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实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对于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是其主要课程,其中心在于不断的传授以及训练学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具体工作中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而贸易术语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本文结合国家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过程,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进出口报价的具体文献基础之上,论述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历程,同时相应的提出了各个费用变量的相关设想,从而确保出口报价更加方便与快捷。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国家贸易术语 价格核算
国际贸易术语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价格术语,其主要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展现成交的具体价格构成以及其交货的主要条件,以此来确保买卖双方的风险以及责任与相关费用划分等各种问题的专业用语。对于国际商会而言,为了有效的避免以及解决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普遍使用的相关贸易术语所产生的纠纷,而专门的制定与颁布了一整套用来解决国际规则与国际贸易术语的相关文本,也就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惯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对于整个国际贸易实践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跟随者国际贸易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相关变化历程同时也是多年来全球性经济贸易发展的缩影。
一、国家贸易术语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1.1统一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
对于国家贸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不同,其对贸易术语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因而会产生一些误会,从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方便商人的使用,可以出版一个较为准确与规范的贸易术语解释出版物,从而方便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当前较早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其相关规定主要产生在上世纪20年代,其核心主旨是为了有效的解决世界各国对于贸易术语在解释方面的分歧。
1940年,美国商会以及进口协会等所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于在1919年所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从而使得买卖双方的责任能够更加的清晰和具有操作性。该协议于1941年进行实施,统称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这项协议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从而延续至今,尤其在同美国的贸易过程中,许多贸易商会均采用这项惯例中的一些条例当做交易的具体条件。
1.2国际贸易术语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27日,推出了贸易术语新版本,这一变化全面的展现了当前国际贸易术语其不断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术语以及其分类发生了新的变化,《INCOTERMS 2010》通常将国际贸易术语依据其开头的字母,主要划分为E、F、C以及D组,一共可以分为13种,与此同时将卖方对于买方的责任依据大小来进行排列。《INCOTERMS 2010》里的贸易术语可以从13种降低到11种,同时创造了DAT以及DAP这两个新术语,从而代替了DAF、DES、DEQ、DDU。通过这种方式,将之前的四组术语逐渐减少为两组,一组能够有效的使用在所有的运输方式里,另外一种则主要适用在水路的运输过程中,通过简化国际贸易术语,能够将分类更加清晰与科学。
二、在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商品出口的价格核算
众所周知,对于商品出口贸易而言,对外报价是其需要遇到的具体环节,相关外贸从业者要仔细的考虑怎样综合的参考人民币的汇率以及出口的退税率与各种费用、预期利润率等变量,来有效的计算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本文结合了外贸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将费用变量归纳进入预期的利润里的想法,从而包含为汇率、出口退税率以及商品价格之后的第四个变量,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出口报价。
2.1关于出口报价相关文献的综合叙述
结合各种文献可以得知,当前国内学者以及业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报价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通常认为,出口的业务里主要牵涉了买卖、运输以及保险、国际结算与海关等各个环节,而在每一个环节里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综合所有费用高达10余项,因此要将各种费用有效的归入出口的总成本之中,以此而得出了计算的公式:
出口报价=[(总成本+各项费用之和)/(1―各项费率―预期利润率)]÷计价货币汇率
相关学者在结合当前的出口价格核算方法之后,认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出口的总成本不够直观;其次没有参考到出口的退税方面的问题;第三没有良好的建立其出口商品盈亏率以及兑换成本之间的具体关系;第四各个企业之间的费用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不能够合理的反映出企业以及国家的盈亏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了换汇比的相关概念,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推导毛利润率与换汇比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等。
2.2找出本币同外币之间的具体折算
对于外贸从业者而言,这是其进行出口报价的有效“基点”,也就是“出口盈亏点”,在此基点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该公司或者国家的具体盈利目标,从而快速的计算出商品的具体出口价格,再结合“折算率”进行价格核算。具体而言,其基本出发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达:
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商品的购入总成本(含税)
在上述公式里,对于出口商品的具体销售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出口退税的相关收入,另一部分则为国外的货款结汇收入。而在出口的中,关于业务洽谈、货物的生产以及检验等各种环节都需要委托人自己来完成,因此在这之中,所有商业活动的风险也需要委托人自己来承担。针对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人按照每个美元来收取数额不同的人民币费。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一般而言都采取美元作为结算的货币,同时人民币对比美元的汇率正在处于上升的时期,因此要先提前预知未来某个时间窗口里商业银行的现金汇率买入价格,以此来降低因为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损失。
在进行价格核算的过程中,还要正确的估算未来的汇率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的相关变化,其次还要详细的参考作价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平等互利的相关原则下,要结合国际市场的具体价格水平,同时参考国家以及地区的相关财政政策,结合公司的具体销售意图,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价格。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出口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由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贸易小国逐步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而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贸易术语以及价格核算问题,我们应运用最新的社会理念并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正视问题,认真分析,为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德钧.国际贸易惯例新发展――l99O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04):59―60.
[2]逯宇铎,侯铁珊,苏振东.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6):76-77.
[3]刘兵权.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06.9(2):110-111.
[4]魏君英.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6-58.
[5]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9(01):85―86.
一、情景项目教学法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做到人人参与,把自己变为情景任务中的主体,最终结果是重要的,但也必须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和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景任务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技能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核心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高职毕业生按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其应用已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项目情景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分析《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它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实验和综合实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熟练掌握进出易的程序和方法,并对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有感性认识、且初步具备进行进出易的实际能力。(二)实践教学模式——项目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利用“理论教学示范项目”、“实验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三级项目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景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实际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1.理论教学示范首先,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部分分为多个示范项目:出口贸易项目、进口贸易项目及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技术进出口等其他贸易方式项目。例如,我们以“黄大豆出口”案例导入,将其分为三个模块:出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出口合同条款及出口合同履行,每一个模块分为若干个单元,并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工作任务。这样直接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情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变成在模拟情境中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当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既掌握了出易磋商和合同签订、出口合同条款及出口合同履行等内容,又具备了一定出易实际工作能力。进口贸易项目及其他贸易方式项目做法与出口贸易项目类似,这里不再赘述。2.实验项目提高完成理论教学示范项目学习后,学生可通过实验项目巩固提高。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研究确定本组的练习项目,拟定项目任务,针对本组练习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制订计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际贸易各项目。进出口成本核算、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工作任务。教师通过教师操作软件的操作界面对每一组学生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及检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实践指导。同时,也分设不同的贸易方式小组(如:L/C支付方式、FOB贸易术语下的进出口贸易项目;L/C支付方式、CIF贸易术语条件下的进出口贸易项目;D/P(或D/A)支付方式、CFR贸易术语下的进出口贸易项目),进行实践演练。使学生学习体会在不同交易条件下的贸易过程,及完成这个过程的各细节及风险。迅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教学效果经过向学生反馈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该方法教学形象生动,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容易理解,达到了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本课程在国际贸易及国际商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项目情景教学的练习及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践,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四)项目情景教学法实践要注意的几点1.编制项目情景教学的补充教材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情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也大大地加重了教师的职责和工作量。如何把抽象的概念和诸多的理论知识融合在情景中,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教师角色的转换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角色:由“传授”转为“引导”,由“执行”转为“督导”,充当项目实施的管理者;由“打分”转为小组“评估”。3.师生、校企的互动项目情景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加强校企互动合作,将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级经贸师请进学校,指导情景项目的教学,对提高项目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姚哲士 单位: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反思
一、充分的教前准备
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艺术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工作和各项相关培训、交流,这样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自信。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实务老师,如果自己从未做过国际贸易实践,很可能遇到以下情况:懂理论而不懂实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问到贸易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时而无法作答。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除了要日常对理论和各种案例要做深入研究外,还应该在实践方面寻找机会进行提高,来丰富教学,提升个人科研及教学能力。
教学是个细节工程,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准备质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第一环节。一堂精彩课程的课前准备要做到:自身要热爱教学,热爱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日常要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深度、广度,多参加课程相关的只是学习和工作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自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根据不同时期贸易惯例、规则、法规的变更对实际国际贸易的影响,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其次就是教学设计上要做到充分体现创造性,艺术性,科学性。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学的地位首当其中成为第一要务。只有每一个老师都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民族才会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而强大。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树立用最美最漂亮的内容呈现的想法。实际上,激发自己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生,教学是一个前、中、后都很重要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有效的案例
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案例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合适案例来吸引学生,实现学生分析、教师评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贸易惯例和法规政策,是评价案例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即对应相关知识点,又体现实际交易、磋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案例分析所占用的时间。毕竟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合理的安排,有所侧重,让学生有所收获将至关重要。
根据先行者的经验,双语教学要想成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和高度配合的学生。站在“教”的角度,任课教师优秀的外语能力无疑是必需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扎实,外语应用能力也要好,口语表达尤其要出色,能够对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背景,也一直从事英语翻译与口语培训工作,有足够的信心进行双语教学,学生也对这一点表示充分的认可。而从“学”的角度,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改革对象,正是考虑到即便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情感和态度上对英语学习并不排斥。因此,虽然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学生们公认的老大难,但本学期的实践证明: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他们整体对于双语教学的主动积极性和接受理解能力都要更强一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授课时的主要特色体现在:
1、课件准备在教材本身的配套课件和常规中文课件的基础上重新准备了全英文课件。每一页课件中展示的文字内容尽可能的精简,主要摘取标题结构、专业术语和必须掌握理解的概念特征等,同时用不同颜色字体将关键词句进行标注。大量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动态图片、案例分析和思考题等,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2、讲解方式用英语讲解一些进出口贸易业务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专业术语、常用词汇与短句等,增加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在学生适应后,逐渐增加使用英语的频度。一些较浅显的内容,先用英文讲解,然后根据学生接受与理解程度有选择性地用汉语重复补充。具体的分析讲解时不仅针对专业知识本身,还针对英语本身的语法结构、单词句型等。
3、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以淡化以往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引导至日常学习中的技能和素质锻炼上来。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期中测试、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作业和随堂测验既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其英语应用能力。期末考试形式上采用全英文试卷,涉及多种基本题型。考查范围基本涵盖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
二、双语教学实践的效果与反馈
为了能更好的从学生角度了解这一双语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对他们的影响,笔者分别在期初和期末对这1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和双语教学这两个主题,且前后对应。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期初和期末分别收回有效答卷109份和104份。从中可以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该批学生中,高考英语成绩最高为124分,最低58分。及格(90分以上)61人,约占56%。说明大部分学生的确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应用水平;
2、自认为在英语应用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说”是最薄弱环节的学生有64人,占58%,其次是听和读。而根据期末的反馈,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这一学期的学习,让他们在“听”和“读”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3、教学开始前,30%的学生对所选教材的印象是“相当难”;而学期结束时,30%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不错,可以接受”。当然,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还可以改进”;
4、起初时,有87%的学生都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将会很难;学期结束时,41%的学生觉得虽然有一定难度,却乐在其中。83%的学生表示,如果还有机会,愿意继续尝试双语课程;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无论自己的成绩和表现如何,接受这种双语教学对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实践都是有帮助的。
三、突破双语教学瓶颈的反思
前面的分析反馈和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这种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改革目标,但相较于所期望达到的程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笔者通过切身的教学实践,发现有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尽快改进或解决,否则,这类双语教学将遭遇瓶颈,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无法更上一个台阶。现就这几个方面给出探索研究的想法:
1、学生水平虽然改革试验的对象全部来自外语系的学生,相较其他专业而言英语基础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真正跟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教材的要求,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尤其是从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课堂测试中发现,英语的一些基本语法,如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动词不定式、简单句和从句间的转换翻译等等方面普遍出错。英语基础的薄弱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另外,良莠不齐的表现意味着按照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是完美却遥远的梦想,而让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才是比较现实的考量。鉴于此,建议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不同考虑分级教学,同时,建议条件成熟时在入学环节增加外语面试。
2、选用教材虽然所选教材的确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且在各方面都有其显着特色,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教材并不十分合适。首先在知识点上,虽然全面涵盖了基本要求,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够深入具体,尤其是在操作层面上,该教材并未体现出更强的实用性;其次,各章节设计的模块较为单调,只有大段的文字概念,偶尔出现的思考以及对应的练习,缺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应用的背景介绍、案例分析、单据填制等等内容。学生们也普遍认为该教材的文字内容过多,看上去很是枯燥乏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翻阅教材的积极性。因此从长期来看,编写一本更生动丰富且能突出重要知识点的双语教材,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3、与实训相结合正如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说”,也就是英语口语较差。除个人因素外,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造成的。而这学期的双语教学,让学生感觉改善良多的,也主要集中在听和读这两个方面,口语却未见太大起色。然而,理想中的双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更应该偏向于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加强练习,不仅能够完成书面的商业信函、单证缮制、审改信用证等工作,还能够胜任建交、谈判、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等口头任务。但这些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规定的大纲要求下,是很难完成的。庆幸的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训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即通过主要采用业务模拟操作的方法来进行:在相关软件系统的配合辅助之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控制和指导下的进出易模拟训练,学生可以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易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将双语教学贯穿于实训环节的始终,让学生在完成每个步骤时都能想到英语、用到英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尤其是“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