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让儿子独立一回

让儿子独立一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让儿子独立一回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1篇

80后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又都住上了楼房,邻里间来往也不多,孩子常常闷在家里,看着他们的小模小样实在是寂寞,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家里养了一只猫、一条狗。

猫和狗的性情很不一样。猫很独立,但也很粘人,你呵护她了,就会找你撒撒娇,抚慰她一下,但是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巴结都巴结不上,她不理你。狗狗则一心想让你陪他撒野,像个小男孩。

猫宠常了,就不拿自己当猫了,觉着自己也是个人,睡觉会跑到床上来。小猫聪明,怕你睡着了翻身压着她,就蜷缩在脚头上,睡得很安心。狗狗没这待遇,只能睡沙发。吃饭的时候也是,狗狗蹲在地上,眼睛盯着桌上的东西,使劲吸鼻子,像是要把一桌子好吃的都吸了去才好。本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尽着孩子先吃,有了狗狗就不行了,你无论如何也受不了狗狗那期望的眼神,儿子也会主动把他碗里的好东西挑一些让给狗狗。狗狗吃饭的神情很感人,那么专注,吃得那么香,没吃够,也不闹,就是渴望地看着你,让你心下不忍。

猫就不一样,挑食,不是什么都吃,只吃她喜欢的,不喜欢的看都不看,大人巴结着给送到嘴边,她却一扭头,装作没看见。多数情况下,没她爱吃的东西,但是猫也和人一样,要有自己的座椅,虽然不吃,但是要有一席之地,陪着全家人吃饭。有时候也没耐性陪完全程,全家人吃到一半,她觉着没什么意思,就自己找地儿睡觉去了。

日子长了,大约猫觉着吃饭这事儿,要全家人在一起才有意思,所以等她吃饭的时候,就来招呼人,让人看着。

猫粮大约比狗粮要香,给狗狗的饭盒都是在地上放着,猫从来不去吃,过去闻闻就会走开。可是猫粮狗狗却会抢着吃,我们只能将猫的饭盒放到一个长条桌上,让狗狗够不着。这张桌子和我们的饭厅不在一个房间,在通往阳台的一个房间里,猫想吃饭了,就会跑来叫我们。最初我们不明白,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是叫我们看着她吃饭,这似乎成了一个仪式。可是我们一天也就三顿饭,猫想起来了就会去吃一顿,一天不知道吃几次。只要放了假在家,大多是儿子去陪她。

大多数的家庭结构,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对着一个孩子,过分的关爱,让孩子变得很难伺候。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一家老小好几个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吃饭那个难呀――不是没得吃,而是厌食,不肯吃。我们家一猫一狗,问题就解决了。狗狗吃得那叫一个香,儿子吃饭也吃得香,有时候好东西不多了,趁着狗狗埋头吃东西,儿子也会赶紧把仅剩的几块大肉悄悄地给吃了,让抬起头来的狗狗只能干瞪眼。猫静静地在一边坐着,很安静,很绅士,儿子看长了,吃饭也从不会大呼小叫,一家人就这样保持一种平衡。我们从来没为儿子不肯吃饭犯过愁,也没有因为孩子吃饭时不顾教养大喊大叫而不堪。

我们家第一只猫叫迪娜,其实是个男猫。成年了,就经不住外面小女猫的召唤,一心要出去撒野。猫是有地盘的,有一段我们住在孩子姥姥家,是个一楼,后面有好大一个院,流浪猫不少,我们家迪娜来得晚,应当算是外来户,地盘都让人家占了,只能出去打架抢地盘,经常一身伤痕地回来,儿子看得好心疼。

一回听到外面打得惨烈,隔着窗子一看,原来是我们家迪娜和一只大狸猫在人家车顶上打起来了,刚开始还只是用爪子互相打耳光,后来就升级了,迎面扑上去相互撕咬,各自咬住对方的脖子不松口,翻滚着双双落地,还是不松口,在地上翻来翻去。儿子跑出去为我们家迪娜站台助威,大狸猫见了生人,有些怕,松了口慢慢地往回退,抽冷子跑了,就剩下我们家迪娜大摇大摆地闲逛。一家人这才松了口气。可是我们终究不能随时陪着迪娜打天下,迪娜还是常常让人家咬得破头破脸地回来,儿子就央告我们多给迪娜弄点牛肉吃,好有劲打架。酱牛肉挺贵,买回来的酱牛肉,我们都不大舍得吃,都给迪娜吃了。好在猫饭量不大,买上一块,能吃好几天。麻烦的是要躲着狗狗,不然狗狗就生气了,觉着大人偏心眼。可是狗狗饭量那么大,喂牛肉实在喂不起,全家人只能分工操作,有负责出去遛狗的,有在家里喂猫的。吃完了还得想着开窗换气,不然狗狗回来一闻味就全明白了。迪娜聪明,只要是吃过了酱牛肉,等狗狗回来,他就跳到窗台上或是别的什么高处去睡觉,不和狗狗照面,不让狗狗闻自己嘴巴里的肉味。

有一回我们在饭店吃饭,吃到半程,忽然旁边一桌人散了,桌上一大盘酱牛肉还没吃就撂那儿了,儿子看了就说:倒了多可惜,咱去抓了来回家给迪娜吃吧。

毕竟不是我们自己剩的,有点不好意思,就给儿子说,等人家服务员收拾桌子的时候咱再给人家要过来吧。

小店不忙,服务员久久不来收拾桌子,等我们吃完饭了,人家那桌人又回来了,原来是饭店的老板自己开了一桌,中间有事走开了一会儿。

我们一家人走出饭店笑得前仰后合的,幸好没去人家桌上把牛肉给抓过来,你想想,在人家自己店里,老板出去了一会,回来一大盘牛肉不见了,让人家抓了去喂猫,这事多好笑。

不过我们也挺高兴,孩子知道为家人操心了,知道有好东西要和人分享了。自从有了猫狗,儿子就不觉着自己是家里最小的了,还有更弱小的需要照顾,不觉就生出些责任感,这倒是我们事前没有料到的。

后来迪娜吃牛肉吃的,还真是很健壮,加上又有大人给助威,到底把后院的野猫都给打跑了,霸成了自己的地盘。

猫的习性喜欢在没事的时候,站到高处,俯视自己的地盘。我们经常能看到迪娜站到墙头上,昂头挺胸,用目光巡视着自己的地盘,脖子上的毛披散开,就像一头小狮子。只等发现有外来小猫侵犯自己领土的时候,就冲出去和人家厮杀。儿子叉腰站在迪娜身后,有点结伴打天下的意思。

我忽然想起我小时候,因为没有哥哥,在外面受了欺负无处诉说的日子,没人给撑腰啊。那时候物资匮乏,有几年各家各户有条件的就都偷着养几只母鸡好生蛋。我们家也在后夹道里养了两只,一只叫九斤黄,一只是莱克亨。有一回忘了是怎么回事,一个大孩子觉着我们家的莱克亨碍着他什么事了,一脚把莱克亨踢出去老远,我一下就恼了。小孩子,差个两三岁,身体差距就挺大,知道打不过人家,平日里从不敢招惹人家,其实他要是踢我一脚,我也只能挨着,不敢怎么着,可那天他踢了我们家的鸡,我突然就和疯了一样,摸了根棍子就想和人家拼了我那十二三岁的小命。居然追他追了老远。所以,如今看着儿子给我们家迪娜撑腰,我心里也很温暖。

迪娜之后,我们又收养了一只小女猫,因为是在路西边捡的,就取名叫露西,怕她生养,早早地做了手术,其实想想也挺不人道的。可能做过手术的猫,分泌物有所不同,很难和外面的猫在一块玩,就成了彻底的家猫,不敢出门。

猫喜欢自己打理皮毛,整天舔毛,又不会吐,就都吃下去,毛绒不消化,时间长了就聚成一个团吐出来。第一次见猫呕吐时还以为得病了,后来看王世襄写的《大鹰篇》,才知道这些掠食性动物都有吐毛的功能,大鹰在野外吃老鼠、小鸟这类小动物,吃进去很多动物皮毛,隔一段就会吐一回。家养的大鹰因为喂的是纯肉,胃里反而会生油,没东西可吐,时间长了,油挂满了,自己就死掉了。所以养大鹰就要人为地喂一些它不能消化的东西给它吃,一般是用丝线缠起来的线团,外面缠上肉,让大鹰吞下去,叫做“轴”,吃了这个,大鹰就会抽空再吐出来,反而会保持健康。

猫也一样,有一段露西不精神,有时候干呕,全家人研究了好半天,也不明所以,因为平日都是喂猫粮,也不会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所致。最后还是儿子想到了,以前迪娜在外面野,常看见他吃草。露西不出屋,可能是需要吃点草。儿子就出去找了迪娜爱吃的狗尾巴草,捡着嫩的采回来,露西吃得好高兴。果然当晚就吐了几个毛团出来,然后就活泼如常了。

露西聪明,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会用不同的叫法表达不同的意思,其中有一种叫法很特殊,一听就很急切,那就是想吃草了。儿子就赶忙出去拔草,露西闻见青草的味道,会很欢快地迎接儿子。日子一久,儿子只听叫就知道露西想干什么。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2篇

《余命》根据日本畅销小说改编,松雪泰子饰演罹患乳癌却勇敢把小孩生下来的女医生,她表示开拍前曾请教医生朋友及患乳癌的女性朋友,揣摩角色。一场她和椎名桔平,带辛苦生下的小孩回故乡,等待生命结束的戏,松雪泰子哭到不行,导演喊卡还停不住,松雪泰子表示自己是母亲、有儿子,对那种和家人走完人生路的情境特别感动。

学着活在当下

谈起这部电影《余命》,松雪泰子坦承花了不少力气在揣摩女主角的心境,由于许多场戏没有台词,完全得靠着眼神表情将内心千头万绪的情感表达出来,更是不简单。尤其最后一场戏,当女主角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一方面很痛苦,另一方面又有种肉体虽然不存在,但新生命得以延续下来的解脱感,相互矛盾的心情,令松雪泰子格外印象深刻。

“这个角色让我再度省思到生命的可贵,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着去活在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先爱自己,才能将爱的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她说。虽然不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但她认为,生命里所经历的种种事物,不管是悲伤或快乐,都是最好的回忆与体验,因此,她并不害怕死亡。

不会把小孩当小孩

为了纾解压力,松雪泰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会试着让自己放空,让心情归零,并告诉自己,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如此一来,当我回到片厂时,就能马上切换身分,专心投入工作。同样地,也不把工作的心情带回家。”她微笑地说。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3篇

妈妈说,

女人独立了才能找到好男人

2013年2月的某天下午,即将去外地拍戏的马丽正在房间里收拾行李。这时,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太太附在她耳边,恶狠狠地说:“你一会儿坐的飞机要掉下来!掉下来把你摔死!”

这位老人和马丽不共戴天吗?不然她怎么会在马丽坐飞机前说出如此恶毒的话?其实,这个“恶毒老太太”,是马丽的母亲。再乖顺懂事的女儿,听到妈妈如此咒骂也会生气的吧?但马丽没有,她蹲下来,抱住瘦小的母亲说:“乖啊,听话!飞机如果从天上掉下来了,以后谁给你买糖吃?”

“妈妈只会对她最亲近的人这么恶毒,她有口无心的。因为做过两次开颅手术,所以她说话不经脑子。”2013年7月,马丽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笑容满面地谈到了母亲。

马丽的父亲是印尼华侨,一直做出口贸易,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兄妹四人。母亲一个人承担了照顾4个孩子的任务,这个地道的北京女人,别看身高只有1.52米,但做事利落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在马丽心中是个非常酷的女人。

5岁时,马丽随父母下放到山西农村。因为个高、腿长,她8岁时就被体校录取,主攻项目是竞走。上体校很辛苦,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文化课,马丽很郁闷。她常常对妈妈抱怨:“我讨厌这个鬼地方!我要回北京。”妈妈头也不抬:“想回北京?凭本事考进北大呗!”

8岁就上体校,文化课落了一大截,怎么能考得上北大?马丽不再提回北京的事儿,埋头练习竞走。但是1987年,因为出了一次车祸,马丽不得不告别运动员生涯。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17岁的她不得不去一所小学做体育老师。

在学生眼中,马丽是和蔼可亲、高挑漂亮的“孩子王”,但妈妈看出来她不开心。有一次,妈妈对她说:“北京的大学不光清华、北大,还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这两个学校文化课考试分数低”。

马丽彻底被老妈给搞蒙了:她有这么开通吗?再说对文艺一窍不通的她,怎么会怂恿自己考艺术院校?老妈却说:“你不是胆儿大、脸皮厚嘛!说相声、演小品嘛!”老妈的激将法让马丽信心大增,她硬是凭着“胆儿大、脸皮厚”一路绿灯,最终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1988年,离开北京多年的马丽,终于光荣地考回了北京。

女儿考上了中戏,做妈妈的应该放心和骄傲才对,可马丽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让女儿跟父亲讨教生意经,一边上学一边做外贸生意。而女儿开公司的本钱,老妈也倾囊相助。她的理由是:“演员不是谁都能做的,万一发现你当不了演员,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去做生意。”妈妈顿了顿继续说,“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擦亮眼睛找到好男人。”

结果,除了上学、拍戏和做生意,马丽还在大学期间找到了那个好男人。对方是个性格直爽乐观的北京男人,也是做生意的。1992年大学毕业后,马丽结婚了。老妈对她早婚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告诉她:“我能给你的结婚忠告,就是你出嫁得把我带着。”马丽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妈妈最疼她也最黏她。对于这份沉甸甸的“嫁妆”,老公欣然接受。

但妈妈很黏人,女儿去哪里拍戏,她都要跟着;女儿和女婿出去约会,她也要当电灯泡。女儿结婚早,妈妈不说;女儿眼看着过了30岁还不提生孩子的事,她也不催;女儿36岁高龄怀孕,体重从110斤飙到180斤,还天天出去跳舞,当妈的也不管管。

“儿子刚满月,我妈开始撵我去拍戏!”马丽说,当她为了接到更多的戏而拼命减肥,身材终于恢复到产前的110斤时,妈妈才告诉她,撵她出去拍戏不是想让她挣钱,而是希望她能马上减肥变回漂亮女人。

妈妈这份“嫁妆”沉重如山

当了妈妈后,马丽去外地拍戏,也都带上妈妈和儿子。2002年夏天,马丽在昆明拍戏,妈妈带着两岁儿子去探班。晚上,妈妈突然晕倒在地,任凭马丽怎么叫都不醒。接到电话后赶来的医生,摸了摸老人的脉搏后,给马丽开了张“病危通知书”。她一下子蒙了:“病危”不是要在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的吗?一向身体硬朗、半小时前还在跳“快三”的妈妈,怎么突然就病危了?

医院的检查结果几乎让马丽晕厥:脑膜瘤,需马上手术。昆明的医疗条件不如北京,马丽想带老太太回北京,她不想失去妈妈。从北京匆忙赶到昆明的大姐、二姐,得知母亲得了脑膜瘤都慌了,哭得天昏地暗。马丽没工夫流泪,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带妈妈回京。“没什么大事儿,就心脏有点小毛病。”她笑着对醒过来的妈妈说,妈妈心态放松了,嚷嚷着要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妈妈的手术日期很快定了下来。手术当天,丈夫刚好出国、弟弟也出差在外。祸不单行,那天儿子在幼儿园发高烧,老师打电话让马丽把孩子接回家,但她却放不下妈妈,没有去接孩子。医生一天下了4次“病危通知书”,手术协议上长达17项,都提示妈妈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死亡、植物人、瘫痪……但直到被推进手术室前,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妈妈,还以为自己只是心脏有毛病。

因为要做开颅手术,妈妈的头发被剃光。老太太就纳闷了,问她:“我不是心脏有问题吗?干吗要在脑袋上开刀?”两个姐姐躲一边哭了,马丽忍着眼泪,跟妈妈瞎编,为何她心脏有问题却要在脑袋上开刀。到最后妈妈都迷糊了:“你把我绕晕了。我不管我得什么病了,能活着出来就行!”

马丽说:“您肯定会活下去的!”,心里却如同刀割。妈妈这一进去,还能下得了手术台吗?都快40岁的自己,一直都被妈妈照顾、疼爱,她还没做好妈妈老去甚至是离开的准备啊!

手术进行了6个半小时,很成功。早已累得筋疲力尽的马丽,这才飞奔到幼儿园去接高烧的儿子。看到蔫蔫儿地坐在小板凳上等自己的儿子,马丽哭着搂着他说“对不起”。她觉得自己不是合格的母亲,但也就在那一刻,马丽突然明白: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更加体会母爱的意义,努力做一个好女儿。现在,妈妈从鬼门关回来了,她一定要好好地回报她。

为了能进ICU病房看妈妈,马丽想了各种方法,最后她申请做义工,去帮重症病人端屎端尿。马丽妈妈住的ICU病房里一共有6个病人,这也就意味着马丽要为6个病人端屎端尿。她穿上白大褂、戴着大口罩,在护士的带领下走进病房。进去之后,她发现好几张病床上都是呕吐物,护士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清理。

“给第一个病人倒尿时,导尿管一拔,尿就溅了我一脸。但外面有人看着,我不能表现出任何异样,人家都以为我是护士呢。”马丽说,终于走到妈妈床前了,她摸了摸妈妈的手,再拍拍她的脸,轻声叫“妈妈”,妈妈的手动了下,马丽的眼泪簌簌而落。“妈妈还活着!”那一刻她既心酸又激动。是的,妈妈还活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妈妈,就像当年妈妈不惜一切救自己一样……

可别让妈妈白生你一回

马丽3岁那年,在厨房里玩儿,刚灌满开水的暖瓶突然爆炸,开水和玻璃碴儿溅了她一身,除了穿凉鞋的双脚和胳肢窝,马丽其他部位都严重烫伤。北京的医生说救不活了,妈妈不信,用白纱布裹着马丽,和马丽的爸爸连夜带着她赶到天津,找到一个著名烧伤科医生。整整七天七夜,父母就睡在病房外的硬纸壳上,他们的爱和守候换来了奇迹,马丽脱离了生命危险。由于妈妈天天给她抹蝎子油,马丽全身上下没留下一处疤痕。直到她脱离危险,妈妈才发现自己腿上有个拳头大的水泡早已腐烂化脓了。而妈妈腿上那个醒目的疤痕,也一直提醒着马丽:她要用毕生的爱护、照顾和陪伴去回馈母亲……

“从那以后,妈妈没再让我进过厨房,也没让我再碰过暖壶。”马丽自己也做了母亲时才终于明白为何当初妈妈不跟两个姐姐也不跟弟弟,而坚持黏在她身边的根本原因。“因为她怕我再意外受伤,她要看着我不让我再接触煤气和暖壶。”马丽说,当自己结婚、怀孕,经历了十月怀胎和分娩之痛,尤其是妈妈突然重病后终于明白:做母亲多么不易,所以,不能让妈白生她一回!

做完开颅手术,马丽的妈妈健康顺遂地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2005年下半年,带着妈妈去协和医院复查时,医生让已经是半个肿瘤专家的马丽看片子,她一下就看到了瘤子。脑膜瘤再次找上妈妈,而且直肠和乳腺也感染了。第二次开颅手术切掉脑肿瘤后,妈妈的头上被打上了4个大钢钉。但是老人家很乐观,从医院回到家,邻居问她前些天干嘛去了,她说出去旅游了。“头发怎么没了?”老太太笑道:“这是我刚换的新发型。”

“最有趣的是,外面一打雷,我妈就马上捂着头到处躲。”马丽说到这里哈哈大笑,笑完之后又转过头去擦眼泪。妈妈虽然再次大难不死,但是她不再是那个温和、宽容的妈妈了。由于肿瘤压迫到了神经,第二次开颅手术后,妈妈的视力直线下降,性格也变得多疑和挑剔。

让马丽哭笑不得的是,一直跟他们住在别墅里的妈妈,某天突然要求,马上给她单独买套房子,而且必须在一楼。马丽还在犹豫,老公拍板了:“听妈的,咱妈说买新房子。”马丽按老太太的意思,马上买了一套离家不远的房子。尽管有个跟了多年的保姆,但能让老太太和保姆单独住吗?没办法,马丽只好和丈夫、儿子搬到妈妈的新房里去。

马丽出去拍戏时,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了丈夫身上。可老太太不领情,稍不顺心就骂女婿:“滚出去!这是我女儿买的房!”这个糊涂老太太,她之所以有新房子住,多亏女婿的成全呢,怎么到头来骂起他了呢?“我妈骂我没关系,毕竟我是她亲生的。骂你,我觉得挺不应该的。”马丽跟丈夫道歉,老公笑了:“在这个家里,妈就是皇太后!我们都得顺着她。你不用考虑我的感受,好好孝顺咱妈,别留下遗憾就是了。”

不仅跟女婿较劲,老太太还和她最疼爱的外孙掐架。马丽只能安慰儿子:“姥姥是老人,你要让着她点。再说姥姥有口无心,嘴上说了难听的话,可心里还是爱你的。”

老妈这是怎么了?马丽越来越觉得奇怪。去咨询医生后,她才知道:妈妈性情大变,一方面是因为开颅手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可能是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这个消息让马丽既震惊又心疼,也让她理解了妈妈的性情大变,不是耍脾气,故意跟他们作对。“妈妈老了,从妈妈变成了女儿。所以我要像疼惜包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她。”马丽说,她经常去外地拍戏,三天两头要坐飞机。原来出去拍戏时,母亲会亦步亦趋地跟着,帮她打点好一切。现在她出去拍戏前,老太太会咒她坐的飞机掉下来。换成别人,肯定会大发雷霆,但马丽一笑置之:“老小孩呗,当成活宝就得了!”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4篇

马莉一直后悔结婚时太过草率。她是经人介绍相亲认识兰文达的。那时她已经29岁,虽然学历不低,收入丰厚,可是剩女的名号已经离她不远了;兰文达人长得干净、帅气,对马莉一见钟情,第一印象让马莉很有好感。

很快,两人开始谈恋爱了。马莉觉得兰文达不是很会照顾人,但经常会关心马莉的生活起居,嘱咐些天冷加衣、下雨带伞之类的事情,马莉觉得他还算知冷知热。

双方家长都盼他们快结婚,马莉也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应该找个人嫁了,对这段感情很上心,两个人因此进展迅速。事实上,两个人认识不到3个月就闪婚了。后来马莉总结,就是因为当初为结婚而结婚,谈恋爱时间太短,识人不清,才导致了今天的结局。

马莉以为结婚将是一生幸福的开始,没想到,正相反,那是一段痛苦经历的开始。成亲没多久,各类问题就接踵而至,其中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兰文达的幼稚。

兰文达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从小被当珍珠一样呵护着长大,无论什么事都有人为他操心。上大学就在本市,他每周回一次家――他没空,妈妈会去看他――毕业后直接回到家乡,跟父母一起生活。可以说,三十年来,几乎没有离开过家。在马莉看来,这样的经历让他丧失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平常的生活,兰文达经常会有不满意马莉的地方,比如做饭不如他妈妈做的好吃,洗衣服没有他妈妈洗的干净之类,他自己则基本不会做家务。在外面遇事,他也经常会用很幼稚的方式面对。有一回他开车,因为自己技术不熟练,刮在一辆停在小区口的面包车上。本来只是件小事,他竟无法承受,一直大骂面包车停的不对,还趁天黑用钥匙狠狠划了面包的车身,幸好当时没人看见。

马莉只要说他几句,就会一整天摆脸色不说话。后来,马莉发现,他不是能一直忍着不说话,他都在网上或者发短信和他妈妈说了,主要就是抱怨马莉怎么对他不好。然后,马莉就会接到婆婆的电话,说文达有点小孩子性,要多让让他,别欺负他。

这样一个离不开妈的奶嘴男,时常让马莉气结,这是找了个老公还是找了个儿子?她逐渐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可就在这时,马莉发现自己怀孕了。

双方家长都笑逐颜开,当母亲的激动让马莉决定重新经营这段婚姻,她相信,孩子能让兰文达成长。可是她并没有得偿所愿。

家里添了个小人儿,马莉更加忙碌,可是,不管她怎样忙不过来,哪怕孩子因为她腾不出手换尿布而大哭不止,兰文达也能稳坐电脑前打他的游戏,最多皱皱眉头戴上耳机。如果马莉发火,他会若无其事地说,我妈说,家务就该女人干,男人管不着。

无数次的争吵,让马莉绝望,兰文达也感到厌倦,不久前,他提出离婚,马莉也痛下决心:哪怕成为单亲妈妈,也比让孩子受他的影响好。

两个人没有多少财产,他们一人一半没有疑义,但有一件事争执不下,就是女儿兰妙妙的压岁钱。两个人都是本地人,亲戚众多,一过年,女儿就能收到数额不菲的压岁钱,马莉都用妙妙的名字帮她存入银行,到现在已经有3万元。马莉认为这是女儿的压岁钱,不能作为婚内财产分割;而兰文达则认为,孩子压岁钱是通过父母和亲友的财产交换得来的,不能视为亲朋对孩子无偿馈赠,必须分割。两人协议不成,上诉法院……

让儿子独立一回范文第5篇

男人是礁石,女人是海水。海浪永远拥抱着礁石,礁石永远亲吻着海浪。然而,礁石易碎,海水不干……

——题记

你汗水洒一路哇,

泪水在我心里流,

只盼日头它落西山沟哇,

让你亲个够!

每当听到尹相杰、于文华那首《纤夫的爱》,我便会想起渔夫的爱,想起大海那纯朴、粗野、甚至带有原生态般的爱。那是早年咱村秧歌队唱的《打渔郎》:

郎啊郎,

我的打渔郎,

你漂荡在海上,

我半年守空房啊,

盼到小雪你回家一趟,

跟我睡热炕,

明年我好当娘啊!

听听,唱得多撩人,不仅盼丈夫回来“跟我睡热炕”,而且直入主题“明年我好当娘”。从艺术角度看,“跟我睡热炕”比“让你亲个够”更率真、更火热、更有目的性。

解放前,因了贫穷,打渔郎想娶媳妇睡热炕成了人生第一大难题。咋办?除了明媒正娶之外,还有三个解决的途径:换、买、养。

先说“换”,即换亲。这风俗在渔民中,尤其是闯关东的渔民中是常见的。我们村的葛、徐两家就是换亲。闯关东过来不久,两家的父母都先后过世,各自由姐姐带着弟弟过活。看看到了婚嫁的年龄,两个姐姐一合计:换!于是各自义无反顾地夹着包袱走进了对方弟弟家。孩子管对方亲戚叫什么,随便,舅舅兼姑夫,姑姑兼舅妈。这样的换亲不仅亲上加亲、锦上添花,而且经济上的依赖性也很大,往往是同船共渡、同甘共苦。

再说“买”,即买亲。只要积攒够一定数额的钱,买个媳妇是不难的,因为穷家姑娘多。把女儿养大了,卖几个钱,再给儿子买媳妇,合乎常理。买来的媳妇是轻易不能离婚甚至改嫁的。我们村的老巩木匠是造船的老把式,膝下仨个儿子都到了婚娶的年龄。咋办?买!但同时买三个媳妇,就是把巩木匠的骨头敲碎当银子使也不够啊。老两口一合计,先买一个,给老三。一年后,媳妇生下个大胖小子后不久,巩三患肺结核咳血死了。媳妇料理完丈夫的丧事,抱着孩子要回娘家,老巩木匠夫妇双双给儿媳妇跪下了:“孩子,你这一走,这个家就散花了,你抱着孩子,孤儿寡母的,嫁给谁?别走了,就嫁给你二哥吧。嫁给旁人,孩子的爹是后爹;嫁给你二哥,孩子他爹是亲二大伯呀!”媳妇留下了,高升一级,嫁给了巩二。当媳妇生下第二个儿子后不久,巩二又患痢疾拉肚拉死了。这塌天灾祸像接踵而来的霹雳,把老巩木匠夫妇轰倒了。先是老木匠一命呜呼,接着老太太也卧床不起。临终,老太太攥着儿媳妇的手说:“孩子,旁人都说你是克夫命,我看你是旺夫命,你给他们哥俩一人生一个儿子,功劳大呀!如今,你拖着两个儿子嫁谁去?就跟你大哥凑合吧!”见媳妇点头了,老太太才闭上了眼睛。媳妇连升两级,又嫁给了巩大。转年,媳妇又给巩大生下一子。有读者可能要问,这故事肯定是你郑德忱瞎编的,像小说。我要告诉读者的是,巩大的儿子巩英龙还是我当小学校长时录用的民办教师,书法很棒,我叫他三哥。有一回我对三哥说:“三伙计,我想把你们家的故事写书里,你同意不?”三哥说:“写呗,給编成电视剧更好。”这故事在我们村没人笑话,都认为是无伤风化、合情合理的事。

第三说说“养”,即养童养媳。养童养媳比买媳妇便宜。有的根本不用买,有的人家丫头多,养不起,如果知根知底,是好人家,随便让你领一个小丫头片子回家当童养媳就中。童养媳比买媳妇实惠,就像抓小猪崽跟买成年母猪比,小猪崽便宜多了。我本家大嫂闫凤珍就是童养媳,她3岁到大哥郑德全家,13岁上头(即结婚),一口气给大哥生了10个女儿。我们邻居甄大爷和大娘相差26岁。原来甄大爷小时候好像心眼不全,言语迟钝。甄老爷子就用一口袋高粱给儿子换回了一个童养媳,那年小姑娘刚6岁。1977年,甄大爷患脑出血作古时,甄大娘才40多岁。现在甄大娘仍健在。

换不着亲、买不起媳妇、养不成童养媳的光棍汉怎么办?他们大多采取拉帮套、搭伙等办法来解决性的问题。假如哪位光棍心甘情愿地给谁家当伙计,和船主又能和睦相处,大概就是拉帮套了。有的人家的孩子从长相上就能看出七八:有的像主人,有的像伙计。我们村步家老爷子临死前对跪在床前的伙计秦大橹说:“大橹,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嫂子,也交给你了。”步老爷子死后,就由伙计秦大橹继任船长、家长,前窝四个孩子,后窝又生三个,秦大橹同样视为己出。搭伙是指男方死了妻子,女方死了丈夫,两家重新组合的家庭,这种家庭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不住到一起,生活上各自独立,生产上互相帮助,两个大人来去自由。我们村人口构成相当复杂,俗称三江九省十八县。由于婚龄相差大,一般男大女小,相差十几岁或二十多岁;渔民寿命相对较短,主要因劳累过度、工作条件恶劣造成伤病早亡和海难事故死亡,所以中年寡妇多。对中年寡妇跟别人搭伙,人们同样抱着宽容的态度。

说来也怪,这些换亲、买亲、童养媳、拉帮套甚至搭伙的婚姻却相当稳定。这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上的依赖性和婚姻观念陈旧。旧社会的妇女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们不懂什么叫爱情,更不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只知道生儿育女,侍奉丈夫。倒是近年来明媒正娶、自由恋爱的一些婚姻却不时面临着家庭危机。

出现家庭危机也并非都是坏事。这是人们文化水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爱情、婚姻观念的转变所致。这其中女方主动提出离婚或红杏出墙者占了大多数。而男方出现问题的则是少数。当然也有发了大财的所谓大款。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姑娘大多愿意嫁到渔村,她们一般学历高于渔民。她们主要有三图:一图生活相对富裕、二图劳动强度低、三图海边环境好,所以对“男方”的其他条件考虑得相对较少。等嫁过来以后就渐渐后悔了。吃得好住得宽敞就是幸福吗?“有女不嫁打渔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倘有一日回家转,脱下一堆破衣裳。”这守空房可是吃不消的。如何打发寂寞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电视,可电视剧里全是搂搂抱抱加亲嘴,于是更加饥渴难耐了。这时,如果有适当的人选和机会,红杏出墙就是自然的了。还有的就是双方婚前缺乏交流,婚后女方才察觉到缺乏共同语言和夫妻情趣,而丈夫出海归来只会做的饿狼扑食的那件事,令她们生厌。女人一般负责卖鱼、买菜的事,她们天天和城里的小贩打交道。小贩们的一支唇膏、一条纱巾、一句撩闲话就能让她们心猿意马。最近,我的妻侄媳妇就是因为这原因与我妻侄分手的(而且还有一个男孩)。内弟问我这事咋办,我说劝得了皮儿劝不了瓤儿。离吧,硬捆在一起双方都痛苦。至于那些个别发了大财的男人养小姘,包二奶、三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出现家庭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流动的加快。渔船承包以后,往往以家庭为中心,一家养一条船,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奇缺。于是,引来了大量的四川、安徽、河南一带的青壮年到这里打工。有的小伙子被船主看中,成了倒插门女婿。有的能说会道,有事没事向年轻媳妇撩闲,使一些夫妻关系出现裂痕。那些年龄大的已婚者,也不甘寂寞,难免做出偷鸡摸狗的事来。下面这个故事绝对真实、精彩,不用添油加醋,照实播放如下:

上世纪80年代末初,宋五娶了村花海英。宋五虽矮小干瘦,但家境殷实;海英正好相反:家境一般,但模样俊俏。二人相配,可谓郎财女貌。可三年过去了,海英还是没给宋五怀上娃。海英觉得对不起宋五,就托人从镇医院抱回了一个女婴,取名宋书姝。宋五人小精明,每次出潮都比别的船产量高,卖钱多。于是不断扩大生产,小船换大船。人手不够,就雇了四川的中年汉子老郗。老郗人高马大,船上的活计透溜,深得宋五赞赏。船靠岸的时候,别的小伙计仍吃住在穿上,宋五常把老郗拉回家喝酒。其实老郗早就惦记着胸脯涨鼓鼓的海英了,就趁机把宋五灌了个酩酊大醉,来了个暗渡陈昌。海英也半推半就。没曾想就这么一次,竟使海英尝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满足,才恍然明白什么叫男人。她想起了这些年宋五的软弱和低能,自己竟委屈地跑到海边哭到天亮。从此二人一发不可收,从暗渡陈昌到明目张胆,直到海英肚子鼓了起来。宋五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对老郗说:“我打算雇个本地人,你就另寻高枝吧!”海英说:“你还好意思撵人?我跟你三年多了,你连地都不会种,算什么爷们?你要是解雇老郗,咱俩就离婚,反正跟着你也是守活寡!你要是把老郗留下,咱就别把家丑外扬,就说我肚子里的孩子是你宋五的,将来也有个给你养老送终的。”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渔民,如果没有儿子就等于没有接舵把子的。宋五何尝不想要个儿子啊!现在,他明白了,是自己不好使啊。如果花钱抱个儿子,还不如自己老婆生一个。不张扬出去,谁知道?于是宋五说:“那,那老郗就暂时留下吧,年底再说。”老郗说:“五兄弟,哥知道对不住你,这么的吧,从今往后我一人干两个人的活,工码不变。你就不用出潮了,就在家管管账。出潮有我,卖货有海英,咱俩养活你,咋样?”从此,宋五成了甩手老板,成天打麻将,喝酒。喝了就睡。对老郗海英睡一起不管不问,眼不见心不烦。到年底,打工伙计们都陆续回老家了,唯独老郗不回四川,真格是“乐不思蜀”了。转年,海英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宋继川,这意思不用解释。纸里包不住火,回家过年的四川伙计把老郗的艳遇告诉了老郗的婆姨。一开春,老郗婆姨带上两个儿子来找老郗算账,并抢过未满百日的宋继川要往海里扔。海英急了,一巴掌把老郗婆姨搧了个乌眼青,把孩子夺了过来。老郗两个儿子大的十八,小的十六,正是初生牛犊,扑过来就把海英按倒在沙滩上。宋五见老婆受了欺负,拎着竹杠奔了过来,没想叫老郗二小子一回手把右眼眼珠子捅了出来。事情弄大了,经法庭判决,老郗父子赔偿宋五的医疗费和终身残疾费若干,暂无钱赔偿,从每年打工工钱中扣除。老郗婆姨把两个儿子丢给了老郗,和老郗协议离婚回四川老家了。后来听说老郗婆姨在老郗走后,就和她的初中老同学好上了,这回来此,早有了离婚的心理准备。这边,海英和宋五也离了婚。海英对老郗说:“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嫁给你。”“说。”“咱俩把宋五养起来,宋五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还得我。”“行!”于是两人正式领了结婚证,老郗也正式当上了船老大,他少雇了两个伙计,让两个儿子上了船。老郗绝对够哥们,仍让宋五管账,拿大股。宋五仍和海英他们住在一个院子,每天除了管管账,仍喝酒打麻将,活得挺滋润。只不过宋五的行李搬到了门房,上房由老郗海英和孩子居住,组成了一女两男三窝崽的特殊家庭。读者又要问了:你认识海英吗?告诉你吧,我不但认识,还沾点亲戚呢,——她是我堂弟的亲小姨子。

这个故事似乎带有传奇色彩,或许并不带有普遍意义,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细小的浪花。但正是这朵细小的浪花,却折射出了时代的光辉,那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爱情观念、婚姻观念也有了改变和进步。人们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去谴责海英,也无须去讨伐和批判老郗,因为爱情这东西实在只有当事人自己能说得清。应该批判和谴责的倒是那些养小姘、包二奶三奶的什么鸟大款,他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还要什么道德呢?

相关期刊更多

新湘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湖南省委

家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民族大家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