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天娃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雨娃娃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背着夏姑娘偷偷溜出来玩耍。
在雨娃娃溜出来之前,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灰蒙蒙的一片,好像是调皮的他打翻了一盆乌黑的墨汁,接着雨娃娃就和风婆婆悄悄降临了!
一到人间,雨娃娃顿时化身为无数个活蹦乱跳的小水珠“啪嗒、啪嗒”地落在地上。一场倾盆大雨顿时降临了。瞧!那雨娃娃无忧无虑地在人间玩耍着。房顶上、草地上、窗户上,随处可见他可爱的身影。不过,他来到人间可不是光为了玩耍,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必须要完成,那就是灌溉人间的一切植物,让它们变得更茁壮、更漂亮!看这些小草,有了雨娃娃的呵护,个子长高了,也变得更可爱了;看那些花儿,本身迷人的身姿就让人喜爱,经过雨娃娃的滋润,变得更香,更美了!雨娃娃还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他们都穿着雨衣,在雨中追逐打闹,为世间增添了不少乐趣!
雨娃娃玩着玩着感到疲倦了,便来到空中,挥起手,一道艳丽的彩虹挂在了空中,而他也和风婆婆一起回家了。世间已经被冲刷地耳目一新。
雨娃娃真是个调皮的孩子,而正是因为他,才给夏天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例句:传说雨花石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
【关键词】断块油藏 局部不完善 井况损坏 工艺技术 精细挖潜
1 基本情况
卫305块共有两个区块卫305块老区和卫305-18块,总含油面积3.2km2,主要开采层位沙三中6-7、沙三下7-10、沙四1-3,地质储量363×104t,标定采收率23.05%,可采储量83.75×104t,为非均质低渗透油藏。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井况损坏,层间调控能力低
到2012年12月区块共有17口油水井带病生产,导致部分井区层间动用,层内挖潜措施无法实施,减少受控方向13个,损失水驱控制储量9.8×104t,水驱动用储量4.3×104t。
2.2 储层单一,层内矛盾突出,多年高速强采,水驱效率低
卫305块老区含油层位沙三中7,卫305-18块含油层位沙三下8-9,储层单一,多年的高速强采,卫305块老区含水85.51%,除去卫305块北部扩边新区,整个老区含水高达93.21%,注入水无效循环,水驱效率低。
3 开展的主要研究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落实构造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研究。
3.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地质和开发方案部署等两大方面因素。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微构造形态、砂体展布、储层岩性、物性及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等。开发方案部署包括注采系统、井网完善程度以及注采强度的大小等因素。3.1.1?油藏工程方法
根据卫305块的构造井位图、有效厚度等值图、沉积微相图、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值线图建立地质模型,结合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采油井产出剖面资料、油水井井史资料、新钻井电测解释资料以及油水井见效情况,将各注水井的注水量劈分到各小层上,依据地下流体的渗流特征及构造特征,在小层平面图上,以注水井为中心,按含水>80%、80~60%、60~40%、
在小层水淹分级图上,计算各网块和分级水淹体积,计算出损失储量、弹性驱储量和注水驱水淹分级储量:Ⅰ级水淹储量81.8×104t,占34.5%,Ⅱ级水淹储量34.1×104t,占14.4%,Ⅲ级水淹储量23.2×104t,占9.8%,Ⅳ级水淹储量14.7×104t,占6.2%,未见效储量30.1×104t,占12.7%,弹性储量40.5×104t,占17.1%,损失储量12.6×104t,占5.3%。
利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各小层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采出程度、采收率、含水率,从而对各小层的水驱动用状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区块累积水驱动用储量134.7×104t,程度56.9%;目前水驱动用储量118.7×104t,程度50.1%。
3.2 剩余油分布规律
3.2.1?层间剩余油分布
根据区块的实际地质情况、相渗曲线、油水井生产动态,把工程和地质方法的剩余油分布对照分析,将其划分为Ⅰ、Ⅱ、Ⅲ三大类:
关键词:文化资源;妈祖文化;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52-01
文化是城市生存发展和振兴繁荣的本质性力量,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莆田要加快改革创新,把建设文化莆田的发展设为制高点,为莆田创新驱动、发展增添力量,不断提升莆田文化内涵。文化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灵魂所在。然而现今对于一直都处于初步阶段。
一、树立文化品牌 提升文化品位
莆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人才荟萃。近年来,莆田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丰厚文化产业内涵,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加强对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打造具有鲜明莆仙风格的特色文化品牌。莆田的文化资源的挖掘不仅要有非物质文化,还要有物质文化。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元化。例如:妈祖文化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莆仙戏曲品牌,促进文化演出业繁荣;工艺美术品牌,壮大特色文化产业等。
二、立足妈祖文化发展格局 创新品牌文化实践形式
福建莆田,在这个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的八闽古府,有一个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妈祖。“海上女神”妈祖于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也因此,莆田成为妈祖文化之源,无数信仰妈祖的信众对莆田都充满着一种寻根情怀。2011年,就在这个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美丽莆田,一个“妈祖故乡,宜居港城”的美好愿景开始了它新的征程。借着“妈祖”这个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莆田正大手笔地抒写着这个延续了千余年历史的妈祖文化传奇,并以大气概的姿态崛起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妈祖文化产业园规划范围包括湄洲岛和妈祖城及周边区域,是构筑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文化旅游度假胜地的重点区域,将积极承接旅游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移,形成具有鲜明妈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
妈祖文化是莆田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如何把这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成文化产业,达到弘扬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在我们的探讨下觉得未来的莆田要以妈祖文化为引领,延伸优势产业链,要以更新、更大胆的文化资源经营战略思想,保护好妈祖文化遗产,积极推介妈祖文化品牌,同时在吸引游客方面多做文章。
三、重视文化资源挖掘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莆仙戏是福建省莆田、仙游地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历史土壤之中,又极受现代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对当地的民俗、语言、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现有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古老剧目。
首先,莆仙戏传承是重头戏,一方面我们依靠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加强对莆仙戏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系统地介绍莆仙戏文化,加大宣传,引起人们关注。
其次,我们应加强对莆仙戏历史资料的保护和抢救。老一辈的民间莆仙戏艺人或去世,或移民搬迁,或年岁已高,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抢救性的录音、录像、采访外,鼓励他们加入到各类演出中,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最后,我们应通过地方立法来确保抢救、传承莆仙戏这一古老的“活化石”,把莆仙戏打造为莆仙地区知名“品牌”。
四、激活特色文化资源 打造品牌“文化高地”
莆田是中国木雕之乡,莆田的木雕工艺有着辉煌的历史,今天又正在经历一个产业化的新,沿着莆田木雕产业发展的脉络来研究传统工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振兴与发展,对于全国的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都有现实的意义。 莆田的木雕工艺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兴始于唐代,至明清时期,莆田木雕工艺发展盛极一时。工艺上以精细圆雕和精微透雕为特色;应用广泛,在实用性工艺木雕上大有作为,如寺庙建筑装饰、传统建筑装饰、家具、佛像佛具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经过解放前和时期的低谷后,在经济飞速发展、高度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当下,和国内其他工艺美术品类低迷的现状相悖的是,莆田的木雕工艺一枝独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在深厚的传统背景下,焕发出极具闽莆地域特色的活力。 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莆田的木雕工艺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利益的趋势使得大量的人才和精力被吸引在生产、加工与市场开拓领域。
但是,重术而轻学现象在工艺美术领域由来有之,表现在莆田木雕工艺的研究上则更为突出。关于莆田木雕工艺的研究与莆田木雕工艺发展的现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表现为异常的萧条、冷清。 所以对莆田木雕工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结合产业化特征的研究就具有十分的意义了:它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有丰富现实表现的莆田木雕工艺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希望能够将莆田木雕工艺的发展首次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力图对这个行业大步前行、火热发展态势中一个冷静、理性的回望和反思,对这个行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重兴提供了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支教;农村;乡土;素材;情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7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26
2012年为促进农村学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张家港市南丰镇人民政府启动了“三名(挂钩名校、结对名师、聘请名家)教育工程”,同年9月我被苏州市教育局派驻南丰中学支教,迄今已教了4届初三毕业班,不仅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而且在开发利用乡土教学资源方面有了不少收获,这对于一名长期教城市学生的我而言弥足珍贵。
一、 草木灰的现身
记得刚到南丰中学,上的是一个普通班,学情的强烈反差让我有些束手无策,“接受慢、记忆差、理解偏、应用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赶进度,这里的实验相较于立达中学少得可怜,缺失体验环节,启蒙化学变得毫无生气。在第7章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的复习课上,一道中考题的选项:将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 )让不少学生认为是对的。此时我叹了口气:教材上不是有清楚地表述吗?一些学生答:老师你只做过熟石灰和硫酸铵混合研磨实验,我们又不知道草木灰是不是也呈碱性呀?谁记得清楚啊?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不由感叹:是呀!我都教了这么多年的初中化学了,从来也没有做过草木灰的实验啊,到哪里去找呢?这时一位女同学自告奋勇地说:我爷爷家烧土灶做饭的,每天都有草木灰,明天我给你带来。我还以为是句玩笑话呢,并没放在心上继续上课了。可没曾想,第二天课上她真的装了一小盒草木灰带到了课堂,我心里一热,就临时起意把这堂课改为“草木灰的探究”:将草木灰和硫酸铵混合研磨让同学们闻有无氨臭气味;将草木灰的悬浊液过滤后滴加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蓝,还用pH试纸试验了酸碱度;向滤后清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冒出等。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跟我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节课。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农村学生如此开心地上化学课,也第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原来在城市中已绝迹的草木灰散发出浓烈化学味,我对自己以前从没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而感到一丝羞愧。从此以后,我格外关注起收集、挖掘和使用乡土教学素材,立志打造有生气的农村化学课堂。
二、 波尔多液的体验
波尔多液是一种重要的农药,老人教版将其形状表述为“天蓝色黏性液体”,新沪教版虽然不提了,但是课文中“石灰水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仍保留,只是因为石灰水太稀了,蓝色沉淀很不清楚。一个学生嘀咕道:我爸爸年年都要给葡萄树喷洒的蓝色农药不是波尔多液呢?身旁的另一个男生接着说:上次我到你家葡萄园摘葡萄,上面还有蓝色斑点呢。听到他们的对话,我灵机一动说,那就请你们俩合作,放学后去葡萄园实地进行手机拍摄,看看是不是呢?第二天课上,我把这两位男生请到讲台上,让他们边播放视频,边讲解。两个人兴致勃勃,其他同学津津有味,原来视频中的家长不仅当场配制了波尔多液,而且教两位同学如何喷洒,最后视频给了叶面上黏粘的蓝色斑点的特写。课堂上同学们讨论也很热烈,有的说:怪不得不用石灰水配,这么稀的药水一遇到雨水就冲没了;有的说:石灰乳原来是熟石灰的悬浊液啊,我还以为是乳浊液呢,想必波尔多液也是悬浊液喽;更有思考深入的学生说:这种天蓝色黏性液体很不简单,当中的氢氧化铜沉淀性质貌似稳定,不像老师的演示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就分解变黑了……说实在的,在立达中学我也曾经演示过波尔多液的配制,但是对比这样的课堂,我还是感觉到什么才是真实的乡土情趣!
三、 永联钢厂的骄傲
“钢铁冶炼”一直游离于学生实际生活,每次教这部分内容,借助的素材不外乎图片、视频(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基本上不做),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进而造成机械接受、硬性记背、以偏概全的教学效果实属令人无奈。凑巧的是,我支教的张家港市南丰镇有一座国内著名的钢铁企业――永联钢厂(简称永钢),经过短短30年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永钢已经跻身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第一方阵。永钢所在的永联村也已华丽蜕变为中国新农村的标杆。在永钢展示厅中,不仅有多种铁矿石、生铁产品、钢产品的橱窗样品,而且有一个等比例的钢包,配合3D实景演示,可以清楚地领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利用家长的资源,我把学生们带去参观,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一位同学的观后感中写道:原来我每天都在高炉旁经过,每晚都能看到蓝色的尾焰,真不知道里面的冶炼过程。看过展览,我才明白原来炼铁不是像课本上说的那么简单,理解了炉子为什么要竖起来而不是水平放置,明白了石灰石的作用,也看懂了尾气是如何被实际利用的。特别是钢包里的铁水再次冶炼变成钢的演示,让我仿佛就站在炼钢炉旁目睹这一变化一样,这些都不是课本上能学到的。真心为家乡钢厂而自豪!此外在第9章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的教学中,我还让住在附近的同学取了水样、空气样品,在课上用pH传感器测了水样的pH,为6.5~7,与校园自来水基本相同;用倒入稀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的方法,看到空气样品没有使其褪色的现象。针对同学们的疑虑,我适时搞了一次辩论会,主题是“永钢与环境保护是否能协调发展”,辩论会上气氛非常热烈,让我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原来农村学生是那么淳朴可爱,只要教法得当,也一定能像城里的学生那么出彩!以这次辩论为基本素材,重新整合上了一节“钢铁冶炼中的科学风险”研讨课,在去年6月份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中播出,受到了全省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当然,初中化学乡土素材远不止这些,像南丰的米酒酿制、蓝花布的印染,还有南中校园自来水水垢的形成和净化等,我都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在教学中适时利用。这已成为我农村教学的一种烙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