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检测实验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范文第1篇

Fera fThe Food and Envi ronment.Research Agency)食品和环境研究院是英国政府食品和乡村事务部(Defra)的执行机构,是英国政府认可的非营利性官方组织。Fera食品和环境研究院旗下所包括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遵循水平能力验证的国际准则.经UKAS(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全球推荐(如ISO/IEC导则43),其中的FAPAS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该计划已于2007年与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签署国际互认协议。

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临床诊断试剂及食品。饲料分析研发商之一。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倡导通过实践以获得精确的结果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地位,而Fera英国食品和环境研究院所建立的实验室能力验证体系是目前食品分析领域全球第一的国际评价体系。双方已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取得了Fera英国食品和环境研究院旗下各个能力验证计划的全球权。

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中国子公司.自进入中国后,多年来与Fera英国食品和环境研究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国拜发中国子公司曾多次邀请FAPAS专项负责人来中国与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官方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以及企业质控部门进行能力验证方面的交流与探讨。Fera可根据德国拜发中国子公司的客户要求,单独开设多个检测机构的专项水平测试或是集团公司封闭式检测水平评估.并颁发同等水平的国际检测报告/证书。

能力验证计划分类:

实验室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Fera的能力验证计划的重要部分是以英国为基础,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它在整个欧盟、欧洲大部分和除了南极洲外的五大洲等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000名客户和1000个合作伙伴,Fera的能力验证计划已被全球分析实验室广泛采纳。

Fera能力验证计划旗下包括以下产品:

1 FAPAS

食品化学的水平能力验证

FAPAS是在食品化学领域被国际认可的能力测试计划.该计划在超过90个国家中拥有2000多名参与者。它包含真实食品样品的化学分析.涵盖了广泛的目标分析物.其中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天然污染物、环境污染物、农药和兽药残留、过敏原、饲料以及化学迁移。

2 FEPAS

食品微生物的水平能力验证

FEPAS是1997年推出的水平能力测试.用于评估实验室在食品领域中微生物学检测的能力.该测试在65个国家拥有超过500名参试者。它涉及食品样品的微生物有机体检测,样品包括牛肉、鸡肉、鱼、牛奶和奶粉、面粉。沙拉.可可粉和大米。目标生物包括病原体、指示微生物和腐败菌,背景生物是模拟真实情况存在的。

3 GeMMA

转基因食品分析的能力验证

GeMMA涵盖了食品样品中转基因材料的检测.其中包括大豆和玉米。为了保证人类消费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质量,2003年.欧盟通过立法控制食品和饲料中转基因物(GMOs)的使用。LEAP计划评估实验室进行水和环境检测的能力。该计划满足相关参数及要求。

4 LLAP

水和环境分析的能力验证

LEAP计划下可提供5个项目:饮用水化学.饮用水微生物学、饮用水寄生虫学、污水、废水和污染土壤以及紧急事件的检测评价。

5 PhytoPAS

植物健康诊断的能力验证

PhytoPAS涵盖了细菌.病毒和真菌植物病原体的检测,包括:青枯茵(Ralstonla sola-nacearum).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马铃薯环腐菌(clavibacter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

参加能力验证的程序:

1 根据《FAPAS/FEPAS/GeMMA年度计划安排》、《FAPAS/FEPAS/GeMMA标准测试价格表》年度计划.向R-Biopharm德国拜发公司提出实验室的参试项目申请.以便确定参加各项目的具体时间。

2 申请被受理后.测试材料被按期送达参试实验室。

3 参试实验室在规定期限内将测试结果报告给能力测试小组(PTG)。

4 PTG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该轮测试的评价报告。

5 严格保密的评价报告分发给参试实验室。

Fera旗下的能力验证计划具有有效的合理性及严格的保密性,在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检验技术水平评估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保护参试实验室的权益。参试的实验室既可以获得与其他参与实验室比对的机会,也能从检测报告中查到所有参与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所使用方法的详细信息。通过能力验证计划可以发现实验室检测中的问题或潜在问题,(如测试方法.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试剂以及测试人员的操作等情况)进行实验室现行检测方法的验证以及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客观考核专业实验室能力状况和管理状况。获得国际通行的实验室检测报告/证书的有效评价后.在国际实验室技术交流及官方考察中,可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自身的测试技术能力和水平符合国际标准。

FAPAS质控样品

FAPAS质控测试样品是真实的食品基质.依据既往参加水平测试的实验室的结果已对其中一个或多个性状进行了充分的定性.从而可被各实验室作为质控物使用。世界顶尖级的分析人员已认可FAPAS测试样品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中的价值。FAPAS测试样品是一种适用于人员培训/鉴定及评价方法性能的可靠方法。联合使用FAPAS质控物和FAPAS水平测试将为您提供良好的内、外质控评估结果。

检测实验室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一切技术和质量的管理,其核心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以食品作为检验检测对象,最终出具检测结果报告(证单)书的全部过程的实验室管理。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后,才能正式对外出具检测数据和结果。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规定,主要是将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技术要素管理和质量要素管理。技术要素管理是基础,质量要素管理是保障。技术要素管理,是对实验室现场全部试验技术活动和直接相关联的人、设施、设备、备品备件等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对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材料、检测方法、环境条件、量值溯源、样品和抽样等的技术要素管理;质量要素管理,是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一致的活动,最终将质量数据的不稳定性减至最低,甚至剔除。也就是对组织管理、文件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监督检查和协调的整体运行和要求等要素的管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是要用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准确性是唯一的,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为此笔者归纳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在质量体系建立、体系运行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具体内容。

一、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体系。这是组织保障和管理的基础。其组织管理形式,一般由检验检测机构法人(或授权人)负责管理全面工作,副职分工负责,再就是各室主任和其他相关岗位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由法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组成的内部质量控制指挥机构,机构中的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质量工作职能,负责实施质量管理职能。第二是建立文件控制体系。一般要建立管理手册(主要对各管理要素提出管理要求);程序文件(要素管理实施的过程要求);作业指导书(各项具体工作的具体要求);还有各类质量、技术纪录,表格和报表的四级文件体系。另外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文件等均在体系文件之中。质量体系文件以书面形式介绍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公正性承诺,以及质量要素所涉及到的各项活动的目的、范围、控制要点、控制方法与执行纪录。第三是建立监督检查体系。设立以质量负责人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由质量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共同组成,明确质量职能和工作范围,由他们负责质量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坚持八项原则实施质量体系在实验室的有效运行,就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有完整接口,全部留痕,全部可溯源,责任全,受控材料全部建档保管。要推动质量体系的有序运转,必须建立质量管理的六大质量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监督检查改进不足。六大计划中,内审和管审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基础;人员培训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巩固和提高的路径;仪器设备检定是保证其状态符合、数据可信;结果质量控制能够证实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能够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1.内部审核计划。进行内部审核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内审每年不少于一次,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可实施加强审核(单项)。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的自身要求。它主要是内审员依据《内部审核程序》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和独立的检查活动。通过内审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使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内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重要文件,如果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未有效实施,就可以认为该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的不全面,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2.管理评审计划。就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符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实用性,组织进行的综和评价活动。是实验室发现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进行改进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实验室要制定《管理评审程序》,定期的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一般管理评审,典型周期为十二个月。3.人员培训计划。一个实验室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尤为关键,人员培训方式可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的方法,按照不同岗位和职能,进行培训。为此实验室要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程序》,形成制度作为保障。4.检定和溯源计划。每一年度都应列出检定(溯源)计划,计划实施要在上一年度的有效时间提前十五天实施检定,以确保有效期。计划中要涵盖全部在用计量仪器设备,保证计量仪器设备处于有效可控状态。5.结果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中可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二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实施外部质量控制;三是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四是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五是进行人员之间或相同设备之间的比对(内部质量控制);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必须有比较有结论,确认结果的可靠程度。6.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质量体系运行是一个执行文件,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以便达到控制各项影响结果质量因素的目的,保证结果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所以监督检查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质量保证措施

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过程。为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并防止潜在不合格工作的发生,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工作要有针对性,其监督内容应包括:一是质量工作计划落实情况;二是质量监督员汇报所在部门质量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检查质量控制点过程管理控制;四是检查预防、纠正措施实施、确认和改进情况。五是有效落实监督检验计划,就要结合考核,做出评论和结果,列入年度考核评比的考绩之中。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说明影响结果质量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出现质量问题能迅速反馈及时研究,得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和持续改进

每个实验室都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体系,无论是新建还是改进后,都要对其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确认。其方法就是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监督检查,不断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评审的依据就是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可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要求。通过评审和检查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按照程序要求,实施整改,最后监督落实并确认其措施效果。整改如果涉及体系文件条款的改进,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再形成新的体系文件内容要求,这是实现改进的完整过程。综合上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不断的进行监督检查、改进和完善,保持其持续有效运。

参考文献

[1].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实施.

[3].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粮食质量检验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4].《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策划与建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检测实验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检测/校准 实验室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3-01

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就是将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来当做一个过程进行考虑,在检测/校准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监视和分析后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检测/校准的数据准确可靠,保证数据的不确定度符合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过程控制通过控制图等方法把检测/校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效控制起来,对问题的全貌进行掌控,以便对薄弱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1 检测/校准实验室体系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所需要承担的基本工作任务就是对相关产品进行十分专业地检测和校准,为客户提供精准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报告。根据相关要求,为了检测/校准实验室具有专业地承担检测和完成校准工作任务的技术能力,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建立的技术体系,必须以检测/校准过程为主体。而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一个过程网络,是检测/校准实验室用来指挥、控制和管理质量相关方面工作的体系,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紧密围绕着技术体系而存在的,其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检测/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技术体系的运行。从而给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2 过程控制的要素和方法

2.1 过程控制的要素

影响产品的检测质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

(1)人员:对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了解是否够深,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否熟练,相关专业培训是否到位等。

(2)设备:检测设备的是否化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状态是否良好、设备是否定期校准等。

(3)材料:试剂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4)方法:采用的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是否规范、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确认的方法是否有效等。

(5)环境:场所、照明、通风、能源、采暖等环境是否检测正常。

这些因素是否控制到位,在检测时,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检测质量的意义,同样相当于产品制造质量的意义。

2.2 过程控制的方法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者次级标准物质对产品进行检测质量控制;

(2)进行能力验证比对工作;

(3)更换检测方法重复多次检测;

(4)再此检测存留物品;

(5)使用质量控制图;

(6)期间核查。

3 过程控制的应用

现代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采用了新的模式,与传统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和新方法,即现代的质量监测管理工作把“过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有效利用,从而提出了一种“过程控制”的新方法。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输入通过转化变成输出,资源是转化利用的条件,所谓的资源,一般是包括人、法、机、环、料及检测。而组织是策划“过程”的具体事项,建立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对过程的效果进行测量,对过程的流程进行控制,并且要保持对相关指标和方法的即时更新。所以,一个“过程”包含了输入、输出、资源和组织者四个基本要素。

实验室的检测/校准工作就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委托方对产品检测/校准的基本要求;过程基本要素中的输入即实验室通过对检测/校准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从事的技术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充分监督,从而保证检测/校准工作符合规定要求,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校准数据和规范的检测/校准报告。

一个完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控制好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对于每个过程和每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接口关系也需要进行充分的控制,从而使得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工作中的人员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做好相互之间的配合工作,能够够为一个良好的质量目标齐心协力。实验室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中涉及的各要素、各要素组合、各要素相互作用,必须要做到连续控制,才能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努力最终提供给客户的的检测/校准数据报告准确可靠质量高。

4 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的流程

对客户提供的产品进行相关检测/校准工作时,需要控制很多的要素,而每一个需要控制的要素又包含了许多的子程序,每一个要素里的每一个子程序,都必须要保证其控制的严格性。只有做到严格控制每一个子程序,才能确保得出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而这也是实验室建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意义所在。

(1)接洽客户。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接受客户咨询并对业务进行洽谈,经过充分的沟通后,根据客户提出的检测/校准要求,实验室明确检测/校准的类别、方法,询问客户是否需要分包或者保密等。之后双方签订相关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一份,一份留存。

(2)实验室受理委托的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填写委托单,并将委托单和客户提供的样品一起送往检测/校准实验室,需要进行留存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严格的抽取和管理工作。

(3)样品的检测/校准。对样品分别进行送样检测/校准、抽样检测/校准和现场检测/校准。同时控制所有影响检测/校准工作的因素。如工作人员上岗必须持证;详细记录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详细记录设备的工作运行;进行检测/校准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进行,同时要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工作。

(4)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5)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进行编制、审核、发出、更改、存档等。

(6)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员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中的日常记录,若发现实验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在记录表相应的项目栏里填写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情况报告,并且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来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并填写纠正措施的相关内容记录。

(7)委托方接收。试验完成后,要按实验室相关规定,通知委托方及时缴清费用,并前来取件,实验室发放的检测证书/校准报告,需要委托方进行签字接收。实验室要对用户的信息反馈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工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实施过程控制的管理,能够保证检测/校准工作更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检测/校准工作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同时能确保检测/校准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社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高进.检测实验室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J].计量技术,2012(2):68-71.

检测实验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化学检测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64-02

前言

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实验室管理者的目标,也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保证,是占领检测市场的必备武器。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依据化学特性及在实验室评审中遇到的问题,了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化学检测实验室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及对CNAS应用说明的理解,就化学检测实验室如何满足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一、人员质量控制

人员是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在CNAS-CL01:2006(ISO/IEC 17025:2005)及CNAS-CL10:2012中对化学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教育背景、所需专业知识、工作职责及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人员配备

CNAS-CL10:2012的5.2.1条款中明确规定: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至少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化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技术工作经历, 如果没有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具有至少10年的化学检测工作经历。对此,实验室在进行人员配备时要充分考虑准则的要求,在人员招聘时要充分考虑人员的教育培训经历、工作经历等。

(二)人员的培训计划及实施

实验室在新员工到岗前,要依据其岗位的特性及工作经历、教育培训经历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合理、全面,包括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化学安全和防护知识、仪器的原理、操作及维护等、相关行业要求的程序、规章文件等,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采用的培训方式可以多样,比如面授、口授、现场演示、座谈等。培训之后,要保留培训记录,包括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等,要有培训结果的评价。确保所有人员有文件可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三)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

CNAS-CL10:2012的5.2.3条款中明确规定:只有经过技术能力评价确认满足要求的人员才能授权其独立从事检测活动。实验室应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为此,对于测试人员需根据其工作经历、工作技能、教育培训经历、考核结果对其进行现任岗位授权。人员能力确认的方式很多,对于检测人员,可采用人员比对、仪器比对、阳性样品复测、CRM样品测试、撰写SOP、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学结等;对于非测试人员,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撰写学结等方式进行。

(四)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质量监督员的资质及授权、监督计划、监督记录等。实验室要确保在不同的专业和领域均有监督员。质量监督员要熟悉检测技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细致公正。监督的目的是各类人员能力确认的手段之一,监督的方式可以采用盲样考核、操作演示、现场提问、留样复测、人员比对、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图等方式,监督记录要真实、全面。每次监督后要对被监督人或岗位做出评价,使其能持续改进,对监督后发现的不满意人员要采取相应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不符合项要进行跟踪验证。

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活动中最基本的工具,其完好程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实验室在配备仪器设备时要关注

实验室应配备的基本设备,开展各项检测活动所需的特殊设备,如需要进行确证试验、避免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所需的光谱、色谱等。

(二)重点关注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

每一台设备有唯一性标识;对于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档案的信息要完整;设备操作人员要经授权方可使用设备;设备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要适用;使用维护要实时记录,便于结果追溯。

(三)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重点关注检定/校准机构的资质及能力范围、及校准报告的内容。依据仪器设备的特性及所测项目的要求,建立设备校准计划并实施。在检定/校准中,应选取设备常用的测量范围进行检定/校准,确保检定/校准范围覆盖仪器的使用范围。收到检定/校准证书后,要对其进行确认,确保仪器能满足测试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根据仪器的性能状况加贴状态标识,经计量检定/校准、验证合格的,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的使用要求的张贴合格标志;对于设备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丧失,但可在限定范围内使用,或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够,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的,可降级使用,张贴准用标志;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故障,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不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等),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使用的,张贴停用标志。

(四)设备的期间核查

设备的期间核查与检定/校准不同,由实验室人员依据实验室制订的期间核查程序完成,期间核查的频率由实验室依据设备使用频率、数据争议程度、设备的新旧和稳定水平、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设备所处环境的优劣来确定。期间核查的方式可以采用:标准物质比对、设备稳定性试验、设备特征值偏离试验和检测灵敏度测试等。期间核查的项目选择检定/校准规程中的主要项目,包括零点检查、灵敏度、准确度、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仪器内置自校检查、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比对、仪器说明书所列的技术指标等。

(五)检测结果的追溯核查

当仪器设备校准后达不到使用要求或发生故障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时,要对该设备之前所出具的检测结果进行追溯核查。追溯核查的方式可以为查看该设备近一周或一月所出具的所有测试结果或阳性结果。若核查发现由于设备问题已经给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时,需书面通知客户,并做好纠正预防措施。

(六)设备的交叉污染

化学实验室需要关注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

1)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应洁净,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

2)痕量分析用专用的器皿,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痕量金属分析的器皿需用酸浸泡。检出高浓度样品的储液瓶若不容易清洗,应用后丢弃;

3)易串味样品的存放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并注意及时从测试工作区或样品储存区撤离。

三、样品及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样品管理

样品接收时检查外观并记录。检测样品要依据其特性及检测项目的要求进行储存,如甲醛、防锈性和水分含量等检测项目的样品需及时放入密封塑料袋中,以免挥发或生锈。对于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应分类保存与合适的条件下,并监控记录其保存条件。在制备样品时,要关注样品制备的有效性,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避免被测物的分解和样品遭受污染,要注意环境条件和制样工具对样品的影响。

(二)消耗材料的控制

消耗材料的控制关键点为耗材的符合性检查,对于供应商的评价和控制一般实验室都会想到,但是对于耗材的符合性检查往往忽略了,或者是做的只是表面工作如清点数量、查看型号等,而未对消耗性材料进行实质性的符合性检查,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而不自知。对于重要性消耗性材料,如标准品、试剂盒、预处理小柱、层析填料等,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行技术验证做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技术性验证可采用色谱、光谱、质谱、化学常规分析等方法,具体的可采用浓度检测、加标回收、保留时间验证、峰纯度鉴别、官能团鉴别等技术手段。

(三)标准物质的管理

标准物质直接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所以标准物质的验收和期间核查至关重要。对于标准物质的符合性检查可以采用与原有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试验、用色谱、质谱、光谱的特征峰、特征离子、特征谱图进行确证、利用化学特征反应进行验证。

此外,使用第二源标准物质也是控制的关键点,实验室应尽可能寻求所用标准物质的第二源,若实在无法获取第二源,可选择购买同一源头的不同批次的标准品。用第一源的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曲线溶液,第二源配制标准曲线校准溶液,并且由不同的人员配制,以此确保标准物质浓度的准确性。

四、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

实验室要使用现行有效的方法,要关注方法对检测样品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当缺少作业指导书(SOP)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时,实验室需编制作业指导书,包括方法类、设备类、样品类、数据类等。当因检测时效、试剂、设备、检测灵敏度等原因需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以满足测试需求时,应对标准方法做偏离确认,经批准并形成SOP。编制SOP时要满足5W1H(What, Why, Where, Who, When, How)的原则,编制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

(二)检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1)验证针对的是标准方法,验证实验室人员、设备、材料和样品、方法环境等资源和条件满足标准要求的能力,以及操作标准的实际能力。确认是针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在进行方法确认的技术性确认时,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低含量检测项目时,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值)是否能够达到该物质的最高残留限值(MRL值),如方法的(LOD值)> (MRL值),则不能将该方法作为检测方法使用,需重新选择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确认的技术指标包括

1)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尽可能负责一个数量级,曲线至少有5个点(不包括空白)。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待测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2)回收率试验

对于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

3)精密度试验

对于禁用物质,精密度试验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重复测定次数>6次。

4)准确度

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得出测定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变异系数)。

5)不确定度

实验室根据需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评定和表示方法按照JJF 1135-2005 《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进行。实验室在遇到以下情况需在检测报告中给出不确定度值:检测方法有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领域有关;当客户提出要求;当测试结果处于规定指标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对判断结果符合性会产生影响。

五、环境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设施及环境的控制要考虑有足够的空间、合理的布局、环境条件的监控及安全低风险等。化学实验室配有个人防护装置、烟雾报警器、毒气报警器、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这是容易被忽略的。

要充分考虑环境对待测物的影响,如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要与其它测试项目隔开,避免其它项目所用的溶剂污染该样品而造成假阳性的现象。

六、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

(一)实验室建立并实施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检测过程受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计划包括空白分析、重复性检测、比对试验、样品加标和控制样品的分析,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 空白试验

每批次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高于接受限的试剂空白表示与空白同时分析的样品可能受到污染,检测结果不能被接受。

2) 实验室控制样品

每批次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可用有证标准物质CRM作为实验室控制样,需根据测试的基体类型进行准备,其测试结果可用于建立质量控制图进行分析评价。

3) 样品加标测试

每批次或每20个样品做样品基体前加标,并且添加浓度水平要接近于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范围内,以此考虑基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 样品重复性测试

每批次或每20个样品做一次样品重复性检测。

(二)实验室依据统计学原理建立常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图并设立控制警戒限,观察并分析控制图的趋势,当出现异常时需采取处理措施。在正常检测过程中,如果连续出现控制样的测定值向上或向下偏离平均值,需要查找原因。出现正偏差系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样品收到污染、设备分离度下降、标准物质的浓度降低等。出现负偏差的原因有可能是样品提取不完全、转移损失、标准物质介质挥发、仪器检测灵敏度下降等。

检测实验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 合同评审

一、合同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实验室都已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6“合同评审”条款制定了合同评审相关工作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合同评审其实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实验室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查看是否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控制活动。其起到与客户有效沟通和协调各种内部资源,减少误解、纠纷,降低责任风险,准确实施检验的作用。

二、合同评审应包括的内容

完整的合同评审应至少包括:1、有明确的客户要求。2、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是否满足客户要求的评估3、检验样品的适检性和足够的样品信息4、检验方法的确认5、是否有分包或偏离及其处理的方式6、报告交付时间、方式及检测费用收取约定和样品处置方案和处理方式。7、双方的责任、义务及异议的解决方式。

三、合同评审的实施

为了保证合同评审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确认合同评审人员能力。

实验室应对评审人员的能力进行确认,保证其具有相当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理解客户要求及使客户了解实验室工作程序和流程;熟悉本实验室检验资质和检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样品的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对客户要求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足够的解释;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得专业判断力;能妥善处理客户的申诉和投诉。

综合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范围往往较广,如我所就涉及食品、建材、轻工、化工、电器、宝玉石等9大类700多个产品的检测,要求1-2名业务受理人员熟悉和掌握这些产品的标准不现实的,因此我所对每个专业领域都安排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合同评审提供技术支持。

2、掌握好合适的评审时机。

对于常规的委托检验,客户要求是实验室通过认证、认可的项目,且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都没有变化,业务受理人员按客户检验要求进行评审,并通过客户填写委托合同(协议书)的形式确认评审内容、明确检验项目、检测依据等内容,在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对于由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监督检验、仲裁检验等重要的检验任务和一些有特殊检验要求的委托检验(如采用新标准方法或非定型方法的检验),实验室应及时开展小组评审。小组评审应由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的人员、设备、环境、检测要求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评审,看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抽样的人员、时间和范围、检验项目、检验依据、结果的判定及报告、总结的交付时间等做出规定。

3、合同评审中要特别关注的几个要点

⑴合同评审时应注意对客户和实验室本身的责任义务做出详细规定。如客户对提供样品真实性负责;实验室对出具检验数据准确可靠负责以及负责对客户资料的保密等,都应进在委托检验合同(协议书)中清晰表述,方便在出现争议、纠纷时确定各自的责任。

⑵对于不能满足客户检验要求情况应及时向任务下达部门(机构)或客户做出书面报告。需产生分包或偏离时也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在得到的认可或同意后开展检验,并在检验报告中对分包或偏离项目加以描述。

⑶保证检验人员及时理解客户要求。合同评审完成后,业务受理人员要及时下达检验任务,检验人员应充分理解合同(协议书)的内容和要求,按照约定时间完成检验。如发现表述不清或产生疑问应联系业务受理人员,业务受理人员也不能解释的应及时联系委托方进一步明确,对合同(协议书)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