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C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38-03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提高,社区困难老人的生活、就医状况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项目从红十字会的公益职能出发,我们于2011年底对宝山区困难失智老人的健康、生活及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为有针对性地给予人道救助和介护帮助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上海市宝山区范围内困难居家卧床失智老人为对象,入选条件为:年龄≥60岁,本人和夫妻双方月均收入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1 120元。患病卧床在家的重度失智老人。符合条件的对象169人,其中男23人、女146人;年龄60~104岁,平均(85.37±7.85)岁,平均失智时间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现状调查表,内容主要有:家庭经济情况、医保情况、家庭成员、主要照护者、社区介护形式及内容。由区红十字志愿者作为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统一填表口径,对失智老人家属或照护者进行调查,核对无误后调查表收回,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基本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6人,占44.97%;居民医疗保险14人,占8.28%;新农合58人,占34.32%;商业保险3人,占1.78%;无医疗保险18人,占10.65%。

2.2 困难失智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患病情况

169名困难失智老人中能自行进食为39人,占23.07%;有褥疮为46人,占27.21%;肢体浮肿61人,占36.09%;不外出活动为149人,的占88.17%;大小便失禁为42人,占24.85%。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2。

2.3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情况

本次调查对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看护工作100.00%由家属承担,其中25.00%的家属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75.00%的家属由于经济原因没能送养老院。因感情原因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的42人中,担心养老院照顾不好占48.00%,担心老人不适应占48.00%,子女意见不一占4.00%。家属照护遇到的困难中,经济问题占41.00%,生活护理工作量繁重占28.00%,医疗照护困难占22.00%,家属心理困惑占9.00%。

2.4 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

红十字会每月发放的护理用品价值 200 元的物品(包括尿裤、尿垫、尿片)。来自宝山区各家医疗单位的志愿者,分组对33名卧床老人上门访视,时间每月1次,每次2 h,内容包括:① 为老人定期测血压、测血糖;② 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压疮护理、翻身拍背、膀胱造瘘口护理;③为老人修剪指甲;④为老年人提供读书读报、谈心聊天,了解其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疾病情况等;⑤指导老人们进行简单的床上锻炼,简单的手脚运动等;⑥对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和用药指导、教授尿布使用方法等。

3 讨论

3.1 全社会都要关爱社会困难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种长期且包含许多征候群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疾病,也是全世界老人最担心的共同问题之一。一般而言,由发病到死亡的存活时间约5~10 年,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5 年或更久。失智症病程中常出现不同的症状,最主要的三大症状为:①认知退化 记忆力变差、健忘、判断力及计算能力不好,且对时间及地点的方向感混乱;②行为状态退化 出现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例如吃饭、穿衣、洗澡及如厕等都有困难,不能自行购物、坐车、甚至连回家都有困难;③精神状态退化:如忧郁、妄想、幻觉以及异常行为,包括攻击等情形。目前的估计,被诊断是失智症的患者中有大约60.00%至70.00%是阿滋海默症或是与脑血管疾病式的混合种,有10.00%至15.00%是路易氏体型失智症,剩下的分布于其他各式各样的失智症包括了额颞叶退化、酗酒失智、血管疾病失智。

据统计,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户籍总人数的20.00%,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老人失智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3.00%~5.00%,在80岁以上则增加到20.00%。老人失智症病程长,护理照料难度大,直接和间接的社会投入也很高,失智老人的社会保障、护理照料、安全防范,法律保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2 进一步做好社区困难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

3.2.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力争在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前,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

失智老人护理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以适应失智老人逐渐增多的需求变化。一是积极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失智老人照料机构;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有资质的全科家庭医生上门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居家护理适合没有精神症状、病情较轻的失智老人,主要给予的是生活护理。社区老年中心适合病情不是很重,但家庭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的失智老人。专业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料中心主要接收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比较严重的残疾和躯体疾病的失智老人,采取的是住院护理。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国家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老补贴以及社会救助,最应优先并重点保障的,就是城乡众多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建议建立养老护理津贴制度或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政府的补贴不但要补贴到社会服务机构上,还要落实到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 (或承担照护责任者)身上,使社会资金真正资助到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杜绝资源浪费。

3.2.2 推动失智老人护理员队伍建设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资质认证,努力建成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护理员队伍。建议:①举办公益性质的失智症家属培训班,提高居家护理的水平。②由财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失能老人家政服务中心”,提供经过培训有一定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③招收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甚至退休)职工,经过专业培训,解决护理员紧缺问题。

3.2.3 构建失能失智老人康复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第2篇

近日为了更好的满足公寓总部入住需求,2013年5月公寓护理部决定对新老员工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护理技能在岗强化培训。公寓在岗强化培训得到李萍院长的大力支持并批示具体落实方案,付院长王文贞亲自督导培训工作。每一位参加本次强化培训的护理员护士受益匪浅。

本次强化培训的重点是:围绕老年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的技能强化训练与公寓新的总院要成立的背景下,如何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所展开的,主要是面向临床基层的护理人员,针对目前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培训。此次培训为我们年轻的护理员、护士带来了大量的护理信息及一些全新的病床管理理念和方法,内容涉及沟通管理、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等。在头3天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在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护理管理知识信息及护理岗位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对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更进一步学习,护士、护理员们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认识,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老人感觉到自己是在安享晚年、让老人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保护。护士、护理员只有与老人更贴近了才会更深入地了解病情、观察病情、了解老人的要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应用所学的知识、发挥出规范的护理技术、促进护理技术的革新、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不是保姆而是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的公寓护理队伍。

针对公寓实施楼层护理管理工作原则,则要在临床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的基础上,以实施护士岗位为切入护理工作点,从护理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及办法,充分调动护士、护理员的积极性,激励临床一线护理员。如何使用护士兼任护理员的工作这事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抉择的思考,护士当护理员使用将是未来为老护理服务工作的重点与方向,也是将来的趋势。

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极力使公寓护士护理员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促进护理队伍健康发展才是公寓长远发展源泉。

6年来我一直从事护理管理,今天我发现作为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法,“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如何兼顾护士、护理员意愿的原则下,积极推动护理分工模式的革新,实现从流水线式的护理转化为个性护理模式。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具体问题,主动寻找切入点、创新点、突破点,简化繁琐的工作环节与内容、整合人力资源与分工,优化工作流程与排班,增设护理辅助设施与设备,取消传统的主班、治疗班、办公班等辅助班次,全面推行“护士、护理员包干”的工作模式,每名责任护士、护理员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4.5个,承担所管床老人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所有护理工作。在工作排班中实施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保证晨护、晚护、集中治疗、及危重患者的特殊监护,增强每位护理人员“心中有人”的责任意识,切实保老人入住与护理的安全。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第3篇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状况

自2000年4月1日起,日本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并在短期内建立起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作为政府的福利政策内容之一,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 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同构成社会保障体系,属于社会保险范围,并通过建立护理保 险法律来加以规定。其具体运作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方式

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将40岁以上的老人都纳人长期护理保险的范围内,以65岁为界 分为两类被保险人,采用强制保险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地方和中央政府负担 50%;40―64岁老人负担33%,65岁以上的老人负担17%,在养老金中扣除。

(二)护理服务需求评估

在长期护理保险计划下,需要得到护理的病人要先申请,在市、町、村接到申请后,确定 是否给付保险金通过,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前往申请者家中使用初级评估的方 法进行评估,就申请者身体和认知功能的七个部位85个项目作问卷调查,由计算机的诊断 软件根据85条项目的调查情况进行技术处理后自动计算得出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接受 护理服务以及接受何种层次的护理服务。通常,把每个申请保险金者定为六个等级的护理 水平中的一种。最低的护理等级是“要支援级”(Assistancerequired),其他五级数字越高说明 护理等级越高,譬如,要护理5(Level 5)就是需最高等级的护理。每个护理等级需辅助的时 间不同:30―49分钟(要护理1),50―69分钟(要护理2),70―89分钟(要护理3),90―99 分钟(要护理4)和110分钟或以上(要护理5)。第二步由一个专家委员会对每个个案进行复 核,最后确定该被保险人是否有资格获取保险金。

(三)护理服务内容和方案的选择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护理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

1.设施(或称机构)服务。包括特别护理安养院、老人保健设施和老人医院等机构的护 理;

2.居家服务。包括家庭服务、日间服务、痴呆老人集体疗养院服务等,譬如医生、看护人 员上门进行访问,接送老人去日间护理设施或保健设施进行康复训练;

3.出借轮椅、特殊床等福利用具。

护理方案的选择,虽然病人及其家属对于选择何种层次的护理服务有较大的权利,但 他们实际上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而很难选择最合适的综合服务方案,因而,护理机构 就配备了一种新型的需要具备一定资格的护理经理。他们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其主要的 工作就是帮助病人和其家属选择最合适的综合服务方案。护理机构必须为每50个病人配备 1个护理经理,家庭护理援助中心也须配备护理经理。护理经理大多是护理机构的雇员,因 而在选择方案时有可能做出对其护理设施机构有利的选择。病人及其家属有权自由选择护 理经理,当他们不满意其护理经理时可随时申请更换。

(四)长期护理保险的赔付

通过对身体及认知功能的评估,保险赔偿分为6个等级,即5级到1级以及要支援级。 层次最高的第5级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在身体或精神上无法处理日常基本生活的病人。需支 援级主要是向被保险人提供预防性援助,原则上该级别被保险人不允许人住专业护理机 构。同时家庭看护护理服务分为1至2类,除了在家庭内提供服务外,还提供帮助洗浴或护 理、恢复正常生活等服务。对于被保险人来说,自己只支付护理成本10%的费用即可。保险 的赔偿采用直接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为主,观金给付方式为辅。每级护理有固定最高赔偿 额。

二、日本的护理保险体系建立背景与我国当前情况的比较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基础上的,其建立背景和条件和我国有很多相 似之处,日本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相对完善、健全的长期护理 保险体系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日本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相同的特点:进入时间晚,发展速度快,高龄化趋势 明显

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和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 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定义为老龄化社会。日本65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在1970年达到7.1%,正式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属于发达国家中最晚的。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0 万,占总人口的6.96%,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完成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 型进人老年型的时间,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5年,而 我国只用了18年。

日本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经过了24午时间。按此速度发展 下去的话,到21世纪中叶日本人口中每3人就有1人是65岁以上老人,而其牛75岁以上 高龄人口的增长更是快速。据美国1987年统计,日本75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 1965年为1.9%,1985年上升为3.7%,预计2005年为6.4%,2025年为10%,而高龄老年 人口将占全体老年人的55%。根据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预测,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由目前 的7%上升到14%大约将需25年时间,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在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 龄老人从1953年到1999年,增加了6倍,目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正以每年5.4%的速度 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本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人口高龄化趋势将明显加剧。

(二)我国与日本在老年人护理传统和家庭结构变化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国与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上有着地缘上的相近性,两个民族 在秉承传统的养老方式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以传统的家庭为主体的护理思想非常牢 固,作为一种对尊老敬老的文化传承,两个国家大多数老年人从古至今都是在家庭,内由其 成员负责照料。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护理方式难以维系。随着社会的变化,两 国同样面对着家庭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日本,年轻人结婚后离开父母独立居住,妇女也不断 走出家门。在我国,伴随着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婚育期,出现了“四二一”和“四二二”的家庭 结构,或者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些都构成了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特点,其结 果就是,家庭中独生子女能够负担并给予老人的照顾,比老人需要和得到的照顾相比明显 不足,实行家庭护理的困难程度也越来越大。

(三)两国都存在老年人长期护理供给不足的问题

目前,就日本已开展的护理保险来说,能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护理制度的实施,使潜在的护理需求集中出现,一些人支付了保险金,但到需要时却不能得 到相应地服务。在我国,有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国内现有的能够提供专业老年护理服务 的机构和场所十分有限,远未达到社会需求所要求的数量和质量。如何进一步开发专业的 护理机构与护理方法成为两国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我国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策略

在借鉴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经验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我国经济仍不够发达,国民人均 GDP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现有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不健全等实际国情。因此,建议我国老 年护理采用“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以家庭护理为核心、以社区护理服务为、以护理制度 为保障的居家护理体系”的模式,并在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依靠市场进行运 作,大力发展低偿、有偿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收费标准,使之与经济能力相适应。在开展 一段时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可考虑分层次、分步骤地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之中。

在目前情况下,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为我国长期护理 保险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第一,加快培育我国护理产业市场。因为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护理服务提供机构和大量 的专业长期护理从业人员,长期护理才能够开展多形式、满足长期护理需求者需要的,可供 被护理人选择灵活的护理方式,保险公司也可以更大程度的提供以实物(护理服务)为主的 给付方式。与实际费用支付方式和定额给付方式相比,实物给付更能够适应被保险人的多 样化要求,护理时效好,同时能够更有效的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节省总护理费用。

第二,严格对护理服务等级的划分。以上提到过,日本对护理保险划分了要支援和要护 理1―5共6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同的给付数量和服务费用。因为护理保险涉及 的护理服务内容非常广泛,而被保险人的护理需求却各不相同,所以恰当地划分护理等级, 对于确定护理服务给付数量(护理保险金支付额)、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

第三,建立以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提供方式。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方式 既便利了老人的护理,又避免了住院和护理机构护理所带来的高额费用问题。我国应该大 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改革、机构改造、资源重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病房改造成多种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健、医 疗等服务的场所,同时,在社区护理中引人“护理经理”这一职位,增强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 服务的专业性。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社会救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05-02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社会护理救助并未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已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照顾贫困老年人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更给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由此针对贫困老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救助必然在未来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老龄化背景下护理社会救助建设的必要性

老年人护理社会救助是针对低收入贫困老人(包括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的老人)实施的,以提供上门护理、护理补贴、机构照顾为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救助的对象指的是收入水平低于一定的标准,因患有慢性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自理能力的贫困老年人口。现代社会建立老年人护理救助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原因在于:

(一)化解高龄危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人口的老龄化是产生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结构呈现出“未富先老”、“老龄化”、“高龄化”、“抚养系数高”等特点。大量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但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付护理费用,而护理救助制度不仅能给老年人以物质上的关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不仅使得老人在急需护理时获得救助保障,更重要的是帮助一部分老年人重新恢复自理能力,鼓励老年人自立。

(二)缓解老年贫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疾病是造成老年人贫困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口的医疗负担在逐年加重,而老年人相对于其他群体,身体免疫力低,患慢性病的几率更大,老年人护理救助制度虽然并不是预防老年贫困发生的制度安排,但是它在缓解老年人贫困程度恶化方面起着保底作用,而且对于进入晚年、丧失劳动能力而又百病缠身的老人来讲也是一种精神慰藉。

(三)减少子女负担,缓解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压力

在中国,家庭成员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健康照顾一直在整个长期护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长期的医疗费用护理所需的服务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老年人护理救助主要是针对低收入贫困老人的救助,因此对于失业人员以及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就业的老年人子女也能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

(四)社会保障不全面引致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中国社会保障“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特点致使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无法覆盖全部人群,且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深度、力度上的不足,医疗服务层次单一,社区的老年健康服务不到位,长期护理类型的健康服务项目未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这一切都使得转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救助项目迫在眉睫。

二、中国护理社会救助的供需分析

(一)护理救助制度发展不均衡

和较完善的城镇老人护理救助政策相比较,农村老人护理救助制度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也相对滞后,一些优惠补贴也只提供给城市居民所有。事实上,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传统的家庭照料的提供者急剧减少,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老人迅速增加,农村老人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更强。

(二)救助对象范围窄

受户籍制度的影响,现在中国护理救助的实施对象主要针对本地户籍老年人,没有或很少能涵盖到外来老年人,有当地户籍才可以享受救助的规定很难扩大护理救助的实施的范围,特别是在劳动力流动迅速加大的今天,仅限于户籍制度的护理救助在发挥保障贫困老年人生活方面的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护理机构和人员匮乏

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疗养院与护理院的数量增长缓慢,护理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当前城乡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护理救助的服务内容仅限于生活护理,护理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提供相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管理不合理,救助方式单一

老年护理服务职能分属不同政府行政部门管理,各种服务形式和享受待遇等政策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老年护理服务的公共资源综合利用、公平性和效率等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各地发放“服务券”、“代币券”和“居家养老消费券”,而非现金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护理救助的针对性,但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难以充分满足贫困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补贴标准相对不高。

三、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介绍

(一)美国的长期照料服务机构

美国的长期照料服务按提供场所来说分为三类:第一类:机构服务,即由长期照料服务专门机构提供服务。第二类:社区服务,即在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主要有日间照料中心。第三类:居家服务,即在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务。

(二)美国长期照料服务的内容

为了适应老年人失能水平、居住格局、接受服务的偏好以及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美国长期照料服务的内容上十分复杂。目前主要有个人照料主要侧重于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照料主要侧重非治疗性的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即提供咨询、精神慰藉等;居住服务即提供住房。

(三)服务体系改革的导向

从发展趋势看,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有三个特点:一是多样化,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二是专业化,即长期照料服务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三是居家照料服务将成为主流,这样,老年人可以尽可能不改变生活方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颐养天年。总体来说,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方兴未艾,未来将是一个多变和改革的新阶段。

四、中国老年人护理社会救助的出路

建立贫困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是中国未来医疗改革的必然选择,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混合型的医疗保障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是:

(一)加强老年人护理救助制度和法制化建设

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需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相关的立法调研,探索颁布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保险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等级,护理标准、缴费标准、缴费年限等,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解决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问题。

(二)建立统一的老年人护理救助管理机构

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上至中央政府的部级主管单位,下至地区和基层管理的救助机构,明确其职能,统筹安排不同类型的护理项目,协调不同供给主体提供的服务,对不同内容、不同等级的照护服务实行统一管理,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提供组织保障。

(三)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机构和设施

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长期护理的同时,适当、逐步扩大公办长期护理机构的规模,增加服务种类,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建立科学的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制度,改变私立护理机构服务不佳的现状。

教育部门要填补老年护理服务专业缺失现状,开设多层次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实现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对志愿者、辅助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四)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和配套制度

从实际出发,借鉴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如确定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分级指标体系、受益人准入制度、服务人员考试进修制度、受益人申诉制度、服务质量检查制度等系列配套制度。

总之,老龄化的冲击下老年人对于长期护理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而中国的老年人长期护理目前还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保障护理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壮大,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

参考文献:

[1] 钟仁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萱.日本护理救助制度的介绍与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6).

[3] 李维洁.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障简介[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学分册,2003,(4).

[4] 辛怡,王学志.美国、日本长期护理救助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南方论刊,2011,(2).

老人护理服务内容范文第5篇

为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全市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2020年民政局指导下,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各乡镇单位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调查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账、成立队伍、开展活动、特色服务开始,使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将一年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对新增人员及时建档登记,完善个人资料,全年累计服务 次,其中经济困难老人人次,特困分散供养人员人次。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在市民政局、市福利院以及各乡镇、各村委的支持和监督下,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肯定,全年考核合格率89%,人民满意度达到95%。

(二)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项目。华亭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相对去年以来,中心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完善中心的操作设备问题。购买了一批血压仪、血糖仪、心肺复苏模拟人,通过培训学习针对性的拓展居家养老的服务领域,这些符合当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员工培训、培育团队精神。中心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及在岗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技能。对新入职员工安排岗前培训、实地观察学习、跟队实际操作,本中心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今年市妇联举办的巾帼家政服务业技能大赛本中心派出6位护理员并获得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荣誉证书、并为单位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对表现优异的护理员奖大力培养推举更大的平台,中心还组织员工参加养老护理员上岗资格证,务必实现护理员持岗上岗。与此同时,中心还十分注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坚持每周一雷打不动召开工作例会,让同事之间就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中心联系其他资深专业人士,为管理人员提供医疗护理知识、老人沟通技巧、礼仪修养、等方面的培训,为不断充实管理人员的知识,更好的为老人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此外,中心坚持每月召开员工大会,评选优秀养老护理员、优秀小组,分享服务心得,共勉互励,共同成长。

(四)服务内容夯实、服务形式多样。开展以“三个一”为内容(每半月清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月理一次发),开展多次上门服务,根据老人各方面状况,服务工作也有侧重和不一,如对没有监护人的独居老人,他们需要更多的照料。为此月底对这些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工单以零元结束。

(五)联合社会力量,宣扬助老精神。要成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除政府的推动力量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各种力量,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让我们的服务做到好上加好。今年,我们除了养老护理员下乡宣传外,更加注重了文化传媒的推送,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众号,每周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报道宣传;平台人员加强下乡的力度,一方面监督、回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对老人探访慰问,深层次宣传居家养老政策。同时发动群众参与敬老助老,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老人,照顾老人,倡导的社会风气,宣扬敬老爱老的社会精神。

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民政助理员不配合工作。东华镇东华社区民政助理员存在电话打不通现象,护理员不能交接。东华镇前岭村张治贵房内院内都是垃圾,村上支书主任推三阻四,不配合一起为老人整理出来干净舒适的环境。

(二)、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思想觉悟低。相对救援物资发放问题,当天发能用到老人身上,但是护理人员一走,新被褥,新衣物穿不到老人身上,家具用不到老人居住的房里。多数老人都给监护人干活,导致老人穿着脏旧差,衣服破烂;个别监护人不配合工作嫌护理员去的次数多,辱骂护理人员(例:山寨王发清、赵新社、)

(三)、老人思想素质差、觉悟低。石堡子纪家庄兄弟俩残疾,家里环境脏乱差问题,从去年一月去三次家里现在每月去四到五次,偶尔还送去我们自己不穿的衣服。但是兄弟俩不懂的保持,屋内面貌较差,自己的精神面貌也不好。这样的例子:安口余珍、黄丽琴等。部分独居老人性格怪癖,房内的所有垃圾不让扔,东西不让挪。导致屋内看起来乱,摆放乱无秩序;部分老人比较节俭,闲洗衣服洗的太勤,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容易衣服破损。老人卫生意识差,服务人员认为衣服脏应该洗,但是老人感觉衣服比较干净不需要清洗;精神疾病的老人服务风险系数高,有时候有暴力倾向监护人不在不能服务。

(四)、经济困难老人视觉贫困。部分经济困难老人家里条件差,床上无被褥,被褥破旧现象,危房现象。

(五)老人嫌资源浪费。部分老人比较节俭,闲洗衣服洗的太勤,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容易衣服破损。老人卫生意识差,服务人员认为衣服脏应该洗,但是老人感觉衣服比较干净不需要清洗。

三、明年的计划

(一)加强尊老、敬老、爱老传统教育,提高为老服务的热情及心理沟通能力,丰富有关老人的保健营养知识。使更多老人了解这种不脱离家庭、不脱离儿女,不脱离所有熟悉生活环境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加大对服务质量的跟踪检查,确定人员不定期的访问老人,对老人不满意的地方督促护理员及时改正。并且加倍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老人健康体检活动。定期上门走访,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免费按摩,免费保健,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宣传。

(三)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壮大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项目,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使居家老人能获得生活上全方位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使广大老年人得到更为实惠、方便、快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