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货物的运输
(1)运输使用车的科研水平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讲,我国机动车科研水平较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水平又远远比不上内燃机车的研发水平,甚至落后国际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动力车节能能力最强,在这方面我国的研发水平造成了我国货运车辆动力能源单一,大量尾气排除,并由于路桥费政策不够健全,机动车严重超载,车辆故障频发。
(2)政策法规统一性不足
由于快递服务涉及全国每个角落,但各地区的运输政策标准不一,这成为了运输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复建设不可胜数。不同地区对于机动车辆的运输指标要求各异,比如,在二线城市可以通行的机动运输工具不能进入一线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机动车辆不能进入南方等,引发了多次装卸、运输操作,导致了运输的“二次污染”。
(3)信息系统建立缺陷较大
快递公司拥有自己专属的货物信息系统,高端的系统中对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对于运输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监控并没有实施在车辆调配的科学高度,单纯的追求“快”的快递运输却演变成了高空载率的不良后果。
(4)运输人员的培训落后
目前从事快递业务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过于偏低,因此对于运输人员培训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被予以很高的重视,而对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的培训却不予重视,甚至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钱撒谎能够的奖励和鼓励为住这种单纯的经济化管理手段是达不到持久效果的。
2.货物包装问题凸显
快递企业中的包装材料种类繁杂,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纸软信封、白皮纸硬信封、塑料袋、纸箱、发泡薄膜袋、编织袋、打包用的胶带等,用于包装的材料,对于快递公司,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而实际上,其价值已经体现在了客户所支付的运费当中。目前包装凸显的污染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过于浪费
在实际的操作中,快递公司为了为达到分拣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纸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观存在的货物的形状不一,尺寸多样无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满足,因此“大包装小货”情况频发,“大材小用”数不胜数,这是实际包装操作中随处可见的问题。
(2)缺乏环保性
在快递企业包装过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与纸箱,塑料的使用占据大部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废弃的概率很高,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看,将会长生极大量的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现象。
(3)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包装是不进行收费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装费用收取,因此会在快递公司所涉及的人员,例如和工作人员和客户心中营造出包装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递企业无偿提供的错觉,这会鼓励工作人员与客户在意识这上并不重视包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观成本,导致对包装所使用的材料极度浪费,不合理使用,重复包装、过度包装现象频发不止。
3.运单使用合理性过低
目前国内快递公司已经抛弃过去的五联单的运单而多数使用的是四联单(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联),采用无碳纸制造技术,最后一联使用贴纸,前后共有五层纸张一共是四层纸张。在快递过程中仓库、公司、发货地、收货地等,由于快递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明文规定不足,缺少标准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够完善,贴纸、以及使用过的运单遗留纸张被不分场合地随意丢弃,对环境的伤害极大,纸张虽然并不大,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极大的浪费。
二、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备低碳特点的快递,其观念大都是从低碳经济延伸出来,而关于低碳型快递的叙述并没有比较科学的定义。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以及现有实践,我们认为,快递即将采取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应符合在物流过程中始终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节能减排技术逐步祛除物流活动中碳的过量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上文对于快递企业现状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着迎合低碳发展的态度,我们将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生产低碳型:指在快递操作的生产过程,实现低碳化或无碳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运输、低碳配送、低碳包装,低碳分拣等。
(2)产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产出过程中达到低碳化或无碳化,重点强调逐步祛除对人、环境的低碳化,从而从整体上降碳排放量。如: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降低尾气污染、提高废弃物回收率与再利用率等。
(3)辅助低碳型:指在快递辅助行为当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无碳化,包括在人员素质的培训,制度的健全完善,绿色、环保理念的灌输等,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
三、总结
关键词:低碳经济;措施
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否则会出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受国外制约的情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来,不仅有利于巩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优异成就,而且在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的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就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总体的安排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指挥棒,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党情、省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步骤、分层次的稳步、有序推进,尤其是要把我国的低碳经济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纳入到国家的相关科技规划中来。
一、教育先行
目标理念是人类实际行动的指挥棒,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针对中国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必须有针对的、分层次的,对国民进行宣传、培训、教育,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群众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一个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在中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推动力,更是中国公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力彰显。
同时,党和政府应该牢固的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开购车等方面的浪费,公职人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低碳型的国家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发展低碳经济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学习经验,建立低碳宣传教育基地,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地利用好媒体、网络等手段来普及人民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宣传高碳的危害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法律保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和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划并传达法律信号,这不仅仅是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形的帮助,还可以将那些违反相关的低碳理念、妨碍和破坏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最终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立法,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的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低碳经济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到问题的内部进行深刻的剖析,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到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法律,不断地修改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环境、资源保护性法律法规条款,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应有的职责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法制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可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研究。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条款,例如,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科学技术支持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来看,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摆脱了经济发展的困难境况。目前,低碳经济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业的迅猛发展、绿色能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各国的政府要强化对于低碳技术、节能减排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推广比较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必须把一些高碳产业、高能耗产业作为监督的重点;使这些产业的发展与低碳技术的研发连接起来,作为重点开发和扶持对象,提高对于废弃物的再次利用率。大力发展“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对现有的煤炭资源的利用进行技术性改造,着重开发新能源、强化新能源的再利用技术,有效地将先进的低碳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低碳技术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浪潮,立足于国情,中国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开发比例,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以点带面,在某些领域和某些行业实施试点,积累经验,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型科研院所的建设,培育新的低碳技术产业和市场,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相关的低碳技术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完备的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处长何勇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人大副主任谢克昌,副省长陈川平,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总经济师温元伟,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平,省国资委副主任崔联会,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吕步云以及省科技厅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宗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陈霖新,国家氢能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理事张立芳,太原理工大学煤化所所长黄伟、副所长苗茂谦,才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廉生,德国林德集团北亚地区大客户业务总监郑章修,山西煤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和四川天一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香港华润燃气集团、太钢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晋商银行、潞宝集团、安泰集团、太原煤气化集团、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山西发鑫焦化集团、同世达焦化集团、山西焦化集团等企业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新华社山西分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等媒体应邀参加了论坛。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低碳是持续发展的必然
在新的形势下,煤炭工业的概念是不是把煤挖出来就是煤炭工业?显然不是。煤炭工业一定要有上中下游,逢煤必化是必然的,遍地开花是不行的,一定要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即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煤炭化工,建立原料的科学利用体系,这才叫做煤炭工业。
中国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盛,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客观地看,前不久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向前走了一小步,气候谈判向前迈了一大步。哥本哈根会议在牵动全球神经,低碳生活要从身边做起。
按照世界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两个地球,按照澳大利亚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七个地球,按照美国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九个地球,这就是碳足迹,地球已经容纳不了人类的发展。中央为什么反复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能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才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哥本哈根会议呼唤新能源,气候变化呼唤新能源,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科技革命呼唤新能源,持续发展呼唤新能源。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是循环经济的体现,是绿色产业的前提,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持续发展的必然。如何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非常关键,我认为不仅是低碳经济问题,陕西、山西如何选择低碳经济之后的新型产业,创造一个低碳产业?应当紧紧抓住当前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和低碳产业。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新的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要建立新的煤炭工业体系和新的国家清洁能源体系,要从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煤炭工业战略性发展高度大力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积极创造新的增长点,比如氢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这是节约能源的要求,提高效率的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需求,气候变化的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需要。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宗强:煤炭大省山西的低碳经济之路利用山西低碳化的能源,我觉得要搞化石能源低碳化的利用,首先要把现有的低碳化能源用起来。
现有的低碳化能源就是四个气:第一个是煤层气,要加大利用,还能减少煤矿发生事故的机率。第二个就要大力普及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特别是天然气汽车,我觉得老百姓呼声非常高,我去了阳泉,他们现在有两个加气站,实际上只有一个,现有这个很远,另一个更远。在这个情况下,在一年的时间里,从去年没有天然气汽车,到现在有了1600辆天然气汽车,发展非常快。第三个就是高效地利用焦炉煤气,山西是焦炭大省,焦炉煤气是我们特有的资源。第四个就是利用山西所有的廉价的氢气开创世界低碳能源的示范基地,这不仅仅是山西省的、国家的示范基地,也是国际上的。
山西省的煤层气利用做得还不够,虽然煤层气已经做了很大努力,但还有很大的余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来讲,2007年全国煤层气规划利用目标为36%,山西省2007年煤层气利用量为51.71亿m3(其中民用21.71亿m3),利用率为27.43%,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山西在大力推广天然气这个清洁能源的同时,煤层气制天然气将会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而山西生产人造天然气,或者说合成天然气条件非常好。而焦炉煤气,山西年产焦炭大概1亿吨左右,伴生焦炉煤气是400亿立方米左右,只要充分利用的话,效率会非常高。此外讲到氢气,在焦炉煤气中的60%是氢气,提纯下来价格非常低,所以山西完全有条件率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做,希望2010年5月份6月份能够开始示范。
“四气合一”将开创低碳能源新局面。什么叫“四气合一”,就是把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统一考虑,联合开发。特别是利用焦炉煤气制造天然气,用新的产业带动山西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每个气都可以直接利用,但是天然气是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天然气连到用户。而煤层气,通过高浓度的简单分离,低浓度的可以稍微加大一点分离力度,那么实际上得到的就是天然气,可以掺到天然气管道里使用。焦炉煤气、氢气可以发展能源化工,而不是一般的化工。焦炉煤气制天然气不是很难的事,而合成天然气需要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煤,我们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高质量的煤,也有低质量的,低质量的我们可以直接拿来气化,制成合成天然气,这样将来山西不但不需要求中石油每年增加给我们天然气量,而且我们还能给他们的管道里输气,输到东部沿海地区,发挥我们能源大省清洁能源的优势。大家看地图,山西实际上离东部渤海湾很近,就隔着一个河北省,通过管道等输送方式将燃料输送到东部沿海很方便。另外山西管网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再做的话可以有很大的发展。
最后我简单地说几点建议:其一是制定山西低碳化愿景;其二要大力推动天然气发展;其三是建议建立煤炭低碳化联盟;其四要大力培养低碳化的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人大副主任谢克昌:山西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空间大低碳经济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有很实质的内在含义,是相对于我们传统经济而言的,它的实质就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现在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要求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少污染。低碳经济的核心主要是低碳能源利用。
煤炭在未来的50年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2009年英国BP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到2050年煤依然是一个主要能源,这是从我们使用能源的结构上讲,从能源的储存上讲依然是这个问题。以现在的勘探技术水平,在没有发现新资源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煤炭还能再开采122年,石油开采只有60年,这是从世界范围来讲能源结构和储存现状的。大家不要以为我们中国的煤炭存储十分丰富,这只是相对于油和气而言。煤炭是我们国家GDP的保障,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到70%,油只有20%,大量的煤用于燃煤发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火电占到77%,而作为化工原料占到将近50%,煤不仅是主要的能源,同时也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利用技术、转化技术相对落后,所以同时也是环境和生态的主要污染源。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战略取向,从全局高度及早加以谋划、加以推进,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加强节能减排,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我们山西省是典型的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包括炼焦、钢铁,那也是因为我们有煤,山西省的万元GDP能耗在全国排在前列,而且支柱产业均具有高排放特征,那么恰恰我们实现低碳经济的空间和机遇是最好的。
高碳能源低碳化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高碳能源低碳化要求是非常吻合的,我们重点实验室承担的“973”课题,这个项目就是利用到焦炉煤气和气化煤气配起套来,我们通过一个特殊的反应重整转化就可以做成合成气,然后这个合成气做出来和IGCC联合循环发电结合起来,同时生产电力和醇醚燃料。
与此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有:煤炭资源分布、安全开发和煤层气开发的有关基础研究,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石油、天然气资源高效开采和利用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我国大型电力系统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氢能规模、无污染制备、输运和高密度存储的关键科学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新型O/CO2燃烧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Chemical-LoopingCombustion,CLC),超细化煤粉再燃技术,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和山西相关的煤化工或煤基多联产,煤通过高效转化,化工原料和燃油以及发电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实现经济和管理效益最佳。比如说我们山西甲醇搞了二十多年,碳氢氧的有效利用是100%,资源的效率很高。那么做出甲醇来干什么,我们的产能全国来说大概到了6000万吨,这个甲醇是一个很好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平台,可以做燃料、乙烯/丙烯、DME、MTBE替代物、替代轻质石油馏份发电、氢、燃料电池等等,甲醇好储存,这些技术都在开发,成熟以后自然就可以使用,这是我们的甲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混合动力小轿车、天然气燃料客车都已经在马路上行驶,这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现实的、也比较容易实现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是我们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很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们的高耗能企业,这些行业只要节能,能源消耗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单位产品的耗能比世界先进水平高的将近50%,这里面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空间相当大。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谢虎: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优质的资源决定着财富的流向。世界性低碳是后危机时代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出路。虽然对这场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方评说不一,但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却越来越成为世界共识。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表明高碳排放已经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政府将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开展低碳经济示范点,制定和实施地方发展低碳经济行动方案。山西省作为我国的传统化石能源大省,高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进行源头治理,改变燃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高碳向低碳的转化不仅考验着各级政府,同时也给我们企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带来了机遇。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公司是省国资委监管的33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21户大型企业之一。人均劳动力贡献率470%,人均净利润12.5万元。作为新能源的追求者、节能减排的推进者、低碳经济的探索者,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四气合一”(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战略实施,形成了以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省煤层气集输公司、省压缩天然气公司为两翼的产业格局。2009年5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产业规划司对我公司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讨论,这是国家能源局首次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和政策参考意见。省政府召开数次关于天然气的专题协调会,确立了集团公司“四气一体化”的全省燃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地位。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25亿元,铺设管线1038公里,实现了南北贯通,年输气能力达到60亿m3。晋城至长治煤层气输气管道已于12月10日开工建设。我们已经分别与运城、忻州、阳泉、大同等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太原和临汾地区正在筹备中。全省管网已覆盖9市80余县区,200多个新农村,全面服务不锈钢、耐火材料、玻璃制品等十大新型产业集群。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每年拿出净利润的10%办好三件事:一是50%用于研究经费补贴;二是用于集团公司地毯式人员培训;三是围绕节能减排,服务循环经济,全力推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的混合燃烧,加快管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新建管网2000余公里,统筹调配100亿立方混合气资源,加速在我省形成“五横三纵”的战略布局,2015年前将在全省各区域建成天然气加气母站14座,加气子站250座。同时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同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中石油集团、香港华润燃气、香港中华煤气等大型企业的十大合作。加快推进与省交通厅在高速公路及省级一二级公路建设加气站的合作项目,大力推广汽车“油改气”和与二汽集团合作加气载重车事宜。与省煤运集团合作的35条新能源运输通道加气站建设项目已正式上报。全面加强与中石油在压缩、液化、城市管网等方面的合作,与中石油香港上市公司共同投资10个亿在全省五个区域建设5个液化项目。同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太原理工大学、阳煤集团、省煤运公司合作,加快推进寿阳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项目和河津焦炉煤气提纯甲烷和氢气开发利用项目,争取尽快开展HCNG车和HCNG混合燃料工业应用示范。同时积极开展与台湾樱花集团、太菱集团、中山华创集团合作建设山西燃气用具生产基地。共计100亿投资全部落实。
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副总经理何苏里: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阳煤集团将节能减排和开拓创新的低碳发展思路升级为企业战略事业中的头等命题。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坚持大力开发大工业用气市场,坚持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井下抽采后地面开放,就近利用与余气再输相结合,保障现有的城市民用燃气扩大其他利用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阳煤集团坚持综合利用,开创了变“杀手”为“帮手”的崭新局面,煤层气开发利用“亮点”效应凸显。我们本着“最大化利用煤层气资源”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煤层气资源的利用领域,形成了全国煤层气抽采及利用较大规模。
我们分别有以下这些利用领域:如煤层气焙烧氧化铝项目是阳煤集团极具竞争优势的煤电铝产业链的核心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注册成功的煤层气焙烧氧化铝CDM项目;煤层气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年耗气1.6亿立方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煤层气CDM项目,阳煤集团凭借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及早地开发申报了80万吨煤层气焙烧氧化铝和90MW煤层气发电CDM项目。两个申报项目相继在2007年4月7日和5月22日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在全球煤层气项目注册顺序中排名第三和第四,在山西省的CDM项目中排名第一。
阳煤集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将煤层气作为民用燃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简单利用煤层气,现在城市居民用户几乎涵盖了整个阳泉市区。同时,阳泉市区内已经将90%以上的燃煤设施改成燃气设施。
此外,阳煤集团将与山西CDM技术中心合作开发全国首个工业化乏风氧化CDM项目,经过多次考察已选定试点。此次项目的合作不仅在我国大规模的减排计划中将增加新领域,更将为我国煤矿行业逐步实现“零排放”奠定重要的基础。
晋城煤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何辉:开发利用煤层气开创清洁生产新局面
早在1993年,晋城煤业集团就以“保障矿井安全、开发洁净能源”的强烈责任感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在全国率先引进了美国的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开始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16年来,晋城煤业集团累计投入50多亿元资金,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规范经营管理,实施“井上井下同采、抽采利用并举”、“采气采煤一体化、开发利用商业化”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
晋城煤业集团坚持理念创新,成功创建并实施煤层气开发的新模式.面对高瓦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极大威胁和制约,结合矿区瓦斯赋存特点,晋城煤业集团创新理念,变“被动防御瓦斯灾害”为“主动开发清洁能源”,创建并实施了“采气采煤一体化”、“三级瓦斯治理”等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新模式;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煤层气抽采技术的全面突破;通过构建市场网络,煤层气利用量快速增长;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煤层气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太钢集团环保部部长冀岗:绿色发展的实践
太钢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工艺装备的绿色化,将原来落后的产能彻底淘汰,用新的、大型的、高效的设施置换,这样在生产钢铁产品的过程中,消耗更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低。最近几年,通过150万的不锈钢工程的改造,太钢走出了装备大型化、工业现代化、生产高效环保的路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路径选择;甘肃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28—03
18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vante August Arrhenius曾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会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增加,并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发生。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这一预测在今天得到充分的验证。建立在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城市及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已经开始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寻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2008年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北京正式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先选择在上海和保定开展项目合作示范。2011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广东、云南等5省和天津、重庆等8市的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甘肃省要想在未来几十年里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其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实质就是要解决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进行新型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最终目标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指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进行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通过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模式,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下的生产方式、消费理念和鼓励低碳发展模式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低碳技术,又称清洁能源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主导技术涉及石化、冶金、电力、化工、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以及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相关领域的有效控制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李胜等(2009)提出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和低碳消费4个环节,核心是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创新,提高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水平。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的低碳化。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体现为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执行节能产品认证,并将低碳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其次,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制度,通过限定排放上限,依靠碳排放交易体系来激励对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技术开发的投资;第三,设立碳基金,充分发挥国际组织、政府和企业在扶持和鼓励低碳技术开发领域的指导作用。
(二)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
继英国政府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2006年10月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全新的审视,报告指出如果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低碳产业,可以避免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重要战略选择。美国积极推动气候立法,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2009年7月公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2008年日本提出“福田蓝图”,次年4月,又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政策草案,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发展日本的低碳经济。就研究方法而言,除了传统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等。综合来看,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的形势下,各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的调整发展战略,制定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政策、发展战略、能源政策、生态保护、政策与制度建设等与低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并探索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靳志勇(2003)就当年英国的低碳经济能源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李文虎(2004)对英国的绿色能源战略进行了介绍;庄贵阳(2007)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应依靠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制定低碳政策措施来实施一场能源革命,试图建立一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任小波等(2007)对斯特恩报告进行了解读,从科学基础、气候变化中的经济学问题、减排行动的政策与经济因素、适应行动的效益分析以及全球合作应对气候的意义等五个方面对报告的主要内容、立场和结论进行了介绍;王志轩(2007)提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要在法制的框架下推进,要科学估计中国节能减排的潜力,一定要通过政策、价格来引导,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推进。综合来看,国内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阐述、宏观政策、思路架构和低碳能源角度的技术途径等方面,针对具体区域发展低碳经济路径的研究,大多也只停留在介绍国外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的阶段。本文以甘肃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二、甘肃省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是一个资源型省份,同时也是一个资源能源缺乏的省份。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多是重化工业,能耗高、污染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发展方式下,资源能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低下,人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在地区性能源、资源、水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的约束是甘肃的必然选择。
(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5位;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全国和西部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在全国占绝对优势;煤炭、油田、水能资源丰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省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甘肃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化工业比重达到85%以上,是典型的“两高一资”工业结构,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极强。2010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消费能源达到3689.45万吨标准煤,而其中重点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达2 984.30万吨标准煤,占到工业能源总消费的81%,万元GDP能耗和电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2.7%和84.6%。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石油可达40%左右,天然气占到22%左右。甘肃省能源结构以煤炭、火电为主,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低。
(二)甘肃省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1.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甘肃省目前的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典型的“二、三、一”形式,一定时期内,甘肃省能耗高的重化工业所占的比例不仅不会大幅降低,还有可能升高,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而重化工业产业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甘肃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加快推进使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这就加重了甘肃经济的高碳特征。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从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开况和供需变化来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2006年,中国煤炭消费排名全球第一,其中生产占当年全球总量的39.1%,消费占当年全球总量的38.6%。甘肃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多种新能源资源,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甘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必须认识到,甘肃能源生产和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到70%以上,经济的“高碳”特征明显。
3.技术结构水平低下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动力是先进的科技水平,甘肃省技术结构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费有限,劳动力技术水平偏低。甘肃工业企业基础比较薄弱,低碳技术储备不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慢,导致能源生产和利用水平相对落后,这是开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严重制约因素。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低碳技术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而引进转让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适应阶段。我国在低碳技术开发上尚没有明确发展规划,如果甘肃省内企业主动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生产成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4.节能减排意识缺乏
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的《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随着甘肃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建筑能耗、物业能耗、污染性消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甘肃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路径与方法
(一)结合“十二五”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结合“十二五”规划,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发展提供指导。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避免碳密集产业的转移,否则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进而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比重,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等新兴、低能耗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法律、金融、物流、旅游、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降低GDP的碳排放强度,推进低碳工业化进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和新材料基地,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和再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碳基新材料和氟化工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构建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宜居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支持一体化创新发展。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
甘肃能源生产和消费仍以传统能源为主,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开发利用新型洁净能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甘肃省在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上处于政策优势地位,其中,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目前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的风能电力基地。同时,甘肃省在核燃料生产供应上具有技术优势,要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新型能源的能源消费比重。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鼓励企业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倡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三)加快低碳技术引进与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较成熟的低碳技术。针对甘肃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污染现状,省内企业要加强与国际组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在低碳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实现引进、消化以及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河西新能源开发与接人电网等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研究创新。搭建甘肃省低碳经济信息平台,支持建立低碳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传统能源的约束。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研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的低碳技术。同时,要立足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使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转变消费观念,推进全民节能
(一)两村基本概况对比
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原名太平寨,位于黄崖关长城脚下,距离蓟县县城22公里,距离天津市区144公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建村,地处京、津、冀交界处。全村总面积2800亩,其中山区2400亩,耕地400亩。大平安村靠近九山顶、梨木台、黄崖关等景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通过实践调研得知:全村共有农户90户,人口300多口,年收入在5000元-12万元不等,贫富差距较为严重,村民主要从事旅游业和种植业。这样一个有着“百米小村”之称的大平安,曾经被评为全县文明生态示范村与农家旅游专业村。宁河县宁河镇北岳庄村,毗邻渤海湾,201、205、307等多条省道和高速公路从其周边穿过,地处天津市与河北省唐山市的交界处。距离天津港70公里,距离天津市区106公里。全村总面积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97亩,土地承包面积400亩。通过实践调研得知:全村共有农户360多户,人口1730多口,年收入在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贫富差距也比较严重。
(二)两村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对比
1.大平安村村民从事产业分布及经营概况大平安村村民主要从事一、三产业的经营,其中从事农业种植的占39%,从事旅游业,即农家院经营的占36%。全村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有水果种植和粮食种植,其中部分水果销售对象为本村非种植业农户和游客,其余部分出售给外村的水果收购者。另外,村里还有五六家经营干货的农户和两三家家禽养殖户。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大平安村的主导产业。大平安村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位于古长城脚下,向西距北京110公里,向南距天津140公里,东南方向距唐山120公里,向北4公里便与河北省兴隆县接壤,地处京津唐交汇处;周围有黄崖关、九山顶、清东陵、八仙山、盘山、玉龙滑雪场等多个景点,方便了村子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村中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休闲娱乐,促进了大平安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截止2009年该村从事农家乐的农户占到全村家庭总数的40%左右,其年收入(指毛收入)占到全村年收入的80%左右。由于各家农家乐经营规模及经营状况有所不同,所以农家乐经营者的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为4-5万元/年,收入稍低的为2-3万元/年,高收入者可达8-11万元/年。伴随着高收入而来的是高额的食品支出,以笔者调研时居住的那家农家乐为例,年收入为8万元,年总支出则达5万元,大部分用于生产性食品消费,如某日的肉鸡消耗就达10多只。
2.北岳庄村村民从事产业分布及经营概况由图2可知,北岳庄村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服务业,但是在第二产业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平安村。其中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占60%,从事服务业的占25%,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第二产业经营者,占到10%。从事服务业的有1家幼儿园开办者,10家出租车运营者,6家超市经营者,3家饭店经营者。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有3家小型服装厂,2家建材厂和1家零件加工厂。从村民的收入水平来看,从事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收入水平要高于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的收入在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的收入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两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了,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了,但是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了。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首先就是要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农业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中作物秸秆非循环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大平安村和北岳庄村均存在这个问题,通过调研得知,大部分农业种植户都选择将秸秆在田间或在家里燃烧的处理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户选择将秸秆切碎直接还田,以减少高碳化学肥料的使用和用秸秆做肥料的处理方式。
2.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走访的两个村子中,北岳庄村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大平安村有较好的发展。北岳庄村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具体有:三个服装厂,一个小型建材厂和一个小型的零件加工厂。就北岳庄村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农户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布局不合理。村中的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从而使得污染源分散,导致污染面积扩大。在农村发展第二产业,很多村民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在河边或溪边建厂以节约取水和排水的成本,这样便形成了循环污染。第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农村小企业经营者低碳意识薄弱。很多农村的小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最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收益。
3.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由于在农村发展第三产业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以大平安村为例,在农村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存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放和盲目利用问题以及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大平安村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有些农户未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便急功近利地盲目地进行开发,造成一些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并导致原生态的严重损坏。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用一些非环保产品,这些产品造成了风景区内的垃圾和废物增加。第二,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两个村子的村民都比较缺乏低碳环保的意识,在经营农家乐以及超市、饭店的过程中都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这些农户在经营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废渣和废物,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会产生碳排放。
二、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新农村经济中第一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种植业中作物秸秆非循环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将秸秆直接还田循环利用的解决对策。作物秸秆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农业剩余能量,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秸秆产量6.3亿吨折合标准煤29609万吨,为同年全国生活用煤(8386万吨)的3.5倍,占煤炭总产量(23.7亿吨)的12.5%。秸秆有多重循环利用的途径,比如可以加工成牛羊的饲料,与此同时又减少了秸秆燃烧而带来的碳排放。
(二)新农村经济中第二产业发展对策
1.合理布局农村企业,统一规划农村企业的发展应该按照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来合理布局,在选择从事的产业和生产的产品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同时应该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在农村经营企业必须重视环保,其规划的重点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居民的健康,合理利用农村的资源,从而促进农村的第二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另外,农村企业在建厂时要十分注意节约土地,尽量不用耕地和良田,避免土壤污染,最好在厂区周围的空旷区大力植树种草来增加覆盖率。
2.提高低碳环保意识,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身体健康,究其原因主要为企业经营者缺乏低碳环保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污染给村民带来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搞好企业的发展,必须做好低碳环保的宣传工作,通过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以达到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新农村中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1.在旅游业中努力推进低碳旅游,倡导“绿色经营”模式无论是农家乐经营者还是超市、饭店等其他第三产业的经营者都应该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农家乐的经营以及农村小饭店的经营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些行业的经营者可以考虑在一些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将其回收,统一处理或者重新利用。农家院或者饭店的残余食物,可以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来作为能源想居民供热,或者也可以成为动物的饲料。
2.提高经营者的低碳环保意识提高农家院经营者以及其他第三产业经营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改变经营者们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的做法,努力使他们树立以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其次,政府部门需要作出努力,应该经常向经营者们宣讲低碳环保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熟悉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使他们感受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