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课程

茶艺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艺课程

茶艺课程范文第1篇

一、茶艺课程与文化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茶艺课程

所谓茶艺课程,就是以中华传统的茶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茶艺课程教学本身有教学时间短、学员基础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对低等特点。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渗透历史文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事业和个人的修养,对于茶艺课程在教学以重大。同时也对于推进以茶艺课程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茶艺课程的教学往往会急功近利,更加强调围绕商业价值的实现来展开,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而不关注学生知识底蕴的提高。事实上,茶叶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代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茶艺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施以文化教育,是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所关注的内容。

(二)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指的是在茶艺课程的教学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更多的以茶艺相关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底蕴,帮助学生在进行茶艺表演当中添加进更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容。

具体而言,文化教育包括历史、哲学、手工业的相关内容的教育。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向学生宣讲我国茶艺课程的来源历史以及茶道所表明的哲学思想,并且适时地向学生传达茶具在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演进历史。进行类似的文化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应对工作当中遇到的突况。根据实践经验,茶艺表演的时间当中经常会有客人向表演者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果两者不能够完满地回答出客人的问题就会使茶楼的形象大大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

二、茶艺课程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具体途径

(一)茶艺课程中进行文化史的讲授

对于文化史的讲授式茶艺课程当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在这里,文化史的讲授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讲解了茶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茶艺课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古文化当中,茶除了作为一种饮料,同时还曾经以治病救人的药材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此,茶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底蕴时,不了解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学员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单纯通过观察茶叶这样简单的物质形态,并不能够联想出它其中所代表的历史含义。而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茶道当中的相关动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道水平。

其次是讲解了茶具的历史。茶具的使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道杯茶壶等用具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含义十分深厚。如果在教学过程当向学生表达了这些茶具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含义,只会让学生对于茶道所使用的工具产生内心上的崇敬感,也就会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深刻的仪式感,有助于良好表演效果的产生。

(二)茶艺课程中注重“规矩”的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非常强调“规矩”的养成,在茶艺课程和茶道表演当中也莫出其右。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当中,强调和重视“规矩”的养成,事实上强调的是一种仪式感,是要通过学员的一招一式,营造一种庄严雅致的氛围。“规矩”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茶艺表演的习惯。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从心底树立起一种对于“规矩”的尊重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对学员每一阶段的茶艺学习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在无形当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规矩”。

同时茶艺课程教育当中,还引入了中国古代师徒教学模式当中的一些理念。例如,对于那些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让学生在心中为自己划下明确的界限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这样做,也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学生的“规矩”意识。

(三)茶艺课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上面提到,茶艺课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学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茶艺课程的文化教学当中,教会学生茶艺课程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相关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是“知止”的思想。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满杯酒半杯茶,余下半杯是交情”。这里其实蕴含的是一种“知止”的思想。这种思想指导人们在实际生活当中,要以谦让和包容之心待人接物,能够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和姿态来面对人际交往。教会学员这个道理,一方面提高了学员的自身素质,也帮助学员更加深刻的理解茶道精神。

再有是“明礼”的思想。在茶道表演当中,无处不体现着对于观礼客人的尊崇,这种行为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尊重他人的理念。向学员传达这一思想,在帮助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质量方面大有助益。实践中,茶艺课程的氛围相当雅致,学员在文雅的教学氛围中,深刻体会到了“礼”的重要性。

三、结语

中国古代茶艺课程源远流长。茶艺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在茶艺课程当中向学生传达相应的文化理念,对于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仪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茶艺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茶艺课程

作者:马晶(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教学考核,客观而全面地反映教学全貌,发现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以优化教学效果。第一,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使考核覆盖教学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只注重结果考核的片面做法;第二,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课程考核与职业技术鉴定相结合,使茶艺课程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优质人才。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结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对课程教学的优化、完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茶艺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茶艺课程 人文素养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的故乡。茶也是中国人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乐土。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对茶的自然美学形态的称赞与肯定,寄托了对山水自然的憧憬与向往。如今,饮茶已经成为一种兼具高雅与通俗的艺术,可在高雅之堂进行,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茶艺课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另一方面是希望茶艺课程能帮助高职生修身养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确实,茶艺是茶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具有严格的规范仪式和一定的审美创造意味。就高职茶艺课程而言,其中隐含着大量的人文因子,可以有效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质的提升。

二.高职茶艺课程中隐含的人文因子

所谓茶艺,即茶与艺的有机融合,从广义角度而言,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办法,实现物质与精神享受的艺术;从狭义角度而言,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受一杯茶的学问。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基于狭义角度,引导学生如何将茶的色、香、形、味泡出来,以及引导他们懂得去享受、品尝一杯好茶。同时,高职茶艺课程还注重茶艺表演,这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隐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中国人所特有的自然、恬静和清淡的人文气息。由此可见,高职茶艺课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人文素养元素。

很明显,茶艺学习对学习者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都有一定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比如淡定从容、自然稳重,这些都是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内涵。尤其是茶艺所依赖的文化土壤,能熏陶学生的精、气、神,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关键是教师要将这些人文因子挖掘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茶艺文化还具有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民俗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茶艺成为一个可被感知的审美对象,呈现出特有的意象与情趣。掌握这些意象与情趣,可以事半功倍地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茶艺课程中隐含着大量的人文因子,需要教师用心挖掘,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所限,高职茶艺课程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从目前来看,高职茶艺课程中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高职生将茶艺课程想得过于简单,认为茶艺课程只是泡茶、饮茶,而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好,他们对茶艺课程兴致缺缺,没有领略到茶艺课程的独特魅力,也没有感悟到茶艺文化的精彩之处。

2.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形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进行茶艺表演时,看起来花样百出,极富欣赏性,但是泡出来的茶却不怎么样,他们对如何泡好一壶茶知之甚少,对茶艺文化的本质特征缺乏足够了解,在表演时只注重动作的协调性,却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表演中将茶艺文化传达给学生。

3.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茶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缺乏足够的茶艺文化知识,不了解历代饮茶方式和茶具的发展历史,在教学过程中错误百出,这样的教师如何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确实,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方能使茶艺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四.高职茶艺课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

1.在理论课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

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中积淀着生命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提升民族骄傲感。中国茶艺的宗旨是“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经济”。这个宗旨具有振奋人心的鞭策作用。所以,在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详细阐述茶道的哲理,使学生了解学习茶艺的重要意义,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好茶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鉴于部分学生不了解茶艺职业的发展前景,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茶艺工作是一项具备文化意涵、受人尊重的时尚职业。当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了,人文素养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茶艺表演中提高人文素养

茶艺表演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方面,茶艺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审美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进入茶艺教室,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仪态美和语言美。当表演茶艺的学生走上讲台时,所有学生都变得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洗器、投茶、冲泡、摇荡、敬茶,表演者的所有动作落落大方,礼节优雅恭让。柔美的音乐,袅袅的茶香,这些都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空灵静谧的世界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茶艺的美感,使思想境界和性格情操都得到熏陶和感染。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将茶艺课程作为一种美的享受来看待,徜徉在古老文化的怀抱中提升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茶艺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茶艺表演中,有很多学习内容具备很强的合作性,在一般情况下,茶艺表演需要三个人同台合作,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整个过程中密切配合,不能因为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而破坏整体和谐之美。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3.在泡茶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要想泡好一壶茶,不仅要有良好的泡茶技巧,还需要有上好的水质、优等的茗茶、合适的茶具、适宜的冲泡时间和良好的心境等,不管缺少哪一个环节,都无法泡出真正的好茶,也无法品出茶的真味。在泡茶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前后衔接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起整体精神。另外,学生在泡茶过程中还要对所泡之茶进行相关解读,要用婉转亲切的语气向茗者解说茶词。为此,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广泛收集茶词、茶诗、茶联等素材,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陆羽的《茶经》等文化典籍,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并在泡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茗者。

4.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高职茶艺课程可以多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茶艺知识竞赛、茶艺表演竞赛、自创茶艺比赛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祥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飘散着浓郁的茶香味道,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些比赛活动中开动脑筋,敢于创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积极用于实践。同时,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走进茶山、茶厂、茶馆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提前感受职业氛围,领略茶艺的独特魅力,进而尽快调整身心,努力学习,发挥自我、创造自我,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带来产茶基地、茶艺馆、茶馆等地方进行实习,引导学生严格遵守茶艺师职业要求,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工作。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以整齐的发型、得体的着装、优雅的手型、姣好的面容提供服务;要以亭亭玉立的站姿和怡然自得的走姿展现精神风貌,为他人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这种亲身感受的过程无疑会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茶艺的魅力,提高人文素质。

五.结束语

在高职茶艺课程中渗透着大量的人文因子,可以有效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关键是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这些人文因子挖掘出来,很明显,茶艺教学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泡茶、品茶和茶艺表演,还在于这些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这对高职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白仲兴.浅谈茶艺专业课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茶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5]潘菊素,傅琼.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6]冈仓天心.茶之书[M].张唤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2003:2-22.

[7]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336

茶艺课程范文第4篇

因此,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武夷茶文化本土课程实践研究。

一、收集资料 营造活动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茶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让幼儿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应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建立一个丰富的资料库,营造浓厚的茶文化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课题组教师借助各种途径从宣传部、旅游局、茶叶局、岩茶厂找来了相关的资料:《武夷岩茶》、《武夷茶》、《问茶》、《捕捉岩骨花香》、《岩茶的味道》、《茶叶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印象大红袍》等图书和宣传画册;召开家长会,发动家长帮助收集茶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师生一起共同布置我们的活动室――将孩子们收集到的图片、画册张贴在活动室的墙壁、窗户等地方,以便孩子们随时观看;陈列制茶、泡茶流程图、挂历、故事录音引导孩子们讲述:在活动室创设古色古香的茶艺表演区、品种丰富的茶叶展示区、精美绝伦的茶具区,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方法、形式和手段,为孩子们提供真实、健康、丰富的成长环境: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有关的VCD和录像资料;幼儿园走廊,过道的墙上张贴着老师们自编的歌颂武夷岩茶的儿歌、绘画作品,整个幼儿园到处洋溢着茶文化气息。家乡的本土文化成为孩子们天天耳闻目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材料和环境的创设,为幼儿了解武夷岩茶提供了一个多元的、长期直接的感知环境,让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品味茶文化的内涵。

二、实地考察参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以陈鹤琴先生的“生活即课堂”为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活动,将幼儿带出幼儿园,走进无限广阔的社会中,让幼儿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通过亲自体验获得内心最深的感受,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我们组织幼儿到茶园考察,让他们亲眼看一看,看看叶子的外形特征有什么不同;让他们亲手摸一摸,通过手的触摸来比较茶叶的厚薄、质地;让他们亲口品一品,品尝不同岩茶的香味。同时还带孩子们去参观茶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采茶、凉茶、杀青、炒青、揉捻、烘干、选茶、焙茶),体验茶叶的制作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一步都融入精心和汗水,教育孩子们要珍惜茶厂的工人叔叔阿姨的劳动成果。

为了使幼儿进一步获得有关茶文化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组织幼儿到中华茶博园参观,参社会实践活动。茶博园里,引人注目的“大红袍”;栩栩如生的“武夷君”、“神农氏”、“彭祖”雕像;茶种多样的“茶博馆”:赏心悦目的“山水实景”、古色古香的“茶作坊”,向孩子们展示了武夷名茶大红袍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特别是观看《印象大红袍》表演后,孩子们兴奋不已、流连忘返。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将有关茶的零碎经验进行整理,使他们对武夷岩茶的历史、制作工艺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三、搭建平台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以区域活动为平台,创设操作区、科学区、语言区、表演区让幼儿自主选择拣茶、称茶、包装茶、推销茶、表演茶艺等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以此加深对茶文化的了解。

拣茶:学习拣茶梗,让幼儿懂得区分茶叶、茶梗和茶片,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称茶:学习识别重量5g、30g、50g、100g,会操作使用天平和电子称,知道相同物的重量天平秤才会平衡的原理。

包装茶:大胆尝试包装活动,能够根据茶罐、茶袋的容量进行包装,培养幼儿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同时二人一组合作装,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

快乐茶社:推销武夷岩茶,让幼儿了解更多品种的茶叶,帮助幼儿将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茶艺表演:尝试泡茶、品茶,从中感受泡茶的乐趣,愿意同伴分享。养成做事认真专注的习惯。

四、整合领域开展主题活动

课题组成员针对本土茶文化主题活动缺乏教材这一问题,根据活动需要改编或创编相应领域的教材、使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等教育目标都能在茶文化主题活动中得到整合和落实。

活动从组织孩子们到“茶山”采茶拉开帷幕,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初步了解茶叶的不同特征及种类后,让孩子们聆听《大红袍的传说》、《神农茶叶》的故事,朗读教师们编写的武夷岩茶的儿歌:学唱《茶飘香》、《欢迎你到武夷来品茶》等歌曲,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表演《采茶舞》;开展“茶水温”的实验,引导孩子们观察茶叶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开展绘画活动,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雄伟壮观的茶博园、青翠玉立的大红袍,运用剪、贴、画、折制作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茶具:还组织孩子们讨论:饮茶健康话题,让孩子了解茶人们的密切关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整合课程的“资料”中,“茶叶聚会”的故事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欲望,为此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茶制品,在此基础上生成了茶叶制品大聚会的科学活动――孩子们收集了茶糖、茶枕、茶叶蛋、奶茶、茶瓜子、茶香牙膏、茶等茶叶制品,成功地举办了“茶叶制品展览会”。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介绍茶叶制品,给这些收集物分类,品尝好吃的食物,收获不小。最后师生共制“武夷正山小种奶茶”,将主题活动推向。

五、师幼互动 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参观茶博园后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情景一直在我头脑中浮现,我灵机一动:何不引导他们建一个“茶博园”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都这么喜欢茶博园,那我们自己也“建造”一座这样的茶博园好吗?“孩子们欣喜著狂,都说:“太好了!”就这样,建构“茶博园”的游戏活动生成了。

建构工作开始时,小朋友们首先碰到的是建构地点的问题,经过集思广益,许多孩子同意将创建地点设在游戏室,地点定下来以后,问题又来了,“要先建什么?怎么建?用什么材料?”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而是提出两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和思考:茶博园里都有什么?如何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里是茶博园?叶涵小朋友马上想到茶博园里有九曲溪,可以用小竹筒来搭建;马灿小朋友说茶博园里有许多小茶树,小茶树可用幼儿园里的“丁香”枝条来代替。茶树找到了,可把它插在哪里才更像茶园呢?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最后吕孟娴说可以用长方形的泡沫块一株株地插栽在泡沫上……接下来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孩子商讨,你想在茶博园里建什么项目?和谁一起建?需要用哪些材料?大家各抒已见,气氛热烈,讨论后,孩子们就分头去找材料:各种纸盒、饮料瓶、插塑和积木、吹塑纸、彩色笔、剪刀……接下来孩子们就开始自由组合,动手建构。在老师的协助下,大门、围墙、雕像、九曲、茶园、茶艺吧等项目相继建成了。

茶艺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市场有节有序的开放,教育行业将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导致资源严重缺乏。高等院校作为服务业的成员,其服务质量可以用顾客满意度这一指标作为重要的判据。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大课题。

因此, 我们力图掌握和了解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便于有关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为预防学校教育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做些努力。

二、大学生课程满意度

在讨论高等教育顾客满意(或称高校顾客满意)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明确"高等教育的顾客"的内涵。高校顾客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之分,其中学生是高校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顾客。本项研究主要考察高等教育的外部顾客-学生的满意度。

我们可知课程的满意度是指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参与课堂教与学活动时,对教师的授予与自身的需求或愿望与实际感受对比后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如果对课堂教学可感知的效果低于期望,学生就不会满意,如果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相匹配,学生就会满意,如果感知效果超过期望,学生就会高度满意或欣喜。

三、调研的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第二部分为问卷问题,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它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的问题,属于事实性问题。

问卷包括三个概念维度,其中包括对教师的满意度,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其他的维度。其中对教师的满意度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布置作业是否合理、体态语言表达、对课外知识的拓展等方面做了相应的问题。课程满意度包括对所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教材质量、公选课的种类及实用性是否满意等。其他方面包括对教学环境、所学相关专业的管理与服务、班级学习气氛等的满意。

首先,在50名学生中进行试测,要求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在试测问卷调查表上选出答案,并对他们进行访问,要求他们说出对试测问卷的想法,同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参考有关文献,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修改,最后形成包括26个问题的封闭式问卷。

2、问卷题目的质量分析

题目的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调查者反映的区分度和鉴别能力。项目分析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临界比例值,将未达到显著水准的题项删除。得分前25%-30%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30%者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两组受试者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如果题项的临街比例值达显著水准,即表示这一题项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此为题项是否删除先考虑的。

3、教师授课方式、教师布置作业量、学生所学专业课教学内容、公选可种类、学生的教学环境、班级学习气氛与学生课程满意度的相关性。

积差相关分析。在各不同维度与学生的课程满意度的积差相关分析中,P为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不同维度的P值均小于0.01。其积差系数的右边均出现了两个"**" ,从积差相关系数中,可以得知:教师授课方式、教师布置作业量、学生所学专业课教学内容、公选可种类、学生的教学环境、班级学习气氛与学生课程满意度均成显著相关。

四、研究结果

在对问卷做了适当的分析和修改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专业与课程的满意度不高(41.8%),课程满意度(26.4%)显著低于专业满意度(57.1%)。

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大多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具有较好的前景,但有人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够,对专业技能缺乏信心,并把这种矛盾归因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感到所学的课程内容用处不大。

2、大学生对课程影响因素(包括课程体系、教材与参考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师资配备、课堂教学效果、考试及考核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满意度(63.7%)高于课程教学效果(包括知识结构、就业影响、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适应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满意度(42.8%)。

分析发现,大多学生对课程的体系、师资配备等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要素是比较认同的,但体现在大学生接受与内化程度的教学效果上又反而不满意,主要是大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些自我认为不重要的课程,内容学完、考完就被束之高阁了。

3、大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45.2%),其次是就业目的不强,学非所用(24.8%)和重要专业课程重点不突出,没有讲透学会(21.7%)。

4、大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最应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42.6%),其次是实习指导课(23.0&)与就业指导课(15.5%) ,选项最低的是公共基础课程,仅为2.0%。

以上3、4 两项调查结果结合满意度数据综合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专业课程较为认可,期望也一般:对实践与技能课程较为不满,同时存在迫切需要改善的期望:而对教育学课程的态度比较不一致,评价低却又认为课程改善可有可无。

五、提出建议

1、通过专业认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主要是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及时开展专业与课程体系的相关教育,通过新生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将通过哪些课程获得哪些知识与能力,课程那排是如何的,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如何配合等相关问题。

2、加强与学生的课程沟通,提高课程评价与教学效果。在课程设置这一问题上,学校和学生的理解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学校往往更多的倾向于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总体考虑,而学生往往更倾向于从课堂的教学实际感受来定位某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有必要除了教学方式上的师生沟通除外,还应该进行课程沟通,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的课程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与预期。

3、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协调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调查发现各年级对课程的满意度也存在差异,三年级对课程的满意度最高,分析认为这主要与课程设置有关,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为主,理论多,实践少,学生缺乏兴趣,三年级实践课程增加,理论与实践搭配较为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所以改善课程的设置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04,(5).

[2]蔡曙光.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A].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