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警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警兆识别 预警运用 排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4-02

财务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由于掌握的信息很多,使得其具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先决条件,而且承担着受托责任,也使其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兼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警兆识别

(一)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竞争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经营风险

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2.交易记录恶化。

3.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投资风险

1.过度大规模扩张。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作处理。这表明资产呆滞,营运能力下降,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筹资风险

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过度依赖短期借款。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周转不灵,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要么是债台高筑,负债压力大。

二、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财务弹性分析指标。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所需的资金。

3.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二)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经营风险的排警

1.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即使某种产品亏损,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排警

1.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2.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筹资风险的排警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售后回租资产。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债务重组。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实施债务重组。

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萌芽后,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经济,2002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预警机制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类型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类型进行合理的界定和分类,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理念,增强高职院校领导层的危机管理意义,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加强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可能发生的高职院校危机事件,通常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对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危机事件可以分为人为危机和非人为危机,从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影响面和处理方式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危机事件可以分为学生危机、学校危机和社会危机。从高职院校危机涉及的范围大小来看,高职院校危机可以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高职院校的内部危机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领导、部门和员工因决策、利益分配、人际关系和环境条件等不良因素引发的,高职院校的外部危机主要是由于组织内外部因素发生矛盾和纠纷引发的。从高职院校危机缠上的来源和造成的后果来看,高职院校危机事件又可以分为灾变性危机、管理决策危机和信誉危机。

二、高职院校危机的性质

对高职院校危机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危机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发性。高职院校的危机事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是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通常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些高职院校危机事件超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严重威胁到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价值。

2.不确定性。由于高职院校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状态不稳定性。

3.非程序性。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对于危机的处理时间极为有限,决策者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也极为有限,高职院校危机情况下的决策往往是人工推断出的,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极差。

4.双重效果性。高职院校危机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但是高职院校的危机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机会和转机,决策者如果能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就会实现高职院校体制上的革新和优化。

三、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1.建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小组。高职院校在构建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危机处理计划。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的时候,其心态通常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高职院校建立危机管理小组能够及时消除各种危机,小组的负责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预测高职院校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当高职院校发生危机时,能够迅速清晰的对高职院校危机进行评估和处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应该定期会面,对高职院校的危机和学校关注的各个领域进行讨论,对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进行正规培训,才能使高职院校发生各种危机时,尽可能的减少高职院校的损失。

2.建立危机监测系统。高职院校建立危机监测系统是应用预测技术核对高职院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这种预测和评估的方式就是对高职院校危机的先兆和起因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准确的评价。在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系统中,高职院校危机预警系统属于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根据高职学生的个人心理档案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决策,从而减少甚至消除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诱因。

3.建立高职院校危机应变预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虽然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高职院校危机事件都是在意料不到或者不可抗拒的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的过程中,还要建立高职院校危机应变预案。高职院校危机应变预案是为处理紧急事件提供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为确保高职院校危机事件预防工作的有效性,在建立高职院校危机应变预案的同时,还要定期对高职院校全体师生进行危机案例教育,增强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对于一些发生几率较大的危机事件,还应进行模拟演练以便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沉着应对。

四、总结

预警机制范文第3篇

煤矿一直以来就处于高危险的操作状态中,发生的事故也令人十分震惊,而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几点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能源不足的国家,在能源开发中,煤炭占据的比例十分大,并且其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一大主要能源。虽然近年来煤炭能源开发逐渐增多,但是仍旧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据专家估计,这样的情况有可能还会维持到多年以后。然而,由于多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产业的进步,导致煤炭能源的攻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从而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肆开发,其中有许多不法的小煤矿。

(二)小型违规煤矿的猛增。现阶段,据调查显示,我国已有上万个煤矿在进行开采,其中有大有小,最严重的是个体煤矿居多。许多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私下开煤矿,在作业期间,不注重安全管理,对开采人员也不进行实时监督,大肆开采,结果造成许多的煤矿事故发生,其大性的事故占据近3/4。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使得许多小型煤矿更加肆意妄为,但是却对员工的安全不加以重视,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督又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小型煤矿的开采变得更加猖獗,在技术力量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屡有煤矿事故发生。

(三)先天自然条件的逐渐变化。煤炭能源大量储存于地下,导致瓦斯灾害十分严重。随着现在的煤炭能源的开发深度逐渐增加,高瓦斯造成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各种煤矿的增多,致使产生危险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煤矿的开采深度增加,开采技术落后,设备不及时更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影响,导致近年来水源灾害的治理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始终不够完善,由于先天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并未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而后期对其的处理也不够全面,这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我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大量的员工尚且处于单纯劳动力的状态下,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而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标准一直处于下滑趋势,在煤矿开采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许多一味寻求经济利益的煤矿开采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置若罔闻,从而导致现今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局面。

(五)监督力度不足。安全检查注重的是细节部分,监督力度一定足够大,在煤矿中工作的人员要持证上岗,监督部门对于其设施的检查要到位,作业的操作步骤和规则也要明确告知工作人员,不可有所忽略。监督和检查形式过于单调,不够灵活,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方法,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钻漏洞,不严格遵守作业操作制度,从而带来安全事故隐患,对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危险,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构建

煤炭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生产,而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甚至防止煤矿事故的出现。因此,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一)成立专门的安全预警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为了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良好领导,每个煤矿开采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安全预警领导小组,并且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体系中,建立安全监控办公室,由专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人员来胜任,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监控小组,对开采人员的安全加以保障。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划分,划分成不同层次的安全预警体系,进行有效管理。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主要负责指挥安全预警和应急情况出现时的必要行动组织,还有要建立专门的信息收集体系,对安全信息做到及时分析,而且在进行安全预警行动时,一定要切实追踪安全预警的实时动态,从而能够恰当地对开采人员实施安全保障,最后的时候,也要对安全预警机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以此增长经验教训,在以后的预警状况中能够更好地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二)各部门要及时按照要求预警信息。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基层单位的汇报、职能单位的安排,以及煤矿领导者的具体工作安排。建立安全生产预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准确地分析,以此保证信息的准时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分析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保障开采员工的人身安全。安全生产预警的信息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安全生产预警的等级和类型、安全生产预警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最重要的应激措施。在收集到安全生产预警的准确信息之后,确定其等级和范围,然后以尽快地速度制定有效措施,从而能够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意外和损失。

(三)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具体实施过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在煤矿被审核下来的时候,就应该由领导组织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人员,根据人员的具体职能进行明确分工,然后让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具体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以防安全事故的出现,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然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最基本的措施是,一定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监工,监督开采人员安全施工。基层领导机构也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按照安全预警的等级划分,切实制定并加以落实安全生产的有效防范举措,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工,严格按照规定监控开采人员的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煤矿作业安全进行,从而既维护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实施评估报告。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实施单位,要做好对预警机制的评估和总结,做好具体细微的工作记录和数据分析,使得在进行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完善和改进时,能够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吸取更多的实践经验,为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可靠保障。对于每一次的煤矿事故,都将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而在这些事故的背后,更多的是给予相关部门的警告,因此煤矿开采的相关领导部门要及时地做好安全生产预警工作,根据已发生事故的教训经验,制定有效的实施措施,才能够保护好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结语

预警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92-01

1 财务危机概述

财务危机又被译为财务困境,其极端状态是企业破产。但究竟什么是财务危机,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总体而言,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多集中在破产清算或无偿付能力等方面。尽管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较为容易达成一致,但财务危机的定量界定有着更多的操作和研究意义。如何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 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标准

总的说来,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按照公司财务危机相关理论设计,指标体系应能对大原因做出合理的科学描述。

全面性原则。为保证综合评价结构客观准确,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选取可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即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同时也应考虑指标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联性。

有效性原则。要选择那些能够对预测公司财务危机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财务指标,当公司危机因素产生时,该指标能够灵敏、迅速地反映出来。

成本――效益原则。在指标体系及指标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重要性原则。这里的重要性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二是当搜集某项指标的成本费用很大时,如果该项指标很重要,即它在指标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则仍应进行该项指标的搜集评价工作。

可操作性原则。这里的可操作性是指指标项目的易懂性和指标项目的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3 动态财务预警系统

根据企业财务预警标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的具体思路:

拟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为财务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这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起点。第二部分是财务预警组织结构,主要从公司资金循环的各个方面入手,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部分是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根据预警方法的不同,分为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定性预警主要是针对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表外因素,定量预警主要是利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预警系统分筹资、投资、日常现金运用三个方面,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这种具有学习适应能力的方法,以达到实时预警的目的。第四部分是风险处理机制,对预测发生的和已经发生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核心和关键。整个体系架构由下图所示:

4 动态预警系统的构成

4.1 实时信息系统的建设

动态预警系统要求上市公司能充分利用实时信息,运用网络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最敏锐、最及时、最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实时的信息成为整合整个公司经营过程的驱动力量,增强公司的决策、控制和预警的能力。

4.2 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结构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警机制的神经中枢,是构建财务失败预警机制的准备和基础。为使财务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完善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业务的控制。

4.3 投资活动预警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由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投资决策失误现象普遍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在投资活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下表所示:

①市场调查不充分,项目决策失误②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预计不足③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④在项目经营和管理期间,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项目运营信息,缺乏合理的监控体系和指标计算⑤资本结构不合理

4.4 日常风险监测系统

日常监测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未来营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息税前收益影响的不确定性。建立日常风险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关注月度的核心指标,密切注视其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另一方面,当企业有警情出现时,可以从各方面指标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来帮助分析警源所在。

5 缺陷与定位

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 财务预警的关键是预警指标的选取, 它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效果; 其次, 预警指标是否真实不是预警系统所能解决的问题, 企业财务预警建立在预警指标真实性的基础上, 至于预警指标是否真实, 则不是财务预警所能解决的问题。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预警指标, 因“会计戏法”的影响, 其真实性会大打折扣, 而使建立在传统预警指标基础上的财务预警模型, 无法真正起到预警的作用。而现金流量能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 且不易纵, 所以选取现金流量作为预警指标,解决了传统财务预警不能解决的预警指标真实性问题。因此, 现代企业应该构建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 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在企业活动中的数量和效益, 分别对经营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投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筹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和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预警进行研究, 选取各自的预警指标, 并分行业设置有警与无警的临界值, 构建适合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 提高预警的实用性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预警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资供应链 实时监控 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企业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由于物资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有效地发挥物资供应链中产生的数据价值。有效的物资供应链集成物资公司所有的决策业务,包括物资需求计划、采购模式、合同签订、履约、变更、结算、库存等。由于物资供应链的特殊性,办理业务中产生的风险会对物资供应链造成巨大的破坏,一些细小的业务风险都有可能对物资供应链系统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完全破坏物资供应链系统,因此,对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构建的根本准则

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物资管理也是现代物流的起源,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物资管理恰恰被现代物流给忽略了。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监测、把握供应链的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发现物资供应链中存在的业务问题,并寻求最好的解决计划与防护方法,保持供应链的正常经营。在不同的物资供应链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实时监控预警模式,实时监控预警的方法并非完全相同,但有效的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有着一样的共通性,任何企业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时都应遵守这些根本准则。

(一)实用性

最终创建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应用过程,需要靠不同的实践方式对系统进行校验。除此之外,由于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构建程度过于复杂,企业不能获得完整的物资供应链经营情况,从而进行精确的数据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实用性就成为构建物料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必不可少的准则之一。

(二)系统性

物资供应链集成了物资需求计划、采购模式、合同签订、履约、变更、库存、结算等业务。因此,在构建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中必须从整个物资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中各个业务节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使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可以全面地反馈物资供应链的业务风险水平。

(三)动态性

物资供应链是通过共同的经济利益将各个体系和业务集成到一起的,并不是通过强硬的行政手段捏合到一起的,所以物资供应链具备一定的动态性。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不仅仅在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中产生预测未来的价值,还有对物资供应链自身经营分析的价值。在分析经营的基础上,预测整个物资供应链将来的发展趋向。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的不断改良引起的变动,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只有应保持先进的动态性,才能更好地规避物资供应链中所产生的业务风险。

(四)及时性

在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中,预警是一种提示警报行为,在危险出现之前将其消灭。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发现物资供应链中存在的业务风险问题,及时性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如果等到业务风险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后才警告提醒,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实时监控预警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及时性是实时监控预警中必不可缺的一项。

(五)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对构建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成本进行控制,避免构建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强调经济性准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成本,而不造成过度的经济浪费。

二、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系统架构

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是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处理物资供应链中产生的业务风险,属于对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的一种监管措施。因此,这种机制的构成涉及了五种元素:实时监控机构、预警分析组织机构、信息收集传递机构、业务风险分析机制和业务风险处理机制。其中信息收集传递机构是整个架构的基础,主体是预警分析和实时监控机构,中心与关键分别是业务风险分析机制和业务风险处理机制。通过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流程,将五种元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如图1所示。

(一)实时监控机构

实时监控机构在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中起着实时监测的作用,是构成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机构。因此,为了实时监控供应链机制的性能能得到正常的施展,建设齐全的实时监控组织机构是良好的物资供应链系统最基本的配置。实时监控组织机构的成员由物资供应链中的基础人员构成,这些基础人员能够最快地发现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和业务风险,将信息迅速提交给预警分析组织机构。实时监控机构的组建可以让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最大化,第一时间掌握物资供应链中产生的信息。

(二)预警分析组织结构

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另一基础就是预警分析组织结构,它在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中起着组织和决策的中枢作用。预警机构的主要组成人员主要是来自负责业务环节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等。这些专家通过不同范畴和不同角度对物资供应链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提议。预警组织结构独立展开工作,不属于物资供应链的内部机构,并不干预物资供应链的直接经营,确保它不受其他组织干涉以及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预警业务的落实。

(三)信息收集传递机构

预警分析组织结构要能高效地进行预警分析,除了从实时监控机构中获得的信息外,物资供应链信息收集传递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及时发现可能产生风险的预兆,快速地收集和传递物资供应链中产生的业务风险信息,并分辨业务风险信息的种类。同时,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将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形成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良与更新使信息保持以上三种特性。

(四)风险分析机制

当物资供应链已经产生了业务风险,就需要有风险分析机制将已经产生的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在业务风险分析机制中,通过数值表现的方式将监测的实际状况与分析状况进行比照分析,直接发现物资供应链经营过程中的异样状况。同时,利用现代企业经营供应链的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分析,判断物资供应链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异样状况,估测出业务风险的大小程度,预测其能够产生的后果,寻找到物资供应链经营中的缺点和异常情况的根源。

(五)风险处理机制

风险处理机制是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最后一步。通过业务风险分析机制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信息表现,将不同的风险业务进行类别划分,采取不同的业务风险类别解决方案和消化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措施。其目标是将业务风险所形成的后果减至最小。业务风险处理机制应包含补救措施、改良方法和应急方案等。其中补救措施是针对业务风险水平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业务风险造成的后果达到最小;改良方法主要是改进物资供应链中经营的薄弱环节,杜绝以前产生的业务风险再度发生;应急方案主要是针对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毁坏,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躲避业务风险、控制业务风险进一步恶化。业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

三、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战略

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少不了供应链管理目标、文化、组织、方法和信息系统五种方式,根据五种方式的组成,提出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战略。

明确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目的,形成实时监控预警目的体系。创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目的就是针对物资供应链中存在的不同的业务风险,并不是针对单个的业务风险目标,而是创建一个综合目标,针对不同的业务风险进行预警,同时该系统保持和供应链环境的信息沟通,使其拥有信息的先进性。树立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组织,发挥实时监控预警的中坚作用。造就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文化,加强预防业务风险认识和技能。一个系统应有其独有的文化,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系统,应有其独特的系统文化,通过构建系统使各部门人员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当物资供应链系统中出现业务风险时,让各部门人员通过预警机制拥有更强的抵抗风险的技能,对业务风险存在一定的认识。运用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措施,制定系统优化的实时监控预警战略。通过运用预警机制思维,去解决物资供应链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预防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为主,探讨如何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使其规避更多的物资供应链业务风险。通过整合物资供应链的业务,论述了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的战略。构建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物资供应链以及规避物资供应链在运营情况中产生的风险,使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