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厦门有哪些大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制度政治沟通及其危害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长兴县林城镇蓄电池厂环境污染事件,东阳画水镇化工厂、农药厂污染事件,以及最近厦门PX项目事件等。您认为,厦门PX等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事件,其背后动因是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有不同的思索。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这些事件背后是利益问题在起主导作用,是地方政府与公民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问题。厦门PX事件跌宕起伏以及最终解决是政府与市民之间政治沟通的过程。政治沟通作为协调政府与公民、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种工具、程序与制度,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是占有政治资源的政治实体如政府,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等有效渠道输送、获得、处理政治信息,以达到政治协调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政治沟通过程,包括政治信息的传播者、政治信息的接受者、政治沟通的渠道、政治沟通的内容4个要素。在类型上,政治沟通可以分为非制度性政治沟通和制度性政治沟通。
在厦门XP事件酝酿、激化与解决过程中,政府与市民就XP项目工程停建搬迁还是缓建问题,通过媒体、网络、座谈会等公民参与程序进行政治沟通。这一沟通过程简单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非制度性政治沟通阶段,尤其是“散步”事件。第二阶段是制度性政治沟通阶段,即公民参与程序的出台和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等。
什么是非制度政治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在厦门PX事件中有什么表现?
非制度政治沟通就是突破现存制度规范的行为,也是在社会正常参与渠道之外发生的活动。具体而言,非制度政治沟通是指不符合国家既有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而采取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行为。这种沟通在厦门PX事件中集中发生在2007年5月和6月,以短信事件、BBS事件以及“散步”事件为代表。尤其是“散步”事件,没有在政府相关部门备案,以自发性抗议方式向政府施压,抵制PX项目在厦门建设。
发生“散步”这种政治沟通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事实上,不仅在厦门PX事件中存在着非制度政治沟通,其他类似的事件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沟通,产生这种政治沟通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厦门PX事件以及类似事件的政治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政治沟通机制的匮乏。主要表现为:首先,民意代表作用发挥的无力。厦门PX事件政治沟通过程中,虽然赵玉芬等105位全国政协委员起着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体制内代表,他们连接公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很弱。其次,利益协调机构的缺失。厦门PX事件中,基本没有社会组织,如环保组织的出现。
其二,政府主导性政治沟通是一种信息和地位不对称的沟通。尤其在事件发生初期,政府对信息传播途径以及传播内容进行封锁、压制,采取了诸如屏蔽短信、关闭网站论坛、逮捕“散步者”等方式,直至事态发展难以控制,政府才启动公民参与机制。
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些以堵为主的方式?
我国一直是政府主导型国家,政府理念一直处在管理观念上,服务和治理理念还未完全在政府行政过程中扎根。当然,这也与我国居民素质不高有关,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臣民观念过渡到公民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还与政府与公民看待问题的两种不同方式有着密切关联,即政府主要从发展经济增加GDP等国家建设与城市发展出发考量问题,而公民主要从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当二者不一致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
这种非制度性政治沟通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非制度政治沟通可能导致的后果主要有3点:一是非制度政治沟通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厦门PX事件中,短信事件、BBS事件以及“散步”事件,都引起了厦门市民的对PX项目的恐慌。二是不利于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和维系。三是非制度政治沟通直接挑战正式政治规则,同样也挑战政府的权威和公共决策的权威,损害政府形象,进而加剧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加深公民与政府间的鸿沟。
制度性沟通与公共决策
在厦门PX事件中,制度性沟通有什么表现?
所谓制度性政治沟通指的是在政府基本制度框架范围内,符合国家既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而进行的沟通。如通过人大、政协、工会等形式与政府进行沟通。
在厦门PX事件中,制度性政治沟通表现为:第一,厦门市政府启动公民参与程序。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并通过座谈会、短信、专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渠道,充分倾听市民意见。近万条意见与建议,当然其中也有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6月,市政府3次对外公布并致谢意,欢迎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继续积极关注和通过正常渠道向市政府反映意见。第二,召开座谈会。其中一次有106名市民代表参加。在厦门市政府的组织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共收到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导办公室转交的公众建议、意见6100余件。其中电子邮件3720余件;电话记录2380余条;市民来函47件,其中6件联署签名。
这种制度政治沟通有哪些特点?
简言之,这种政治沟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调节性、功利性、良性互动性。调节性指这种政治沟通是协调政府与公民利益关系的一种方式;功利性指这种政治沟通是一种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存在;良性互动性指这种政治沟通是公民与政府间长时期内建立在共识基础上达成的参与合作的互动模式。
我们知道公共决策的制定离不开公民的参与,离不开与公民的沟通,但如何才能将制度性政治沟通机制引入到公共决策呢?
要将制度性政治沟通作为政府重大决策的一项“法定”程序,尤其是听证会制度。近年来,我国听证会制度不断走向规范与完善,并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运用。听证会制度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制度性政治沟通方式,是政府与公民通过政治协商协调多元利益冲突的过程,如铁路票价听证会、温岭民主恳谈会等,厦门PX事件后期召开的106人的座谈会,也是听证会的一种形式,它是对政府监督和约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政府主动回应公民诉求的一种工作方式。
制度性政治沟通机制的培育
在政治沟通上,厦门PX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厦门PX事件等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应该将政治沟通从非制度性走向制度性、从不平等走向平等、从沟通结果缺乏约束力走向沟通结果对政治决策有约束力。为实现这些目标,针对上述政治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除了要树立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服务行政的理念外,还必须注重与民众沟通程序的建设和完善。
前面您提及了非制度政治沟通的各种危害,而制度政治沟通对于公民利益的表达又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推进和完善制度性政治沟通机制?
培育制度性政治沟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发挥人大、政协等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功能。人大作为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它遵循代议民主制的运行机制,是我国公民行使权力,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制度平台。为此,有必要加强人大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集中、反映和落实民意的作用。
第二,健全政治沟通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快政府重要决策与公民沟通的立法,将沟通作为一种制度,在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作为一个必须的程序由法律规定下来。
第三,制度性政治参与离不开培养参与型公民,离不开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以及参与机制。听证会、人民建议征集会、政府网站论坛等都是一种良性的利益表达载体。建议将这些沟通渠道制度化,以补充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在公民利益表达上的超载现象。这些机制可以为公民提供制度化的平台;政府也能够通过这一机制,实现各方利益的综合平衡。在制定政策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以达到社会和谐。
《我的早更女友》成为她从恋爱到结婚的小小见证。拍摄那场令周迅记忆深刻的游泳池戏份时,高圣远正陪在剧组。而今年8月电影第一次会现场,则成为周迅婚后首次公开亮相的舞台。当天她的打扮十分小女人,温柔的造型、亮银灰色的漏网蕾丝上衣、A字款白色及膝裙,配上一双高水台的白色高跟鞋,性感迷人,最引人瞩目的是她左手无名指上戴着的婚戒,不是单颗大钻戒,是一个平滑的圈圈,低调中传递着她的幸福。三个月后,《早更女友》第二次会,已经是北京的深秋,这次周迅的亮相十分“保暖”,白衬衫黑领结打底,小礼服式西裙套装,配上不透肉的黑色保暖袜子,俨然一副“随心所欲、谁与争锋”的迅哥范儿。当天有电影主题曲演唱的环节,大张伟装扮奇葩暖男带领大家又唱又跳,主创里,周迅笑得欢,跳得也最开,好心情令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婚后她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好,感觉特别放松。”戏里,有完美暖男袁晓鸥不离不弃,戏外,周迅也找到了那个真心爱着自己、一直陪伴在身边的高圣远,无怪乎她对《我的早更女友》传达的爱之法则很是认同:“男女之爱,还有其他各种爱,有这些爱存在,最终会因为爱和温暖而走出情伤。” 南都娱乐 周迅
“结婚了,才发现我有做饭的能力”
“早更只是因为心痛得不到宣泄”
南都娱乐:《我的早更女友》讲述因为爱情而提前进入更年期的故事,相信你在接拍这个电影前也不熟悉“早更”,但你对更年期这个概念之前有认识吗?
周迅:更年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理阶段,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正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导演之前给我讲他太太在更年期的时候,他怎么陪伴和照顾的事,这个让我特别感动。我看完剧本后,才知道“早更”就是提前进入更年期,对早更的这个状况就比较理解了,希望更多的朋友也能通过看这个电影了解到更年期、早更这个事情,宽容、温暖地守护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南都娱乐:电影里有一段情节是你演的角色戚嘉穿着婚纱向钟汉良求婚,你觉得戚嘉这么干是很Cool呢,还是太疯狂了?这场戏可以说是整个电影向“早更”转化的关键,你如何看待这种感情伤害刺激的?
周迅:戚嘉这个角色很勇敢但是也有一点点轴,看待感情有她自己的问题,在毕业典礼上,大家都穿毕业服的时候,只有她自己穿上婚纱,当众跟男朋友求婚,这个是挺可爱、也是有一点点让人叹气的行为,我自己印象也挺深的。她以为钟汉良演的这个角色一定会同意,其实她没有为对方考虑太多,陷在自己这个感情里,不会排解,求婚失败以后经常喝醉酒,是一个很辛苦的状态。每天都把自己灌醉,最后她爱的人跟别人结婚了,她也是因为这个才会有早更的状况。所以感情的问题,还是要靠好的健康的心态去解决。
南都娱乐:早更女友这个身份角色有哪些行为是你特别理解的,有哪些行为是你觉得很难认同的?
周迅:导演有些时候要拍一些早更的状况,比如头昏、发怒、扔东西、不讲理,拍起来还蛮辛苦的。因为在现场演发脾气,拿仙人球去扎人,又拿啤酒瓶砸人,用扫帚扔摄影机,演的时候会激发破坏欲,但有的时候还挺爽的,因为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干这些事。但从情感出发,这些事情并不是“早更女友”的本意,因为她内心的伤痛一直没有找到宣泄的出口,实在是没办法承受了,就只能伤害自己和“虐待”身边的人了,其实是很让人心疼的。 “大为这样的暖男,女孩都想要”
南都娱乐:佟大为在戏里的角色被外界定义为“暖男”,这个角色做的哪些事会让你觉得确实“暖”?反过来,你觉得“暖女”的标准又有哪些呢?
周迅:他在影片里,亲自下厨给女友做了很多健康的食物,厨房里有各式各样的锅,每天有不同的养生食谱,还会督促女友去做运动,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他是真心爱着这个女孩。我觉得大为的这个角色太好了,女孩都想要这么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吧,就是不管怎么样,他都一直在。“暖女”也一样,只要真心爱着对方,就会一直陪伴着他,如果男孩儿身边有这么个女朋友其实也挺好的。
南都娱乐:《早更女友》和你以往拍摄的电影有点不同的是它讲述的爱情非常梦幻,甚至有些完美,沉浸在这样的故事设定里是否和过去的拍摄经验很不一样?整个拍摄过程都轻松愉悦不?
周迅:当时有一场戏,我们在游泳池里面搭了一整个街道,感觉特别的梦幻,有特别大的雨伞,像一个外星球。那个水的面积特别大,拍的又是夜戏,所以就穿潜水服。但是还要在水里面去踢车门,结果潜水服就穿帮,我们只能把潜水服脱了,真的挺冷的,当时我们就喝白酒取暖。但有一点小遗憾,我就住在鼓浪屿的对面,可是一次都没去过。在厦门拍戏很舒服,季节、景色、大海都很棒,还有厦门的大学,我们拍戏的大学都特别美,而且剧组基本都是年轻人,大家相处得也都特别好。
南都娱乐:佟大为饰演的24孝男友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周迅:应该没有吧?即便有,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所有女孩都想要这么一个关心她的人,就是不管自己怎么样,对方都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这种。
南都娱乐:会上钟汉良给你送了根擀面杖,听闻你拍完这部电影后迷上了下厨?
周迅:那主要是因为我结婚了嘛,也想可以自己煮东西吃,然后我妈妈很会做菜的,我也想可以留住妈妈的味道,没想到,做了一次,居然还可以,原来我是有做饭这个能力的,还挺开心的。
南都娱乐:以前我记得你接受我们采访时说自己连水电费都不知道去哪里缴,是搭档佟大为影响了你吗?据说你俩会在片场闲暇时交流什么锅煮小米粥好?
周迅:大为其实不用演,他就是“袁晓鸥”,生活里就是一个暖男。他会教我养生的方法,在现场,他有咖啡机,只要他在,就不用去买,而且还是用瓷杯子喝的。他还有一个小电饭锅,我看他每天都吃小米粥,后来我也去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锅,然后也开始煮小米粥,基本上天天都吃。演员嘛,吃饭的时间经常不规律,胃都不太好,小米粥养胃的。
关键词:应用型;团队沟通;实训
团队沟通课作为低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早期为理论课,课时为18学时。经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后,变更为32学时,其中16为理论教学,另外16学时为实训课。如何充分利用实训课时,将其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强化;选择实训课的内容,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课中应怎样引导,注意哪些关键问题都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1 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及课时安排
该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团队模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创建团队、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团队领导方式、群体解决问题与决策的方法,提升沟通技能。
作为考查课,采取平时成绩、期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训成绩、课堂提问、专题作业等,综合评定成绩。如:考勤20%,课堂回答及讨论20%,小组实训成绩40%,专题作业20%。其中,实训课以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后,分享个人体验、小组竞技排名以及回答教师问题核算成绩。
由于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教材较少,可结合一般高校出版的团队课程理论书籍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团队建设与沟通类型的资料,整理出教学材料内容。如果授课教师暂无户外拓展培训师资质、学校户外拓展运动场地受限,同时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考虑,可参考以下实训内容进行挑选、删减。()内为学时。
创建团队(4):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共享空间、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团队品质养成(2):人椅、解手结;团队沟通方法(2):哑人排队、撕纸角、孤岛求生、倾听与反馈;群体决策的方法(2) :囚徒的困境、迷失丛林、价值观交易;团队领导方式(2):科层组织、差异宾果;团队激励 的理论(2):写好话、驿站传书。团队专题作业展示(2)
2 实施步骤
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来看,第一次的实训内容安排户外的、需要有一些肢体接触的实训游戏效果较好,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的实训环节产生兴趣、改变对课堂的传统认知、可以打破彼此对班级同学课堂表现的刻板印象、激发参与度。
2.1 反复强调规则并与学生确认
团队沟通课的实训内容主要为团队训练游戏。首先设计特定的情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通过交流,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个人品格和心理素质。设计的特定情境是顺利进行团队活动的先决条件,所以,对要求及规则必须严格执行,以实现情境的仿真。
为了确保模拟情境的有效性,实训内容的规则应先在教室内宣布完毕,教师可以辅以规范性示范。在全班同学能够同声回答确认实训规则要点时,方可开始实训。
2.2 分组模式
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每次小组成员随机分配,可以有更多机会跟较陌生的同学接触,更好体会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及性格特征,尝试与不同个体进行团队融合。早期可通过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差异宾果等进行分组,已经相熟之后即可采取随机数字的方式。
2.3 设定学生助手
一般授课人数约为60人,在室内实训环节由教师一人维持秩序、观察、拍照、记录问题即可,但在室外环境中,应设置几名学生助手,辅助教师维持秩序及监督小组的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助手,可要求其观察同学在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式,如条件允许,可以中途更替学生助手,使班内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进行团队工作。
2.4 巡察并记录
由于学生助手提供了保障工作,教师则可专注巡察及记录各组表现。可以对各组较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拍照,回教室后播放幻灯片,辅助学生回顾实训场面。巡察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并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另外,可以通过激励,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的具体操作。
2.5 引导分析
学生的实训操作结束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采取小M轮流汇报或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可遵循ORID焦点讨论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1)事实:这次实训小组是怎样进行的?(2)体验:我有哪些感受?(3)理解:有何意义?为什么?(4)实践:下次我将如何改进团队工作?及时的评价反思将今后更为有效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公平评价
对于团队合作表现优异的小组计分,且该组成员分值相同。对于全班同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的实训环节,各小组均不计分。
3 实施案例
3.1 室内实训
以“迷失丛林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团队决策沟通气氛的。安排8-10人一组,因该实训已处于课程后半阶段,可先由学生随机组队,教师再进行调整。学生个人决策环节,该环节教师在巡察时要指出违规处,维持秩序。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察各组情况,待观察到有小组已完成讨论,便告知各组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决策结果,在保证讨论的充分,加速有效的讨论。
各组结果在黑板公示完毕,派每组代表讲述其团队决策方法,争议出现在哪,如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并简单点评小组工作方式的利弊。要求第二组发言的学生代表先复述前一组的关键思路,再描述自己的小组工作内容。可在训练团队沟通工作的倾听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持续,避免有同学仍在小组讨论。
之后教师公布专家选择,决胜出决策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计5个平时分。接下来再进行个人选择的比较,看人员分布在小组中的情况,再带领学生思考并探讨优胜组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如决策的原则、群体决策的沟通方式、群体做出最后决议的原则等,思考今后遇到团队决策任务时该如何改进。
3.2 室外实训
以“共享有限空间”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原以为很困难的任务。首仍然始于规则的反复强调,确保规则明确后,安排学生到户外指定的场地。离开教室之前,还应由自愿的方式明确4-5名学生助手,安排他们维护秩序监督规则及保障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教师可在各小组间通报实时情况,鼓励团队协调分工,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在学生们都按照要求“完成”团队目标后,跟学生们说其他班级在这个环节的优异表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班级荣誉感,促使他们真正实现班级内绝大多数人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工作。对各队认真讨论、积极模拟对策、团队重建等精彩过程进行拍照,在班级QQ群内共享。
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个人做了什么,所在的团队做了什么,这次的实训课有哪些感受等。
4 结语
有效的实训课程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愉快的实训氛围,体会实训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可以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7:329-332.
[2] 孙渊,焦点讨论法――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新思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2015,(2)
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走过30周年,对于眼界越来越宽、思想越来越活的国人来讲,如何来推行城市色彩规划,怎样让大家更直观的认识这门科学。这也是摆在色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郭红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在城市色彩规划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详解城市色彩规划的话题。
郭红雨简介:
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筑与环境色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城市设计方向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等。近年来在广州、苏州、厦门等城市的色彩规划研究和区域景观设计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多次负责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多次受邀讲授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名篇。
记者:中国的悠久历史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色彩的影响有哪些?
郭红雨:与国外的很多城市相比,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一定的色彩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色彩表现贫乏、色彩现状趋同。
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历史文化中,缺乏色彩这一项内容,缺少对色彩的关注。我们从很多精美的中国古代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它们是有富丽堂皇的色彩表现,华丽精美的色彩关系,而且色彩运用得相当漂亮、精彩。从这点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对色彩也是有着比较强烈的喜好,对建筑色彩也有很好的使用手法。但是,我们从中也会发现,和中国古代讲究礼制的筑城制度一样,色彩被当作一种明贵贱、辨等级的象征,一种身份的体现来使用。皇家宫殿用金色、黄色和一些红色调,官家可以用红色,到平民百姓就只有灰色、黑色这些颜色了。久而久之,对建筑色彩的使用就没有了强烈表达的愿望,大部分民居类的建筑,都没有什么色彩表现,这是一个历史的由来。
这样一种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文化,把色彩作为一个区分等级的标志,在制度形态上,是抑制了城市色彩的发展;在物质层面的形态上,也束缚了大家对色彩的应用,减少了色彩应用的活动,当然就阻碍了建筑色彩的发展。这些消极的因素,制约了人们用色彩去装点城市环境的实践,使得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实践缺少表现的土壤。历史延续下来,我们会看到,即使是在现代中国,在城市规划领域对色彩的关注,这是长期缺位。
另外一方面,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方面的问题。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哲学思想里,关于美学的哲学思考和表述,也有很多。但这种表述大多都是感性的、经验式的,比理性的分析更加零散,缺少系统性。这也是东方哲学习惯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习惯把艺术生活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对色彩美学的思考,影响了美学思想体系的建立。所以长期以来,大家把色彩的东西只当作一个审美感觉,忽视了它的科学性,也忽视了对城市色彩科学的系统研究。这种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在东方的文化体系中,习惯于把色彩放在一种感性的状态下,用一种体会、感悟的心情去领会色彩,而不是定量定性地去剖析它、解读它,因而色彩始终被置于一种重感觉、轻研究,重定性、轻定量,重描述、缺解析的尴尬境地。
记者:请您着重谈一下在对广州、苏州和厦门三市进行色彩规划过程中的一些成果和感受。
郭红雨:不同的城市本身就有不同的色彩资源,本来就会有不一样的色彩的特质,所以我们在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色彩规划研究的时候。都会非常在乎去发掘这些特征。对每一个城市,我们采取的都是一种敬重的态度,尊重的心情,以严谨的手段去解读城市的色彩。需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城市文化内涵、物质形态载体,以及城市自然环境等。这在不同城市会有许多具体的差异。广州、苏州、厦门三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对城市色彩的影响不同,这就需要在色彩规划上利用城市自身的特点来展示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对苏州来说,一定是去表现中国的传统水乡,江南的吴文化、姑苏文化,表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所以我们对苏州城市色彩推荐色谱的阐述就是,“浓墨淡彩,写意江南”,表现抒情的、精致的、温婉的江南水乡的意境:没去过厦门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城市。有个项目组的成员描述厦门“是一个把海的颜色放到城市里的地方”,所以对厦门会有个期盼,蓝色的吗?实际上我们去厦门调研才发现,它处于闽南的红砖文化区,传统闽南建筑中那种红砖红瓦,在蓝天碧海下呈现出骄人的颜色。这是厦门当地的地理背景、建筑的本土文化。我们在做色彩规划的时候,也希望把浪漫抒情的、滨海休闲的厦门和具有强烈的闽南传统的红砖文化区的厦门,融合在一起。所以对厦门最终的推荐色谱的描述是 “大色淡渲,彩墨画意”。我们强调,这种有着一定的本土审美意识的,又有着海疆文化背景的色彩,在现代城市里也要表现,但是要用一种比较巧妙的手段表现出来,所以说“大色淡渲”,希望在城市中,尤其是高层建筑的这片新城区,是以一种淡雅的色调出现的。“彩墨画意”,跟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不同,彩墨画是闽南地区有代表性的地方画派,所以它本身、也有一种对色彩的偏好。
而广州是一个临海的、靠近北回归线的城市,日照时间非常长。广州城内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清代或者清代以前的岭南传统建筑,更多的是殖民地时期风格的西洋式建筑,或者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这类建筑的色彩,多是用涂料呈现出一种粉彩画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广州的这套色谱的描述是“阳光明媚的粉彩画”,这套颜色光感非常强,是能感受到广州的阳光明媚和四季花城的色彩图景。
此外,不同城市对色彩规划的认识不一样,对城市色彩规划应起的作用的期盼都是不同的。就这三个城市来说,也有很强烈的差别。
苏州这个城市,它和杭州一起分享了中国人间天堂的这个美誉,同时也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在中国有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有的城市风貌下,它对色彩的要求,就是怎样通过色彩规划去强化这些特质。所以苏州的色彩规划在于把那些可能会消失的、正在消失的吴文化、姑苏文化、以及江南水乡文化等特点通过色彩的表现放大,重新表达出来。它更多的是把色彩规划和文化的关联放到一个层面上来看待。可以说对于苏州是一种目标导向的城市色彩规划,是为了建立一种文化上的标志性来做的色彩规划。
厦门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因为厦门的城市色彩问题是比较严峻的,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市民,都对城市的建筑色彩、广告色彩,提出了很多的批评。当你看到厦门城市色彩后,就会知道,为什么厦门的市民和城市管理者,对这个问题会有那么多不满。为了改变厦门城市色彩现状,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到城市的管理者,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受邀接受厦门的城市色彩规划工作。所以厦门的色彩规划是一种问题导向性的,为了解决已经非常混乱的色彩现状而作的色彩规划。
而广州,色彩问题就在一个“乱”字。我们从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中都体会到了广州色彩规划的特殊性,应该是一种方法导向型的。因为在广州的色彩规划中,比实际调研、问题研究更多的工作,是与公众交流的工作。怎样把色彩规划放在公众参与中进行,怎样和公众交流,怎么让它逐步被公众理解,如何去实施。所以我认为,广州的色彩规划,是一个很在乎手段,很在乎工作方式的规划过程。当时广东省把所有的城市规划都建立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这就是“阳光规划”,广州是“阳光规划”下第一个做色彩规划的城市,所以也把它叫做广东省城市规划的色彩阳光。
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还有一个是方法导向,这是我从这三个城市色彩规划中,感觉到最明显的差异。
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如何来认识城市色彩规划的重要意义。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总有许多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顺利通过了考试这一关,但却没有走好志愿填报这一关。志愿填报不妥,导致“高分低就”或“上线落榜”。
笔者研究高考多年,指导数千名考生填报志愿。发现众多“问题志愿”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下面将这些“问题志愿”展示给2012年的考生们,希望能给考生以及考生家长起到警示、帮助作用。
考生:从众、侥幸误了事
考生在高考前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在应考复习上,没有也不可能花大量时间研究志愿的填报和有关注意事项。他们在填报志愿时最容易产生从众跟风心理,以及犯“望文生义”和“盲目攀高”等错误。
有的考生考前没有精力关注志愿,也没有请自己的父母帮忙搜集相关资料,结果在短短的志愿填报期间就成为没有主意的人。但志愿总要填啊,于是他们就这样想:我没有关注,但别人认真关注了的,大家都说好,肯定错不了,如果我跟着别人报,一定没错。
结果在没有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也不知道专业所学和就业前景就匆匆填报志愿,待到大学才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要么自己不感兴趣,要么所需的学科背景自己的基础并不好,要么近几年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结果只能寄希望于转专业,但往往转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可不是每个人想转就转得了的。
还有的考生知道要了解大学、专业,但却用错了方法,那就是望文生义。有着此种心态的考生往往把自己对专业名称的了解作为填报依据,以为跟“信息”二字沾边的专业就是新兴的专业,前景看好,以为“生物工程”将来就是从事基因研究,搞什么克隆技术……没有详细查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看专业学习的课程有哪些,更不去看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哪些领域工作,只依照专业名字来填报。结果,进入大学才发现所学与所想大相径庭。
另外有一种考生,根据他们志愿填报的心态,我们可将其称为“胆大包天”型。他们填报志愿时,好高骛远,只考虑自己想读什么大学和专业,并不分析以自己的成绩上该大学和专业是否有把握就填报,结果到录取结果公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分数离所填报的大学和专业距离了“十万八千里”,只能捶胸顿足,叹气连连。
家长:盲目追热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往往充当了“做主”的角色,他们以“为孩子好”为旗帜来决定孩子未来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填报志愿时,他们的眼睛大都盯着热门地区的热门高校,挑选专业时也是非热门专业不读。结果如何呢?
每年填报志愿时,由于家长的引导和干预,有一些地区的高校成了考生拼杀的主战场。据调查发现,考生家长最想让自己的小孩进入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天津、广州、重庆、大连、苏州和青岛。由于水涨船高,每年都有不少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学生填报这些地方的高校,结果导致兵败滑铁卢,白白浪费考生宝贵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