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老症状

初老症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老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老症状

初老症状范文第1篇

【摘要】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不仅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并进一步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老龄化趋势使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正处在一个旧制度变革与新制度选择的关键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二、近年来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我国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须进一步扩大。在新制度实施以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从国有企业扩大到了非国有企业,参加保险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全国范围来看,养老保险在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公有企业中覆盖范围仍然比较小。以全国养老保险搞得比较好的北京为例,1998年底,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仅为30%。其他地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更低,甚至不到10%。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乃至一部分城镇集体企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由1997年的8671万人下降为1998年底的8475.8万人,而同期参加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则由2533.4上升为2727.3万人。养老保险金支出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才能筹集到比较充足的养老保险基金。在经济成分多元化,非公有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覆盖面过小,将制约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因此,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应当把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中来。

2.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须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对于基金的共济性和抵御基金风险功能的影响,我们用以下事例来说明:在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前,在湖北省内,武汉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达26%,但筹集到的养老基金仍然不够支付,而其他城市缴费率仅为16%,但是用不完,还有大量养老基金滚存积累。如果实行省级统筹,在一个省内,基金的共济功能就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3.统一制度规定的缴费比例偏低。1997年颁布的“决定”规定,企业缴费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0%,其中3%转入个人帐户,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这就是说,工资总额的17%用于社会统筹,即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11%用于在职职工的个人帐户积累,两项合计为工资总额的28%。在实行统一制度之前的1996年,养老费用的实际支出达到了工资总额的23.58%,假设在统一制度实施以后,养老金支出维持在1996年23.58%的水平,那么个人积累无论如何不能达到11%。许多地区由于养老金支付比例高而出现了个人帐户帐面余额高于实际积累的空帐现象。有人提出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非财政途径,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提高统筹层次以缓解国有企业集中、退休人员多、养老保险金支付困难的情况。

4.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在有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于能够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获得养老待遇而保持与在职期间基本相同的经济地位,而没有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就业群体,在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一定保障。但是,补充养老基金的经办机构没有规定。学者们认为,建立统一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具体经办机构应由企业自主选择,合理的做法是,商业化经营并形成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5.

[2]郑功成.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33.

初老症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误诊;血管神经性头痛;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占各类脑卒中的5%~10%[13],典型SAH具有三主征,包括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但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2],较易误诊。文献报道症状不典型的老年人SAH误诊率为40.0%~50.0%[4]。我院2002年月1月至2010年1月收治60岁以上通过头颅CT检查或腰椎穿刺检查确诊为SAH118例,其中误诊30例,误诊率为25.42%,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9例,年龄60~87岁,平均71岁;女11例,年龄62~80岁,平均67.5岁。30例均排除外伤及颅内出血等继发性SAH,首诊时皆无脑膜刺激征。劳累、排便及情绪激动后发病23例,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7例,起病突然19例,相对缓慢11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长期头痛史13例,冠心病史11例,糖尿病史6例,重度贫血史3例。首诊时间在发病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各10例。

1.2 首发症状头痛20例,其中伴右眼痛、结膜充血及瞳孔扩大1例;恶心、呕吐14例,其中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及黑便3例;一过性意识不清5例;持续昏迷4例;发热伴精神异常、头晕伴视物旋转及肢体瘫痪各3例,反复四肢抽搐4例;尿失禁1例。30例首诊时均无三主征,8例第3天发现三主征,5例第4天发现三主征,3例一直未出现三主征。

1.3 误诊疾病及时间 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癫痫大发作4例,精神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3例,脑积水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本组误诊1 d 15例,2 d 7例,3 d 6例,另2例误诊时间长达10 d。

1.4 确诊及预后 30例均行头颅CT检查,16例证实为SAH;余14例中,10例阴性,4例可疑SAH,后均经腰椎穿刺检查确诊为SAH。本组20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再出血死亡2例,因卧床并发肺内感染、电解质紊乱、心脏病等死亡4例,另4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转回我院,经治疗后好转离院。

2 讨论

2.1 老年人SAH特点 ①痛觉阈值高,又有不同程度脑萎缩,颅脑缓冲余地大,易将头痛症状掩盖,导致SAH发作时头痛、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较轻。本组30例仅20例出现头痛且症状均较轻;②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SAH发作时脑膜刺激征出现率低,程度轻。本组30例均无明显脑膜刺激征;③各脏器功能减退,合并肺内感染、心脏病、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者多,死亡率较高。

2.2 误诊原因分析 ①老年人SAH头痛症状不明显,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②老年人SAH首发症状多样,甚至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本组中3例,以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黑便伴头晕为首发症状,医生很难据此类无特异性症状迅速诊断为SAH,易误诊;③腰椎穿刺为有创性检查,不易被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而头颅C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SAH早期因出血被脑脊液稀释,头颅CT检查未能显示高密度影;出血量少,尤其是接近颅底的出血需加薄层扫描,方可避免误诊和漏诊;另外,随着病程延长,CT检查阳性率会明显下降,这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5]。腰椎穿刺检查为SAH重要诊断手段。本组部分患者及家属因害怕腰椎穿刺,导致延误诊断;④首诊医生未对疾病进行深入剖析,本组中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发病,因临床医师未考虑到继发性癫痫,造成误诊;⑤过分相信医技检查结果。本组中1例因入院头颅CT示脑积水而误诊。文献报道正常颅压脑积水为SAH的并发症,系脑池蛛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及蛛网膜颗粒回收脑脊液减少所致,其发生率为35%[3]。

2.3 防范误诊措施 ①临床医生需拓宽视野,扩展诊断思维,熟悉老年人SAH的特点,尤其对症状、体征不典型者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要详细询问病史,耐心细致地体检,并全面分析,对怀疑SAH者应尽早行头颅CT检查;②应考虑到头颅CT检查对SAH诊断的局限性。头颅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当天为90%~95%,3 d后为80%,1周后50%,2周后接近于零;出血量少且又被脑脊液稀释者,发病当天行头颅CT检查可表现为阴性;重度贫血患者即使出血量多,头颅CT检查也可表现为阴性[2,6]。以上提示当头颅CT检查为阴性而临床不能完全排除SAH时,应行腰椎穿剌检查,以避免老年人不典型SAH的误诊及漏诊。

参 考 文 献

[1] 王之民.颅脑外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1415.

[2] 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177.

[3] 谭文琪,罗锦姣,杨林华,等.尼莫的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临床误诊治,2008,21(3):2829.

[4]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2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30.

初老症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策

1 杨树溃疡病

1.1症状识别 杨树溃疡病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体。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1.2发生规律 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1.3防治对策 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 %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高峰前用70 %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干。

2 杨树黑斑病

2.1症状识别 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叶正面出现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

2.2发生规律 一般毛白杨于5月初开始发病;加杨于6月初开始发病。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雨水多发病重,反之则轻。树木(苗木)密度大时发病重。

2.3防治对策 冬季清除枯枝落叶;育苗(造林)密度不可过大。发病初期每15~20 d喷药1次,可用45 %代森锌、70 %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雾。

3 桑天牛

3.1症状识别 幼虫于枝干内向下蛀食,隔一定距离向外蛀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有红褐色液体流出。

3.2防治对策 于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及时捕捉。于幼虫活动期,寻找有新鲜排泄物的虫孔,由上而下插入磷化铝或磷化锌的毒签或毒丸,用黄泥封口。保护和利用招引啄木鸟。

4 杨尺蠖

4.1症状识别 幼虫危害可吐丝下垂迁移,俗称吊死鬼,爬行时脊背拱起又称造桥虫。

4.2发生规律 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次年春,当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雄蛾具有趋光性。4月初出现幼虫,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4月中旬至5月初为食叶盛期,5月初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4.3防治对策 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基部涂阿维菌素加废机油(1:20)药环,可有效阻杀上树雌成虫,且对路过的小幼虫及老熟幼虫均有良效。幼虫发生期,喷施25 %灭蚴脲3号 2000倍液。于晴天上午,距树干1 m处挖宽、深各20 cm沟,用300~500倍有机磷杀虫剂浇沟。

5 杨白潜蛾

5.1症状识别 幼虫孵化后蛀入叶肉危害,虫斑内充满粪便,因而呈黑色,几个虫斑相连形成一个棕黑色坏死大斑,致使整个叶片焦枯脱落。

5.2发生规律 1年3代,以蛹在被害叶片的茧中或皮缝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成虫羽化后喜停留在杨树叶片基部的腺点上,有趋光性虫斑内充满黑色粪便,因而呈黑褐色。常2~3个虫斑相连而成大斑,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幼虫老熟后从叶片正面咬孔而出。

5.3防治对策 虫斑发生初期(第一代幼虫孵化期末),氧化乐果2000倍液。

6 杨黄卷叶螟

6.1症状识别 幼虫危害,尤喜危害嫩叶,幼虫吐丝粘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

6.2发生规律 1年4代,以幼龄幼虫在落叶、地被物及树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初杨树发芽后,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危害。幼虫吐丝粘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隐藏其中危害。5月底6月初幼虫老熟,在卷叶中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之后世代重叠。10月中下旬幼龄幼虫越冬。

6.3防治对策 在苗木和幼树上,于幼虫发生期喷布1 %阿维菌素3000倍液。

7 杨扇舟蛾

7.1症状识别 幼虫危害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淡黄绿色,每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第1、8腹节背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

7.2发生规律 该虫1年4代,以茧蛹在落叶、墙缝、树洞或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3代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最后1代幼虫危害至9月底陆续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个别幼虫至10月上旬化蛹。

7.3防治对策 早春第1代卵发生期,人工刮除枝干上的卵块或摘下有卵叶片。幼虫发生期,喷施25 %灭蚴脲3号2000倍液。

8 杨小舟蛾

8.1症状识别 老熟幼虫体长21~23 mm,体色为灰褐色或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体侧各具1条黄色纵带。

初老症状范文第4篇

摘要总结了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诱发条件及补充方法,提出其施肥方法,以期为棉花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补充方法;施肥方法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连作时间的不断延长,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也逐渐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微量元素,不断被作物吸收带出田外,但同时又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棉田不科学的施用化学肥料等,使微量元素缺乏,在部分棉田中已成为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1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及补充方法

1.1缺锌症

从第1片真叶开始,幼叶即呈显青铜色,叶脉间明显失绿,老叶变厚变脆易碎。叶缘向上卷曲。叶间缩短,植株矮小呈丛状,生长受阻,结铃推迟,蕾铃易脱落[1]。症状易发生在花铃期的老叶上。磷肥施用量大,以及施用氮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有效锌的含量不足。补充方法:用硫酸锌15 kg/hm2拌细干土150~225 kg,在耕地前底施或苗期追施(注意不要和尿素混合,且要注意避免使用硫酸镁冒充的锌肥);叶面喷施可用英国进口的70%禾丰锌3 000倍液,或25%威力锌1 000倍液,在苗期、现蕾期各喷1次。

1.2缺硼症

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暗绿无光泽,主茎生长点受损,腋芽丛生,上部叶片萎缩。至蕾铃期脱落严重,“蕾而不花”,开花也难成桃,但病症却最早出现在叶片上[2]。潜在缺硼时,叶柄上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环节。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到开花的新生组织上。有机质少的土壤、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及长期持续干旱和雨水过多的地块,易诱发缺硼。补充方法:用美国进口的持力硼3 kg/hm2作底施。或用20.5%的进口速乐硼,或20.5%威力硼1 000倍液,在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1次。

1.3缺锰症

幼叶首先在叶脉间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条纹,叶片的中部比叶尖端更为明显[3]。叶尖初呈淡绿色,在白色条纹中同时出现一些小块枯斑,以后连接成条的干枯组织,并使叶片纵裂。脉间失绿,叶面红绿色,叶子皱缩。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初期至开花的植株上部及幼嫩叶片上。pH值>7、砂性大、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有效锰含量低,雨水过多易淋失。补充方法:用0.2%的硫酸锰或800倍的高锰酸钾,或600倍绿叶素等含锰(Mn)叶面肥,在苗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1次。

1.4缺钼症

老叶脉间失绿,植株矮小,叶缘卷曲、叶子变形,以至干枯而脱落,叶缘枯焦。有时导致缺氮症状,蕾、花脱落,植株早衰。症状易发生于苗期至现蕾的植株新生组织上。大量施用磷肥、含硫肥料,以及施用锰肥过量,易导致缺钼症。补充方法:用0.05%~0.10%的钼酸铵溶液喷施2~3次,也可用E导素等含钼(Mo)的叶面肥。

1.5缺铜症

植株矮小,新生叶失绿发黄,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植株顶端有时呈簇状,严重时,顶端枯死。棉花缺铜容易感染各种病害。症状易发生于植株新生组织上。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碱性,铜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用量的过多,也会引起缺铜。补充方法:用硫酸铜3~15 kg/hm2拌细干土150~225 kg于耕前均匀撒施;叶面喷施,可用0.02%的硫酸铜,或600倍的绿色革命等含铜(Cu)叶面肥,在苗期、开花前各喷施1次[4]。

1.6缺铁症

缺铁症表现为“缺绿症”或“失绿症”,开始时幼叶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显现网状叶脉。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就呈黄白色。茎杆短而细弱,多新叶失绿、老叶仍可保持绿色。症状易发生于新生叶片上。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土壤黏性大、水饱和度高,使用硝态氮肥,均会加重缺铁。补充方法:用硫酸亚铁75~150 kg/hm2底施,叶面喷施可用600倍液的绿叶素等含铁(Fe)叶面肥。总的来讲棉花是深根作物生长期长,需肥量大。

2施肥方法

棉花出苗至现蕾以氮素为中心,吸收的各种养分虽少,但对养分十分敏感;现蕾至盛花期是棉株生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积累的氮占一生吸收总量的27.8%~30.4%,磷占25.3%~28.7%,钾占28.3%~31.6%,对增蕾保铃至关重要;盛花至始絮期为大量结铃时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钾的含量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吸收氮素占总量的59.8%~62.4%,磷占64.4%~67.1%,钾占61.6%~63.2%;开始吐絮至收花结束,氮、磷、钾养分吸收很少,主要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以再利用的方式供棉铃生长。因此,棉花整个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以及氮肥用量的40%用作基肥,实施全耕层深施,然后铺膜播种;追肥分别在第1次浇水和第2次浇水前开沟追施,追肥量分别为施氮总量的30%~40%和20%~30%。

3参考文献

[1] 王永玲.棉花缺素诊断与测土施肥技术[J].农技服务,2008(8):53-55.

[2] 邓家喜.棉花缺素的叶色诊断[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3):79-80.

初老症状范文第5篇

上班族最幸福的事之一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但现实却是常被闹钟“惊醒”。专家指出,如果长期“被惊醒”,会影响正常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在深度睡眠中被吵醒,不适感会更甚。

告别“被惊醒”,最好是早睡早起,养成自然醒的最佳状态。如果确实不能早睡,就先从定时起床开始。以下三招,可以帮你告别“被惊醒”。

将闹铃设成“渐强”。不少人将闹铃设成《最炫民族风》等带有“重金属”风格的神曲,这种闹铃只会让被惊醒的危害增加。要尽量选择轻柔的音乐闹铃,减小起床压力。

睡前让窗帘留条缝。阳光的“叫醒作用”绝不亚于电子闹钟,同时还没有突然被惊醒导致肾上腺激素猛增的惊吓感。

“意念起床”。“8点起,8点起……”,靠“碎碎念”来进行“起床大作战”——这种方法只适合心理暗示能力比较强的人。

(摘自《当代健康报》)

三管齐下防治“初老症”

如果你在30岁左右,时时感到烦心,对新鲜事失去兴趣,不爱凑热闹,总觉得自己落伍,那你可能患上了“初老症”。

防治“初老症”,需要三管齐下。

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尝试以一种“我奉献我快乐”的价值观去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在积极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保证生活有规律。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再就是要劳逸结合,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适量地运动健身,找朋友倾诉、看电影或游山玩水、长途旅行等,以阻止心态老化。

拓展沟通渠道。试着融入工作环境,多与人进行交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同时,主动接触新鲜事物,可以是新歌、新闻或者商品、发明等等,试着去感受分享的快乐,重新点燃对工作和生活的新鲜感。

(摘自《十堰晚报》 刘 俊/文)

阻击“电脑躁狂症”

办公室一族正遭受“电脑躁狂症”的折磨,不少白领人士的病情还十分严重。主要症状:感到胸闷头疼,越到下午,这种症状就越是厉害;莫名其妙地想大动肝火、破口大骂,把鼠标和键盘乱砸乱扔;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气发泄到同事和客人身上……

“电脑躁狂症”是怎样引起的呢?医生解释说,办公室一族因为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等原因,患神经症的比例很高,而“电脑躁狂症”只是神经症的一种。

如何防治“电脑躁狂症”?

压缩使用电脑的时间,要懂得中途休息,如使用电脑时间过长时应停下工作,离开座位运动,或者播放音乐轻松一下。

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对自己要求过高,要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家庭所处的位置作好重新定位,放下包袱、减轻压力。

本身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易感人群,要适当处理好各种压力,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多培养兴趣和爱好,放松心情。

(摘自《华人心理健康报》 Terry/文)

“健指操”赶走“三手”

所谓“三手”,是指因经常敲击键盘、发手机短信而导致的“鼠标手”、“键盘手”、“短信手”。为此,针对性地练习“健指操”,可有效减轻手指疼痛。

甩手:双手在胸前激烈地甩动手腕约十秒钟。

抛球:将双手握拳在胸前,设想手中有一小球。用力紧握,默数五声,张开十指尽力抛开。

弹指:双手十指模拟弹钢琴,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个弹向掌心。重复20次。

压指:将十根手指分开,指腹相对,用力对压,直到指关节酸胀痛为止。重复十次。

推掌: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推向右边,保持手掌对合,然后转向左边。

揉指:用拇指与食指夹揉按摩手指,从指根到指尖。

拉指:右手握住左手拇指转一转,再用力向外拉直,依次拉每一根手指,换另一只手重复同样的动作。

换指:依次将双手的手指进行交换对指运动。

相关期刊更多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文化厅

乾陵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乾陵博物馆

龟兹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龟兹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