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就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省这些教育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十分缓慢。
1 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学前教育开设率低
从总体上来看,我县农村的教育水平基础薄弱,教育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不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存在经费不足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连老师也只是临时借用一下,校舍也是临时搭建或者在户外凑合。据统计,我县农村还有约20 %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 %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解决经费问题的任务仍很艰巨。尤其是教师没有固定的住所,教师的福利普遍缺失。这些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各个教育阶段的稳定与发展。
2 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辍学学生比例较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甘肃省农村共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儿童468.86万人,其中有60.90万留守儿童。在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中,32.10万人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辈监护,甚至还有1.37 %的儿童无人照顾。没有父母的照顾,上学就不用说了,教育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另外,留守儿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加上辍学的人员较多,违法违纪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
3 农村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少
在我县,农村教师缺编比较严重;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专科教师普遍缺乏。与发达城市教育相比,我县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明显落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发展健全我县农村教育必须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教育是关系农民子孙后代的前途,关系农村劳动力素质高低的首要条件。也是农村人员素质培养的基础。
4 加强农村教育管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4.1 农村教育直接关系着农民子孙后代的前途,关乎农民百姓最根本的利益
如果农村的教育出现混乱或不稳定因素,那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农村教育是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和未来的建设者的前提,因此,农村教育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资源的工程,与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必须引起农村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4.2 关注留守儿童,给社会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留守儿童这个在甘肃颇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和有爱心的单位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一声问候,送去一份爱心,这样做也许会挽救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我们大家伸出双手,就会给孩子们一份力量。
4.3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已经提了好多年,可真正意义上实施起来,还是有好多的难题,为了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执教水平,提高师德水准,强化敬业精神,树立奉献意识,我们要培养农村教师扎根农村、不计名利、吃苦耐劳、忘我奉献的高尚品德。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农业、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
4.4 组织农民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一、 我县妇女基本情况
**县共有12个乡镇,4个社区,总人口 13.85 万,其中妇女6.9万,占49.82 %,农村妇女47238人,占妇女总数的69%,文盲、半文盲占62% ,高中文化以上程度 12360人,仅占26.16 %。我县农村妇女大多在家务农,特别是较偏远,贫困的农村,更是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致使农村妇女文盲比例远远高于男子,而且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二、 当前我县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
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就必须不断的给她们充电,县妇联积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如在XX年就举办了“贫困村妇女主任科技培训”、“凤滩库区**县移民开发局XX年科技培训”两期培训,XX 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并设立了再就业培训基地,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举办了家政、缝纫等培训班4期,培训方式多样化,从传统书面讲授到今年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培训内容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共培训 237 期,2万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2 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
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
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三、我县在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一、含山县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现状
安徽省含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44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1.8%,培养好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中看出,县级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偏少,仅占人口总数的0.4%,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66.7%。农民技术人员占抽样调查村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9%。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主要原因
1.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是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根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高度看,需要冷静分析和正视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基础十分薄弱的现实。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经济活动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潮流中,农村青年升学无望,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且不能及时有效转移都是农民素质提高缓慢、农村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2. 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农民素质不仅取决于农村职前基础教育,还取决于农民在职从业教育,即化和科技教育,然而从现实调查中不难发现农村成人教育也严重滞后,成为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的成才渠道仍以代际师承和自学为主,通过政府正规培训机构培训的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仅占5.1%。而政府部门中从事相关技术培训的部门仅有农广校、农机校和农技校等几家单位,培训能力受到师资力量、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培训的人数有限,培训的专业也以常规种养技术和计算机等传统、优势产业方面为主,而对该县实际市场需求量大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铸造模具、草莓种植、花卉栽培等方面却难以涉及,使得培训内容单一,出现“单脚走”的现象,因而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要。
三、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的途径
1. 狠抓基础教育从人才教育的源头寻找突破口。在积极倡导人才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导致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的源头起因和系统要素。由于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高中和高等教育家庭投入资金巨大,已使农民不堪重负。高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与农村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单靠随机、应急、零散的教育培训方式无法提高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因此政府要充分履行职能,加大投入,在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使农民投入较少的资金,也能达到高中文化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同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县内建立1~2所高等职业学院或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改革农村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单独命题、单独录取,建立升学和就业、创业立交桥,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为农村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人成材建立新机制,营造基础环境。
2. 改革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教育新体制借鉴其他地区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经验,依托现有的农业院校和市级农业高职学院建立农村教育学院,各县依托农业职业高中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新的农村教育和农村人才建设管理体制和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民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支撑与建设学习型农村。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为重点,负责培养培训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以及农村中学的绿色证书教育专业教师。加强研究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科学配置,编制课程、教材,示范、辐射和带动县、乡、村的农民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构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充分发挥这些农村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的契机,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
3.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在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逐步实现国家、地方、学校教材并举的灵活、多元发展格局。重新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课程结构,编制多种学科、实用、灵活的绿色证书教材,加强农村职业、创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满足农村地区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农村学生升学、进城就业和回乡务农创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和能力基础,逐步实现农民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这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和进城务工者整体综合素质的正确选择。农村初中的绿色证书教育和成人农民的职业培训将构筑新型中国农民教育和农村人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通过农村教育的课程与教材改革,使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共同解决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和建设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和落脚点。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健全培训网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技术学校等的主渠道作用,整合上述几所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县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发挥其规模和集团效应。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经常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指导、下村包片等培训形式相结合,走出去请教与把高校教授专家请进来或聘为客座顾问等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灵活多样地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改变单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做法,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扩展到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根据含山县特点,农民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真正切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学为所需、学以致用、通俗易懂。
四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和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在摸清农村实用人才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特点及行业分布情况,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根据含山县特点以铸造模具、草莓种植、花卉栽培等行业建立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对信息库人员和拔尖人才的重点培养和专业培训,再通过他们点对点、点对面的“传帮带”起到事半功倍的辐射作用。
五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植培训力度。对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创业能力,且学习愿望和创业愿望强的中青年农民,可采取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加之系统的创业技能培训,以及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后援技术支持等,将他们培养成从事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农场主或农民企业家。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四位一体”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深入思考,将有关研究成果与各位学仁共享。
本文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了使本调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对样本选择做了精心的设计,既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兼顾少数民族区域、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和学段均衡,选择9个市(州),14个县(市、区)及其21个乡(镇)与15个村,共121所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小学53所),于2010 年5 月至2012 年1 月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26套,收回有效问卷4263套,问卷有效率为98.54%。其中,农村有效问卷1266套,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9.70%。同时,也进行了相关的深度访谈。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概况
总的看,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培训质量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见表1)。从培训机会上看,教师参加切实有效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且不均等,培训对象相对集中,而且5年内没有培训机会的达20.34%,说明有效培训没有惠及到每一位教师,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其中参加3~5次的仅为35.71%,若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要求,暂且估算能达到要求,那么还有六成多的教师不能达到要求,况且还有两成是0次;若按《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提出的,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求相差就更远了。从培训内容上看,培训需求参差不齐,有的相差比较悬殊。从表1可知,目前农村教师最需培训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专业技能、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及信息技术,说明教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很重视,同时也急需补充与提高;而排在末位的是师德师风,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身在这方面还够用,不需培训。这与《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中提出的“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难以契合,也反应了现实中师德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此不是很重视,这说明师德教育的艰巨性,师德教育尚需大力加强。从培训途径上看,教师认为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各级集中培训、在岗自主研修、外出学习,说明教师对这些培训方式还是很认可的,尤其是集中培训超过了五成,大部分教师还是很重视集中培训的;而排在后3位的是学历提高培训、专家引领、校本研修,说明这几种方式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收效不是很大,不是很认可;但这些却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培训方式,反映了当前培训方式与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访谈中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的确需要反思。在调查和访谈中的焦点问题是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而且这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手段,下面重点谈一下。
表1 农村教师培训总况(单位:%)
二、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集中培训的渴望与无奈并存
集中培训主要指国家、省级、县市区组织的面对面培训。其中,教师对国培赞不绝口,认为质量高、收效大,并希望多组织这样的培训,但对其他级别组织的培训看法颇多。这与上面谈到的大多数教师对集中培训很认可并不矛盾,反倒说明农村教师对集中培训的高度重视及从中多多受益的渴望。表2可反映出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来自一线教师的主要呼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达7成以上;其次是培训组织的强制性与形式化问题;再次是形式单一、费用较高等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早已有之,只是现在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成为了难题,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破解这些难题。尤其培训形式化问题相当普遍、相当严重,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有效解决培训问题,才能消除农村教师既渴望集中培训又不愿参训的矛盾心理。
表2 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
(二)校本研修的经常化、形式化与有效性差并存
针对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校本研修应是其专业发展最切合实际的有效培训方式,而且“校本研修是农村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唯一出路”,这是访谈中某中心校校长的肺腑之言,从实践经验角度验证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据调查和访谈,目前只有部分乡镇学校开展得还不错,大部分学校实质上处于停滞状态。从表3看,大多数学校都能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从表面看农村学校很重视校本研修的开展,但从表1看,绝大多数教师却不认可这种方式,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并未从中受益,说明校本研修存在形式化、效益不高等问题。这可从表3找到一些答案,开展校本研修存在主要困难排在前3位的是缺少专业引领、培训经费与课程资源,这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尤其是缺少专业引领,不知道校本研修如何开展,但上面又有规定必须做,没办法,只好摆个花架子应付检查,这样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师的认可度便无从谈起。
表3 农村开展校本研修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
三、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基本对策
(一)树立务实的发展理念
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这是的一个基本经验。针对当前形式主义泛化严重的问题,务实无疑是一剂良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假、大、空的社会风气占有很大市场,由于受大环境影响,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伴有形式化的影子,如集中培训、学历培训、校本研修等等,都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严重问题,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若不能及时得到制止,真正有效的教育培训就会成为泡影。为此,在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关注农村教师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树立务实的发展理念,抓住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倾斜农村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使农村教师对有效培训的渴望成为现实。基于此,应层层落实严格的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尽快使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主流。这应成为开展农村教师各项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以集中培训为导引、以校本研修为核心、远程培训为平台、以自主研修为主体四者有机结合的阶梯式、立体化的综合型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自主研修,其中自主研修是主线,是旨归,每一个小模式始终都是为其提供服务的。
1. 集中培训——实施“1托2”层级托管式集中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组织开展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少而精,且慎重;二是以专业培训、引领培训为主,充分发挥其在本综合模式中的导引功能。根据目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却承担着全省教师全员培训70~80%[1]的重任的状况,可以县级优质校为依托来开展相应的集中培训,这样既可以减轻进修学校负担,还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县级培训部门要制定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的整体规划,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沟通,避免培训出现撞车现象。第二,制定培训评价标准,可分基本和优秀标准,有近、中、长期培训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与职称、工资挂钩。第三,县级培训部门承担综合性培训任务,专业性培训可委托给县级优质校进行分层次培训。即委托每所县级优质校承担2所或多所相应学段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任务,使广大农村教师都能接受优秀教师的直接指导,促进其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第四,加强培训管理,对施培学校要实行奖惩机制,并成为一个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此培训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培养农村校本研修专业引领人。二是发挥集中培训的导引功能和示范功能,为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夯实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包括知识结构的重构与深度提升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开阔教师视野,使乡村教师亲身感受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增强危机意识、信息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
2. 校本研修——构建“三位一体”的阶梯式、立体化校本研修模式。
(1)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因为校本研修能够缓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针对性,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为此使其置于本综合模式的核心位置。①引导校长和教师对校本研修有一个科学的定位。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第一,培养自己的专业引领人。一方面,要提高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引领力和指导力。作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校本研修却有近七成(见表1)的教师对其不认可,原因是学校没有开展过、也没有参加过高质量的校本研修,自身对校本研修的体验性很差。归根到底,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引领力和指导力较差。为此,校长既要重视和制定规章制度,还要提高自身的引领力和指导力,不但要知道怎样开展,还要亲自主持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成为本校的第一专业引领人。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引领梯队。第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学校的角度,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主要涉及培训目标、责任人、内容设计、培训对象、培训经费、评价机制等。从个人角度,结合本校的整体规划来设计个人长、中、短期专业发展规划。
(2)构建阶梯式、立体化校本研修模式,即校本科研(业务学习或新课程培训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自主研修模式。其中,校本科研是活动的模块,可随时更换。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开展以读书学习为主的校本研修,重点解决学习方法与能力问题。第二阶段,开展以教研为主的校本研修,重点解决教研方法与能力问题。第三阶段,开展以教育科研为主的校本研修,以学校主打课题、个人小课题即大课题、小课题研究为主来开展校本研修,培养教师独自承担课题、研究课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引导教师走上科研之路。这是校本研修着力破解的核心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第四阶段,开展综合性校本研修,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研究培训、听课与评课等评比活动、专题培训等,根据教师需要可交替、循环进行。其中,远程教育适时为校本研修的各种培训提供服务,自主研修贯穿校本研修活动的始终,这三种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推动校本研修的有序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要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否则自主研修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增加校本培训专项经费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关注农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使各级培训经费有了着落。不过,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经费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校本研修经费捉襟见肘,直接影响到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问卷调查中,有41.79%(见表3)的人认为影响校本研修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培训经费,且位居第2,尽管经费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已严重影响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校本研修工作,需要开发和整合资源,需要“请进来,走出去”,缺少相应资金难以运转,很难有跨跃式的发展,这与当前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途径的共识是极不相称的,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这只是农村教师出去培训的开支,但校内开展的经常性培训也需要开支。为此,在关注集中培训经费的同时,更应关注每所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经费问题,将校本研修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人均培训经费标准划拨到每所学校而不是培训基地,并做到专款专用,这是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85-86.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2013)[D].
一、我市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党组15个,基层党委34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536个;党小组2357个;党员18126名,增长率2.01%。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114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2.7%;女党员3312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8.3%;农村党员13896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76.7%。党员年龄结构情况:党员总数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5493名,占30.3%;36岁至45岁4591名,占25.3%;46岁至54岁3104名,占17.1%;55岁至59岁1422名,占7.8%;60岁以上3516名,占19.4%。其中农村党员在50岁以上的有5603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32%。党员文化结构情况:大专文化以上2517名,占13.9%;中专(高中)3297名,占18.2%;初中及以下12312名,占67.9%。全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180人,发展新党员454人,全市党员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迈进,党员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市的农村党员教育评培训工作在省、州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市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州组织部门对党员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工作思路,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在营造氛围转观念、改进方式求实效、集中优势建基地、完善机制求发展、制定措施扩成果五个方面抓好落实。探索出教育培训与实验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党员教育模式。形成了现阶段抓党员的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当前发展的需要,突出科技知识的培训和实际应用,紧扣抓培训就要讲科技知识,讲内容就要结合发展需要,强素质就要做到示范带头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导向。现在,我市的党员教育培训,有基地实践、有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有实地参观、有实验示范、有优良品种、有先进技能、有市场信息,为基层党员提供多角度、不同需求的党课教育培训内容,使党课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实效,形成了由过去仅为理论培训的静态形式变为了现在内容丰富、动静结合多种形式并存的新的党员教育培训的模式。我市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制度,农村党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在发展中发挥出了明显的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乡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应用结合不紧密,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培训投入不足,师资亟待加强。三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少数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掌握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不够,尤其缺乏科技致富的本领,加之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科技知识运用乏力。
三、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重视党员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的生产性投入,要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认识,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乡镇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好本乡镇农村党员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党员
“素质教育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拓宽培训渠道,改善培训条件,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力量。
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优化农村党员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是扩大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领域,进一步加强市、乡两级党校的建设,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理论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市内外党员教育培训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农户,宣传科技、推广科技、帮助群众掌握和运用科技,发挥较好的实验示范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的教育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开放式的教育培训力度。三是要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师资和管理者素质。要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行政、科研、科普部门的支持,通过加强乡镇农科站建设、组织农科员进修、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促进教员更新知识,积累和交流教学经验,优化师资配置。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党性修养、政治方向、道德水平、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教学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组织、敬业精神强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教员队伍。
(三)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努力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党员政治素质和文化科技素质这个中心,坚持把教育培训与农村党员的思想和家庭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致富本领的提高统一起来,努力在提高农村党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一要着眼于以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班次和内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要注重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要立足于全市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和乡镇、村组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班次,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开设课程、确定教学专题和内容,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着眼于以研究现实问题为重点组织教学活动。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教材照本宣科的授课、参观示范点等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我市农业农村生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生产经验交流,推进学习深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着眼于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考评学习质量。要改革学员培训效果的考评方式,由过去以知识性的书面考评为主转变为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考评模式。要求学员在培训中要结合村组和自家生产实际提出发展生产的思路,要注重培训后学员的跟踪管理,要把学员培训后科技知识的运用率和增产增收情况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