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梅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____郑燮《新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____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____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____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故事一:大战巨蟒皮同
年轻的阿波罗手持竖琴,肩挎银弓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跑,金箭在箭袋里叮当作响。他奔向巨蟒皮同居住的洞穴,找皮同为母亲勒托报仇。因为勒托被皮同追赶,受了许多痛苦。
阿波罗很快找到了皮同居住的洞穴。那里到处是悬崖,洞口朝天,洞里一片漆黑,洞底水流湍急,水的上空翻腾着一团团雾气。可怕的皮同从洞穴中爬出来,长满鳞片的巨大躯体在岩石间盘了一圈又一圈。它的体重把岩石和高山都压得发抖。皮同毁灭了它周围的一切。神女和所有的生物都因为怕它而逃跑了。皮同张开了血盆大嘴,准备把阿波罗吞掉。阿波罗银弓上的弦发出了嗡嗡的响声,他百发百中的金箭雨点般地射向皮同。皮同断了气,躺在地上。阿波罗高唱胜利战歌,埋葬了皮同,在那里建立了德尔斐神庙和神士所,向人们预言宙斯的意志。
故事二:为阿德墨托斯放牧
因为阿波罗杀死了皮同,宙斯罚他到色萨利为国王阿德墨托斯服务。阿波罗在那里放牧国王的牲口,用这种苦役来赎罪。他在牧场上吹笛弹琴,为之倾倒的野兽走出密林:豹子和野狮温顺地在羊群中走动,野鹿和羚羊踏着笛声的节拍跳舞。周围一片和平和愉快的气氛。阿波罗还帮助阿德墨托斯获得了阿尔开斯提斯——伊奥尔科斯王佩利阿斯的女儿。佩利阿斯只同意把女儿嫁给能乘坐用狮子和狗熊拉车的人。阿波罗帮助阿德墨托斯实现了佩利阿斯的要求。阿波罗为阿德墨托斯服务了八年,然后回到德尔斐。
关键词:煤炭采矿 安全管理 事故防范
1、引言
安全是煤矿开采的首要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顺利进行。我国煤矿开采已历经了许多年,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仍然不容乐观,事故依然频发,尤其是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煤矿采矿工作环境一般较为特殊,尤其是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多变,引起灾难频发,同时认为的因素也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的疏忽导致事故的实例多不胜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源进行探究,搞好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2、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我国煤矿采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原因导致,这属于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由于采矿相关人员在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疏忽以及松懈造成,同时也包括采矿安全技术与生产装备的落后原因。综合历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得出以下导致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松懈。煤矿采矿的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安全事故最直接的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极为混乱,许多煤矿在采矿作业中存在侥幸的心理,因而使得现场管理者安全意识松懈,甚至抱有应付了事的的思想。使得现场管理考虑不细致,细节不够到位,同时现场的监督检查也是应付了事,形式主义情绪严重,致使安全管理生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2)管理思想不够科学。煤矿的开采需要正确的思想作为安全开采的指导思想,但是一些煤矿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仅重视开采的效益,以及一味追求生产效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重视。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存在急功冒进的思想,追求政绩,从而忽视了安全,最后总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3)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投入较少。煤矿的开采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其中伴随的风险也极大。我国在煤矿开采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安全作业、生产装备以及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较少,而我国煤矿采矿有许多是私营企业,他们的投入则更加稀少。(4)采矿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我国煤矿采矿现阶段主要由人力完成,而人员也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其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5)管理部门法制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在煤矿采矿方面已经制定了许多条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同时地方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已经发现许多煤矿安全问题,但是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小煤矿花钱就可以避免处罚,同时管理部门处罚手段仅限于整改以及罚款等,威慑力度不足。(6)自然灾害严重,矿区地质条件较差。我国矿井地质条件较差,煤炭埋藏一般较深,稳定性不够,并且地质构造复杂,井下多瓦斯、地下水、煤尘等。据了解我国高瓦斯矿井占总矿井的48%,为世界煤矿瓦斯最严重的国家。
3、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相关部门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快制定符合时展的安全新式,在新时期做好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约束工作。同时加大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地方部门严格执法,从重执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及经济责任。(2)明确责任制度,完善监管体制。煤矿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身上,从细节抓起。要做好监督管理,建立中央部门的垂直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监督与管理区分开来,并建立相关监督机构,或者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对煤矿安全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并进行社会曝光,增强社会的监督作用。(3)加强思想转变,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中,因此,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灌输风险意识将大大地改变现场安全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做好企业在效益与安全方面的平衡指导,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效益。(4)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国家重点建设和培养相关研究部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将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地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同时创新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安全生产的新方式,开发新的安全设备,对作业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进行相关投入研究和人员培训。
4、安全事故防范的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事,不仅因为事故的易发性,同时也由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在实际操作中,要切实注意一下几点:
(1)在现场采矿中,加强设备工具的检查力度。现场管理者要对进行井下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工具的检查,并对井下工具进行安全维护,对可导致任何事故的机械、工具、物品进行防火、放电处理,将隐患提前消除。(2)对基层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灌输安全意识。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井下机械操作、工具的正确使用、地质条件的认知以及灾难发生是的处理和避难方式等进行培训。(3)建立科学合理的井下作业系统。企业要事先对矿井内部基本情况做好勘探记录,并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科学的分析系统,对事故进行提前预知,从而可以使企业和相关人员做好事前防范。
5、结语
我国煤炭采矿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由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和认为因素,做好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是摆在相关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安全事故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相关企业在进行井下作业时,有必要提前对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作全面的、仔细的检查,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矿井;地质;瓦斯;水灾
中图分类号:TD6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07-01
一、概述
我国煤矿绝大多数是井工煤矿,客观上存在地质条件复杂,煤炭开采条件差的不利局面,再加上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在地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短板现象,致使许多煤矿摸不清楚矿井存在的重大地质隐患,使预防重大事故陷入“暗箭难防”的尴尬之地。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预防频发的煤矿水灾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必须从加强煤矿地质基础工作入手。
二、矿井地质工作与技术管理
煤矿生产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三程”严格规范,按照设计施工。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对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才能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生产过程中安全系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可靠与及时的矿井地质资料,能够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对防止顶板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井地质工作对于设计施工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以下方面:如果对拟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态等了解不清,很可能导致原始设计与现场状况不吻合而失去可操作性。原设计的回采工作面系统难以形成,从而造成无效进尺。已施工的部分巷道被报废封闭后,会成为瓦斯或水的积聚场所。将来在临区或临层的施工中,就可能因为误透等原因造成瓦斯或水灾事故。另外大型构造的出现,会使其附近的煤层及顶、底板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煤层变得松软,出现滴、淋水现象,易导致片帮、抽冒顶现象的发生,使施工现场的支护管理难度增大。总之,地质资料的翔实与否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煤矿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三、矿井地质工作与常见煤矿事故的关系
(一)矿井地质工作与瓦斯事故预防。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事故是煤矿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的主要表现之一。这类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近年来,在全国煤矿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占最大的比例。因此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主题。国家和地方的一些煤炭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曾多次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煤炭生产企业把瓦斯管理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瓦斯地质工作的开展即为深化瓦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搞好瓦斯地质工作,可使对瓦斯灾害由被动防御,而变为超前预防。只有不断加大矿井瓦斯地质工作的力度,准确掌握煤与瓦斯突出和煤的埋藏深度的关系,量化相关指标,寻求内在机制,才能对瓦斯涌出规律及瓦斯灾害的预防做到超前掌握,保证安全生产。
(二)矿井地质工作与顶板事故预防。在煤矿生产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总体上说,直接由地质构造影响造成的顶板事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矿井地质工作基础薄弱,资料掌握不完备,对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构造没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技术措施;(2)地质构造复杂区的支护不当或不及时;(3)断层附近由于煤层松散,放炮时因震动造成冒顶。间接由地质构造引起的顶板事故范围更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做指导,在施工之前我们就可以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比如坚硬程度,理解隙发育程度),断层、褶曲及煤层产状掌握准确,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掘进爆破工艺及支护方式。
(三)矿井水文地质与矿井水灾。在矿井五大灾害中,水灾是煤矿生产中另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特别是在开滦及南方的一些矿区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水灾事故大都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主要特点,所以有时可在短时间内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矿井水灾事故的防范,除了在防排水设备上有足够的投入、完善相关设施之外,更重要的还应在主观防范上下工夫――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水文地质是煤田勘探及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勘探、生产过程中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科学的分析、推断,从而实现对矿区范围内的含水层的含水性及水文特征,断层导水情况,石灰岩地区的溶洞分布,以及季节变化对含水层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宏观控制。再者,在生产实际中加强矿井涌水流量观测,对资料不清的老塘、旧区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打检查钻孔,完善水文观测系统,在重点部位设立水文检查孔,合理地留设防水煤柱等。所有这些水文地质工作的有效开展,都为矿井水害事故的主动预防提供了可靠保证。
结束语:煤矿水灾、顶板以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大多与矿井地质构造异常关系密切,煤矿生产安全应认真分析研究矿井生产过程中各种地质条件,并找出其变化规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提出措施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科学地指导煤矿采掘生产,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科互涉 美术史学 考古学 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知识体系中的学科交叉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美术史学和考古学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学科互涉”的性质,形成了美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此学科兼具美术学和考古学两方面的特点,对美术史和古代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美术史学与考古学的方法论和结构,探讨二者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关系,对各学科的研究边界进行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物学对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的影响
美术史学和考古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较为明显的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古物学的重要影响。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上都有收藏古物的习惯,中国古代存在着“玉府”等收藏古物的专有机构;外国的皇族对于古物的喜好也成了当时古物学发展的动力。
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真正开始交叉渗透的时间是在18世纪中期,温克尔曼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古代美术史》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美术的发展历史。该学者在编写的过程中,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对促进民族发展的古物和记载美术史的古物文献展开了研究。正是因为该学者将古物学和美术史学、考古学结合起来,才发现总结出美术的发展历程,促使了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的成熟,温克尔曼也因此被称为“美术史学之父”和“考古学之父”。无论是温克尔曼的称谓还是其著作的特点,都向我们反映了一个信息:美术史学与考古学之间都受到古物学的影响,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联系。
二、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的相互渗透和了解
不同学科之间跨越了边界之后就会产生互相渗透,即产生我们所认为的“学科互涉”。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渗透是必然的,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主要体现在学科的认知方向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学科的指导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和技术问题;与其他学科产生的渗透和交叉性;学科内外的定义等。美术史和考古学学科互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的认知方向和知识体系
无论是考古学还是美术史学,在对相关的方法和对象进行论述和解释时,都涉及大量的说明和阐释,此特点表明了人文学科的鲜明特点。若根据研究对象来进行划分,美术史学属于美术学的范畴;若根据研究体系来看,美术史学又属于历史学。在美术史学的发展中,人类的审美情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感性色彩较为浓烈,理性认识的实现也需要通过感官来进行。我们可以将美术史学的研究实质归结为:通过分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来认识美术家或者是史学家的思想感情,从而探索其中蕴含的发展规律[1]。
与美术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考古学直接强调理性在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的发展,通过分类描述遗留的物品来对古代社会的存在形式进行研究,并研究遗留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相关的功能,此外,对遗留物品的发展和改变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了解古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色并得到相关发展的具体意义。无论是探索背后的规律还是直接将理性思想运用于分析和调查中,考古学和美术史学的发展和研究都是将探索和研究物质世界作为主要的研究途径和方向来实现目的的。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产生的交叉
考古学中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研究地层和器物的类型。20世纪中期的考古学主要局限于单纯的研究和记录,核心的研究思想和内容就是对地层以及器物的类型进行研究和总结。直到1960年之后,丹麦的著名学者克里斯丁在对古典的器物进行研究时,融入了情境,并对器物的装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不仅对考古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美术史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之后苏秉琦也利用了美术的图案分类将美术的写实与写意等方法融入了考古学中。
在美术史学中也有考古学的渗透,例如,广泛应用于年代和类型的研究方法同样能够为美术史学的研究提供便利。在对美术的风格进行研究时,法国的夏皮罗采用了层析法进行研究,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层析分别是对形式的要素和形式之间的关联进行的研究,与考古学的研究方式非常相似。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学科互涉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外国学者温克尔曼的作品是最典型的学科互涉。在我国的古代,学科互涉的例子也有很多,常任侠和段文杰等大家都为美术史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和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2]。
(三)研究对象的渗透和交叉
从研究对象来看,美术史学和考古学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渗透。美术史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美术的作品以及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尤其是在对古代的美术作品进行研究时,涉及的研究对象往往都属于考古学中的古代文物,也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考古学和美术史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资料上都具有一致性,例如壁画、雕刻、神殿、石窟以及工艺品等等。对人类古代遗迹进行研究和保存是美术史学和考古学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学科结构的交叉和衍生
除了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工具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之外,美术史学与考古学在自身的学科结构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若根据美术史学的学科性质来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大类:美术基础实践,主要是指对美术的基本技能进行的练习和创作等,目的是加强素描、绘画等基本的美术技能;美术史论,是指对美术的历史和评论等方面的学习,目前出现的课程分类主要包含文物的保护以及鉴定、艺术作品评论、艺术作品鉴赏、文艺理论等方面,其中的文艺理论课程和文物相关的课程都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数据表明,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设了多种美术和艺术史课程,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初步统计已经达到了800种。这些新设立的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并设立的,为学生学习文物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美学基础[3]。
从考古学的结构出发,除了对基本的文物展开研究之外,对考古的材料分析也涉及一些美术知识。此外,考古学涉及社会、文学、美学等多个方面,所用的研究方法需要借助于多种其他学科,例如地质学、建筑史学、体质人类学、医学等,对多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其中的建筑史学就包含在美术史学中。因此,二者在结构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4]。
三、美术考古学的形成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学科互涉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就目前而言,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研究和分析时,已经涉及了大量的美术史学的资料和方法。同样的,美术史学家在对美术历史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使用了考古学中的大量资料,各专家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广,概念也越来越宽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实践,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的交叉渗透已经促使一个新的学科形成,即美术考古学。该学科是美术史学和考古学的有效融合,具有更加广泛全面的研究内容、对象以及方法论。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流会越来越频繁,信息化的发展为学科互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的学者必须利用好各种有利的条件,加深对各个学科边界的研究和理解,才能促进各学科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玉平.从“学科互涉”看美术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06):88-95.
[2]侯妍文.浅谈美术考古与环境艺术之联姻[J].美术大观,2013(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