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数学试卷

高二数学试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数学试卷

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第1篇

一.试卷总体情况:

今年的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试卷,在试卷形式、结构、分值上与高考试卷保持一致,填空题12个,共60分,选择题4个,共20分,6个解答题,共70分。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第六章, 第七章的所有知识,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同时侧重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察,从试卷的整体水准可以看出编写者花费了一定的心血。但美中不足的是试卷的命题范围把握的不是太好,共有42分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还没有讲.

二 典型错误分析

第8题:主要错选A或B,主要原因是①分不清条件和结论②不知道四种条件和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第16题:解含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没有分类讨论

第17题:①忘记函数定义 域②对数运算性质不熟悉,不会等价转化

第18题:(1)自变量小于零时的范围弄反

(2)不会用函数单调性

第19题:(1)公式选择不当。

(2)计算出错

第20题: 略

第21题:(1)直接无根据的定曲线类型(2)平方时忘记K也要平方(3)不会定曲线形状或不具体

第22题:(1)脱F时不等号方向弄反(2)忘记定义 域(3)不会求最值

三 阅卷后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建议:

(1) 重视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从本次统测看,部分学生不会确定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不熟悉对数的运算法则;部分学生不会均值不等式等。所以,平时教学中狠抓“双基”落实不容忽视。 本次测试的第21题为课本原题,但学生做的并不乐观,所以教学时万万不能远离课本,必须系统地掌握每一章节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公理及典型例题,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及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必要时还应对一些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合理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强化目标意识与反馈意识,追求课堂的高达标率。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从本次统测看: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题意不理解,运算错误,表达不规范、不准确丢分的情况较多。所以,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把好审题理解关,运算准确关,表达规范关不放松。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课堂内让学生多独立思考,自主审题,只有当学生在思考有困难或理解上出现错误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学生运算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明确错因所在,是算理不理解还是算法不合理,是概念出错、公式记错还是思维方面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答题要提出严格要求,要通过例题讲解示范,练习的讲评与作业批改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题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解答题要求:语言精练、字迹工整、完整规范。考生答题时常见问题:如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应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4)查漏补缺,减少易错点

平时对错题应及时订正,对易错、易混、易漏点进行收集和梳理,对自己常犯的解题错误,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再犯。

(5)归类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数学试卷 新课程改革 教学

2007年高考数学试卷,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试题布局上由浅至深、坡度平缓、平易近生,突出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题目语言叙述简洁明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减轻了学生对数学试题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但解答题每题第(Ⅱ)问有一定难度,虽题题可得分,但要得满分不是很容易。

纵观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文科选择题第(1)、(2)、(3)、(4)、(5)、(8)、(9)、(10)、(11),填空题(13)、(14),理科选择题(1)、(2)、(3)、(4)、(6)、(8)、(10),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观察可直接获得正确答案,为后面做解答题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障。另外理科六道解答题,文科除(17)题外,都是每题两问,且各题第(Ⅰ)问也非常容易上手。整卷试题难度下降,尤其是选择题确实出人意料,考完之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叹息。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卷高考的第四年,本来新课程改革将原先旧教材“两年新课、一年复习”中的高一、高二课程在经过增删之后变为高一、高二必修,高三选修的三年课程体系,对高考复习的“题海战”进行了正确引导。但回顾一年来的高考复习,由于受应试教育与高考压力过大的影响,又出现了“三年课程,两年学完、一年复习(一本资料再配其它冲刺卷、仿真卷)”的思想在指导高考、抓高考的局面,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

不可否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来自于“传统教育”的弊端,存在着“应试教育”及高考压力过大的影响,数学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可见,数学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练习题越来越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整天就是上课、补课,奔波于上课―作业―考试之中,且频繁的考试(如月考、期中、期末及统考等各类考试)使教师、学生忙于应付。一些教师总是担心高考中会出现没有讲过的题型甚至是题目,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器皿”,数学教学是将(高考用到的)数学知识注入到这些“瓶瓶罐罐”之中而已。沉重的课业负担成了束缚学生的枷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历数多年高考试题,不少考生难以遂愿,对试题迷惑无措,总结曰:理在书内,题在书外,要想考个好成绩,要大量做题,熟能生巧。这势必为题海战术推波助澜,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及复习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除了解题做练习卷外,不知道如何复习数学。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数学成了玩“杂技”,不仅要学生在题海中遨游,还要求学生有解难题的本事,要掌握解难题的技巧,把数学的解题训练变成了“深挖洞”、“练高招”,形成了以技巧训练为主。这种做法偏离了新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为后续学习培养能力的正确方向。于是,学生基本上是以解题代替复习,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己任。教师不应只是讲课与布置作业、考试与评讲试卷,不能用练习册、练习卷去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抓住个别试题“深挖洞”,盲目延拓复习范围,加重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否则就如07年高考数学题必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叹息、无奈与出人意料。

回顾已经过去的高考,反思过去一年的高考复习,在叹息之余,尽管2007年高考数学试题简单出人意料,但深思细究,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本来学数学不做题就如同“玩儿戏”,这话说明做题训练对学生数学的重要性。要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进行多类型、多层次、一定数量的解题训练,要训练到位。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改革,数学科采用二、一分段,必修与选修课程结合,且在高三阶段的选修内容属高考范围。对一般人来说,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并不是要成为数学家或从事专门而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工作,因而对他们进行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常规训练就可以了。坚持常规训练为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实际,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这才是抓住了根本,抓到了点子上。没有必要让他们做技巧性很高的训练,以免过多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今年高考命题恰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习兴趣,同样也能扼杀学习兴趣。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高考压力,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更谈不上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要我们扎实认真地立足课本,跳出题海战,切切实实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紧扣知识点,适当拓展,三年课程三年完,夯实基础不畏难,那么2007年高考数学又在情理之中,与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合拍的,该试卷确实是一份导向明确的好试卷。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第3篇

曾经对高二有着无限向往,曾经对高二信心满满。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惆怅。往昔灿烂的岁月,是一把充满寒光的刻刀,将我雕刻得光彩照人。如今,它却被时光扔入月色下的湖水,只溅起一串碎银般的水花,如我眼眸深处的泪。失去了刻刀的我,还将如何雕塑自己的生命?

从小就要强的我,真的无法接受现在的成绩。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我选理科,选错了吗?”我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我怕面对同学、老师、家长,我就像受到惊吓的孩子,孤独无助地躲在幻想的角落里,一方面面对现实黯然神伤,另一方面又不愿接受弱者的事实,只渴望着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我重新崛起,再造辉煌。

那天,我孤独地行走在校园中,心中尚未愈合的伤口在夕阳下闪烁着哀痛。夕阳把我微小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好孤单。我的前方,一株同样孤独的银杏,拖着更长更长的身影,在晚秋的风中微微颤栗。树动,树影也动,动得我心不断颤抖。我像是发现了同病相怜的伙伴,忍不住走近到它身旁。我看见,不时地有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被风撕扯下来,极不情愿地在空中挣扎着,盘旋了几圈,最终还是飘向大地。弯下身子,捡起一片,放于掌心。金黄色的叶子像只蝶,又像一个娇弱的小女孩,都是如此的脆弱。看着它,我不禁眼前一阵模糊,一颗晶莹的泪落在这只金色精灵身上。我实在不忍心让它如此坠落,于是将它夹在书中。

我也是一片叶吗?我愿做一片叶吗?我想我不是也不愿做这样的叶。叶无论是萌芽、成长还是飘零,都把生命寄托在树身上。我却应该用我自己的行动,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叶枯叶荣,冬尽春来。

课桌上的书越来越多了,手中的练习也越来越多。虽然划满红叉的试卷依旧出现,我却不再惘然。并非不再为失败而伤心,亦非因失败而放弃。我发现我还可以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改变。不管效果如何,我总不至于像银杏叶一样受命运摆布却无力回击!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之处。

不知经过多少次泪水的洗涤、汗水的浸染,我努力的芽儿终于开出了花。这花儿虽不如别人的绚丽,可仍代表我的付出。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朵花,哪怕这花儿只有淡淡的一点香气,甚至一点香气也没有,都绝不会妨碍它作为花儿存在的价值。这花儿,在孤独中发芽,在痛苦中成长,唯有经过重重考验,才能绽放它的美丽。高二的生活如此,正在行走的高三也会如此,未来的漫长人生,同样应该如此。

【点评】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承受过考试失败的痛楚。面对了这样的痛,灰心丧气自没有价值,盲目乐观亦毫无意义。唯一用来疗救的药,只有行动。作者以略带感伤的笔触,翔实展示了挣扎于分数、名次下的高中学习生活中的成长之痛,并从银杏叶的陨落中悟得以扎实的行动来把握自己命运的生命意义,进而将这样的意义拓展到漫长人生之中。这便赋予了文章深刻而积极的精神内涵。此外,文章文笔细腻,细节刻画形象生动,心理描绘惟妙惟肖,显示出较好的文字修养。这都是欣赏本篇文章时应该关注的。

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第4篇

1 粗略但很巧妙的侧记某考场考生答题情况

1、该考场30名考生中有12名女生,除一名男生先做解答题外(还是先选择再填空最后解答题的答题顺序更科学,否则,被某一大题缠住,特别影响心理),其余均按试卷试题顺序答题.

2、总共10题选择正好占据试卷的一整面,所以,只要考生翻转试卷就说明选择题“做完”了.最快的用时17分钟,到25分钟时只有11人“做完”.可见,考生进入状态较慢,选择题可能有“不省事”的.

3、总共6道解答题都要写在特制的答题卡上,所以,只要考生取出答题卡写字,说明至少填空题“做完”,或者开始答大题了.到45分钟时有20人用答题卡,这和平时“选择填空一节课”的要求相比,显然慢了,这说明填空题肯定有很“缠人”的.

4、在提醒考生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并下去检查选择题的填涂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考生还剩2到3题解答题没有做,且考生已经流露出急躁不安的情绪,比如绾袖子,看时间,扇扇子,不停的喝水等等,这足以表明今年的数学卷“难”了.

2 部分高三教师及三位考生的反馈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操场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围坐在一起.随机挑选一组,和他们搭讪:“你们是高一的、还是高二的?”“高四的.”其中一位“笑”着回答.样本选定,表明身份,进入主题:“拿到试卷后,都要先整体浏览一遍,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一位说:“太创新了!”第二位说:“不一般!”最后一位玩着手机说:“和平时练的都不一样!”由此可见,公众对数学卷的口诛笔伐,责骂声一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梳理聊天所得信息,并尽可能保持原意,按试题顺序整理如下:

1.对试卷的第一感觉:有点陌生――稳中求变,变中创新

试卷大的结构挺熟悉,比如10道选择、5道填空和6道解答题.但是就6道解答题而言又很陌生,因为前几年的高考和平时训练的模拟试卷大题顺序基本都是三角、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函数导函数、解析几何和数列,而今年的大题顺序却是:函数导函数、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证明、概率和解析几何.顺序全乱了,心里没底.

评析 模拟试题过于参照上年高考试卷,试卷质量不高,训练模式化,把知识点固定题型、甚至位置,使得一点点的变化,哪怕是考题顺序的调整都让学生惊慌失措,乱了方寸.经验虽然大于学问,但有时经验也害死人呀!

2.选择题:平平淡淡――稳中求新考查基本功

选择题没有太难的题目.第6题的三视图,容易把几何体错误地还原为四棱台;第7题对给定命题进行否定,很出意外,易和否命题混淆不清;难做的是第10题,用二项式定理还是导函数,犹豫不决,浪费不少时间.

评析 选择题不能按大题做,选择题要有选择题的做法,比如,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排除法,带入验证法,甚至估值法等.尽可能做到又快又准,不在个别题上过于纠缠.

3.填空题:第15题不好做――凸显能力考查

填空题就第15题不好做,不知考的啥内容,不知如何下手,还是不定项选择,都不敢看下去了.

评析 “不知考的啥内容”,其实就是考能力.“创新”是新课程的关键词,命题人做了榜样.在规避常规题型、遏制“题海战术”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尽可能让每一道题对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此题给我们一线教师传递一个强烈的信息:“题海战术”和“题型教学”可以休矣!

4.第一题“导函数”:不相信容易――灵活的不仅仅是知识

解答题第一题是送分题,要么是三角函数,要么是解三角形,这是铁定的;而导函数一般都是靠后的、压轴的,突然出现在这里,会很简单吗?慌了神.

评析 这还是经验害死人!一线教师不是不研究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而是研究之后过于模式化了:第一题非三角莫属――送分题.其实,最近几年的导函数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偏易题,今年也是,此卷就是调换一下位置,结果极大地影响了考生的情绪.看来能力并非就是知识,而是远大于知识.

5.第二题“立体几何”:向量坐标法似乎不好用了――几何法不可偏废

看到立体几何就建系,向量坐标法是通法.对于这道题建系也不难,可是第二问是求体积,许多学生转而采用传统的几何法去做,平时练的少,结果心里不自信.

评析 整理答题卷时发现有4位考生一字没写,只有8位采用向量坐标法,这与以往几乎清一色的向量法形成鲜明对比,得分率低应该是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广大考生过于依赖向量坐标法,认为向量坐标法无所不能,节省思维,会计算就行,这还是教师的经验造成学生的“懒惰”;另一方面,该题对于理科考生确实有点“怪”,安徽省自主命题的6年来,这是第3次文理两题完全相同,其余都是以“姊妹题”的形式呈现.当然,该题对文科考生而言是道好题,但出现在理科试卷上有点欠妥.

6.第三题“数列”:就怕数列题――突破畏惧心理这道坎

平时就怕数列题,最怕最后一问和不等式结合,放缩的度把握不好.前几年都是压轴的,本来准备能做就做点的,可今年出来的太早,居然在前三题,一看到数列题心里就闪现这样的念头――放弃.

评析 数列题确实综合性很强,尤其是与不等式的结合,别说学生怕,部分老师也是胆怵,于是许多老师建议第一问可以做做,其余大胆放弃.不可否认,该题放在第三的位置,确确实实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考生的正常发挥.其实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指数和对数的运算以及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等基本知识.可见,我们平时的教学重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方法,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等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7.第四题“不等式证明”:没这样考过――考验应变能力

高三做了大大小小几十套模拟卷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题,不等式都是选择题比较大小,或者在大题里使用基本不等式.被数列题打击的还没晃过神,又碰到证明不等式,太出乎意料了!这俩题目倒挺简洁.

评析 试卷“难”,往往都是形式出乎学生的意料而造成的心理感觉和自我暗示.与激进的江苏、广东等省市的试卷相比,安徽卷是稳重的,甚至保守的,而这道题算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尝试.两个不等式都散发出清新的简洁美和轮换的对称美,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对数换底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当然了,好题目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就是好试卷.该题就有拼凑之嫌,若只设置一个不等式证明显然分量不够,于是弄了两小题,其实他们并非是标准答案所示的“借步作答”关系.

8.第五题“概率”:文字叙述太长――阅读是最起码的数学能力

上一题字太少,概率题字太多,一大段(近四百字)的文字叙述,太吓人了,虽然平时老师说过“文字叙述越长,题目往往越简单”,但心里还是打鼓,硬着头皮看完题目,每一问好像都有几种情况,没信心做下去.

评析 自安徽省独立命题以来,每年的概率题都是试卷的最大亮点:“试题典型,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从中可以看出命制概率统计问题的专家高屋建瓴、驾轻就熟的能力,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数学直觉,以及问题逐层递进的独到匠心.今年的概率背景显然有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的影子,贴近身边生活,反映社会发展,符合“学数学有用,学有用的数学”的时代呼唤.

9.第六题“解析几何”:不像圆锥曲线题――击溃考生最后的心理防线

平时练习的基本都是椭圆的,都是2到3问,一般第一问都很简单,后面的既使不做也能拿一小半的分,而这一题结合向量考初中学的抛物线,就一问,真受不了,心里拔凉拔凉的,时间也来不及,扫一眼就放弃了,彻底完蛋了.

评析 圆周曲线,公认是高中最难的一块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常作压轴题.而本题不能算作难题,直接考查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打着平面向量的幌子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等基本知识.该题得分率不会太高,一是因为设置在最后的位置,很多同学没有时间做;更主要的是考生心理作用,思维定势,思想僵化,总认为最后一题而且是解析几何题肯定是最难的,压轴嘛.单从形式上看,本题是够“怪”的,如果能设置两个问题串,放缓坡度,可能会发挥其应有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3 对安徽2011年高考理科试卷的总体评价

好的高考数学试卷,在知识层面,要体现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线性规划(第4题)、三视图(第6题)、算法框图(第11题)、导函数(第10、16题)等等;在理念层面,要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如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阅读自学(第15、20题)等习惯;在深度层面,核心内容稳中求新,注重对数学本质的考查,如函数(包括三角函数和数列)、导数、几何(包括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及向量)、概率始终是高中数学也是高考的重点;在思想方法层面,强化思想方法,深化能力立意(第15、19题),数学思想方法永远是数学的精髓.而这些在这份试卷里都有很棒的体现,撇开考题顺序不谈(事实上是撇不开的,如何排序更有利于考生发挥,有待商榷.另外,数学科的位置安排和难易程度对第二天考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应该是份难得的考卷了.

4 安徽卷和考生的反馈对教学的启示

高二数学试卷范文第5篇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一

总的说来,我是在忙忙碌碌地充实工作中度过这一学期的。我在工作的磨练中逐渐走向成熟。在加强自身政治修养的同时,我更从小事出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作为一名高考把关的数学教师,要全面理解教学大纲,熟悉全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制定出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纲目,要把握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单元备课要高瞻远瞩;每课时备课要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则付诸实施,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辅导要有针对性;认真批改作业,力求全批全改;辅导与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应随时记录在案,积累资料。所以我每天早起晚睡,争分夺秒的抢时间。虽然孩子很小,总是缠着妈妈,但是每天早上七点一刻我准时到校,晚上六点以后我才回家。有时问题的学生多,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解答,做到了让学生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可回到家,爱人等我回家的饭总是热了再热,孩子也总是说:妈妈你明天早点回来,妈妈明天接我。对于孩子来说,妈妈能接一次那该有多好,想着女儿看到别的孩子被妈妈接走的羡慕,我总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妈妈明天一定接你。

在教学上我立足于全局,让学生各有所得。适应课改要求,把握高考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到了高三,复习资料多如牛毛,如果陷入题海战术,势必”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对资料作出恰当的、独到的二次加工;能够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案作出及时的、灵活的调整与改变。也就迫使我实现从教材到教案,从教案到教学的两个创新。

为了适应要求,我努力做到:不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改要求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无形中给高三的老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上网,泡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真可谓披星戴月,有时为了一道例题,刚躺下,灵感一来又爬起来……

对学生,我坚持从严要求,讲求复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众所周知,高三数学练习测试几乎每周一次,利用好这些测试机会可以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很多不足,教会他们分析试卷:将存在问题分类,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应及时发现自己在业务上与教学上的空缺与弱点,有的放矢地参加业务进修。区里和市里的进修我都积极参加,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我又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的计算机二学历大专班,并顺利地结业。对于我以后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帮助很大。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更加清楚教师的“一碗水~和一条溪流的辨证关系”。在今年的高考中,一班的数学平均分和及格率均为第一,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二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数学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教师还可以列出读书提纲,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高一下期平面向量中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节,笔者拟了以下读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怎样进行的?

起点在原点的向量、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相等的向量,它们在坐标系中是怎样表示的?两向量平行时,它的坐标表示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

要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等式f(-x)=f(x),f(-x)=-f(x)就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前提,而学生往往忽视这个重要前提而导致失误。

又如学习数列通项公式时,就应注意(1)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2)同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3)仅由前几项可以归纳出无限多个“通项公式”;(4)对某些数列,通项公式可以用分段表示。

再比如平行向量的定义中就隐含两个零向量不是平行向量这一知识点。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剖析课本例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例题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横向剖析

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

2、纵向剖析

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我们以新教材第一册第62页例5为例: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求证:f(x)在(-∞,0)上也是增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数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因为转化思想和变量代换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和不习惯的。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变题”剖析

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如果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象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变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上面所述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2)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3)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五、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

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W=平时×20%+单元测验×15%+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六、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例如,对三角函数中sinX>cosX的判断求解时,就可通过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区分,在角平分线上方有sinX>cosX,在角平分线下方有sinX

对适应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概括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三

在刚刚结束的20_届高考毕业年级工作中,我担任高三理科班1、3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是我自2008年调入以来95中第一次教高三,也是我担任年级组长带的第一届,因此我也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我很怕自己能力不足,辜负了学校的期望。幸好在备课组同头授课中,我遇到超强亲和力、知识渊博的老教师陈伟和干劲儿十足的年轻教师张健,我才有了一些底气。

一、我的高三复习作法:

1.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九十五中学历年高考上线、各科成绩均不错,所以从我自身不想拖其他老师的后腿,因此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集体备课前我们先选定复习材料——金版教程(和学校提供的世纪金榜),针对我校20_届高三理科班学生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金版教程为主的,世纪金榜为辅,并适当补充全国近几年一些典型高考题的教学策略。即使这样,对金版教程上的题也不是照抄照搬,我们亲自试做相关的习题,再从中筛选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或进行改编,或给出更好的解题方法,以适合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同时我们还打乱了编写者的顺序,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选用了适合20_届学生的顺序,我们把高中复习内容分为了1.不等式;2.集合与函数;3.三角函数;4.平面解析几何;5.数列;6.排列、组合与概率;7.立体几何;8.复述;9.平面几何证明选讲;10.程序框图;11.平面向量11部分.

(2)集体备课中研究《考试说明》中对本章内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3)把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分配到每一周的课时中,在细分到每一节课中,尽量做到每一节课都贴近高考、适应高考、体现高考.

(3)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我和张健老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同时对于我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积极向陈伟老师请教,他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进行指导。

2.安排好学习进度,重视基础与落实

(1)2013年高二暑假我们进行了为期5周的补课,在补课期间由于班主任的课前教育到位、假期补课的全程陪同在补课期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效果很好。20_届的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入学分在450分以下(当时市内六区平均分490)比同类学校张家窝中学平均低30分左右,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总体特点就是吱吱动动、波波转转,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校孩子们还学点,到家基本上就不学了。由于我校2013届高考成绩显著(95中学历2本以上学生首次过百),它的成功经验是——高三晚自习上到9点半,所以学校决定20_届高三从开学第一周开始每周周一至周六均上到晚上9点半。所以我们整整到20_年2月份完成了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由于复习时间比较充分,每堂课的充分准备,每堂课问题提出的精心设置,都使得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比较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因此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显著。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和后面的两次12校联考中,我校的理科数学成绩基本上与兄弟校张家窝中学的成绩持平。2月至4月进行专题复习,实际上这是第二轮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我们主要针对高考考试中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了6个单元进行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再加上此时校领导决定实施午辅导、边缘生弱科包干制,这样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复习的针对性较强,从高考成绩来看效果还是挺好的。4月至6月高考前进行综合训练,主要就是做各区模拟试卷、2009——2013天津理科高考数学试卷,并对每套试卷进行归纳、整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在这期间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每一次的月考试卷我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出稿,难度上略低于高考(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的结构跟高考完全一致,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出难题、偏题、怪题,保持学生情绪稳定,建立学习自信心。每个月的月考试卷我们两个人轮流出题,目的是防止试卷总是一个人出,一个模式。月考后统计每个学生的得分率,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本班同学的漏洞,发现本班的差距。为精心设计典型题目的错音分析、减少学生此类题目的再次错误打下了良好基础。

3.重视答题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答题习惯

天津高考考题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难度不大,一张卷只有2-3道难度比较大的试题。高考试题中选择填空比例占到了47%,为此我们在综合阶段特别强化了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除了选择填空,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还取决于前4道解答题,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侧重前4道解答题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解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解答题。并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再引导学生考试当中怎么去争分,怎么样书写不丢分,怎么去得步骤分等等,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重点在速度、计算、表达三个方面加以训练。考试的时间紧,复习时特别强调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不断提醒学生,对于有些题,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学会取舍。

二、针对20_年天津理科数学高考试卷,分析自己复习的优点与不足

从20_天津理科数学高考试卷情况看:天津试卷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依然是延续8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6道大题,选择填空每题5分,大题前4个每题13,后2个每题14分。从命题风格角度看,填空、选择和前三个解答比较常规,考察的也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注重通性通法。后3个解答,第18题椭圆第一问考的是离心率问题,而20_各区模拟的第一问基本上都是求椭圆方程,学生不太习惯;第19题数列是一个与集合联系的创新题,学生读不懂;第20题导函数第一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而20_年各区模拟基本上都放到第二问,起点高。

优点:只要耕耘就有收获,天道酬勤。学生的基础题目答得较好,成绩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不足:我所教的两个理科班数学分118,没有优秀率。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例如:

1.第7选考的是条件问题,这类题不论是从20_区模拟还是以往教学中所做过的题,基本上答案都从充分不必要和必要不充分两个选项选,而此题的答案是充要条件,所以学生感觉不适应;而且总我自身解题来说也更重视的分类讨论,而不是树形结合;

2.高三一班的郭雯、孙琪琪,等同学前3个解答做的不好,准确率低,对于必须拿分的没有拿着。

3.20_高考学生都反映后3个题难,尤其是第19题——数列,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读懂题,因此在复习中应设置一些创新题目。

通过我们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20_届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算是给学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回首期间还是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也衷心的希望20_届的师生能够弥补我们的遗憾,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四

新年将至,一学期就要过去,因为带的是高三学生,真正觉得紧张忙碌。总体看,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我校“两课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自主和探究的步伐,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我担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文科生普遍数学能力差。为此,我平时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5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三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五

在本学期中,本人担任了高三(23)班和(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记得当初学校通知我连任高三的时候,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高考的把握始终不够。特别又是高三(23)和(24)班都是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是偏差的。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是难度大,区分度大,高考所占权重大,数学也是高三学生最重视的学科。高三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考生高考的成绩,数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下面是我对这学期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在高一、高二时完成了整个高中数学的新课教学工作,所以高三从前一年的7月就开始复习,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合理的,我们第一遍复习用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效果也比较显著的。第二学期前一个月作专题复习,主要是知识专题,实际上是第二遍的知识的复习,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从第二学期刚开学时的第一次考试和一个月后全市第一次模拟的考试成绩对比来看进步是显著的。4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即20_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最后在学生自主复习的两周,学生自主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些做今年当年的模拟试题,主要是今年安徽省省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这些试题的水平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难度不大,正适合这时的需要。

二、复习一定要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我省的高考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高考试卷的型式:21道试题,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各题的得分比例都与去年的考试中心的命题试卷雷同。各章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率与6个解答题的考查方向,都与去年考试中心的试卷的相似。我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

三、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前面已经提到6个解答题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所以尤其要重点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连续与极限,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在具体复习中教师要对习题试题进行指导性的选择。

在过去这一学期里,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