子的脑细胞,孩子能辨别出来的气味越多就说明他的脑细胞激活的越多;第四种刺激是味觉刺激;第五种刺激是触觉刺激,市场上出现的启智类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等,就能到达刺激作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细胞、使孩子能全面的发展。

在这五种良性刺激当中有两种是最主要的:视觉和听觉。最佳的听觉刺激是丰富的声音、优雅的声音。丰富的声音刺激孩子脑细胞丰富地成长,优雅的声音可以调和孩子优雅的性情。因而最佳的选择就是那些跟我们的心跳、脑波、血液循环等相吻合的古典音乐。而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即使艺术价值很高,都不适合当作幼儿启蒙的教材。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退休以后致力于古典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先后到全国各大高校做讲座。他说,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能使学习更有时效,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生活更有情趣,人生更加丰厚!他指出,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功课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学生差,但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全面素质上,而音乐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月二习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婴儿 DDST筛查 影响因素 智能发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8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7年9月收治在我院定期体检的3个月婴儿530例,其中男婴272例,女婴258例。

治疗方法:采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由经专门训练的儿保医师对DDST量表的四个能区,即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运动能进行测试,测查结果分为正常、异常、可疑三种,测查结果为异常或可疑的婴儿嘱其进行早期干预,并于2周后复查,每例接受筛查的婴儿,医师均询问其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产史、婴儿出生情况、患病史、喂养史及家族史等。

结 果

530例3个月婴儿DDST筛查结果:正常489例(92.26%),异常5例(0.94%),可疑36例(6.79%)。DDST筛查正常婴儿中,语言能区有1例压线前一项未通过,运动能区有3例压线前一项未通过,均为不良养育态度及低文化程度因素婴儿。高危因素对智能发育的影响:DDST测试5例异常和36例可疑影响因素中,6例新生儿窒息中有3例异常,2例可疑,4例早产儿中有1例异常2例可疑,3例低出生体重儿中有1例异常,1例可疑,15例高胆红素血症中,3例可疑,15例母亲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合并症,包括先兆流产、孕高征、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糠尿病等,其中有2例可疑,10例肺炎、腹泻婴儿中有1例可疑,5例胎头吸引产中有2例可疑,16例剖宫产中有2例可疑,其他如人工喂养、不良养育态度及低文化程度等因素中,有21例可疑,高危因素组与无高危因素组婴儿DDST筛查结果比较,高危因素组婴儿DDST筛查出现异常或可疑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3个月婴儿智能发育与母亲文化程度的关系:将530例婴儿母亲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以上学历和初中以下学历,分析DDS压线项目,比较两组母亲文化程度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高中以上学历的母亲其婴儿智能发育明显高于初中以下学历(P

婴儿智能发育与喂养方式的关系:通过DDS7压线项目人数,母乳喂养儿明显多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高危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多,但智能发育障碍发生率并没有下降,智力落后主要受高危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推广科学接生,降低高危儿的发生率。未成熟儿大脑的可塑造最强,并且年龄越小,发展的潜能越大,及时发现智力底下及偏离婴儿,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婴儿智能发育,本文显示婴儿出生后肺炎、腹泻引起智力偏离有1例,做好婴儿护理工作,提高抗病能力,指导科学育儿,预防婴儿智力偏离[1~3]。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孙淑英.究掘儿童潜能始于0岁--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