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只要有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杜如娜
电影频道每逢佳节都会连连播放优秀影片,这次春节也不例外,《中国合伙人》在国内的口碑和票房都不错,我老早就守在电视机前准备一睹为快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开始了。
本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年轻人追梦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从此展开了他们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和梦想征途。出生于留学世家的孟晓骏渴望在美国的土地上改变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阳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气息,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成东青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然而三个好友最终只有晓骏获得了美国签证,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距让东青在王阳的帮助下办起了英语培训学校实现了从土鳖到高富帅的三级跳。这中间三兄弟的友情也一度承受到了巨大的考验。
这部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孟晓骏铿锵有力地说的那一句: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没错,我曾无数次对自己说:别放弃,别忘了,你可是有梦想的主儿。
满口说着“闹太套”的英语又怎么样,从农村来的又怎么样,又土又穷又怎么样,成东青可以用大学四年的时间读完800本书,背完一本本又厚又烦的英文字典,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留学教父。
只要有梦想!
一段时间,我被美国的浪漫、自由、平等所迷得神魂颠倒,但是孟晓骏的留美经验令人唏嘘。美国真的就那么美吗?其实不然,平等的表面不一定包裹真正的平等。我们太年轻,太天真。
我们独自面对这个大千世界未免太孤单,太渺小。朋友有力的拥抱可能是你最大的依靠,父母终会老去,就在你身边的可能就只有陪你风雨同舟的朋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寒冷冬日梅花的梦想。在烈风的抽打下,在寒雪的欺凌下,她依然傲然挺立,在一片雪白中绽出一点粉嫩,散发淡淡的幽香,当小草都躲在大地的背后,当所有的大树都收起叶子,当所有的花朵都弯下腰的时候,只有梅花她无畏于压迫。因为她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在雪中屹立的梅花,是多高贵啊。是梦想,让寒冷冬日的梅花“凌寒独自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萧瑟秋日枫叶的梦想。秋风褪去了枫叶的光泽,秋雨洗刷了枫叶的嫩绿,当他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时候,他不哭泣,不焦急,他镇定自若,他享受秋风带他翩翩起舞的舒适,享受秋雨洗涤身上泥土的惬意,他认为那是上天带给他的礼物,那是在他完成使命前的鼓励,让他勇敢面对,让他给秋天带来诗意。是梦想,让萧瑟秋天的枫叶淡然快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酷热夏日莲藕的梦想,在杂乱的淤泥中,她被杂草紧紧包裹,柔弱如她,怎能动弹分毫,她只能静静的等待,任时光一点点消磨杂草的耐心,终于那一天还是来了,她冲出杂草的包围,从淤泥中生长出来,绽放自己的灿烂,她是多美丽,周元公说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炎热的夏日,浓烈的阳光烘烤着行人,只有她亭亭净植,给夏日平添透心凉。是梦想,让酷热夏日的荷花香远益清。
正如法国着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能拥有奋斗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凝结成希望的萌芽,在汗水与泪水浇灌下,绽放成功之花。
沃尔特-克朗凯特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对新闻感兴趣,他朝着儿时的目标努力奋斗,对新闻事业的梦想忠贞不渝,终成为了美国着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从小就梦想翱翔蓝天的孩子,一直不断地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们长大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仍全心全意地坚持心中的梦想,他想当演员。他不断地拜访电影公司,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终于,第350家公司决定留下他的剧本,他因这部电影扬名世界。这位年轻人叫做席维斯史泰龙,一位轰动好莱乌的武打电影巨星……
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无数坎坷,失落失望失败,都是奋斗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或许,你会在浓浓的大雾中迷失方向;会被荆棘划破胳膊腰脚;会摔倒摔得遍体鳞伤……种种的磨难,在布满荆棘的前方肆意嘲笑着:你,敢梦吗?
有人昂首,有人低头。
有人知难而退,有人迎难而上。
所以有人大获全胜,有人一败涂地,在这兴与败之间,只相差了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努力。
从前只知道他非常喜欢音乐,非常喜欢弹琴,但今天初步了解后,才真正体会到她对梦想的执着。
我问她,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声乐,她说跟我从头说起:小时候,她喜欢音乐,妈妈喜欢爸爸喜欢家人们都喜欢,但在十岁时,做了一次手术,一次对嗓子的手术,而错过了学声乐的最佳时期……
我说,那你现在不也唱得很好,并且顺利的走过来了吗?她回答:因为她喜欢。
原来一切,都是围绕喜欢展开的。从而产生了现在的离不开。也记起,从前的自己也喜欢舞蹈,纯粹的喜欢,也梦想着做一名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可当渐渐长大了一点,上小学,上初中,直到现在,早已把自己的梦想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俗得不能再俗的“我要考清华,我要考北大”,仿佛当初学舞蹈的目的就是把十级考完,然后认为考大学可以加分。虽然,当初我就没有把她当做主要学习的课程,但那里也有我儿时的梦想,只是,现在另一个梦想已经把它取代。
她问我,你喜欢舞蹈,那你想考北京舞蹈学院吗?脆地回答,喜欢,但我并不想考那所学校,我更希望做一名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
我问她,你呢?她说,他想考中央音乐学院,有可能的话,就要去维也纳音乐学院,我为她这份执着而感动,我告诉她,你一定行的!
我说这些并不是对过去的缅怀和后悔,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小时候有一个,成熟点了又换了,长大了又变了。那也没关系,坚定你的梦想,努力,在努力。现在的我,热爱英语,喜欢英语,就像唐博雅对音乐一样,那,就加油!只要心中有梦,向着梦的方向奔跑,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祝福全天下所有,有梦想,并为之执着追求的孩子!祝福你们,梦想成真!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的父母从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取出“呦呦”二字作为她的名字,冥冥中似乎确定了屠呦呦这辈子同青蒿素割舍不了的关系。她自己也说过,她的名字就是搞药物研究的。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屠呦呦在宁波效实中学读高中时,这所百年老校“忠信笃敬”的校训对她一生坚持科研产生了重要影响。效实中学百余年来一直要求学生研究科学第一在尽心与忠心;第二在真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三在专一,不见异思迁,作辍无常;第四在虚心,不骄人自满。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当时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完成。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以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该书广泛收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炮制经验,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1978年,该书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
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由于屠呦呦在科研工作的出色成绩,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6年,求是科技奖的一个奖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中药是中国医学的宝库,70年代中,在国家统一组织下,开展大协作,寻找新的抗疟药物。大量科技人员对多种中草药进行了节选,寻找其结构,进行人工合成和改性,终于找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并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当今世界最好的抗疟药物。为了表彰科技人员的功绩,求是基金会授予屠呦呦等十人求是集体成就奖。”
作为青蒿素研究项目的代表人物,屠呦呦于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得了这个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屠呦呦说:“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85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同85岁的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80岁的日本科学家聪大村一起获奖。这3位老科学家的年龄加起来等于250岁。哈哈,好一个二百五!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青蒿素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对脑疟等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剂,使用简单便捷。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
青蒿素在非洲已成为公认的“头号抗疟特效药”,“中国青蒿素是非洲穷人的救命药”。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2015年10月8日,在中国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的座谈会上,屠呦呦说:“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全体的荣誉,也是我们国家的荣誉,是当年集体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她强调“这一次诺贝尔奖也给我们一个新的激励,就是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要古为今用。”