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行病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增加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内容兽医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动物群体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方面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食品安全、共患病的调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并重点讲述兽医公共卫生关于动物性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内容。在授课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及时、正确处理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面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
1.2调整兽医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由于监测数据在制定正确疾病防控对策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强了对重要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和具体案例的讲解。近年来动物疾病防控中的风险分析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不仅在防控决策中凸显其关键作用,也是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案例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1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兽医流行病学各章节有各自的知识特点,可根据其难易程度、实践性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现况调查章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教师做点评,重点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共患病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公共卫生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分子流行病学有关章节,以禽流感为例介绍我国如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整理,引导学生对禽流感病毒变异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2根据疾病流行现状适时调整内容在教学中针对本课程综合应用性的特点,对共患病、生物安全等内容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2013年江苏和上海发生的H7N9流感事件为例,让学生对疫情的“三间分布”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把握疫情的总体情况后再应用兽医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对发生疫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兽医流行病学的角度来探讨怎样控制疫情的发展,最终消灭疫情。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对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1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多媒体内容时需要优化知识点,细心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框架。编排幻灯片时要注意好衔接,把握住内在联系,使讲授的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推理性。自上世纪90年代开设《兽医流行病学》课程以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包括共患病的防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与检疫技术等内容,将视听教学和CAI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显得更加生动、灵活,改变了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
3.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兽医流行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共患病学、病理学、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协调应用于教学之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突出课程重点,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难点。流行病学的网络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对WHO、OIE等网站或中国农业部公告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国内外重大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发展情况,结合所授理论进行分析,充分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4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船员就餐及食品流行病学调查“天柱”号船舶现有船员15名,均为朝鲜籍。25日下午两例死亡船员出现身体异常,分析24日至25日两日船员用餐情况。24日上午菜谱为打糕、野鸡(蒸)、鱼、泡菜、炒豆芽。24日中午菜谱为饺子(猪肉、白菜)、炒豆芽、凉拌菜、泡菜。24日晚上菜谱为烤肉(猪肉、野鸡)、炒豆芽、泡菜和不同程度饮酒,最大饮酒量为264g。25日上午菜谱为炒饭(猪肉、白菜)、炒豆芽、泡菜。25日中午菜谱为炒豆芽、泡菜、土豆汤、米饭。25日两例死亡船员均出现用餐异常,减半或者未进食。分析死亡船员出现临床症状为25日上午之前,推测可能引起此次事件主要原因为24日饮食,特别是24日下午烤肉及饮酒。本次调查收集船舶各船员食用烤肉情况,按照进食肉量分组,200g以上为多,50~200g为中,50g以下为少分组。分析显示不同烤肉进食组病情分布没有差异(P>0.05),见表1。
2船员饮酒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分析显示年龄分布情况与病情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病情组之间年龄分布没有差异,发病可能与年龄无关。不同病情组饮酒量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饮酒量最多,C组饮酒量最少,说明饮酒量可能与发病存在联系,见表2。
3船员病情严重程度与饮酒量相关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饮酒量存在正相关(P=0.000),相关系数为0.929。说明随着饮酒量增加病情也随之加重,见表3,图1和图2。
分析与对策
1分析与建议
1.1排除法定传染病可能性。虽然本次死亡事件发生时间短,先后出现2例死亡船员和3例住院船员。但依照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个人申报均未发现法定传染病相关临床表现,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未发现发热、呕吐和腹泻等典型传染病临床表现病例,且“天柱”号船舶定点在朝鲜至中国往返,未经过法定传染病疫区。故排除法定传染病引发该事件的可能性。
1.2初步排除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性。在事件发生初期,京唐港办事处卫检科及时对船员出现临床表现前48h饮食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和分析。调查初期怀疑可能因为饮食不健康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在船员发病前24日晚餐为一名船员庆祝生日,靠泊前,在锚地抛锚期间集体朝鲜船员进食烤肉(猪肉和野鸡)。但临床表现仅有恶心、未见呕吐及腹泻。研究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全身酸痛等。粪便可呈水样,有时有脓血、粘液。所有船员未见此种表现。且本调查统计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与进食烤肉量没有关系。其他进食情况各船员相似。故排斥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
1.3初步怀疑为饮酒引发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本次事件卫检科调查显示,在24日晚餐期间,不同船员饮酒量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分析显示,饮酒量多少与船员病情存在直接相关。船员饮用白酒为朝鲜大安港自购所得,唐山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显示船员饮用白酒均为酒精直接勾兑而成,为低端粗制白酒,可能含有大量杂质。饮酒量不同引发的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本调查显示此次事件发生可能与饮用此种白酒存在直接关联。初步调查可能为过量饮酒引发此次事件。
1.4心理因素可能加重此次事件。由于两个死亡船员相隔时间短,后果严重,加之朝鲜船员对死亡原因不明确,剩余船员语言沟通出现问题。这可能加大此次事件严重性。对医学巡查发现的3例住院船员均可能心理波动为重要原因。住院3例船员住院后临床表现稳定,均为头痛、恶心等大量饮酒后典型表现,怀疑也与饮酒存在较大关系。综上所述,引发该事件可能为化学性食物中毒(白酒)及心理因素。初步排除法定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能性。
2处理措施与对策
2.1加强卫生监督、加大船舶医学巡查。该船舶在入境检疫时已发现船舶卫生状况较差,已督促部分改善。此次事件发生后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京唐港卫检科及时登陆进行医学巡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及时发现新发病例及其它异常,以保证短时间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此次事件发生后进一步改善船舶活动室、厨房、会议室、宿舍等生活区域卫生状况。做好船舶卫生知识宣传,完善船舶采购食品各项预案和管理制度。
2.2做好全船预防性消毒。针对此次事件,卫检科工作人员及时做好全船的预防性消毒,消毒人员立即采用0.5%过氧乙酸对全船,特别对死亡及住院船员生活区域、走廊、厨房、餐厅和宿舍等做好全船全面性预防消毒。确保全船卫生状况良好。
2.3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解决新发异常。针对本船舶懂英语的船长已死亡,语言沟通出现困难等情况,京唐港卫检科及时解决翻译问题,加大对船员心理疏导。做好沟通和信息反馈,尽量将船员的紧张、恐惧心理降至最低。在此次事件发生初期,卫检科协同、翻译等在船舶会议室举行一次心理干预和疏导,确保其心理未出现大波动。每天两次进行医学巡查时关注船员心理状况。
2.4加强沟通,确保信息汇报机制畅通。在此次时间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京唐港卫检科及时做好信息的汇报工作,积极与办事处领导进行沟通,做好事件发生纪实和每天上报制度,确保信息上报通畅,领导指导有针对性和工作执行有力。同时京唐港办事处积极做好与边检、海事、港务局等部门沟通,确保此次事件圆满解决。
讨论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其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和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较大,是近年来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笔者现将漠河县2008-2010年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腮腺炎病例资料来自漠河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网络直报的2008-2010年腮腺炎个案信息。
1.2统计分析数据经Excel软件导出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流行病特征的分析。
1.3发病概况2008年报告腮腺炎28例,发病率为25.30/10万;2009年报告37例,发病率为33.43/10万;2010年报告51例,发病率为46.08/10万;各年度均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
1.4年龄分布(见表一)
表一1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各个年组发病率
2预防
2.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2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2.3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为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2.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g或金银花9?g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2008-2010年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主要为散发,发病高峰在4~7月份,年龄以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主,农村多城市少,这可能是农村发病孩子没有及时隔离有关。2008年发病率为25.30/10万;2009年发病率为33.43/10万;2010年发病率为46.0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虽然属于丙类传染病,但是危害严重,病毒不仅侵犯患者的腮腺,而且侵犯神经和生殖系统,造成脑炎和男性的不育,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3]。要有效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4]:①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宣传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②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腮腺炎减毒疫苗组分的联合疫苗,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③加强与教育部门的信息沟通,开展经常性监督和指导;④卫生、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时做好漏种儿童相关疫苗的补种工作。其中预防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5]。
参考文献
[1] 黄友琴,曾月宏. 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9):720-722.
[2] 何晓东,涂咏梅,王秀荣,何 丽. 2008年鄂伦春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62-63.
[3] 王小燕, 李亚绒, 常容芬.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36例并发症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06,35(8):996-998.
【关键词】儿童乙肝 发病率 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3-0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推广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止HBV感染,控制乙肝流行,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庄河市于1992年根据卫生部《全国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自费接种。2002年8月起,新生儿乙肝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为了解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变化,对1984年~2010年庄河市儿童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病率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旨在为今后的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于庄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型肝炎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庄河市公安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1984―2010年,共报告乙肝发病数7812例,年均发病率为37.15/10万,总人群乙肝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儿童乙肝发病数占总人群乙肝发病数的构成比逐年下降,从1984年的18.25%降为2010年的2.04%,下降幅度远远大于15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构成比(15岁儿童人口构成比由1984年的26.36%降为2010年的10.23%)。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517例,年均发病率为14.40/10万。从1993年至2010年,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发病率最低,仅有1例病例发生。
2.2 不同年龄发病情况 l5岁以下儿童中年均发病率0~4岁为7.45/10万,5~9岁为18.17/10万,10~ 14岁为16.19/10万。0~4岁儿童,1998年以后就保持低发病率 (见表1)。
2.3 性别分布 男性发病338例,构成比为65.38%;女性发病179例,构成比为34.62%。男女性别比为1.89: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4 乙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的关系 庄河市于1992年根据卫生部《全国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在设产科的医院自费接种,疫苗为血源疫苗,剂量为首针30μg,二三针10μg。1996年2月起停止使用血源疫苗(早于全国四年),开始使用基因工程疫苗。根据《大连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施方案》,2002年8月1日将新生儿乙肝接种纳入计划免疫。1994―1995年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查漏补助。2006―2007年开展了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随着计免工作的开展,1992―2010年15岁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逐渐提高,由1992年的4.36%上升到2010年的99.98%,发病率也逐年下降。
3 讨论
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质量和接种质量的提高以及接种率长期保持高水平,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
庄河市自1992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自费接种。2002年8月1日将新生儿乙肝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0~14儿童的乙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36%上升到2010年的99.98%,儿童乙肝的发病率也由最高发病年份1993年的32.02%下降到2010年的4.34%。儿童乙肝发病数占总人群乙肝发病数的构成比逐年下降,从1984年的18.25%降为2010年的2.04%,说明庄河市儿童乙肝已经得到较好控制,乙肝免疫规划是控制乙肝最有效措施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做好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我国乙肝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虽然儿童乙肝发病率下降明显,但总人群的乙肝发病率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携带者的大量存在、乙肝疫苗在成人中推广的难度较大、乙肝病例迁延不愈等原因,致使成年组乙肝发病率下降不明显。庄河市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为20~35岁的青壮年,所以在应做好成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从1992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来,1995年以后0-4岁儿童的乙肝接种率就已经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0-4岁儿童乙肝发病率显著降低。通过十几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2004以后0~14岁也达到了95%以上的高接种率,0-14岁儿童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根据资料显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者的免疫持久性较好。所以随着对新生儿乙肝免疫策略的实施,再过20年、30年后,全人口的乙肝免疫接种率会越来越高,保护率也会越来越强,乙肝的发病率就会大幅度下降,乙肝大国的称号将会走出历史。
参考文献
[1] 李栋染,王晓萍.1991―2006年合肥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3):164―166.
[2] 张家琪,朱瑞英.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1,7(50):256―257.
[3]王俊,徐丽娟.宁波市江东区1O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7,24(34):4730―4731.
流行病学史是指在传染病发生时,利用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人的接触史,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常用于传染病,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诊断中。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的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