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称计算机

职称计算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称计算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称计算机

职称计算机范文第1篇

一级考核应试者的计算机初步知识和使用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主要为从事文字、表格处理和常规信息检索、办公信息处理的人员设立的。

二级考核应试者软、硬件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上机调试的能力。 主要为从事计算机或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的人员设立的。

三级分四个类别:分别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考核计算机应用项目或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必备能力。

四级考核应试者应具有计算机及应用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项目开发、分析和组织实施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知识。主要为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人员设立的。

(来源:文章屋网 )

职称计算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职称计算机培训 任务创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62-01

一、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创设具体学习任务为主线,在执行任务时掌握要点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任务驱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教师创设学习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该任务,这种解释有一定片面性。“任务驱动法”的真正含义应是学习任务与知识点融合,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任务需要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点,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不断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任务创设要以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基础,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通过激励和挑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职称计算机培训的特点

职称计算机培训不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参加学习的人大多是职工,能够利用的业余时间很有限,而培训内容较多,题量较大,经常有职工在培训中对答题的速度和节奏把握不好,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至于无法完成模拟考试。比如在答题中纠结于某一个题,浪费了太多r间;导致没有时间做其他题,这都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优化职称计算机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尤为重要。

三、职称计算机培训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因此有的员工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总是认为自己不用再学习,也能够运用自如,在培训中有一定懈怠情绪。但有的员工接触计算机较少,信心不足。学员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充分把握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设计,以此激发学员对完成任务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越贴近实际工作,越能让学员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兴趣。

(二)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

在上文中提到,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员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而有的学员认为任务没有挑战性,都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充分考虑每个学员的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知识含量较高的任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员在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等方面,分组创设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任务。

(三)重视学习过程

计算机是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员的好奇心理。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技能、贴近生活实际、重视学习过程,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教师任务下达任务给每个小组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研究,各组的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来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所提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以及遇到的难题及时与学员互动,并加以引导,才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学员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既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指导学员有效学习。具体来讲,为了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教师要特别重视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反馈,将教师点评、学员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加以合理应用,即进行多元化评价。而在职称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三种不同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日常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及上机实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考核学员的平时课堂表现,如每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任务内容由学员制定;理论知识考核则主要考查学员对职称计算机考试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各类编辑软件的应用能力;而最重要的考核则是上机实践,这不仅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考查,并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职称计算机考试的结果。

四、结语

在进行职称计算机培训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设计任务,学员完成任务,不仅使学员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并且在最终的考试中灵活运用知识点,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颖.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26.

职称计算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68-01

计算机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要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时俱进,让学生掌握前沿的科学成果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非易事。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1、存在问题和面临现状

1.1生源不一,认识错位

高职院校新生来源不一,有高考、对口升学、自主招生和合作办学等生源,加之地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状况,对学生而言,呈现出对获取知识的需求和程度不同,接受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也不同;对教师而言,面临教学过程中“众口难调”,难以实现教学切入点、掌握教学难易程度等问题。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比较肤浅,存在偏差。一些认为熟于娱乐应用就能操作好计算机,还有些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专业课,用处不大,思想上不够重视;教师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学生的专业课,内容简单,容易教学,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2教学体系、组织不尽合理

由于注重知识体系系统性、完整性,导致选用、编写教材时,“知识点”、“操作要点”遍布教材,缺少实际应用背景,学生感觉没有实用价值。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分布零散,逻辑性不强,因此教学组织尤其重要。有些学校、教师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而是按照统一内容和要求,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导致效果不理想。有些高职院校该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验分别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甚至教师采用“满堂灌”式教学,听起来又散又多又乱,教学组织混乱,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边际,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

1.3考评不科学、教学内容滞后

考核评价对教学推进起着导向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评的目的不仅是要考查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更要考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1]。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评体系,依据仍是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代数和,其中考试成绩占较高比例。而强调实践操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用传统的纸卷考试方式是不可能真正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解决思路和对策

2.1明确目标,正确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备较强操作技能人才的教育。社会各行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紧密,而高职毕业生就业又在各行业从事具体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工具软件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要有学好把这门课程的迫切感,认识到计算机技能是专业课学习的必要工具,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有教好这门课程的义务感,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2.2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实际工作模拟任务为主线,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进行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根据每个专业具体需求不同,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如对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要求选学并熟练应用Excel设计和处理各种台账;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求选学将刀具、夹具图与说明文字图文混排等,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克服学生知识结构、专业差异大等因素,实现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2.3合理教学,培养师资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实现展示的作品为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任务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使教、学、做合一而行,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性也强。利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进行上机操作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相当于教师“手把手”地指导每个学生[2]。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建立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教学要求,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推动科研能力提升。面对新的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鼓励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为教学实践带来丰富具体的案例。同时任课教师要学习和讲授最新的计算机相关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变化性和先进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授予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2.4评赛促学,促建精品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操作中才能了解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考评中要减少理论考试比例,侧重实践操作考核,实现无纸化考试,从根本上解决纸卷考试的诸多问题。积极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3]。在此基础上,推动精品课程建立,促进教学和改革,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总结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项持久的工作,大有可为的事业。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课程应用型和工具型的特点,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推向新的。

参考文献

[1]卞维新,许勇,陈传明.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5):7157-7159

职称计算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教学改革;模块教学;整合训练

走入超市、商场大楼,经常会在售货员中会看到熟悉的面孔,他们是我们的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每当此时,我会感觉心有所失,莫名惆怅。我们为师者当然并不能期望所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从事相关工作,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下面是我反思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后,提出的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一、现有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如今,计算机及其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此期间,计算机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于计算机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显得相对滞后。在基本应用方面,通过学校进行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各种职称晋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途径,使许多人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对于计算机较高层次的应用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人才教育明显不足。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上的一系列专业性计算机岗位,根本没有勇气去尝试。

造成这种与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计算机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足够重视。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培养出有一定专业性、竞争力的技术人才。

二、计算机课程的单一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零散

现在出现了很多流行的软件教学,比如Photoshop、 Dreamweaver、 Flash、 Illustrator、CorelDraw、Fireworks等。但是在授课时往往是单一教学,授课教师各用各的实例,各讲各的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没有挂钩意识。这也使学生形成了独科的思维,不会去也不愿去把多个软件结合起来使用。比如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本来就称为网页三剑客,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分散,每科一个教师,学生用Fireworks只会做一些静态设计;用Dreamweaver时只会输入文字、插入现成的图片、动画,或者照着现成的网页进行制作。他们不会或者不愿亲自去设计、去制作网页,更不会去用Flash设计动画Logo、广告等。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网页制作软件的应用课程。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觉什么也没学会。因为他们从没有去体会过真正的网页制作过程。

三、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更新缓慢,与社会所需脱节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学习, 平时积累、更新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由于计算机发展的迅速,计算机软件也日益出新。一些计算机教师不能跟上专业知识的迅猛发展,只能学一点教一点,甚至有勉强教学的现象,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扩展思维,更不能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联系,进行综合教学。

教师多数时间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去了解真正的专业性岗位的需求,更没有机会去学习现实企业中所需所用的软件。所以,教师没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致使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最后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学无所用。

四、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

(一)考察社会需求,前瞻性设置基础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必须由专业教师实地考查当今社会各计算机专业岗位最常用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前瞻性地确定学生所学课程。

(二)按计算机专业化、行业化设置课程,并实行模块教学

在设置课程时,将同一专业岗位所需的课程放在同一时间段,然后由同一教师担任,由该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自行安排其教学顺序。在此“模块教学”是指同一专业岗位的课程集中一个时间段讲解。这样,学生会体会到这些课程之间有着联系。

(三)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整合训练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实行了专业化、行业化、模块化的教学,但是在学生的思想中对于课程的划分还是相对比较独立,缺乏对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根据相应的专业化岗位所学课程,在模块化教学后期,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的整合训练。比如网页制作岗位,必须多次进行这样的训练,由学生利用Firework自行设计每个静态网页,利用Flash制作Logo、广告等,然后自行创建网站,再由Dreamweaver软件制作成网站,最后再由学生将网站上传到网络。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像真正的从事相关岗位工作一样。这样,学生走入社会时,就有了专业知识的底气,那么文章开头的现象相信就会少些了。

(四)教师要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随时更新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倘若我们教师只是死守着原来的知识不变,何尝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随时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知识底蕴。学校也要组织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性岗位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到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总之,根据社会需求,计算机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课程的应用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是当前每一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职称计算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证;计算机教学;高职院校;软件考试

0 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及具备为一线服务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既然是一线服务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就要求学生毕业时能手持“双证”,即一个反映学历的毕业证书,一个反映专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各种专业证书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报考适合自己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获取相应证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指导学生选择报考合适的专业资格考试

现在有关计算机的认证和证书考核非常多,指导学生选择参加合适的考试非常有必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从二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证书的通用性和含金量,二是考试的费用。现在有的证书只需交费就能获得,考试容易了,但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不被用人单位所认可,对学生就业没有帮助;而许多计算机公司推出的认证,动辄上千甚至上万的费用,显然不适合学生的消费能力。

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这项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考试,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规定,计算机软件考试从2004年起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因此,这项考试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学生如果获得了证书,既是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直接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另一方面,考试费用只有100多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初级资格的证书考试。计算机软件考试分5个专业类别,分别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其中对应的初级资格就是: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和信息处理技术员。目前已经开考的初级资格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处理技术员以及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来引导学生报考合适的级别。由于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将来会从事相关办公自动化的操作,所以,大部分学生应报考信息处理技术员的资格考试。部分学生擅长编程并有志于从事程序员工作的,可以报考程序员级别,还有部分网络知识比较扎实,并且有可能从事企事业单位局域网管理的学生可报考网络管理员级别考试。

2 将考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

目前,计算机软件考试分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两个科目,基础知识科目基本上都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或专业课程中都已经学习过。比如《C语言编程基础》中就讲述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而《软件工程》中又包含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过程基本知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常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数制及其转换、数据的机内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相关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信息处理常用设备、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的操作等知识、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等;《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安装和维护的基本知识等;《局域网组建与管理》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Internet及其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常用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和通信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局域网体系结构和局域网技术基础、以太网的性能、特点、组网方法及简单管理、Web网站的建立、管理与维护方法,熟悉网页制作技术等知识;而《计算机专业英语》则解决了考试中涉及的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使用中常见的简单英文的要求。因此,不论学生报考的是程序员还是信息处理技术员或网络管理员,基础知识科目的内容基本上是同学们都学习过的。我们一般会在考前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复习指导,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复习应考。

对于考试的应用技术科目,由于学生报考的级别比较多样,不可能用一门课程来包含所有的内容。我们根据报考学生的多少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因为报考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应用技术科目考试是进行上机操作,于是,我们就每周安排了二课时让学生专门进行办公软件的上机练习,指定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和往年的考试内容进行辅导,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学生参加该应用技术科目的考试打下基础。

程序员的应用技术科目考试由于涉及编程技术,每个班报考的学生又比较少,很难集中在白天上课的时间辅导。我们就请已经通过软件设计师考试的有经验教师开设晚上的公选课,对各班的报考学生集中进行辅导,针对大纲要求及历年试题进行算法和编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考试中的编程题。

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的考生相对就更少一些,不能以开班的形式来复习指导,我们就设立了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方式,通过教师辅导和学生自己交流相结合来进行学习。

3 以生为本,服务学生

除了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外,为方便学生报考,我们在本学校开设了报名确认现场,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报考专业,并集中收齐学生的报名资料后由老师统一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同时还提供复习资料的目录,由学生选择后老师统一代购。另外,在考试前还专门提醒学生考试注意事项和考试必须带的文具,设计合理的乘车路线。如果学生报考特别多的还联系校车接送学生前往考试地点。

4 结束语

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考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表1和表2是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校计算机软件考试获证合格率与全国平均合格率的比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