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1篇

2005年4月下旬,“2005中国电力信息化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虽然正式的会议主题临时被改为“电力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战略研讨会”,但讨论的重点依然没有离开电力信息化。

尽管许多国家电网、电力企业的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但像朗讯、赛门铁克、OSIsoft、Avaya等一批专业的信息化供应商云集上海,却成为峰会最抢眼之处。会后曾有媒体声称2005年将会成为“电力信息化元年”。

这一主题在5月16日的“上海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并作为复旦百年校庆最为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上再次受到意料之外的关注。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演讲中指出,今年全国的电力缺口将依然严重,估计会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今年夏季拉闸限电将再次成为某些地区的无奈之举。自4月以来的种种现象表明,电力信息化似乎有“井喷”的迹象。

但尽管如此,解决影响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体制弊端,仍旧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由担心电荒而引致的信息化需求,能够真正引领电力信息化建设上路吗?

电力紧缺与过剩的怪圈

2004年5月26日,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经济师胡兆光参加了“全球能源展望”国际研讨会。当胡兆光做完报告的时候,与会的各国专家开始向其发问,问题的焦点在意料之中,就是中国未来的能源问题将如何解决。胡兆光回忆说:简直就是一场追问,问题一个接一个,不光是对他,几乎所有中国的能源问题专家都被如此追问。

其实,在追问的不仅仅是国外的专家,中国国内的专家也在不断地追问中需求答案,甚至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隐约感觉到一些端倪:拉闸限电频频出现。

据统计,2004年中国电力供需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电力供需形势最紧张的地区,用电缺口达到1000万至1500万千瓦,因为缺电而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企业不在少数。

不过,前两年在全国电网异常紧张、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情况下,一些个别地区却出现了电力过剩的现象。东北电网就是一例,其网内的龙电股份2003年完成发电量46亿千瓦,下降2.4%,而权益装机容量在2004年又从1089MW增加到1290MW,增加了18%。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发电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与南方电厂超负荷运转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在2004年电力紧缺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向电力建设领域,电站建设出现无序重复建设苗头。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兴起了中小水电建设的热潮,“跑马圈水”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由此,有专家估计,如果不加控制和引导,中国还将出现新一轮的电力过剩。

2005中国电力信息化峰会的与会专家认为,这种怪圈之所以会出现,其重要原因就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各个电网之间没有架起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整合;另一方面,在电力消耗上升导致电力紧缺的情况下,没有有效掌握电力建设的市场信息,不能进行很好地纵向指导和调整,防止电力过剩。

据了解,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国内巨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仅仅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要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与信息专委会主任孙嘉平在开幕词中呼吁各位专家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

孙嘉平将中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归结为六个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取得突出进展;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发展迅速;国电信息中心初步建成电力资讯中心和数据资料中心。

但是,来自另一面的信息却显示,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及旺盛的电力投资需求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国内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曾经预计今天电力系统住处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

中国电力信息化发展瓶颈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从宏观角度说,其最为主要的是电力信息化面临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本身和信息标准等几个方面的挑战。同时,相对落后的管理体系也是阻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凯捷中国副总裁李博博士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指出,中国电力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将直接影响中国电力信息化的进程。它们分别是:由国家电力改革所带来的“未来趋势-竞价上网”与“当前状况-电荒”的平衡;企业内部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客户要求将迫使电力公司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挑战本身蕴含着无限机遇,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自身能否抓住这些机遇,促进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李博说。

胡兆光认为,我们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战略性的框架,从总体上判断电力价值,包括从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等方面。而要正确建立起这样一个战略框架,需要采用智能工程的方法给予研究评估,从而为我国电力持续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路径。“所以,还是离不开电力信息化的问题。”

电改中破解信息化难题?

如果说,电力改革之前,电力行业企业IT建设的重点是生产自动化过程的信息化,那么,电力改革后,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成为重点。由此,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ERP系统与EAM(资产管理)系统,支持客户信息管理与分析的CRM系统,全面提高价值链竞争效率的SCM系统等等,都逐步进入了电力行业IT建设的范畴。

2005年4月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电价将实行新的定价机制,其核心是发电企业将实行竞价上网。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电网所副总工程师宋燕敏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发电侧电力市场。2010年以后,将逐步在售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面竞争的电力市场。

“这样电力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宋燕敏说。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缩写为DM)、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中间件技术、ebXLM/CIM XLM技术、数据申报技术等等。同时,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是竞价上网的基础,所以这是今后几年电力改革的首要任务。

“电力市场运营体系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运营和管理系统。而电力市场的运营涉及政治、经济、政策和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地区、行业等诸多的保密信息,所以,采用最大限度保证信息安全的技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不仅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使电力信息化发展的不懈动力。”宋燕敏说。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2篇

“一体化平台,业务”齐上台阶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信息化先进单位,陕西电力是西北独一家。对于这一荣誉,陕西电力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多年来围绕“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建设,落实管理“四化”的结果。没有信息化工作作为支撑,公司管理水平就不能得到切实提升。他强调,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重组再造公司管理流程,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关系,实现公司管理由人治向法治、程序化、标准化的转变,促进公司管理再上新水平。

近年来,陕西电力借助ERP上线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网公司应用成熟套装软件建设紧耦合业务的试点示范工程,公司ERP系统建设工作坚持以推动发展、优化管理为目标,历经流程再造、试点建设、完善推广三个阶段,全面推广上线。公司以信息化打造的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五个核心业务的管理新平台搭建完成,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并在国网公司系统内率先完成直属供电单位的全面推广,开启了公司依托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全新时代。

此外,借助信息化SG186工程的实施,陕西电力实现了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及时获取及财务资金的集中监控,实施网上集中招投标和统一物资管理,体现规模优势,集团化运作能力不断强化;加强了项目成本控制,跨部门流程沟通,协调运作,促进了公司集约化发展;规范设备台帐和过程的管理,促进帐、卡、物一致,推动了公司精益化管理;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作业流程,加强对业务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了公司标准化建设。

在推动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中,陕西电力建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信息网络覆盖省、地市、县,延伸至变电站、营业所,地市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信息网络不断坚强,并持续进行优化。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中心、综合统计、营销辅助决策等近十个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纵向交换。企业门户与ERP、PMS、协同办公等二十余个业务系统单点接入,已经逐步成为全体员工了解公司信息与进行业务操作的统一入口。数据中心中融合了电网运行、安全生产等14个业务内容,已初步具备了业务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能力,并逐步成为跨部门、跨业务的分析与数据共享平台。

为加快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核心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其协同办公系统在本部和19家直属单位相继上线,营销系统通过总部组织的符合度测试,已正式切换上线。公司人力资源、财务、基建三大业务管控系统建设按照总部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其中“人资管控系统”作为总部试点,成功实现相关业务报表的多月上报,实现“基建管控”、“财务管控”目标。

目前,陕西公司已建成了国网公司SG186统一规划的业务应用25项,全面覆盖了公司核心管理业务,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良好实效,有力的提升了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保障+服务”两手都很硬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保障公司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公司快速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陕西电力信通中心通过“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立体式防护策略,以“三网两机”的方式和部署强隔离装置,将信息内网与外网隔离;建立信息安全技术督查机制,完成互联网出口、内外网专线、对外服务等专项技术督查工作;以确保奥运信息安全为契机,开展风险评估和加固,“双网双机、分区分域、边界防护、内部监控”的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技防手段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公司信息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对外网站被篡改和信息泄密事件,未发生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影响电力二次系统运行和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事件。

经过信通中心近年来的工作,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现已基本建成,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目前,陕西省共建成各类光纤电路5000多公里,微波电路2361公里,打通了陕北通信大通道,通过自建或资源互换,公司所属10个供电局,安康水电厂及相关综合单位均实现了与公司本部的光纤联接;加快调度数据网络建设步伐,目前陕西电网调度数据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了调度数据网络省网与国家骨干网络的互联;全面完成信息三级网拓展及优化,同时启动了信息四级网建设项目,随着信息三级网拓展及优化的完成,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和业务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各地区局到所辖县局信息网络连通率达到100%。网络采用了MPLS VPN组网技术,实现了广域网内按业务纵向互通、横向隔离,该组网技术和功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谈到信息化建设经验,陕西电力信通有限公司通信中心负责人表示,一是要全面开展信息化安全建设工作,设计理想安全模型,逐步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动态、立体的网络信任、安全防护、安全控制和审计系统。二是全面开展信息安全自查和评估工作。针对存在安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固方法和过程,对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三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提高公司系统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水平。通过引入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方法论,借鉴国网公司ITSM(IT 服务管理)试点成功经验,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在运行维护工作中实践和落实,全面提高公司系统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水平。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重要意义;信息化技术;数据;电力营销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不断扩大的电力市场与骤增的用电量,给电网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标准。为利益最大化、有效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对各个配网线路之间的工作状态以及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掌握是供电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不能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浪费人力资源、不能确保准确性、效率低下等传统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和质量,电力营销管理的创新依靠信息化技术。

1 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

管理过程中,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针对企业而言,结合了公司管理思想、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来建设信息化,从而实时监控各个运营单位、规范操作流程、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电力营销管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主动营销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最终扩大企业效益。为实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管理,将处理和考核业务制度逐渐完善,监控客户服务工作质量与流程以及电力营销业务,提升工作效率。在电力营销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电力营销业务,例如:变更处理、电费核算、抄表处理等等,利用信息技术科创建营销业务的账务中心与核算中心,拓展业务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为基础创建了电力营销信息技术,并得以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通过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的业务,强化企业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2 电力营销数据信息化意义

2.1 降低企业成本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技术的主导作用下,企业成本结构得到改进,并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在电力营销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降低成本,例如:贸易交流正因为有了电子商务才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给企业大量减少费用,不仅如此,还将诸多实体空间有效节省。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相关技术流程设计规范和标准了操作、节约人力资源、将自动化管理控制变为现实。信息管理透明化作用显著,降低损失、有助于尽快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进行预防与控制。

2.2 数据安全维护

电力营销实现计算机化,设计资料数据容量大,需要储备于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而系统安全也成为关键。信息化技术可以防止数据的流失、实现自动回复与自动备份。具有良好扩展性的信息化技术确保已有投资安全,且伴随企业业务扩增,数据维护技术也会随之提高。

2.3 企业内部机构优化

电力企业管理具有相当难度,多层次化结构组织、庞大的系统等方面,使得落后的传统管理方法、营销手段难以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清晰明确了管理工作、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传统企业营销中一些不必要的层次机构可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得到削减,确保了执行与决策的畅通无碍。将电力营销管理方式改变,能够调动企业员工工作主动积极性、灵活化企业、促使信息顺闯交流、从而能够对市场信息的动态变化实时掌握。

3 信息化技术应用措施

3.1 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优化

在电力企业中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现有电力营销模式得到优化,从而实现信息化可控供应电力产品,传统经销运营成本的节约依靠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用户做好优质销售服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方法,致力于业务人员专业水平高、整体运作协调、信息传递快捷、业务流畅、管理责任清晰的系统的建立。

3.2 整合信息化资源

网络技术与电力营销的有机结合是为了更加便捷地获得市场信息,并对其他信息化资源进行不断整合。第一,实现电力营销与调度、基建、生产互通互联的相关系统网络,同时应保障信息安全,再进一步完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例如:流动营业厅、二十四小时自助营业厅等自动服务。通过网络,便于用户查询电费电量、咨询用电业务、缴费等等,将营销网络的利用率提高,从多渠道为广大用户提供网络自主服务。第二,创建的网络安全系统应具有较高稳定性,并制定出相应的、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消除安全隐患。

3.3 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

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就是电力营销,在社会信息化的形势下,应整体、全面促进营销人员综合技能的掌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应克服信息化应用中所存在的我那天,加强学习,建立新型的营销方针策略。通过培训,每个营销人员都应对服务技能和信息化技术了然于心,创新服务意识、提升营销策略。

4 构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由客户端安装的五千台双向负荷监控终端、无线通信、负荷管理中心构成。该系统具有电能质量监测、窃电监测、远程抄表、自动限电、负荷监控等功能。二次开发网络连接系统,还能够实现需求管理、电力规划、分析用户用电状态、预测电力负荷、管理有序用电、实时信息系统的调度、想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传输电能数据等等。

5 建立用户缴费支持系统

通过账务中心,供电系统内部进行账单的打印与分发、数据整合、集中抄表等;通过与银行联网的方式,供电系统外部利用条形码扫描和电子收款机系统等方法,设置缴费点,减少、控制了欠缴电费等问题,同时便于用户缴纳电费。

6 构建自动抄表系统

调制解调器、抄表信道、电能数据集中器、数据采集模块等共同构成了低压载波自动抄表系统。电能表指示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实时记录及储存,个表指示数据再通过电力线载波传送至抄表集中器内,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集中器进行自动抄表,并将数据自动更新。通过调制解调器,电力营销部门中心控制向集中器发送抄表指令,通过通信线路,各个电能表表号和指示数就被传输至电脑内部,自动抄表就完成了。

7 建立电力营销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式

7.1 服务器系统

应用系统关键技术就在于合理、科学配置服务器,而建立服务器系统方案如下:完全集中式,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集中存放系统数据,并集中布置服务器群,通过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与诸多信息通道实现客户端工作站的交互,可访问、控制数据级和对象级。提升了访问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便于维护升级和日常管理系统。

7.2 体系结构

在应用逻辑层面上,可将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存储、业务处理、以及应用表示3层。数据存储层检索和跟新数据、对数据资源的管理进行负责。业务处理层包括更新系统、分析、统计、校验等等,其将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变为现实。应用表示层主要功能在于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该3层结构从应用表示逻辑中剥离出业务处理逻辑,并将一层应用服务程序加入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在3层结构中,中间层服务器上放入的不是客户端,二是业务处理逻辑,针灸很好地将客户界面与应用业务逻辑分隔开来。客户端程序的逻辑处理通过中间件的应用而主要放在界面组织工作上。而应用需求改变时,仅修改中间层构建即可满足需求,这就使系统的升级、更新、开发等工作实现简化,大大降低了对维护人员的要求和维护客户端工作量,使系统应用更具灵活性与伸缩性。

7.3 工作流技术

根据一定规则,使流程自动化的过程即为工作流程。为了便于对管理工作流执行进行定义与创建,可对工作流平台进行应用,无需要计算机编程就可创建与各种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流程。工作流平台的建立给予系统便捷化、灵活化,根据实际电力营销业务,可将逻辑组件、应用业务、应用模板抽象出来,其配置也可通过工作流平台实现。改变业务方式时,无须大面积修改应用系统,仅对相应部分组件进行更改即可,这样就能对实时性高、变化频繁的电力营销业务轻松适应,将系统灵活性有效提升。

结语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营销管理中,改善了传统电力营销模式,有效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只要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就能够将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变为现实,以更进一步推进电力事业发展,节约营销运营成本、保护数据资料安全,有助于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最终提升企业综合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电力营销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刘宏志,薛松,刘清宇,曾鸣.基于熵权密切值客户信用评价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J].水电能源科学,2011(07).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4篇

1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意义

建立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能够改善传统人工抄表的缺点,促进电力营销业务快速发展。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力营销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化抄核收,大大提升电力营销效率。另外,建立信息化营销系统,能够确保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设置统一收费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多收、漏收现象,确保用户与系统的良好关系。电力企业也能从采集、分析数据中了解到市场需求,通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方式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供电。

2电力营销系统现状分析

2.1用电市场需要不断开拓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严重,国家提出要建设环保性社会,电力属于可再生能源,环保性社会给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领着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更多新能源出现,特别是天然气和太阳能。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开拓用电市场,提升电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对能源消耗需求。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导致电力能源消耗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2.2电力营销系统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评估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但从现实经营情况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风险评估方面重视不足,缺乏对营销系统建设、营销技术、电力设备等方面的风险意识。具体表现为一些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存在漏洞,这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如果不法分子恶意入侵营销系统并篡改用户数据,就会导致数据信息不真实或不完整现象。另外,系统操作管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为给营销系统带来风险,常见的有用户信息输入错误、操作不当等。

2.3系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营销人员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知识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对新设备了解不足等方面,这就会抑制到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另外,由于电力系统管理制度问题,导致同一岗位的营销人员待遇有所区别,这就会导致一些员工心理不平衡,容易出现消极工作或态度不认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电力系统营销工作发展。

2.4电网建设不够完善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和分布还没有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主干电网性能弱、电网设备老化严重、偏远地区覆盖面积小等方面。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我国电网有电却无法及时输送的后果。虽然我国已经在电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电网系统还有很大改善空间,需要供电企业、国家、社会不断将其完善,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社会发展速度的优质电网。

3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立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需要满足四个原则,即: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原则。第一,开放性原则。在进行信息化营销系统设计时,需要结合电力企业资源战略发展目标及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并要将各个系统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供电企业统一规划目标。第二,灵活性原则。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建立灵活性业务处理方式才能满足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这样才能保证供电公司能够在形式变化莫测的市场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第三,先进性原则。科技处于在发展,就如过去电力营销采用的是人工抄表方式,但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建设信息化营销系统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进行信息化营销系统设计时,需要最大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确保在进行模块开发时具有不同专业接口,以便后前进行改进、升级。第四,安全性原则。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安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为了确保营销系统的安全性,在设计时需要设置好各项校验方式,并设置相关的用户权限,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数据访问出现问题。

4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实现

4.1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设计

在网络结构方面,可以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然后采用windows2007以上版本作为运行系统,使用ORACLE8I建立数据库系统。在数据通道方面,可以采用宽带网络或是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可以采用最先进的版本,目前可以采用5G作为它的数据通道,通过宽带网络或无线网络,能够实现电力企业与多个供电所连接。数据库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将会将收集起来的数据进集中管理,能够确保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在系统需要升级时,相关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文件写入对应数据表的方式来更新程序。在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中,抄表核算、费用缴纳、业扩变更、账单查询、营业管理、统计等是其重要业务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好能够满足其需求的相关模块。

4.2集中信息采集平台

集中信息采集平台能够将各种信息有效集合起来,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因此,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动态建模技术,通过模块化处理方式来增强信息平台的有效性。另外,可扩展性也是其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只有满足系统的可扩展性,才能实现不同接口件数据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为信息化系统改进、升级提供保障。

4.3更换相关智能电力设备

在建立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中,智能电力设备也是其中关键一环,如果电表无法及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营销管理中心,那么也会影响到电能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将传统电能表升级为智能电能表,能够实现实时监测电能数据的目标,且智能电表还具有双显示、计量准确、性能可靠、功能完全、操作简单等特点,使用智能电能表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服务人员的维护工作量,提升电力营销工作效率。

4.4全面升级电力营销系统

信息化电力营销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部门共同联动,对数据进行更加高级的分析,全面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具体来说,建立信息化营销系统就是将客服、财务、调度等方面有效结合,通过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目标,再通过各方面专业的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提升营销系统数据处理效率及可靠性,从而能够保证电力营销系统稳定运行。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 信息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远远落后于生产信息系统,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1.财务信息化构架已经形成。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电力企业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上各地区的电力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到2003年,电力行业的绝大多数单位都已经普及了会计核算软件,并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了网络化管理。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部分地区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电力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2.财务信息化在各企业、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

总体上看,地处边远或西部地区的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较慢;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高。从企业的管理结构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很高,三级企业比较落后,有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手工处理的流程。

3.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财务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电力行业的财务软件目前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编码体系,专业间信息编码不能共享,使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

4.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内部拥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电力行业内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不多。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措施

1.加快信息化发展,建立现代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应加大力度发展边远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使其尽快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企业管理结构上,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接轨。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的信息中心之一是经营管理的信息中心,它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要建立现代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就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努力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

2.财务信息化应采用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电力产品本身具有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因此,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要求集中式的管理。集中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集中,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

3.研制开发适合电力企业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

为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电力企业应开发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使内部财务信息标准统一,会很大程度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同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信息系统的运转更加有效。

4.培养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另外,企业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人员培训,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企业文化层次,增强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这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贵州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

贵州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负责贵州省内的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电力销售。南方电网公司财务部于2004年实现了公司系统各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核算办法的“三统一”,2005年开展了财务数据集中工作,至2006年末,各单位基本建立了财务数据中心,实现了全网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打破了财务信息的孤岛,大大加快了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实现了财务部门对各级单位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统一部署各单位开展电费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工程管理四大财务核心业务模块的试点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南方电网公司调研期间,充分肯定了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及取得的成绩。

贵州电网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基本实现财务集中核算,通过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07年3月,在贵州六盘水供电局试点开发的电费管理系统正式通过实用化验收。该电费管理系统具有七项功能:自动生成凭证功能,银行对帐功能,营销对帐功能,自动生成财务会计报表功能,大、中用电客户电费管理功能,资金查询功能,电费帐龄分析及欠费查询功能。在完善有关系统数据安全技术后,将在南方电网全网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经相关专家组测试验收,该系统达到了如下实用化效果:一是应收、实收电费数据在营销与财务实现实时统一;二是继承了财务、营销、资金系统,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三是提高了内部会计控制能力与水平;四是实时自动生成财务信息,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转变;五是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