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触动心灵的故事

触动心灵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触动心灵的故事

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第1篇

汤姆·德桑托:我负责影片的故事创意和全程把控——《变形金刚》的创意是我最初提出的,没有我就不会有这个故事。唐·墨菲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他,我的很多创意才能出现在银幕上,他在好莱坞有很多朋友和各种资源。斯皮尔伯格作为《变形金刚》主要投资方——梦工厂的创始人之一,对这个项目的启动起到决策作用。

我们相互协作,成就了这三部影片。

《综艺》:《变形金刚》中有很多植入广告,可以说就是“变形金刚”玩具的宣传片。

汤姆·德桑托:很多电影都会开发衍生产品,只不过有的玩具大卖,有的玩具不好卖。这取决于它们在电影中的角色是否饱满,是否能打动人心,是否活灵活现。我们在《变形金刚》中塑造一个大黄蜂,电影上映后,大黄蜂汽车大卖,更不要说玩具了。

《综艺》:你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对《封神天下》这样的中国故事如何理解?

汤姆·德桑托:去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就被看到的景象吸引住了。我用了很多时间在中国考察,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做了很多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喜欢《封神天下》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心和灵魂的故事,是一个属于全球的中国故事。它并不局限在中国,在全世界是相通的。重要的是,我不希望成为原来故事的奴隶,而更希望理解它的精髓和灵魂,这样看过电影的观众才能有所收获。在华丽的故事外表之下必须要有一个触动人心的灵魂。

《综艺》:现在《封神天下》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汤姆·德桑托:现在还在讨论和完善剧本,同时也在选择合适的发行方、投资方,以及导演和演员。很快可以进入开拍之前的准备工作,希望这些工作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综艺》:这部影片计划什么时候和观众见面?

汤姆·德桑托:2014年。与我参与制片的另一部影片《变形金刚4》同一年上映,但两部电影上映时间会错开。

《综艺》:同时做两部电影的制片人,精力如何分配?

汤姆·德桑托:我肯定优先考虑《封神天下》——《变形金刚》项目已经十分成熟了,无论项目、技术和团队,它就像一个成年人,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管他。但《封神天下》是我刚刚出生的亲儿子,会占用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艺》:第一次尝试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球的观众,会不会有压力?

汤姆·德桑托: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其实我在拍摄《X战警》和《X战警2》的时候,当时制片公司都快要倒闭了,动漫题材的电影也很少有人愿意做,大家都认为不是好时机。《变形金刚》在启动时也遭到很多公司的拒绝。但最后这两部电影都成功了。所以这次我并不担心。

《综艺》:你如何把握《封神天下》中那么多的人物关系?

汤姆·德桑托:“封神”其实讲的是众神和人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关键人物,比如妲己、商纣王、周武王等,我们首先要简化故事,要不观众记不住这么多人物。《封神天下》将会与《变形金刚》一样,将做成系列影片,平行的三部曲。

《综艺》:对《封神天下》的市场有何预期?

汤姆·德桑托:我希望影片能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大卖。早在10年前,美国的电影票房中,国内市场占一半国际市场占一半,现在是四比六。中国的电影也会如此,越来越多的电影将走出去,当然国内市场也要守住。

《综艺》:《封神天下》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不会再有品牌植入?

汤姆·德桑托:《封神天下》作为一部古装电影,主要开发的是衍生品而不是植入广告。衍生品的开发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故事的精彩程度。首先角色要非常丰满,视觉效果要足够震撼。它所表达的主题其实和《变形金刚》一样,关乎每个普通人。这是一个关于坚持、勇气的故事。

《综艺》:你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汤姆·德桑托:中国电影经过了10年发展,现在整装待发,正在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综艺》: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电影及电影人进入中国市场,你对此如何看?

汤姆·德桑托:其实美国人也很怕中国人来抢我们的工作和市场。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或者困境,关键是如何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好好地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一起合作与改变。

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第2篇

一、审话题

话题,与其说是谈话的中心,不如说是写作的范围。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写作的主旨是话题作文走向开放的最大体现。所以话题作文自然应该在这个话题的范围内进行有意义的言说。应该讲,只要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就应该属于扣题,任你采取何种方式,任你谈论哪一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只要符合情意,只要是有用的言说都行。因此可以明确: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审话题而不是脱离话题审材料;作文题目的核心是话题本身,而不是话料。

话题基本可以分为论题型话题、论点型话题、关系型话题和寓意型话题。

论题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话题,如2004年湖南卷“家庭教育”,这种话题纯粹规定了写作范围,写作只需在这范围之内就行了,当然要审准各种限制语,如“心灵的选择”就要扣住“心灵”二字。

论点型话题则不仅规定了话题范围,而且规定了写作的导向,即规定了写作基本观点。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提醒考生注意其丰富多彩性,不是只写答案就行,更不要写成“答案是单一的”。

关系型话题是这几年考查的热点,这类话题要弄清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审题难度相对要大许多,对审题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而有效遏制了宿构现象。2003年“感情的亲疏与人对事物的认知”就是典型的关系型话题,他们之间构成某种条件关系,即“感情”的亲与疏“对事物认知”的深与浅或对与错的影响,每位考生都可任选一方面进行思考,也可全方位地综合思考。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就是并列关系,需要写清楚“忘记”与“铭记”的相互联系,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

寓意型话题因其含义隐藏,或有某种比喻义,或有某种象征性,或有某类暗示性,总之要挖掘出话题的深邃的内涵来,相对而言对审题要求更高。如2006年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细细揣摩话题也可以看到:“天使”是美丽的,“心中的天使”就表明心灵的追求是美好的,“雕琢”是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所以“雕琢心中的天使”就应是主动努力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美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二、审话料

“话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材料和引语(或称提示语)。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话料部分首先提供了一则材料: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的故事。然后对这个故事,命题者写了一段引语:“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仅仅提供了一个故事,在引语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可以写类似的生死抉择,但不需要非得写这样的生死抉择,只要是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就属于扣住了话题。

话料也不是话题作文的必备的要素。话题作文命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多数话题作文是用话料引出话题的;但也有不要话料的话题作文,如上海卷的“忙”、北京卷的“包容”等作文命题。所以有无话料并不是判断是否为话题作文的关键,也就是说话料对话题作文而言并不是必须具备的要素。

但是,话料的提供更有助于考生对话题的理解,尤其是命题者有时提供一些理论性特强的词语作话题,为不至于造成太多的误解,提供材料可以使话题更为明晰,如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人对事物的认知”,如果没有“智子疑邻”的故事,考生就会觉得很突兀;话题“材与非材”(2004年高考天津卷),如果没有材料里介绍的木匠和艺术家对树根的不同态度,考生则会感到茫然。从这个角度讲,材料提供了考生解读话题的一个途径。而就其中的引语而言,它不仅提示了话题的范围,而且给考生提供了发散性思维的可能。

所以,话料是用以提示学生思维方向的,话料的提供可以有效降低审题的难度,而不是约束考生思维,更不是使考生思维按照材料所规定的方向去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话料与话题有联系,可以由话料引出话题,但话料与话题之间的话题是核心;没有话料,只要有话题,仍然是话题作文;同时话料对话题有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提示思维的作用。我们可以试看历年高考话题作文,如“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等不要话料,学生的审题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也一样可以写出优美的篇章,而“材与非材”“买镜”等话题就必须有话料,否则学生绝对找不着方向。所以弄清话料的内涵也就开拓了自己的思维。

话题作文审题的顺序也有着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可以打乱题目设置的顺序,譬如从话题入手,首先自己心中对话题范围先有一个明确认识,然后再去看话料给我们提示了什么,进而思考能否掘出新意来,可以从哪个角度展开,也许这样的思维过程更容易使学生把握住话题范围,更容易展开思考。

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第3篇

2009年,香港商会(上海)举办“首届商汇年度人物”评选,鼓励在沪港商更加锐意创新,积极参与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期待通过这次评选,能发掘更多沪港携手的成功案例,开创多元合作的延伸空间。

1996年劳双恩从香港来到上海,开始广告生涯的探险。今天,智威汤逊――中乔公司东北亚区执行创意总监劳双恩,成为了中国广告界几乎无人不知的创意“大腕儿”。也曾遇到许多艰难,文化的差异、制度上的限制,但香港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他在上海的工作中表露无遗。

13年前劳双恩来到上海的时候,人们对于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的印象是“到内地赚快钱,然后就回到香港”。劳双恩用行动证明这一想法是有误解的。他对上海的长远承诺及对上海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为港人对上海的投入做出了榜样。当时,劳双恩已意识到中国广告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本土品牌蠢蠢欲动,国际品牌伺机进入。劳双恩怀揣梦想和锦囊,本以为可以尽情施展一番,然而当时市场的状况令广告业处处碰壁。加上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以至当年的劳双恩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能”。“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很容易放弃的。”

在劳双恩看来,以前广告主对市场的了解不像现在这么深入,所以需要广告公司扮演的角色是跟他有共同信念的伙伴,可以一起勇往直前。现在的广告主更注重R0l(投资回报),在做任何决定前先收集数据和数字,也会要求广告公司有更多的理性分析。

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表达爱 德育创新

新生入学前两个月,由于学校教师,尤其是各班级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和新生,对于中职学校这个新环境有新鲜感与好奇感,学生普遍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然而时间一长,笔者发现,学生开学初的新鲜感没有了,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制度开始松懈或者产生了逆反情绪。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就有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如何才能让学生服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教师的关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大家一起来探讨:我们的爱有多深!

一、中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怎样的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走进人心灵的活动,成功的、有效的教育必定是“走进心灵、触动心灵、抚慰心灵、震撼心灵、净化心灵”的活动,而爱是这一切的前提。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当记者问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 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他上课的时候曾给学生看手相。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在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州长。

这个故事让笔者开始反思:什么是爱呢?什么是

师爱?

师爱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本质。因此,笔者认为爱是责任、给予、关心、责任感、尊重和了解。同样是对学生的爱,为什么有些班级的管理效果能好些,有些就差些呢?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81%的教师真心真意地愿意与学生交朋友,但“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人首先想到找教师帮忙,“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也只有4.8%的人最想找教师说。学生说:“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大多只是关心我们的成绩和表现。”看来,作为中职教师,我们的确需要反思,我们给予学生的爱是怎样的“爱”,什么样的爱是中职教师应有的呢?

怎样去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热爱并不是一味的宠爱溺爱,教师的爱不但应体现在“慈”上,还要体现在“严”上。“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每天上早晚自习对学生是一种严格要求,但就是在这种严格要求中,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安全的负责和对学生学习的负责。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注重师爱的表达后,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还应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心学生们的想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但又不能过于放纵他们,不能一味表扬或批评。发现学生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用爱去真正地叩开学生的心扉,用教师有爱去唤醒学生仰望星空的信心,所以我们要say love(讲爱)。

二、从“爱有多深”到“感受到爱”

笔者所在学校理工专业部全体老师曾围坐在一起,就班主任工作展开讨论,讨论之初曾言明,该次讨论的主题为“爱有多深”,即如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会的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分析了班主任爱的形式,包括父母式、哥哥姐姐式的爱,让在场的每位老师体会颇深;有的则提出爱的意义用特色的课桌文化传达;有的老师从爱的角度定位要求“定安,求全,求稳,达优”;也有的老师用爱的方式对学生鼓励来取代责罚;还有的老师则落实“狂风暴雨式”心灵的碰撞,有爱就要说,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不经意间,整个讨论悄悄地由“爱有多深”转换到“感受到爱”,令每位老师都陷入了沉思,整个班主任讨论的交流气氛热烈,无时无刻都展现着每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

通过这次班主任讨论,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班主任管理班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班级学生感受到方方面面的爱。我们要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用我们的爱与学生同行!只有当我们心中都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我们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笑容,并自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快乐的,用愉悦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三、班主任向学生表达爱的几种方式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把爱表现出来,学会当着学生的面表扬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不要过多地说教,用热情去工作,用爱去管理班级。我们要时常问问自己: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对学生的爱,学生感受到了么?对学生的爱,我们该如何去爱?

我们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我们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不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恒久的伤害。我们要宽容和信任学生。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触动心灵的故事范文第5篇

清晨,我早早地梳理好头发,整理好了东西。我背上书包准备下去买一杯豆浆。

和往常一样,卖豆浆的老人很早就在一家店的屋檐下摆好了桌子,卖早点。那老公公和老婆婆都穿着厚重的衣服,围着厚厚的围巾。我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冷的冬天,他们还出来卖豆浆呢?他们的儿子、女儿才应该出来工作,为他们养老啊!我有些愤愤地想着。

我走上前去,对老婆婆说:“婆婆,我要一杯豆浆。”“一杯豆浆啊,好。”老婆婆慈祥地说,脸上洋溢着笑容,让我倍感亲切。

在近距离里,我才看清楚老人的面貌:岁月给他们的脸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手也龟裂了。头发里有许多的银丝,一切迹象似乎都在诉说着,他们老了。但那和蔼的笑容,却让很多人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亲人的感觉,让人的心温暖。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慢了下来,我看着老人的手慢慢地拿出一个杯子,倒了满满的一杯热豆浆,再把盖子盖上,抽出了一根吸管给我,又把豆浆给我。我说了一声“谢谢。”之后,刚想走,却听到老人的声音在我的耳际响起:“小心点拿,别倒出来了,烫伤手了。”我突然有种沙子进了眼睛的感觉,豆浆也变的沉甸甸的了,我知道,那是沉甸甸的温暖。

我在那一刹那,想起了我的奶奶,爱我的奶奶,她也像那位老婆婆一样的年迈了,可还是要出去干活,仿佛没有人关怀她。她,等待亲情待了多久?她经常对我说,让我假日去她家陪陪她。可我总是对奶奶说:好,下次来。下次,又是下次,我感到一阵恐慌,再下次,她去世了的时侯,我会多么悲伤!我不能再让奶奶等太久了,我应该多陪陪她,让她享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关期刊更多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党校

国外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明与专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